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8055A - 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38055A
CN106838055A CN201611209645.1A CN201611209645A CN106838055A CN 106838055 A CN106838055 A CN 106838055A CN 201611209645 A CN201611209645 A CN 201611209645A CN 106838055 A CN106838055 A CN 106838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outer ring
inner ring
friction plate
helico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96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38055B (zh
Inventor
韩文明
潘亚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Guo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Guo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Guo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Guo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0964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38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38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8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38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8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7/00Systems of clutches, or clutches and couplings, comprising devices of types grouped under at least two of the preceding guide headings
    • F16D47/04Systems of clutches, or clutches and couplings, comprising devices of types grouped under at least two of the preceding guide headings of which at least one is a freewhee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包括本体组件、联动机构以及沿径向由外向内布置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为摩擦片式普通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为摩擦片式周布螺旋面内压紧超越离合器。联动机构通过一条油路/气路同时控制两个独立运动的活塞,从而控制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实现前进挡和倒档的变换。本发明仅需一个液压缸/气压缸便能控制两个离合器,相比现有前进挡‑倒档变换离合器,节省了操纵液压缸/气压缸的数量,相应的也减少了油路的数量以及液压或气压控制阀的数量,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变速器挡位变换离合器,能够将不同旋转方向的两个输入端(前进挡输入端和倒挡输入端)通过转换后由一个输出端正-反转向外输出。
背景技术
液压(或气压)操纵离合器由液压(或气压)操控机构和摩擦元件组成,通常一个液压缸(或气压缸)只操纵一个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该离合器一个液压缸(或气压缸)能同时操纵两个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
采用一种新型的超越离合器和一个普通离合器组合,一个离合器用于传递前进挡动力,另一个离合器用于传递倒挡动力,从而实现一个液压缸/气缸同时操纵两个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其特殊之处在于:
包括本体组件、联动机构以及沿径向由外向内布置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所述第一离合器为摩擦片式普通离合器;
所述第二离合器为摩擦片式周布螺旋面内压紧超越离合器,包括设置于同一旋转轴线上的离合限位装置、外圈传力装置2和内圈传力装置3;
第二离合器的外圈传力装置2包括外鼓22和设置在外鼓22内的多个外圈摩擦片21,外圈摩擦片21相对于外鼓22沿轴向能作相对滑动,外圈摩擦片21与外鼓22沿周向同步旋转;
第二离合器的内圈传力装置3包括内毂32和设置在内毂32外的多个内圈摩擦片31,内圈摩擦片31相对于内毂32沿轴向能作相对滑动,内圈摩擦片31与内毂32沿周向同步旋转;
第二离合器的多个外圈摩擦片21和多个内圈摩擦片31沿轴向交替布置,位于支撑主体11和第二离合器挡片33之间;
离合限位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1;
所述自锁/超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二离合器的外圈摩擦片21和内圈摩擦片31的分与合;
所述自锁/超越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螺旋面偶件13和第二螺旋面偶件14;
第一螺旋面偶件13的配合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旋面131;第二螺旋面偶件14的配合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旋面131相配合的多个第二螺旋面141;
第一螺旋面偶件13与支撑主体11固连,第二螺旋面偶件14与内毂32固连;第二螺旋面偶件14位于内毂32、支撑主体11和第一螺旋面偶件13所形成的空间内,且第二螺旋面偶件14相对于第一螺旋面偶件13能作螺旋滑动;
支撑主体11和外鼓22分别作为离合器的两个传力端;
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内圈传力装置的内毂与第二离合器的外圈传力装置的外鼓为一体件;所述支撑主体11上设置有多个沿圆周分布的顶杆让位孔;
所述本体组件包括输入轴40、输入轴管43、输出轴49、以及从输入轴管43的端部向内依次设置在输入轴管43外的腹板42、压盘7和用于限制压盘7轴向位置的限位结构46;
所述输入轴管43与输入轴40同轴套装并能相对转动,输出轴49与输入轴40同轴并排设置并能相对转动;
所述输入轴40与支撑主体11固连,输出轴49与第二离合器的外鼓22固连;
所述腹板42位于输入轴管43和第一离合器的外鼓64之间,并分别与输入轴管43和第一离合器的外鼓64固连;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外圈活塞51、内圈活塞52、多个活动顶杆8、多个回位弹簧S1以及多个压紧弹簧S2;多个压紧弹簧S2的总压紧力大于多个回位弹簧S1的总压紧力;
所述外圈活塞51和内圈活塞52位于同一油缸内,且相互独立运动;
所述外圈活塞51的压紧端外圈与第一离合器的外圈摩擦片61和内圈摩擦片62的重叠位置相对应,压紧端内圈通过回位弹簧S1与所述压盘7相关联;
所述内圈活塞52的压紧端正对压盘7的一侧;
所述多个活动顶杆8设置在相应的顶杆让位孔内,并位于压盘7的另一侧(背对内圈活塞的一侧)和第二螺旋面偶件14之间;
所述压紧弹簧S2设置在第一螺旋面偶件和第二螺旋面偶件之间,压紧弹簧S2的一端与第一螺旋面偶件相接触,另一端与第二螺旋面偶件相接触;
所述压盘7的径向位置位于所述输入轴管和外圈活塞51之间,可沿输入轴管43轴向滑动;
所述腹板42、第一离合器的外鼓、内圈活塞52和外圈活塞51之间形成密封油室或气室。
基于上述基本技术方案,本发明还作出如下限定和/或优化:
上述离合限位装置1还包括挡圈12;上述支撑主体11为带颈圆环结构,其颈部为中空圆柱,其底部为外伸圆环111;支撑主体11的颈部外侧面设置有挡圈槽114和限位台阶112;挡圈12设置在挡圈槽114内;挡圈12和限位台阶112用于固定第一螺旋面偶件13的轴向位置;支撑主体11的圆环用于限制第二离合器的内圈摩擦片31和外圈摩擦片21的轴向位置。
上述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还包括套置在轴管43外的导油盘44;所述导油盘44的径向位置位于输入轴管43和内圈活塞52之间,导油盘44的端部与内圈活塞52密封接触;导油盘44与腹板42通过铆钉4固连,且导油盘44与腹板4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形成控制油路或控制气路48。
上述顶杆8和压盘7之间、第二离合器的支撑主体11和外鼓22的腹板23之间分别安装有推力轴承B1和推力轴承B2。
上述限位结构46包括设置在轴管43上的挡圈槽431和安装在挡圈槽431内的挡圈432。
上述第一螺旋面偶件13、第二螺旋面偶件14、第二离合器的外圈摩擦片21和内圈摩擦片31满足如下条件:
式中,β为两个螺旋面偶件的螺旋面有效接触部分的平均螺旋角;
μ为第二离合器的外圈摩擦片21和内圈摩擦片31摩擦副间的摩擦系数;
μ'为两个螺旋面偶件的螺旋面间的摩擦系数;
n为第二离合器内圈摩擦片31、外圈摩擦片21的有效片数中的小值。
上述输入轴为倒挡输入端,输入轴管为前进挡输入端。
上述输入轴为前进挡输入端,输入轴管为倒挡输入端。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仅需一个液压缸/气压缸便能控制两个离合器,相比现有前进挡-倒档变换离合器,节省了操纵液压缸/气压缸的数量,相应的也减少了油路的数量以及液压或气压控制阀的数量,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2、本发明所采用的超越离合器的锁止和解锁不受转速影响、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3、整个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图1所示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装配剖视图;
图3为图2的立体分解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第二离合器的立体分解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第一离合器的立体分解剖视图;
图6为图2中第二离合器的螺旋面偶件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第二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简化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第二离合器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发明所提供的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能将两个转向相反的输入(前进挡输入端和倒挡输入端)均通过一个输出端正-反转向外输出。在使用时,也可将输入输出端对调,这样,本发明能将一个输入以两个转向相反的输出端输出。
该变换离合器由本体组件、联动机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组成;其中,第二离合器嵌套在第一离合器内,第二离合器的外鼓与第一离合器的内毂为一体件。
1、第一离合器
本发明的第一离合器采用普通离合器,包括设置于同一旋转轴线上的外圈传力装置和内圈传力装置。
外圈传力装置由外鼓64和设置在外鼓64内的多个外圈摩擦片61构成,且外圈摩擦片61相对于外鼓64沿轴向能作相对滑动,沿周向同步旋转。
内圈传力装置由内毂65和设置在内毂65外的多个内圈摩擦片62构成,且内圈摩擦片62相对于内毂65沿轴向能作相对滑动,沿周向同步旋转。
外圈摩擦片61和内圈摩擦片62沿轴向交替设置,并且位于外圈活塞51和第一离合器挡片63之间。
外鼓64上设置有限制摩擦片轴向位置的挡圈槽66、挡圈67和挡片63,挡片63位于外鼓64外边缘处,挡圈67卡于挡圈槽66中,挡住挡片63,防止挡片63滑出外鼓64的端部。
本发明中,第一离合器的内毂65与第二离合器的外鼓22为一体件,如图3所示,第二离合器的外鼓22外圈加工有与第一离合器的内圈摩擦片62的内齿相配合的外齿,第二离合器的外鼓22兼作第一离合器的内毂65,并且外鼓22与输出轴49固连。
2、第二离合器(参见图4、7和8)
本发明的第二离合器采用摩擦片式周布螺旋面内压紧超越离合器,包括设置于同一旋转轴线上的离合限位装置、外圈传力装置2、内圈传力装置3以及自锁/超越控制装置。
外圈传力装置2由外鼓22和设置在外鼓22内的多个外圈摩擦片21构成,外圈摩擦片21相对于外鼓22沿轴向能作相对滑动,外圈摩擦片21与外鼓22沿周向同步旋转。
内圈传力装置3包括内毂32和设置在内毂32外的多个内圈摩擦片31,内圈摩擦片31相对于内毂32沿轴向能作相对滑动,内圈摩擦片31与内毂32沿周向同步旋转。
内毂32上靠近其一个端部的外周上还设置有限制内圈摩擦片31和外圈摩擦片21轴向位置的台阶322和挡片33;台阶322挡住挡片33,限止其滑出内毂32的端部。
多个外圈摩擦片21和多个内圈摩擦片31沿轴向交替布置,且都位于挡片33和离合限位装置之间。
离合限位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1(端面上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的顶杆让位孔)和挡圈12。支撑主体11为带颈圆环结构,其颈部为中空圆柱(外周和内周分别设置有用于传递扭矩的第一花键113和第二花键115),其底部为外伸圆环111;支撑主体11的颈部外侧面设置有挡圈槽114和限位台阶112;挡圈12设置在挡圈槽114内;挡圈12和限位台阶112用于固定第一螺旋面偶件13的轴向位置;支撑主体11的底部圆环用于限制内圈摩擦片31和外圈摩擦片21的轴向位置。
自锁/超越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螺旋面偶件13和第二螺旋面偶件14;第一螺旋面偶件13的配合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旋面131;第二螺旋面偶件14的配合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旋面131相配合的多个第二螺旋面141;第一螺旋面131与第二螺旋面141的旋向与离合器传递扭矩的方向相关:扭转力矩施加在支撑主体11上,在图示位置从左向右看,当在扭转力矩的作用下支撑主体11相对于外鼓22有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趋势时,若第一螺旋面131和第二螺旋面141右旋(图示的旋向即为右旋),则在此力矩作用下超越离合器处于超越状态;若第一螺旋面131和第二螺旋面141左旋,则在此力矩作用下超越离合器处于锁止状态,支撑主体11上的扭矩通过第一螺旋面偶件13、与第二螺旋面偶件14固连的内毂32、内圈摩擦片31、外圈摩擦片21和外鼓22向外传递。
第一螺旋面偶件13通过其中心花键132固定安装在支撑主体11的第一花键113上,第二螺旋面偶件14与内毂32固连于一体后通过其中心孔142套装在第一支撑主体上;第二螺旋面偶件14位于内毂32、支撑主体11和第一螺旋面偶件13所形成的空间内,且第二螺旋面偶件14相对于第一螺旋面偶件13能作螺旋滑动。
支撑主体11和外鼓22分别作为第二离合器的两个传力端。
图7所示为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离合器(超越离合)的原理示意图,在第一螺旋面偶件13和第二螺旋面偶件14之间设置有多个压紧弹簧S2,压紧弹簧S2的弹簧力通过第二离合器的内毂32和挡片33施加到内、外圈摩擦片的接触面上,消除摩擦片之间的间隙。图7中的油缸/气缸C相当于图1中的内圈活塞52和密封油室(即油缸/气缸C的作用与图1中内圈活塞52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作为第二离合器的离合控制装置)。
当油缸C动作时,其液压/气压推力克服压紧弹簧S2的弹簧力使第二螺旋面偶件14向远离摩擦片的方向移动,此时图7所示的超越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两个旋转方向均不传递扭矩。
当油缸C泄压时,压紧弹簧S2的弹簧力将油缸C回位,同时第二螺旋面偶件14压向摩擦片,此时图7所示离合器是一个超越离合器:符合超越条件时该离合器将进入超越工况;符合锁止条件时该离合器将进入锁止工况。
图8为本发明超越离合器受力分析示意图,为取一对螺旋面代表螺旋面偶件来说明,图中锲块相当于第二螺旋面偶件14,图中斜面相当于第一螺旋面偶件13,斜面的倾斜角β为螺旋面偶件螺旋面有效接触部分的平均螺旋角,F为超越离合器传递扭矩换算到“平均螺旋角β”所在的圆周上的作用力,F的方向为该圆周上力的作用点处的切线方向。如图8(b)所示为超越离合器锁止时锲块的受力示意图,图8(c)所示为超越离合器解锁工况时锲块的受力示意图,f为相间布置的外圈传力装置摩擦片21和内圈传力装置摩擦片31间的摩擦扭矩换算到“平均螺旋角β”所在的圆周上的摩擦力,摩擦片摩擦副间的摩擦系数为μ;f'为螺旋面偶件间的摩擦扭矩换算到“平均螺旋角β”所在的圆周上的摩擦力,螺旋面偶件间的摩擦系数为μ';n为第二离合器内圈摩擦片31、外圈摩擦片21的有效片数中的小值,N为施加到相间布置的摩擦片间的正压力,S为螺旋面偶件配合面间的正压力。
对于锁止工况,用下列方程式求得临界状态时的“平均螺旋角β”:
f=μ×N
f'=μ'×S
2(n-1)f+f-f'cosβ-Ssinβ=0
N-f'sinβ-Scosβ=0
对于解锁工况,用下列方程式求得临界状态时的“平均螺旋角β”:
f=μ×N
f'=μ'×S
f+f'cosβ-Ssinβ=0
N-f'sinβ-Scosβ=0
因此,既要使得本发明第二离合器的两个螺旋面偶件能产生自锁,又能保证两个螺旋面偶件自动解锁,应该满足如下条件:
3、本体组件
本体组件包括输入轴40、输入轴管43、输出轴49、以及从输入轴管43的端部向内依次设置在输入轴管43外的腹板42、导油盘44、压盘7和用于限制压盘7轴向位置的限位结构46。
输入轴管43与输入轴40同轴套装并能相对转动,输出轴49与输入轴40同轴并排设置并能相对转动,并且输入轴40与第二离合器的支撑主体11固连,输出轴49与第二离合器的外鼓22固连。
腹板42径向位置位于输入轴管43和第一离合器的外鼓64之间,腹板42径向内侧与输入轴管43固连,径向外侧与外鼓64固连。
导油盘44径向位置位于输入轴管43和内圈活塞52之间,导油盘44通过其内孔紧密套于(过盈配合)轴管43外,导油盘44径向外侧的轴向翻边与内圈活塞52接触并采用O型密封圈55辅助密封。
导油盘44与腹板42之间通过铆钉45固连,二者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形成一条控制油路/气路48。
压盘7径向位置位于输入轴管43和外圈活塞51之间,压盘7可沿输入轴管43轴向滑动。压盘7上设置有让位孔72,避免与铆钉45干涉。
腹板42、腹板42与第一离合器的外鼓64连接的部分、内圈活塞52、外圈活塞51和导油盘44径向外侧的轴向翻边之间形成密封油室;外圈活塞51与腹板42、外圈活塞51和内圈活塞52以及内圈活塞52和导油盘之间的滑动副间通过O型密封圈53、54、55辅助密封。
限位结构46包括设置在轴管43上的挡圈槽431和安装在挡圈槽431内的挡圈432。
4、联动机构
联动机构包括外圈活塞51、内圈活塞52、多个活动顶杆8、多个回位弹簧S1以及多个压紧弹簧S2;多个压紧弹簧S2的总压紧力大于多个回位弹簧S1的总压紧力,在没有液压推力的情况下,压紧弹簧S2的总压紧力通过第二螺旋面偶件14和活动顶杆8推动压盘7克服回位弹簧S1的总压紧力将外圈活塞51、内圈活塞52回位,此时第一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第二离合器的外圈摩擦片21和内圈摩擦片31紧密接触。
外圈活塞51和内圈活塞52位于同一油缸内,由同一油路48控制,且相互独立运动。
外圈活塞51的压紧端外圈与第一离合器的摩擦片的位置相对应(用于压紧第一离合器的摩擦片),压紧端内圈通过回位弹簧S1与压盘7相接触。
内圈活塞52的压紧端正对压盘7的一侧,通过压盘7和顶杆8外推第二螺旋面偶件14,以防止第二离合器进入压紧锁止工况。
多个活动顶杆8设置在相应的顶杆让位孔内,并位于压盘7的另一侧(即背对内圈活塞的一侧)和第二螺旋面偶件14之间。为了减少摩擦,在顶杆8和压盘7之间、第二离合器的支撑主体11和第二离合器外鼓22的腹板23之间分别安装有推力轴承B1和B2
压紧弹簧S2设置在第一螺旋面偶件13和第二螺旋面偶件14之间,压紧弹簧S2的一端与第一螺旋面偶件13接触,另一端与第二螺旋面偶件14接触。
5、工作原理和过程(参见图1)
5.1前进挡工况(图1中从左向右看,顺时针方向):
当向密封油室充油时,外圈活塞51和内圈活塞52将独立地同时动作(图1中为右移):外圈活塞51压紧第一离合器的摩擦片61、62使摩擦片61和62接合,与此同时,内圈活塞52推动压盘7和顶杆8克服压紧弹簧S2的弹簧力外推(图1中为右推)第二螺旋面偶件14,使得第二离合器的摩擦片21、31间不会产生正压力,此时第二离合器处于失效(分离)状态,不传递扭矩。
动力传递路线为:前进挡输入端→输入轴管43→腹板42→第一离合器外鼓64→摩擦片61→摩擦片62→第二离合器外鼓22→第二离合器外鼓22的腹板23→输出轴49。输出方向为:顺时针正转输出。
5.2倒挡工况(图1中从左向右看,逆时针方向):
当密封油室进行泄压时,外圈活塞51和内圈活塞52上的液压(或气压)力消失,压紧弹簧S2的弹簧力推动(图1中为左推)第二螺旋面偶件14,并带动第二离合器的内毂32和挡片33压紧第二离合器的摩擦片21和31,根据倒挡旋转的方向为逆时针设置第一螺旋面偶件13的螺旋面131和第二螺旋面偶件14的螺旋面141的旋向为右旋(按照螺纹面定义的方向),此时第二离合器进入锁止工况;与此同时第二螺旋面偶件14推动顶杆8,顶杆8再推动压盘7压回位弹簧S1和内圈活塞52,在回位弹簧S1和压紧弹簧S2的作用下外圈活塞51和内圈活塞52回位,第一离合器的摩擦片61和62分离,第一离合器不传递扭矩。
动力传递路线为:倒挡输入端→输入轴40→第二离合器的支撑主体11→第二离合器的内圈传力装置3→第二离合器外圈传力装置2→输出轴49。输出方向为:逆时针反转输出。

Claims (8)

1.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本体组件、联动机构以及沿径向由外向内布置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所述第一离合器为摩擦片式普通离合器;
所述第二离合器为摩擦片式周布螺旋面内压紧超越离合器,包括设置于同一旋转轴线上的离合限位装置、外圈传力装置(2)和内圈传力装置(3)以及自锁/超越控制装置;
第二离合器的外圈传力装置(2)包括外鼓(22)和设置在外鼓(22)内的多个外圈摩擦片(21),外圈摩擦片(21)相对于外鼓(22)沿轴向能作相对滑动,外圈摩擦片(21)与外鼓(22)沿周向同步旋转;
第二离合器的内圈传力装置(3)包括内毂(32)和设置在内毂(32)外的多个内圈摩擦片(31),内圈摩擦片(31)相对于内毂(32)沿轴向能作相对滑动,内圈摩擦片(31)与内毂(32)沿周向同步旋转;
第二离合器的多个外圈摩擦片(21)和多个内圈摩擦片(31)沿轴向交替布置,位于支撑主体(11)和第二离合器挡片(33)之间;
离合限位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1);
所述自锁/超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二离合器的外圈摩擦片(21)和内圈摩擦片(31)的分与合;
所述自锁/超越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螺旋面偶件(13)和第二螺旋面偶件(14);
第一螺旋面偶件(13)的配合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旋面(131);第二螺旋面偶件(14)的配合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旋面(131)相配合的多个第二螺旋面(141);
第一螺旋面偶件(13)与所述支撑主体(11)固连,第二螺旋面偶件(14)与所述内毂(32)固连;第二螺旋面偶件(14)位于内毂(32)、支撑主体(11)和第一螺旋面偶件(13)所形成的空间内,且第二螺旋面偶件(14)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旋面偶件(13)螺旋滑动;
支撑主体(11)和外鼓(22)分别作为离合器的两个传力端;
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内圈传力装置的内毂与第二离合器的外圈传力装置的外鼓为一体件;所述支撑主体(11)上设置有多个沿圆周分布的顶杆让位孔;
所述本体组件包括输入轴(40)、输入轴管(43)、输出轴(49)、以及从输入轴管(43)的端部向内依次设置在输入轴管(43)外的腹板(42)、压盘(7)和用于限制压盘(7)轴向位置的限位结构(46);
所述输入轴管(43)与所述输入轴(40)同轴套装并能相对转动,所述输出轴(49)与输入轴(40)同轴并排设置并能相对转动;
所述输入轴(40)与所述支撑主体(11)固连,所述输出轴(49)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外鼓(22)固连;
所述腹板(42)位于输入轴管(43)和第一离合器的外鼓(64)之间,并分别与输入轴管(43)和第一离合器的外鼓(64)固连;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外圈活塞(51)、内圈活塞(52)、多个活动顶杆(8)、多个回位弹簧(S1)以及多个压紧弹簧(S2);多个压紧弹簧(S2)的总压紧力大于多个回位弹簧(S1)的总压紧力;所述外圈活塞(51)和内圈活塞(52)位于同一油缸内,且相互独立运动;
所述外圈活塞(51)的压紧端外圈与第一离合器的外圈摩擦片(61)和内圈摩擦片(62)的重叠位置相对应,压紧端内圈通过回位弹簧(S1)与所述压盘(7)相关联;
所述内圈活塞(52)的压紧端正对压盘(7)的一侧;
所述多个活动顶杆(8)设置在相应的顶杆让位孔内,并位于压盘(7)的另一侧和第二螺旋面偶件(14)之间;
所述压紧弹簧(S2)设置在第一螺旋面偶件和第二螺旋面偶件之间,压紧弹簧(S2)的一端与第一螺旋面偶件相接触,另一端与第二螺旋面偶件相接触;
所述压盘(7)的径向位置位于所述输入轴管和外圈活塞(51)之间,可沿输入轴管(43)轴向滑动;
所述腹板(42)、第一离合器的外鼓、内圈活塞(52)和外圈活塞(51)之间形成密封油室或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限位装置(1)还包括挡圈(12);
所述支撑主体(11)为带颈圆环结构,其颈部为中空圆柱,其底部为外伸圆环(111);支撑主体(11)的颈部外侧面设置有挡圈槽(114)和限位台阶(112);挡圈(12)设置在挡圈槽(114)内;挡圈(12)和限位台阶(112)用于固定第一螺旋面偶件(13)的轴向位置;
支撑主体(11)的圆环用于限制第二离合器的内圈摩擦片(31)和外圈摩擦片(21)的轴向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置在轴管(43)外的导油盘(44);所述导油盘(44)的径向位置位于输入轴管(43)和内圈活塞(52)之间,导油盘(44)的端部与内圈活塞(52)密封接触;导油盘(44)与腹板(42)通过铆钉(45)固连,且导油盘(44)与腹板(4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形成控制油路或控制气路(4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8)和压盘(7)之间、第二离合器的支撑主体(11)和外鼓(22)的腹板(23)之间分别安装有推力轴承(B1)和推力轴承(B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46)包括设置在轴管(43)上的挡圈槽(431)和安装在挡圈槽(431)内的挡圈(43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旋面偶件(13)、第二螺旋面偶件(14)、第二离合器的外圈摩擦片(21)和内圈摩擦片(31)满足如下条件:
μ + μ ′ 1 - μμ ′ ≤ t a n β ≤ ( 2 n - 1 ) μ - μ ′ 1 + ( 2 n - 1 ) μμ ′
式中,β为两个螺旋面偶件的螺旋面有效接触部分的平均螺旋角;
μ为第二离合器的外圈摩擦片(21)和内圈摩擦片(31)摩擦副间的摩擦系数;
μ'为两个螺旋面偶件的螺旋面间的摩擦系数;
n为第二离合器内圈摩擦片(31)、外圈摩擦片(21)的有效片数中的小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为倒挡输入端,输入轴管为前进挡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为前进挡输入端,输入轴管为倒挡输入端。
CN201611209645.1A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 Active CN106838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9645.1A CN106838055B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9645.1A CN106838055B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8055A true CN106838055A (zh) 2017-06-13
CN106838055B CN106838055B (zh) 2019-11-26

Family

ID=59136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9645.1A Active CN106838055B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3805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6363A (zh) * 2019-12-31 2020-04-07 西南大学 具有倒挡的中央驱动式自适应电驱动系统
CN111016627A (zh) * 2019-12-31 2020-04-17 西南大学 中央驱动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系统
CN111059242A (zh) * 2019-12-04 2020-04-24 西南大学 具有多片式摩擦离合器的紧凑型自适应自动变速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0087A (en) * 1966-06-06 1967-12-26 Twin Disc Inc Hydraulically actuated friction clutch having torque control means
US6186300B1 (en) * 1998-04-02 2001-02-13 Borgwarner Inc. Clutch assembly
CN1752474A (zh) * 2004-09-22 2006-03-29 韩文明 改进的面接触式单向离合器
CN102725553A (zh) * 2010-01-27 2012-10-10 株式会社F.C.C. 动力传递装置
CN103527675A (zh) * 2013-10-17 2014-01-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双离合器
CN104074878A (zh) * 2013-03-26 2014-10-01 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 支架元件和离合器
US20150011351A1 (en) * 2012-02-29 2015-01-08 Auburn Gear, Inc. Multispeed drive unit
CN104948680A (zh) * 2015-06-11 2015-09-30 王亚 有级过渡式无级变速副变速器
CN206347045U (zh) * 2016-12-23 2017-07-21 陕西国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0087A (en) * 1966-06-06 1967-12-26 Twin Disc Inc Hydraulically actuated friction clutch having torque control means
US6186300B1 (en) * 1998-04-02 2001-02-13 Borgwarner Inc. Clutch assembly
CN1752474A (zh) * 2004-09-22 2006-03-29 韩文明 改进的面接触式单向离合器
CN102725553A (zh) * 2010-01-27 2012-10-10 株式会社F.C.C. 动力传递装置
US20150011351A1 (en) * 2012-02-29 2015-01-08 Auburn Gear, Inc. Multispeed drive unit
CN104074878A (zh) * 2013-03-26 2014-10-01 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 支架元件和离合器
CN103527675A (zh) * 2013-10-17 2014-01-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双离合器
CN104948680A (zh) * 2015-06-11 2015-09-30 王亚 有级过渡式无级变速副变速器
CN206347045U (zh) * 2016-12-23 2017-07-21 陕西国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9242A (zh) * 2019-12-04 2020-04-24 西南大学 具有多片式摩擦离合器的紧凑型自适应自动变速系统
CN111059242B (zh) * 2019-12-04 2022-03-01 西南大学 具有多片式摩擦离合器的紧凑型自适应自动变速系统
CN110966363A (zh) * 2019-12-31 2020-04-07 西南大学 具有倒挡的中央驱动式自适应电驱动系统
CN111016627A (zh) * 2019-12-31 2020-04-17 西南大学 中央驱动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系统
CN110966363B (zh) * 2019-12-31 2022-03-01 西南大学 具有倒挡的中央驱动式自适应电驱动系统
CN111016627B (zh) * 2019-12-31 2022-03-22 西南大学 中央驱动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8055B (zh)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6145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ncluding clutch devices
US7648013B2 (en) Oil pressure supply in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10378615B2 (en) Clutch and speed chang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838055A (zh) 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
CN100535466C (zh) 多片摩擦式换档离合器
US20090020386A1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ncluding clutch devices
KR20040044867A (ko) 개선된 무단 트랜스미션장치
US20140202821A1 (en) Modified sprag assemblies for one-and two-way clutch applications
CN102686910B (zh) 锁止离合器机构
US4735108A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KR0185772B1 (ko) 무단변속기
US4289223A (en) Shiftable friction clutch for gear drives
US2364331A (en) Synchronizing transmission
US6824494B2 (en) Planetary gear unit
CN206347045U (zh) 一种前进挡‑倒挡变换离合器
CN206368928U (zh) 摩擦片式周布螺旋面压紧超越离合器
CN206503920U (zh) 一种动力不中断二挡变速装置和多挡变速器
US7059461B2 (en) Torque-transmitting apparatus
JPH0148416B2 (zh)
US3677381A (en) Hydraulic clutch with dump valve
CN106641022A (zh) 摩擦片式周布螺旋面压紧超越离合器
KR102487178B1 (ko) 자동변속기용 복렬 클러치 장치
US20160178036A1 (en) Toroidal infinite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6641232A (zh) 一种动力不中断二档变速装置和多档变速器
US6206161B1 (en) Selectively engageable torque transmitting mechanism with a one-way screw app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Forward gear-reverse gear shifting clutch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Pledgee: Bank of Xi'an Limited by Share Ltd. South Main Street subbranch

Pledgor: SHAANXI GUO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610000051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51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Pledgee: Bank of Xi'an Limited by Share Ltd. South Main Street subbranch

Pledgor: SHAANXI GUO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610000051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forward reverse shift clutch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Pledgee: Bank of Xi'an Limited by Share Ltd. South Main Street subbranch

Pledgor: SHAANXI GUO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61000015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6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Pledgee: Bank of Xi'an Limited by Share Ltd. South Main Street subbranch

Pledgor: SHAANXI GUO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61000015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forward reverse shift clutch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Pledgee: Bank of Xi'an Limited by Share Ltd. South Main Street subbranch

Pledgor: SHAANXI GUO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610000323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6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Pledgee: Bank of Xi'an Limited by Share Ltd. South Main Street subbranch

Pledgor: SHAANXI GUO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6100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