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45786A - 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45786A
CN106845786A CN201611217596.6A CN201611217596A CN106845786A CN 106845786 A CN106845786 A CN 106845786A CN 201611217596 A CN201611217596 A CN 201611217596A CN 106845786 A CN106845786 A CN 106845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specified
value
well
spec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175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45786B (zh
Inventor
迟红霞
林中阔
冯恩库
崔丽静
雷霄雨
樊涛
许卉
郑阳
傅巍
王熙琼
常敬德
刘慧�
邱树立
丁楠
马成龙
毕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175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457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45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5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45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5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Min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Description

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天然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的连通性,通常是指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各成因的指定储层在垂向上和侧向上相互接触连通的方式和程度。其中,所述指定储层可以包括砂体储层、碳酸盐岩储层、以及泥岩储层等等。
稠油开发方式转换时,例如,蒸汽吞吐开发转换为蒸汽驱开发时,通常需要对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进行分析评价。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厚度连通系数值或层数连通系数值,来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具体地,可以将注入井中,连通的指定储层厚度占总指定储层厚度的百分比,作为注入井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可以将生产井中,连通的指定储层厚度占总指定储层厚度的百分比,作为生产井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可以根据注入井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和生产井的厚度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可以将注入井中,连通的指定储层层数占总指定储层层数的百分比,作为注入井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可以将生产井中,连通的指定储层层数占总指定储层层数的百分比,作为生产井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可以根据注入井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和生产井的层数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上述现有技术中,当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与生产井的指定储层,具有相同或相类似的发育特征时,厚度连通系数值可以较好地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例如,当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发育特征和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发育特征,均为块状厚层,或者,均为薄互层时,厚度连通系数值可以较好地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但是,当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发育特征、与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发育特征差异较大时,厚度连通系数通常无法准确地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例如,当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发育特征为块状储层、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发育特征为薄互层时,厚度连通系数值通常无法准确地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与厚度连通系数值相类似,当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与生产井的指定储层,具有相同或相类似的发育特征时,层数连通系数值可以较好地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但是,当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发育特征、与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发育特征差异较大时,层数连通系数值通常也无法准确地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现有技术得到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和层数连通系数值,均不能够准确、有效、全面的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和装置,以准确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包括: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装置,包括:第一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第二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第三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第四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第一评价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包括: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装置,包括:第一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第二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第三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第四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第二评价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在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时,考虑了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从而能够反映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发育特征,继而可以准确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砂体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的函数关系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的指定储层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装置的功能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装置的功能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入井可以用于向储层注入驱动流体。所述驱动流体包括但不限于水、氮、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等。
所述指定储层可以为用于评价连通性的储层,具体可以为砂体储层、碳酸盐岩储层、或泥岩储层等等。
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或放射性测井等测井方法,获取注入井的测井资料;可以对所述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得到注入井的至少一个储层;可以从所述至少一个储层中选取指定储层;可以将选取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例如,所述指定储层可以为砂体储层。注入井的至少一个储层可以包括4个泥岩储层和3个砂体储层。那么,可以从所述至少一个储层中选取所述3个砂体储层,可以将所述3个砂体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砂体储层。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例如,可以获取注入井所在工区的地震资料;可以对所述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得到注入井的至少一个储层;可以从所述至少一个储层中选取指定储层;可以将选取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步骤S12: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产井可以用于采油、或采气。
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可以为零个、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可以均与生产井连通;或者,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可以均与生产井没有连通;又或者,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可以部分与生产井连通,部分与生产井没有连通。如此,可以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可以将选取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储层。
具体地,可以获取注入井所在工区的地震资料;可以对所述地震资料进行解释,以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
步骤S13: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的方式,可以与步骤S11中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的方式,相类似。二者可以对照进行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4: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在本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的方式,可以与步骤S12中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的方式,相类似。二者可以对照进行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5: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或放射性测井等测井方法,分别获取注入井和生产井的测井资料;可以对注入井的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得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可以对生产井的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得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得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例如,可以获取注入井和生产井所在工区的地震资料;可以对所述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得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的函数关系;基于所述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每个指定储层的厚度值,计算该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基于所述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每个指定储层的厚度值,计算该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所述函数关系具体可以为y=Aln(x)-B。其中,A和B可以分别为所述函数关系的系数,具体大小可以与指定储层的类型相关;x可以为指定储层的厚度;y可以为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例如,所述指定储层可以为砂体储层。那么,A的值可以0.6492,B的值可以为4.1852。砂体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的函数关系曲线具体可以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可以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基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可以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可以根据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和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具体地,可以根据公式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其中,Rhc(I)为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m1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Hci为第i指定储层的厚度值;Rwi为第i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n1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Hcj为第j指定储层的厚度值;i和j均可以为正整数。
可以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其中,Rhc(P)为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m2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Hci为第i指定储层的厚度值;Rwi为第i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n2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Hcj为第j指定储层的厚度值。
可以根据公式计算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可以根据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其中,Rhc(IP)为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
通常地,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的大小,与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正相关。即,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越大,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越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先执行步骤S11和步骤S12,后执行步骤S13和步骤S14。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13和步骤S14,后执行步骤S11和步骤S12。或者,依赖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性能,还可以并行执行步骤S11和步骤S12、以及步骤S13和步骤S14。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在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时,考虑了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从而能够反映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发育特征,继而可以准确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的方式,可以与步骤S11中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的方式,相类似。二者可以对照进行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2: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在本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的方式,可以与步骤S12中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的方式,相类似。二者可以对照进行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3: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的方式,可以与步骤S13中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的方式,相类似。二者可以对照进行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4: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在本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的方式,可以与步骤S14中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的方式,相类似。二者可以对照进行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5: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的函数关系;获取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基于所述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每个指定储层的厚度值,计算该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基于所述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每个指定储层的厚度值,计算该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具体地,获取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的方式,可以与步骤S15相类似。二者可以对照进行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所述函数关系,可以参照步骤S15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可以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基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和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可以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可以根据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和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具体地,可以根据公式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其中,Rlc(I)为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m1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Rwi为第i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n1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
可以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其中,Rlc(P)为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m2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n2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
可以根据公式计算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可以根据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其中,Rlc(IP)为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
通常地,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的大小,与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正相关。即,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越大,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越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先执行步骤S21和步骤S22,后执行步骤S23和步骤S24。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23和步骤S24,后执行步骤S21和步骤S22。或者,依赖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性能,还可以并行执行步骤S21和步骤S22、以及步骤S23和步骤S24。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在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时,考虑了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从而能够反映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发育特征,继而可以准确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可以单独基于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来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或者,也可以单独基于图3所对应的实施例,来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当然,还可以结合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和图3所对应的实施例,来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请参阅图4。以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
所述指定储层可以为砂体储层。
图4中,灰色部分为砂体储层,白色部分为泥岩储层。
生产井C可以包括C1至C6共6个砂体储层。其中,砂体储层C1的厚度值为2m,渗透率值为0.5;砂体储层C2的厚度值为2.3m,渗透率值为0.5;砂体储层C3的厚度值为1.1m,渗透率值为0.2;砂体储层C4的厚度值为1.9m,渗透率值为0.8;砂体储层C5的厚度值为2.9m,渗透率值为0.5;砂体储层C6的厚度值为3.3m,渗透率值为0.7。
注入井J包括J1至J3共3个砂体储层。其中,砂体储层J1的厚度值为8m,渗透率值为0.9;砂体储层J2的厚度值为1.6m;砂体储层J3的厚度值为6m,渗透率值为0.9。
生产井D可以包括D1至D3共3个砂体储层。其中,砂体储层D1的厚度值为7.5m,渗透率值为0.9;砂体储层D2的厚度值为1.6m;砂体储层D3的厚度值为5.5m,渗透率值为0.9。
由图4可知,生产井C砂体储层的发育特征为薄互层,注入井J砂体储层的发育特征为块状厚层和小薄层,生产井D砂体储层的发育特征为块状厚层和小薄层。注入井J和生产井D的块状厚层相连通。如此,注入井J和生产井D间砂体储层的连通性,好于注入井J和生产井C间砂体储层的连通性。
现有技术中,注入井和生产井间砂体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的计算过程通常如下。
其中,R'hc(C)为基于现有技术中厚度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生产井C的砂体储层厚度连通系数值。其中,R'hc(J)为基于现有技术中厚度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注入井J的砂体储层厚度连通系数值。其中,R'hc(D)为基于现有技术中厚度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生产井D的砂体储层厚度连通系数值。
那么,注入井J和生产井C间砂体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R'hc(JC)可以为注入井J和生产井D间砂体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R'hc(JD)可以为
R'hc(JC)=0.95>R'hc(JD)=0.89。因此,基于现有技术中厚度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注入井J与生产井C间砂体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大于注入井J与生产井D间砂体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也就是说,注入井J与生产井C间砂体储层的连通性,好于注入井J与生产井D间砂体储层的连通性。这与前述分析的客观事实不相符。
本申请实施例中,注入井和生产井间砂体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的计算过程通常如下。
其中,Rhc(C)为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厚度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生产井C的砂体储层厚度连通系数值。其中,Rhc(J)为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厚度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注入井J的砂体储层厚度连通系数值。
其中,Rhc(D)为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厚度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生产井D的砂体储层厚度连通系数值。
那么,注入井J和生产井C间砂体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Rhc(JC)可以为注入井J和生产井D间砂体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Rhc(JD)可以为
Rhc(JC)=0.71<Rhc(JD)=0.83。因此,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厚度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注入井J与生产井C间砂体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小于注入井J与生产井D间砂体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也就是说,注入井J与生产井D间砂体储层的连通性,好于注入井J与生产井C间砂体储层的连通性。这与前述分析的客观事实相符。
现有技术中,注入井和生产井间砂体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的计算过程通常如下。
其中,Rl'c(C)为基于现有技术中层数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生产井C的砂体储层层数连通系数值。其中,Rl'c(J)为基于现有技术中层数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注入井J的砂体储层层数连通系数值。其中,Rl'c(D)为基于现有技术中层数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生产井D的砂体储层层数连通系数值。
那么,注入井J和生产井C间砂体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Rl'c(JC)可以为注入井J和生产井D间砂体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Rl'c(JD)可以为
Rl'c(JC)=0.84>Rl'c(JD)=0.67。因此,基于现有技术中层数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注入井J与生产井C间砂体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大于注入井J与生产井D间砂体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也就是说,注入井J与生产井C间砂体储层的连通性,好于注入井J与生产井D间砂体储层的连通性。这与前述分析的客观事实不相符。
本申请实施例中,注入井和生产井间砂体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的计算过程通常如下。
其中,Rlc(C)为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层数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生产井C的砂体储层层数连通系数值。
其中,Rlc(J)为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层数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注入井J的砂体储层层数连通系数值。其中,Rlc(D)为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层数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生产井D的砂体储层层数连通系数值。
那么,注入井J和生产井C间砂体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Rlc(JC)可以为注入井J和生产井D间砂体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Rlc(JD)可以为
Rlc(JC)=0.56<Rlc(JD)=0.60。因此,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层数连通系数值计算方法,注入井J与生产井C间砂体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小于注入井J与生产井D间砂体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也就是说,注入井J与生产井D间砂体储层的连通性,好于注入井J与生产井C间砂体储层的连通性。这与前述分析的客观事实相符。
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1、第二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2、第三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3、第四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4、和第一评价单元505。其中,
第一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二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2,用于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三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3,用于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四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4,用于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一评价单元505,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1、第二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2、第三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3、第四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4、和第二评价单元601。其中,
第一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二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2,用于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三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3,用于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四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504,用于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二评价单元601,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2。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2。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8)

1.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的函数关系;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
基于所述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每个指定储层的厚度值,计算该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基于所述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每个指定储层的厚度值,计算该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函数关系为y=Aln(x)-B;其中,
A和B分别为所述函数关系的系数,x为指定储层的厚度值,y为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
基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
根据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和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其中,
Rhc(I)为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
m1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Hci为第i指定储层的厚度值,Rwi为第i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n1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Hcj为第j指定储层的厚度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其中,
Rhc(P)为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
m2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Hci为第i指定储层的厚度值,Rwi为第i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n2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Hcj为第j指定储层的厚度值。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其中,Rhc(I)为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Rhc(P)为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Rhc(IP)为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
根据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储层为砂体储层。
9.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二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三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四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一评价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10.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的函数关系;
分别获取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
基于所述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每个指定储层的厚度值,计算该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基于所述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每个指定储层的厚度值,计算该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函数关系为y=Aln(x)-B;其中,
A和B分别为所述函数关系的系数,x为指定储层的厚度值,y为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
基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和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
根据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和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其中,
Rlc(I)为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
m1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Rwi为第i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n1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其中,
Rlc(P)为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
m2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Rwi为第i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n2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其中,Rlc(IP)为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Rlc(I)为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Rlc(P)为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
根据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储层为砂体储层。
18.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二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三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四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二评价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CN201611217596.6A 2016-12-26 2016-12-26 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845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7596.6A CN106845786B (zh) 2016-12-26 2016-12-26 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7596.6A CN106845786B (zh) 2016-12-26 2016-12-26 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5786A true CN106845786A (zh) 2017-06-13
CN106845786B CN106845786B (zh) 2021-01-29

Family

ID=59136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17596.6A Active CN106845786B (zh) 2016-12-26 2016-12-26 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4578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2916A (zh) * 2017-12-15 2018-06-29 浙江海洋大学 基于注采量关系的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分形识别方法
CN108386185A (zh) * 2018-01-17 2018-08-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砂体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10065A (zh) * 2019-06-24 2019-11-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的输入参数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5078599A (zh) * 2021-03-10 2022-09-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原油全组分浓度的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
CN116341925A (zh) * 2023-02-23 2023-06-27 成都理工大学 致密砂岩优质储层连续性评价系统、方法、设备及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0706A (zh) * 2008-03-13 2008-08-13 西安石油大学 井间注钆示踪用中子伽马测井仪进行过环空测井的方法
US20090005996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Delorme Matthieu Method of estimating the permeability of a fracture network from a connectivity analysis
CN105572739A (zh) * 2016-02-19 2016-05-1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孔洞裂缝性发育特征判断方法
CN105971577A (zh) * 2016-07-08 2016-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火驱注入井与生产井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54249A (zh) * 2016-08-10 2016-10-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层评价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储层评价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5996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Delorme Matthieu Method of estimating the permeability of a fracture network from a connectivity analysis
CN101240706A (zh) * 2008-03-13 2008-08-13 西安石油大学 井间注钆示踪用中子伽马测井仪进行过环空测井的方法
CN105572739A (zh) * 2016-02-19 2016-05-1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孔洞裂缝性发育特征判断方法
CN105971577A (zh) * 2016-07-08 2016-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火驱注入井与生产井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54249A (zh) * 2016-08-10 2016-10-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层评价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储层评价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天江等: "低渗透油藏注采动态连通性评价方法", 《断块油气田》 *
郭建洪等: "昆北油田切六区路乐河组储层连通性研究", 《地质科技情报》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2916A (zh) * 2017-12-15 2018-06-29 浙江海洋大学 基于注采量关系的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分形识别方法
CN108222916B (zh) * 2017-12-15 2021-06-18 浙江海洋大学 基于注采量关系的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分形识别方法
CN108386185A (zh) * 2018-01-17 2018-08-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砂体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86185B (zh) * 2018-01-17 2022-05-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砂体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10065A (zh) * 2019-06-24 2019-11-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的输入参数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0410065B (zh) * 2019-06-24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的输入参数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5078599A (zh) * 2021-03-10 2022-09-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原油全组分浓度的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
CN116341925A (zh) * 2023-02-23 2023-06-27 成都理工大学 致密砂岩优质储层连续性评价系统、方法、设备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5786B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5786A (zh) 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US11467300B2 (en) Multi-scale deep network for fault detection
US11053789B2 (en) Machine learning for production prediction
CN107678059B (zh) 一种储层含气识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775858B2 (en) Runtime parameter selection in simulations
US11578568B2 (en) Well management on cloud computing system
CN108019205A (zh) 一种确定储层可压裂性指数的方法及装置
SA109300022B1 (ar) تقييم عمليات التكسير باستخدام الأحماض في حقول النفط
CN111985081B (zh) 一种测井曲线构建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90241A (zh) 一种水平井参数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4375186A (zh) 一种去除异常初至的方法及系统
CN109870743B (zh) 一种页理缝的空间展布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7991716A (zh) 薄层的沉积相图和沉积体厚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US1158519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ctively defining valve settings
US11227372B2 (en) Geological imaging and inversion using object storage
US11972176B2 (en) Pipeline network solving using decomposition procedure
CN108492014A (zh) 一种确定地质资源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874735A (zh) 一种确定沉积盆地古流体压力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44637A (zh) 一种油藏数值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280922B2 (en) Structural volume segmentation
US20230394283A1 (en) Generalizable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for flash calculations
CN107605472A (zh) 一种确定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77559B (zh) 缝网压裂多缝延伸穿透行为的判定方法和装置
US2023014580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image reviewing
CN107976712B (zh) 地质界面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