CN106850486A - 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50486A
CN106850486A CN201611107017.2A CN201611107017A CN106850486A CN 106850486 A CN106850486 A CN 106850486A CN 201611107017 A CN201611107017 A CN 201611107017A CN 106850486 A CN106850486 A CN 106850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ing sequence
sequence
signaling
ofdm symbol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070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军
徐洪亮
黄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Tele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Tele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Tele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Tele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070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504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50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048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其中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包括:确定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的平均功率比;依照平均功率比R在频域上分别生成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集合;从信令序列集合中选择一个信令序列,将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填充至有效子载波上,且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之间呈奇偶交错排列;在有效子载波两侧分别填充零序列子载波以形成预定长度的频域OFDM符号;其中,所选择信令序列在集合内的序号即为OFDM符号承载的信令信息,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目前DVB_T2标准及其他标准中,前导符号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低复杂度接收算法检测出现失败概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广播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及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使OFDM系统的接收端能正确解调出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OFDM系统必须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准确可靠的时间同步。同时,由于OFDM系统对载波的频偏非常敏感,OFDM系统的接收端还需要提供准确高效的载波频谱估计方法,以对载波频偏进行精确的估计和纠正。
目前,OFDM系统中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间同步的方法基本是基于前导符号来实现的。前导符号是OFDM系统的发送端和接收端都已知的符号序列,前导符号做为物理帧的开始(命名为P1符号),在每个物理帧内只出现一个P1符号或连续出现多个P1符号,它标志了该物理帧的开始。P1符号的用途包括有:
1)使接收端快速地检测以确定信道中传输的是否为期望接收的信号;
2)提供基本传输参数(例如FFT点数、帧类型信息等),以使接收端可以进行后续接收处理;
3)检测出初始载波频偏和定时误差,进行补偿后达到频率和定时同步;
4)紧急警报或广播系统唤醒。
DVB_T2标准中提出了基于CAB时域结构的P1符号设计,较好地实现了上述功能。但是,在低复杂度接收算法上仍然有一些局限。例如,在1024、542、或者482个符号的长多径信道时,利用CAB结构进行定时粗同步会发生较大偏差,导致频域上估计载波整数倍频偏出现错误。另外,在复杂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时,例如长多径时,DBPSK差分解码也可能会失效。而且,由于DVB_T2时域结构中没有循环前缀,若和需要进行信道估计的频域结构组合,将造成其频域信道估计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目前DVB_T2标准及其他标准中,DVB_T2时域结构中没有循环前缀,不能适用于相干检测,而且前导符号在复杂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低复杂度接收算法检测出现失败概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的平均功率比R;依照该平均功率比在频域上分别生成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集合;从信令序列集合中选择一个信令序列,将固定序列和该信令序列填充至有效子载波上,且所述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之间呈奇偶交错排列;在所述有效子载波两侧分别填充零序列子载波以形成预定长度的频域OFDM符号;其中,所选择信令序列在集合内的序号即为该OFDM符号承载的信令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预定长度的频域OFDM符号作离散傅里叶反变换以得到时域OFDM符号;其中,所述频域OFDM符号是根据上述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得到;从所述时域OFDM符号截取循环前缀长度的时域OFDM符号作为循环前缀;基于上述截取的所述循环前缀长度的时域OFDM符号生成调制信号;基于所述循环前缀、所述时域OFDM符号和所述调制信号生成前导符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将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以奇偶交错的方式填充至有效子载波上,通过这样特定的频域结构设计,其中固定序列可以作为物理帧中的导频,从而便于接收端对接收到的物理帧中前导符号进行解码解调。
进一步地,在频域上生成固定序列的方法中,固定序列中每一个元素都是模为定值,且幅角是0到2π间任意值的复数。在频域上生成信令序列集合的方法中,信令序列的个数是2的整数次幂,并基于信令序列的长度和个数确定CAZAC序列生成公式中的root值,确定一组不同的q值及相应的循环移位的位数k,并由此计算得到信令序列。
而且,发明人在实践中得到了一个效果较佳的固定信令、一组效果较佳的信令序列的长度和个数和相应的四个root值、以及每个root值内选择128组q值与循环移位的位数。从而使得后续生成的前导符号具有较低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Ratio,PAPR),且提高了接收端检测前导符号的成功概率。
更进一步地,利用时域OFDM符号的调制信号与时域OFDM符号的结构(作为前导符号)保证了在接收端利用延迟相关可以得到明显的峰值。并且,在生成该前导符号过程中,设计时域OFDM符号的调制信号可以避免接收端受到连续波干扰或者单频干扰,或者出现与调制信号长度等长的多径信道,或者接收信号中保护间隔长度和调制信号长度相同时出现误检测峰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时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发现目前DVB_T2标准及其他标准中,前导符号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低复杂度接收算法检测出现失败概率的问题。另外,DVB_T2时域结构中没有循环前缀,不能适用于相干检测,而且前导符号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低复杂度接收算法检测出现失败概率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研究,提供了一种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及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保证载波频率偏差在-500kHz至500kHz范围内接收端仍可以处理接收信号。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一种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1,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确定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的平均功率比R;
步骤S12:依照该平均功率比R在频域上分别生成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集合;
步骤S13:从信令序列集合中选择一个信令序列,将固定序列和该信令序列填充至有效子载波上,且所述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之间呈奇偶交错排列;
步骤S14:在所述有效子载波两侧分别填充零序列子载波以形成预定长度的频域OFDM符号;其中,所选择信令序列在集合内的序号即为所述OFDM符号承载的信令信息。
具体来说,如步骤S11所述,确定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的平均功率比R。其中,所述固定序列包括接收端可用来做载波频率同步和定时同步的相关信息、所述信令序列在集合内的序列用于承载各个基本传输参数。
其中,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的平均功率比R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调整,选择较大的R以增加固定序列的功率来获取更好的信道估计和整偏估计性能,或者选择较小的R以增加信令序列的功率来提高信令载波上的实际信噪比从而提高信令解码性能。因此,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的平均功率比R是根据整偏估计性能、信道估计性能、解信令性能和定时同步性能的均衡考虑而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的平均功率比R为1。当固定序列长度和信令序列长度相同时,平均功率比即为功率总和之比。
在确定平均功率比后,便相应得到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的幅值比。当平均功率比R为1,且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均为恒模序列时,相应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的幅值比为
如步骤S12所述,依照该平均功率比R在频域上分别生成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频域上生成固定序列可以采用如下具体方式来实现:
步骤S121:确定固定序列的长度;其中,所述固定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为模是定值,且幅角是0到2π间任意值的复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序列的长度小于OFDM符号长度的一半。
步骤S122:从所有可选的固定序列中选择一个固定序列,并生成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的信令序列集合,且基于该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集合中任一信令序列所组成的OFDM符号在经过傅立叶反变换后满足所要求的功率峰均比。
具体地,在上述固定序列的所有取值空间(即每一个元素为模是定值,且幅角是0到2π间任意值的复数)中,优选出一个固定序列。选出的该固定序列需要满足:由该固定序列生成的信令序列集合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并且基于该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集合中的任一信令序列所组成的频域OFDM符号在经过傅立叶反变换后具有较低的功率峰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而该功率峰均比的具体数值(或数值范围)可以根据系统要求来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频域上生成信令序列集合可以采用如下具体方式来实现:
步骤S123:确定信令序列的长度和信令序列集合中所含信令序列的个数;其中,所述信令序列的个数是2的N次幂,N为正整数;
步骤S124:分别生成M个信令序列子集合,且每个信令序列子集合内的信令序列的个数分别为m1~mM,且
步骤S125:将每个信令序列子集合内的全部信令序列按顺序排列在一起以形成信令序列集合;并编号为0~2N-1;
其中,每个信令序列子集合的root值互不相同,所有信令序列中每一个元素的幅度是固定序列中元素幅度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给出了上述步骤S124中生成每一个信令序列子集合的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如下:
步骤S1241:基于所述信令序列的个数确定CAZAC序列生成公式中的root值;其中root值大于或者等于信令序列的个数的两倍。
在实践中,root为质数,且优选root=L,这样序列的自相关值为零。
步骤S1242:根据所选择的root值,选择一组不同的q值产生CAZAC序列,其中q值的个数等于信令序列的个数,q值的取值为整数并且大于0小于root值,任意两个q值之和不等于root值;
步骤S1243:对所产生的CAZAC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其中,循环移位的位数由相应的root值和q值决定。
在实际应用中,q值和循环移位的位数选择应使得所有信令序列之间具有低的互相关性,并且所组成的频域OFDM符号在经过傅立叶反变换后具有低的功率峰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
步骤S1244:根据所确定的信令序列的个数、q值和循环移位的位数计算得到所需的信令序列子集合。
例如,确定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长度L、root值,并已经优选了一组q值和一组循环移位的位数(qi,ki,i=0~2N-1),第i个信令序列的生成公式方法:
首先,生成CAZAC序列:
然后,对其进行循环移位:
si *(n)=[s(ki-1),s(ki),...,S(root-1),s(0),...,s(ki-1)]
最后,从上述序列的头部开始截取长度为L的序列:
SCi(n)=si *(n),n=0~L-1
所得到的序列SCi(n)即为所需的第i个信令序列。
举例来说,确定平均功率比R为1;固定序列长度为353,幅值为1,计算得到的一个较优的固定序列,如下式表示:
其中,ωn的取值依顺序从左往右按行排列如下表所示:
确定信令序列的个数为512个,且该信令序列集合包括4个信令序列子集合,每个信令序列子集合均包含128个信令序列,信令序列的长度为353。
根据上述固定序列,各信令序列子集合内计算信令序列所用的参数分别如下:
1)第一个信令序列子集合的root值为353;
q值的取值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1 9 10 16 18 21 28 29 32 35 49 51 53 54 55
57 59 60 61 65 68 70 74 75 76 77 78 82 84 85
86 88 90 95 96 103 113 120 123 125 126 133 134 135 137
138 140 141 142 145 147 148 150 151 155 156 157 161 163 165
167 170 176 178 179 181 182 184 185 187 194 200 201 204 209
210 217 222 223 224 225 229 232 234 235 237 239 241 244 246
247 248 249 251 252 253 254 255 262 270 272 273 280 282 290
291 306 307 308 309 311 313 314 315 317 320 326 327 330 331
333 336 338 340 342 345 347 349
循环移位的位数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2)第二个信令序列子集合的root值为367;
q值的取值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8 9 10 15 19 21 31 34 39 49 58 59 71 76 80
119 120 121 123 140 142 151 154 162 166 171 184 186 188 190
191 193 194 195 198 203 204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4 215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6 228 230 232 233 235 236 237 239
240 241 243 245 249 250 252 254 257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9 271 272 273 275 276 277 278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9 294 297 299 302 303 306 307 310 311 312 313 314
316 317 321 322 323 326 327 329 331 332 334 338 340 342 344
345 347 349 351 356 361 363 366
循环移位的位数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198 298 346 271 345 324 160 177 142 71 354 290 69 144 28
325 100 55 237 196 271 210 187 277 8 313 53 53 194 294
36 202 69 25 18 179 318 149 11 114 254 191 226 138 179
341 366 176 64 50 226 23 181 26 327 141 244 179 74 23
256 265 223 288 127 86 345 304 260 139 312 62 360 107 201
301 263 257 184 329 300 81 121 49 196 201 94 147 346 179
59 212 83 195 145 3 119 152 310 31 134 54 187 131 63
276 294 142 246 54 181 121 273 276 36 47 16 199 243 235
194 348 95 262 52 210 115 250
3)第三个信令序列子集合的root值为359;
q值的取值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循环移位的位数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300 287 80 119 68 330 93 359 17 93 355 308 106 224 20
18 226 165 320 339 352 316 241 336 119 166 258 273 302 275
46 26 259 330 206 46 10 308 165 195 314 330 208 148 275
15 214 251 8 27 264 169 128 207 21 246 14 291 345 114
306 179 109 336 322 149 270 253 207 152 26 190 128 137 196
268 36 40 253 29 264 153 221 341 116 24 55 60 171 25
100 202 37 93 115 174 239 148 170 37 328 37 253 237 355
39 288 225 223 140 163 145 264 75 29 282 252 270 30 262
271 305 122 78 27 127 92 6
4)第四个信令序列子集合的root值为373;
q值的取值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26 28 29 34 38 40 43 49 54 57 58 62 64 65 79
80 81 83 85 86 87 101 102 187 189 190 191 193 194 195
196 198 199 200 202 204 205 206 208 209 211 213 214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7 228 230 232 233 236 237
241 243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5 256 259 260
261 262 263 265 266 267 275 276 280 282 283 284 285 289 295
297 300 301 302 303 305 307 317 320 322 323 325 327 328 332
338 341 342 343 348 349 351 352 353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7 369 370 372
循环移位的位数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如步骤S13所述,从信令序列集合中选择一个信令序列,将固定序列和该信令序列填充至有效子载波上,且所述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之间呈奇偶交错排列。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序列的长度与所述信令序列的长度相等,且该长度小于所述预定长度的1/2。其中,所述预定长度为1024,但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而改变。
以预定长度为1024为例,设固定序列的长度为L(即承载固定序列的有效子载波的个数为L)、信令序列的长度为P(即承载信令序列的有效子载波的个数为P),在本实施例中,L=P。在其他实施例中,L也可以略大于P。
所述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之间呈奇偶交错排列,即固定序列填充至偶子载波(或奇子载波)位置上,相应地,信令序列填充至奇子载波(或偶子载波)位置上,从而在频域的有效子载波上呈现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奇偶交错排列的分布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当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的长度不一致时(例如P>L),可以通过补零序列子载波的方式来实现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奇偶交错排列。
如步骤S14所述,在所述有效子载波两侧分别填充零序列子载波以形成预定长度的频域OFDM符号:其中,所选择信令序列在集合内的序号即为所述OFDM符号承载的信令信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步骤包括:在所述有效子载波两侧分别填充等长度的零序列子载波以形成预定长度的频域OFDM符号。
沿用以预定长度为1024的例子,零序列子载波的长度的G=1024-L-P,两侧填充(1024-L-P)/2个零序列子载波。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在载波频率偏差在-500kHz至500kHz范围内接收端仍可以处理接收信号,(1024-L-P)/2的值通常大于临界长度值(设为TH),该临界长度值由系统符号率和预定长度来确定。例如,预定长度为1024,7.61M的系统符号率,9.14M的采样率,则例如,L=P=353,则G=318,两侧各填充159个零序列子载波。
因此,预定长度(1024个)的子载波(即频域OFDM符号)P1_X0,P1_X1,…,P1_X1023由以下方式填充生成:
其中,固定序列子载波信令序列子载波所处的奇偶位置可以互换。
如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的一种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2,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对预定长度的频域OFDM符号作离散傅里叶反变换以得到时域OFDM符号;其中,所述频域OFDM符号是根据上述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生成得到;
步骤S22:从所述时域OFDM符号截取循环前缀长度的时域OFDM符号作为循环前缀;
步骤S23:基于上述截取的所述循环前缀长度的时域OFDM符号生成调制信号;
步骤S24:基于所述循环前缀、所述时域OFDM符号和所述调制信号生成前导符号。
在本实施例中,如步骤S21所述,对预定长度的频域OFDM符号作离散傅里叶反变换以得到时域OFDM符号。
本步骤所述的离散傅里叶反变换是常用的将频域信号转换成时域信号的方式,在此不予赘述。
P1_Xi作离散傅里叶反变换后得到时域OFDM符号:
其中,L为固定序列载波的个数,P为信令序列载波的个数,R为固定序列与信令序列的平均功率比。
如步骤S22所述,从所述时域OFDM符号截取循环前缀长度的时域OFDM符号作为循环前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前缀长度等于或者小于所述预定长度。以所述预定长度为1024为例,所述循环前缀长度可以是1024或者小于1024。优选地,所述循环前缀长度为520,通常截取该时域OFDM符号的后半部分(长度为520)作为循环前缀,从而解决了频域信道估计性能下降的问题。
其中,所述确定循环前缀长度是根据无线广播通信系统通常需要对抗的多径长度、系统在最低接收门限时能得到鲁棒相关峰值的最小长度以及时域结构传输信令的比特数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因素来确定。如果仅需要在频域结构传输信令,而时域结构固定且无需传输信令,则仅需考虑需要对抗的多径长度、系统在最低接收门限时能得到鲁棒相关峰值的最小长度其中之一或者之二。通常,循环前缀的长度越长,对抗长多径的性能越好,且循环前缀的长度和调制信号长度越长,其延迟相关的峰值越鲁棒。通常,循环前缀的长度和调制信号长度需大于等于系统在最低接收门限时能得到鲁棒相关峰值的最小长度。
如步骤S23所述,基于上述截取的所述循环前缀长度的时域OFDM符号生成调制信号。在实践中,调制信号长度一般不超出循环前缀部分的长度。
具体地,本步骤包括:
1)设置一个频偏序列;
2)将所述循环前缀长度的时域OFDM符号或者部分所述循环前缀长度的时域OFDM符号乘以所述频偏序列以得到所述调制信号。
例如,设Ncp为确定的循环前缀长度,LenB为调制信号长度。调制信号长度由系统在最低接收门限时能得到鲁棒相关峰值的最小长度来确定。通常调制信号长度大于等于该最小长度。设NA为时域OFDM符号的长度,设时域OFDM符号的采样点序号为0,1,…NA-1.设N1为选择复制给调制信号段的起点对应的时域OFDM符号的采样点序号,N2为选择复制给调制信号段的终点对应的时域OFDM符号采样点序号。其中,
N2=N1+LenB-1
为了便于描述,将时域OFDM符号分成2部分,第一段是未截取作为循环前缀的部分时域OFDM符号(一般为该时域OFDM符号的前部),第二段是截取作为循环前缀的部分时域OFDM符号(一般为该时域OFDM符号的后部)。若截取时域OFDM符号全部作为循环前缀,则第一段的长度为0。N1一定落在第二段中,即选择给调制信号段的那部分时域OFDM符号的范围不会超出截取作为循环前缀的那部分时域OFDM符号的范围。
调制信号部分、循环前缀部分与时域OFDM符号中的一部分信息相同。其中,调制信号部分仅是调制了频偏或其他信号,因此可以利用调制信号部分与循环前缀部分的相关值以及调制信号部分与时域OFDM符号的相关值来做定时同步和小偏估计。在实践中,调制信号长度一般不超过循环前缀长度。若调制信号长度大于循环前缀长度,则超出的部分将增加系统的开销,造成传输效率的下降,且它仅能增强调制信号部分与时域OFDM符号的相关值的鲁棒性,在保持同样的开销下,这部分长度应该增加到循环前缀部分,它将带来更多的性能好处。
如图3所示,A段表示时域OFDM符号,C段表示循环前缀,B段表示调制信号。该频偏序列为其中fSH可选取为时域OFDM符号对应的频域子载波间隔(即1/NAT),其中T为采样周期,NA为时域OFDM符号的长度。在本实例中,NA为1024,取fSH=1/1024T。在其他实例中,为了使相关峰值尖锐,fSH也可以选择为1/(LenBT)。当LenB=NCP时,fSH=1/NCPT。比如LenB=NCP=512时,fSH=1/512T。
在其他实施例中,M(t)也可以被设计成其他序列,如m序列或一些简化的窗序列等。
该部分时域OFDM符号的调制信号为P1_B(t),P1_B(t)是通过该部分时域OFDM符号乘以频偏序列M(t)得到,即P1_B(t)为:
其中,N1为选择复制给调制信号段的起点对应的时域OFDM符号的采样点序号。
如步骤S24所述,基于所述循环前缀、所述时域OFDM符号和所述调制信号生成前导符号。
具体地,将所述循环前缀拼接在所述时域OFDM符号的前部作为保护间隔,并将所述调制信号拼接在所述OFDM符号的后部作为调制频偏序列以生成前导符号,如图3所示。
例如,前导符号可以根据采用如下时域表达式: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定长度NA=1024时,Ncp=520,LenB=504,N1为504或520。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的平均功率比R;
依照该平均功率比R在频域上分别生成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集合;
将固定序列和该信令序列填充至有效子载波上,且所述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之间呈奇偶交错排列或者偶奇交错排列;
在所述有效子载波两侧分别填充零序列子载波以形成预定长度的频域OFDM符号,
其中,在频域上生成信令序列集合包括:
确定信令序列的长度和信令序列集合中所含信令序列的个数;其中,所述信令序列的个数是2的N次幂,N为正整数;
分别生成M个信令序列子集合,且每个信令序列子集合内的信令序列的个数分别为m1~mM,且
将每个信令序列子集合内的全部信令序列按顺序排列在一起以形成信令序列集合;
其中,每个信令序列子集合的root值互不相同,所有信令序列中每一个元素的幅度是固定序列中元素幅度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域上生成固定序列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固定序列的长度;其中,所述固定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为模是定值,且幅角是0到2π间任意值的复数;
从所有可选的固定序列中选择一个固定序列,并生成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的信令序列集合,且基于该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集合中任一信令序列所组成的OFDM符号在经过傅立叶反变换后满足所要求的功率峰均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每一个信令序列子集合包括:
基于所述信令序列的个数确定CAZAC序列生成公式中的root值;其中root值大于或者等于信令序列的个数的两倍;
根据所选择的root值,选择一组不同的q值产生CAZAC序列,其中q值的个数等于信令序列的个数,q值的取值为整数并且大于0小于root值,任意两个q值之和不等于root值;
对所产生的CAZAC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其中,循环移位的位数由相应的root值和q值决定;
根据所确定的信令序列的个数、q值和循环移位的位数计算得到所需的信令序列子集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序列和信令序列的平均功率比R为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序列长度为353,模为1,表达式为:
FC ( n ) = e j ω n
其中,ωn的取值依顺序从左往右按行排列如下表所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生成的信令序列集合中信令序列的个数为512,且该信令序列集合包括4个信令序列子集合,每个信令序列子集合包含的信令序列个数均为128,信令序列的长度为353。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信令序列子集合的参数为:
1)第一个信令序列子集合的root值为353;
q值的取值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1 9 10 16 18 21 28 29 32 35 49 51 53 54 55 57 59 60 61 65 68 70 74 75 76 77 78 82 84 85 86 88 90 95 96 103 113 120 123 125 126 133 134 135 137 138 140 141 142 145 147 148 150 151 155 156 157 161 163 165 167 170 176 178 179 181 182 184 185 187 194 200 201 204 209 210 217 222 223 224 225 229 232 234 235 237 239 241 244 246 247 248 249 251 252 253 254 255 262 270 272 273 280 282 290 291 306 307 308 309 311 313 314 315 317 320 326 327 330 331 333 336 338 340 342 345 347 349
循环移位的位数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2)第二个信令序列子集合的root值为367;
q值的取值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8 9 10 15 19 21 31 34 39 49 58 59 71 76 80 119 120 121 123 140 142 151 154 162 166 171 184 186 188 190 191 193 194 195 198 203 204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4 215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6 228 230 232 233 235 236 237 239 240 241 243 245 249 250 252 254 257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9 271 272 273 275 276 277 278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9 294 297 299 302 303 306 307 310 311 312 313 314 316 317 321 322 323 326 327 329 331 332 334 338 340 342 344 345 347 349 351 356 361 363 366
循环移位的位数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198 298 346 271 345 324 160 177 142 71 354 290 69 144 28 325 100 55 237 196 271 210 187 277 8 313 53 53 194 294 36 202 69 25 18 179 318 149 11 114 254 191 226 138 179 341 366 176 64 50 226 23 181 26 327 141 244 179 74 23 256 265 223 288 127 86 345 304 260 139 312 62 360 107 201 301 263 257 184 329 300 81 121 49 196 201 94 147 346 179 59 212 83 195 145 3 119 152 310 31 134 54 187 131 63 276 294 142 246 54 181 121 273 276 36 47 16 199 243 235 194 348 95 262 52 210 115 250
3)第三个信令序列子集合的root值为359;
q值的取值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循环移位的位数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300 287 80 119 68 330 93 359 17 93 355 308 106 224 20 18 226 165 320 339 352 316 241 336 119 166 258 273 302 275 46 26 259 330 206 46 10 308 165 195 314 330 208 148 275 15 214 251 8 27 264 169 128 207 21 246 14 291 345 114 306 179 109 336 322 149 270 253 207 152 26 190 128 137 196 268 36 40 253 29 264 153 221 341 116 24 55 60 171 25 100 202 37 93 115 174 239 148 170 37 328 37 253 237 355 39 288 225 223 140 163 145 264 75 29 282 252 270 30 262 271 305 122 78 27 127 92 6
4)第四个信令序列子集合的root值为373;
q值的取值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26 28 29 34 38 40 43 49 54 57 58 62 64 65 79 80 81 83 85 86 87 101 102 187 189 190 191 193 194 195 196 198 199 200 202 204 205 206 208 209 211 213 214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7 228 230 232 233 236 237 241 243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5 256 259 260 261 262 263 265 266 267 275 276 280 282 283 284 285 289 295 297 300 301 302 303 305 307 317 320 322 323 325 327 328 332 338 341 342 343 348 349 351 352 353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7 369 370 372
循环移位的位数为如下表格中的所有数值:
CN201611107017.2A 2014-06-12 2014-06-12 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Withdrawn CN1068504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7017.2A CN106850486A (zh) 2014-06-12 2014-06-12 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9080.2A CN105282076B (zh) 2014-06-12 2014-06-12 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及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CN201611107017.2A CN106850486A (zh) 2014-06-12 2014-06-12 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9080.2A Division CN105282076B (zh) 2014-04-05 2014-06-12 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及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0486A true CN106850486A (zh) 2017-06-13

Family

ID=5515041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06875.5A Withdrawn CN106850485A (zh) 2014-06-12 2014-06-12 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CN201410259080.2A Active CN105282076B (zh) 2014-04-05 2014-06-12 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及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CN201611107017.2A Withdrawn CN106850486A (zh) 2014-06-12 2014-06-12 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06875.5A Withdrawn CN106850485A (zh) 2014-06-12 2014-06-12 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CN201410259080.2A Active CN105282076B (zh) 2014-04-05 2014-06-12 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及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685048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43845B2 (en) 2012-11-28 2017-12-12 Sinclair Broadcast Group, Inc. Terrestrial broadcast market exchange network platform and broadcast augmentation channels for hybrid broadcasting in the internet age
WO2016022287A1 (en) 2014-08-07 2016-02-11 Coherent Logix, Incorporated Multi-partition radio frames
BR122023024931A2 (pt) 2014-08-07 2024-01-23 ONE Media, LLC Aparelho e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um fluxo de transporte de taxa variável
JP6438570B2 (ja) 2014-08-25 2018-12-12 ワン メディア,エルエルシー フレキシブルな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phy伝送データフレームプリアンブルの動的な構成
TWI691188B (zh) 2015-03-09 2020-04-11 美商第一媒體有限責任公司 可擴展通信系統與方法及傳輸裝置
CN107534799B (zh) 2015-04-08 2020-08-07 第一媒体有限责任公司 高级数据单元资源映射
CN109716682B (zh) 2016-04-07 2021-04-16 辛克莱广播集团公司 看齐互联网并且迈向新兴的5g网络架构的下一代地面广播平台
CN106230543B (zh) * 2016-08-02 2018-05-08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zc序列的周期前导序列生成方法
CN108631902A (zh) * 2017-03-24 2018-10-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7692118A (zh) * 2017-11-16 202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及信号处理装置
WO2019111242A1 (en) * 2017-12-06 2019-06-13 Xinow Ltd. Au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N111490957B (zh) * 2020-03-10 2023-06-16 北京睿信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时域生成前导序列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1084A (zh) * 2004-12-17 2006-06-21 清华大学 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空频编码时频联合信道估计方法
US20100135149A1 (en) * 2008-12-03 2010-06-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phase/quadrature multiplex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3793B (zh) * 2007-09-03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及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及其系统
US8208522B2 (en) * 2008-03-07 2012-06-26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OFDM symbols having timing and frequency offsets
CN103532899B (zh) * 2013-07-31 2016-07-06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时域ofdm同步符号生成及解调方法、数据帧传输方法
CN110190938B (zh) * 2014-05-28 2022-07-12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1084A (zh) * 2004-12-17 2006-06-21 清华大学 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空频编码时频联合信道估计方法
US20100135149A1 (en) * 2008-12-03 2010-06-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phase/quadrature multiplex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FENG HE等: "Robust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Transmisssion over OFDM Systems", 《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0485A (zh) 2017-06-13
CN105282076A (zh) 2016-01-27
CN105282076B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2076B (zh) 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及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CN107154908B (zh) 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
CN105007146B (zh) 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
CN109617846B (zh) 发射机、接收机、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06789810A (zh) 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
CN105007145B (zh) 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及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CN105245479A (zh) 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接收处理方法
CN106992951A (zh) 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CN105024952B (zh) 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及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
CN106936554A (zh) 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
CN106603456A (zh) 前导符号的生成方法及频域ofdm符号的生成方法
CN101883069A (zh) 一种训练序列构造及其ofdm时间同步方法
CN105262710B (zh) 频域ofdm符号的接收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