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10827B - 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10827B
CN106810827B CN201510873930.2A CN201510873930A CN106810827B CN 106810827 B CN106810827 B CN 106810827B CN 201510873930 A CN201510873930 A CN 201510873930A CN 106810827 B CN106810827 B CN 1068108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fiber
parts
pet
temperature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739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10827A (zh
Inventor
杨桂生
吴安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enius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enius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enius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enius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739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108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10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0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10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0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由30‑60份PET、0‑10份PBT、25‑45份玻璃纤维、5‑15份云母、0‑5份增韧剂、5‑10份成核剂和5‑10份硅酮粉经混合、挤出造粒制备而成。本发明加入的云母和硅酮粉增强了PET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相容性,并在玻璃纤维、PET树脂之间形成了类似锚固结点,改善了玻纤与树脂的粘结状态,减少玻纤与树脂的分离。同时,云母和硅酮粉的之间相互配合,提高了玻璃纤维的分散性,增加PET与玻璃纤维界面粘接强度,减少玻纤与树脂的分离,从而大大地减少玻纤的外露,并提高玻纤增强PET组合物的抗压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聚酯材料,但初期几乎都用于合成纤维;80年代以后,在成核剂和结晶促进剂相继研发成功后,PET才逐渐开始作为工程塑料使用,并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一起作为热塑性聚酯,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PET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其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PET还具有优良的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和尺寸稳定性;所以被广泛用做纤维、薄膜、工程塑料、聚酯瓶等。但PET结晶速率慢,成型加工困难,模塑温度高,生产周期长,冲击性能差。一般通过增强、填充、共混等方法改进其加工性和物性,其中以玻璃纤维增强效果明显,提高树脂刚性、耐热性、耐药品性、电气性能和耐候性。玻纤增强PET产品虽然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各项强度,但注塑制件的表面有浮纤,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作为耐压制件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其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制备而成:
PET 30-60份,
PBT 0-10份,
玻璃纤维 25-45份,
云母 5-15份,
增韧剂 0-5份,
成核剂 5-10份,
硅酮粉 5-10份。
进一步方案,所述PET的特性粘度范围为0.6-1.0 dl/g。
所述玻璃纤维为短切玻璃纤维,其长度为2-5mm、直径为7-13微米。
所述云母的水分含量≤0.1%、吸油量≤25g/100g、长径比为70。
所述增韧剂选自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成核剂为苯甲酸钠。
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目的是提供上述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PET和PBT分别进行干燥;
(2)按配比,将干燥后的PET、PBT、玻璃纤维、云母、增韧剂、成核剂和硅酮粉,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5min;
(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加入,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制备得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
所述步骤(1)中PET是在温度为110-140℃条件下干燥4-5h;PBT是在温度为110-120℃条件下干燥4-5h;
所述步骤(3)中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20-250℃、二区温度225-265℃、三区温度235-275℃、四区温度245-285℃、五区温度240-280℃、六区温度245-285℃,机头温度245-285℃,主机转速是15-35HZ。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加入云母和硅酮粉增强了PET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相容性,并在玻璃纤维、PET树脂之间形成了类似锚固结点,即交联点,改善了玻纤与树脂的粘结状态,减少玻纤与树脂的分离。同时,云母和硅酮粉的之间相互配合,提高了玻璃纤维的分散性,增加PET与玻璃纤维界面粘接强度,减少玻纤与树脂的分离,从而大大地减少玻纤的外露。
2、由于玻纤的表面与基体树脂之间的力学作用层厚度增加,使处于玻纤表面附近的基体更易于发生剪切屈服,增加对冲击能的吸收和耗散效果,促使玻纤对基体树脂之间的增韧效果。从而使玻纤在树脂中得到很好地包覆,在加工过程中玻纤与树脂同步流动,不易扯开,大大地减少玻纤的外露。
3、云母和硅酮粉减少了玻纤外露,从而相应地减少了玻纤与螺杆的磨擦,使螺杆的扭矩也随之降低,易于加工。
4、本发明制备的改性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机械性能测试方法:
本发明的PET组合物采用GB标准进行注塑成测试试样,即使用塑料注塑机在230-270℃下注塑成型。试样成型后在温度为(23±2)℃、湿度为(50±5)%的标准环境中放置16h后测试,测试环境为(23±2)℃、湿度为(50±5)%。
样条尺寸(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拉伸样条(哑铃型),170.0×10.0×4.0;弯曲样条,80.0×10.0×4.0;无缺口冲击样条,80.0×10.0×4.0;缺口冲击样条,80.0×10.0×4.0,V 型缺口,缺口深度为1/5。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按GB 1040测试,拉伸速度为5mm/min。
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按GB 9341测试,弯曲速度为1.25mm/min。
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按GB 1043测试。
实施例1
(1)将PET在温度110℃,干燥4h;
(2)称取干燥的60份的PET、25份的玻璃纤维、5份的云母、5份的苯甲酸钠、5份的硅酮粉;
(3)将上述步骤(2)中称好的物料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min;
(4)然后将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
(5)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
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工艺为: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30℃,二区温度245℃,三区温度255℃,四区温度265℃,五区温度260℃,六区温度265℃,机头温度265℃,主机转速是15HZ。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1)将PET在温度140℃,干燥5h;PBT在温度120℃,干燥5h;
(2)称取干燥的40份的PET、10份的PBT、30份的玻璃纤维、5份的云母、5份的增韧剂(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5份的苯甲酸钠、5份的硅酮粉;
(3)将上述步骤(2)中称好的物料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5min;
(4)然后将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
(5)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
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工艺为: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20℃,二区温度225℃,三区温度235℃,四区温度245℃,五区温度240℃,六区温度245℃,机头温度245℃,主机转速是35HZ。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1)将PET在温度120℃,干燥5h;PBT在温度120℃,干燥5h;
(2)称取干燥的40份的PET、5份的PBT、35份的玻璃纤维、10份的云母、3份的增韧剂(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份的苯甲酸钠、5份的硅酮粉;
(3)将上述步骤(2)中称好的物料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5min;
(4)然后将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
(5)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
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工艺为: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40℃,二区温度255℃,三区温度265℃,四区温度275℃,五区温度270℃,六区温度275℃,机头温度275℃,主机转速是25HZ。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1)将PET在温度140℃,干燥5h;PBT在温度120℃,干燥5h;
(2)称取干燥的30份的PET、5份的PBT、45份的玻璃纤维、15份的云母、10份的苯甲酸钠、10份的硅酮粉;
(3)将上述步骤(2)中称好的物料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5min;
(4)然后将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
(5)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
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工艺为: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50℃,二区温度265℃,三区温度275℃,四区温度285℃,五区温度280℃,六区温度285℃,机头温度285℃,主机转速是35HZ。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1
(1)将PET在温度140℃,干燥5h;PBT在温度120℃,干燥5h;
(2)称取干燥的50份的PET、5份的PBT、35份的玻璃纤维、5份的增韧剂(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5份的苯甲酸钠;
(3)将上述步骤(2)中称好的物料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5min;
(4)然后将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
(5)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
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工艺为: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20℃,二区温度225℃,三区温度235℃,四区温度245℃,五区温度240℃,六区温度245℃,机头温度245℃,主机转速是35HZ。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2
(1)将PET在温度140℃,干燥5h;PBT在温度120℃,干燥5h;
(2)称取干燥的40份的PET、5份的PBT、35份的玻璃纤维、10份的硫酸钙云母、5份的增韧剂(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5份的苯甲酸钠;
(3)将上述步骤(2)中称好的物料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5min;
(4)然后将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
(5)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
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工艺为: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20℃,二区温度225℃,三区温度235℃,四区温度245℃,五区温度240℃,六区温度245℃,机头温度245℃,主机转速是35HZ。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3
(1)将PET在温度140℃,干燥5h;PBT在温度120℃,干燥5h;
(2)称取干燥的40份的PET、5份的PBT、35份的玻璃纤维、5份的增韧剂(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5份的苯甲酸钠、8份的硅酮粉;
(3)将上述步骤(2)中称好的物料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5min;
(4)然后将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
(5)物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
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工艺为: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20℃,二区温度225℃,三区温度235℃,四区温度245℃,五区温度240℃,六区温度245℃,机头温度245℃,主机转速是35HZ。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性能 测试方法 单位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弯曲强度 GB9341 MPa 162 183 190 210 140 146 146
弯曲模量 GB9341 MPa 6535 7501 8511 9632 5100 5700 5230
拉伸强度 GB1040 MPa 121 117 125 153 95 94 92
断裂伸长率 GB1040 % 18 18 21 22 2.8 3.2 3.3
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 GB1043 KJ/㎡ 27 27 25 22 9.4 9 9.2
制件表面 光亮,无浮纤 光亮,无浮纤 光亮,无浮纤 光亮,无浮纤 有浮纤 有浮纤 有浮纤
本发明由于云母和硅酮粉增强了PET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相容性,并在玻璃纤维、PET树脂之间形成了类似锚固结点,即交联点,改善了玻纤与树脂的粘结状态,减少玻纤与树脂的分离。同时,云母和硅酮粉的之间相互配合,提高了玻璃纤维的分散性,增加PET与玻璃纤维界面粘接强度,减少玻纤与树脂的分离,从而大大地减少玻纤的外露。而对比例制备的材料均有浮纤。
从上表1中实施例与对比例的比较可以看出,制得的改性玻纤增强PET组合物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均明显高于对比例制备的材料,并且制件的表面光亮,无浮纤。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制备而成:
PET 30-60份,
PBT 5-10份,
玻璃纤维 25-45份,
云母 5-15份,
增韧剂 0-5份,
成核剂 5-10份,
硅酮粉 5-10份,
所述成核剂为苯甲酸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PET的特性粘度范围为0.6-1.0 dl/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为短切玻璃纤维,其长度为2-5mm、直径为7-13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母的水分含量≤0.1%、吸油量≤25g/100g、长径比为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选自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将PET和PBT分别进行干燥;
(2)按配比,将干燥后的PET、PBT、玻璃纤维、云母、增韧剂、成核剂和硅酮粉,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5min;
(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加入,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制备得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PET是在温度为110-140℃条件下干燥4-5h;PBT是在温度为110-120℃条件下干燥4-5h;
所述步骤(3)中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20-250℃、二区温度225-265℃、三区温度235-275℃、四区温度245-285℃、五区温度240-280℃、六区温度245-285℃,机头温度245-285℃,主机转速是15-35HZ。
CN201510873930.2A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810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73930.2A CN106810827B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73930.2A CN106810827B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0827A CN106810827A (zh) 2017-06-09
CN106810827B true CN106810827B (zh) 2021-04-09

Family

ID=59105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73930.2A Active CN106810827B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108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4712A (zh) * 2020-10-15 2020-12-22 东莞探未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ff触摸屏的制作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8685B (zh) * 2011-08-31 2013-06-26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高耐候玻纤增强pbt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7787A (zh) * 2013-05-24 2014-12-03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收缩率高强度改性pe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0827A (zh) 2017-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0852B (zh) 一种玻纤增强pa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83030A (zh) 一种低翘曲高强度玻纤增强pbt/asa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94175B (zh) 一种高强度耐高低温hdpe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0857A (zh) 一种改性玻纤增强pa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80632A (zh) 一种高光泽高性能玻纤增强pb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1921A (zh) 一种改性玻纤增强pa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3402A (zh) 低收缩高抗冲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05723A (zh) 一种增强耐热可降解聚乳酸眼镜框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7790A (zh) 一种改善了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0757A (zh) 一种改善了浮纤的玻纤增强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0828B (zh) 一种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2736A (zh) 一种高玻纤含量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0827B (zh) 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70150A (zh) 一种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8617B (zh) 聚碳酸酯/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70249A (zh) 一种改性玻纤增强pa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74056A (zh) 一种碳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84623A (zh) 一种低浮纤玻纤增强as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810829B (zh) 一种改性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1920A (zh) 一种改善浮纤现象的玻纤增强pa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563186B (zh) 一种低翘曲、高表面光泽度玻璃纤维增强pbt复合材料
CN106810851B (zh) 一种改善了浮纤的玻纤增强pa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0755A (zh) 一种改性玻纤增强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41024A (zh) 一种无浮纤的玻纤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1872B (zh) 一种碳纤维增强pet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