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7625B - 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7625B
CN106797625B CN201680000919.8A CN201680000919A CN106797625B CN 106797625 B CN106797625 B CN 106797625B CN 201680000919 A CN201680000919 A CN 201680000919A CN 106797625 B CN106797625 B CN 1067976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s
target
target beam
informa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09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7625A (zh
Inventor
魏娜
徐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797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7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公开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各个目标波束对的接收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各个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第一波束由该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第二波束由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基于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根据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即在传输数据时,根据确定的可以用于传输数据的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的情况,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即保证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目标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能够被系统消除,从而使得传输的数据在接收端达到同步要求。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的频谱资源正面临着日益紧缺的困境。随着载波频率的升高,高频段的频谱资源越来越丰富,通信技术领域正在将高频段的频谱资源引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然而,由于路径损耗随着载波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在将高频段的频谱资源引入移动通信网络过程中,通常使用大规模天线的波束赋形技术解决路径损耗的问题。
目前,为了得到最大的系统吞吐量,需要同时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波束赋形技术,以基于多个波束对进行通信,即在终端和基站之间存在多个用于通信的波束对。该多个波束对对应多个传输信道,传输信道主要包括两类:LOS(Line of Sight,视距)传输信道和NLOS(No Line of Sight,非视距)传输信道。在LOS环境下,波是沿直线传输,而在NLOS环境下,波是经过障碍物反射或衍射后达到接收端。因此,不难理解,LOS传输信道的传输时延较短,而NLOS传输信道的传输时延较长。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通常以符号为单位传输数据,为了消除由于多径所造成的ISI(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码间串扰),通常在符号的前面配置有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当同时基于上述两种类型信道对应的多个波束对传输数据时,会存在一定的传输时延差,在传统的低频段通信中,该传输时延差通常远远小于CP的长度,因此可以被系统消除。然而,在高频段通信中,通常需要将符号的长度大幅度地缩短,如此,导致CP的长度也随之缩短,也即是,在高频段通信时,上述传输时延差远远大于CP的长度,在该种情况下,当同时基于上述两种信道对应的多个波束对传输数据时,所产生的传输时延差无法被系统消除,导致多个波束对传输的数据在接收端无法达到同步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
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各个目标波束对的接收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所述第一波束由所述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所述第二波束由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
根据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各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之前,还包括:
对于多个波束对中的每个波束对,确定所述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基于所述多个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对所述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
存储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包括:
基于所述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并记录发送时间点;
当接收到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时,确定接收时间点;
将所述接收时间点和所述发送时间点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对所述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波束对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
根据所述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确定多个波束组,其中,各个波束组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均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包括: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或,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并通过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之前,还包括:
当使用时分双工TDD模式传输数据时,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保护间隔GP,所述GP与传输时延正相关;
基于所确定的GP,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TDD帧结构配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应用于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当基于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时,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的每个目标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所述第一波束由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所述第二波束由所述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基于各个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判断所述各个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
当所述各个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当所述各个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属于不同波束组且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
忽略所确定的两个波束对中的任一个波束对,并通过除所忽略的波束对之外的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携带分组配置原则,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基于各个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之后,还包括:
确定多个传输时延差,所述多个传输时延差中的每个传输时延差是指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时延差;
基于所述多个传输时延差和所述分组配置原则,对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
存储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向所述基站发送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将确定的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均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
确定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将确定的所述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多个波束对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
当所述多个波束对信息中存在所述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将所述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以使所述基站基于所述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对应的波束对实现宽波束覆盖。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应用于基站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各个目标波束对的接收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所述第一波束由所述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所述第二波束由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各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对于多个波束对中的每个波束对,确定所述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分组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多个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对所述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分组模块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向所述基站发送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发送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并记录发送时间点;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时,确定接收时间点;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时间点和所述发送时间点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组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个波束对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确定多个波束组,其中,各个波束组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均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传输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或,
第二传输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并通过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当使用时分双工TDD模式传输数据时,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保护间隔GP,所述GP与传输时延正相关;
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所确定的GP,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TDD帧结构配置。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应用于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当基于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时,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的每个目标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所述第一波束由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所述第二波束由所述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传输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基于各个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各个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各个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各个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属于不同波束组且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
忽略模块,用于忽略所确定的两个波束对中的任一个波束对,并通过除所忽略的波束对之外的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个传输时延差,所述多个传输时延差中的每个传输时延差是指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时延差;
分组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传输时延差和所述分组配置原则,对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所述分组配置原则由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携带;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确定的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均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确定的所述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多个波束对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波束对信息中存在所述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将所述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以使所述基站基于所述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对应的波束对实现宽波束覆盖。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应用于基站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各个目标波束对的接收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所述第一波束由所述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所述第二波束由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
根据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应用于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当基于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时,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的每个目标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所述第一波束由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所述第二波束由所述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的多个目标波束对的目标波束对信息,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的第一波束以及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的第二波束,之后,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并根据所确定的可以用于传输数据的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的情况,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即保证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目标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小于CP的长度,也即是,保证传输时延差能够被系统消除,从而使得传输的数据在接收端达到同步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1B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使用相位天线阵列的示意图;
图1C(1)示例性示出了一种均一线性阵列;
图1C(2)示例性示出了一种均一方形阵列;
图1D(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波束的示意图;
图1D(2)示例性地示出了另一种波束的示意图;
图1E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非互联混合射频和基带的波束赋形的结构;
图1F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互联混合射频和基带的波束赋形的结构;
图1G示出了一个基于OFDM调制的波束赋形的系统流程图;
图1H示出了对应的接收端的信号处理的系统流程图;
图1K示出了一种通过波束对进行通信的示例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图4A实施例所涉及的多个波束对的示意图;
图4C是图4A实施例所涉及的基于不同波束组的不同TDD配置示意图;
图4D是图4A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上行参考信号的接收示意图;
图5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D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D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E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F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实施环境示意图。该实施环境中主要包括基站110和终端120。其中,该基站110可以用于提供无线网络,终端120可以通过该无线网络与该基站110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且,该基站110可以通过所建立的通信连接与该终端110之间传输数据。另外,该基站110侧可以配置有天线阵列,在该天线阵列中可以使用波束赋形技术来产生具有强烈方向性的第一波束,该第一波束可以用于传输数据,进一步地,该第一波束可以用于向终端120发送下行参考信号,以及接收终端120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
其中,该终端120至少可以用于传输数据,该终端120可以为诸如手机等之类的终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同理,该终端120侧也可以配置有天线阵列,在该天线阵列中也可以使用波束赋形技术来产生具有强烈方向性的第二波束,该第二波束用于传输数据,进一步地,该第二波束可以用于向基站110发送上行参考信号,以及接收基站110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介绍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同步方法之前,这里先对利用波束赋形技术实现高频段通信进行介绍。也即是,在高频段通信中,由于高频段载波下的波长较短,进而使得相同尺寸的空间内可以设置更多的天线单元,因此,在有限空间内可以部署大规模的天线阵列。利用该特性,波束赋形的方法可以获得巨大的增益用来克服较大的路径损耗,进而使得高频段地面移动通信成为可能。
其中,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实现波束赋形是指将一组预先设计的相位差引入到严密排列的天线阵列中,天线阵列的波束形状可以产生强烈的方向性。这种方向性可以用于增强目标方向上信号的发射或接收功率,也可以用于在不相关的方向上抑制发送或接收到的干扰。如果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装配了这种天线阵列,则信号的增强或干扰的抑制则可以得到双倍的增益,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基站和终端侧同时使用波束赋形技术。
接下来,以图1B为例对天线阵列实现波束赋形进行介绍,该图1B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使用相位天线阵列的示意图。该图1B示出了一个使用相位天线阵列的波束赋形的结构,其中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单元按照线性的方式排列。每个天线单元上的接收信号被添加一个相位偏差θ,每两个天线单元间的相位偏差相等。在这种设计下,该波束赋形的结构可以在特定的方向上产生较强的接收增益而同时在其他方向上的接收增益则很小。这种方向性可以由一个波束来描述,通过计算不同的相位权值,可以得到不同的波束。
另外,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天线阵列的排布方法可以包括很多种,最简单的方法为均一线性排布。这种天线阵列结构可以在二维空间内产生方向性。如果天线阵列被安排在二维空间内,则生成的波束具有三维的方向性。在图1C示出了两种排列方式的天线阵列:图1C(1)为均一线性阵列,图1C(2)为均一方形阵列。假设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单元为全向天线单元,对应的,这两种天线阵列所产生的波束则如图1D所示。由图1D(1)可见,均一线性阵列只在水平维度上产生了具有方向性的波束,由图1D(2)可见,而均一方形阵列则在三维维度上产生了具有方向性的波束。由于均一方形阵列拥有更多的天线单元,因此其在中心方向上产生了更强的增益。
除了天线单元以外,还有多种方法可以去实现波束赋形。基于对信号的操作处理方法不同,波束赋形可以分为模拟波束赋形和数字波束赋形。模拟波束赋形通过对模拟信号进行相位旋转操作,从而在天线阵列的每个天线单元上生成不同的相位权重,进而实现波束赋形。在一个通信系统中,模拟波束赋形可以在射频,中频或本振等不同阶段实现。
数字波束赋形是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数学运算,进而在天线阵列的每个天线上生成不同的相位和幅度权值生成相应的波束。在发射端,该操作处理需要在数模转换之前完成。在接收端,这个操作则在模数转换之后完成。数字波束赋形比模拟波束赋形更加灵活和强大,通过对数字信号的不同操作,数字波束赋形可以同时生成多个波束,而模拟波束赋形则每次只能产生一个波束。利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波束赋形可以估计信号的到达角度,甚至进行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例如,STBC(Space Time Block Code,空时块编码)传输,SM(Spatial Multiplexing,空间复用)传输等。
但是,尽管有上述诸多好处,数字波束赋形需要多个射频通路,因此需要更高的系统设计复杂度以及相应的成本。为此,目前还提出了一种使用数字和模拟混合的波束赋形方法。该种混合的结构可以很好的平衡复杂度、成本和性能之间的矛盾。例如,一路基带通路可以级联一组天线单元,其中天线单元间通过模拟的方法实现相位差。
如图1E所示,图1E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非互联混合射频和基带的波束赋形的结构,每个基带处理单元级联了多个天线单元,并且整个系统拥有多个基带处理单元。对于第一路基带处理单元,每个天线上的权重可以用[w1,w2,w3,w4]表示。对于最后一路基带处理单元,每个天线上的权重可以用[wM-3,wM-2,wM-1,wM]来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混合的结构下,每路基带处理单元之间并不共享任何一个天线单元,同时,系统可以独立控制[w1,w2,w3,w4]和[wM-3,wM-2,wM-1,wM]。
进一步地,如图1F所示,图1F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互联混合射频和基带的波束赋形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每路基带信号均共享每一个天线单元。也就是说,在每一个天线单元上,所有路的基带信号在通过加权后叠加在一起。
除了以上描述的两种方法,其他的波束赋形方法没有在本方案中详细描述,但均应视为本方案的一些基本变种,适用于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场景。
此外,在上述波束赋形的实现方法之外,使用高频段的载波意味着有更为丰富的频谱资源可以被利用。如何高效利用如此丰富的频谱资源也是通信系统设计的重点,因此,这里将对调制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一种最为高效的利用宽带资源的方法是使用多载波调制技术,例如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FBMC(Filter Bank Multi-Carrier,录波器组多载波),Filtered OFDM(滤波正交频分复用)等调制方法。
例如,请参考图1G,图1G示出了一个基于OFDM调制的波束赋形的系统流程图,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系统可以为上述终端120的系统。该系统对信号的处理过程为:如图1G所示,通过星座点调制的复数信号首先通过一个MIMO处理模块,然后经过串并转换模块,将该复数信号转换为一个信号向量,并利用N点快速逆傅立叶变换模块处理该信号向量。然后,在循环前缀处理模块中在该信号向量中添加循环前缀,之后,利用并串转换模块对添加后的信号向量进行并串转换。进一步利用载波处理模块将经过并串转换后的信号向量转为模拟信号,并添加高频载波,得到射频信号,最后,该射频信号通过天线阵列发送出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信号可以为下文所涉及的上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和待传输的数据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天线阵列的相位差根据发射端的控制生成,进而产生一个需要的发送波束。图1H示出了对应的接收端的信号处理的系统流程图。接收天线单元间的相位差根据接收端控制生成,进而产生一个需要的接收波束。天线阵列接收到的信号首先利用载波处理模块进行降频处理并转为数字信号,随后利用循环前缀处理模块去除循环前缀。之后,系统利用串并转换模块将串行信号转为并行信号向量后,利用N点快速傅立叶模块处理该信号向量。随后,信号向量通过并串转换模块并送入MIMO处理模块。MIMO处理模块对信号向量进行MIMO检测并送入信道均衡模块得到最终的接收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还包括有信道编码和解码模块,图1F和图1H不详细示出。
如前文所述,为了得到最大的系统吞吐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需要同时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波束赋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基站侧和终端侧的天线阵列所产生的波束对需要对准,以基站侧为发射端,终端侧为接收端为例,即需要将发射波束与接收波束对准,则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才会达到最大,也就是说,通过一对彼此对准的波束,高频段的无线链路将实现最优。
在一个移动通信场景中,这个波束对准可以通过发送训练序列来完成。通过训练序列,可以找到最优的发射波束和最优的接收波束,即找到最优的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通过一个反馈信道,接收端可以将最优的发射波束索引反馈给发射端。发射端随后使用该波束进行数据传输,此时即可使用通过训练序列得到的最优接收序列进行信号接收。此时,一个发送接收波束对就建立起来了。例如,如图1K所示,图1K示出了一种通过波束对进行通信的示例示意图。其中,波束对(C,2)即为经过训练后所确定的一组可以用于传输数据的波束对。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可以应用于基站中,该数据传输同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实现步骤:
在步骤201中,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各个目标波束对的接收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该第一波束由该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该第二波束由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在步骤202中,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
在步骤203中,根据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的多个目标波束对的目标波束对信息,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的第一波束以及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的第二波束,之后,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并根据所确定的可以用于传输数据的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的情况,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即保证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目标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小于CP的长度,也即是,保证传输时延差能够被系统消除,从而使得传输的数据在接收端达到同步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之前,还包括:
接收该终端发送的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各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之前,还包括:
对于多个波束对中的每个波束对,确定该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基于该多个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对该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
存储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该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包括:
基于该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向该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并记录发送时间点;
当接收到该终端基于该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时,确定接收时间点;
将该接收时间点和该发送时间点之间的差值确定为该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该多个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对该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包括:
确定该多个波束对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
根据该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确定多个波束组,其中,各个波束组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均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包括:
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或,
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并通过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之前,还包括:
当使用时分双工TDD模式传输数据时,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保护间隔GP,该GP与传输时延正相关;
基于所确定的GP,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TDD帧结构配置。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均可按照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中,该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实现步骤:
在步骤301中,当基于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时,判断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中的每个目标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该第一波束由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该第二波束由该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在步骤302中,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基于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时,判断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中的每个目标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该第一波束为基站生成的波束,该第二波束为该终端生成的波束,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即保证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目标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小于CP的长度,也即是,保证传输时延差能够被系统消除,从而使得传输的数据在接收端达到同步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该基站基于各个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判断该各个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
当该各个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该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当该各个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属于不同波束组且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
忽略所确定的两个波束对中的任一个波束对,并通过除所忽略的波束对之外的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下行参考信号携带分组配置原则,接收该基站基于各个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之后,还包括:
确定多个传输时延差,该多个传输时延差中的每个传输时延差是指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时延差;
基于该多个传输时延差和该分组配置原则,对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
存储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向所述基站发送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该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
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将确定的该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该基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该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之后,还包括:
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均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
确定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将确定的该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该基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该多个波束对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
当该多个波束对信息中存在该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将该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发送给该基站,以使该基站基于该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对应的波束对实现宽波束覆盖。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均可按照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4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方法的流程图,本公开实施例以由基站实现该数据传输同步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实现步骤:
在步骤401中,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各个目标波束对的接收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该第一波束由该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该第二波束由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其中,该预设接收功率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设置,也可以由基站默认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前文所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同时在基站侧和终端侧使用波束赋形技术,形成多个波束对,以实现通过高频段通信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在传输数据之前,需要从在基站和终端之间建立链路的多个波束对中,选择传输性能较优的多个目标波束对。
其中,上述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的每个波束对信息可以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波束对。上述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对于该多个波束对中的每个波束对,基于该波束对的第一波束,该基站接收终端基于该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之后,该基站确定该波束对的第一波束接收该上行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即确定该波束对信息对应的接收功率。接收功率越大,说明该波束对信息对应的波束对接收信号的能力越强,因此,基站从该多个波束对中选择接收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的多个目标波束对,即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
其中,上述上行参考信号可以为一个长的RAP(Random Access Preamble,随机接入导频),或者,该上行参考信号也可以为一个短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导频),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基于各个波束对向基站发送上行参考信号时,也需要根据各个波束对的分组情况决定,具体请参见下文步骤405。
在步骤402中,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确定的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可能比较大,在该种情况下,若通过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容易导致传输的数据无法在接收端达到同步要求。为此,基站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之后,需要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所属的波束组。
在实际应用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由基站来确定并维护,当然,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由终端来确定和维护,根据确定并维护该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执行主体不同,上述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可以包括如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接收该终端发送的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各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即是,在该种方式中,是由终端事先确定包括各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分组信息后,将该分组信息同步给该基站,从而使得该基站可以根据所确定的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
也即是,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该分组信息是由终端进行维护,其中,终端确定该分组信息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接收下行参考信号携带的分组配置原则,确定多个传输时延差,所述多个传输时延差中的每个传输时延差是指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时延差,基于所述多个传输时延差和所述分组配置原则,对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存储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向基站发送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包括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该分组配置原则中可以包括预设阈值和/或分组数量,该分组数量是指可以将该多个波束对分成多少个组,该分组数量可以由基站确定。
也即是,基站基于该多个波束对中的每个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向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相应地,该终端基于该多个波束对中的每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接收各个下行参考信号,并在接收各个下行参考信号的过程中,确定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接收时间差,该接收时间差即为该两个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
其中,基于所述多个传输时延差和所述分组配置原则,对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的实现过程包括:终端判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是否小于或等于分组配置原则中的预设阈值,当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将该两个波束对分为一组,并继续执行上述判断操作。
例如,请参考图4B,图4B是图4A实施例所涉及的多个波束对的示意图,若在空间上相邻的多个波束对为(A,0)、(B,1)、(C,2)和(E,3),且(A,0)和(B,1)之间的传输时延大于预设阈值,则将该(A,0)和(B,1)分为两个组、若该(B,1)和(C,2)之间的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该预设阈值,则将该(B,1)和(C,2)分为一组,若该(C,2)和(E,3)之间的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该预设阈值,则将该(E,3)划分至(B,1)和(C,2)所属的波束组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执行过程中,终端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不断地更新各个波束对的分组情况。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基于所述多个传输时延差和所述分组配置原则,对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的实现方式仅是示例性的,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将该多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进行遍历比较,以基于所述多个传输时延差和所述分组配置原则,对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二种方式:对于多个波束对中的每个波束对,确定该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基于该多个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对该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存储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该种实现方式中,由基站来对该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即由基站维护该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上述确定该波束对的传输时延的实现过程包括:基于该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向该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并记录发送时间点,当接收到该终端基于该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时,确定接收时间点,将该接收时间点和该发送时间点之间的差值确定为该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其中,上述基于该多个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对该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包括:确定该多个波束对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根据该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确定多个波束组,其中,各个波束组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均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在该种实现方式中,与终端侧基于多个传输时延差,对该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的实现过程类似,这里不再详细解释。
另外,当由基站确定并维护该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时,该基站也可以将该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步至终端,即基站存储该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后,向终端发送携带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分组信息。
由此可见,对于基站和终端来说,无论是由谁确定该分组信息,均在确定后进行同步。也即是,无论通过上述哪种实现方式,基站均可以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信息所属的波束组。由此也不难理解,对于终端来说,也可以随时确定该各个目标波束对信息所属的波束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传输数据时,由于基站需要根据信道状态信息,进行数据传输的判决和调度,因此,在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中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之后,在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之前,基站还需要获知该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例如,该信道状态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和秩。通常是由终端负责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给该基站,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基站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之后,向该终端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测量并反馈该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相应地,该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并且,由于终端可能始终处于移动状态,当终端移动时,可能导致该多个目标波束对的分组情况也发生改变,因此,在向基站反馈该指示信息中携带的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之前,可以判断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
也即是,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判断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将确定的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即只有当该终端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时,才为基站反馈该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例如,请参考图4B,若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为(B,1)和(C,2),由于该(B,1)和(C,2)属于同一波束组,因此,终端测量该两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并将该两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给基站,即此时确定的秩为2,意味着可以使用双流传输。
反之,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均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将确定的该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该基站,其中N大于等于1。
其中,该预设时延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设置,也可以由终端默认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例如,若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包括(A,0)和(B,1),由于该(A,0)和(B,1)不属于同一波束组,且(B,1)对应的目标波束对的传输时延较短,因此,终端在反馈信道状态信息时,将该(B,1)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基站,即终端仅生成一个单流传输模式,并指示基站使用(B,1)波束对传输数据,即(A,0)被自动丢弃了。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基站也可能动态调整波束宽度,即使用较少的天线单元进行较宽的波束赋形,或者通过整合几个较窄的波束进行联合传输。在该种情况下,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也需要该多个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基站才可以进行波束宽度调整。
也即是,终端判断该多个波束对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当该多个波束对信息中存在该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将该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发送给该基站,以使该基站基于该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对应的波束对实现宽波束覆盖。
其中,预设数量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设置,也可以由终端默认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即在实际应用时,终端需要检测预设数量个波束对的分组信息,当该多个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则不能使用一个涵盖该预设数量的宽波束进行传输,即基站不能使用不属于同一波束组的多个窄波束实现宽波束覆盖。
在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和该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后,即可以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其中,在传输数据之前,若使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模式传输数据时,还需要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帧结构配置,根据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所属的波束组不同,该配置模式也不同,具体请参考如下步骤403和步骤404。
在步骤403中,当使用TDD模式传输数据时,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保护间隔GP,该GP与传输时延正相关。
在步骤404中,基于所确定的GP,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TDD帧结构配置。
如前文所述,对应不同波束组,传输时延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不同波束组对应不同的GP(Guard Period,保护间隔),即每个TDD帧结构中的GP需要由该数据所使用的波束对的波束组决定。其中,传输时延越大,该GP对应的值越长,请参考图4C,图4C是图4A实施例所涉及的基于不同波束组的不同TDD配置示意图,即对于一个有较大的传输时延的波束组2而言,需要配置一个较长的GP。反之,对于一个有较短传输时延的波束组1,则可以配置一个较短的GP。
不难理解,当所使用的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发生变化时,需要对重新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TDD帧结构配置,即TDD帧结构的配置需要根据所使用的波束对所在的波束组来决定。
在步骤405中,根据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
其中,根据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可以包括如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其中,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基站可以调度多流空间复用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使用MIMO分级发送。以调度多流空间复用进行数据传输为例,在高频段通信中,由于波束赋形可以获得非常窄的波束,因此系统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方式实现一个多流传输。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能够在基站和终端间建立足够好的链路时,每个目标波束对都可以传输一个独立的信息流,从而实现多流传输。也就是说,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则可以调度多流传输。
另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文所述,由于终端可能处于移动状态,因此可能导致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在该种情况下,若该基站还使用该多个目标波束对向该终端发送数据,可能无法达到同步要求,因此,对于终端而言,在接收基站传输的数据之前,该终端还需要判断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
也即是,当基于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时,判断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中的每个目标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该第一波束为基站生成的波束,该第二波束为该终端生成的波束,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如前文所述,终端可以始终监测各个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的情况,因此,终端可以判断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如果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该终端将自动放弃不属于同一波束组的目标波束对传输的数据,即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的一个或多个目标波束对进行数据传输。
上述终端在接收数据之前,判断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并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同步的准确性。
第二种方式: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并通过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也即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之后,还需要判断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如果该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可以使用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也即是,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需要该基站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的N个目标波束对,在选择过程中,为了能够快速高效率地传输数据,该基站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如此,通过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不仅可以保证传输的数据到达接收端可以达到同步要求,并且,由于传输时延较小,因此,也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文所述,终端在向基站发送上行参考信号时,也需要根据该多个波束对的分组情况进行发送。
即接收该基站基于各个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判断该各个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当该各个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该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当该各个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属于不同波束组且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忽略所确定的两个波束对中的任一个波束对,并通过除所忽略的波束对之外的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也即是,基于各个波束对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可以确定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时间,且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第二波束可以使用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第二波束。也就是说,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与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是关联的。由于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时间会随着使用的波束对不同而不同,因此上行参考信号发送的时间也需要考虑这个时间差。
当两个目标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差较大时,使用关联的方法进行上行参考信号发送将会造成冲突。上行参考信号可能使用基于ZC序列的设计,不同上行参考信号间可以使用不同的循环移位进行区分。当两个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误差较大时,基站则无法正确区分两个上行参考信号,即无法确定接收该两个上行参考信号的目标波束对的接收功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根据确定该多个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之后,终端在发送上行参考信号前,检测所使用的波束对的分组信息。如果两个波束对属于不同波束组,则终端自动放弃两个时间上连续的上行参考信号发送。如果两个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则终端可以在相邻的时间资源上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基于这种发送方式,基站侧可以避免接收到冲突的上行参考信号序列。如图4D所示,图4D是图4A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上行参考信号的接收示意图,基站顺序使用波束B1到B6发送下行参考信号。随后,上行参考信号通过相同的波束发送回基站。此处,假设B1到B3属于同一波束组,同时B4到B6属于另外一个波束组。此时,由于B4处在两个波束组的交界处,因此终端忽略B4,即放弃B4的传输。
请继续参考图4D,图4D示出了基站侧接收到的上行参考信号。此时使用B3的导频和使用B4的导频在时间上重合,而重合部分大于循环移位的保护间隔。也就是说,如果终端发送B3后发送B4的上行参考信号,两者将会在基站侧发生冲突。由于实施了基于同步组的发送方法,基站避免了接收到两个冲突的上行参考信号。因此,基站可以顺利检测B1到B3,B5到B6相应的上行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仅是以忽略B4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实现过程中,也可以忽略B3,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的多个目标波束对的目标波束对信息,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的第一波束以及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的第二波束,之后,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并根据所确定的可以用于传输数据的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的情况,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即保证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目标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小于CP的长度,也即是,保证传输时延差能够被系统消除,从而使得传输的数据在接收端达到同步要求。
图5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同步装置可以由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该数据传输同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510,用于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各个目标波束对的接收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该第一波束由该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该第二波束由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第二确定模块512,用于基于该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
传输模块514,用于根据该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考图5B至图5D,该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516,用于接收该终端发送的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各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518,用于对于多个波束对中的每个波束对,确定该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分组模块520,用于基于该第三确定模块确定的该多个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对该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
存储模块522,用于存储该分组模块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确定模块518包括:
发送子模块,用于基于该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向该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并记录发送时间点;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该终端基于该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时,确定接收时间点;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该接收时间点和该发送时间点之间的差值确定为该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分组模块520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该多个波束对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该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确定多个波束组,其中,各个波束组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均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传输模块514包括:
第一传输子模块,用于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或,
第二传输子模块,用于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并通过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524,用于当使用时分双工TDD模式传输数据时,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保护间隔GP,该GP与传输时延正相关;
配置模块526,用于基于所确定的GP,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TDD帧结构配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的多个目标波束对的目标波束对信息,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的第一波束以及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的第二波束,之后,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并根据所确定的可以用于传输数据的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的情况,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即保证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目标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小于CP的长度,也即是,保证传输时延差能够被系统消除,从而使得传输的数据在接收端达到同步要求。
图6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同步装置可以由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该数据传输同步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610,用于当基于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时,判断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中的每个目标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该第一波束由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该第二波束由该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传输模块612,用于当该第一判断模块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考图6B至图6F,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614,用于接收该基站基于各个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第二判断模块616,用于判断该各个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
第一发送模块618,用于当该各个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该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第一确定模块620,用于当该各个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属于不同波束组且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
忽略模块622,用于忽略所确定的两个波束对中的任一个波束对,并通过除所忽略的波束对之外的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624,用于确定多个传输时延差,该多个传输时延差中的每个传输时延差是指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时延差;
分组模块626,用于基于该多个传输时延差和该分组配置原则,对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该分组配置原则由该下行参考信号携带;
存储模块628,用于存储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向所述基站发送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630,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
第三确定模块632,用于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634,用于将确定的该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该基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选择模块636,用于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均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
第四确定模块638,用于确定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640,用于将确定的该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该基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642,用于判断该多个波束对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
第四发送模块644,用于当该多个波束对信息中存在该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将该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发送给该基站,以使该基站基于该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对应的波束对实现宽波束覆盖。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基于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时,判断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中的每个目标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该第一波束为基站生成的波束,该第二波束为该终端生成的波束,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即保证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目标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小于CP的长度,也即是,保证传输时延差能够被系统消除,从而使得传输的数据在接收端达到同步要求。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能够实现本公开提供的数据传输同步方法。该基站包括发射机732、接收机731、存储器733以及分别与发射机732、接收机731和存储器733连接的处理器734,其中,处理器734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各个目标波束对的接收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该第一波束由该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该第二波束由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
通过发射机732根据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734被配置为:
通过接收机731接收该终端发送的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各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734被配置为:
对于多个波束对中的每个波束对,确定该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基于该多个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对该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
通过存储器733存储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734被配置为:
通过发射机732基于该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向该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并记录发送时间点;
当接收到该终端基于该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时,确定接收时间点;
将该接收时间点和该发送时间点之间的差值确定为该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734被配置为::
确定该多个波束对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
根据该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确定多个波束组,其中,各个波束组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均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734被配置为:
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或,
当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该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并通过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734被配置为:
当使用时分双工TDD模式传输数据时,确定该多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保护间隔GP,该GP与传输时延正相关;
基于所确定的GP,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TDD帧结构配置。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例如,装置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8,装置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装置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装置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源。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源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装置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装置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装置800或装置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执行图3和图4A所示实施例涉及的数据传输同步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
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各个目标波束对的接收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所述预设接收功率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设置或由基站默认设置,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所述第一波束由所述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所述第二波束由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或,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并通过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各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之前,还包括:
对于多个波束对中的每个波束对,确定所述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基于所述多个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对所述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
存储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包括:
基于所述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并记录发送时间点;
当接收到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时,确定接收时间点;
将所述接收时间点和所述发送时间点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对所述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波束对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
根据所述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确定多个波束组,其中,各个波束组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均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之后,还包括:
当使用时分双工TDD模式传输数据时,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保护间隔GP,所述GP与传输时延正相关;
基于所确定的GP,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TDD帧结构配置。
7.一种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当基于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时,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的每个目标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所述第一波束由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所述第二波束由所述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或,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并通过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基于各个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判断所述各个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
当所述各个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当所述各个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属于不同波束组且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
忽略所确定的两个波束对中的任一个波束对,并通过除所忽略的波束对之外的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携带分组配置原则,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基于各个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之后,还包括:
确定多个传输时延差,所述多个传输时延差中的每个传输时延差是指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时延差;
基于所述多个传输时延差和所述分组配置原则,对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
存储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向所述基站发送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将确定的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均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
确定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将确定的所述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多个波束对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
当所述多个波束对信息中存在所述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将所述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以使所述基站基于所述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对应的波束对实现宽波束覆盖。
13.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各个目标波束对的接收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所述预设接收功率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设置或由基站默认设置,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所述第一波束由所述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所述第二波束由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
其中,所述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传输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或,
第二传输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并通过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各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对于多个波束对中的每个波束对,确定所述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分组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多个波束对的传输时延,对所述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分组模块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发送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并记录发送时间点;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时,确定接收时间点;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时间点和所述发送时间点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波束对的传输时延。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个波束对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确定多个波束组,其中,各个波束组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之间的传输时延差均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当使用时分双工TDD模式传输数据时,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对应的保护间隔GP,所述GP与传输时延正相关;
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所确定的GP,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TDD帧结构配置。
19.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当基于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时,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的每个目标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所述第一波束由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所述第二波束由所述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传输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并通过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基于各个波束对的第一波束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各个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各个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各个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属于不同波束组且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
忽略模块,用于忽略所确定的两个波束对中的任一个波束对,并通过除所忽略的波束对之外的各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发送上行参考信号。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个传输时延差,所述多个传输时延差中的每个传输时延差是指在空间上相邻的两个波束对的第二波束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时延差;
分组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传输时延差和所述分组配置原则,对多个波束对进行分组,所述分组配置原则由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携带;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分组后的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向所述基站发送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包括各个波束对信息与所属波束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时,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确定的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均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确定的所述N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对应的N个目标波束对的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多个波束对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多个波束对信息中存在所述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属于同一波束组,将所述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以使所述基站基于所述预设数量个波束对信息对应的波束对实现宽波束覆盖。
25.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从多个波束对信息中确定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各个目标波束对的接收功率均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功率,所述预设接收功率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设置或由基站默认设置,其中,各个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所述第一波束由所述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所述第二波束由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信息,确定各个目标波束对所属的波束组;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或,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并通过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以实现数据传输同步。
26.一种数据传输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当基于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时,判断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是否属于同一波束组,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的每个目标波束对均包括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所述第一波束由基站侧的天线阵列生成,所述第二波束由所述终端侧的天线阵列生成;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属于同一波束组时,通过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或,
当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不属于同一波束组时,从所述多个目标波束对中选择属于同一波束组且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预设时延的N个目标波束对,并通过所选择的N个目标波束对传输数据。
CN201680000919.8A 2016-09-26 2016-09-26 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797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0155 WO2018053850A1 (zh) 2016-09-26 2016-09-26 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7625A CN106797625A (zh) 2017-05-31
CN106797625B true CN106797625B (zh) 2020-06-02

Family

ID=58952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0919.8A Active CN106797625B (zh) 2016-09-26 2016-09-26 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97625B (zh)
WO (1) WO20180538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30357B2 (en) * 2017-06-30 2020-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transmit beamforming
CN111052814B (zh) * 2017-09-06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客户端设备、网络接入节点及其方法
ES2921705T3 (es) * 2017-10-11 2022-08-3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étodo de indicación y determinación de correspondencia, estación base y equipo de usuario
US11296763B2 (en) * 2017-10-26 2022-04-05 Lenovo (Beijing) Limited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beamforming
WO2019091545A1 (en) * 2017-11-07 2019-05-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s for beam recovery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8173578B (zh) * 2018-01-09 2020-07-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阵列天线模拟多波束赋形方法
WO2019155578A1 (ja) * 2018-02-08 2019-08-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WO2019183940A1 (zh) * 2018-03-30 2019-10-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波束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4364041A (zh) 2018-09-20 2022-04-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和存储介质
JP2022529511A (ja) * 2019-04-24 2022-06-22 オーラ・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システム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マルチストリームmimo/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レーダ
CN112511205B (zh) * 2019-09-16 2022-07-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发射器、接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87321A (zh) * 2020-09-23 2021-01-05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imo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6130A1 (ko) * 2014-02-19 2015-08-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우선 순위를 갖는 송신 빔 인덱스 선택 및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CN105684321A (zh) * 2013-09-27 2016-06-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波束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CN105790886A (zh) * 2014-12-24 2016-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包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43150B2 (en) * 2011-12-28 2014-09-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eam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transmission beam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UE042958T2 (hu) * 2013-05-09 2019-07-29 Intel Ip Corp Kis Adat (Small Data) kommunikáció
US9668189B2 (en) * 2014-11-14 2017-05-3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andov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4321A (zh) * 2013-09-27 2016-06-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波束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WO2015126130A1 (ko) * 2014-02-19 2015-08-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우선 순위를 갖는 송신 빔 인덱스 선택 및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CN105790886A (zh) * 2014-12-24 2016-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包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53850A1 (zh) 2018-03-29
CN106797625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7625B (zh) 数据传输同步方法及装置
US11394127B2 (en) MM-Wa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antenna system with polarization diversity
CN108377161B (zh) 用于下一代无线用户设备硬件设计与方法的分布式相控阵多入多出
EP3566332B1 (en) Beam sweep configuration
González-Prelcic et al. Radar aided beam alignment in mmWave V2I communications supporting antenna diversity
US9820290B2 (en)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of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information in MIMO system
EP2903176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radio network
CN108781102B (zh) 操作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EP2031768A1 (en) MIMO system based on cross polarization
EP404070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CN10679274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06888042B (zh) 基于波束赋形的波束选取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JPWO2012096101A1 (ja) 無線通信装置
WO202201151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8149346A1 (zh) 确定和用于确定doa的方法以及接入网设备和终端
KR20160080847A (ko) 다중 사용자 동시 전송을 위한 다중 편파 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778391B2 (en) Operating a cellular MIMO system
Pirapaharan et al. Advanced wireless system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EP3414846B1 (en) Operating a cellular mimo system
EP4002709A1 (en) Polarization split for enhanced mimo throughput
US20210119672A1 (en) Digital, distributed, wire-fre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centrator
Jiang et al. Omni-Directional Signal Broadcasting for Terahertz Communications in 6G Mobile Systems
CN115378472A (zh)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99045A (zh) 一种波束搜索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anardhan et al. Challenges And Energy Efficient Techniques For High Performan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