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28211A -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28211A
CN106828211A CN201710092681.2A CN201710092681A CN106828211A CN 106828211 A CN106828211 A CN 106828211A CN 201710092681 A CN201710092681 A CN 201710092681A CN 106828211 A CN106828211 A CN 106828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pacer pin
arresting disk
wheel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26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28211B (zh
Inventor
曹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926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282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28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28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28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28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轮盘装置,所述轮盘装置包括限位盘、转动件、限位销和轮盘件,轮盘件设有凹槽腔及与限位销相配合的限位槽,限位盘设有安装腔体,限位盘安装于所述凹槽腔的腔口处,且安装腔体凸入所述凹槽腔内,转动件设置于安装腔体中,转动件包括两个端柱,该两个端柱分别从限位盘和轮盘件穿出,限位销与转动件相联动,且限位销从限位盘穿出;而且,在座椅角度调节装置中,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一扳动件分别与两个端柱相连接,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扳动件相连接;第一靠背支架与轮盘件固定连接,第一座垫支架与限位盘固定连接。该座椅角度调节装置能实现在座椅的两侧对座椅靠背的角度进行调节,有利于提升使用者的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汽车、动车等设置的座椅都能够能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以提升乘客乘坐的舒适性。然而,现有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一般都只能在座椅的单侧实现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的调节,当遇到单只手有疾病或者受伤的乘客时,这样的乘客在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时会比较困难,从而会导致客户体验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该座椅角度调节装置能够实现在座椅的两侧对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有利于提升使用者的体验。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轮盘装置、第一靠背支架、第一座垫支架、连杆、第一扳动件以及第二扳动件;所述轮盘装置包括限位盘、转动件、限位销以及轮盘件,所述轮盘件设有凹槽腔以及与所述限位销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盘设有安装腔体,所述限位盘安装于所述凹槽腔的腔口处,且所述安装腔体凸入所述凹槽腔内,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体中,所述转动件包括两个端柱,该两个端柱分别从所述限位盘和所述轮盘件穿出,所述限位销与所述转动件相联动,且所述限位销从所述限位盘穿出;所述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扳动件分别与所述两个端柱相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扳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靠背支架与所述轮盘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座垫支架与所述限位盘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靠背支架与所述限位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座垫支架与所述轮盘件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限位盘包括限位片和过渡盘,所述过渡盘设有安装凹槽,且所述过渡盘和所述限位片固定连接,使所述过渡盘和所述限位片围成所述安装腔体;所述限位片盖在所述凹槽腔的腔口处,所述过渡盘设置于所述凹槽腔中。
可选的,所述过渡盘设有对应于所述限位销的槽孔,所述槽孔与所述安装腔体相通,所述限位销穿设于所述槽孔中,且所述限位销沿所述过渡盘的径向设置,所述限位销套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与所述过渡盘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轮盘件为齿轮盘,所述凹槽腔的腔壁设有齿轮键,两个相邻的齿轮键之间形成齿槽,所述齿槽构成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一靠背支架与所述齿轮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座垫支架与所述限位片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两个端柱分别为第一端柱和第二端柱,所述第一端柱穿过所述限位片,所述第二端柱依次穿过所述过渡盘和所述齿轮盘;所述第一扳动件与所述第一端柱相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柱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端柱的末端部设为方形限位块,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限位块设置于所述方形槽中。
可选的,所述第二端柱套设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两个卡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端柱和所述过渡盘。
可选的,所述第二端柱设置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中设置有卡簧,且所述卡簧抵接所述齿轮盘。
可选的,所述过渡盘设有中心通孔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端柱从所述中心通孔中穿过,所述环形凸起围绕所述中心通孔设置,所述齿轮盘设有与所述环形凸起相配合的避位槽。
可选的,所述转动件为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包括主轮体以及对应于所述限位销的凸齿,所述凸齿设置于所述主轮体,且所述凸齿从所述主轮体上凸出,所述凸齿设有支撑面和导引弧面,所述支撑面和所述导引弧面平滑相接,所述主轮体设有支承面,所述导引弧面与所述支承面相接,所述限位销与所述支撑面或所述支承面相抵接。
可选的,所述座椅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靠背支架和第二座垫支架,所述连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靠背支架和所述第二座垫支架而与所述第二扳动件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扳动件和所述第二扳动件均为手动旋钮。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轮盘装置包括轮盘装置、第一靠背支架、第一座垫支架、连杆、第一扳动件以及第二扳动件,该第一扳动件和第二扳动件可分别设于座椅的两侧,因而,当用手扳动第一扳动件或第二扳动件时,该第一扳动件或第二扳动件能够通过驱动相应的端柱来使所述转动件发生转动,进而可通过转动件与限位销之间的联动作用来使所述限位销收缩而从所述限位槽中抽出,则此时所述限位盘和所述轮盘件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由此即可对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而当手从第一扳动件或第二扳动件上松开时,所述转动件可通过复位件的作用进行复位,或者当用手将所述第一扳动件或所述第二扳动件扳回原位时,所述转动件通过该第一扳动件或第二扳动件的驱动而发生复位,由此可使所述限位销伸出并卡在所述轮盘件的限位槽中,进而所述限位盘和所述轮盘件之间被定位而无法发生相对转动,此时即完成对调节好角度的座椅靠背的固定定位。其中,第二扳动件为通过连杆对所述端柱的传动来驱动转动件发生转动。因此,本发明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可在座椅的两侧对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这有利于提升使用者的体验;尤其是对于个别手部残疾或受伤的乘客来说,由于在座椅的两侧均可实现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方便。另外,由于主要是利用连杆和位于座椅单侧的轮盘装置来实现在座椅的两侧进行座椅的角度调节,其成本较低,装配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安装在座椅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轮盘装置的第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轮盘装置的第二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轮盘装置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轮盘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施例所述的限位销在限位状态下的的轮盘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所述的限位销在收缩状态下的轮盘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限位盘,11、限位片,12、过渡盘,121、槽孔,122、凸块,123、环形凸起,1231、第一卡接槽,124、中心通孔,125、限位柱,13、安装腔体,2、转动齿轮,21、第一端柱,22、第二端柱,221、第二卡接槽,222、卡位槽,223、方形限位块,23、主轮体,231、支承面,24、凸齿,241、支撑面,242、导引弧面,3、限位销,31、凸部,4、齿轮盘,41、凹槽腔,42、齿轮键,43、齿槽,44、避位槽,5、弹簧,6、复位扭簧,7、C形卡簧,100、座椅角度调节装置,101、第一靠背支架,102、第二靠背支架,103、第一座垫支架,104、第二座垫支架,105、第一手动旋钮,106、第二手动旋钮,107、连杆,108、轴套,200、轮盘装置,300、座椅靠背,400、座椅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100包括设置于座椅第一侧的轮盘装置200、第一靠背支架101、第一座垫支架103、第一手动旋钮105以及设置于座椅第二侧的第二靠背支架102、第二座垫支架104、第二手动旋钮106,第一靠背支架101和第二靠背支架102均与座椅靠背300相连接,第一座垫支架103和第二座垫支架104均与座椅座垫400相连接;该座椅角度调节装置100还包括有轮盘装置200以及连杆107,其中,在图1至图3的基础上,再参见图4至图9,本实施例的轮盘装置200包括限位盘1、转动件、限位销3以及轮盘件,轮盘件设有凹槽腔41以及与限位销3相配合的限位槽,限位盘1设有安装腔体13,限位盘1安装于所述凹槽腔41的腔口处,且安装腔体13凸入凹槽腔41内,限位盘1与轮盘件之间可相对转动,转动件设置于安装腔体13中,转动件包括两个端柱,该两个端柱分别从限位盘1和轮盘件穿出,限位销3与转动件相联动,且限位销3从限位盘1穿出,而连杆107的第一端和第一扳动件分别与上述两个端柱相连接,连杆107的第二端穿过上述第二靠背支架102和第二座垫支架104的轴孔而与第二扳动件相连接;此外,上述第一靠背支架101与轮盘件固定连接,上述第一座垫支架103与限位盘1固定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扳动件为第一手动旋钮105,第二扳动件为第二手动旋钮106。参见图4至图9,本实施例的限位盘1包括限位片11和过渡盘12,过渡盘12设有安装凹槽,且过渡盘12和限位片11固定连接,使过渡盘12和限位片11围成上述安装腔体13;而且,限位片11盖在凹槽腔41的腔口处,过渡盘12设置于凹槽腔41中。过渡盘12设有四个对应于限位销3的槽孔121,槽孔121与上述安装腔体13相通,相应的具有四个限位销3,该四个限位销3分别穿设于相应的槽孔121中,各限位销3均沿上述过渡盘12的径向设置;此外,限位销3套接有弹簧5,弹簧5与限位销3、过渡盘12均相连接;具体的,上述槽孔121的孔壁上设有凸块122,限位销3设有凸部31,弹簧5与凸块122相卡接,且弹簧的一端抵接上述凸部31。上述的两个端柱分别为第一端柱21和第二端柱22,且第一端柱21穿过限位片11,第二端柱22依次穿过过渡盘12和下述的齿轮盘4。该第二端柱22套设有复位扭簧6,复位扭簧6的两个卡接端分别连接第二端柱22和过渡盘12,具体的,过渡盘12设有第一卡接槽1231,第二端柱22上设有第二卡接槽221,复位扭簧6的两个卡接端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接槽1231和第二卡接槽221中。本实施例的转动件为转动齿轮2,转动齿轮2还包括主轮体23以及四个对应于所述限位销3的凸齿24,该四个凸齿24设置于主轮体23,且凸齿24从主轮体23上凸出,凸齿24设有支撑面241和导引弧面242,支撑面241和导引弧面242平滑相接,主轮体23设有支承面231,导引弧面242与支承面231相接,限位销3与支撑面241或支承面231相抵接。本实施例的轮盘件为齿轮盘4,上述凹槽腔41的腔壁设有齿轮键42,两个相邻的齿轮键42之间形成齿槽43,且所述齿槽43构成上述限位槽。结合图4至图9,再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靠背支架101与轮盘装置200的齿轮盘4固定连接,第一座垫支架103与轮盘装置200的限位片11固定连接;而且上述第一端柱21与第一手动旋钮105相连接,连杆107的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柱22相连接,连杆107的第二端穿过第二靠背支架102和第二座垫支架104的轴孔而与第二手动旋钮106相连接。
由此,在自然状态下,转动齿轮2在复位扭簧6的作用力下,其支撑面241顶住限位销3,各限位销3克服弹簧5的作用力而从槽孔121中伸出并卡在齿轮盘4的齿槽43中,即限位销3处于限位状态(具体可参见图8),此时,由限位片11和过渡盘12所组成的限位盘1与上述齿轮盘4之间无法相对转动该情形下,第一靠背支架101和第一座垫支架103之间无法相对转动,从而座椅靠背300的倾斜角度无法进行调节;而当用手扳动第一手动旋钮105或第二手动旋钮106时,该第一手动旋钮105或第二手动旋钮106通过驱动相应的端柱而使转动齿轮2发生转动,从而使转动齿轮2与限位销3相抵接的部位由支撑面241过渡为导引弧面242并最终过渡为支承面231,导致限位销3在弹簧5的作用下回缩并从齿轮盘4的齿槽43中抽出,此时,限位销3处于收缩状态(具体可参见图9),上述限位盘1与齿轮盘4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从而第一靠背支架101和第一座垫支架之间可相对转动,则此时可通过推动座椅靠背300来对座椅靠背300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而图9上的箭头方向表明了转动齿轮2的自动复位方向;而当将手从第一手动旋钮105或第二手动旋钮106上松开时,转动齿轮2在复位扭簧6的作用下发生复位,使转动齿轮2与限位销3相抵接的部位由支承面231过渡为导引弧面242,并最终过渡为支撑面241,从而,限位销3克服弹簧5的作用力又从槽孔121中伸出并卡入齿轮盘4的齿槽43中,使得限位销3又回到上述的限位状态,此时限位片11和齿轮盘4之间无法发生相对转动,导致第一靠背支架101和第一座垫支架103之间无法发生相对转动,即实现了对调节好角度的座椅靠背300的固定定位;其中,第一手动旋钮105通过对上述第一端柱21的传动来驱动转动齿轮2转动,第二手动旋钮106通过传动连杆107及第二端柱22来驱动转动齿轮2发生转动。因此,本实施例的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可在座椅的两侧对座椅靠背300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这有利于提升使用者的体验;尤其是对于个别手部残疾或受伤的乘客来说,由于在座椅的两侧均可实现座椅靠背300的角度调节,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方便。另外,由于主要是利用连杆107和位于座椅单侧的轮盘装置200实现在座椅的两侧进行座椅的角度调节,其成本较低,装配工艺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限位片11、过渡盘12和齿轮盘4均为圆形部件,而上述第一端柱21和第二端柱22分设于主轮体23的两侧,且第一端柱21和第二端柱22均设于主轮体23的中心位置。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靠背支架101与齿轮盘4之间是通过焊接方式来实现固定连接,第一座垫支架103与限位片11之间也是通过焊接方式来实现固定连接,而限位片11与过渡盘12之间同样通过焊接方式来实现固定连接。另外,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靠背支架101为与齿轮盘4固定连接,第一座垫支架103为与限位盘1的限位片11固定连接,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靠背支架101也可与限位盘1的限位片11固定连接,而第一座垫支架103可与齿轮盘4固定连接,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手动旋钮105则连接第二端柱22,连杆107的第一端则连接第一端柱21。
进一步的,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过渡盘12设有中心通孔124和环形凸起123,转动齿轮2的第二端柱22从该中心通孔124中穿过,上述环形凸起123围绕中心通孔124设置,齿轮盘4设有与该环形凸起123相配合的避位槽44。因而,通过环形凸起123和避位槽44的配合,能够较好地实现过渡盘12和齿轮盘4之间的定位;另外,上述第一卡接槽1231设置在该环形凸起123上,从而方便复位扭簧6的设置。参见图4至图6,上述第二端柱22设置有卡位槽222,卡位槽222中设置有C形卡簧7,且C形卡簧7与齿轮盘4相抵接,从而,能够实现限位盘1和齿轮盘4在其轴向上的定位装配,避免限位盘1和齿轮盘4相互间发生分离。此外,参见图8和图9,本实施例的过渡盘12还设置有限位柱125,该限位柱125设于上述安装腔体13内,从而该限位柱125使转动齿轮2只能往背向其导引弧面242的一侧方向转动,能够避免转动齿轮2往导引弧面242所在侧的方向转动,进而避免转动齿轮2被限位销3卡住而无法在复位扭簧6作用下自动回复。
此外,参见图2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连杆107的第一端设有方形槽,上述第二端柱22的末端部设为方形限位块223,第二靠背支架102的轴孔和第二座垫支架104的轴孔穿设轴套108,连杆108穿过该轴套108而与第二手动旋钮106相连接,从而,转动该第二手动旋钮106能够驱动连杆107和第二端柱22,进而使转动齿轮2发生转动。另外,在上述轴套108处可设置卡簧来对其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在安装时,可先将第一靠背支架101与轮盘装置200的齿轮盘4相焊接,并将第一座垫支架103与轮盘装置200的限位片11相焊接,然后将连杆107的第一端穿过第一靠背支架101而与轮盘装置200的第二端柱22相连接,并将连杆107的第二端穿过第二靠背支架102和第二座垫支架104的轴孔而与第二手动旋钮106相连接,且将第一手动旋钮105与轮盘装置200的第一端柱相连接,即可完成整体装配,因此该座椅角度调节装置的装配工艺比较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轮盘装置通过设置连杆以及在座椅单侧设置轮盘装置来实现在座椅的两侧对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其有利于提升使用者的体验;尤其是对于个别手部残疾或受伤的乘客来说,由于在座椅的两侧均可实现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方便。另外,由于主要是利用连杆和位于座椅单侧的轮盘装置来实现在座椅的两侧进行座椅的角度调节,其成本较低,装配工艺简单。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盘装置、第一靠背支架、第一座垫支架、连杆、第一扳动件以及第二扳动件;所述轮盘装置包括限位盘、转动件、限位销以及轮盘件,所述轮盘件设有凹槽腔以及与所述限位销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盘设有安装腔体,所述限位盘安装于所述凹槽腔的腔口处,且所述安装腔体凸入所述凹槽腔内,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体中,所述转动件包括两个端柱,该两个端柱分别从所述限位盘和所述轮盘件穿出,所述限位销与所述转动件相联动,且所述限位销从所述限位盘穿出;所述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扳动件分别与所述两个端柱相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扳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靠背支架与所述轮盘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座垫支架与所述限位盘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靠背支架与所述限位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座垫支架与所述轮盘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包括限位片和过渡盘,所述过渡盘设有安装凹槽,且所述过渡盘和所述限位片固定连接,使所述过渡盘和所述限位片围成所述安装腔体;所述限位片盖在所述凹槽腔的腔口处,所述过渡盘设置于所述凹槽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盘设有对应于所述限位销的槽孔,所述槽孔与所述安装腔体相通,所述限位销穿设于所述槽孔中,且所述限位销沿所述过渡盘的径向设置,所述限位销套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与所述过渡盘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件为齿轮盘,所述凹槽腔的腔壁设有齿轮键,两个相邻的所述齿轮键之间形成齿槽,所述齿槽构成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一靠背支架与所述齿轮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座垫支架与所述限位片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端柱分别为第一端柱和第二端柱,所述第一端柱穿过所述限位片,所述第二端柱依次穿过所述过渡盘和所述齿轮盘;所述第一扳动件与所述第一端柱相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柱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柱的末端部设为方形限位块,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限位块设置于所述方形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柱套设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两个卡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端柱和所述过渡盘。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柱设置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中设置有卡簧,且所述卡簧抵接所述齿轮盘。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盘设有中心通孔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端柱从所述中心通孔中穿过,所述环形凸起围绕所述中心通孔设置,所述齿轮盘设有与所述环形凸起相配合的避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为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包括主轮体以及对应于所述限位销的凸齿,所述凸齿设置于所述主轮体,且所述凸齿从所述主轮体上凸出,所述凸齿设有支撑面和导引弧面,所述支撑面和所述导引弧面平滑相接,所述主轮体设有支承面,所述导引弧面与所述支承面相接,所述限位销与所述支撑面或所述支承面相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靠背支架和第二座垫支架,所述连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靠背支架和所述第二座垫支架而与所述第二扳动件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扳动件和所述第二扳动件均为手动旋钮。
CN201710092681.2A 2017-02-21 2017-02-21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 Active CN1068282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2681.2A CN106828211B (zh) 2017-02-21 2017-02-21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2681.2A CN106828211B (zh) 2017-02-21 2017-02-21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28211A true CN106828211A (zh) 2017-06-13
CN106828211B CN106828211B (zh) 2019-02-22

Family

ID=59133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92681.2A Active CN106828211B (zh) 2017-02-21 2017-02-21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28211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2514A (zh) * 2017-08-24 2017-12-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在线检测介质内腐蚀的钢质常压储罐及检测方法
CN107956789A (zh) * 2017-11-23 2018-04-24 朱文云 角度调节机构
CN108669740A (zh) * 2018-08-06 2018-10-19 娄肃萍 一种多功能旅行箱
CN109087550A (zh) * 2018-10-13 2018-12-25 南京吉目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控制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
CN109393808A (zh) * 2018-12-27 2019-03-01 上海永乐座椅有限公司 可调靠背角度的弹性摆动座椅
CN109606222A (zh) * 2018-11-28 2019-04-12 阮斌 一种助力保护脊柱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
CN111003007A (zh) * 2019-12-18 2020-04-14 南京海天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高铁座椅及其生产装置
CN113370858A (zh) * 2021-07-29 2021-09-10 景德镇浮梁颢迪汽车座椅内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调角器
CN115399611A (zh) * 2022-09-28 2022-11-29 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镜体角度调节装置及浴室镜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95176A (ko) * 2009-02-20 2010-08-30 주식회사다스 기어리스 타입 리클라이너
CN201646447U (zh) * 2010-05-10 2010-11-24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调角器装置及汽车座椅
CN201961187U (zh) * 2011-03-22 2011-09-07 苏州忠明祥和精工有限公司 万能无间隙调角器
CN102472365A (zh) * 2009-08-28 2012-05-23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多轴驱动装置
CN102848939A (zh) * 2012-09-17 2013-01-02 张家港市隆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中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
CN103507670A (zh) * 2012-06-27 2014-01-15 李尔公司 倾斜器机构
CN106274563A (zh) * 2016-10-08 2017-01-04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器
US20170020289A1 (en) * 2015-07-21 2017-01-26 Lear Corporation Recliner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95176A (ko) * 2009-02-20 2010-08-30 주식회사다스 기어리스 타입 리클라이너
CN102472365A (zh) * 2009-08-28 2012-05-23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多轴驱动装置
CN201646447U (zh) * 2010-05-10 2010-11-24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调角器装置及汽车座椅
CN201961187U (zh) * 2011-03-22 2011-09-07 苏州忠明祥和精工有限公司 万能无间隙调角器
CN103507670A (zh) * 2012-06-27 2014-01-15 李尔公司 倾斜器机构
CN102848939A (zh) * 2012-09-17 2013-01-02 张家港市隆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中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
US20170020289A1 (en) * 2015-07-21 2017-01-26 Lear Corporation Recliner Mechanism
CN106274563A (zh) * 2016-10-08 2017-01-04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2514A (zh) * 2017-08-24 2017-12-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在线检测介质内腐蚀的钢质常压储罐及检测方法
CN107956789A (zh) * 2017-11-23 2018-04-24 朱文云 角度调节机构
CN107956789B (zh) * 2017-11-23 2022-11-01 江苏四达重工有限公司 角度调节机构
CN108669740A (zh) * 2018-08-06 2018-10-19 娄肃萍 一种多功能旅行箱
CN109087550A (zh) * 2018-10-13 2018-12-25 南京吉目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控制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
CN109087550B (zh) * 2018-10-13 2024-05-03 南京吉目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控制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
CN109606222A (zh) * 2018-11-28 2019-04-12 阮斌 一种助力保护脊柱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
CN109393808A (zh) * 2018-12-27 2019-03-01 上海永乐座椅有限公司 可调靠背角度的弹性摆动座椅
CN109393808B (zh) * 2018-12-27 2022-03-04 上海永乐座椅有限公司 可调靠背角度的弹性摆动座椅
CN111003007A (zh) * 2019-12-18 2020-04-14 南京海天轨道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高铁座椅及其生产装置
CN113370858A (zh) * 2021-07-29 2021-09-10 景德镇浮梁颢迪汽车座椅内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调角器
CN115399611A (zh) * 2022-09-28 2022-11-29 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镜体角度调节装置及浴室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28211B (zh) 2019-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8211A (zh)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装置
EP1325693B1 (de) Stuhl
CN100415565C (zh) 车辆座椅倾斜装置
EP1905640A2 (en) Seat device for vehicle
CN105857131B (zh) 一种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EP1566120A1 (de) Rückenlehne,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Bürostuhl
CN104590063B (zh) 座椅连接翻转机构
CN103448577B (zh) 自动调节座垫倾角的调节机构和座垫骨架总成
DE102013000163A1 (de) Sitz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CN106891784A (zh) 一种轮盘装置
CN109532586A (zh) 椅体旋转及仰俯角一体化调节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KR101715326B1 (ko) 휠체어와 구동장치의 결합구조
KR101763159B1 (ko) 의자의 등판 틸팅장치
DE4139783A1 (de) Sitzanordnung fuer ein kraftfahrzeug
JP201817701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0371002B (zh) 一种可伸缩到墙板里的带靠背的翻转座椅
US6776484B2 (en) Pair of spectacles with automatic bow opening mechanism
US6325455B1 (en) Reclining chair
US11091269B2 (en) Fitting system for a seat
CN206155234U (zh) 座椅角度调节装置
CN211519325U (zh) 可扩展驾驶员活动范围的调节机构和可调节座椅
CN208264051U (zh) 翻转装置及汽车后座中央扶手
EP3420856B1 (en) Seat comprising a back cushion adjustable in height
CN208447960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轮椅座靠角度调节机构
CN111513504A (zh) 多功能办公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