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49149A -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49149A
CN106849149A CN201710179838.5A CN201710179838A CN106849149A CN 106849149 A CN106849149 A CN 106849149A CN 201710179838 A CN201710179838 A CN 201710179838A CN 106849149 A CN106849149 A CN 106849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power transmission
power
equilibrium equation
eq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798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49149B (zh
Inventor
张野
周保荣
洪潮
杨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798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491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49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9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49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9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及装置,涉及电网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计算输电系统中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在极弱的交流输电系统影响下的输电能力极限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根据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根据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计算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其中当导数为0时,输出有功功率为柔性直流输电的最大输电极限。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柔性直流输电极限的计算。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直流输电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电力传输的过程中,但是采用直流输电技术的直流输电系统经常会由于在换流器中,退出导通的阀在反向电压作用的一段时间内未能恢复阻断能力,或者在反向电压期间换相过程未进行完毕,则在阀电压变成正向时,被换相的阀都将向原来预定退出导通的阀倒换相,从而发生换相失败,甚至导致电网崩溃。
相比于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具有无换相失败风险、可实现有功无功快速解耦控制和输出电压电流谐波含量低等诸多优点,以柔性直流输电为主的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在电力传输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虽然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可以输出一定容量的无功功率用来支撑交流系统电压,在一些特殊运行方式下(如检修方式等),若交流系统发生线路断线等严重故障,此时交流系统与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组成的输电系统的系统容量降低,导致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系统电压发生波动,使得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存在一定的失稳风险;而且柔性直流系统的输送容量越大,失稳的风险越大。
如何计算输电系统中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在极弱的交流输电系统的影响下的输电能力极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计算输电系统中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在极弱的交流输电系统影响下的输电能力极限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包括:
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
根据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
根据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计算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其中当导数为0时,输出有功功率为柔性直流输电的最大输电极限。
优选的,根据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包括:
获取交流系统的短路比SCR,其中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包括:
其中,Z表示交流系统的短路阻抗,Zacb表示阻抗基准值,Zpu表示阻抗标幺值;
获取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其中潮流平衡方程包括:
其中,Pa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注入交流系统的有功功率,Qa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注入交流系统的无功功率,Pd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功率,Qdc为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无功功率,θ表示短路阻抗Z的角度,δ为端电压U的角度,U为交流系统的端电压,E为交流系统的内电势;
根据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包括:
根据潮流平衡方程、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其中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包括:
其中,Id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Iq为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无功电流。
优选的,根据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前,还包括:
获取等效关系,其中,等效关系包括:将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等效为可控电流源,并将可控电流源的无功功率参考值设置为0;
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还包括:
根据获取等效关系,转换潮流平衡方程,其中,转换后的潮流平衡方程包括:
根据潮流平衡方程、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包括:
根据转换后的潮流平衡方程、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处理单元计算的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计算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其中当导数为0时,输出有功功率为柔性直流输电的最大输电极限。
优选的,
数据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交流系统的短路比SCR,其中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包括:
其中,Z表示交流系统的短路阻抗,Zacb表示阻抗基准值,Zpu表示阻抗标幺值;
数据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其中潮流平衡方程包括:
其中,Pa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注入交流系统的有功功率,Qa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注入交流系统的无功功率,Pd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功率,Qdc为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无功功率,θ表示短路阻抗Z的角度,δ为端电压U的角度,U为交流系统的端电压,E为交流系统的内电势;
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潮流平衡方程、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其中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包括:
其中,Id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Iq为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无功电流。
具体的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数据参数单元;
数据参数单元,用于获取等效关系,其中,等效关系包括:将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等效为可控电流源,并将可控电流源的无功功率参考值设置为0;
数据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数据参数单元获取的等效关系,转换潮流平衡方程,其中转换后的潮流平衡方程包括:
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转换后的潮流平衡方程、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并根据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通过对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进行求解,当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为0时,柔性直流输电的输电能力最大,此时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率即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最大输电极限,通过分析柔性直流的失稳机理并定量地分析其输电极限可以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电力系统方式安排提供参考,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计算输电系统中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在极弱的交流输电系统影响下的输电能力极限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为实际应用中柔性直流输电的系统原理图;
图4为在实际的应用中柔性直流输电输出有功电流与输出功率、端电压幅值之间的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装置-10;
数据获取单元-101;
处理单元-102;
计算单元-103;
数据参数单元-1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
S102、根据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
S103、根据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计算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其中当导数为0时,输出有功功率为柔性直流输电的最大输电极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通过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并根据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通过对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进行求解,当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为0时,柔性直流输电的输电能力最大,此时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率即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最大输电极限,通过分析柔性直流的失稳机理并定量地分析其输电极限可以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电力系统方式安排提供参考,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计算输电系统中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在极弱的交流输电系统影响下的输电能力极限问题。
实施例二、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S1010、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建立包含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其中交流系统模型由短路阻抗和内电势组成,短路阻抗标幺值的倒数即是交流系统的短路比,该参数反映此交流系统的强度,内电势表示交流系统的电压等级;柔性直流通常采用双环控制结构即外环为功率控制环,内环为电流控制环,因此其可以等效为可控电流源,其无功电流参考值通常设为0,有功电流值可以由调度人员进行设定。
S1020、获取交流系统的短路比(英文全称:short circuit ratio,简称:SCR),其中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包括:
其中,Z表示交流系统的短路阻抗(英文全称:impedance),单位为欧姆,符号为Ω,Zacb表示阻抗基准值,Zpu表示阻抗标幺值。
S1030、获取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其中潮流平衡方程包括:
其中,Pa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注入交流系统的有功功率,单位为瓦,符号为W,Qa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注入交流系统的无功功率,单位为瓦,符号为W,Pd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功率,Qdc为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无功功率,单位为瓦,符号为W,θ表示短路阻抗Z的角度,δ为端电压U的角度,U为交流系统的端电压,E为交流系统的内电势。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交流系统中包含交流电源,其中,E为交流系统中交流电源的内电势,E为交流电源的端电压。
S1040、根据转换后的潮流平衡方程、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其中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包括:
其中,Id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单位为安培,符号为A,Iq为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无功电流,单位为安培,符号为A。
S1050、根据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计算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其中当导数为0时,输出有功功率为柔性直流输电的最大输电极限。
优选的,根据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前,还包括:
获取等效关系,其中,等效关系包括:将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等效为可控电流源,并将可控电流源的无功功率参考值设置为0。
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还包括:
根据获取等效关系,转换潮流平衡方程,其中,转换后的潮流平衡方程包括: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说明如何在实际的计算场景中运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给出如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具体的实现方式如下:
图3中E为交流系统的内电势;Z为交流系统的短路阻抗,θ为其角度;U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端电压,δ为其角度;Pac、Qac为交流系统注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dc、Qdc为柔性直流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Id、Iq为柔性直流的有功电流参考和无功电流参考。
柔性直流输电极限计算分析用潮流平衡方程由交流系统等效模型和柔性直流等效模型两部分组成。
其中,短路阻抗Z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短路比SCR,短路比SCR的定义为换流站母线的短路容量Sac与额定直流功率PdcN的比值:
选取阻抗基准值为:
则短路比SCR可以表示为:
由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可得(以下功率、电压、阻抗、电流皆为标幺值)
由于柔性直流可以等效为可控电流源,因此其潮流平衡方程如下:
由此可得柔性直流输电极限计算分析用方程组如下:
假设交流系统短路比为1,即为极弱交流系统;同时设定柔性直流与交流系统交换的无功功率为0,交流系统短路阻抗阻抗角为80度,则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的关系曲线,其中图4中Pac表示柔性直流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u表示交流系统的端电压幅值,Id表示柔性直流装置的有功电流值。
由图4可知,交流系统短路比为1时,若柔性直流输电有功电流标幺值(英文全称:Per unit,简称:pu)Id逐渐增加,则柔性直流输出有功功率先是增加,当达到最大值0.6pu后又逐渐降低直至系统失稳;由于现有技术中控制器在控制柔性直流输出有功功率时是根据柔性直流输电有功电流与柔性直流输出有功功率的正相关线性关系设计的,当时,满足柔性直流输电有功电流与柔性直流输出有功功率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此时系统是保持稳定的;而当时,此时柔性直流输电有功电流与柔性直流输出有功功率为负相关关系,因此控制器不能很好的控制柔性直流输出有功功率,从而导致系统不稳定;当时可以求出此时柔性直流的输电极限,即交流系统短路比为1时,柔性直流最多只能输出0.6pu的额定有功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通过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获取交流系统的短路比SCR以及潮流平衡方程,根据潮流平衡方程、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通过对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进行求解,当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为0时,柔性直流输电的输电能力最大,此时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率即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最大输电极限,通过分析柔性直流的失稳机理并定量地分析其输电极限可以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电力系统方式安排提供参考,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计算输电系统中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在极弱的交流输电系统影响下的输电能力极限问题。
实施例三、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装置10,如图5所示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101,用于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
处理单元102,用于根据数据获取单元101获取的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
计算单元103,用于根据处理单元102计算的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计算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其中当导数为0时,输出有功功率为柔性直流输电的最大输电极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装置,通过数据获取单元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处理单元根据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计算单元通过对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进行求解,计算当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为0时,柔性直流输电的输电能力最大,此时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率即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最大输电极限,通过分析柔性直流的失稳机理并定量地分析其输电极限可以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电力系统方式安排提供参考,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计算输电系统中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在极弱的交流输电系统影响下的输电能力极限问题。
实施例四、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装置10,如图6所示包括:
数据参数单元104,用于获取等效关系,其中,等效关系包括:将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等效为可控电流源,并将可控电流源的无功功率参考值设置为0。
数据获取单元101,用于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并根据数据参数单元获取的等效关系,转换潮流平衡方程,其中转换后的潮流平衡方程包括:
优选的,数据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交流系统的短路比SCR,其中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包括:
其中,Z表示交流系统的短路阻抗,Zacb表示阻抗基准值,Zpu表示阻抗标幺值。
优选的,数据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其中潮流平衡方程包括:
其中,Pa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注入交流系统的有功功率,Qa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注入交流系统的无功功率,Pd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功率,Qdc为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无功功率,θ表示短路阻抗Z的角度,δ为端电压U的角度,U为交流系统的端电压,E为交流系统的内电势。
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转换后的潮流平衡方程、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其中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包括:
其中,Id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Iq为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无功电流。
计算单元103,用于根据处理单元102计算的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计算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其中当导数为0时,输出有功功率为柔性直流输电的最大输电极限。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更加直观的显示柔性直流输电的最大输电极限,也可以通过处理单元计算的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绘制柔性直流有功电流值与输出有功功率、端电压幅值的关系曲线;然后通过判断柔性直流输出有功功率对其输出电流的导数符号即可判断柔性直流的稳定性,若其值为正,则柔性直流可以稳定运行;若其值为负,则柔性直流失稳。同时,求出其等于零时的功率值即是柔性直流的输电极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装置,通过数据获取单元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并根据数据参数单元获取的等效关系,将潮流平衡方程进行转换;通过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转换后的潮流平衡方程、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通过计算单元对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进行求解,当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为0时,柔性直流输电的输电能力最大,此时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率即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最大输电极限,通过分析柔性直流的失稳机理并定量地分析其输电极限可以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电力系统方式安排提供参考,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计算输电系统中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在极弱的交流输电系统影响下的输电能力极限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
根据所述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
根据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计算所述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其中当所述导数为0时,所述输出有功功率为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的最大输电极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包括:
获取所述交流系统的短路比SCR,其中所述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包括:
S C R = 1 | Z | / Z a c b = 1 | Z p u | ;
其中,Z表示交流系统的短路阻抗,Zacb表示阻抗基准值,Zpu表示阻抗标幺值;
获取所述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其中所述潮流平衡方程包括:
P a c = 1 Z p u ( U E c o s ( δ + θ ) - U 2 c o s θ ) Q a c = 1 Z p u ( U E s i n ( δ + θ ) - U 2 s i n θ ) P a c = P d c Q a c = Q d c ;
其中,Pa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注入交流系统的有功功率,Qa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注入交流系统的无功功率,Pd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功率,Qdc为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无功功率,θ表示短路阻抗Z的角度,δ为端电压U的角度,U为交流系统的端电压,E为交流系统的内电势;
所述根据所述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包括:
根据所述潮流平衡方程、所述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所述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其中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包括:
P a c = 1 Z p u ( U E c o s ( δ + θ ) - U 2 c o s θ ) Q a c = 1 Z p u ( U E s i n ( δ + θ ) - U 2 s i n θ ) P a c = P d c = - UI d Q a c = 0 ;
其中,Id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Iq为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无功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前,还包括:
获取等效关系,其中,所述等效关系包括:将所述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等效为可控电流源,并将所述可控电流源的无功功率参考值设置为0;
所述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还包括:
根据所述获取等效关系,转换所述潮流平衡方程,其中,转换后的潮流平衡方程包括:
P d c = - UI d Q d c = UI q ;
所述根据所述潮流平衡方程、所述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所述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包括:
根据所述转换后的潮流平衡方程、所述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所述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
4.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和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单元计算的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计算所述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输出有功功率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值的导数,其中当所述导数为0时,所述输出有功功率为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的最大输电极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交流系统的短路比SCR,其中所述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包括:
S C R = 1 | Z | / Z a c b = 1 | Z p u | ;
其中,Z表示交流系统的短路阻抗,Zacb表示阻抗基准值,Zpu表示阻抗标幺值;
所述数据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交流系统的潮流平衡方程,其中所述潮流平衡方程包括:
P a c = 1 Z p u ( U E c o s ( δ + θ ) - U 2 c o s θ ) Q a c = 1 Z p u ( U E s i n ( δ + θ ) - U 2 s i n θ ) P a c = P d c Q a c = Q d c ;
其中,Pa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注入交流系统的有功功率,Qa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注入交流系统的无功功率,Pdc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功率,Qdc为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无功功率,θ表示短路阻抗Z的角度,δ为端电压U的角度,U为交流系统的端电压,E为交流系统的内电势;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潮流平衡方程、所述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所述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其中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包括:
P a c = 1 Z p u ( U E c o s ( δ + θ ) - U 2 c o s θ ) Q a c = 1 Z p u ( U E s i n ( δ + θ ) - U 2 s i n θ ) P a c = P d c = - UI d Q a c = 0 ;
其中,Id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有功电流,Iq为表示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无功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数据参数单元;
所述数据参数单元,用于获取等效关系,其中,所述等效关系包括:将所述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等效为可控电流源,并将所述可控电流源的无功功率参考值设置为0;
所述数据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参数单元获取的等效关系,转换所述潮流平衡方程,其中转换后的潮流平衡方程包括:
P d c = - UI d Q d c = UI q ;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转换后的潮流平衡方程、所述短路比SCR的计算公式以及所述潮流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最大输电极限的分析方程组。
CN201710179838.5A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849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9838.5A CN106849149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9838.5A CN106849149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9149A true CN106849149A (zh) 2017-06-13
CN106849149B CN106849149B (zh) 2019-06-28

Family

ID=59129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79838.5A Active CN106849149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4914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274A (zh) * 2017-08-08 2017-12-2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性直流电网控制方法
CN109245148A (zh) * 2018-11-19 2019-01-18 清华大学 一种柔性直流接入电网的电压稳定判别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274A (zh) * 2017-08-08 2017-12-2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性直流电网控制方法
CN107508274B (zh) * 2017-08-08 2019-05-3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性直流电网控制方法
CN109245148A (zh) * 2018-11-19 2019-01-18 清华大学 一种柔性直流接入电网的电压稳定判别方法
CN109245148B (zh) * 2018-11-19 2021-10-26 清华大学 一种柔性直流接入电网的电压稳定判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9149B (zh) 2019-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6738B (zh) 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CN107482678B (zh) 一种双馈风电场经柔直并网系统故障穿越控制方法
CN105162139B (zh) 电网电压跌落故障下风电系统无功功率综合优化控制方法
CN106655199A (zh) 一种提高电压稳定性的vsc‑hvdc功率控制方法
CN104111406B (zh) 一种基于频率反馈扰动的孤岛检测方法与装置
Li et al. Research 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line‐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participating in receiving end AC system's black start
CN106849149A (zh)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4868478B (zh) 一种电网紧急状态下的启动动态分区方案的方法
CN104333030A (zh) 基于降阶雅克比矩阵的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的分析方法
CN105932643A (zh) 一种发电机失磁保护定值整定方法
CN106877383A (zh) 一种变速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仿真模型调整方法
CN110323762A (zh) 一种用于控制水光互补外送电网频率稳定的方法及系统
CN110556838B (zh) 一种电源直流送出系统频率稳定的方法与装置
CN104701816B (zh) 凸极机低励限制与失磁保护的配合整定方法及装置
CN106443135A (zh) 混合风电场输出工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Abdelrahim et al. Modified grid forming converter controller with fault ride through capability without PLL or current loop
CN107104463B (zh) 换流站在黑启动过程中考虑无功的有功投入量优化方法
CN109327045A (zh) 经柔性直流并网的大型风电场频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103931A (zh) 计及电压幅相变化的双馈风电并网系统功角稳定控制方法
CN101252277B (zh) 一种空载长线路的启动方法
CN107611997A (zh) 一种同步发电机次同步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07994598B (zh) 一种交直流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300571B (zh) 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最大注入功率确定方法
CN107732899B (zh) 交直流混联电网中交流通道输电能力的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13013917B (zh) 用于电力电子变流器的混合型相位同步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3

Address after: 510700 3rd, 4th and 5th floors of building J1 and 3rd floor of building J3, No.11 Kexiang Road, Science City, Luoga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80 West Tower 13-20 Floor, Shui Jungang 6 and 8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SG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