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7224A - 用于干扰缓解的优先级仲裁 - Google Patents
用于干扰缓解的优先级仲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97224A CN106797224A CN201580047980.3A CN201580047980A CN106797224A CN 106797224 A CN106797224 A CN 106797224A CN 201580047980 A CN201580047980 A CN 201580047980A CN 106797224 A CN106797224 A CN 1067972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ace
- response
- usb
- state
- mod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04—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parallel bus
- G06F13/4221—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parallel bus being an input/output bus, e.g. ISA bus, EISA bus, PCI bus, SCSI b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04B1/123—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5/02—Reducing interference from electric apparatus by means located at or near the interfering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干扰缓解的优先级仲裁的各方面。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被配置成仲裁多个接口的活动的控制系统的计算设备。该仲裁缓解了可能使计算设备的性能降级的潜在电磁干扰(EMI)。在第一接口请求变得活跃之际,该控制系统被配置成:确定第二接口当前是否活跃。如果是,则该控制系统被配置成:仲裁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活动以缓解在这些接口并发地活跃的情况下生成的潜在EMI。该计算设备包括攻击方控制器和受害方接收机,每一者对应于特定的接口。该控制系统被配置成:仲裁此类活动以使得攻击方控制器和对应的电缆在某一时间段期间不生成将使受害方接收机的性能降级的EMI。
Description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9月19日提交的题为“PRIORITY ARBITRATION FORINTERFERENCE MITIGATION(用于干扰缓解的优先级仲裁)”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No.14/491,175的优先权,其通过援引整体纳入于此。
背景
I.公开领域
本公开的技术一般涉及电磁干扰(EMI),尤其涉及缓解EMI的影响。
II.背景
移动计算设备(诸如移动电话和计算机平板)在当代社会中已变得越来越盛行。这些移动计算设备通常用于众多日常功能。例如,移动计算设备可用于进行电话呼叫或者经由无线调制解调器发送电子邮件消息。相同的移动计算设备还可结合该移动计算设备所连接到的其他电子设备来执行功能。例如,移动计算设备可经由通用串行总线(USB)电缆将数字照片上传到台式计算机,或者经由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电缆将视频流送到数字电视机。
就此而言,移动计算设备通常包括多个控制器,其中每个控制器包括被配置成使用对应的协议与其他电子设备通信的电路系统。此外,每个非无线协议需要特定类型的电缆,该特定类型的电缆被配置成将电子设备恰适地连接到移动计算设备。在移动计算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传递信息以实现期望的功能。然而,当以增加的频率传递此类信息时,从控制器和电缆生成较大量的电磁发射。电磁发射的这种增加引起电磁干扰(EMI),该EMI使移动计算设备内的其他电路系统的性能降级。
另外,移动计算设备的持续小型化与增加的频率组合,进一步加剧了EMI的影响。具体而言,随着移动计算设备内的电路面积减小,电路元件被放置得更靠近在一起。电路元件的这种更加紧邻增加了因较高频率导致的较大电磁发射所生成的EMI的影响。因此,随着频率持续增加结合减小的设备大小,向设计者提供附加的工具以成功地缓解移动计算设备内EMI的影响将是有利的。
公开概述
本详细描述中所公开的各方面包括用于干扰缓解的优先级仲裁。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被配置成仲裁多个接口的活动的控制系统的计算设备。该仲裁缓解了可能使计算设备的性能降级的潜在电磁干扰(EMI)。更具体而言,在第一接口请求变得活跃之际,该控制系统被配置成:确定第二接口当前是否活跃。如果第二接口当前活跃,则该控制系统被配置成:仲裁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活动,以便缓解在这两个接口并发地活跃的情况下可能生成的潜在EMI。以此方式,该计算设备包括攻击方控制器和受害方接收机。该控制系统被配置成:仲裁此类活动以使得攻击方控制器和对应的电缆在某一时间段期间不生成将使受害方接收机的性能降级的EMI。由此,该控制系统向设计者提供了附加的工具,其可减小受害方接收机的归因于EMI的性能降级。
就此而言,在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设备。所述计算设备包括攻击方控制器,其被配置成耦合到外部电缆。所述计算设备进一步包括受害方接收机。所述计算设备进一步包括耦合到所述攻击方控制器和所述受害方接收机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成:响应于第一接口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确定第二接口是否处于所述活跃状态中。所述控制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所述活跃状态中,向所述第二接口发出进入非活跃状态的请求。所述控制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请求所述第二接口进入所述非活跃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接口是否处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所述控制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发出使所述第一接口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缓解由攻击方控制器引起的受害方接收机的EMI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第一接口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确定第二接口是否处于所述活跃状态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所述活跃状态中,向所述第二接口发出进入非活跃状态的请求。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请求所述第二接口进入所述非活跃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接口是否处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发出使所述第一接口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缓解由通用串行总线(USB)3.0控制器引起的无线局域网(WLAN)调制解调器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的EMI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USB 3.0控制器是否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所述USB 3.0控制器发出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将所述USB 3.0控制器、WLAN调制解调器、以及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非活跃状态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将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和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将所述USB 3.0控制器置于所述活跃状态中达第一时间量。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缓解由USB 3.0控制器引起的WLAN调制解调器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的EMI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USB 3.0控制器是否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所述USB 3.0控制器发出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将所述USB 3.0控制器和WLAN调制解调器置于非活跃状态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将所述USB 3.0控制器和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将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活跃状态中达第一TDM时间量。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TDM时间量之后,将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并将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活跃状态中达第二TDM时间量。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TDM时间量之后,将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并将所述USB 3.0控制器置于所述活跃状态中达第三TDM时间量。
附图简述
图1是在采用多个网络并经由电缆与计算设备对接的通信环境中的示例性移动计算设备的解说;
图2是图1的移动计算设备的内部电路系统的简化框图;
图3是解说了用于缓解由图2的移动计算设备中的攻击方控制器引起的受害方接收机的电磁干扰(EMI)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
图4是解说了用于使用轮询来缓解由图2的移动计算设备中的攻击方控制器引起的受害方接收机的EMI的特定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5是解说了用于使用时分复用来缓解由图2的移动计算设备中的攻击方控制器引起的受害方接收机的EMI的特定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
详细描述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若干示例性方面。措辞“示例性”在本文中用于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不必然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其他方面。
本详细描述中所公开的各方面包括用于干扰缓解的优先级仲裁。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被配置成仲裁多个接口的活动的控制系统的计算设备。该仲裁缓解了可能使计算设备的性能降级的潜在电磁干扰(EMI)。更具体而言,在第一接口请求变得活跃之际,控制系统被配置成:确定第二接口当前是否活跃。如果第二接口当前活跃,则控制系统被配置成:仲裁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活动,以便缓解在这两个接口并发地活跃的情况下可能生成的潜在EMI。以此方式,该计算设备包括攻击方控制器和受害方接收机。控制系统被配置成:仲裁此类活动以使得攻击方控制器和对应的电缆在某一时间段期间不生成将使受害方接收机的性能降级的EMI。由此,控制系统向设计者提供了附加的工具,其可减小受害方接收机的归因于EMI的性能降级。
在叙述本公开的各示例性方面之前,提供了关于移动计算设备内的EMI的本质的附加材料。然而,描述用于干扰缓解的优先级仲裁的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细节开始于下面对图2的描述。就此而言,图1解说了包括移动计算设备12的示例性通信环境10的简化图,该移动计算设备12与多个网络14、16、18、20进行操作,并且与计算设备22对接。移动计算设备12分开地与网络14、16、18和20中的每个网络通信,因为网络14、16、18和20各自采用不同的通信技术。此外,移动计算设备12与网络14、16、18和20分开地同计算设备22通信。例如,网络14包括蜂窝基站24,其被设计成支持诸如蜂窝电话以及与移动计算设备12的数据通信等功能。网络16被配置成支持无线保真(“Wi-Fi”)通信,从而允许移动计算设备12借助于Wi-Fi路由器26连接到其他网络,诸如因特网。网络18被配置成支持蓝牙TM技术,从而向移动计算设备12提供与启用蓝牙TM的设备28通信的机会。此外,网络20支持使用无线广域网(WWAN)技术的通信。例如,移动计算设备12可出于各种目的连接到网络20,诸如连接到虚拟专用网(VPN)30。相反,移动计算设备12经由电缆32(诸如通用串行总线(USB)3.0电缆)与计算设备22交换信息,而不是使用空中传输与计算设备22通信。为了支持与网络14、16、18和20以及计算设备22的此类通信,移动计算设备12包括个体地被配置成用特定通信技术来进行通信的电路组件。
就此而言,图2解说了图1的移动计算设备12的内部电路系统的简化框图。更具体而言,移动计算设备12包括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其中每个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被配置成与图1中的对应网络14、16、18和20通信。例如,调制解调器34被配置成:使用蜂窝通信协议(诸如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长期演进(LTE)或者码分多址(CDMA))与网络14通信。调制解调器36支持使用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与网络16的Wi-Fi通信,而调制解调器38支持经由蓝牙TM协议与网络18的通信。此外,调制解调器40支持经由无线WWAN技术与网络20的通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该方面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采用上面描述的协议,但是其他方面可包括采用其他协议的附加的或替换的调制解调器,诸如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协议的调制解调器41。
继续参照图2,除了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之外,移动计算设备12还包括控制器42、44、46、48、50、52、54和56,其中每个控制器被配置成支持特定的非无线协议。例如,控制器42、44和46分别支持使用高速外围组件互连(PCIe)协议、通用串行总线(USB)3.0协议、以及串行高级技术附连(SATA)协议的通信。控制器48和50分别支持通用闪存存储(UFS)和安全数字(SD)设备的功能性。此外,控制器52、54和56分别支持显示器串行接口(DSI)协议、相机串行接口(CSI)协议、以及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协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该方面控制器42、44、46、48、50、52、54和56采用上面描述的非无线协议,但是其他方面可包括采用其他协议的附加的或替换的控制器。另外,中央处理单元(CPU)58被包括在移动计算设备12中,以便为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以及控制器42、44、46、48、50、52、54和56提供处理支持。
继续参照图2,尽管控制器42、44、46、48、50、52、54和56向移动计算设备12提供重要功能性,但是此类电路系统也可能使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的性能降级。具体而言,控制器42、44、46、52、54和56被配置成:经由相关联的外部电缆72、74、76、78、80和82与对应的设备60、62、64、66、68和70通信。此类通信涉及在每个控制器42、44、46、52、54和56与其对应的设备60、62、64、66、68和70之间传输时钟和数据信号(未示出)。特别是在较高频率处,这些信号在外部电缆72、74、76、78、80和82上的每个时钟沿(未示出)处生成电磁发射(未示出)。另外,可由与每个控制器42、44、46、48、50、52、54和56相关联的电路系统来生成电磁发射。此类电磁发射引起使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的操作降级的EMI。实际上,控制器42、44、46、48、50、52、54和56充当“攻击方控制器”,其产生可能使“受害方接收机”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的性能降级的EMI。例如,EMI可改变从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发送以及由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接收的信号。改变这些信号可在每个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与其对应的网络14、16、18和20之间交换的信息中产生错误,由此使性能降级。
就此而言,继续参照图2,移动计算设备12采用控制系统84(也被称为“共存管理器”),该控制系统84被配置成:缓解由攻击方控制器(例如,控制器42、44、46、48、50、52、54和56中的一者)引起的受害方接收机(例如,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中的一者)的EMI。值得注意的是,控制系统84可在硬件、软件、或者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出于非限制性示例的目的,控制器44被标示为攻击方控制器(本文中也被称为“攻击方控制器44”),其被配置成耦合到外部电缆74。此外,调制解调器38被标示为受害方接收机(本文中也被称为“受害方接收机38”)。值得注意的是,在替换的方面,控制器42、44、46、48、50、52、54和56中的任何一者可以是攻击方控制器,而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中的任何一者可以是受害方接收机。另外,在其他方面,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可用作“攻击方”,其中调制解调器34、36、38和40生成可能使“受害方”控制器42、44、46、48、50、52、54和56的性能降级的EMI。在替换的方面,控制器42、44、46、48、50、52、54和56中的任何一者可以是“攻击方”,而控制器42、44、46、48、50、52、54和56中的任何一者也可以是“受害方”。此外,在该方面,第一接口86对应于攻击方控制器44,而第二接口88对应于受害方接收机38。然而,在其他方面,第一接口86可对应于受害方接收机38,而第二接口88可对应于攻击方控制器44。
继续参照图2,控制系统84耦合到攻击方控制器44和受害方接收机38。以此方式,在第一接口86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之际,控制系统84被配置成:确定第二接口88(以及扩展地,受害方接收机38)是否处于活跃状态中。在该方面,处于活跃状态中的电路可完成事务,而处于非活跃状态中的电路可能不完成事务。非活跃状态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睡眠、低功率、空闲、以及断电状态。如果控制系统84确定第二接口88处于活跃状态中,则控制系统84被配置成:向第二接口88发出进入非活跃状态的请求。响应于发出该请求,控制系统84被配置成:确定第二接口88是否遵循并进入非活跃状态。如果控制系统84确定第二接口88不处于非活跃状态中(即,活跃),则控制系统84被配置成:确定定时器90是否已期满。如果定时器90还未期满,则控制系统84被配置成:再次检查第二接口88是否处于非活跃状态中。然而,如果定时器90已期满,则控制系统84被配置成:发出使第一接口86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
继续参照图2,在其他方面,控制系统84还可被配置成:如果定时器90已期满,则将第二接口88置于非活跃状态中,以使得在第一接口86进入活跃状态之际第二接口88不会引起对第一接口86的干扰。此外,当控制系统84确定第二接口88处于非活跃状态中时,控制系统84被配置成:发出使第一接口86(以及扩展地,攻击方控制器44)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值得注意的是,在请求第一接口86(或者替换地,第二接口88)进入非活跃状态时,此类请求可将第一接口86(或者第二接口88)、对应的攻击方控制器44、或者其子部分置于非活跃状态中。另外,在一些方面,如果第一接口86被置于非活跃状态中,则第二接口88可被启用,其中,允许第二接口88在具有事务要完成之际进入活跃状态。类似地,在这些方面,如果第二接口88被置于非活跃状态中,则第一接口86可被启用。此外,如果计算设备12中采用控制器52(CSI协议)、54(DSI协议)和56(HDMI协议)中的一者或多者,则每个相应的控制器52、54和56被用作为操作地耦合到控制系统84的第二攻击方控制器(未示出)。由于控制器52、54和56支持显示器协议,并且由此不能进入非活跃状态,因此控制系统84被配置成:将对应的第二攻击方控制器置于伪非活跃状态中(例如,具有降低的频率或替换模式的状态而不是低功率或睡眠状态)以减小EMI。
继续参照图2,在第一接口86处于活跃状态中的时间期间,控制系统84被配置成:监视第二接口88是否发出将第一接口86置于非活跃状态中的请求。当第二接口88发出此类请求时,控制系统84被配置成:将第一接口86置于非活跃状态中。以此方式,控制系统84被配置成:仲裁第一接口86和第二接口88的活动,以便缓解在第一接口86和第二接口88并发地活跃的情况下可能生成的潜在EMI。此类仲裁被设计为使得攻击方控制器44和对应的外部电缆74在某一时间段期间不生成将使受害方接收机38的性能降级的EMI。换言之,仲裁的一个目标是当受害方接收机38活跃时防止攻击方控制器44变得活跃(并且由此,生成EMI)。由此,控制系统84向设计者提供了附加的工具,其可减小受害方接收机38的归因于由攻击方控制器44和对应的外部电缆74引起的EMI的性能降级。
就此而言,图3解说了由控制系统84用于缓解由图2的移动计算设备12中的攻击方控制器44引起的受害方接收机38的EMI的示例性过程92。以此方式,由控制系统84实现的协议例如在移动计算设备12的启动期间被初始化(框94)。在该初始化之后,控制系统84将第一接口86(以及扩展地,攻击方控制器44)置于非活跃状态中(例如,睡眠或低功率状态)(框96)。控制系统84随后确定第一接口86是否已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框98)。如果第一接口86还未发出此类请求,则控制系统84监视第一接口86,直到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为止。在第一接口86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之际,控制系统84确定第二接口88(以及扩展地,受害方接收机38)是否处于活跃状态中(框100)。如果控制系统84确定第二接口88处于活跃状态中,则控制系统84向第二接口88发出进入非活跃状态的请求(框102)。响应于发出该请求,控制系统84确定第二接口88是否遵循并进入非活跃状态(框104)。在发出该请求之际,控制系统84确定定时器90是否已期满(框106)。如果定时器90还未期满,则在框104中控制系统84再次检查以确定第二接口88是否已进入非活跃状态。然而,如果定时器90已期满,或者如果在框100中控制系统84确定第二接口88不处于活跃状态中,则控制系统84发出使第一接口86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框108)。响应于该请求,第一接口86(并且由此,攻击方控制器44)被置于活跃状态中(框110)。
继续参照图3,在第一接口86处于活跃状态中的时间期间,控制系统84监视第二接口88是否发出将第一接口86置于非活跃状态中的请求(框112)。如果未发出此类请求,则在框110中第一接口86保持处于活跃状态中。然而,如果第二接口88发出此类请求,则控制系统84将第一接口86置于非活跃状态中(即,将攻击方控制器44置于睡眠模式中)(框114)。此外,控制系统84返回到框98以确定第一接口86是否已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另一请求。另外,在一些方面,第一接口86可根据第二定时器(未示出)或者其他优先级配置来进入活跃状态。以此方式,过程92允许控制系统84仲裁第一接口86和第二接口88的活动,以便缓解在第一接口86和第二接口88并发地活跃的情况下可能生成的潜在EMI。此类仲裁被设计为使得图2的攻击方控制器44和对应的外部电缆74在某一时间段期间不生成将使受害方接收机38的性能降级的EMI。由此,过程92向设计者提供了附加的工具,其可减小受害方接收机38的归因于由攻击方控制器44和对应的外部电缆74引起的EMI的性能降级。
虽然图3的过程92描述了一般的仲裁,但是图2的控制系统84可采用替换的、更具体的过程。就此而言,图4解说了由控制系统84用于缓解由来自控制器44(本文中也被称为“USB 3.0控制器44”)的EMI引起的调制解调器36(本文中也被称为“WLAN调制解调器36”)和调制解调器38(本文中也被称为“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的受害。使用轮询方案来实现该缓解。以此方式,由控制系统84实现的协议例如在移动计算设备12的启动期间被初始化(框118)。在该初始化之后,控制系统84确定USB 3.0控制器44是否已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框120)。如果USB 3.0控制器44已发出此类请求,则控制系统84将USB 3.0控制器44、WLAN调制解调器36、以及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置于非活跃状态中(框122)。在这些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处于非活跃状态中之后,控制系统84将USB 3.0控制器44置于活跃状态中达第一时间量(框124)。以此方式,在将USB 3.0控制器44置于活跃状态中之际,控制系统84允许USB3.0控制器44在所定义的第一时间量期间完成动作。一旦第一时间量已流逝,在框120中控制系统84就通过确定USB 3.0控制器44是否已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另一请求,来确定USB3.0控制器44是否具有附加的动作要完成。
继续参照图4,如果在框120中控制系统84确定USB 3.0控制器44还未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则控制系统84将WLAN调制解调器36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置于启用状态中(框126)。在该方面,启用状态使WLAN调制解调器36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准备好在某个将来时间进入活跃状态。一旦WLAN调制解调器36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两者都处于启用状态中,控制系统84就轮询WLAN调制解调器36以确定WLAN调制解调器36是否需要完成动作(框128)。如果WLAN调制解调器36需要完成动作,则控制系统84将WLAN调制解调器36置于活跃状态中达第二时间量(框130)。然而,如果在框128中WLAN调制解调器36不需要完成动作,或者一旦框130中的第二时间量已流逝,则控制系统84轮询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以确定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是否需要完成动作(框132)。如果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需要完成动作,则控制系统84将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置于活跃状态中达第三时间量(框134)。然而,如果在框132中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不需要完成动作,或者一旦框134中的第三时间量已流逝,则控制系统84确定USB 3.0控制器44是否已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框136)。如果USB 3.0控制器44已发出此类请求,则在框122中控制系统84将USB 3.0控制器44、WLAN调制解调器36、以及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置于非活跃状态中。否则,在框126中控制系统84将WLAN调制解调器36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置于启用状态中。
以此方式,过程116给予USB 3.0控制器44优先级,并且当USB 3.0控制器44没有动作要完成时轮询WLAN调制解调器36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此外,在该方面,USB 3.0控制器44具有超过WLAN调制解调器36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的优先级。由于在该方面USB 3.0控制器44被给予超过WLAN调制解调器36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的优先级,因此USB 3.0控制器44将不会与WLAN调制解调器36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并发地活跃。由此,在控制系统84中采用过程116向设计者提供了附加的工具,其可减小WLAN调制解调器36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的归因于由USB 3.0控制器44和对应的外部电缆74引起的EMI的性能降级。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方面可采用替换的优先级方案,其可根据给定的应用经由变化的软件配置来动态地修改,同时仍然实现归因于EMI的性能降级的减小。此外,控制系统84可被配置成:基于给定控制器和受害方的特定属性,自适应地学习并设置各种状态和/或模式。
另外,图5解说了由图2的控制系统84用于使用时分复用(TDM)来缓解由USB 3.0控制器44引起的WLAN调制解调器36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的EMI的示例性过程138。以此方式,由控制系统84实现的协议例如在移动计算设备12的启动期间被初始化(框140)。在该初始化之后,控制系统84确定USB 3.0控制器44是否已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框142)。如果USB 3.0控制器44已发出此类请求,则控制系统84将USB 3.0控制器44和WLAN调制解调器36置于非活跃状态中(框144)。一旦USB 3.0控制器44和WLAN调制解调器36处于非活跃状态中,控制系统84就将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置于活跃状态中达第一TDM时间量(框146)。以此方式,在将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置于活跃状态中之际,控制系统84允许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在第一TDM时间量期间完成动作。一旦第一TDM时间量已流逝,控制系统84就将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置于非活跃状态中(框148)。控制系统84随后将WLAN调制解调器36置于活跃状态中达第二TDM时间量(框150)。类似于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在将WLAN调制解调器36置于活跃状态中之际,控制系统84允许WLAN调制解调器36在第二TDM时间量期间完成动作。在第二TDM时间量已流逝之后,控制系统84将WLAN调制解调器36置于非活跃状态中(框152)。一旦WLAN调制解调器36处于非活跃状态中,控制系统84就将USB 3.0控制器44置于活跃状态中达第三TDM时间量,由此允许USB 3.0控制器44完成动作(154)。在第三TDM时间量之后,在框142中控制系统84再次确定USB 3.0控制器44是否已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另一请求。
继续参照图5,如果在框142中控制系统84确定USB 3.0控制器44还未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则控制系统84将WLAN调制解调器36置于非活跃状态中(框156)。在WLAN调制解调器36被置于非活跃状态中之后,控制系统84将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置于活跃状态中达第一TDM时间量(框158)。由此,允许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在第一TDM时间量的历时内完成动作。一旦第一TDM时间量已流逝,控制系统84就将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置于非活跃状态中(框160)。控制系统84随后将WLAN调制解调器36置于活跃状态中达第二TDM时间量(框162)。在第二TDM时间量(在此期间WLAN调制解调器36能够完成动作)之后,控制系统84确定USB 3.0控制器44是否已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框164)。如果已发出此类请求,则控制系统84完成框144-154中的步骤,以继续在各个时间段期间将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WLAN调制解调器36、以及USB 3.0控制器44置于活跃状态中的过程。然而,如果还未发出此类请求,则控制系统84完成框156-162中的步骤,以继续在各个时间段期间仅将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和WLAN调制解调器36置于活跃状态中的过程。
以此方式,过程138在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WLAN调制解调器36、以及USB 3.0控制器44之间划分活跃状态中的时间。此外,在该方面,第一TDM时间量、第二TDM时间量、以及第三TDM时间量(控制系统84将每个相应设备置于活跃状态中所达的时间量)可基于优先级方案。更具体而言,每个相应时间量的历时可被设置成反映对应设备的期望优先级。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第一TDM时间量可具有比第二TDM时间量更大的历时。第二TDM时间量可具有比第三TDM时间量更大的历时。由此,在该示例中,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具有超过WLAN调制解调器36的优先级,而WLAN调制解调器36具有超过USB 3.0控制器44的优先级。此外,类似于过程92和过程116,过程138工作以防止USB 3.0控制器44与WLAN调制解调器36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并发地活跃。因此,在控制系统84中采用过程138向设计者提供了附加的工具,其可减小WLAN调制解调器36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38的归因于由USB 3.0控制器44和对应的外部电缆74引起的EMI的性能降级。
根据本文所公开的各方面的用于干扰缓解的优先级仲裁可在任何基于处理器的设备中提供或被集成到任何基于处理器的设备中。不作为限定的示例包括:机顶盒、娱乐单元、导航设备、通信设备、固定位置数据单元、移动位置数据单元、移动电话、蜂窝电话、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监视器、计算机监视器、电视机、调谐器、无线电、卫星无线电、音乐播放器、数字音乐播放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数字视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数字视频碟(DVD)播放器、资讯娱乐系统、以及便携式数字视频播放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所公开的诸方面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存储在存储器中或另一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由处理器或其它处理设备执行的指令、或这两者的组合。作为示例,本文所描述的仲裁器、主设备和从设备可用在任何电路、硬件组件、集成电路(IC)、或IC芯片中。本文所公开的存储器可以是任何类型和大小的存储器,且可被配置成存储所需的任何类型的信息。为清楚地解说这种可互换性,以上已经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一般地描述了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此类功能性如何被实现取决于具体应用、设计选择、和/或加诸于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为致使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诸方面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块、模块、以及电路可用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同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本文所公开的各方面可被体现为硬件和存储在硬件中的指令,并且可驻留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ROM(EEP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被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取/写入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远程站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远程站、基站或服务器中。
还注意到,本文任何示例性方面中描述的操作步骤是为了提供示例和讨论而被描述的。所描述的操作可按除了所解说的顺序之外的众多不同顺序来执行。此外,在单个操作步骤中描述的操作实际上可在多个不同步骤中执行。另外,可组合示例性方面中讨论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步骤。将理解,如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地,在流程图中解说的操作步骤可进行众多不同的修改。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理解,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例如,贯穿上面描述可能被述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和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容易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型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义的范围。
Claims (30)
1.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攻击方控制器,其被配置成耦合到外部电缆;
受害方接收机;以及
耦合到所述攻击方控制器和所述受害方接收机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成:
响应于第一接口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确定第二接口是否处于所述活跃状态中;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所述活跃状态中,向所述第二接口发出进入非活跃状态的请求;
响应于请求所述第二接口进入所述非活跃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接口是否处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发出使所述第一接口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
当所述第一接口处于所述活跃状态中时,确定所述第二接口是否发出将所述第一接口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的请求;以及
响应于将所述第一接口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的请求,将所述第一接口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接口不处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确定定时器是否已期满;
响应于所述定时器未期满,确定所述第二接口是否处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以及
响应于所述定时器期满,发出使所述第一接口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口对应于所述攻击方控制器;以及
所述第二接口对应于所述受害方接收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口对应于所述受害方接收机;以及
所述第二接口对应于所述攻击方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攻击方控制器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3.0控制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包含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控制器的第二攻击方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二攻击方控制器操作地耦合到所述控制系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包含相机串行接口(CSI)控制器的第二攻击方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二攻击方控制器操作地耦合到所述控制系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攻击方控制器包括高速外围组件互连(PCIe)控制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攻击方控制器包括串行高级技术附连(SATA)控制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包含显示器串行接口(DSI)控制器的第二攻击方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二攻击方控制器操作地耦合到所述控制系统。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害方接收机包括被配置成与启用蓝牙TM的设备通信的调制解调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害方接收机包括被配置成与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的调制解调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害方接收机包括被配置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协议来进行通信的调制解调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害方接收机包括被配置成与无线广域网(WWAN)通信的调制解调器。
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所述定时器期满,将所述第二接口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备被集成到选自包含以下各项的组的设备中:机顶盒;娱乐单元;导航设备;通信设备;固定位置数据单元;移动位置数据单元;移动电话;蜂窝电话;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监视器;计算机监视器;电视机;调谐器;无线电;卫星无线电;音乐播放器;数字音乐播放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数字视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数字视频碟(DVD)播放器;咨询娱乐系统;以及便携式数字视频播放器。
18.一种用于缓解由攻击方控制器引起的受害方接收机的电磁干扰(EMI)的方法,包括:
响应于第一接口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确定第二接口是否处于所述活跃状态中;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所述活跃状态中,向所述第二接口发出进入非活跃状态的请求;
响应于请求所述第二接口进入所述非活跃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接口是否处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接口处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发出使所述第一接口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第一接口处于所述活跃状态中时,确定所述第二接口是否发出将所述第一接口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的请求;以及
响应于将所述第一接口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的请求,将所述第一接口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接口不处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确定定时器是否已期满;
响应于所述定时器未期满,确定所述第二接口是否处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以及
响应于所述定时器期满,发出使所述第一接口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口对应于攻击方控制器;以及
所述第二接口对应于受害方接收机。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口对应于受害方接收机;以及
所述第二接口对应于攻击方控制器。
23.一种用于缓解由通用串行总线(USB)3.0控制器引起的无线局域网(WLAN)调制解调器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的电磁干扰(EMI)的方法,包括:
确定USB 3.0控制器是否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
响应于所述USB 3.0控制器发出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将所述USB 3.0控制器、WLAN调制解调器、以及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非活跃状态中;以及
响应于将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和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将所述USB 3.0控制器置于所述活跃状态中达第一时间量。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时间量之后,确定所述USB 3.0控制器是否发出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所述USB 3.0控制器未发出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将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和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启用状态中;
轮询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以确定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是否需要完成动作;
响应于确定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需要完成该动作,将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活跃状态中达第二时间量;
在所述第二时间量之后,轮询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以确定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是否需要完成动作;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需要完成该动作,将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活跃状态中达第三时间量。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三时间量之后,确定所述USB 3.0控制器是否发出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USB 3.0控制器还未发出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将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和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启用状态中。
28.一种用于缓解由通用串行总线(USB)3.0控制器引起的无线局域网(WLAN)调制解调器和蓝牙TM调制解调器的电磁干扰(EMI)的方法,包括:
确定USB 3.0控制器是否发出进入活跃状态的请求;
响应于所述USB 3.0控制器发出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将所述USB 3.0控制器和WLAN调制解调器置于非活跃状态中;
响应于将所述USB 3.0控制器和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将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活跃状态中达第一时分复用(TDM)时间量;
在所述第一TDM时间量之后,将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并将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活跃状态中达第二TDM时间量;以及
在所述第二TDM时间量之后,将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并将所述USB 3.0控制器置于所述活跃状态中达第三TDM时间量。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所述USB 3.0控制器未发出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将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以及
响应于将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将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活跃状态中达所述第一TDM时间量。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TDM时间量之后,将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
响应于将所述蓝牙TM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非活跃状态中,将所述WLAN调制解调器置于所述活跃状态中达所述第二TDM时间量;以及
在所述第二TDM时间量之后,确定所述USB 3.0控制器是否发出进入所述活跃状态的请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491,175 | 2014-09-19 | ||
US14/491,175 US9510281B2 (en) | 2014-09-19 | 2014-09-19 | Priority arbitration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PCT/US2015/045015 WO2016043882A1 (en) | 2014-09-19 | 2015-08-13 | Priority arbitration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97224A true CN106797224A (zh) | 2017-05-31 |
Family
ID=54008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47980.3A Pending CN106797224A (zh) | 2014-09-19 | 2015-08-13 | 用于干扰缓解的优先级仲裁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10281B2 (zh) |
EP (1) | EP3195484A1 (zh) |
JP (1) | JP2017535119A (zh) |
CN (1) | CN106797224A (zh) |
WO (1) | WO201604388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89610B2 (ja) * | 2015-12-07 | 2019-10-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モード制御方法 |
US10547344B2 (en) * | 2017-06-05 | 2020-01-28 | Aruba Networks, Inc. | Antenna modulation based on attribute of an antenna, radio and/or incumbent transmitter signal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00870A (zh) * | 2005-10-31 | 2008-11-05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提供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的平台共存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682540A (zh) * | 2007-04-06 | 2010-03-24 | 英特尔公司 | 针对具有不同协议的无线电设备的共存的架构和方法 |
US20120281563A1 (en) * | 2010-11-05 | 2012-11-0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WTRU Measurements Handling to Mitigate In-Device Interference |
US20130331137A1 (en) * | 2012-06-05 | 2013-12-12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existence of wireless subsyste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20140241406A1 (en) * | 2013-02-27 | 2014-08-28 | Mediatek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perform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according to operational states of co-located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rel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there of |
US20140256247A1 (en) * | 2013-03-05 | 2014-09-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interface selection in a mobile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17900B1 (en) * | 2001-12-28 | 2008-01-08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ocation of two radio frequency devices |
US7430400B2 (en) | 2005-03-28 | 2008-09-30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WiFi collaboration method to reduce RF interference with wireless adapter |
US8107880B2 (en) | 2007-03-27 | 2012-01-31 | Nokia Corporation | Multiradio management through shared time allocation |
US7617342B2 (en) | 2007-06-28 | 2009-11-10 | Broadcom Corporation | Universal serial bus dongle device with wireless telephony transceiver and system for use therewith |
US8417187B2 (en) * | 2008-01-07 | 2013-04-09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evice coexistence |
US8533506B2 (en) * | 2010-06-04 | 2013-09-10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System wakeup on wireless network messages |
CN102388348A (zh) * | 2008-12-01 | 2012-03-21 | 埃利亚胡·拉德 | 用于监测和定位物品的方法和系统 |
EP2355380A1 (en) | 2010-01-26 | 2011-08-10 | ST-Ericsson SA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modulated Tx clock spur control |
US8493992B2 (en) | 2010-02-04 | 2013-07-23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Interrelated WiFi and USB protocols and other application framework processes, circuits and systems |
US8989672B2 (en) | 2011-01-07 | 2015-03-24 | Apple Inc. | Methods for adjusting radio-frequency circuitry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effects |
US8599709B2 (en) | 2011-02-10 | 2013-12-03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existence based on transceiver chain emphasis |
KR101796271B1 (ko) * | 2011-04-27 | 2017-11-10 | 주식회사 팬택 | 무선 링크 실패 보고 장치 및 방법 |
WO2012168391A1 (fr) * | 2011-06-09 | 2012-12-13 | Thomson Licensing | Procede de sortie d'un mode de veille basse consommation et dispositif associe |
US9369959B2 (en) * | 2011-10-31 | 2016-06-1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Wirelessly transferring data to a packaged electronic device |
KR101604202B1 (ko) | 2012-09-26 | 2016-03-16 | 애플 인크. | 무선 통신 기술들 간의 디바이스 내 공존을 가능하게 하는 송신 전력 변조 |
US9197332B2 (en) * | 2013-02-07 | 2015-11-24 | Broadcom Corporation | Fast detection of collocated RF jammers facilitating optimized gain setting selection of front-end receiver amplifiers |
US20140347565A1 (en) * | 2013-05-21 | 2014-11-27 | Aliphcom | Media devices configured to interface with information appliances |
US9451630B2 (en) | 2013-11-14 | 2016-09-20 | Apple Inc. |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circuitry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among components in a computing device |
KR102171387B1 (ko) * | 2014-03-06 | 2020-10-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포화 픽셀 데이터의 보정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미지 데이터의 프로세싱 방법 |
-
2014
- 2014-09-19 US US14/491,175 patent/US951028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8-13 EP EP15754371.1A patent/EP319548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08-13 JP JP2017514655A patent/JP2017535119A/ja active Pending
- 2015-08-13 CN CN201580047980.3A patent/CN106797224A/zh active Pending
- 2015-08-13 WO PCT/US2015/045015 patent/WO201604388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00870A (zh) * | 2005-10-31 | 2008-11-05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提供多个无线通信设备的平台共存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682540A (zh) * | 2007-04-06 | 2010-03-24 | 英特尔公司 | 针对具有不同协议的无线电设备的共存的架构和方法 |
US20120281563A1 (en) * | 2010-11-05 | 2012-11-0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WTRU Measurements Handling to Mitigate In-Device Interference |
US20130331137A1 (en) * | 2012-06-05 | 2013-12-12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existence of wireless subsyste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20140241406A1 (en) * | 2013-02-27 | 2014-08-28 | Mediatek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perform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according to operational states of co-located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rel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there of |
US20140256247A1 (en) * | 2013-03-05 | 2014-09-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interface selection in a mobile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088554A1 (en) | 2016-03-24 |
US9510281B2 (en) | 2016-11-29 |
JP2017535119A (ja) | 2017-11-24 |
WO2016043882A1 (en) | 2016-03-24 |
EP3195484A1 (en) | 2017-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59984A (zh) | 唤醒无线电辅助wlan功率节省技术 | |
CN113206723B (zh) | 用于通信的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ES2407132T3 (es) | Interfaz entre módem y módulo de interfaz de abonado (SIM) | |
TWI592052B (zh) | 低功率為基礎之長期演進接收器架構 | |
CN108713197A (zh) | 用于最优性能和功率节省的自适应快速外围组件互连链路子状态发起 | |
WO2019096131A1 (zh) | 一种指示和确定时域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7852187A (zh) | 在lte‑u与wlan之间共享天线 | |
TW201112856A (en) | Asynchronous interface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manager | |
KR102704511B1 (ko) | 인터칩 및 인트라칩 노드 통신을 위한 통합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 |
JP7418447B2 (ja) | ユーザ機器、基地局及び方法 | |
CN106851816A (zh) | 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8725202B2 (en) | Single transceiver for wireless peer-to-peer connections | |
EP2909730A1 (en) | Processor-based hybrid ring bus interconnect | |
CN102204185A (zh) | 多核路由器 | |
EP3718220A1 (en) | Improved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technology | |
JP2016032293A (ja) | Ue起床処理を並列化する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CN106797224A (zh) | 用于干扰缓解的优先级仲裁 | |
CN109428668A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8605289A (zh) | 低功率蜂窝调制解调器系统架构 | |
TW201937902A (zh) | 用於低延遲事件訊息之多點虛擬通用輸入/輸出 | |
CN109716825A (zh) | 用于促进随机接入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终端设备 | |
CN105871991A (zh) | 基于无线通信模块的云接入系统和方法 | |
CN109392063A (zh) | 用于机器类型通信设备的微睡眠 | |
CN110012512A (zh) | 一种状态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6131962B (zh) | Wlan ofdma中的控制信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