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6663A - 用于数据载体的卡体和用于部分卡体的嵌体 - Google Patents

用于数据载体的卡体和用于部分卡体的嵌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6663A
CN106796663A CN201580055556.3A CN201580055556A CN106796663A CN 106796663 A CN106796663 A CN 106796663A CN 201580055556 A CN201580055556 A CN 201580055556A CN 106796663 A CN106796663 A CN 106796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lane area
card body
paper tinsel
opaq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55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6663B (zh
Inventor
S.克卢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rtech Mobile Security LLC
Original Assignee
Giesecke and Devrien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esecke and Devrient GmbH filed Critical Giesecke and Devrien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6796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6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 G06K19/0772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multilayered, e.g. laminated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数据载体的卡体(1)和一种用于数据载体的部分卡体的嵌体。卡体(1)包括至少第一膜和第二膜(10、20)。第一膜(10)包括由导光材料构成的第一导光平面区(11)和与第一导光平面区(11)邻接的由不透明材料构成的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第二膜(20)包括由导光材料构成的第二导光平面区(21),该第二导光平面区(21)与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相邻。第一膜(10)和第二膜(20)以平面方式彼此叠置。第一和第二膜(10、20)的朝向使得第一导光平面区(11)和第二导光平面区(21)形成重叠区(100)。卡体(1)还包括第一覆膜(30)。第一覆膜(30)是不透明的,并布置在第一膜(10)的上方。从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向第一和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过渡的过渡区(14、24)具有散光微粒。

Description

用于数据载体的卡体和用于部分卡体的嵌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数据载体的卡体和一种用于部分卡体的嵌体。
背景技术
不同的箔片(例如全息图)可应用到卡状数据载体上,作为数据载体的防伪真实性特征。而且,卡体的透光性也可作为一种防伪特征。卡体可包括条状箔片。条状箔片构造有透明的箔条,邻近这些透明的箔条布置有不透明的箔条。在条状箔片的上方布置有图形元件,这些图形元件在透射光或入射光下是可识别的。
卡体在日常使用时受到不同的应力,例如机械应力或热应力。卡体的外表面在处理过程中容易被擦伤,因而卡体失去其半透明的光学特性。而且,条状箔片可能被复制,因而可能被伪造为防伪特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真实性特征。
此目的是通过由独立权利要求限定的特征实现的。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了一些有利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用于数据载体的卡体包括至少第一箔片和第二箔片。第一箔片包括由导光材料制成的第一导光平面区,该第一导光平面区与第一不透明平面区相邻布置。第一不透明平面区由不透明材料构成。第二箔片包括由导光材料制成的第二导光平面区。第二导光平面区与第二不透明区相邻布置。第一箔片和第二箔片布置为彼此平面地叠置。第一箔片和第二箔片对齐,从而第一导光平面区和第二导光平面区形成重叠区。
本发明的卡体还包括第一覆箔。第一覆箔构造为不透明的,并且布置在第一箔片的上方。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与第一和第二不透明平面区之间的过渡区具有散光微粒。
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中的光被向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过渡的过渡区处的散光微粒朝各个方向相同地散射。尤其是,光被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散射至第一覆箔,使得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中的一部分光在过渡区中透过第一覆箔并且/或者在视觉上是可识别的。光散射基本上发生在卡体内部。因此外部因素(例如划痕)对散光微粒的散射效果的影响不再起作用。利用光散射(尤其是第一覆箔上的散射图案),能够校验并确保卡体和数据载体的真实性。另外,在第一覆箔上,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至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的过渡区的半透明边缘照明产生一种光学效果。采用这种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一种光泽效果,这有助于对卡体进行光学鉴定和提高卡体的效果。借助于本发明,能够产生一种机器可读的特征。这种机器可读的特征可以是波长鉴定标记和/或数据载体表面上的光学辐射图案。
一般来说,非透明材料在此称为不透明材料。材料的不透明性指材料的阻光性。不透明材料例如可以是半透明、乳白色或不透光的材料。
数据载体在本发明中指支付卡和/或身份证,优选采用信用卡格式(IDO)或可用作鉴别卡和/或存储卡的格式。这种数据载体可带有磁条和/或微处理器、以及针对读取装置的接触型和/或非接触型数据接口,这样,能够借助于卡执行数据处理任务。集成电路具有微处理器,并且尤其是防篡改的,但是该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很有限,因此与常用的标准微处理器(例如PC)相比,其资源有限。可布置显示器形式的用户界面和/或少量密钥和/或传感器,以检测生物特征。这种数据载体的制造方法是已知的,例如,"Handbuch derChipkarten",W.Rankl,W.Effing,第5版,2008,Karl Hanser Verlag,Munich或"VomPlastik zur Chipkarte",T.Tarantino,Y.Haghiri,1999,Carl Hanser Verlag,Munich对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根据这些文献,在典型情况下,所述卡由彼此层叠互连的多层塑料片构成。
在过渡区处的散光微粒可制造为多种形式。散光微粒优选一体结合在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中。散光微粒可以是掺杂材料或添加材料。而且,散光微粒可制造为气泡、微球和/或薄片形式。可在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以及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的制造过程中就制造出散光微粒。另外,散光微粒可按任何所需的形式结合在过渡区中。散光微粒的形状、颜色、表面和不透明度可以彼此不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和/或第二箔片可通过共挤方法制成。这样,卡体易于制造。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中的散光微粒的浓度是一致的。在第一和/或第二箔片的制造过程中,可实现浓度的变化(例如利用温度输入),从而降低向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过渡的过渡区中的散光微粒的密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不透明平面区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中,在向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过渡的过渡区中的散光微粒的浓度可不同于远离该过渡区的区域中的散光微粒的浓度。较高的散光微粒浓度使得光散射的发生更频繁。因此透过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的光进入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的深度较小。边缘照明的宽度较小。相应地,由于过渡区中的散光微粒的浓度较低,因此光散射较少,从而光的穿透深度较大。边缘照明的宽度较大。
上述浓度可配置为沿着过渡区是均一的。根据具体的制造方法,能够沿着过渡区均匀地分布散光微粒。在该区域中可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微粒。可实现特殊的光学效果,例如色泽、光折射、炫光等,优选实现星形炫光和/或三维光效。
本发明的卡体可具有第二覆箔。第二覆箔优选构造为不透明的,尤其是可为不透光的材料。第二覆箔可布置在位于第一箔片的相对侧的第二箔片上,并且可平面地覆盖第二箔片。第二覆箔例如可利用层压或共挤方法施加。它可由塑料制成。第二覆箔优选具有部分金属化的表面。或者,第二覆箔可具有完全金属化的表面。第二覆箔可具有反光特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在面向第二箔片的一侧施加反射涂层。从第二导光平面区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耦合出来并被导向第二覆箔的光被重新反射。由于损耗较小,因此可部分地提高光强度。而且,第二箔片可具有光吸收特性。
卡体优选具有馈光区。该馈光区是卡体的用于增加光的部分,尤其是用于向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中馈送光。馈光区可以是连接至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的部件,例如光学系统。它可布置在卡体中,尤其是集成在卡体中,尤其是布置或集成在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区和/或不透明平面区中。馈光区可以是这些平面区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它可布置在第一和/或第二覆箔和/或第一和/或第二箔片的边缘上,而不是布置在平面侧。馈光区可包括光导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经由馈光区将面向卡体的外部光源光连接至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该外部光源例如可在卡体的边缘区域经由馈光区向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中馈送光。而且,可在第一和/或第二覆箔表面上布置用于引入外部光源的光的孔口。该孔口可一直延伸至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在该孔口中可结合有导光材料。第一和/或第二覆箔的表面可具有透光区,而不是孔口,该透光区配置为将外部光源的光至少部分地传导至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因此,所述孔口和/或透光区至少是馈光区的一部分。所述外部光源可构成读卡器的一部分。
而且,卡体可包括内部光源。所述内部光源例如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所述内部光源优选布置在卡体中,从而其发光部分探入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中。所述内部光源可布置在第一和/或第二箔片和/或第一和/或第二覆箔中。而且,可在卡体中布置光学部件(例如光学系统)或电子部件(例如电源和/或控制电子装置)。
所述光源优选布置在重叠区中。光源的光可被散射至第一和/或第二覆箔,以大致均匀分布的方式分布在第一和第二箔片中。
第一和/或第二覆箔可构造为至少在重叠区中是半透明或部分透明的。因此,第一和/或第二箔片的边缘照明光可透过第一覆箔,由此产生特殊的光学效果,例如炫光、微光或光条。第二覆箔的半透明化尤其允许使用外部光源,例如与防伪特征结合使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中可结合有作为添加剂的颜料或荧光剂。这种添加剂可产生具有背光效果的特殊光学构造。尤其是,可利用布置在第一覆箔上的在光下可见的和/或机器可读的光学鉴定标记作为真实性特征。而且,在重叠区中,可产生第一和第二箔片的光的光混合效果。所述荧光剂例如可以是在使用紫外线照射后留有余辉的微粒。余辉的持续时间和波长取决于微粒的材料。而且,所述添加剂可适合于发射或过滤特定波长的光。
在重叠区和/或过渡区中可布置符号。尤其是,可布置在光(尤其是背光)的激励下产生与卡体发生光学相互作用的符号。所述符号优选集成在第一覆箔中,或者施加到第一覆箔上。所述符号可以是金属层。
所述符号优选只在有背光时才可识别。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是通过用于数据载体的部分卡体的嵌体进一步实现的。在光的作用下,该嵌体产生可透过卡体的第一覆箔看到的效果。馈光区将光导入部分卡体的光导体中。导入的光在材料区中被偏转。
在此,所述嵌体可以是中间层,该中间层构成数据载体的卡体的至少一部分(部分卡体)。所述嵌体可制造为箔片体。通常,所述嵌体在其平面延伸区上被平面地施加到嵌体上的至少一片覆箔覆盖。
所述材料区优选构造为不透明的。尤其是,所述材料区是嵌体的不透明平面区。所述嵌体可制造为条状箔片。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材料区沿光导体延伸,并与其邻接。在光导体的向所述材料区过渡的过渡区,光导体中的光可被部分地耦合出来。尤其是,利用光散射效果,该材料区使耦合出来的光至少部分地偏转。例如,可获得第一覆箔的背光效果。
嵌体优选在如上所述的卡体中使用。在此,嵌体至少构成第一箔片和/或第二箔片。尤其是,材料区决定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光导体决定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
卡体和/或嵌体可包括更多层或部件,例如电子部件和/或压纹。卡体可构成数据载体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第一箔片和第一覆箔之间和/或第二箔片和第二覆箔之间可布置更多层和/或箔片。而且,在第一和/或第二覆箔上可施加其它层,例如印刷层、保护层和/或其它箔片等。第一和/或第二覆箔可具有印刷内容、压纹和/或磁条。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a是卡体的部件分解图;
图1b是图1a中的卡体的透视图;
图1c是图1a中的卡体的平面图;
图2是另一种卡体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另一种卡体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另一种卡体的示意性截面图;和
图5是另一种卡体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a至1c中,通过卡体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图1a是卡体的部件分解图,图1b是透视图。图1c是卡体的第一覆箔的平面图。
卡体1构造为扁平形状。作为这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实例,卡体1包括第一箔片10和第二箔片20。在此,第一箔片10构造为条状,并且例如是通过共挤方式制造的。它包括彼此并排布置的三个条带,即,第一导光平面区11、以及在纵向的两侧与第一导光平面区11相邻的两个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布置为紧邻并邻接第一导光平面区11。第一导光平面区11和两个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布置在卡体1的同一个第一平面上。
第二箔片20构造为与第一箔片10相似。它包括第二导光平面区21,该第二导光平面区21在其纵向延伸方向的两侧被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围绕。两个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直接邻接第二导光平面区21。不论第二箔片20的厚度是多少,第二导光平面区21和两个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都布置在卡体1的同一个第二平面上。第二平面布置在第一平面之下,并平行于第一平面。
或者,第一箔片10可由不透明材料构成,在其中例如通过冲压或激光结合有贯穿到其中的特定几何形状(例如星形或圆圈),其中,所述的特定几何形状完全贯穿第一箔片10。一模制件贯穿到第一箔片10中,该模制件由导光材料构成,并具有贯穿第一箔片10的几何形状。例如,可选用包含荧光染料的透明箔片作为该模制件的材料。类似地,这也适用于第二箔片20。
在卡体1中,第一箔片10和第二箔片20彼此对齐,从而第一导光平面区11的纵向延伸部分在重叠区100中与第二导光平面区21的纵向延伸部分交叉(参见图1a中的投影虚线)。
在位于第一平面上方的第一箔片10上方布置有第一覆箔30。第一覆箔30覆盖第一箔片10。在第二箔片20下面(即,在第二平面下面)布置有第二覆箔40。第二覆箔40、第二共挤箔片20、第一共挤箔片10和第一覆箔30彼此叠置,并且彼此平行地布置并构成卡体1。在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覆箔40和第一覆箔30是卡体1的外箔片。
第一覆箔30由不透明材料构成,优选是半透明的,即,是透光(半透光)的。无法透过第一覆箔30直接识别出卡体1的内部结构(尤其是第一和/或第二箔片10、20)。第二覆箔40同样是由不透明材料构成,优选由半透明材料构成。
在重叠区100中,第二覆盖层40具有馈光区41。
在馈光区41的下面布置有光源50。来自光源50的光通过馈光区41馈送至第二和第一导光平面区21、11。因此,光源50布置在重叠区100中。
来自光源50的光的一部分直接沿直线(即,不反射)穿过馈光区41到达第一覆箔30,并到达面向第一箔片10的一侧。光强度足够高,使得第一覆箔30处产生明亮的透光。在第一覆箔30的背向第一箔片10的一侧,在重叠区100中(尤其是基本上在第一导光平面区11与第二导光平面区21交叉的区域的范围内)形成第一完全透照区32。由于所述箔片的半透明性或不透明性在第一覆箔30中导致的散射效应,在第一完全透照区32的周围,形成围绕第一完全透照区32的日冕状表现形式,该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照亮平面区34。
第一和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由不透明材料构成,优选由半透明材料构成。第一和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可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构成,尤其是由具有不同的不透明度和/或颜色的材料构成。第一和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与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之间的过渡区是边缘区14、24。边缘区14、24具有散光微粒。在此实施方式中,散光微粒是第一和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的一个组成部分。
来自光源50的光经过馈光区41到达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中的光沿第一和第二平面区11、21的纵向延伸方向传导。另外,光沿纵向耦合到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中,从而在边界反射作用下发生光传导。由于在第一和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中有散光微粒,因此上述光可部分地透入第一和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中。散光微粒将入射光向各个方向相同地散射。在第一和第二箔片10、20的边缘区14、24发生称为边缘照明的光学效应。边缘区14、24的边缘照明的规模和强度尤其取决于散光微粒的粒径和状况、并取决于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的不透明度。
被传导到导光区中的来自光源50的光在边缘区14、24中发生偏转,尤其是垂直于第一和第二箔片10、20的平面延伸方向偏转,并被导向第一覆箔30。
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1的半透明构造和第一箔片10的箔片厚度使得在第二导光平面区21的边缘区24处耦合出来的光在第一不透明表面部分11上透过。原则上说,第一箔片10的不透明度与箔片厚度成正比,因此,随着箔片厚度增大,透光的强度会降低,而随着箔片厚度减小,透光的强度会提高。因此,所述强度尤其取决于第一箔片的箔片厚度和材料、以及透光的光强度。在边缘区24耦合出来的光和在第一箔片10的边缘区14耦合出来的光都透过第一覆箔30。在第一覆箔30的外侧(即,在与第一箔片10相对的一侧),沿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的纵向延伸方向形成第二完全透照区33。第二完全透照平面区33的布置位置与第一和第二箔片10、20的边缘区14、24的位置相似,从而在每种情况下,对于第一和第二箔片10、20,基本上都能看到平行延伸的两条强光线。由于边缘区14、24处的反射光传导和恒定的散射,在第二完全透照区33处,光强度随着距馈光区41或重叠区100的距离的增大而降低。第二透照区33的光强度沿着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远离重叠区100的延伸方向降低。
当从重叠区100观察时,第一和第二透照区32、33主要在第一部分照亮区34的区域中混合。开始时,第一完全透照区32起到主要的光学作用,因而基本上能识别出的都是第一完全透照区32的光学性质,例如光的颜色。随着距重叠区100的距离增大,第二完全透照区33逐渐起到主要作用,因而能识别出的主要是该区域的光学性质。
适合于实现这种效果的第一和第二箔片10、20可通过共挤方法制造。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布置为紧邻并邻接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这样,能够在边缘区14、24实现所需的光耦合输出。第一和/或第二箔片10、20可独立制成,也可一起制成,尤其是制造为一个整体。第一导光平面区11的材料特性(例如不透明度或透光度、颜色和/或材料)可与第二导光平面区21的不同。同样,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的材料特性(例如不透明度或透光度、颜色和/或材料)可与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的不同。与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相邻和/或邻接的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可通过彼此不同的方式实现。与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相邻和/或邻接的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比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的不透明度高。
第一覆箔30的不透明度是半透明的,其不透明度使得无法识别出第一覆箔30之下的结构。但是,当背光(例如来自于卡体1的边缘照明)透过第一覆箔30的表面闪耀时,能够识别出上述结构。采用这种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某种光学效果。尤其是,当在第二覆箔40的重叠区中有光照射卡体1时,能够在第一覆箔30的表面上产生星形半透明照明。
图2是本发明的数据载体的卡体1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卡体1的构造与图1a至1c中的卡体1的构造类似。它也相应地包括第一覆箔30,在第一覆箔30下面以平面且邻接的方式布置有第一箔片10和第二箔片20。第一箔片10是条状箔片。它具有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与第一箔片10的厚度对应。第一箔片10还包括第一导光平面区11。第一导光平面区11同样与第一箔片10的厚度对应,并在第一箔片10的纵向上延伸。第一导光平面区11在其纵向上被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侧向限制。第一箔片10构成卡体1的第一平面,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和第一导光平面区11布置在该第一平面上。
第二箔片20同样是条状箔片,并且其构造与第一箔片10的构造类似,具有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和第二导光平面区21。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和第二导光平面区21彼此相邻并邻接地布置为条状。第二箔片20构成卡体1中的第二平面。第二箔片20与第一箔片10对齐,从而其条状的第一导光平面区11的纵向不平行于条状的第二导光平面区21的纵向延伸。第一导光平面区11在重叠区100中与第二导光平面区21交叉或交叠。
在第二箔片20下面布置有第二覆箔40。第二覆箔40由不透明材料构成,并且其不透明度是不透光水平的。第二覆箔40以平面的方式平行于第二箔片20布置,并覆盖第二箔片20。在重叠区100中,第二覆箔40具有馈光区41。馈光区41构造为凹部,以接收光源50。光源50与馈光区41对齐,从而来自光源50的光在重叠区100中直接射入第一导光平面区11和第二导光平面区21中。在此,光源50探入第二导光平面区11中。
像图1a至1c中所示的一样,光从光源50垂直射到第一覆箔30上,从而产生第一完全透照区32。而且,像在边缘区14、24中一样(即,在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与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之间的过渡区中),布置有散光微粒。在边缘区14、24处产生边缘照明。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4、24的边缘照明是向各个方向相同地散射的,因此光被导向第一覆箔30。
第一覆箔30的半透明性使得边缘区14、24的朝第一覆箔30散射的光透过第一覆箔30闪耀。在第一覆箔30处出现强光区。该强光区表现出重叠区100中的明亮或光亮的平面区,边缘照明光从该区域沿径向延伸或以星形形状延伸。因此,在第一覆箔30的表面上向观察者呈现出光亮的星形。由于第一覆箔30的不透明性,因此不能识别出第一箔片10和第二箔片20(尤其是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4、24)。只有当光源50向卡体1中耦入光时(光源接通),才能在第一覆箔30处识别出光亮图案。当光源被关断时,只能看到第一覆箔30的与第一箔片10相对的一侧,并且没有强光区。
可在第一和第二箔片10、20之间结合有另一层和/或箔片。所述的另一层和/或箔片例如可构造为半透明或透明的,优选至少在重叠区100中的部分区域中是透明的。尤其是,所述的另一层和/或箔片可在边缘区14、24上以半透明的形式延伸。例如,第二完全透照平面区33(参见图1c)更显眼和/或宽度更大。而且,能够获得附加的光学效果,例如hello图案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卡体1中的光源50的上述位置的一种替代方案,光源50可直接布置在导光区11、21中。作为另一种替代方案,光源50可布置在透明材料中,其中,所述透明材料与导光区11、21邻接,从而光源50的光透过透明材料进入导光区11、21中。作为另一种替代方案,光源50可布置在不透明材料中,其中,光源50紧邻导光区11、21,从而光源50的光射入导光区11、21中。
在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借助于这种实施方式,示出了卡体1中的光散射行为。该截面图示出了卡体1沿第二箔片20的边缘区24的剖面。
卡体1具有类似于图1a至1c和图2的多层结构,并相应地包括第一覆箔30、第一箔片10、第二箔片20和第二覆箔40,这些箔片彼此平行地布置。第一箔片具有第一导光平面区11以及与该第一导光平面区11紧邻并邻接的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在从第一导光平面区11向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过渡的过渡区(第一边缘区14)中布置有散光微粒。与第一箔片10类似的是,第二箔片20具有第二导光平面区21和与之相邻的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
在从第二导光平面区21向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过渡的过渡区(第二边缘区24)中,布置有散光微粒。第一和第二箔片10、20布置为使得第一导光平面区11在重叠区100中与第二导光平面区21交叠。
在第二覆箔40的下面(即,在与第二箔片20相对的一侧)布置有印刷层60。印刷层60具有很高的不透明度。它基本上是不透光的。
在第二导光平面区21中布置有光源50。来自光源50的光被导入第二导光平面区21中(参见虚线)。一部分光在第二箔片的边缘区24被散光微粒向各个方向相同地散射。在图3中仅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箔片的相邻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处的光散射。类似地,在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中,在第二导光平面区处发生光散射。光穿透第二导光平面区11进入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中,并被散射。
一部分散射光被沿第一覆箔30和第二覆箔40的方向散射。详细地说,光被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和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连续散射,从而来自于光源50的一部分光在边缘区24从背面照亮第一和第二覆箔30、40(参见指向第一覆箔30的虚线箭头)。由于第一和第二箔片10、20以及第一覆箔30的厚度很小,因此来自于边缘区24的散射光的强度仅稍稍降低。
来自于边缘区24并被朝第二覆箔40的方向散射的那部分散射光在印刷层60处被反射(参见指向印刷层60方向的虚线双箭头),并被再次导入导光平面区21中。由于第二导光平面区21和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之间的过渡区处的散射效应,第二导光平面区23中的光强度随着距光源50的距离增大而降低(以耦合出的光量成比例地示出)。透入边缘区24的穿透深度也变小。在第一覆箔30处表现出的光学效果的明亮程度降低。
而且,光被通过第二导光平面区21导入第一导光平面区11中。在该区域中,光被直接传导至第一覆箔30。而且,与第二箔片20的边缘区24相似,光从第一箔片10的过渡区的边缘区14传导至第一覆箔30。
预计的光强度以箭头密度和箭头长度示出。可以发现,在第一覆箔30的平面图中,在光源50的区域和重叠区100中,预计能获得很高的光强度。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卡体1的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与图2中的类似。不同的是,在重叠区100中的第一箔片30中构造有符号70。符号70可以是公司徽标、全息图和/或作为防伪特征的用于机器鉴定的特征。在此情况中,符号70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和/或具有金属化结构。尤其是,第一完全透照平面区32以背光照亮该符号70。同时,由于本发明的结构,在第一覆箔30处能够看到远离符号70的光亮。为了进一步突出符号70,可布置微孔等。
在图5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多个应用领域。尤其是,图5示出了卡体上的符号的四个位置。卡体按照本发明而构造,并且可按图1至图4实施。例如,仅示出了布置在下面的第一覆层区30以及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形成重叠区100。
在重叠区100中布置有第一符号71。第一符号71小于或等于(未示出)重叠区的面积。当光被导入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中时,形成完全包围第一符号71的第一完全透照区。第一符号71被从背面照亮。而且,通过用背光照射第一覆箔30,由于光散射的作用,呈现出边缘区14、24,如上文中参照图1-4所述。
在重叠区100中布置有第二符号72,并布置在第二边缘区24的上方。第二符号72的背面被第一完全透照区部分地照亮。另外,第一部分照亮区和第二边缘区24的边缘照明给第二符号72提供光学效果。例如,边缘区24的颜色方案可不同于重叠区100的颜色方案。相应地,在第二符号72的覆盖边缘区24的部分中,第二符号72获得边缘照明的效果,例如特殊的光的颜色或亮度。
在重叠区100中布置有第三符号73,并布置在第一箔片的边缘区14的上方。第三符号获得与第二符号72类似的光学效果,但是该光学效果是从边缘区14获得的,而不是在边缘区24的影响下产生的。
在重叠区100中布置有第四符号74,并布置在第一箔片的边缘区14的上方和第二箔片的边缘区24的上方。相应地,第四符号的光学效果是在边缘区14、24和重叠区100的影响下产生的。
在重叠区100中布置有第五符号75,该符号75布置为在整个重叠区100上延伸。第五符号75接收内侧平面区中的背光。而且,内侧平面区被覆盖的边缘区14、24的边缘照明照亮。第五符号75显现出不同光学效果的混合效果。
另外,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或第五符号71-75上可布置有透明窗口。
采用本发明,能够在卡体1或嵌体中获得特殊的光学效果,尤其是,当在卡体1中使用时,通过第一和/或第二箔片的边缘区14、24的特殊强光,能够获得特殊的光学效果。这种光学效果可用于校验真伪和/或进行传递信息。

Claims (16)

1.一种用于数据载体的卡体(1),其中卡体(1)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箔片(10、20),第一箔片(10)包括由导光材料构成的第一导光平面区(11)和与第一导光平面区(11)邻接的由不透明材料构成的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第二箔片(20)包括由导光材料构成的第二导光平面区(21),该第二导光平面区(21)与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相邻,第一箔片(10)和第二箔片(20)以平面形式彼此叠置,并且第一和第二箔片(10、20)对齐,从而第一导光平面区(11)和第二导光平面区(21)形成重叠区(100);
其特征在于:
卡体(1)包括第一覆箔(30),其中,第一覆箔(30)构造为不透明的,并且布置在第一箔片(10)的上方,和
从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向第一和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过渡的过渡区(14、24)具有散光微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体,其特征在于,与第一导光平面区(11)邻接和/或与第二导光平面区(21)邻接的第一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13、23)包括散光微粒。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体(1),其特征在于,第一箔片(10)和/或第二箔片(20)是通过共挤方法制成的第一和/或第二箔片。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体(1),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不透明平面区(13)和/或第二不透明平面区(23)中,向第一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11、13)过渡的过渡区(14、24)中的散光微粒的浓度小于第一和/或第二平面区(13、23)的远离该过渡区(14、24)设置的区域中的散光微粒的浓度。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体具有第二覆箔(40),该第二覆箔(40)构造为不透明的。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体具有馈光区(41),该馈光区(41)用于向第一导光平面区(11)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21)中馈送光。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体(1),其特征在于,馈光区(41)布置在第一导光平面区(11)和/或第二导光平面区(21)中。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体(1),其特征在于,馈光区(41)布置在第一和/或第二覆箔(30、40)中。
9.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体(1),其特征在于,馈光区(31)包括内部光源(50)和/或连接至外部光源(50)的导光连接。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体(1),其特征在于,第一和/或第二覆箔(30、40)在重叠区(100)中构造为部分透明的。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导光平面区(11、21)包括颜料和/或散光微粒。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体(1),其特征在于,在重叠区(100)上方布置有符号(70、71、72、73、74、75),在来自于重叠区(100)的光、尤其是背光的激励下,所述符号可在光学上与卡体(1)区分开来。
1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体(1),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不透明区(13、23)的不透明度高于第一覆箔(30)的不透明度。
14.一种用于数据载体的部分卡体的嵌体,在光的作用下,该嵌体产生可透过卡体(1)的第一覆箔(30)看到的效果,其中,来自于馈光区(41)的光在部分卡体(1)中的光导体内沿纵向延伸方向传导,并且所述光在材料区处偏转。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区沿光导体延伸,并与所述光导体邻接地延伸。
16.如权利要求14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体嵌入在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体(1)中,并且/或者构成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卡体。
CN201580055556.3A 2014-10-16 2015-10-09 用于数据载体的卡体和用于部分卡体的嵌体 Active CN1067966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015279.0 2014-10-16
DE102014015279 2014-10-16
DE102015012616.4 2015-09-28
DE102015012616.4A DE102015012616A1 (de) 2014-10-16 2015-09-28 Kartenkörper für einen Datenträger und Inlay für einen Teil-Kartenkörper
PCT/EP2015/002009 WO2016058686A1 (de) 2014-10-16 2015-10-09 Kartenkörper für einen datenträger und inlay für einen teil-kartenkörp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6663A true CN106796663A (zh) 2017-05-31
CN106796663B CN106796663B (zh) 2020-01-14

Family

ID=55637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5556.3A Active CN106796663B (zh) 2014-10-16 2015-10-09 用于数据载体的卡体和用于部分卡体的嵌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3649B2 (zh)
EP (1) EP3207506B1 (zh)
CN (1) CN106796663B (zh)
CA (1) CA2961113C (zh)
DE (1) DE102015012616A1 (zh)
MX (1) MX2017004802A (zh)
WO (1) WO20160586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004900A1 (de) * 2016-04-22 2017-10-26 Giesecke+Devrient Mobile Security Gmbh Chipkarte mit Lichtquelle
DE102016111354A1 (de) * 2016-06-21 2017-12-21 Bundesdruckerei Gmbh Authentifikationsdokument
DE102016011220A1 (de) * 2016-09-16 2018-03-22 Giesecke+Devrient Mobile Security Gmbh Kartenförmiger Datenträger mit optischen Merkmalen
DE102017008152A1 (de) * 2017-08-28 2019-02-28 Giesecke+Devrient Mobile Security Gmbh Portabler Datenträger
DE102018005308A1 (de) * 2018-07-04 2020-01-09 Giesecke+Devrient Mobile Security Gmbh Schichtanordnung mit Glaskörpern
EP4342681A1 (en) * 2022-09-23 2024-03-27 Thales Dis France Sas Data carrier with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551A (zh) * 1999-01-14 2000-07-19 琳得科株式会社 非接触性数据载体的制造方法
US20030201331A1 (en) * 1992-02-12 2003-10-30 Alan Finkelstein Wallet card with built-in light
WO2012076131A2 (de) * 2010-12-07 2012-06-14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Mehrschichtiger datenträger mit weichem berei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6158B2 (en) * 2001-07-10 2007-12-11 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 Company, Inc. Clear contactless card
US6764014B2 (en) * 1999-09-07 2004-07-20 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 Company, Inc. Transaction card
US6296188B1 (en) * 1999-10-01 2001-10-02 Perfect Plastic Printing Corporation Transparent/translucent financial transaction card including an infrared light filter
DE102005052326A1 (de) 2005-11-02 2007-05-03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4882397B2 (ja) 2006-02-01 2012-02-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体、及び表示装置
DE102008033718B4 (de) 2008-07-14 2021-07-29 Bundesdruckerei Gmbh Sicherheitsdokument mit einem Lichtleiter
DE102008033716C5 (de) 2008-07-14 2014-04-17 Bundesdruckerei Gmbh Wert- oder Sicherheitsdokument mit einer Lichtleitstruktur und lokalen Lichtaustrittsstellen an einer Oberseite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FR2949165B1 (fr) * 2009-08-11 2011-10-07 Oberthur Technologies Carte a microcircuit comprenant une diode electroluminescente
AT509928A2 (de) 2010-05-26 2011-12-15 Hueck Folien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mit lichtleiterstrukturen
CN202528632U (zh) * 2012-03-28 2012-11-14 第一美卡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片
CN202724631U (zh) * 2012-06-27 2013-02-13 李显军 金箔扑克牌
DE102012019308A1 (de) 2012-10-01 2014-02-06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Gewebeverstärktes Inlay
GB201301788D0 (en) * 2013-02-01 2013-03-20 Rue De Int Ltd Securit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01331A1 (en) * 1992-02-12 2003-10-30 Alan Finkelstein Wallet card with built-in light
CN1260551A (zh) * 1999-01-14 2000-07-19 琳得科株式会社 非接触性数据载体的制造方法
WO2012076131A2 (de) * 2010-12-07 2012-06-14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Mehrschichtiger datenträger mit weichem berei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07506A1 (de) 2017-08-23
EP3207506B1 (de) 2022-09-21
CN106796663B (zh) 2020-01-14
CA2961113A1 (en) 2016-04-21
DE102015012616A1 (de) 2016-04-21
WO2016058686A1 (de) 2016-04-21
US10013649B2 (en) 2018-07-03
BR112017007610A2 (pt) 2018-01-30
CA2961113C (en) 2019-02-05
US20170243102A1 (en) 2017-08-24
MX2017004802A (es) 2017-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6663A (zh) 用于数据载体的卡体和用于部分卡体的嵌体
RU2470370C1 (ru) Элемент, содержащий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два микроэлектрон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а бесконтактного обмена данными
CN105358766B (zh) 包括体积全息图的安全元件
US8226014B2 (en) Card-shaped data carrier
JP4914896B2 (ja) 特には保全及び/又は貴重書類等の安全な物品
KR102031672B1 (ko) 은선
US9579921B2 (en) Card-shaped data carrier
CN103068584B (zh) 具有特征区域的数据载体
RU2664945C1 (ru) Защитный элемент
CN105283602B (zh) 包括干涉颜料和纳米填料的安全元件
CN106796664B (zh) 具有二维光源的数据存储介质
AU2014279723B2 (en) Security structure having a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CN107428192A (zh) 安全证件或令牌
CN105163948B (zh) 安全文件和检测安全文件的边缘的方法
CN108701247A (zh) 具有个性化的半透明边缘的智能卡
JP2023511930A (ja) 光学式ライトガイドを有する身分証明ドキュメント
DE102020209013A1 (de) Laminationskörper mit beleuchtetem Sicherheitsmerkmal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Verifikation
CN106470846B (zh) 防伪条带与包括所述条带的安全文件
KR102306892B1 (ko) 돌출 이미지가 형성된 보안 장치
EP4342681A1 (en) Data carrier with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CN201233610Y (zh) 金炫卡
KR200319321Y1 (ko) 금융 거래용 투명 또는 반투명 카드
TWI486911B (zh) Anti - light damage price file channel structure
CA2932080A1 (en) Optical devices, and their use for security and authent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0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Quartech mobile securit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