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18672B - 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18672B CN106818672B CN201611229680.XA CN201611229680A CN106818672B CN 106818672 B CN106818672 B CN 106818672B CN 201611229680 A CN201611229680 A CN 201611229680A CN 106818672 B CN106818672 B CN 1068186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rysanthemum
- frame
- aphids
- flowers
- ins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专利申请涉及农作物的害虫防治领域,具体供来了一种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杭白菊田间悬挂诱虫框,所述诱虫框内盛放有从框外可见的野菊花的花朵;当蚜虫被诱致诱虫框内后,向该部分蚜虫喷洒虫霉菌原液。方案通过野菊花、蚜虫、虫霉菌,在诱虫框内建立起小型的生态系统,野菊花诱来蚜虫,蚜虫被虫霉侵染,虫霉生长繁殖,并感染更多的后来的蚜虫,往复循环,达到了长效蚜虫防治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的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杭白菊,又名甘菊、自菊花、茶菊、药菊,是甘菊中的佳品。杭白菊主产于浙江桐乡,种植己有300多年的历史,为地道药材"浙江八昧"之一,亦为卫生部新批的药食两用资源。杭白菊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土壤条件等,杭白菊的种植业一直稳步发展,目前的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桐乡当地对于杭白菊的应用主要是制作菊花茶,但是,蚜虫危害一直是影响杭白菊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蚜虫在大多数农作物上均有发现,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下的所有成员。世界上己知种类近4700余种。虾虫为植物的一大害虫,不仅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缩,生长停滞,花朵畸形,还会传播病毒病,其分泌的蜜露还引发煤污病。目前防治虾虫主要采用p~t虫琳类的化学农药防治,这些化学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农药的残留,且使虾虫群体产生抗药性,使虫牙虫的防治变得更加困难,欧盟的一些国家近日对毗虫琳、H塞虫嗦、睡虫肢兰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又做出了临时禁用决定。
因此,针对当前杭白菊生长中存在的蚜虫危害问题,有必要研究和开发相应的不使用化学农药的防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以避免在杭白菊的蚜虫防治中使用化学农药,并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本方案中的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杭白菊田间悬挂诱虫框,所述诱虫框内盛放有从框外可见的野菊花的花朵;
当蚜虫被诱致诱虫框内后,向该部分蚜虫喷洒虫霉菌原液。
本方案的原理为:
由于蚜虫,特别是对杭白菊造成危害的蚜虫,能够利用菊科植物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寻找寄主,所以野菊花朵所挥发出的次生物质同样能够吸引蚜虫寄生,并且直接使用野菊花而非提取物,更接近自然环境,蚜虫更易被吸引;同时,由于野菊花为黄色,而蚜虫本身趋黄色,因此,诱虫框内的黄色花朵相比杭白菊的植株(绿色)和花朵(白色)更能吸引蚜虫;趋往诱虫框的蚜虫增加,自然趋往杭白菊寄生的蚜虫减少甚至消失,达到了蚜虫防害的效果。
另外,虫霉菌为昆虫的专性病原菌,对非目标生物安全,具有独特的扩散形式、可靠的宿存机制,以及侵染过程较快、寄主范围适中的特点,成为昆虫种群自然控制的重要因子和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材料。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虫霉发展出对寄主昆虫的高度适应性,其分生孢子可引起多次再侵染循环或随寄主昆虫远距离迁飞传播,担负着水平传播的功能;休眠孢子可度过干燥及低温的季节,担负着垂直传播即每年初侵染的作用,使得虫霉既具有暴发性强、流行快的特点,因此,仅需在野菊花朵将蚜虫吸引至诱虫框后,向蚜虫喷洒虫霉菌原液,就可让该部分蚜虫感染虫霉菌,并依靠虫霉菌的快速侵染在其他蚜虫中爆发性的传播,以达到除灭更多蚜虫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野菊花、蚜虫、虫霉菌,本方案在诱虫框内建立起小型的生态系统,野菊花诱来蚜虫,蚜虫被虫霉侵染,虫霉生长繁殖,并感染更多的后来的蚜虫,往复循环,达到了长效蚜虫防治的效果。
采用本方案中的方法防治蚜虫具有以下效果:
1、本方案使用天然/生态物质防治虫害,避免了使用化学农药,从而避免了农药残留物对消费者的伤害;
2、采用天然的颜色和次生物质双效诱虫,效果更好;
3、利用虫霉菌原液对蚜虫进行杀灭,扩大了杀灭的范围,不仅可以直接杀死与原液接触的蚜虫,还可以通过虫霉菌的繁殖以及蚜虫间的互相传染扩大杀灭的范围;
4、由于虫霉菌的不断的繁殖,防治效果不易失效,达到了控制虫害的效果;
5、而虫霉菌休眠孢子可度过干燥及低温的季节,更可以达到长效灭虫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虫霉菌为块状耳霉菌,该种虫霉菌对营养要求低,易于培养,且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进一步,还包括,定时更换过所述诱虫框内野菊花朵的步骤,野菊花朵离开植株容易凋谢失去对蚜虫的吸引力,因此需要定期更换过,保持对蚜虫足够的吸引力。
进一步,更换野菊花朵的步骤具体为:留下五分之一的旧花,填充五分之四的新花朵,并充分混合新旧花朵。虫霉菌的孢子(包括染有虫霉菌的蚜虫体内及蚜虫的尸体内的孢子)通过留下的旧花得以保留,充分混合后,可让快速发挥灭虫功效,无需再重新通过蚜虫接触原液来开启灭虫的循环,直接的侵染更贴近自然状态,效果也更好。
进一步,所述诱虫框的侧壁均为网状,增加了野菊花朵的可视面积,保证了诱虫框利用颜色吸引蚜虫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虫霉菌原液的浓度为1.0×109孢子/mL,保证蚜虫接触原液能快速的被侵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诱虫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诱虫框采用圆桶形框,高度为15至50厘米,直径10至30厘米,框内盛满新摘的野菊花朵;诱虫框一端为开口部以便于野菊花朵的放入和取出,框上除了开口的一面,其他几面均为网格状,以提高野菊花朵的可视面积,网孔直径小于野菊花朵的直径,防止花朵调出。
在田间或温室中,诱虫框悬挂高度为与杭白菊植林等高或者略高于植株。悬挂数视植株密度和框的大小而定,一般为每亩30-40个。根据昆虫在田间或温室中的发生情况及时悬挂诱虫框。
块状耳霉菌在麦麸、谷糠、黄豆粉、玉米粉配方组成的固体培养基下生长,刮取块状耳霉的固体培养物,用浓度为0.1%的吐温80湿润,在搅拌器中震荡均匀。经血球计数板计数后配制成1.0×109孢子/mL的悬浮液。
悬挂诱虫框1-2小时后,观察到诱虫框内有一定数量的蚜虫后,即可用手动喷雾器向诱虫框内的蚜虫均匀的喷洒孢子悬浮液;每个诱虫框可使用10-15ml孢子悬浮液,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使用了15ml孢子悬浮液/诱虫框。
大田效果试验1:设1杭白菊试验小区,悬挂诱虫框30个并喷洒悬浮液,另外设1个空白对照杭白菊小区,远离实验小区,不做蚜虫防治措施。虫口调查分悬挂诱虫框前及悬挂诱虫框并喷洒悬浮液后一天、三天、七天的活虫数。调查数据及计算公式为: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数-处理前虫数)/处理前虫数×100;
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处理区虫口减退率)×100。
表1诱虫框配合块状耳霉菌悬浮液除蚜虫效果试验
以上试验结果显示,诱虫框配合块状耳霉菌悬浮液除蚜虫具有极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但以7天后,由于野菊花逐渐枯萎,慢慢失去诱虫的效果,防治效果开始下降,但在仍然保持在60%左右,表明通过块状耳霉在蚜虫间的传播,起到控制蚜虫的作用。
大田效果试验2:设一杭白菊试验小区,悬挂诱虫框30个,诱虫框内的野菊花朵为1/5在大田试验1中已悬挂了5天的野菊花加上4/5新采摘的野菊花均匀混合,另外设一个空白对照杭白菊小区,远离实验小区,不做蚜虫防治措施。虫口调查分悬挂诱虫框前及悬挂诱虫框后一天、三天、七天的活虫数。
表2诱虫框配合新旧野菊花朵除蚜虫效果试验
以上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更换4/5的野菊花朵,第一次喷洒的悬浮液所带来了的防止效果还能得以延续。
为了更换野菊花朵,本实施例中的诱虫框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结构:
诱虫框包括框壁1和具有弹性的塑料网框底5框底,该塑料网框底5的中央谁有锥形的尖刺部4,诱虫框的中部水平的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的正中为环形托架,环形托架内放置有充有压缩空气的气球2,塑料网框底5没有形变的时候,尖刺部4的尖端处在与气球2接触的位置。
使用时,先拉开尖刺部4,并在环形托架上放置好气球2;持续拉住尖刺部4,使得尖端不跟气球2接触,同时向内添加野菊花朵11,放满野菊花朵11后,由于野菊花多的重量使得塑料网框底5被压住进而保持了形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野菊花朵11慢慢干枯,水分的丧失造成野菊花朵11的总重量下降,当野菊花朵11的总重量不足以保持塑料网框底5的形变时,塑料网框底5开始恢复形变,尖刺不也跟随着上移动,直至尖刺部4的尖端与气球2接触,进而刺破气球2;气球2快速的释放期内的高压空气,造成爆破力并将干枯的野菊花朵11抛向田野。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更换野菊花朵11使得工作量,干枯的野菊花朵11上仍然带有块状耳霉菌,进而可以传染没有被诱虫框内的野菊花朵11吸引的蚜虫;此外,干枯的野菊花朵11留在田野内还能作为肥料滋养杭白菊,真正的起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5)
1.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杭白菊田间悬挂诱虫框,所述诱虫框内盛放有从框外可见的野菊花的花朵;诱虫框包括框壁和具有弹性的塑料网框底,该塑料网框底的中央设有锥形的尖刺部,诱虫框的中部水平的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的正中为环形托架;放置野菊花时:拉开尖刺部,并在环形托架上放置充有压缩空气的气球;持续拉住尖刺部,使得尖端不跟气球接触,同时向内添加野菊花朵,放满野菊花朵;
当蚜虫被诱致诱虫框内后,向该部分蚜虫喷洒虫霉菌原液;所述虫霉菌原液的浓度为1.0×109孢子/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虫霉菌为块状耳霉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时更换所述诱虫框内野菊花朵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换野菊花朵的步骤具体为:留下五分之一的旧花,填充五分之四的新花朵,并充分混合新旧花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框的侧壁均为网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29680.XA CN106818672B (zh) | 2016-12-27 | 2016-12-27 | 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29680.XA CN106818672B (zh) | 2016-12-27 | 2016-12-27 | 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18672A CN106818672A (zh) | 2017-06-13 |
CN106818672B true CN106818672B (zh) | 2020-06-05 |
Family
ID=59113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29680.XA Active CN106818672B (zh) | 2016-12-27 | 2016-12-27 | 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18672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473A (zh) * | 1992-05-13 | 1993-02-03 | 福建农学院 | 大孢耳霉及其对蚜虫的防治 |
CN101617649A (zh) * | 2009-08-11 | 2010-01-06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诱虫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2640643A (zh) * | 2012-04-26 | 2012-08-22 | 常熟市海虹苗木花卉有限公司 | 一种荞麦的栽培方法 |
CN103960290A (zh) * | 2013-01-24 | 2014-08-06 |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耳霉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
CN103960292A (zh) * | 2013-01-25 | 2014-08-06 |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耳霉菌素与生物源类的杀虫组合物 |
CN103999886A (zh) * | 2014-05-06 | 2014-08-27 | 上海交通大学 | 防治杭白菊蚜虫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
2016
- 2016-12-27 CN CN201611229680.XA patent/CN10681867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473A (zh) * | 1992-05-13 | 1993-02-03 | 福建农学院 | 大孢耳霉及其对蚜虫的防治 |
CN101617649A (zh) * | 2009-08-11 | 2010-01-06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诱虫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2640643A (zh) * | 2012-04-26 | 2012-08-22 | 常熟市海虹苗木花卉有限公司 | 一种荞麦的栽培方法 |
CN103960290A (zh) * | 2013-01-24 | 2014-08-06 |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耳霉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
CN103960292A (zh) * | 2013-01-25 | 2014-08-06 |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耳霉菌素与生物源类的杀虫组合物 |
CN103999886A (zh) * | 2014-05-06 | 2014-08-27 | 上海交通大学 | 防治杭白菊蚜虫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18672A (zh) | 2017-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61577B (zh) | 携带致倦库蚊沃尔巴克氏体的白纹伊蚊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ES2813978T3 (es) | Sistemas de atracción para plagas y su uso | |
CN108605719A (zh) | 一种香菜西花蓟马的防治方法 | |
CN103493845B (zh) | 一种蓟马的引诱剂 | |
CN107333599A (zh) | 一种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方法 | |
CN105613490A (zh) | 一种蛴螬成虫的引诱剂 | |
CN106508991A (zh) | 一种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
Mamun et al. | Integrated approaches in tea pest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tea production | |
CN107279138B (zh) | 一种旋幽夜蛾性诱剂及其用途 | |
CN105850611A (zh) | 粘虫黄板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悬挂方法 | |
CN202211095U (zh) | 一种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 | |
CN107467020B (zh) | 一种用于防治小地老虎的诱剂组合物 | |
CN105053020A (zh) | 樱桃异小杆线虫在防治稻水象甲中的应用 | |
CN108432755A (zh) | 一种含十六烷醇的害虫驱避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 |
CN106818672B (zh) | 防治杭白菊蚜虫虫害的方法 | |
CN107873707B (zh) | 一种黄地老虎性信息素及其用途 | |
CN113261460B (zh) | 一种樟树樟巢螟虫害的防治方法 | |
CN108934885A (zh) | 一种综合防治菜用大豆主要害虫的方法 | |
Calumpang et al. | Impact of intercropping lemon grass (Cymbopogon citratus Stapf.) on infestation of eggplant fruit and shoot borer (Leucinodes orbonalis Guenee) in eggplant (Solanum melongena L.) | |
CN108684670B (zh) | 一种刺股沟臀肖叶甲引诱剂 | |
CN103229765A (zh) | 暗黑鳃金龟引诱剂及苯甲醚用作暗黑鳃金龟引诱剂的用途 | |
CN107578171A (zh) | 皖南茶区茶树虫害发生程度评判方法及其防治方法 | |
CN103371137A (zh) | 一种金龟甲类害虫食诱剂的使用方法 | |
CN113016458A (zh) | 一种水稻二化螟的生态防控方法 | |
KR102093394B1 (ko) | 버섯응애 방제용 조성물 및 버섯응애 방제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2 Address after: 244000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Tongli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TONGXIANZI EDIBLE FUNGU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angs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in 401231 wind dam Industrial Glenn town concentrated area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WEIDEXIA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