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4348A - 经由移动装置进行的非侵入性神经刺激 - Google Patents

经由移动装置进行的非侵入性神经刺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4348A
CN106794348A CN201580039758.9A CN201580039758A CN106794348A CN 106794348 A CN106794348 A CN 106794348A CN 201580039758 A CN201580039758 A CN 201580039758A CN 106794348 A CN106794348 A CN 106794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stimulator
stimulation
nerve
mobi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97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P·埃瑞克
S·门德斯
B·J·西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oCore Inc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oCor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292,49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375571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335,72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229790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335,78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293160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oCore Inc filed Critical ElectroCor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794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43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56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8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monitoring, protecting, controlling or indic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21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for treatment of pa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25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for treating a mental or cerebr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eur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允许患者通过电学非侵入性刺激迷走神经来自我治疗诸如以下的医学病状的装置、系统以及方法:偏头痛性头痛、癫痫性癫痫发作、神经退行性疾病,诸如痴呆、阿尔茨海默氏病、缺血性中风、脑震荡后综合征、慢性创伤性脑病等。所述系统可包括手持刺激器,所述手持刺激器是施加至所述患者颈部的表面,其中所述刺激器包括或连接至移动装置。可使用所述移动装置的摄像头来将所述刺激器安置和重新安置于所述患者颈部上的特定位置。所述系统还可包括基站,所述基站用于计量所述刺激器内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充电状况。所述基站和刺激器彼此传输关于刺激时期的状态的数据。

Description

经由移动装置进行的非侵入性神经刺激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5月2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001,004;2014年5月30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申请序列号14/292,491;2014年7月18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申请序列号14/335,726;以及2014年7月18日美国非临时申请序列号14/335,784的优先权益;这些申请中的每一者出于所有目的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背景
本公开的领域涉及出于治疗目的将能量脉冲(和/或场)递送至身体组织。本公开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治疗诸如偏头痛性头痛、癫痫症或其他疾病等医学病状的装置和方法,其中患者在没有健康护理专业人员的直接帮助的情况下使用所述装置和方法作为自我治疗。用于治疗那些病状的能量脉冲(和/或场)包含非侵入性地递送给患者,特别是患者的迷走神经的电能和/或电磁能。
使用电刺激来治疗医学病状是熟知的。对肌肉与神经之间的电生理学关系的现代理解的最成功的应用之一为心脏起搏器。虽然心脏起搏器的起源可追溯回到19世纪,但是直到1950年才开发出首个实际上(虽然为外用并且庞大的)的起搏器。在1957年出现首个真正起作用的可佩带的起搏器,而在1960年开发出首个完全可植入起搏器。
大在这个时间附近,还发现可通过静脉将电引线连接至心脏,这消除了对打开胸腔并且将引线附接至心脏壁的需要。在1975年,锂-碘化物电池的引入将起搏器的电池寿命从几个月延长至超过十年。现代起搏器可治疗心肌中的多种不同的信号传导病变,并且同样可充当除颤器(参见DENO等人的美国专利号6,738,667,该专利的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以完全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因为引线被植入患者体内,所以起搏器为可植入医学装置的实例。
另一此类实例为,用植入式电极对脑部进行电刺激(深部脑刺激),此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各种病状,包括疼痛和运动病症,诸如原发性震颤和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Joel S.PERLMUTTER和Jonathan W.Mink.Deep brainstimulation.Annu.Rev.Neurosci 29(2006):229-257]。
神经的电刺激的另一应用为通过刺激脊髓底部的骶神经根来治疗下肢放射性疼痛[Paul F.WHITE,Shitong Li以及Jen W.Chiu.Electroanalgesia:Its Role in Acuteand Chronic Pain Management.Anesth Analg 92(2001):505-513;WHITEHURST等人的标题为Fully implantable microstimulator for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as atherapy for chronic pain的专利US6871099]。
迷走神经刺激(VNS,也称为vagal nerve stimulation)为一种形式的电刺激。它最初是为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而开发并且随后为治疗抑郁症和其他病症而开发。通常通过首先在颈部内的位置处手术植入电极并且然后将电极连接至电刺激器来刺激在颈部内的位置处的左迷走神经[ZABARA的标题为Neurocybernetic prosthesis的专利号US4702254;OSORIO等人的标题为Vagal nerve stimulation techniques for treatment ofepileptic seizures的专利号US6341236;WERNICKE等人的标题为Treatment of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by nerve stimulation的专利号US5299569;G.C.ALBERT,C.M.Cook,F.S.Prato,A.W.Thomas.Deep brain stimulation,vagal nerve stimulationand transcranial stimulation:An overview of stimulation parameters andneurotransmitter release.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33(2009):1042-1060;GROVES DA,Brown VJ.Vagal nerve stimulation:a review of itsapplication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that mediate its clinicaleffects.Neurosci Biobehav Rev 29(2005):493-500;Reese TERRY,Jr.Vagus nervestimulation:a proven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epilepsy strives to improveefficacy and expand applications.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2009;2009:4631-4634;Timothy B.MAPSTONE.Vagus nerve stimulation:currentconcepts.Neurosurg Focus 25(3,2008):E9,第1-4页;ANDREWS,R.J.Neuromodulation.I.Techniques-deep brain stimulation,Vagus nervestimulation,an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Ann.N.Y.Acad.Sci.993(2003):1-13;LABINER,D.M.,Ahern,G.L.Vagus nerve stimulation therapy in depression andepilepsy:therapeutic parameter settings.Acta.Neurol.Scand.115(2007):23-33]。
慢性每天头痛根据定义以每月至少15个头痛日的频率发生,持续大于3个月的持续时间。慢性偏头痛患病者包括慢性头痛患病者的群体的子集,那些罹患诸如慢性紧张型头痛等其他原发性头痛病症的患病者也是如此[Bert B.VARGAS,David W.Dodick.TheFace of Chronic Migraine:Epidemiology,Demographics,and TreatmentStrategies.Neurol Clin 27(2009)467-479;Peter J.GOADSBY,Richard B.Lipton,Michel D.Ferrari.Migraine-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N Engl J Med346(4,2002):257-270;Stephen D SILBERSTEIN.Migraine.LANCET 363(2004):381-391]。
偏头痛性头痛典型地经历以下阶段: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以及症状后期。所有这些阶段未必发生,并且未必存在各阶段的独特的开始或结束,其中先兆期可能是个例外。症状后期之后为发作间歇期,除非一次偏头痛发作的症状后期与下一次偏头痛发作的前驱期重叠。
前驱阶段包括触发事件继之以前兆症状。前驱期经常以疲劳、嗜睡、情感高涨、食物渴求、抑郁和易怒以及其他症状为特征。诸如压力过度或感觉阻滞等触发因素(也称为诱发因素)通常在发作之前少于48h时出现。前驱期的平均持续时间为6至10小时,但在一半的偏头痛发作中,前驱期少于两小时(或不存在),而在约15%的偏头痛发作中,前驱期持续12小时至2天。
先兆期是归因于脑内的皮层扩散性抑制。约20-30%的偏头痛患病者经历先兆期,通常为视觉先兆,其被觉察为在视野内移动的闪光性暗点(锯齿形线)。然而,在不同患者间以及在同一个体内先兆症状(不管其形式)在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不同。
虽然头痛相位可在任一小时开始虽然头痛阶段可在任一小时开始,但它最通常在患者早上醒来时以轻微疼痛开始。然后,它以可变速率逐渐增长以达到峰值,在所述峰值处疼痛通常被描述为中度至重度。偏头痛性头痛经常发生在儿童头部的两侧,而成人模式的单侧疼痛经常在青春期显现。疼痛经常被报导为在枕骨/颈部区域开始,随后变为额颞区。它为搏动的并且在倾向于加重头痛的所有刺激存在的情况下因体力活动而加剧。在成人中疼痛阶段持续4-72h,而在儿童中则为1-72h,并且平均持续时间通常少于1天。疼痛强度通常遵循渐强加渐弱的平滑曲线。在头痛消除之后,许多患者进入持续一至两天的症状后期。前驱期期间的主要抱怨为认知困难,诸如精神疲倦。
更多的关于使用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来治疗偏头痛/窦性头痛的背景信息参考共同未决的共同转让的SIMON等人的标题为Electrical and magnetic stimulators usedto treat migraine/sinus headache and comorbid disorders的具有公布号US20110230701的申请号US 13/109,250;以及SIMON等人的标题为Electrical andmagnetic stimulators used to treat migraine/sinus headache,rhinitis,sinusitis,rhinosinusitis,and comorbid disorders的具有公布号US20110276107的申请号US 13/183,721,所述申请出于所有目的以引用的方式完全并入本文中。
痴呆为基于患者病史与连续精神状态检查中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证据的临床诊断。当在以下中的两者或更多者中存在损伤时作出所述诊断:学习和记住新获得的信息(情节陈述性记忆);处理复杂任务和推理能力(执行性认知功能);视觉空间能力和地理方位;以及语言功能。可在排除诸如以下的可能以其他方式促成认知损伤的潜在可治疗病症之后作出所述诊断:抑郁症;维生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肿瘤;硬膜下血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规定的药物的有害作用以及物质滥用有关的认知障碍[McKHANNG,Drachman D,Folstein M,Katzman R,Price D,Stadlan EM.Clinical diagnosis ofAlzheimer's disease:report of the NINCDS-ADRDA Work Group under the auspicesof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ask Force on Alzheimer'sDisease.Neurology34(7,1984):939-44;David S.KNOPMAN.Alzheimer's Disease andother dementias.第409章(第2274-2283页),Goldman's Cecil Medicine,第24版.(LeeGoldman和Andrew I.Schafer编).Philadelphia:Elsevier-Saunders,2012;THOMPSON SB.Alzheimers Disease:Comprehensive Review of Aetiology,Diagnosis,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 and Treatment.Webmed Central AGING 2011;2(3):WMC001681,第1-42页]。
痴呆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从年龄为71-79岁的那些的5%到年龄为90岁或更年长的那些的37%。然而,尽管其发病率在老年时较高,但痴呆(诸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并非衰老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NELSON PT,Head E,Schmitt FA,Davis PR,Neltner JH,Jicha GA,Abner EL,Smith CD,Van Eldik LJ,Kryscio RJ,ScheffSW.Alzheimer's disease is not"brain aging":neuropathological,genetic,andepidemiological human studies.Acta Neuropathol 121(5,2011):571-87]。遗传学在早发性AD中起作用(少于1%的案例)。对于更常见形式的AD来说最强大的大功效的遗传风险因素为APOE e4基因,在一些群体中60%的AD患者携带所述APOE e4基因的一个或多个拷贝。另外,AD的风险可因低教育水平、严重头部损伤、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肥胖症而增加。
引起痴呆的主要疾病为三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病、路易体疾病(Lewybody disease)以及额颞叶退化)以及脑血管疾病。在美国,阿尔茨海默氏病解释约70%的痴呆案例,而血管性痴呆解释17%的案例。路易体痴呆和额颞叶痴呆连同较不常见的病因(例如酒精性/毒性痴呆、创伤性脑损伤、正常-压力脑积水、帕金森氏痴呆(Parkinson’sdementia)、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以及未确定的病原学)一起解释其余13%的案例。以绝对数目计,据估计约540万美国人当前伴有阿尔茨海默病而活着,而路易体痴呆影响约130万美国人。
患有各种类型的痴呆的患者展现某些典型症状。在阿尔茨海默氏病中,顺行性遗忘为主导症状—在疾病发作之后发生的对事件形成新记忆的能力丧失。路易体痴呆的特征为帕金森氏病、幻视以及快动眼睡眠障碍。额颞叶退化的特征为突出的行为和个性改变或在疾病过程早期的突出的语言困难。可为动脉粥样硬化后遗症的脑血管性痴呆是归因于脑部位置中引起认知缺陷的一处或多处脑梗塞(缺血性中风)。阿尔茨海默氏病与血管性痴呆同时存在为常见的,并且单独基于症状可能难以辨别这两种痴呆。
患有痴呆的个体的认知还可展现每小时和每天的变化。因此,痴呆患者的护理者经常注意到患者可有一时期为意识模糊的和不连贯的,而仅几个小时后,或次日,患者为机敏的和连贯的。那些所谓的认知波动的时间过程和情境前提还可有助于使用已被开发用于分析此类波动的临床量表(临床医师波动评估(Clinician Assessment of Fluctuation)、一天波动评估量表(One Day Fluctuation Assessment Scale)、梅奥波动问卷调查(MayoFluctuation Questionnaire))来将一种形式的痴呆与其他形式辨别开。路易体痴呆与暂时的和自发的意识模糊事件和不能从事有意义的认知活动有关,随后经常在数小时内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的功能。相比之下,阿尔茨海默氏病中的认知波动经常是由潜在认知损伤自身显现的情况引发,典型地呈会话重复、易忘当前任务或事件或不良记忆的其他行为结果的形式。在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中,除了认知波动的此情境触发方面,意识模糊经常为更持久的状态转变(良好的日子/不良的日子),而不是每小时的转变。
对于路易体痴呆中常见的每小时类型或在阿尔茨海默患者之中不罕见的每天类型来说,认知波动的机制为未知的。然而,该机制明显不同于昼夜节律现象(诸如“日落”)中所涉及的机制,因为认知波动无需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附近发生。无论什么认知波动机制,若仅作为预防性或症状性治疗就能够将其阻止或使其逆转,以便在波动性认知损伤涉及妨碍日常生活活动时分担患者和护理者的与波动性认知损伤相关的压力均将为非常有益的[Jorge J.PALOP,Jeannie Chin以及Lennart Mucke.A network dysfunctionperspective 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ature 443(7113,2006):768-73;WALKERMP,Ayre GA,Cummings JL,Wesnes K,McKeith IG,O'Brien JT,Ballard CG.TheClinician Assessment of Fluctuation and the One Day Fluctuation AssessmentScale.Two methods to assess fluctuating confusion in dementia.Br J Psychiatry177(2000):252-6;BRADSHAW J,Saling M,Hopwood M,Anderson V,BrodtmannA.Fluctuating cognition in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and Alzheimer's diseaseis qualitatively distinct.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75(3,2004):382-7;BALLARD C,Walker M,O'Brien J,Rowan E,McKeith I.The characterisation andimpact of'fluctuating'cognition in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and Alzheimer'sdisease.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16(5,2001):494-8;CUMMINGS JL.Fluctuations incognitive function in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Lancet Neurol 3(5,2004):266;David R.LEE,John-Paul Taylor,Alan J.Thomas.Assessment of cognitivefluctuation in dementia: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International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7(10,2012):989-998;BACHMAN D,Rabins P."Sundowning"and other temporally associated agitation states in dementiapatients.Annu Rev Med 57(2006):499-511]。
患者疾病进展的早期阶段划分利用生物标志,所述生物标志为可在患者中测量的认知、生理、生物化学以及解剖学变量,其指示诸如AD等痴呆的进展。对于AD来说最常测量的生物标志包括脑脊髓流体(CSF)中的降低的Aβ42、增加的CSFτ、降低的PET上氟脱氧葡萄糖摄入(FDG-PET)、PET淀粉样蛋白成像以及脑萎缩的结构MRI测量。使用生物标志来对AD进行阶段划分已发展到可将生物标志与修正准则一起用于诊断疾病的程度[MASDEU JC,Kreisl WC,Berman KF.The neurobiology of Alzheimer disease defined byneuroimaging.Curr Opin Neurol 25(4,2012):410-420;DUBOIS B,Feldman HH,JacovaC,Dekosky ST,Barberger-Gateau P,Cummings J,Delacourte A,Galasko D,Gauthier S,Jicha G,Meguro K,O'brien J,Pasquier F,Robert P,Rossor M,Salloway S,Stern Y,Visser PJ,Scheltens P.Research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Alzheimer'sdisease:revising the NINCDS-ADRDA criteria.Lancet Neurol 6(8,2007):734-46;GAUTHIER S,Dubois B,Feldman H,Scheltens P.Revised research diagnosticcriteria for Alzheimer's disease.Lancet Neurol 7(8,2008):668-670]。
在此背景部分的其余部分中,描述当前治疗AD的方法。如在此所概述,它们包括用于治疗AD患者的认知症状的方法,以及旨在处理AD的潜在病理生理学进展的方法。因为描述于下文所引用的公布中的方法尚未被证实在仅治疗AD的症状时展现超过非常一般的成功,并且没有方法已知阻止AD的进展,所以明显需要额外的方法。归因于迷走神经刺激对患者的蓝斑核的影响,以及所述影响的结果,以下文献与那些受试者有关并且在下文中加以着重说明。
在当前偏爱的关于AD的淀粉样蛋白级联反应假设(以及所述假设的后续变化型式)之前,AD研究的焦点为寻找AD患者中的清楚确定的神经化学异常,这将为类似于帕金森氏病的左旋多巴治疗的合理治疗干预的发展提供基础。这使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胆碱能假设产生,所述胆碱能假设认为基底前脑中的胆碱能神经元的退化以及大脑皮层和其他区域中的胆碱能神经传递的相关损失显著促成在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中可见的认知功能劣化。由所述研究产生的症状性药物治疗当前为AD治疗的支柱,尽管其有效性非常一般,并且没有药物延迟疾病的进展。被批准用于AD的症状性治疗的药物调节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或谷氨酸: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tacrine)、利斯的明(rivastigmine)、加兰他敏(galantamine)以及多奈哌齐(donepezil))和部分N-甲基-D-天冬氨酸拮抗剂(美金刚(memantine))[FRANCIS PT,Ramírez MJ,Lai MK.Neurochemical basis for symptomatic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Neuropharmacology59(4-5,2010):221-229;FRANCIS PT,Palmer AM,Snape M,Wilcock GK.The cholinergic hypothesis ofAlzheimer's disease:a review of progress.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66(2,1999):137-47;MESULAM M.The cholinergic le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pivotalfactor or side show?Learn Mem 11(1,2004):43-49]。
还已考虑了通过调节除乙酰胆碱或谷氨酸外的神经递质对AD的症状性治疗。一种此类神经递质为降肾上腺素(去甲基肾上腺素),其在脑中主要是在蓝斑核中合成。降肾上腺素水平的治疗性调节的基本原理一直为在AD中,在蓝斑核中存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损失,并且治疗将补偿所述损失[HAGLUND M, M,Englund E.Locus ceruleusdegeneration is ubiquitous in Alzheimer's disease: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diagnosis and treatment.Neuropathology 26(6,2006):528-32;SAMUELS ER,SzabadiE.Functional neuroanatomy of the noradrenergic locus coeruleus:its roles inthe regulation of arousal and autonomic function part II:physiological andpharmacological manipulations and 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of locus coeruleusactivity in humans.Curr Neuropharmacol 6(3,2008):254-85;Patricia SZOT.Commonfactors among Alzheimer’s disease,Parkinson’s disease,and epilepsy:Possiblerole of the noradrenergic nervous system.Epilepsia 53(增刊1,2012):61-66]。
因此,若干研究者提出增加脑降肾上腺素作为对AD患者的治疗[EM VAZEY,VKHinson,AC Granholm,MA Eckert,GA Jones.Nor epinephrine in Neurodegeneration:ACoerulean Target.J Alz heimers Dis Parkinsonism 2(2,2012):1000e114,第1-3页]。施用降肾上腺素本身作为增加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水平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因为降肾上腺素如其他儿茶酚胺一般不能穿过血脑屏障。诸如安非他明(amphetamine)和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等许多其他药物可增加降肾上腺素脑水平,但它们同样影响其他神经递质系统并且具有显著副作用。因此,已使用或建议较不直接的方法作为用于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降肾上腺素水平或用于活化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的方式。它们包括使用专用药物,所述专用药物模拟降肾上腺素,充当降肾上腺素的前体,阻断降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并且充当增强降肾上腺素释放的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MISSONNIER P,Ragot R,Der ouesnéC,Guez D,Renault B.Automatic attentional shifts i nduced by a noradrenergicdrug in Alzheimer's disease:evid ence from evoked potentials.Int JPsychophysiol 33(3,1999):243-51;FRIEDMAN JI,Adler DN,Davis KL.The role of norepinephrin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ognitive disorders:potentialapplications to the treatment of cognitive dysfu nction in schizophrenia andAlzheimer's disease.Biol Psych iatry.46(9,1999):1243-52;KALININ S,Polak PE,Lin SX,Sak harkar AJ,Pandey SC,Feinstein DL.The noradrenaline precu rsor L-DOPS reduces pathology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NeurobiolAging 33(8,2012):1651-1663;MOHS,R.C.,Shiovitz,T.M.,Tariot,P.N.,Porsteinsson,A.P.,Baker,K.D.,Feldman,P.D.,2009.Atomoxetine augmentation of cholin esteraseinhibito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 se:6-month,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arallel-trial study.Am.J.Geriatr.Psychiatry17,752-759;SCULLION GA,Kendall DA,Marsden CA,Sunter D,Pardon MC.Chronictreatment with the a2-adrenoceptor antagonist flup aroxan prevents age-related deficits in spatial working mem ory in APP×PS1 transgenic micewithout alteringβ-amyloid plaque load or astrocytosis.Neuropharmacology 60(2-3,2011):223-34]。被认为经由蓝斑核活性改变降肾上腺素水平的其他药剂包括慢性应激、长期阿片治疗以及抗抑郁治疗[NESTLER EJ,Alreja M,Aghajanian GK.Molecularcontrol of locus coeruleus neur otransmission.Biol Psychiatry 46(9,1999):1131-1139;SAMUEL S,E.R.和Szabadi,E.Functional neuroanatomy of the noradrenergic locus coeruleus:its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arou sal and autonomicfunction part II:physiological and pharm acological manipulations and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of lo cus coeruleus activity inhumans.Curr.Neuropharmacol.6(2008),254-285]。
然而,出于若干原因,药理学诱导的降肾上腺素增加或中枢神经系统中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信号传导增加将大体上使AD患者受益是不确定的。第一,在AD患者中,可尼丁(clonidine)(中枢作用性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被报导为对认知功能没有影响,并且甚至可能损伤持续注意和记忆。另一推定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胍法辛(guanfacine)一贯地被显示对认知功能没有影响。因此,在正常受试者中还是在患有AD或其他认知损伤的患者中,施用可尼丁或胍法辛似乎不提供认知功能的任何一贯的改善。另一方面,α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咪唑克生(idazoxan)改善计划、持续注意、言语流畅性以及情节记忆,但损伤患有前面类型的痴呆的患者的空间工作记忆[MARIEN MR,Colpaert FC,RosenquistAC.Noradrenergic mechanism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a theory.Brain ResBrain Res Rev 45(1,2004):38-78]。
第二,降肾上腺素使AD患者的烦乱和焦虑显著恶化,使得增加的降肾上腺素水平的任何潜在益处可能被行为副作用以及心血管副作用抵销[HERRMANN N, KL,Khan LR.The role of norepinephrine in th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symptoms of dementia.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16(3,2004):261-76;PESKIND,E.R.,Tsuang,D.W.,Bonner,L.T.,Pascualy,M.,Riekse,R.G.,Snowden,M.B.,Thomas,R.,Raskind,M.A..Propranolol for disruptive behaviors in nursing homeresidents with probable or possible Alzheimer disease:a placebo-controlledstudy.Alzheimer Dis.Assoc.Disord.19(2005):23-28]。
第三,AD中蓝斑核细胞的损失可能导致在其他细胞中降肾上腺素的补偿性产生,使得在一些AD患者中可能实际上存在降肾上腺素水平的增加[Fitzgerald PJ.Iselevated norepinephrine an etiological factor in some cases of Alzheimer'sdisease?Curr Alzheimer Res 7(6,2010):506-16;ELROD R,Peskind ER,DiGiacomo L,Brodkin KI,Veith RC,Raskind MA.Effects of Alzheimer's disease severity oncerebrospinal fluid norepinephrine concentration.Am J Psychiatry 154(1,1997):25-30]。
即使在AD中存在总脑降肾上腺素水平降低,在受蓝斑核调节的脑部区域之中也未必均匀发生此降低,并且补偿性受体改变的模式还可能为复杂的,其中在脑部的不同区域具有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的选择性降低和增加[HOOGENDIJK WJ,Feenstra MG,Botterblom MH,Gilhuis J,Sommer IE,Kamphorst W,Eikelenboom P,SwaabDF.Increased activity of surviving locus ceruleus neurons in Alzheimer'sdisease.Ann Neurol 45(1,1999):82-91;SZOT P,White SS,Greenup JL,Leverenz JB,Peskind ER,Raskind MA.Compensatory changes in the noradrenergic nervoussystem in the locus coeruleus and hippocampus of postmortem subjects withAlzheimer’s disease and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J Neurosci26(2006):467-478;SZOT P,White SS,Greenup JL,Leverenz JB,Peskind ER,Raskind MA.Changes inadrenoreceptor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of subjects with dementia:evidenceof compensatory changes.Neuroscience 146(2007):471-480]。
因此,所需要的不是在AD患者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加区别地增加降肾上腺素水平的药理学方法,而是可仅在需要的地方选择性增加(或降低)降肾上腺素水平的方法。这是事实,无论所述增加是旨在改善认知还是降肾上腺素水平的增加是旨在阻止、延迟或拮抗在AD患者脑部发生的病理生物化学变化[COUNTS SE,Mufson EJ.Noradrenalineactivation of neurotrophic pathways protects against neuronal amyloidtoxicity.J Neurochem113(3,2010):649-60;WENK GL,McGann K,Hauss-Wegrzyniak B,Rosi S.The toxicity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upon cholinergic neuronswithin the nucleus basalis and the role of norepinephrine in the regulationof inflammation:implications for Alzheimer's disease.Neuroscience 121(3,2003):719-29;KALININ S,Gavrilyuk V,Polak PE,Vasser R,Zhao J,Heneka MT,Feinstein DL.Noradrenaline deficiency in brain increases beta-amyloid plaqueburden in an animal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Neurobiol Aging 28(8,2007):1206-1214;HENEKA MT,Ramanathan M,Jacobs AH,Dumitrescu-Ozimek L,Bilkei-GorzoA,Debeir T,Sastre M,Galldiks N,Zimmer A,Hoehn M,Heiss WD,Klockgether T,Staufenbiel M.Locus ceruleus degeneration promotes Alzheimer pathogenesis in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23 transgenic mice.J Neurosci.26(5,2006):1343-54;HENEKA MT,Nadrigny F,Regen T,Martinez-Hernandez A,Dumitrescu-Ozimek L,TerwelD,Jardanhazi-Kurutz D,Walter J,Kirchhoff F,Hanisch UK,Kummer MP.Locusceruleus controls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y by modulating microglialfunctions through norepinephrine.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07(13,2010):6058-6063;JARDANHAZI-KURUTZ D,Kummer MP,Terwel D,Vogel K,Thiele A,HenekaMT.Distinct adrenergic system changes and neuroinflammation in response toinduced locus ceruleus degeneration in APP/PS1 transgenic mice.Neuroscience176(2011):396-407;YANG JH,Lee EO,Kim SE,Suh YH,Chong YH.Norepinephrinedifferentially modulates the innate inflammatory response provoked byamyloid-βpeptide via action atβ-adrenoceptors and activation of cAMP/PKApathway in human THP-1 macrophages.Exp Neurol 236(2,2012):199-206;KONG Y,RuanL,Qian L,Liu X,Le Y.Norepinephrine promotes microglia to uptake and degradeamyloid beta peptide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mouse 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and induction of insulin-degrading enzyme.J Neurosci30(35,2012):11848-11857;KALININ S,Polak PE,Lin SX,Sakharkar AJ,Pandey SC,Feinstein DL.Thenoradrenaline precursor L-DOPS reduces pathology in a mouse model ofAlzheimer's disease.Neurobiol Aging 33(8,2012):1651-1663;HAMMERSCHMIDT T,Kummer MP,Terwel D,Martinez A,Gorji A,Pape HC,Rommelfanger KS,Schroeder JP,Stoll M,Schultze J,Weinshenker D,Heneka MT.Selective Loss of NoradrenalineExacerbates Early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Synaptic Deficits in APP/PS1Mice.Biol Psychiatry.2012年8月9日.先于印刷的电子出版,第1-10页;O'DONNELL J,Zeppenfeld D,McConnell E,Pena S,Nedergaard M.Norepinephrine:A NeuromodulatorThat Boosts the Function of Multiple Cell Types to Optimize CNSPerformance.Neurochem Res.2012年6月21日.(先于印刷的电子出版},第1-17页]。
还结合神经递质调节剂使用精神药物以治疗AD的继发性症状,诸如抑郁、烦乱以及睡眠障碍[Julius POPP和Sonke Arlt.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dementia and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Current Opinion inPsychiatry 24(2011):556-561;Fadi MASSOUD和Gabriel C Léger.Pharmacologicaltreatment of Alzheimer disease.Can J Psychiatry.56(10,2011):579-588;CarlH.SADOWSKY和James E.Galvin.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gnitive andbehavioral problems in dementia.J Am Board Fam Med 25(2012):350-366]。
关于改变AD进展本身的治疗被认为是研究性的。这些治疗包括对发生在AD患者脑部的严重炎症的治疗、雌激素治疗、使用自由基捕获剂、被设计成减少脑中的毒性淀粉样蛋白片段的治疗(接种、抗淀粉样蛋白抗体、选择性淀粉样蛋白降低剂、用于阻止淀粉样蛋白聚合的螯合剂、用于改善淀粉样蛋白的移除的脑部分流术以及用于阻止产生A-β淀粉样蛋白片段的β-分泌酶抑制剂)以及可阻止或逆转过量τ磷酰化并且由此减少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的药剂。诸如类视黄醇等一些药剂可靶向AD发病机理的多个方面[TAYEB HO,YangHD,Price BH,Tarazi FI.Pharmacotherapi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beyond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Pharmacol Ther134(1,2012):8-25;LEMER AJ,Gustaw-Rothenberg K,Smyth S,Casadesus G.Retinoids for treatment of Alzheimer'sdisease.Biofactors 38(2,2012):84-89;KURZ A,Perneczky R.Novel insights for the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35(2,2011):373-379;MINATI L,Edginton T,Bruzzone MG,Giaccone G.Current conceptsin Alzheimer's disease:a multidisciplinary review.Am J Alzheimers Dis OtherDemen 24(2,2009):95-121]。
然而,日益认识到不可能识别AD治疗的单一靶标或病原通路。最佳策略被认为是包括多种治疗类型的多靶标治疗[MANGIALASCHE F,Solomon A,Winblad B,Mecocci P,Kivipelto M.Alzheimer disease:clinical trials and drug development.LancetNeurol 9(7,2010):702-716]。所述多靶标方法中的靶标包括炎症通路,并且已提出若干治疗剂来靶向它们—类固醇消炎药、他汀(statin)、RAGE拮抗剂以及抗氧化剂[STUCHBURY G,Münch G.Alzheimer associated inflammation,potential drug targets and futuretherapies.J Neural Transm.2005年5月;112(3):429-53Joseph BUTCHART和CliveHolmes.Systemic and Central Immunity in Alzheimer’s Disease:TherapeuticImplications.CNS Neuroscience&Therapeutics 18(2012):64-76]。另一此类药剂依那西普(Etanercept)靶向TNF-α,但其使用具有以下缺点:因为它不穿过血脑屏障(BBB),所以其施用是经由令人疼痛的脊髓途径或经由实验方法来打通BBB[SHALEV的标题为Methods andsystems for manage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专利US7640062]。不具有此缺点的一种TNF抑制剂为沙利度胺(thalidomide)[Tweedie D,Sambamurti K,Greig NH:TNF-alpha Inhibition as a Treatment Strategy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NewDrug Candidates and Targets.Curr Alzheimer Res 2007,4(4):375-8]。然而,沙利度胺被公众熟知引起先天缺陷,并且在小型试验中,其使用似乎不改善AD患者的认知[PeggyPECK.IADRD:Pilot Study of Thalidomide for Alzheimer’s Disease Fails to DetectCognitive Benefit but Finds Effect on TNF-alpha.Doctor's Guide GlobalEdition,2002年7月26日]。
已提出各种装置来恢复或增强认知,包括AD患者的认知[Mijail Demian SERRUYA和Michael J.Kahana.Techniques and devices to restore cognition.Behav BrainRes 192(2,2008):149-165]。在试图增强AD患者的记忆方面深部脑部电刺激通常为不成功的或起反作用的。然而,在一个案例研究中已观测到改善的言语回忆,其中使用对下丘脑和穹窿的深部脑刺激来治疗病态肥胖症[HAMANI C,McAndrews MP,Cohn M,Oh M,Zumsteg D,Shapiro CM,Wennberg RA,Lozano AM.Memory enhancement induced by hypothalamic/fornix deep brain stimulation.Ann Neurol 63(2008):119-23;Adrian W.LAXTON和Andres M.Lozano.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 diseaseand dementias.World Neurosurg.(2012),第1-8页]。还已发现内嗅(而不是海马)深部脑刺激改善用于空间导航的记忆。所述研究的作者提出在出于认知增强的目的使用神经假体装置时,可无需连续施加刺激,而是仅在患者试图学习重要信息时施加。他们还提出EEG中的θ节律(3-8Hz)的相位的重新设定改善记忆性能,正如已在动物实验中观测到的一般[Nanthia SUTHANA,Zulfi Haneef,John Stern,Roy Mukamel,Eric Behnke,BarbaraKnowlton以及Itzhak Fried.Memory enhancement and deep-brain stimulation of theentorhinal area.N Engl J Med366(2012):502-10;LEMON N,Aydin-Abidin S,Funke K,Manahan-Vaughan D.Locus coeruleus activation facilitates memory encoding andinduces hippocampal LTD that depends on beta-adrenergic receptoractivation.Cereb Cortex 19(12,2009):2827-37]。
还已对AD患者进行磁性刺激,但其使用仅旨在影响认知技能并且仅使用经颅磁性刺激[Mamede de CARVALHO,Alexandre de Pedro C.Miranda,Carlos Garcia以及Maria Lourdes Sales Luís.Magnetic stimulation in Alzheimer’sdisease.Journal of Neurology 244(1997,5):304-307;COTELLI M,Manenti R,CappaSF,Zanetti O,Miniussi C.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mproves naming inAlzheimer disease pati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cognitive decline.Eur JNeurol.15(12,2008):1286-92;GUSE B,Falkai P,Wobrock T.Cognitive effects of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a systematicreview.J Neural Transm.117(1,2010):105-22;Raffaele NARDONE,Jurgen Bergmann,Monica Christova,Francesca Caleri,Frediano Tezzon,Gunther Ladurner,EugenTrinka以及Stefan Golaszewski.Effect of transcranial brain stimulation for thetreatment of Alzheimer disease:A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lzheimer’sDisease 2012,文章编号687909:第1-5页;Raffaele NARDONE,Stefan Golaszewski,Gunther Ladurner,Frediano Tezzon以及Eugen Trinka.A Review of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 in vivo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CentralCholinergic Circuits in Dementia.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 32(2011):18-25]。
使用迷走神经刺激来治疗AD症状的方法公开于WERNICKE等人的标题为Treatmentof dementia by nerve stimulation的美国专利号US5269303中。它是关于被描述为在患者的EEG或患者的机敏水平中所展现的阵发性活动的“痴呆症状”,而不是关于认知本身。
在2002年,据报导,对迷走神经的电刺激对AD患者的认知具有有益影响[SJOGRENMJ, PT,Jonsson MA,Runnerstam M,Silander HC,Ben-MenachemE.Cognition-enhancing effect of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Alzheimer's disease:a pilot study.J Clin Psychiatry 63(11,2002):972-80]。所述试验的基本原理为先前已发现迷走神经刺激使因诸如癫痫症和抑郁症等其他病状而经历迷走神经刺激的患者的认知能力增强,以及在动物研究中观测到的认知能力增强。随后报导了涉及AD患者在较长时间段内的改善的认知能力,以及脑脊髓流体的τ蛋白的改善的结果[MERRILL CA,Jonsson MA,Minthon L,Ejnell H,C-son Silander H,Blennow K,Karlsson M,Nordlund A,Rolstad S,Warkentin S,Ben-Menachem E, MJ.Vagusnerve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Additional follow-up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through 1year.J Clin Psychiatry.2006年8月;67(8):1171-8]。那些结果立即受到怀疑,特别是声称的τ蛋白变化,因为没有对照组并且患者数目较小[Theresa DEFINO.Symptoms stable in AD patients who underwent vagus nervestimulation.Neurology Today 6(21,2006):14-15]。
刺激迷走神经来至少治疗痴呆的症状性认知方面可比刺激存在于诸如脊柱、前额以及耳垂等位置中的神经更有效[CAMERON MH,Lonergan E,Lee H.Transcutaneous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for dementia.Cochrane Database ofSystematic Reviews 2003,第3次发行.文章编号:CD004032.(2009年更新);ErikJ.A.SCHERDER,Marijn W.Luijpen以及Koene R.A.van Dijk.Activation of the dorsalraphe nucleus and locus coeruleus by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stimul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a reconsideration of stimulation-parameters derived from animal studies.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46(4,2003):143-150]。然而,BOON和同事对宣称使用盛行刺激参数的迷走神经刺激甚至可增强人类患者的认知能力有争议,不过他们推断出此类刺激可在动物模型中改善认知[PaulBOON,Ine Moors,Veerle De Herdt,Kristl Vonck.Vagus nerve stimulation andcognition.Seizure15(2006),259-263]。事实上,在人中,迷走神经刺激损伤认知灵活性和创造性思维[GHACIBEH GA,Shenker JI,Shenal B,Uthman BM,Heilman KM.Effect ofvagus nerve stimulation on creativity and cognitive flexibility.EpilepsyBehav 8(4,2006):720-725]。此外,它对学习没有影响,但它可增强记忆强化,此引起改善的记忆保留[GHACIBEH GA,Shenker JI,Shenal B,Uthman BM,Heilman KM.The influenceof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on memory.Cogn Behav Neurol 19(3,2006):119-22;CLARK KB,Naritoku DK,Smith DC,Browning RA,Jensen RA.Enhanced recognitionmemory following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in human subjects.Nature Neurosci 2(1999):94-98]。在不同类型的记忆之中,迷走神经刺激被报导为仅改善言语识别记忆[McGLONE J,Valdivia I,Penner M,Williams J,Sadler RM,Clarke DB.Quality of lifeand memory after vagus nerve stimulator implantation for epilepsy.Can JNeurol Sci 35(3,2008):287-96]。然而,大多数此类研究是使用植入的电极来对患者进行以控制癫痫症,因此在所述研究中不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在以下公布中所描述的实验中给出了迷走神经刺激对动物模型的认知的影响。动物实验大体上显示使用迷走神经刺激来促进认知为可能的,这表明上述人实验的失败可能可归因于使用治疗癫痫症或抑郁症的刺激参数,而不是优先增强认知的参数。迷走神经刺激被显示活化蓝斑核和增加进入大鼠的基底外侧杏仁核和海马的降肾上腺素输出[NARITOKU DK,Terry WJ,Helfert RH.Regional induction of fos immunoreactivityin the brain by anticonvulsant stimulation of the vagus nerve.Epilepsy Res 22(1,1995):53-62;HASSERT DL,Miyashita T,Williams CL.The effects of peripheralvagal nerve stimulation at a memory-modulating intensity on norepinephrineoutput in the basolateral amygdala.Behav Neurosci 118(1,2004):79-88;CHEN CC,Williams CL.Interactions between epinephrine,ascending vagal fibers,andcentral noradrenergic systems in modulating memory for emotionally arousingevents.Front Behav Neurosci 6:35.2012年6月28日电子出版,第1-20页]。
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中,表明迷走神经刺激增加恢复速率和运动和认知恢复的程度[SMITH DC,Modglin AA,Roosevelt RW,Ne ese SL,Jensen RA,Browning RA等人.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vagus nerve enhances cognitive and motorrecovery fo llowing moderate fluid percussion injury in the rat.J Neurotrauma 22(12,2005):1485-1502]。在学习经历之后以中等强度对迷走神经(VNS)递送电刺激增强实验室大鼠的记忆,而在更低或更高强度下VNS具有极少或没有影响,这似乎涉及调节海马中的突触可塑性[ZUO Y,Smith DC,Jensen RA.Vagus nerve stimulationpotent iates hippocampal LTP in freely moving rats.Physiol Behav90(4,2007):583-589]。更通常,迷走神经刺激经由对蓝斑核的影响调节降肾上腺素水平[DORR AE,Debonnel G.Effect of vagus ner ve stimulation on serotonergic andnoradrenergic transmissi on.J Pharmacol Exp Ther 318(2,2006):890-898;MANTA S,Dong J,Debonnel G,Blier P.Enhancement of the function of rat serotonin andnorepinephrine neurons by sustained vagus ner ve stimulation.J PsychiatryNeurosci 34(4,2009):272-80;SH EN H,Fuchino Y,Miyamoto D,Nomura H,MatsukiN.Vagus ner ve stimulation enhances perforant path-CA3synaptic transmi ssionvia the activation ofβ-adrenergic receptors and the locus coeruleus.Int JNeuropsychopharmacol 15(4,2012):523-30]。
另外,使得迷走神经刺激已被提出影响突触活性(例如癫痫发作)的仅有的机制是经由其对脑循环的影响[HENRY TR,Bakay RA,Pennell PB,Epstein CM,Votaw JR.Brainblood-flow alterations induced by therapeutic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inpartial epilepsy:II.prolonged effects at high and low levels ofstimulation.Epilepsia 45(9,2004):1064-1070]。
在共同转让的共同未决的专利申请(SIMON等人的标题为Non-invasivetreatment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的公布US 20110152967)中,申请人公开了六种新颖机制,通过这六种新颖机制可使用迷走神经的刺激来治疗AD的潜在病理生理学:(1)刺激迷走神经以增强TGF-β或其他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可获得性或有效性;(2)刺激迷走神经以增强视黄酸的可获得性或有效性;(3)刺激迷走神经以促进诸如BDNF等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4)刺激迷走神经以调节TNF-α充当胶质递质(gliotransmitter)的能力,包括调节其间发生TNF相关胶质传递的细胞的活性;(5)刺激迷走神经以调节TNF-α的降解,和/或改变现有TNF-α分子作为促炎性介体的活性;以及(6)刺激迷走神经以通过不同于TRACEY和同事所提出的机制的机制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或有效性。因此,TRACEY的标题为Inhibi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by cholinergic agonists andvagus nerve stimulation的专利US6610713和US6838471提到结合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治疗炎症来治疗一长列疾病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然而,TRACEY没有提到或暗示其方法旨在调节抗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而事实上,其公开内容否认了抗炎性细胞因子在迷走神经刺激中作为炎症的介体的作用。
发明概要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涉及由患者通过对患者体内的一个或多个神经的电刺激来对诸如癫痫症、头痛、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或其他病状等医学病状进行自我治疗的装置和方法。所公开的装置允许非侵入性地进行刺激,其中电极是抵靠患者的皮肤放置。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选神经为位于患者颈部皮肤下方的迷走神经。本公开使用偏头痛性头痛的治疗作为示例性医学病状。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将电脉冲通过患者的外皮肤表面传输至迷走神经。电脉冲足以改变迷走神经的活性,使得脑中释放诸如降肾上腺素(NE)和乙酰胆碱(Ach)等抑制性递质。本公开不是在整个CNS中不加区别地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而是通过选择适当的迷走神经刺激参数优先在需要的地方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水平,所述适当的迷走神经刺激参数可在个体化基础上并且基于疾病的进展加以调节。这些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使脑中的小胶质细胞从M1表型状态(其中它们释放破坏性神经毒素来杀死假定的入侵有机体)转变为M2表型状态(其中它们为修复性的(reparatory),从而吞噬死细胞并且释放神经生长因子)。因此,减轻或消除了由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引起的神经炎症,由此减慢或抑制疾病或病症的进展(例如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炎症为阿尔茨海默氏病中的神经元损失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神经刺激系统包括移动装置,诸如移动电话,其可用于双重目的:(1)作为电话,诸如将含有此类电话的所有典型特征(例如语音通信、Wi-Fi、网页浏览、发信息、电子邮件连接等)的智能电话;以及(2)作为神经刺激装置,所述神经刺激装置合并至移动电话中或连接至移动电话并且与移动电话电连接。神经刺激装置优选包括从电话外壳的外表面伸出的一个或多个电极。电极被配置成通过患者皮肤表面将一个或多个电脉冲施加至患者体内的神经,诸如迷走神经。将信号产生器耦合至电极以便将电脉冲施加至电极,并且将电源耦合至信号产生器和/或电极以便提供动力。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首先在移动电话外壳外部并且远离移动电话外壳的装置中形成要施加至患者的信号的波形。移动电话优选包括软件应用程序,可将所述软件应用程序下载至电话中以从外部装置接收波形并且然后将电波形信号提供至电极。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系统进一步包括耦合至电极的放大器以将由应用软件产生的信号放大并且然后将扩大的信号施加至电极。可将放大器合并至电话中,或连接至(joined to/connected to)电话,或者它可为单独的装置,可将所述单独的装置插入电话来使放大器与软件应用程序和电极耦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放大器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连接至移动电话中的扬声器输出端或耳机插头插孔,从而将由智能电话产生的伪声音立体波形信号放大,并且使用所述信号驱动电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将系统设计成当医学专业人员不存在时解决在自我治疗期间所产生的特定问题。此类问题包括确保患者刺激颈部的规定侧(左侧或右侧)的迷走神经、最小化或记录刺激器的运动、记录患者对刺激振幅的调节以及控制在刺激时期(stimulation session)期间可递送至患者的能量的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智能电话的后置摄像头来将已施加至患者的迷走神经上方皮肤上的参考位置的荧光点成像。在重复的迷走神经刺激时期期间,调节刺激器的位置和取向以使得由摄像头成像的荧光点在连续治疗期期间以相同的方式出现。还可使用所成像的荧光点的移动来评估在刺激时期过程期间刺激器的位置波动的程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由医师控制的计算机将各刺激时期方案的参数从外部装置传输至刺激器装置,所述医师控制的计算机提供关于通过基站(典型地为膝上型计算机)对刺激器装置的电池再充电的授权。可响应于患者症状的异质性来改变刺激方案的参数。还可随着患者医学病状过程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刺激参数。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所公开的刺激方法和装置不产生临床显著副作用,诸如烦乱或焦虑,或心率或血压的变化。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刺激器外壳包括可再充电电力来源以及被配置成刺激深部神经的两个或更多个电极。刺激器可包括位于手持刺激器外壳两侧的两个电极。各电极可与导电介质连续接触,所述导电介质从刺激器的患者-接口刺激元件延伸至电极。当装置在操作中时接口元件接触患者的皮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穿过电极的电流可为约0至约40mA,同时电极两端的电压为约0约30伏特(volt)。在脉冲的爆发(burst of pulses)中电流穿过电极。每次爆发可能有约1至约20个脉冲,优选五个脉冲。爆发内的各脉冲具有约20至约1000微秒、优选约200微秒的持续时间。爆发继之以沉默的以1至5000次爆发/秒(bps,类似于Hz)、优选约15至约50bps且甚至更优选以约25bps爆发间时间间隔重复。各脉冲的优选形状为完全正弦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电源将电荷脉冲供应至电极,使得电极在患者体内产生电流及/或电场。电刺激器被配置成诱导足以在诸如迷走神经等神经附近产生电场的峰值脉冲电压,以使得神经去极化并且达到动作电位传播的阈值。举例来说,用于刺激神经的阈值电场在约1000Hz下可为约8V/m。举例来说,装置可在患者体内产生约10至约600V/m(优选小于约100V/m)的电场和大于约2V/m/mm的电场梯度。在迷走神经处产生的电场通常足以激发所有有髓的A和B纤维,但未必激发无髓的C纤维。然而,通过使用降低的刺激振幅,也可避免A-δ和B纤维的激发。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刺激器塑造具有可平行于长神经(诸如迷走神经)取向的效果的伸长的电场。通过选择用于刺激神经的适合的波形以及适合的参数(诸如电流、电压、脉冲宽度、每次爆发的脉冲数、爆发间时间间隔等),刺激器在单个患者中产生相应选择性生理反应。同时对此类适合的波形和参数进行选择以大体上避免刺激除目标神经外的神经和组织,特别是避免刺激皮肤中产生疼痛的神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公开治疗患有诸如癫痫发作(诸如癫痫性癫痫发作)、神经退行性病状、病症或疾病等医学病状或某种其他医学病状的患者的方法包括产生足以调节患者体内迷走神经的电信号,将电信号无线地传输至手持刺激器,使患者皮肤的外表面与手持刺激器的接触表面接触以及将一个或多个电脉冲施加至患者皮肤的外表面,使得电脉冲穿过患者的皮肤经皮到达迷走神经。电脉冲足以调节神经和改善医学病状或引起患者脑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以抵抗神经炎症以及减慢或抑制神经退行性疾病或其他医学病状的进展。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治疗方案,其中患者每天多次施加电刺激治疗以预防性治疗医学病状,诸如癫痫发作、癫痫症、头痛或其他医学病状。各治疗优选持续约60秒至约5分钟。申请人已发现在短时间段内每天多次刺激迷走神经可在一段时间内显著缓解或改善患者的医学病状,诸如癫痫发作、癫痫症、头痛、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症、病状或疾病或其他医学病状。以此方式,可能不需要连续刺激迷走神经来产生显著临床结果,诸如使用每天约24小时连续刺激迷走神经的可植入迷走神经刺激器发现的那些。此发现允许患者在家使用手持非侵入性电刺激装置自我治疗患者的医学病状,诸如癫痫发作、癫痫症、头痛、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症、病状或疾病或其他医学病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在控制理论背景内实现治疗医学病状,诸如偏头痛性头痛。包括例如所公开的神经刺激器、PID以及反馈或前馈模型的控制器经由对患者的迷走神经中的一者或两者的刺激将输入提供给患者。用于控制刺激的信号包含使用感测器测量的生理或环境变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迷走神经刺激随刺激器的运动而变化,所述刺激器的运动是使用加速计和/或患者皮肤中和患者皮肤下通过智能电话的后置摄像头成像的荧光点的图像来测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方法包括预测癫痫发作以及在癫痫发作开始之前急性地施用刺激治疗以避免癫痫发作发生。急性事件的预测和避免是在控制理论背景内实现。包括所公开的迷走神经刺激器、PID以及前馈模型的控制器将输入提供给所要控制的生理系统。在患者中使用针对生理信号的感测器来监测系统的输出。然后可使用那些信号来将反馈提供给控制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闭环模式中,使用控制器和系统来选择迷走神经刺激的参数。当生理系统不稳定时也可使用闭环模式。另外,可使用控制器来预测急性事件的逼近,并且以开环模式使用迷走神经刺激器来刺激患者,但使用当以闭环模式使用系统时已选择的刺激器参数。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预测模型可为灰箱模型,所述灰箱模型并有对生理系统的解剖学和机制的了解。预测模型还可为黑箱模型,包括自回归模型以及利用主要组件的模型、卡尔曼滤波器(Kalman filter)、小波变换、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或者支持向量机。在优选实施方案中,使用支持向量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以下发明详述中(参考一起提供的图式)以及随附权利要求书中更彻底地描述了用于治疗诸如偏头痛性头痛、癫痫症、非偏头痛性头痛、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症、病状或疾病等医学病状或其他医学病状的系统、装置以及方法。当本文中结合随附图式描述本公开时,其他方面、特征、优点等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
以引用的方式并入
在此,本说明书中所提到的所有文献、已颁布的专利、已公布的专利申请以及非专利公布出于所有目的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完全并入本文中,其程度如同各单个的文献篇章、已颁布的专利、已公布的专利申请或非专利公布被具体地并且单个地指示为以引用的方式并入一般。如果任何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并且此类公开内容与本公开部分和/或完全冲突,那么在冲突和/或更广泛的公开内容和/或更广泛的术语定义的情况下,以本公开为准。如果此类公开内容彼此部分和/或完全冲突,那么在冲突的情况下,以日期更近的公开内容为准。
附图简述
出于说明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目的,图式中所示出的形式是目前优选的,然而,应了解本公开不受所示精确数据、方法、布置以及工具限制或限于所示精确数据、方法、布置以及工具,而是仅受权利要求书限制。
图1A示出可通过对迷走神经的电刺激来调节的患者神经系统内的结构。
图1B示出脑内可通过对迷走神经的电刺激来调节的功能网络(休眠状态网络)。
图1C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神经调节装置的示意性视图,所述神经调节装置将受控电流脉冲供应给表面电极。
图2A示出用于根据本公开刺激和/或调节施加至神经的脉冲的示例性电学电压/电流型态;图2B说明用于根据本公开刺激和/或调节神经的示例性爆发电波形;而图2C说明图2B的波形的两次连续爆发。
图3A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双电极刺激器的前视图,表明刺激器装置包括智能电话;图3B为图3A中所示的双电极刺激器的后视图;而图3C为图3A中所示的双电极刺激器的侧视图。
图4A说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极组件的分解视图;而图4B说明图4A中所示的电极组件的组装视图。
图5A说明用于使智能电话闪光LED照射从可见光转变为红外光并且使用所述红外光来从放置于患者皮肤中的材料激发荧光并且成像的光学组件的剖视图;图5B说明当不需要转变LED光的波长时用于从放置于患者皮肤中的材料激发荧光并且成像的光学组件的剖视图;而图5C将图5A中所示的视图旋转90度,从而示出光学组合件在电极表面之间在何处被卡入的刺激器中。
图6示出如何将连续成像的两个点的荧光图像叠加至那些点的参考图像上,以最佳地安置刺激器。
图7示出图1中所示的控制单元的放大图,将控制单元的组件分成刺激器外壳内的那些、基站内的那些以及智能电话和基于因特网的装置内的那些,还示出此类组件之间的通信路径。
图8说明当用于刺激成人患者颈部的右迷走神经时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刺激器的大致位置。
图9说明当用于刺激佩带项圈来固持刺激器的儿童颈部的右迷走神经时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刺激器的大致位置。
图10说明当被安置以刺激患者颈部的迷走神经时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刺激器,其中将刺激器施加至所识别的解剖学结构附近的颈部表面。
图11说明根据本公开的控制器与受控系统之间的连接、其输入和输出信号以及来自环境的外部信号。
图12A和12B说明移动装置的替代实施方案。
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
在本公开中,将一个或多个电极施加至患者的皮肤以在患者的组织内产生一个或多个电流。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目标为产生和施加电脉冲以便与一个或多个神经的信号相互作用来实现治疗结果。本公开的一部分具体地说是关于通过使用非侵入性地安置于患者颈部上或附近以治疗诸如癫痫发作、癫痫症、头痛、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症、病状或疾病等医学病状或其他医学病状的装置在迷走神经中或周围进行刺激来治疗患者。
存在大量关于预测癫痫症癫痫发作的方法的文献。此类方法中的一些一直为若干综述的主题[Brian LITT和Javier Echauz.Prediction of epileptic seizures.LancetNeurology 1(2002):22-30;MORMANN F,Andrzejak RG,Elger CE,Lehnertz K.Seizureprediction: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Brain 130(Pt 2,2007):314-33;MORMANN F,Kreuz T,Rieke C,Andrzejak RG,Kraskov A,David P,Elger CE,Lehnertz K.On thepredictability of epileptic seizures.Clin Neurophysiol 116(3,2005):569-87;MORMANN F,Elger CE,Lehnertz K.Seizure anticipation:from algorithms toclinical practice.Curr Opin Neurol 19(2,2006):187-93]。还可获得用于开发预测癫痫症癫痫发作的新方法的工具[TEIXEIRA CA,Direito B,Feldwisch-Drentrup H,Valderrama M,Costa RP,Alvarado-Rojas C,Nikolopoulos S,Le Van Quyen M,TimmerJ,Schelter B,Dourado A.EPILAB:a software package for studies on theprediction of epileptic seizures.J Neurosci Methods.200(2,2011):257-71]。
用于进行预测的脑波数据是来自植入患者脑中的电极或来自被佩带或附接至患者头皮的脑电描记电极[CASSON A,Yates D,Smith S,Duncan J,Rodriguez-VillegasE.Wearable electroencephalography.What is it,why is it needed,and what doesit entail?IEEE Eng Med Biol Mag.29(3,2010):44-56]。额外的数据也可适合于进行预测,诸如涉及心率的数据[DELAMONT RS,Julu PO,Jamal GA.Changes in a measure ofcardiac vagal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epileptic seizures.Epilepsy Res35(2,1999):87-94]。因此,VALDERRAMA等人能够通过包括使用EEG数据对ECG数据的分析来改善对癫痫发作的预测[M.VALDERRAMA,S.Nikolopoulos,C.Adam,Vincent Navarro以及M.LeVan Quyen.Patient-specific seizure prediction using a multi-feature andmulti-modal EEG-ECG classification.2010年第XII届地中海医学和生物工程与计算机会议,IFMBE会议记录,2010,第29卷,第1部分,77-80]。缺乏睡眠和患者对癫痫发作是否逼近的自我预测也可适合于进行预测[HAUT SR,Hall CB,Masur J,Lipton RB.Seizureoccurrence:precipitants and prediction.Neurology.69(20,2007):1905-10]。使用加速计收集的运动数据可适用于检测伪影[Sweeney KT,Leamy DJ,Ward TE,McLooneS.Intelligent artifact classification for ambulatory physiologicalsignals.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2010;2010:6349-52]。
针对所预测的癫痫性癫痫发作所提出的对策包括:按需排泄快速作用抗惊厥物质、局部冷却、生物反馈操作性条件反射以及电刺激或用于将脑动力学重置为将不发展到癫痫发作的状态的其他刺激[STACEY WC,Litt B.Technology insight:neuroengineeringand epilepsy-designing devices for seizure control.Nat Clin Pract Neurol 4(4,2008):190-201]。已提出的电刺激对策涉及深部脑刺激或植入式电极的其他用途,包括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但不是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还已提出非侵入性磁性刺激,但不是对迷走神经。[THEODORE WH,Fisher R.Brain stimulation for epilepsy.ActaNeurochir Suppl.97(2,2007):261-72]。大多数电刺激对策涉及开环装置,这意味着不存在从可用于预测或监测癫痫性癫痫发作的感测器到电刺激器的直接反馈。更近一些,还已描述了闭环刺激器,其中可存在从感测器到电刺激器的反馈。闭环治疗具有以下潜在优点:它可精确地定时或给药以仅在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地方施用,例如在癫痫发作检测后立即地或在癫痫发作检测之前直接施用至癫痫发作起源的位点并且视检测到的癫痫发作特征而定以可变剂量施用[Kirkpatrick等人的标题为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brain stimulation的专利US6480743;DiLorenzo的标题为Closed-loop feedback-drivenneuromodulation的专利US7231254;DiLorenzo的标题为Apparatus and method forclosed-loop intracranial stimulation for optimal control of neurologicaldisease的专利US7209787]。
应注意,一些患者能够很好地事先预测他们自己的癫痫性癫痫发作,并且一些能够可靠地如此预测[HAUT SR,Hall CB,LeValley AJ,Lipton RB.Can patients withepilepsy predict their seizures?Neurology.68(4,2007):262-6;STACEY WC,LittB.Technology insight:neuroengineering and epilepsy-designing devices forseizure control.Nat Clin Pract Neurol 4(4,2008):190-201]。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包括以下步骤:(1)患者预测他/她自己的癫痫性癫痫发作,或如诸如上文所引用的公布的公布中所描述,装置使用从EEG装置获得的数据加上辅助的非侵入性数据(例如心率和运动)预测癫痫发作;以及(2)患者或护理者使用本文所公开的装置进行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进行迷走神经刺激的基本原理为它已是耐药性部分性癫痫症的辅助治疗,从1997以来已被FDA批准。这包括使用由癫痫患者按需要进行的迷走神经刺激[BOON,P.,Vonck,K.,VanWalleghem,P.,D'Have,M.,Goossens,L.,Vandekerckhove,T.,Caemaert,J.,De Reuck,J.,Programmed and magnet-induced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for refractoryepilepsy.J.Clin.Neurophysiol.18(2001):402-407;MORRIS III,G.L.,2003.A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magnet-activated stimulation inconjunction with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therapy.Epilepsy Behav.4(2003):740-745]。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新颖性在于迷走神经刺激是非侵入性地并且在预期逼近发作时进行。
电刺激的许多此类治疗应用涉及在患者体内手术植入电极。相比之下,用于在此所公开的程序的系统、装置或方法不涉及手术,即它们为不可植入的医学装置。替代地,本发明的系统、装置以及方法通过非侵入性地将能量传输至神经和组织来刺激神经。当通过使用一种方法在皮肤中(或其他身体表面,诸如伤口床(wound bed))不形成破坏时并且当不超出身体孔口(例如超出口腔或超出耳部的外耳道)与内部体腔存在接触时将医学程序定义为非侵入性的。此类非侵入性程序不同于侵入性程序(包括最低限度侵入性程序),因为侵入性程序将物质或装置插入或插穿皮肤(或其他身体表面,诸如伤口床)或超出身体孔口插入内部体腔。
举例来说,神经的经皮电刺激为非侵入性的,因为它涉及将电极附接至皮肤,或以其他方式在皮肤表面或超出皮肤表面进行刺激或使用形状配合的传导性服装,而不会破坏皮肤[Thierry KELLER和Andreas Kuhn.Electrodes for transcutaneous(surface)electrical stimulation.Journal of Automatic Control,University of Belgrade 18(2,2008):35-45;Mark R.PRAUSNITZ.The effects of electric current applied toskin:A review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18(1996)395-425]。相比之下,神经的透皮电刺激为最低限度侵入性的,因为它涉及经由针刺皮肤在皮肤下引入电极。
另一形式的非侵入性电刺激为磁性刺激。它涉及通过随时间变化的磁场根据法拉弟感应定律(Faraday’s law of induction)在组织内诱导电场和电流。磁性刺激为非侵入性的,因为磁场是通过使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穿过安置于身体外部的线圈而产生。在一定距离处诱导电场,从而使得电流在导电身体组织内流动。磁性刺激器的电学电路通常为复杂的和昂贵的并且使用高电流脉冲发生器,所述高电流脉冲发生器可产生5,000安培(amp)或更多的放电电流,所述放电电流穿过刺激器线圈以产生磁脉冲。Chris HOVEY和RezaJalinous,The Guide to Magnetic Stimulation,The Magstim Company Ltd,SpringGardens,Whitland,Carmarthenshire,SA34 0HR,United Kingdom,2006中对使用磁性刺激器进行电学神经刺激的原理以及对磁性刺激的医学应用的描述进行综述。相比之下,本申请人已公开的磁性刺激器为相对更简单的装置,其在刺激器线圈内使用明显更小的电流。因此,它们旨在满足对使用简单并且更不昂贵的非侵入性磁性刺激装置的需要。
此类非侵入性医学方法和装置相对于类似侵入性程序的潜在优点如下。患者可更有心理制备经历非侵入性的程序并且因此可更合作,从而产生更好的结果。非侵入性程序可避免诸如归因于出血、感染、皮肤或内部器官损伤、血管损伤以及静脉或肺脏血液凝结的生物组织损害。非侵入性程序通常为无痛的并且可在没有危险和手术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它们通常即使不需要局部麻醉也可进行。医学专业人员使用非侵入性程序可需要较少的训练。鉴于降低的通常与非侵入性程序相关的风险,一些此类程序可适合由患者或家族成员在家使用或由首次反应者在家或在工作地点使用。此外,相对于类似侵入性程序非侵入性程序的成本可显著降低。
在共同未决的共同转让的专利申请中,申请人公开了非侵入性电学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在本公开中将所述装置进行了修改,并且针对某些应用进行了改进[SIMON等人的标题为Devices and methods for non-invasive capaciti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and their use fo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on the neck of a patient的申请13/183,765和公布US2011/0276112;SIMON等人的标题为Magnetic Stimulation Devices andMethods of Therapy的申请12/964,050和公布US2011/0125203;以及其中引用的其他共同未决的共同转让的申请,所述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本公开详细描述了电刺激装置,而不是具有类似功能的磁性刺激装置,并且应了解,除非另外指示,否则所述详细描述可适用于电学或磁性神经刺激装置。因为较早的装置已被公开,所以本公开集中于相对于较早的公开的新的内容。
在本公开中,刺激器通常是由患者他自己或她自己施加,而没有受过训练的健康护理提供者在附近。自我刺激治疗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可在症状发生时近乎立即施用,而不是必须拜防在诊所或急诊室的健康护理提供者。此外,患者可每天(例如每天一次或多次)施用治疗以预防性地治疗病症。对此类拜防的需要只会使患者已经历的加重强化。自我刺激治疗的另一优点为在患者家中或工作地点提供治疗的方便性,这消除了制订时间表的困难,例如当出于预防性原因在一天中的奇数小时施用神经刺激时。此外,可因不需要受过训练的健康护理提供者参与而降低治疗的成本。
本公开的示例性教示为治疗偏头痛和其他原发性头痛,诸如丛集性头痛,包括窦性症状(“窦性”头痛),不管那些症状是否是由与头痛共存的病态的过敏反应引起。然而,应了解,通过所公开的方法和装置进行电刺激同样可用于治疗其他病状,包括描述于所引用的共同未决的共同转让的专利申请中的病状。
对于本发明的医学应用,通常将电刺激器装置施加至患者颈部。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刺激器包括并排位于单独的刺激器组件内的两个电极,其中电极由电绝缘材料隔开。各电极与患者的皮肤通过从皮肤延伸至电极的导电介质电连接。
围绕颈部上的一个位置调节装置的位置和角形取向,直至患者在电流穿过刺激器电极时觉察到刺激。逐渐增加所施加的电流,首先达到患者感到来自刺激的感觉的水平。然后增加功率,但设定为小于使患者最初指示任何不适时的水平的水平。刺激器信号波形可具有被选择以在患者中产生治疗结果的频率和其他参数。
然后典型地施加电刺激持续90秒至30分钟(通常90-180秒),这经常足以在5分钟内至少部分缓解头痛。然后,治疗使得患者经历非常快速的头痛缓解,以及在约20分钟内鼻部通道的快速打开。治疗效果可持续4至5小时或更久。
尽管具有使患者他或她自己施用神经刺激的优点,但此类自我刺激存在与安全和功效有关的某些风险和困难。在一些情况下,应将迷走神经刺激器施加至左迷走神经或右迷走神经,但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如果将刺激器施加至颈部的左迷走神经,那么它会按规定工作,但如果它被意外地施加至右迷走神经,那么装置可潜在地引起心脏问题。另一方面,在一些情况下,如果施加至右迷走神经,那么刺激可实际上为最有益的,而如果施加至左迷走神经,那么它可能是相对较不有效的。因此,如果患者他或她自己使用迷走神经刺激器,那么将装置设计为使得它仅可在颈部的规定侧使用将为适用的。本公开公开防止对不为规定侧的颈部侧的偶然刺激的方法。
另一问题与将迷走神经刺激器安置于患者颈部有关。虽然刺激器被设计成针对刺激器相对于迷走神经的非常小的位置变化是稳健的,但仍然存在一个最佳位置,将优选在刺激时期中维持所述最佳位置以实现刺激的最大有效性。患者将感觉神经是否正在被刺激并且可调节刺激器的位置以寻找最佳者,但患者还具有调节刺激振幅以求补偿次最佳位置的选择。然而,使用刺激振幅控制进行补偿的能力受到如果刺激振幅变得过高那么神经附近的皮肤和其他组织可能变得不舒服的可能性的限制。一个相关问题为刺激器相对于正在刺激的神经的波动性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归因于伴随呼吸的颈部肌肉收缩。装置在颈部上的次最佳位置与不可避免的装置移动的组合使得难以确保患者在各刺激时期中准确接收规定的刺激剂量。在本公开中,使用非侵入性迷走神经电刺激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由神经元劣化引起,引起脑功能障碍。所述疾病大致分成两个群组—通常与痴呆有关的影响记忆的病状和引起移动问题的病状。最普遍已知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或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其前驱轻度认知损伤(MCI)、帕金森氏病(包括帕金森氏病痴呆)以及多发性硬化。
另一问题为患者可能仅基于对刺激是否已充分缓解症状的一些主观评价就希望停止刺激时期。然而,出于以下原因,如果刺激时期过长那么可能存在逐渐降低的有效性。将迷走神经刺激的累积效果的数值以S(t)表示。可出于本发明的示例性目的将它表示为一个函数,所述函数以与神经附近的刺激电压V成正比的速率增加并且以时间常数P衰减,使得在延长的刺激之后,累积的刺激有效性可以等于V与P的乘积的值饱和。因此,如果TP为特定治疗时期中迷走神经刺激的持续时间,那么对于时间t<TP,S(t)=VP[1-exp(-t/P)]+S0exp(-t/P),而对于t>TP,S(t)=S(TP)exp(-[t-TP]/P),其中时间t是从刺激开始时测量,并且S0为当t=0时S的值。在不同患者间刺激时期的最佳持续时间可不同,因为在不同患者间衰减时间常数P可不同。在刺激方案被设计成单个地治疗各患者,使得后续治疗时期是鉴于先前治疗时期的有效性来设计的情况下,刺激振幅V尽可能恒定将为适用的,并且治疗时期应考虑上述逐渐降低的回报的原则。至少,应估计或评估治疗期中的平均刺激振幅,不管刺激器相对于神经的移动并且不管患者对幅度的调节。较不熟知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艾滋病痴呆复合征(AIDS dementia complex)、亚历山大病(Alexanderdisease)、阿尔珀氏病(Alper's disease)、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巴滕病(Batten disease)、牛海绵状脑病、卡纳万病(Canavan disease)、脑淀粉样血管病、小脑共济失调、科克因综合征(Cockayne syndrome)、皮层基底节退化、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弥漫性脱髓鞘硬化(diffusemyelinoclastic sclerosis)、致死性家族性失眠、法齐奥-隆德病(Fazio-Londedisease)、弗里德赖希氏共济失调(Friedreich's ataxia)、额颞痴呆或额颞叶退化、遗传性痉孪性截瘫、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肯尼迪氏病(Kennedy's disease)、克拉伯病(Krabbe disease)、路易体痴呆、莱姆病(Lyme disease)、马查多-约瑟夫病(Machado-Joseph disease)、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症、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尼曼-皮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佩利措伊斯-梅茨巴赫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皮克氏病(Pick's disease)、原发性侧索硬化(包括其幼年形式)、进行性延髓性麻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雷弗素姆氏病(Refsum's disease)(包括其婴儿形式)、桑德霍夫病(Sandhoffdisease)、谢耳德氏病(Schilder's disease)、脊髓性肌萎缩、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斯蒂尔-理查德森-欧斯祖斯基病(Steele-Richardson-Olszewski disease)、脊髓亚急性混合退化、生存运动神经元脊髓性肌萎缩(survival motor neuron spinal muscular atrophy)、脊髓痨、泰-萨克斯病(Tay-Sachs disease)、中毒性脑病、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血管性痴呆以及X连锁脊髓性肌萎缩,以及如下突发性或隐原性疾病:共核蛋白病、颗粒蛋白前体病变(progranulinopathy)、τ病变(tauopathy)、淀粉样蛋白病、朊病毒病、蛋白聚集疾病以及运动病症。更全面的列举可见于美国政府(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gov)的国家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国家神经病症和中风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的网站(www)。应了解,此类疾病经常凭超过一个名称来判断并且疾病类别可能使以组合形式发生或不典型的病变过分简单化。
在已将刺激器电极植入迷走神经周围的患者中不产生这些与刺激器的位置和移动有关的潜在问题。在健康护理提供者而不是患者负责谨慎使用非侵入性刺激器装置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太重要。更通常地,当患者使用神经刺激器进行自我刺激时,产生诸如以下的实际问题:如何对刺激器装置进行维护和充电、如何使患者能够起始刺激时期、如何基于患者的本发明医学情况设计刺激时期、如何考虑所有可能影响成功治疗时期的因素来监督装置的操作以及当治疗时期完成时如何评估其成功。此外,当患者能够进行自我刺激时,应解决诸如维护医疗记录和计费等管理问题。本公开旨在解决此类问题中的许多。本公开包括若干组成部分,其中的每一者可参与解决不同的问题,使得系统整体来看比单个考虑的组成部分功能性更强。
尽管事实是上文所提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每一者的病变的至少一些方面不同于其他疾病,但其病变通常共同拥有其他特征,使得它们可被视为一个群组。此外,其病变中它们共同具有的方面经常使得有可能使用类似的治疗方法来对其进行治疗。因此,许多公布描述了神经退行性疾病共同具有的特征[Dale E.BREDESEN,Rammohan V.Rao以及Patrick Mehlen.Cell death in the nervous system.Nature 443(2006):796-802;Christian HAASS.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neurodegeneration.NatureMedicine 16(11,2010):1201-1204;Eng H LO.Degeneration and repair in centralnervous system disease.Nature Medicine 16(11,2010):1205-1209;DanielM.SKOVRONSKY,Virginia M.-Y.Lee以及John Q.TROJANOWSKI.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New Concepts of Pathogenesis and Their TherapeuticImplications.Annu.Rev.Pathol.Mech.Dis.1(2006):151-70;Michael T.LIN和M.FlintBeal.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Nature 443(2006):787-795;Jorge J.PALOP,Jeannie Chin以及LennartMucke.A network dysfunction perspective 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ature443(2006):768-773;David C.RUBINSZTEIN.The roles of intracellular protein-degradation pathways in neurodegeneration.Nature 443(2006):780-786]。
本公开公开了诸如癫痫发作、癫痫症、头痛、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症、病状或疾病、痴呆、阿尔茨海默氏病、缺血性中风、创伤后脑震荡、慢性外伤性脑病等医学病状或其他医学病状的治疗。
如上文所描述,痴呆为基于患者病史与连续精神状态检查中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证据的临床诊断。在具有更好地划分痴呆进展的阶段的能力的情况下,在痴呆实际发作之前的阶段进行治疗可被证明为正确的。特定而言,可能最佳在疾病进展过程的早期使用本公开,使得治疗可以是关于减慢、停止或甚至逆转构成痴呆的基础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因此,本公开涵盖甚至当患者展现前驱症状时或当患者已被诊断为具有轻度认知损伤(MCI)时的治疗[DeCARLI C.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revalence,prognosis,aetiology,andtreatment.Lancet Neurol 2(1,2003):15-21;MAYEUX R.Clinical practice.EarlyAlzheimer's disease.N Engl J Med 362(23,2010):2194-2201;WILSON RS,LeurgansSE,Boyle PA,Bennett DA.Cognitive decline in prodromal Alzheimer disease and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rch Neurol 68(3,2011):351-356]。
如下文更详细论述,通过患者的外皮肤表面将电脉冲传输至迷走神经。电脉冲足以改变迷走神经的活性,使得脑中释放诸如降肾上腺素(NE)和乙酰胆碱(Ach)等抑制性递质。本公开不是在整个CNS中不加区别地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而是通过选择适当的迷走神经刺激参数优先在需要的地方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水平,所述适当的迷走神经刺激参数可在个体化基础上并且基于疾病的进展加以调节。这些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使脑中的小胶质细胞从M1表型状态(其中它们释放破坏性神经毒素来杀死假定的入侵有机体)转变为M2表型状态(其中它们为修复性的,从而吞噬死细胞并且释放神经生长因子)。因此,减轻或消除由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引起的神经炎症,由此减慢或抑制疾病或病症的进展。
就阿尔茨海默氏病(AD)来说,使AD患者以及AD的前驱阶段(例如轻度认知损伤)的患者受益的新颖作用机制是基于使用迷走神经刺激来诱导从患者蓝斑核的投射释放增加量的降肾上腺素。降肾上腺素已知强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神经炎症,而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炎症为AD中的神经元损失的主要驱动因素。根据本公开,CNS中的正常水平的降肾上腺素维持对β淀粉样蛋白的耐受性,β淀粉样蛋白在没有AD的情况下也存在。
然而,在AD中,释放降肾上腺素的蓝斑核细胞中对含有β淀粉样蛋白的那些脑部区域进行神经支配的终末区域(terminal field)变得被损害或损坏,这然后导致那些蓝斑核细胞的核周体损失(瓦勒样退化(Wallerian-like degeneration))。蓝斑核细胞的损失和其产生的保护性降肾上腺素的损失引起小胶质细胞针对渐减耐受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物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剂释放的增加。这引起对蓝斑核终末区域和其产生的降肾上腺素的进一步损害以及其损失,以及对其他附近神经细胞的损害或其损失。结果为恶性循环,其中保护性蓝斑核细胞与脑中含有β淀粉样蛋白的区域死亡。本公开通过使用迷走神经刺激来诱导从患者蓝斑核的投射释放更大量的降肾上腺素打破了此恶性循环。因此,尽可能高地维持降肾上腺素释放可通过使小胶质细胞从M1破坏性状态转变为M2修复性状态而打断此退行性循环,由此减轻神经炎症并且使疾病的进展停止或减慢并且保护蓝斑核本身。
可通过使用生物标志来监测AD的进展。症状前阶段首先出现,其中个体认知正常,但一些具有AD病理变化。这随后为AD的第二前驱阶段,通常称为轻度认知损伤(MCI)。AD的最终阶段为真正的痴呆。可在这些阶段中的任一者中对患者应用本公开的方法。对于大多数患者,刺激可进行30分钟,并且每周一次进行治疗持续12周或更久,因为疾病从前驱期进展到真正的痴呆为一种慢性的情况。或者,可仅在患者试图学习重要信息时进行刺激。然而,应了解,可响应于患者病理生理学的异质性来改变刺激方案的参数。还可随着患者疾病过程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刺激参数。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所公开的方法和装置不产生临床显著副作用,诸如烦乱或焦虑,或心率或血压的变化。
脑震荡后综合征(PCS)为在脑震荡之后可持续数周、数月或有时一年或更久的一组症状。PCS可引起轻度形式的创伤性脑损伤(TBI)。PCS的速率为变化的,但大多数研究报导具有单一轻度TBI史的个体中有约15%发展与损伤相关的持久症状。当在损伤之后由脑震荡产生的症状持续超过三个月时可作出诊断。所述病状与广泛范围的症状有关:物理症状,诸如头痛;认知症状,诸如注意力集中困难;以及情绪和行为症状,诸如易怒。在脑震荡之后发生的头痛可感觉起来好象偏头痛或紧张型头痛。大多数头痛为紧张型头痛,其可能与头部损伤的同时发生的颈部损伤有关。虽然没有针对PCS的治疗,但可治疗症状;可使用药物以及物理和行为治疗,并且可对个体进行关于症状的教育并且提供恢复预期。大部分PCS案例在一段时间之后消除。
慢性创伤性脑病(CTE)为作为进行性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形式的脑病,所述脑病当前仅可在具有多次脑震荡和其他形式的头部损伤史的个体中在死后得到确定性地诊断。所述疾病先前被称为拳击员痴呆(DP),因为它最初是在具有拳击历史的那些人中被发现。CTE最通常是在参与足球、英式足球、冰球、橄榄球、专业摔跤以及其他接触式运动并且已经历过重复性脑部创伤的专业运动员中被发现。它还已在暴露于爆炸或震荡性损伤的士兵中被发现,在两种情况下均导致脑组织的特征退化和τ蛋白的累积。患有CTE的个体可显示痴呆的症状,诸如记忆丧失、攻击行为、意识模糊以及抑郁症,这通常在创伤之后数年或数十年时出现。
类似于AD的治疗,本公开提供用于治疗脑震荡(诸如脑震荡后综合征、CTE以及其他形式的脑震荡)的方法和装置。对迷走神经的刺激使脑中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这改变胶质细胞,使得它们变为修复性的(M2),而不是破坏性的(M1)。这使在患者已遭受一次或多次脑震荡之后可发生的退行性过程减慢或完全停止。
中风为归因于丧失到达脑或脑干、脊髓或视网膜的正常血液供给的急性脑功能丧失。这可归因于由归因于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的血管堵塞所引起的血流缺乏(缺血)。中风还可归因于出血。当在脑动脉中的一者中形成血液凝块(血栓)时发生血栓性中风,所述血液凝块可在脂肪沉积(血小板)附近形成,所述脂肪沉积在动脉中积累从而引起降低的血流(动脉粥样硬化)。较不常见地,血栓可在偏头痛患病者的血管痉挛位点形成。血栓可阻断大的脑动脉(引起广泛的脑损伤)或小动脉,后者引起所谓的腔隙性中风(lacunar stroke)。当在脑外部(例如在患者心脏的心房中)形成血液凝块或其他碎屑(栓塞),并且通过血流运送从而停留在脑部动脉中时发生血栓性中风。所有中风中约一半至三分之二为血栓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发生在87%的中风患者中并且可为症状性或沉默的。症状性缺血性中风是通过由神经组织死亡(中枢神经系统梗塞)引起的局灶性或总体性脑、脊髓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临床迹象而显现。沉默的中风为被记录的无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梗塞(归因于缺氧的组织死亡)。症状性缺血性中风通常优选在中风发作三小时内用血栓溶解剂(“凝块粉碎剂”)来治疗。相比之下,出血性中风发生在13%的中风患者中,其可通过神经外科来治疗。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内的出血(脑内出血)和覆盖脑部的组织内层与外层之间的出血(蛛网膜下出血)。
暂时性缺血性发作(TIA)也是由脑、脊髓或视网膜中缺血引起。TIA与缺血性中风具有相同的基础病原学并且产生相同的症状,诸如对侧麻痹、突然无力或麻木、视觉模糊或丧失、失语症、语言不清以及精神错乱。不同于中风,TIA的症状可典型地在一天内消除,而中风的症状可因神经组织死亡(急性梗塞)而持续。因此,可将暂时性缺血性发作定义为由局灶性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不存在急性梗塞的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事件[EASTONJD,Saver JL,Albers GW等人.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transient ischemicattack:a scientific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Council et al.Stroke 40(6,2009):2276-2293;PRABHAKARAN S.Reversible brain ischemia:lessons from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Curr Opin Neurol 20(1,2007):65-70]。
中风引起梗塞,其包括已被剥夺氧的不可逆死亡或正在死亡的神经元组织。梗塞由缺血性组织的半影包围,所述缺血性组织的半影可使用通过血液灌注及时恢复氧来拯救。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中风患者可为必需的,以保存尽可能多的半影组织,由此保存由所述可拯救的组织执行的神经元功能。缺血性中风通常为无痛苦的,并且在诊断期间患者通常仍然有意识。使用患者在问诊和检查后展现的神经症状来进行关于是否已发生中风的初步评估。
本公开公开对颈部迷走神经的刺激作为在康复期间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运动技能的方法。本公开还公开使用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来对中风患者的除运动缺陷外的病状进行康复性治疗。特定而言,可使用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来治疗称为空间忽略症的病状,其也被称为半侧空间忽略症、半侧失认症(hemiagnosia)、半侧忽略症、单侧忽略症、单侧视觉不注意、半侧不注意或忽略综合征。据说它发生在所有受中风影响的个体中的约25-30%中,不过一些估计给出高达90%的频率[RINGMAN JM,Saver JL,Woolson RF,Clarke WR,AdamsHP.Frequency,risk factors,anatomy,and course of unilateral neglect in anacute stroke cohort.Neurology63(3,2004):468-474;BUXBAUM LJ,Ferraro MK,Veramonti T,Farne A,Whyte J,Ladavas E,Frassinetti F,Coslett HB.Hemispatialneglect:Subtypes,neuroanatomy,and disability.Neurology 62(5,2004):749-756;KLEINMAN JT,Newhart M,Davis C,Heidler-Gary J,Gottesman RF,Hillis AE.Righthemispatial neglect:frequency and characterization following acute lefthemisphere stroke.Brain Cogn 64(1,2007):50-59]。空间忽略症发生在所有年龄的中风患者中,包括儿童[LAURENT-VANNIER A,Pradat-Diehl P,Chevignard M,Abada G,DeAgostini M.Spatial and motor neglect in children.Neurology 60(2,2003):202-207]。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可在急性中风期间使用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例如通过经过对分别从导水管周灰质、中缝核以及蓝斑核释放的GABA和/或血清素和/或降肾上腺素的抑制作用与谷氨酸盐介导的神经组织激发相反地起作用而作为神经保护治疗。在本公开的其他方面中,如上文所论述,使用迷走神经刺激来改变脑中的胶质细胞以使那些细胞从M1转变为M2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可进行三十秒至五分钟,优选约90秒至三分钟并且更优选约两分钟(各自定义为单个剂量)。对于预防性治疗,诸如用于避免中风或暂时性缺血性发作的治疗,治疗优选包括在可持续一周至许多年的一段时间内每天多个剂量。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治疗将包括在一天内以预定次数和/或在一天当中以预定时间间隔的多个剂量。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治疗包括以下中的一者:(1)每天3个单一剂量,以预定时间间隔或次数;(2)连续或相隔5min两个剂量,以预定时间间隔或次数,优选每天两次或三次;(3)连续或相隔5min 3个剂量,再次以预定时间间隔或次数,诸如每天2次或3次;或(4)连续或相隔5min 1-3个剂量,每天4-6次。治疗的起始可在预测逼近中风或TIA时开始,或者在风险因素降低程序中,它可在一天当中在患者早上起床之后开始进行。
对于急性治疗,诸如急性中风的治疗,治疗可包括:(1)在症状发作时1次治疗;(2)在症状发作时1次治疗,随后在5-15min时再次治疗;或(3)每小时1次治疗。
对于急性损伤的长期治疗,诸如在中风患者和/或PCS康复期间进行的长期治疗,治疗可由以下组成:(1)每天3次治疗;(2)连续或相隔5min 2次治疗,每天3次;(3)连续或相隔5min 3次治疗,每天2次;(4)连续或相隔5min 2或3次治疗,每天多达10次;或(5)连续或相隔5min 1、2或3次治疗,每15、30、60或120min一次。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各治疗时期包括连续或相隔5分钟向患者施用1-3个剂量。在一天内每15、30、60或120分钟施以治疗时期,使得患者可在一天24小时当中每小时接收2个剂量。
在本公开的另一应用中,可由护理者或患者长期地和预防性地使用本文所公开的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器以限制或阻止癫痫发作。多年来一直使用可植入迷走神经刺激器(诸如上文所描述的那些)来最小化或消除癫痫性癫痫发作。然而,这些装置应植入患者颈部,这是一种昂贵、侵入性并且永久性的程序。在本公开的情况下,患者可每天定期非侵入性地刺激他/她的迷走神经来获得与通过可植入VNS装置所获得的那些相同的结果。本公开的此方面中,患者将与他/她的医师一起决定非侵入性刺激的适当次数和时间间隔以有效地限制或阻止癫痫发作。此外,如果患者经历癫痫发作即将发生的前驱症状,那么他/她可使用非侵入性装置立即急性地限制或阻止癫痫发作发生。对于上文所列的所有治疗,可在左侧和右侧之间交替治疗,或在特定脑半球中发生中风或脑震荡的情况下,可分别治疗中风-半球或头痛侧的同侧或对侧。或者对于单一治疗,可一侧一分钟随后相对侧一分钟进行治疗。可以逐个患者为基础选择这些治疗范式的变化型式。然而,应了解,可响应于患者症状的异质性来改变刺激方案的参数。还可随着患者病状过程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刺激参数。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所公开的方法和装置不产生临床显著副作用,诸如烦乱或焦虑,或心率或血压的变化。
在本公开中,施加至患者皮肤的电极在患者的组织内产生电流。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目标为产生和施加电脉冲以便与一个或多个神经的信号相互作用来实现治疗结果。本公开的大部分将具体地说是关于通过使用被非侵入性地安置于患者的颈部上或附近的装置在迷走神经中或周围进行刺激来治疗患者。
虽然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集中于神经退行性病症的治疗,但应了解,神经刺激还可对患者产生其他益处,诸如:松弛支气管的平滑肌以治疗与哮喘、COPD相关的支气管收缩和/或运动诱发性支气管收缩;增加与立位低血压相关的血压;降低可能与例如难治性高血压相关的血压;治疗癫痫发作,诸如与癫痫症相关的那些;治疗肠梗阻病状、神经精神病学的病症(诸如抑郁症、焦虑和/或病态人格)、过敏症、肥胖症和/或II型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病症(诸如痴呆和/或阿尔茨海默氏病)、癫痫发作(诸如癫痫性癫痫发作)、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MOH和其他类型的头痛、鼻炎、窦炎、中风、心房纤维性颤动、自闭症;调节肝功能、胃轻瘫和其他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运动病症、CHF、慢性疼痛、纤维肌痛、代谢或甲状腺病症、心血管疾病以及/或者可受迷走神经的神经传递影响的任何其他病痛。此类对不同病症的治疗公开于转让给ElectroCore,LLC的以下美国专利申请中(其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2013年4月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3/858,114(ELEC-47)、2013年3月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783,391(ELEC-49)、2013年1月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736,096(ELEC-43)、2012年12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731,035(ELEC-46)、2012年9月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603,799(ELEC-44-1)、2012年1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357,010(ELEC-41)、2011年10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279,437(ELEC-40)、2011年8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222,087(ELEC-39)、2011年7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183,765(ELEC-38)、2011年7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183,721(现在的2014年3月18日颁布的美国专利号8,676,330)(ELEC-36)、2011年5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109,250(现在的2014年3月18日颁布的美国专利号8,676,324)(ELEC-37)、2011年3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075,746(ELEC-35)、2011年2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024,727(ELEC-34)、2011年1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005,005(ELEC-33)、2010年12月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2/964,050(ELEC-32)、2010年8月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2/859,568(ELEC-31)、2009年3月2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2/408,131(ELEC-17CP1)以及2009年11月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2/612,177(现在的2011年10月18日颁布的美国专利号8,041,428)(ELEC-14CP1)。
还应了解,可将本公开的装置和方法施加至身体的其他组织和神经,包括但不限于其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脊髓或颅神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本公开的装置施加至三叉神经以治疗多种医学病症,包括但不限于头痛,诸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慢性头痛以及/或者枕神经痛。在此实施方案中,将下文描述的装置抵靠患者的前额放置并且将足以刺激神经并且缓解与头痛相关的疼痛的电脉冲通过患者的皮肤经皮施加至三叉神经的滑车上和/或眶上分枝。这些病状的此类治疗更充分地描述于以下专利/专利申请(其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中:美国专利公布号2013/0282095、2009/0210028、2007/0276451以及美国专利号8,428,734。
可如下理解可使用迷走神经的电刺激来治疗如此多病症的事实。迷走神经由运动和感觉纤维组成。迷走神经离开颅部,向下在颈动脉鞘内穿过颈部到达颈根,然后传到胸部和腹部,在胸部和腹部它有助于对内脏进行神经支配。人迷走神经(第十颅神经,左侧和右侧配对)由超过100,000个神经纤维(轴突)(大部分被组织成群组)组成。所述群组含于具有不同尺寸的簇内,所述簇沿神经分枝和会聚。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各纤维仅在一个方向上传导电脉冲,所述方向被定义为顺向方向,并且与逆向方向相反。然而,神经的外部电刺激可产生在顺向和逆向方向上传播的动作电位。除将信号从中枢神经系统输送至体内各个器官的传出性输出纤维之外,迷走神经将关于身体器官状态的感觉(传入性)信息输送回中枢神经系统。迷走神经中约80-90%的神经纤维为传入(感觉)神经,其将内脏的状态传输至中枢神经系统。
左迷走神经或右迷走神经内的最大神经纤维的直径为约20μm并且很大程度上为有髓的,而仅直径小于约1μm的最小神经纤维为完全无髓的。当对神经的远端部分进行电刺激时,可由更近端定位的电极记录复合动作电位。复合动作电位含有若干活性峰或波,其代表具有类似传导速率的多个纤维的加和反应。复合动作电位中的波代表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其被归类为具有如下近似直径的对应功能类别:A-α纤维(传入或传出纤维,12-20μm直径)、A-β纤维(传入或传出纤维,5-12μm)、A-γ纤维(传出纤维,3-7μm)、A-δ纤维(传入纤维,2-5μm)、B纤维(1-3μm)以及C纤维(无髓,0.4-1.2μm)。群组A和群组B纤维的直径包括髓鞘的厚度。
迷走(vagus/vagal)传入神经纤维由定位于迷走神经感觉神经节中的细胞体产生,其在颅骨底部附近呈肿胀物的形式。迷走传入在孤束中穿过脑干,其中约百分之八十的终止突触定位于孤束的核(或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孤束核(nucleustractus solitarius)或NTS)中。NTS投射至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种结构,诸如杏仁核、中缝核、导水管周灰质、旁巨细胞核、嗅结节、蓝斑核、疑核以及下丘脑。NTS还投射至臂旁核,所述臂旁核又投射至下丘脑、丘脑、杏仁核、前脑岛以及下边缘皮层、外侧前额叶皮层以及其他皮层区域[JEAN A.The 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euroanatomic,neurochemicaland functional aspects.Arch Int Physiol Biochim Biophys 99(5,1991):A3-A52]。因此,对迷走传入的刺激可通过这些投射调节脑和脑干的许多结构的活性。
关于迷走传出神经纤维,脑干中已进化出两个迷走神经组件来调控周围副交感神经功能。由背侧运动核和其连接组成的背侧迷走神经复合体控制主要位于隔膜水平以下的副交感神经功能,而包含疑核和面神经后核(nucleus retrofacial)的腹侧迷走神经复合体控制主要位于隔膜上方的器官的功能,诸如心脏、胸腺以及肺脏等,以及颈部和上胸部的其他腺体和组织,以及特化的肌肉,诸如食管复合体的那些。举例来说,支配心脏的节前副交感迷走神经元的细胞体存在于疑核中,这与迷走神经刺激可能产生的潜在心血管副作用有关。
迷走传出纤维支配定位于各目标器官中或邻近于各目标器官的副交感节神经元。部分通过交感神经支配来反射性地平衡由这些纤维的活性产生的迷走副交感神经紧张。因此,迷走神经的电刺激不仅可引起节后神经纤维中副交感神经活性的调节,而且引起交感神经活性的反射调节。迷走神经直接通过对迷走传出神经的调节或间接经由通过对迷走传入神经的电刺激引起的对脑干和脑功能的活化而引起自主活性的广泛变化的能力解释了迷走神经刺激可治疗许多末端器官中的许多不同医学病状的事实。因为电刺激的参数(频率、振幅、脉冲宽度等)可选择性活化或调节特定传入或传出性A、B和/或C纤维的活性,从而在各个体中产生特定生理反应,所以对特定病状的选择性治疗是可能的。
如通常惯用的,在开颈手术期间将用于刺激迷走神经的电极植入神经周围。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此举可以植入永久性电极以治疗癫痫症、抑郁症或其他病状为目标来完成[Arun Paul AMAR,Michael L.Levy,Charles Y.Liu以及Michael L.J.Apuzzo.第50章.Vagus nerve stimulation.第625-638页,特别是634-635,Elliot S.Krames,P.HunberPeckham,Ali R.Rezai编,Neuromodulation.London:Academic Press,2009;KIRSE DJ,Werle AH,Murphy JV,Eyen TP,Bruegger DE,Hornig GW,Torkelson RD.Vagus nervestimulator implantation in children.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28(11,2002):1263-1268]。在所述情况下,电极经常是螺旋电极,不过也可使用其他设计[TERRY,Jr.的标题为Strain relief tether for implantable electrode的专利US4979511;KLEPINSKI的标题为Implantable neural electrode的US5095905]。在其他患者中,在开颈甲状腺手术期间对迷走神经进行电刺激以证实在手术期间未意外损伤所述神经。在所述情况下,颈中的迷走神经在手术中暴露,并且将暂时性刺激电极夹在所述神经周围[SCHNEIDER R,Randolph GW,Sekulla C,Phelan E,Thanh PN,Bucher M,Machens A,Dralle H,Lorenz K.Continuous intraoperative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foridentification of imminen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jury.Head Neck.2012年11月20日.doi:10.1002/hed.23187(先于印刷的电子出版,第1-8页)]。
还可使用最低限度侵入性手术方法(即经皮神经刺激)对迷走神经进行电刺激。在所述程序中,将一对电极(主动电极和返回电极)通过患者颈部的皮肤引至迷走神经的附近,并且将连接至电极的电线从患者的皮肤延伸出来到达脉冲发生器[J.P.ERRICO等人的标题为Percutaneous electrical treatment of tissue的公布号US20100241188;SEPULVEDA P,Bohill G,Hoffmann TJ.Treatment of asthmatic bronchoconstrictionby percutaneous low voltage vagal nerve stimulation:case report.Internet JAsthma Allergy Immunol 7(2009):e1(第1-6页);MINER,J.R.,Lewis,L.M.,Mosnaim,G.S.,Varon,J.,Theodoro,D.Hoffman,T.J.Feasibility of percutaneous vagus nerve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sthma exacerbations.Acad Emerg Med2012;19:421-429],所述参考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经皮神经刺激程序先前已被描述主要用于治疗疼痛,但不是用于迷走神经,迷走神经通常不被认为产生疼痛并且存在特殊挑战[HUNTOON MA,Hoelzer BC,Burgher AH,Hurdle MF,Huntoon EA.Feasibility of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placementof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electrodes and anchoring during simulatedmovement:part two,upper extremity.Reg Anesth Pain Med 33(6,2008):558-565;CHANI,Brown AR,Park K,Winfree CJ.Ultrasound-guided,percutaneous peripheral nervestimulation:technical note.Neurosurgery 67(3Suppl Operative,2010):第136-139页;MONTI E.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a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approach.Neuromodulation 7(3,2004):193-196;Konstantin V SLAVIN.Peripheralnerve stimulation for neuropathic pain.US Neurology 7(2,2011):144-148]。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在患者中经皮穿透将刺激装置引至在含有迷走神经的颈动脉鞘内、邻近或紧邻含有迷走神经的颈动脉鞘的目标位置。一旦在适当的位置,即通过刺激装置的电极将电脉冲施加至一个或多个所选神经(例如迷走神经或其分枝中的一者)来刺激、阻断或以其他方式调节神经并且治疗患者的病状或所述病状的症状。对于一些病状,治疗可为急性的,这意味着电脉冲立即开始与一个或多个神经相互作用以在患者中产生反应。在一些情况下,电脉冲将在神经中产生反应以在不到3小时、优选不到1小时并且更优选不到15分钟内改善患者的病状或症状。对于其他病状,对神经的间歇性定期或按需要刺激可经若干天、周、月或年的过程在患者中产生改善。对适合用于迷走神经刺激的经皮程序的更完整的描述可见于2009年4月13日提交的标题为“Percutaneous Electrical Treatmentof Tissue”的共同转让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2/422,483)中,所述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在患者外部开始并且被限制在患者外部的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产生电磁场并且/或者在患者的组织内诱导涡电流。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施加至患者皮肤的电极在患者的组织内产生电流。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目标为产生并且施加电脉冲,以便与一个或多个神经的信号相互作用,从而阻止或避免中风和/或暂时性缺血性发作,改善或限制急性中风或暂时性缺血性发作的影响,以及/或者使中风患者康复。
本公开的一部分特定地针对通过在迷走神经中或周围的电磁刺激来治疗患者,其中装置被非侵入性地安置于患者的颈部上或附近。然而,还应了解,本公开的装置和方法可适用于身体的其他组织和神经,包括但不限于其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脊髓或颅神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认可的,所述方法在用于已知具有预先存在的心脏问题的患者中之前应进行仔细评估。此外,应认识到,本公开的治疗范式可在多种不同的迷走神经刺激器情况下使用,包括可植入和/或经皮刺激装置,诸如上文所描述的装置。
图1A示出了作为“迷走神经刺激”的刺激相对于其与潜在地受刺激影响的其他解剖学结构的连接的位置。在本公开的不同实施方案中,通过刺激优先调节各种脑和脑干结构。本公开随后的部分中将描述这些结构,以及用于调节其作为对中风或暂时性缺血性发作的预防或治疗的活性的基本原理。作为初步事项,我们首先描述了迷走神经本身和其最近端连接,所述最近端连接与下文关于用于进行刺激的电波形的公开内容特别相关。
迷走神经(第十颅神经,左侧和右侧配对)由运动和感觉纤维组成。迷走神经离开颅部,向下在颈动脉鞘内穿过颈部到达颈根,然后传到胸部和腹部,在胸部和腹部它有助于对内脏进行神经支配。
人中的迷走神经由超过100,000个神经纤维(轴突)(大部分被组织成群组)组成。所述群组含于具有不同尺寸的簇内,所述簇沿神经分枝和会聚。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各纤维仅在一个方向上传导电脉冲,所述方向被定义为顺向方向,并且与逆向方向相反。然而,神经的外部电刺激可产生在顺向和逆向方向上传播的动作电位。除将信号从中枢神经系统输送至体内各个器官的传出性输出纤维之外,迷走神经将关于身体器官状态的感觉(传入性)信息输送回中枢神经系统。迷走神经中约80-90%的神经纤维为传入(感觉)神经,其将内脏的状态传送至中枢神经系统。图1A中的箭头指示电信号在传出和传入方向上的传播。如果结构之间的通信为双向的,那么在图1A中将此示出为具有两个箭头的单一连接,而不是分开地示出传出和传入神经纤维。
左迷走神经或右迷走神经内的最大神经纤维的直径为约20μm并且为很大程度上有髓的,而仅直径小于约1μm的最小神经纤维为完全无髓的。当对神经的远端部分进行电刺激时,可由更近端定位的电极记录复合动作电位。复合动作电位含有若干活性峰或波,其代表具有类似传导速率的多个纤维的加和反应。复合动作电位中的波代表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其被归类为具有如下近似直径的对应功能类别:A-α纤维(传入或传出纤维,12-20μm直径)、A-β纤维(传入或传出纤维,5-12μm)、A-γ纤维(传出纤维,3-7μm)、A-δ纤维(传入纤维,2-5μm)、B纤维(1-3μm)以及C纤维(无髓,0.4-1.2μm)。群组A和群组B纤维的直径包括髓鞘的厚度。应了解,正在初生儿和婴儿中研发迷走神经的解剖学,其部分解释了自主反射的成熟。因此,还应了解,在本公开中对迷走神经刺激的参数这样进行选择以解释此年龄相关成熟[PEREYRA PM,Zhang W,Schmidt M,Becker LE.Development of myelinated andunmyelinated fibers of human vagus nerve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JNeurol Sci110(1-2,1992):107-113;SCHECHTMAN VL,Harper RM,Kluge KA.Developmentof heart rate variation over the first 6months of life in normalinfants.Pediatr Res 26(4,1989):343-346]。
迷走传入神经纤维由定位于迷走神经感觉神经节中的细胞体产生。这些神经节呈肿胀物的形式,所述肿胀物存在于恰好在颅骨尾部的迷走神经的颈部形态中。存在两种此类神经节,称为迷走神经下节和迷走神经上节。它们还分别被称为结状神经节和颈静脉神经节(参见图1A)。颈静脉(上)神经节为迷走神经上在它刚好穿过颅骨底部的颈静脉孔时的小神经节。结节状(下)神经节为迷走神经上定位于第一颈椎的横突高度处的神经节。
迷走传入在孤束中穿过脑干,其中约百分之八十的终止突触定位于孤束的核(或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或NTS,参见图1A)中。NTS投射至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种结构,诸如杏仁核、中缝核、导水管周灰质、旁巨细胞核、嗅结节、蓝斑核、疑核以及下丘脑。NTS还投射至臂旁核,所述臂旁核又投射至下丘脑、丘脑、杏仁核、前脑岛以及下边缘皮层、外侧前额叶皮层以及其他皮层区域[JEANA.The 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euroanatomic,neurochemical and functionalaspects.Arch Int Physiol Biochim Biophys 99(5,1991):A3-A52]。下文结合内感受和休眠状态神经网络论述了此类中枢投射。
关于迷走传出神经纤维,脑干中已进化出两个迷走神经组件来调控周围副交感神经功能。由背侧运动核和其连接组成的背侧迷走神经复合体(参见图1A)控制主要位于隔膜水平以下的副交感神经功能(例如肠道和其肠嗜铬细胞),而包含疑核和面神经后核的腹侧迷走神经复合体控制主要位于隔膜上方的器官的功能,诸如心脏、胸腺以及肺脏等,以及颈部和上胸部的其他腺体和组织,以及特化的肌肉,诸如食管复合体的那些。举例来说,支配心脏的节前副交感迷走神经元的细胞体存在于疑核中,这与迷走神经刺激可能产生的潜在心血管副作用有关。
概括地讲,申请人已确定脑上存在关于nVNS作用的三个组件。在两分钟刺激期间发生最强作用并且导致脑功能的显著变化,所述显著变化可以清楚地观察为自主神经功能的急性变化(例如使用瞳孔测量法、心率变异性、皮肤电反应或触发电位所测量)以及如fMRI成像研究中所示的各种脑区域的活化和抑制的形式。中等强度的第二作用在刺激之后持续15至180分钟。动物研究已显示脑的各个部分中的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其持续若干小时。微弱强度的第三作用持续长达8小时并且引起临床上以及例如在偏头痛动物模型中见到的长效症状缓解。
因此,视医学适应征(无论是慢性治疗还是急性治疗)和疾病自然史而定,可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特定而言,申请人已发现不必“连续刺激”迷走神经(或来为患有诸如癫痫症、癫痫发作或其他疾病的某些神经退行性病症的患者提供临床有效益处。如本文所定义的术语“连续刺激”意味遵循某一开启/关闭模式连续每天24小时的刺激。举例来说,现有可植入迷走神经刺激器以30秒开启/5分钟关闭的模式(等)“连续刺激”迷走神经持续每天24小时并且每周七天。申请人已确定此连续刺激不是针对许多病症提供所要临床益处所必需的。举例来说,在急性偏头痛发作或癫痫性癫痫发作的治疗中,治疗范式可包括在疼痛癫痫发作时或发作之前刺激两分钟,随后在15分钟后再刺激两分钟。对于癫痫症预防性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以及/或者PCS,三个2分钟刺激每天三次似乎为最佳的。有时,需要多个连续的两分钟刺激。因此,初步治疗方案对应于对于给定病状来说对患者群体整体上可为最佳的情况。然而,可然后视各特定患者的反应而定,在个体化基础上对治疗作出修改。
本公开涵盖涉及刺激迷走神经的三种类型的干预:预防性、急性以及代偿性(康复性)。在这些类型之中,急性治疗涉及最少地施用迷走神经刺激,所述迷走神经刺激在症状出现之后开始。预期主要征募和占用自主神经系统来抑制伴随症状的兴奋性神经传递。预防性治疗在它在好象急性症状刚好已发生(尽管它们尚未发生)时施用的意义上类似于急性治疗,并且以规则时间间隔重复,好象症状再次发生一样(尽管它们未发生)。另一方面,康复性或代偿性治疗设法促进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长期调节,从而通过形成新的神经回路来补偿因患者的疾病而产生的缺陷。
将根据本公开的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进行三十秒至五分钟、优选约90秒至约三分钟并且更优选约两分钟的连续时间段(各自定义为单个剂量)。在剂量已完成之后,将治疗停止一段时间(视如下文所描述的治疗而定)。对于预防性治疗,诸如用于避免中风或暂时性缺血性发作的治疗,治疗优选包括在可持续一周至许多年的一段时间内每天多个剂量。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治疗将包括在一天内以预定次数和/或在一天当中以预定时间间隔的多个剂量。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治疗包括以下中的一者:(1)每天3个剂量,以预定时间间隔或次数;(2)连续或相隔5min两个剂量,以预定时间间隔或次数,优选每天两次或三次;(3)连续或相隔5min3个剂量,再次以预定时间间隔或次数,诸如每天2次或3次;或(4)连续或相隔5min 1-3个剂量,每天4-6次。治疗的起始可在预测即将中风或TIA癫痫发作或患者经历诸如由PCS引起的头疼等急性症状时开始,或者在风险因素降低程序中,它可在一天当中在患者早上起床之后开始进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每次治疗时期包括向患者连续或相隔5分钟施用1-3个剂量。在一天内每15、30、60或120分钟施以治疗时期,使得患者在一天24小时当中每小时可接收2个剂量。
对于某些病症,一天中的时间可能比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更重要。举例来说,蓝斑核(locus correleus)在一天24小时内具有诸多个时期,其中它具有非活性期和活性期。典型地,非活性期可出现在下午晚些时候或患者睡着的半夜。在非活性期内,脑中由蓝斑核产生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水平降低。这可能对某些病症有影响。举例来说,罹患由PCS或慢性创伤性脑病引起的偏头痛或丛集性头痛的患者经常在蓝斑核的非活性期之后感到这些头痛。对于这些类型的病症,预防性治疗在非活性期内为最佳的,使得脑中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量可保持在足以缓和或中断病症的急性发作的更高水平。
在这些实施方案中,预防性治疗可包括每天针对蓝斑核的非活性期按时进行的多个剂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公开的治疗包括每天2-3次施用的一个或多个剂量或每天2-3次“治疗时期”。治疗时期优选出现在下午晚些时候或晚上晚些时候、在半夜以及在早上患者醒来时。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每次治疗时期包括1-4个剂量、优选2-3个剂量,其中各剂量持续约90秒至约三分钟。
对于其他病症,治疗时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为最重要的,因为申请人已确定迷走神经的刺激可对脑中的抑制剂神经递质水平具有延长的影响,例如至少一小时、长达3小时并且有时长达8小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公开的治疗包括在24小时时间内每隔一段时间施用的一个或多个剂量(即治疗时期)。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存在1-5个此类治疗时期,优选2-4个治疗时期。每次治疗时期优选包括1-3个剂量,各自持续约60秒至约三分钟,优选约90秒至约150秒,更优选约2分钟。
对于急性治疗,诸如急性中风或癫痫发作或头痛症状的治疗,根据本发明的治疗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1)在症状发作时1个剂量;(2)在症状发作时1个剂量,随后在5-15min时再一个剂量;或(3)在症状发作时每15分钟至1小时1个剂量直至急性发作已缓和或中断。在这些实施方案中,各剂量优选持续约60秒至约三分钟,优选约90秒至约150秒,更优选约2分钟。
对于急性损伤的长期治疗,诸如在中风患者患有中风、阿尔茨海默氏病、痴呆或PCS的癫痫患者康复期间进行的长期治疗,治疗可包括:(1)每天3次治疗;(2)连续或相隔5min 2次治疗,每天3次;(3)连续或相隔5min 3次治疗,每天2次;(4)连续或相隔5min 2或3次治疗,每天多达10次;或(5)连续或相隔5min 1、2或3次治疗,每15、30、60或120min一次。
对于上文所列的所有治疗,可在左侧和右侧之间交替治疗,或者在特定脑半球中发生中风或偏头痛脑震荡的情况下,可分别治疗中风-半球或头痛侧的同侧或对侧。或者对于单一治疗,可一侧一分钟随后相对侧一分钟进行治疗。可逐个患者地选择这些治疗范式的变化型式。然而,应了解,可响应于患者症状的异质性来改变刺激方案的参数。还可随着患者病状过程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刺激参数。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所公开的方法和装置不产生临床显著副作用,诸如烦乱或焦虑,或心率或血压的变化。
当患者处于前驱、高风险双稳态时,预防性治疗可为最有效的。在所述状态下,患者同时能够保持正常或展现症状,并且正常与症状状态之间的选择取决于由生理反馈网络引起的波动放大。举例来说,血栓可以凝胶或流体相存在,其中波动的反馈放大驱动相变和/或胶体相体积的变化。因此,血栓可形成或不形成,这取决于由参与结块形成的酶的网络展现的非线性动力学,由于受血流和炎症的影响,其可通过迷走神经刺激来调节[PANTELEEV MA,Balandina AN,Lipets EN,Ovanesov MV,Ataullakhanov FI.Task-oriented modular decomposition of biological networks:trigger mechanism inblood coagulation.Biophys J 98(9,2010):1751-1761;Alexey M SHIBEKO,Ekaterina SLobanova,Mikhail A Panteleev以及Fazoil I Ataullakhanov.Blood flow controlscoagulation onset via the positive feedback of factor VII activation byfactor Xa.BMC Syst Biol 2010;4(2010):5,第1-12页]。因此,预防中风期间的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的机制通常不同于急性治疗期间所存在的机制,在所述急性治疗期间刺激抑制已由血栓引起的缺血发作后的兴奋性神经传递。尽管如此,预防性治疗还可抑制兴奋性神经传递以便限制在血栓形成后将最终发生的激发,并且急性治疗可防止形成另一血栓。
图1A中说明了参与此类抑制的回路。背侧迷走神经复合体内的兴奋性神经通常使用谷氨酸盐作为其神经递质。为抑制背侧迷走神经复合体内的神经传递,本公开利用孤束核(NTS)与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结构所具有的双向连接,或者利用NTS与下丘脑所具有的连接,所述下丘脑又投射至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结构。抑制是因下文所描述的刺激波形而产生。因此,与极后区和背侧运动核的由NTS引起的谷氨酸盐介导的活化相反的作用为:分别来自导水管周灰质、中缝核以及蓝斑核的GABA和/或血清素和/或降肾上腺素。图1A示出那些兴奋性和抑制性影响如何组合调节背侧运动核的输出。类似影响在NTS本身内组合,并且对NTS和背侧运动核的组合抑制影响产生总体抑制作用。
下丘脑或NTS对导水管周灰质、中缝核以及蓝斑核中的抑制回路的活化还可使得连接这些结构中的每一者的回路彼此调节。因此,如图1A中所示,导水管周灰质与中缝核并且与蓝斑核通信,并且蓝斑核与中缝核通信[PUDOVKINA OL,Cremers TI,WesterinkBH.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ocus coeruleus and dorsal raphe nucleusstudied with dual-probe microdialysis.Eur J Pharmacol 7(2002);445(1-2):37-42.;REICHLING DB,Basbaum AI.Collateralization of periaqueductal gray neuronsto forebrain or diencephalon and to the medullary nucleus raphe magnus in therat.Neuroscience 42(1,1991):183-200;BEHBEHANI MM.The role of acetylcholine inthe function of the nucleus raphe magnus and in the interaction of thisnucleus with the periaqueductal gray.Brain Res 252(2,1982):299-307]。导水管周灰质、中缝核以及蓝斑核还投射至脑内的许多其他位点,包括在缺血期间将被激发的那些。因此,在本公开的此方面中,迷走神经刺激在急性中风或暂时性缺血性发作期间经由其对导水管周灰质、中缝核以及蓝斑核的活化而具有总体神经保护性抑制作用。
特定而言,迷走神经刺激可对脑中称为脑岛(也称为岛皮层、岛叶皮层或岛叶)的部分以及其与前扣带皮层(ACC)的连接具神经保护性。图1A中示出了从迷走神经引至脑岛和ACC的神经回路。脑岛的保护对中风患者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已知对脑岛的损害引起中风患者中的典型症状,涉及运动控制、手和眼运动动作、运动学习、吞咽、语言清晰度、说长而复杂的句子的能力、感觉以及自主神经功能[ANDERSON TJ,Jenkins IH,Brooks DJ,HawkenMB,Frackowiak RS,Kennard C.Cortical control of saccades and fixation in man.APET study.Brain 117(5,1994):1073-1084;FINK GR,Frackowiak RS,Pietrzyk U,Passingham RE(April 1997).Multiple nonprimary motor areas in the humancortex.J.Neurophysiol 77(4,1997):2164-2174;SOROS P,Inamoto Y,MartinRE.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of swallowing:an 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meta-analysis.Hum Brain Mapp 30(8,2009):2426-2439;DRONKERS NF.A new brainregion for coordinating speech articulation.Nature 384(6605,1996):159-161;ACKERMANN H,Riecker A.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sula to motor aspects ofspeech production:a review and a hypothesis.Brain Lang 89(2,2004):320-328;BOROVSKY A,Saygin AP,Bates E,Dronkers N.Lesion correlates of conversationalspeech production deficits.Neuropsychologia 45(11,2007):2525-2533;OPPENHEIMERSM,Kedem G,Martin WM.Left-insular cortex lesions perturb cardiac autonomictone in humans.Clin Auton Res;6(3,1996):131-140;CRITCHLEY HD.Neuralmechanisms of autonomic,affective,and cognitive integration.J.Comp.Neurol.493(1,2005):154-166]。
现将描述本公开的用于刺激迷走神经的装置。图1C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为用于将能量脉冲递送至神经来治疗医学病状的基于电极的神经刺激/调节装置302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装置302可包括脉冲发生器310;电源320,其耦合至脉冲发生器310;控制单元330,其与脉冲发生器310通信并且耦合至电源320;以及电极340,其经由电线345耦合至脉冲发生器310。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相同的脉冲发生器310、电源320以及控制单元330可用于磁性刺激器或基于电极的刺激器302,从而允许用户根据附接磁性线圈还是电极340而改变参数设定。
虽然图1C中示出了一对电极340,但在实践中电极还可包括三个或更多个不同的电极元件,其中的每一者串联或并联地连接至脉冲发生器310。因此,图1C中所示的电极340总起来说代表装置的所有电极。
图1C中标记为350的项为与电极340邻接的体积,其填充有导电介质。其中埋入电极340的传导介质不需要完全包围电极。使体积350在目标皮肤表面电连接至患者以塑造为实现对患者的神经或组织的刺激所需的穿过电极340的电流密度。与患者的皮肤表面的电连接是通过接口351进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接口由电绝缘(介电)材料(诸如Mylar薄片)制成。在所述情况下,刺激器与患者的电耦合为电容性的。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接口包括导电材料,诸如导电介质350本身、导电或渗透膜或金属片。在所述情况下,刺激器与患者的电耦合为欧姆性的。如图所示,接口可为可变形的,使得其在施加至身体表面时为形状配合的。因此,接口351的外表面处所显示的弯度或曲度也对应于对其施加接口351的身体表面上的弯度或曲度,以便使接口和身体表面邻接。
控制单元330控制脉冲发生器310以产生用于装置的电极(或磁性线圈)中的每一者的信号。当经由电极340将信号非侵入性地施加至目标神经或组织时,对信号进行选择以适合用于改善特定医学病状。应注意,可通过神经刺激/调节装置302充当脉冲发生器来提到神经刺激/调节装置。专利申请公布US2005/0075701和US2005/0075702(两者均属于SHAFER)含有对可适用于本公开的脉冲发生器的描述。举例来说,还可商购获得脉冲发生器,诸如Agilent 33522A函数/任意波形产生器,Agilent Technologies,Inc.,5301Stevens Creek Blvd Santa Clara CA 95051。
控制单元330还可包括通用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CPU、用于存储可执行计算机程序(包括系统的操作系统)以及存储和检索数据的计算机存储器、磁盘存储装置、用于接收来自键盘、计算机鼠标以及触摸屏的外部信号以及任何外部供应的生理信号(参见图11)的通信装置(诸如串行和USB端口)、用于数字化外部供应的模拟信号(参见图11)的模拟-数字转换器、用于传输和接收到达和来自组成系统的一部分的外部装置(诸如印刷机和调制解调器)的数据的通信装置、用于在组成系统的一部分的监视器或显示屏上产生信息显示的硬件以及用于使上述组件互连的总线。因此,用户可通过在诸如键盘或触摸屏等装置处对控制单元330键入或以其他方式提供指令来操作所述系统,并且在诸如系统的计算机监视器或显示屏等装置上观察结果,或将结果引导至印刷机、调制解调器以及/或者储存磁盘。系统的控制可以是基于从外部供应的生理或环境信号测量的反馈。或者,控制单元330可具有紧凑且简单的结构,例如其中用户仅使用开启/关闭开关和动力控制滚轮或按钮或其触摸屏等效物即可操作所述系统。在以下部分中,还描述了一个实施方案,其中刺激器外壳具有简单结构,但控制单元330的其他组件被分配至其他装置中(参见图7)。
用于神经或组织刺激的参数包括功率水平、频率以及脉冲串持续时间(或脉冲数)。各脉冲的刺激特征(诸如穿透深度、强度以及选择性)取决于传递至电极的上升时间和峰值电能,以及由电极产生的电场的空间分布。上升时间和峰值能量由刺激器和电极的电学性质以及电流在患者体内流动的区域的解剖学决定。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设定脉冲参数以解释正在刺激的神经周围的详细解剖学[Bartosz SAWICKI,RobertJacek Starzyński, Wincenciak,Andrzej Rysz.Mathematical Modelling of Vagus Nerve Stimulation.第92-97页,Krawczyk,A.Electromagnetic Field,Health and Environment:Proceedings of EHE'07.Amsterdam,IOS Press,2008]。脉冲可为单相、双相或多相的。本公开的实施方案包括固定频率的那些,其中脉冲串中的各脉冲具有相同的刺激间时间间隔;以及已调节频率的那些,其中脉冲串中的各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为变化的。
图2A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用于刺激、阻断以及/或者调节施加至所选神经的一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脉冲的示例性电学电压/电流型态。对于优选实施方案,电压和电流是指在患者体内由电极(或磁性线圈)非侵入性地产生的那些。如图所示,可使用脉冲发生器310来实现适合用于阻断和/或调节到达神经的一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脉冲410的电学电压/电流型态400。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脉冲发生器310可使用电源320和控制单元330来实现,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例如处理器、时钟、存储器等,以产生到达电极340的脉冲串420,所述线圈或电极将刺激、阻断以及/或者调节脉冲410递送至神经。神经刺激/调节装置302可为外部供电和/或再充电的或可具有其自己的电源320。调节信号400的参数(诸如频率、振幅、工作周期、脉冲宽度、脉冲形状等)优选为可编程的。外部通信装置可对脉冲发生器编程作出修改以改进治疗。
此外,或作为用于实现用于产生到达电极的刺激、阻断以及/或者调节脉冲的电学电压/电流型态的调节单元的装置的替代方案,可采用专利公布号US2005/0216062中所公开的装置。所述专利公布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刺激(ES)系统,其适合于产生输出信号,所述输出信号用于实现用于许多不同生物和生物医学应用的电磁或其他形式的电刺激,其产生电场脉冲以非侵入性地刺激神经。所述系统包括ES信号台,所述ES信号台具有选择器,所述选择器耦合至多个不同的信号产生器,所述多个不同的信号产生器各自产生具有不同形状(诸如正弦波、方形或锯齿波)或简单或复杂脉冲的信号,其参数关于振幅、持续时间、重现率以及其他变量为可调整的。LIBOFF在公布中描述了可由此类系统产生的信号的实例[A.R.LIBOFF.Signal shapes in electromagnetic therapies:a primer.第17-37页,Bioelectromagnetic Medicine(Paul J.Rosch和Marko S.Markov编).New York:MarcelDekker(2004)]。在ES台中来自所选产生器的信号被馈送至至少一个输出台,其中它被处理以产生具有所要极性的高或低电压或电流输出,借此输出台能够产生适合于其预期应用的电刺激信号。系统中还包括测量台,所述测量台测量和展示对正在处理的物质进行操作的电刺激信号以及各种感测器的输出,所述各种感测器感测此物质中占主导的主导条件,借此系统用户可人工调节信号,或通过反馈使其自动调节,从而提供用户所希望的无论什么类型的电刺激信号,所述用户然后可观测此信号对正在处理的物质的影响。
刺激和/或调节脉冲信号410优选具有经过选择的频率、振幅、工作周期、脉冲宽度、脉冲形状等以影响治疗结果,即刺激和/或调节所选神经的传输的中的一些或全部。举例来说,频率可为约1Hz或更大,诸如在约15Hz至100Hz之间,优选在约15-50Hz之间并且更优选在约15-35Hz之间。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频率为25Hz。调节信号可具有所选脉冲宽度以影响治疗结果,诸如约1微秒至约1000微秒,优选约100-400微秒并且更优选约200-400微秒。举例来说,在神经附近的组织内由装置诱导或产生的电场可为约5至600V/m,优选小于100V/m,且甚至更优选小于30V/m。电场的梯度可为大于2V/m/mm。更通常地,刺激装置在神经附近产生足以使得神经去极化并且达到动作电位传播的阈值的电场,其在1000Hz下为约8V/m。调节信号可具有经过选择的峰值电压振幅以影响治疗结果,诸如约0.2伏特或更大,诸如约0.2伏特至约40伏特,优选在约1-20伏特之间并且更优选在约2-12伏特之间。
所公开的刺激器中的一些的目标为提供神经纤维选择性与空间选择性两者。可部分通过电极(或磁性线圈)配置的设计来实现空间选择性,并且可部分通过刺激波形的设计来实现神经纤维选择性,但两种类型的选择性的设计交织在一起。这是因为例如波形仅可选择性刺激两个神经中的一者,无论它们彼此靠近还是不靠近,从而避免将刺激信号仅聚焦至所述神经中的一者上的需要[GRILL W和Mortimer J T.Stimulus waveforms forselective neural stimulation.IEEE Eng.Med.Biol.14(1995):375-385]。这些方法补充了用于实现选择性神经刺激的其他方法,诸如使用局部麻醉剂、施加压力、诱导缺血、冷却、使用超声波、分级增加刺激强度、开发轴突的绝对不应期以及应用刺激阻断[John E.SWETT和Charles M.Bourassa.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ElectricalStimulation Research Techniques,Michael M.Patterson和Raymond P.Kesner编.Academic Press.(New York,1981)第243-295页]。
迄今为止,对用于神经刺激的刺激波形参数的选择已非常有经验,其中使参数围绕某一最初成功的参数集合而变化,以致力于发现针对各患者的改进的参数集合。选择刺激参数的更高效方法可为选择模拟正在尝试间接刺激的解剖学区域中的电学活性的刺激波形,以致力于调节天然存在的电波形,正如THOMAS等人的标题为Electrotherapy deviceusing low frequency magnetic pulses的专利号US6234953和GLINER等人的标题为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or affecting neural stimulation efficiencyand/or efficacy的申请号US20090299435中所建议。还可反复地改变刺激参数,以寻求最佳设定[BEGNAUD等人的标题为Threshold optimization for tissue stimulationtherapy的专利US7869885]。然而,通过尝试错误法发现了一些刺激波形(诸如本文所描述的那些),并且然后有意地对其加以改进。
侵入性神经刺激典型地使用方波脉冲信号。然而,申请人发现方形波形对于非侵入性刺激来说不理想,因为它们产生过度疼痛。前脉冲(Prepulse)和类似波形修改已被建议为改进神经刺激波形的选择性的方法,但申请人未发现它们是理想的[AleksandraVUCKOVIC,Marco Tosato以及Johannes J Struijk.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techniques for diameter selective fiber activation in the vagal nerve:anodalblock,depolarizing prepulses and slowly rising pulses.J.Neural Eng.5(2008):275-286;Aleksandra VUCKOVIC,Nico J.M.Rijkhoff以及Johannes J.Struijk.DifferentPulse Shapes to Obtain Small Fiber Selective Activation by Anodal Blocking—ASimulation Study.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51(5,2004):698-706;Kristian HENNINGS.Selecti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Fibers:Accommodation Based Methods.博士论文,Center for Sensory-MotorInteraction,Aalborg University,Aalborg,Denmark,2004]。
申请人还发现由方形脉冲的爆发组成的刺激波形对于非侵入性刺激来说是不理想的[M.I.JOHNSON,C.H.Ashton,D.R.Bousfield以及J.W.Thompson.Analgesic effectsof different pulse pattern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oncold-induced pain in normal subjects.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35(2/3,1991):313-321;De Ridder的标题为Stimulation design for neuromodulation的专利US7734340]。然而,如图2B和2C中所示,正弦脉冲的爆发为优选刺激波形。如那里可见,单个的正弦脉冲具有周期τ,并且爆发由N个此类脉冲组成。这随后为无信号期(爆发间期)。爆发继之以沉默的爆发间期的模式以周期T自身重复。举例来说,正弦周期τ可在约50-1000微秒(等效于约1-20KHz)之间,优选在约100-400微秒(等效于约2.5-10KHz)之间,更优选约133-400微秒(等效于约2.5-7.5KHZ)且甚至更优选约200微秒(等效于约5KHz);每次爆发的脉冲数可为N=1-20,优选约2-10并且更优选约5;并且爆发继之以沉默的爆发间期的整个模式可具有相当于约10-100Hz、优选约15-50Hz、更优选约25-35Hz并且甚至更优选约25Hz的周期T(图2E中示出了小得多的T值以使得爆发可辨别)。当这些示例性值是用于T和τ时,与如当前惯用的经皮神经刺激波形中所含的傅里叶分量(Fourier component)相比,所述波形含有显著的在较高频率(1/200微秒=5000/秒)下的傅里叶分量。
以上波形基本上为包括脉冲的爆发的1-20KHz信号,其中各爆发具有约10-100Hz的频率,并且各脉冲具有约1-20KHz的频率。关于波形的另一思路为它是以约10-100Hz的频率自身重复的1-20KHz波形。申请人不知道在迷走神经刺激情况下已使用此类波形,但已使用类似波形来刺激肌肉作为增加特级运动员的肌肉强度的手段。然而,对于肌肉加强应用,所用电流(200mA)会令人很痛并且比本文所公开的大两个数量级。此外,用于肌肉加强的信号可以不是正弦的(例如三角形),并且参数τ、N以及T也可不同于上文所例示的值[A.DELITTO,M.Brown,M.J.Strube,S.J.Rose以及R.C.Lehman.Electrical stimulationof the quadriceps femoris in an elite weight lifter:a single subjectexperiment.Int J Sports Med 10(1989):187-191;Alex R WARD,NataliyaShkuratova.Russian Electrical Stimulation:The Early Experiments.PhysicalTherapy 82(10,2002):1019-1030;Yocheved LAUFER和Michal Elboim.Effect of Burst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Kilohertz-Frequency Alternating Currents and ofLow-Frequency Pulsed Currents on Strength of Contraction,Muscle Fatigue,andPerceived Discomfort.Physical Therapy 88(10,2008):1167-1176;Alex RWARD.Electrical Stimulation Using Kilohertz-Frequency AlternatingCurrent.Physical Therapy 89(2,2009):181-190;J.PETROFSKY,M.Laymon,M.Prowse,S.Gunda以及J.Batt.The transfer of current through skin and muscle duringelectrical stimulation with sine,square,Russian and interferentialwaveforms.Journal of 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33(2,2009):170-181;KOFSKY等人的标题为Muscle stimulating apparatus的专利US4177819]。还已结合可植入脉冲发生器公开了爆发刺激,但其中爆发是神经元放电模式本身的特征[DE RIDDER的标题为Stimulation design for neuromodulation的专利US7734340;DE RIDDER的标题为Combination of tonic and burst stimulations to treat neurological disorders的申请US20110184486]。举例来说,图2B和2C中所示的电场可具有17V/m的E最大值,其足以刺激神经但显著低于为刺激周围的肌肉所需的阈值。
使用反馈来产生调节信号400可产生非周期性信号,特别是如果由测量来自患者的天然存在的随时间变化的非周期性生理信号的感测器产生反馈(参见图11)。事实上,来自患者的天然存在的生理信号中不存在显著波动通常被认为是患者健康不佳的指示。这是因为调控患者的生理变量的病理控制系统可能已变得捕获在两种或更多种可能的稳态中的仅一者周围,并且因此不能正常地对外部和内部应力作出反应。因此,即使不使用反馈来产生调节信号400,以非周期性方式人工调节信号以模拟健康个体中会天然地存在的波动也可适用。因此,刺激信号的噪声调节可引起病理生理控制系统被重新设定或通过称为随机共振的机制而经历非线性相变[B.SUKI,A.Alencar,M.K.Sujeer,K.R.Lutchen,J.J.Collins,J.S.Andrade,E.P.Ingenito,S.Zapperi,H.E.Stanley,Life-supportsystem benefits from noise,Nature 393(1998)127-128;W Alan C MUTCH,M RuthGraham,Linda G Girling以及John F Brewster.Fractal ventilation enhances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Respiratory Research 2005,6:41,第1-9页]。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存在或不存在反馈的情况下,调节信号400将以如下改变刺激参数中的一者或多者(本文所提到的功率、频率等)的方式刺激所选神经纤维:对具有对应于所选参数的平均值或所述参数的最近操作平均值的平均值的统计分布进行抽样,并且然后将参数的值设定为随机抽样值。被抽样的统计分布将包括从所记录的天然存在的随机时间序列或通过计算式获得的高斯分布(Gaussian)和1/f。将如此周期性地或以时间间隔改变参数值,所述时间间隔本身是通过对另一统计分布进行抽样来随机选择,所述另一统计分布具有所选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其中被抽样的分布包含从天然存在的随机时间序列或通过计算式获得的高斯分布和指数。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案中,以“起搏器”类型形式提供根据本公开的装置,其中由刺激器装置间歇地对神经的所选区域产生电脉冲410,以在患者中形成神经的较低反应性。
将本公开的电极施加至颈部表面或身体的某个其他表面,并且用于将电能非侵入性地递送至神经。本公开的实施方案可在所使用的电极数目、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及是使用盘状还是环状电极方面有所不同。在所述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为单个的患者选择电极配置,以将电场和电流最佳地聚焦至所选神经上而不会在皮肤表面产生过度的电流。DATTA等人描述了此聚焦性与表面电流之间的权衡[Abhishek DATTA,Maged Elwassif,Fortunato Battaglia以及Marom Bikson.Transcranial current stimulation focalityusing disc and ring electrode configurations:FEM analysis.J.Neural Eng.5(2008):163-174]。虽然DATTA等人在解决特定地用于经颅电流刺激的电极配置的选择,但他们所描述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周围神经[RATTAY F.Analysis of models forextracellular fiber stimulation.IEEE Trans.Biomed.Eng.36(1989):676-682]。
图3中示出了基于电极的刺激器的优选实施方案。如图所示,刺激器包括智能电话(31),其中其背部被移除并且连接至外壳(32),所述外壳包括一对电极表面(33)以及用于控制电极和为电极供电并且与智能电话互连的电路(未图示)。图3中的电极表面(33)对应于图1中的项351。图3A示出了智能电话(31)具有触摸屏的一侧。图3B示出了刺激器(32)的连接至智能电话背部的外壳。外壳的部分与智能电话背部齐平放置,并且具有用于容纳存在于智能电话的原始背部的智能电话组件的窗口。此类组件在刺激器存在下也可以使用,例如智能电话的后置摄像头(34)、闪光灯(35)以及扬声器(36)。智能电话的其他原始组件也可以使用,诸如音频耳机插头插孔(37)和多用途插口(38)。注意,图3中所示的智能电话的原始组件对应于Samsung Galaxy智能电话,而对于使用不同智能电话型号的实施方案来说其位置可不同。
图3C表明外壳(32)的若干部分朝所述背部突出。两个电极表面(33)突出,使得它们可被施加至患者的皮肤。可用绑带或框架或项圈将刺激器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或者可用手使刺激器保持抵靠患者的身体。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可包括单一此类电极表面或超过两个电极表面。
圆顶片(39)也从外壳突出,以便允许装置当也由电极表面支撑时近乎平地放置于桌子上。圆顶片还容纳相对高的组件,所述相对高的组件可位于其下面,诸如电池。或者,可通过智能电话的电池为刺激装置供电。如果圆顶片下的电池为可再充电的,那么圆顶片可含有插孔(41),通过所述插孔使用插入其中的插头为电池再充电,所述插头例如被附接至来自基站(下文描述)的电力电缆。外壳的腹部(40)的突出程度比电极和圆顶片低。如下文所描述,所述腹部容纳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含有外壳内的电子组件(未图示)。
一般来说,将刺激器设计成使刺激器的电极(图1中的340)远离腔室内的皮肤表面定位,并且将传导材料(图1中的350)放置于电极与接触皮肤的刺激器头的外部组件(图1中的351)之间的腔室中。此设计的新颖性之一在于刺激器连同相应适合的刺激波形(参见图2)一起塑造电场,从而通过刺激所述神经来产生选择性生理反应,但避免对除目标神经外的神经和组织的实质刺激,特别是避免对产生疼痛的神经的刺激。根据SIMON等人的标题为Devices and methods for non-invasi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their use forvagal nerve stimulation on the neck of a patient的共同未决的共同转让的申请US20110230938(申请号13/075746)中的对应场方程来描述电场的塑造,所述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圆片接口351实际上充当电极,并且螺钉340仅为到达信号产生器电子器件的输出连接。在此实施方案中,在信号产生器与接口或电极351之间安置导电流体或凝胶。在此实施方案中,导电流体从信号中滤出或消除高频组分以在信号到达电极351之前使其平滑。当产生信号时,功率切换和电噪声典型地将不需要的高频尖峰添加回信号中。此外,正弦爆发的脉冲发生可诱导信号中的高频分量。通过在信号即将到达电极351之前用导电流体将其过滤,将更平滑更整齐的信号施加至患者,由此减少患者所感到的疼痛和不适,并且允许将更高的振幅施加至患者。这允许施加足够强的信号以到达更深的神经,诸如迷走神经,而不会对患者在其皮肤表面造成过多疼痛和不适。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使用低通滤波器替代导电流体来滤出信号中的不希望的高频分量。低通滤波器可包括数字或有源滤波器或简单地两个串联电阻器和并联电容器,其放置于信号产生器与电极/接口之间。
电极表面(33)在图3C中被示出为大致半球形,使得当电极表面被压入患者的皮肤中时,皮肤接触的表面积将增加。然而,在电极表面(对应于图1中的351)的其他设计中,电极表面可为平面的。此类替代设计在图4中示出。如图4A中所示,电极表面(351)包括金属(例如不锈钢)圆片,所述圆片配合至非传导性(例如塑料)腔室(345)的顶部中。在腔室的另一端,带螺纹的端口接收充当实际电极的金属螺钉(340)。电线将被附接至螺钉,从而将其连接至产生脉冲的电路。组装后的组件在图4B中示出,该图还示出了腔室内的导电材料(350)(诸如电解质溶液或凝胶)的位置,所述导电材料允许电极(340)将电流传导至外部电极表面(351)。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要施加至刺激器的电极的信号波形(图2)最初是在位于移动电话外壳外部并且远离移动电话外壳的脉冲发生器(图1中的310)的组件中产生。移动电话优选包括软件应用程序,可将所述软件应用下载至电话中以从外部控制组件接收无线传输的波形,或接收由线缆例如经由图3中的多用途插口38传输的波形。如果波形是以压缩形式传输,那么它们优选是以无损方式例如利用FLAC(自由无损音频解编码,Free LosslessAudio Codec)进行压缩。或者,所下载的软件应用程序本身可被编码以产生特定波形,所述特定波形是要被施加至电极(图1C中的340)并且随后被输送至电极组件的外部接口(图1C中的351和图3中的33)。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软件应用程序不是从装置外部下载,而是替代地在内部,例如在存在于的所述刺激器的外壳(图3B和3C中的32)内的只读存储器内可获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首先由软件应用程序将波形输送至电话扬声器输出端或耳机插头插孔(图3B中的37)内的触头,好象波形信号为通用音频波形一样。所述伪声音波形通常将为立体波形,代表要施加至“左侧”和“右侧”电极的信号。然后波形将被如下输送至刺激器的外壳(图3B和3C中的32)。刺激器的外壳可具有附接的悬挂音频插头,每当要进行电刺激时将所述悬挂音频插头插入扬声器输出端或耳机插头插孔37,或者扬声器输出端或耳机插头插孔的触头与刺激器外壳之间的电连接可为硬线连接的。在任一情况下,定位在刺激器外壳腹部(图3C中的40)下的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学电路可然后塑造、过滤以及/或者放大经由扬声器输出端或耳机插头插孔接收的伪声音信号。刺激器外壳内的功率放大器可然后以类似于使用音频功率放大器来驱动扩音器的方式来驱使信号到达电极上。或者,可在单独的装置中实现信号处理和放大,所述单独的装置可被插入电话和/或刺激器的外壳(图3B和3C中的32)上的插孔,以将软件应用程序与电极耦合。
除如上文所描述将刺激波形从智能电话传送至刺激器外壳之外,智能电话还可以将控制信号传送至刺激器外壳。因此,刺激波形通常可被认为是一类模拟伪声音信号,但如果信号含有标示着数字控制信号即将被发送的脉冲标签系列,那么可将刺激器外壳中的逻辑电路设定为将脉冲标签系列后面的数字脉冲系列解码,这类似于调制解调器的操作。
将波形定向至电极的步骤中的许多,包括可由用户经由触摸屏(图3A中的31)控制的步骤是在上述软件应用程序中实现。举例来说,软件应用程序可以是针对使用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的电话而写的。此类应用程序是典型地在集成开发环境(IDE)(诸如Eclipse)中使用安卓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以Java编程语言进行开发[MikeWOLFSON.Android Developer Tools Essentials.Sebastopol,California:O’ReillyMedia Inc.,2013;Ronan SCHWARZ,Phil Duston,James Steele以及Nelson To.TheAndroid Developer’s Cookbook.Building Applications with the Android SDK,第二版.Upper Saddle River,NJ:Addison-Wesley,2013;Shane CONDER和LaurenDarcey.Android Wireles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第二版.Upper Saddle River,NJ:Addison-Wesley,2011;Jerome F.DIMARZIO.Android-A Programmer's Guide.New York:McGraw-Hill.2008.第1-319页]。2014年7月18日Open Handset Alliance的安卓开源项目.Media Playback在web域developer.android.com以子域/guide/topics/media/描述了与此类安卓软件应用程序的音频特征特别相关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例如MediaPlayerAPI)。如下文所描述,那些API也与本公开的智能电话摄像头性能的使用特别相关。软件应用程序的额外组件可购自装置制造商[Samsung Mobile SDK,web域developer.samsung.com,子域/samsung-mobile-sdk,2014年7月18日]。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刺激器和/或智能电话将包括用户控制装置,诸如开关或按扭,其禁用/启用刺激器。优选地,当启用刺激器时开关将自动禁用所有智能电话功能(并且反之亦然)。这确保智能电话的医学装置功能与其余电话功能完全分开。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开关将为密码控制的,使得仅患者/刺激器/电话所有者将能够启用刺激器功能。在一个此类实施方案中,开关将由生物计量扫描(例如指纹、光学扫描等)控制,使得刺激器功能仅可由患者使用。这确保在电话丢失或被偷走的情况下仅患者将能够使用规定的治疗。
刺激器和/或电话还将包括允许患者在因特网上预订更多治疗剂量的软件(以下结合对接站更详细地论述)。此类治疗剂量的购买将需要医师通过处方等授权。为此,软件将优选包括授权码,所述授权码应按顺序输入以便患者下载针对更多治疗的授权。没有此类授权,刺激器将为禁用的并且将不递送治疗。
虽然图3中所示的装置为适合的可商购获得的智能电话,但应了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还可将刺激器的外壳连接至不为电话的无线装置(例如Wi-Fi启用装置)和/或由其供电。或者,可通过用于短距离交换数据的无线连接(诸如蓝牙等)将刺激器耦合至电话或其他Wi-Fi启用装置。在此实施方案中,刺激器外壳不被附接至智能电话,并且因此可包含方便患者放入他或她的钱包、皮夹或口袋的多种其他形状和尺寸。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刺激器外壳可被设计成电话的保护或装饰套壳的一部分,可类似于标准电话套壳将所述套壳附接至电话。在一个此类实施方案中,刺激器/套壳还可包括电话的额外电池寿命并且可包括与电话电池的电连接以将电池再充电(例如等的一部分)。还可使用此电连接来将智能电话耦合至刺激器。
对诸如迷走神经等神经的电刺激的效果的再现性部分取决于一个人在连续刺激时期期间将电极表面安置于患者皮肤上的最佳位置的能力。本公开包括在后续治疗期期间重新安置刺激装置的方法。下文所公开的方法涉及最初通过用超声波使神经成像来确定刺激器的最佳位置,然后用染料点(“纹身”)在患者的皮肤上标记所述位置,并且最后结合使用智能电话的后置摄像头对染料点进行成像来重新安置刺激装置。
用于使迷走神经(或其他所刺激的神经)成像的优选超声波换能器/探头为“曲棍球棒”型探头,如此称谓是由于其形状,其可从大多数超声波机器制造商商购获得。作为实例,用于表面观察的Hitachi Aloka UST-536 19mm曲棍球棒型换能器具有6-13MHz的频率范围、90度的扫描角度以及约19mm x 4mm的探头表面积(Hitachi Aloka MedicalAmerica,10 Fairfield Boulevard,Wallingford CT 06492)。换能器连接至超声波机器,所述超声波机器展示位于换能器下的解剖学结构。
预先通过将超声波探头安置于将放置各智能电话电极的中心的位置(图3中的33),使得迷走神经出现在超声波图像的中心来确定用于电刺激迷走神经的颈部皮肤位置[KNAPPERTZ VA,Tegeler CH,Hardin SJ,McKinney WM.Vagus nerve imaging withultrasound:anatomic and in vivo validation.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18(1,1998):82-5]。一旦已找到用于电极的所述位置,就通过附接至超声波探头的较短维度两侧的模版孔用油墨在患者的颈部上标记暂时的点以保存对超声波探头的位置和取向的了解。当已确定皮肤上用于各电极的优选超声波位置时,则用下文所描述的更永久的荧光染料中的一种在患者的皮肤上标记(纹上)在后置摄像头中心下内插的最佳位置。可使用具有若干个孔的长矩形模版来进行内插,其中靠近模版末端的孔与已关于电极位置所标记的暂时的点对齐,并且其中使用模版的中心孔来将永久性荧光染料施加至将位于智能电话摄像头下的位置。通常标记两个或更多个邻近的荧光染料位置,使得如果随后将模版在皮肤上的荧光点上中心对齐,那么模版的末端孔也将与已标记以记录匹配电极位置的超声波探头位置的暂时点位置对齐。
应了解,可使用任何无毒的染料来永久地标记患者皮肤上的位置。然而,优选类型的持久染料为荧光团,所述荧光团作为患者颈部上的点仅当在其上照射非可见光(例如紫外光(“黑光”)或红外光)时为可见或可检测的。这是因为患者由此省去了解释为什么以其他方法会在他或她的颈部存在可见的记号的尴尬,并且也是因为此类染料适合用于显示将刺激器放置在哪里,不管患者是深肤色还是浅肤色的。试图将染料颜色与患者肤色相匹配的另一方法通常将为不切实际的。外科医师和放射学家先前已用荧光染料(例如来自普通的高亮笔)进行标记来画出哪里要进行一个程序。然而,本公开中的标记是不同的,因为其旨在由患者独自重复地用于在小离散点处进行装置安置[DAVID,J.E.,Castle,S.K.B.以及Mossi,K.M.Localization tattoos:an alternative method using fluorescentinks.Radiation Therapist 15(2006):1-5;WATANABE M,Tsunoda A,Narita K,Kusano M,Miwa M.Colonic tattooing using fluorescence imaging with light-emittingdiode-activated indocyanine green:a feasibility study.Surg Today 39(3,2009):214-218]。
一旦已如上文所描述将指示位置的荧光点施加于患者皮肤上,它们就会随着患者皮肤的染色外表面脱落而褪色并且最终消失。脱落将因患者洗涤他或她的颈部而天然地发生,并且可因美容师常规使用的机械(例如磨擦剂)或化学方法而加快。在点消失之前,患者或家族成员可通过遮蔽点以外的皮肤并且然后直接用棉拭子施加新的染料溶液来将染料/荧光团再施加至同一点,同时用紫外光或红外光(视情况而定)对其进行观察。对由紫外光激发的荧光的观察可用肉眼来进行,因为其包含蓝光,而对由红外光激发的荧光的观察可用常规数码相机在移除相机的IR阻断滤波器之后来进行。对于一些相机,IR阻断滤波器的移除可能不是必需的(例如可进行视网膜生物计量扫描的那些)。红外荧光染料中的一些视其浓度而定甚至在室内光线下也可能是肉眼隐约可见的(例如吲哚菁绿)。
或者,可由有执照的专业纹身师通过将染料/荧光团注入外皮肤层或皮肤更深处来使用标记或再标记荧光点的半永久性或永久性纹身方法[Maria Luisa Perez-COTAPOS,Christa De Cuyper以及Laura Cossio.Tattooing and scarring:techniques andcomplications.Christa de Cuyper和Maria Luisa Cotapos(编).DermatologicComplications with Body Art:Tattoos,Piercings and Permanent Make-Up.Berlinand London:Springer,2009,第31-32页]。
可使用许多染料来进行紫外标记,但最方便用于皮肤表面标记的染料是手压印模事件参加者可商购获得的那些。对于纹身应用,可商购获得封装于微球内的吸收紫外线的可注射荧光团[Technical sheet for Opticz UV Blacklight Reactive Blue InvisibleInk.2013.Blacklight.com,26735W Commerce Dr Ste 705,Volo,IL 60073-9658;RichardP.HAUGLAND.Fluorophores excited with UV light.第1.7章节,The Molecular ProbesHandbook:A Guide to Fluorescent Probes and Labeling Technologies,第11版,2010.Molecular Probes/Life Technologies.4849Pitchford Ave.,Eugene,Oregon97402.第66-73页;Technical sheet for BIOMATRIX System.2013.NEWWESTTechnologies,Santa Rosa CA 95407-0286]。
还可使用许多染料来进行红外标记,其主要优点为来自人类皮肤或组织的自发荧光通常不妨碍其荧光的检测。事实上,红外荧光团可在达至皮肤下约两厘米处被成像。此类染料的实例为吲哚菁绿和Alexa Fluor 790。还可使用量子点来产生红外荧光,其优点为它们非常稳定并且非常明亮地发荧光。还可出于纹身的目的将其封装于微球中。量子点还可为电致发光的,使得由刺激器产生的电场和电流可单独诱导从量子点发射红外光[RichardP.HAUGLAND.Alexa Fluor Dyes Spanning the Visible and Infrared Spectrum–第1.3章节;以及Qdot Nanocrystals–第6.6章节.The Molecular Probes Handbook:A Guide toFluorescent Probes and Labeling Technologies,第11版,2010.Molecular Probes/Life Technologies.4849Pitchford Ave.,Eugene,Oregon 97402;GRAVIER J,NavarroFP,Delmas T,Mittler F,Couffin AC,Vinet F,Texier I.Lipidots:competitiveorganic alternative to quantum dots for in vivo fluorescence imaging.J BiomedOpt.16(9,2011):096013;ROMOSER A,Ritter D,Majitha R,Meissner KE,McShane M,Sayes CM.Mitigation of quantum dot cytotoxicity by microencapsulation.PLoSOne.6(7,2011):e22079:第1-7页:Andrew M.SMITH,Michael C.Mancini以及ShumingNie.Second window for in vivo imaging.Nat Nanotechnol 4(11,2009):710-711]。
一旦患者准备好将刺激器施加至颈部(如图8和10中所示),他或她就将在智能电话的背面在后置摄像头(图3B中的34)和摄像头闪光灯(图3B中的35)顶部以及电极表面(图3和5中的33)之间的位置上放置卡入式光学附接件(图5C中的50)。光学附接的目的是通过形成来自已放置于患者皮肤中或下的染料点的荧光的摄像头图像来促进电极的最佳安置。
一旦卡入式光学附接件处于适当的位置,在光学附接件与如由图5A、5B以及5C中的34'和35'所指示的后置摄像头/闪光灯之间就形成孔隙。图5A和5B中所示的处于孔隙上方的光学元件存在于智能电话中,而所述图中处于孔隙下方的光学元件为卡入式光学附接件的组件。智能电话中的光学元件包括闪光灯,其为发光二极管(LED)43,所述发光二极管可被编程而在拍照片时提供照明(或可甚至被编程而充当手电筒)。在不存在卡入式光学附接件的情况下,从LED照射目标反射回来的光将通过位于智能电话内部的透镜44成像。当卡入式光学附接件在适当位置时,附接件内的微距透镜(图5A、5B以及5C中的56)允许近处目标的成像,所述近处目标在此应用中将为在患者皮肤58上或下由染料的荧光点59发出的荧光55。作为实例,微距透镜可类似于由Carson Optical出售的微距透镜[LensMagTM-型号ML-415,Carson Optical,35 Gilpin Avenue,Hauppauge,NY 11788]。
为从患者皮肤中的荧光染料产生荧光,应用对应于染料激发光谱中的峰值的波长来照射染料。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案中,红外线照射使得染料(例如吲哚菁绿)在大于820nm的波长下发荧光,并且可使用LED以接近760或785nm的染料激发波长照射染料。因为存在于一些智能电话摄像头中的LED仅可产生主要在可见光区(400-700nm)的光,所以使用图5A中所示的光学组件来将光转变为优选的红外激发波长。当光离开闪光单元的LED 43时,它首先遇到分色镜51,所述分色镜使小于700nm波长的光(可见光)穿过,而将大于700nm波长的光(红外光)反射。穿过分色镜的光然后遇到磷光材料膜52,所述磷光材料膜吸收可见光而发射磷光性红外光,并且峰值在约760至785nm范围内[Haifeng XIANG,JinghuiCheng,Xiaofeng Ma,Xiangge Zhou以及Jason Joseph Chruma.Near-infraredphosphorescence: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Chem.Soc.Rev.42(2013):6128-6185]。如果磷光性红外光被发射回LED,那么分色镜51将磷光反射回腔室53中,在所述腔室中它与在远离LED的方向上发射的磷光汇合。腔室53内部涂有反射性材料,诸如银,使得磷光可经历由银或由分色镜51产生的多次反射,直至其最终作为光从缝隙54出来,所述缝隙被定向成朝向患者皮肤上的点。类似地,穿过磷光层52而没有产生磷光的可见光也可经历由银涂层产生的多次反射,直至其再次遇到磷光层52,所述磷光层此时可产生磷光,或它可通过分色镜传送回来并且损失掉(连同由磷光层反向散射的第一道可见光一起),除非它从LED的表面反射回来穿过分色镜51。进入腔室53的可见光中的一些也可以作为光从缝隙54出来。然而,从缝隙出来的可见光不具有为从患者皮肤58中的红外染料59产生荧光55所需的波长。此外,滤波器57将阻断从缝隙出来并且最后穿过微距透镜56的任何可见光,从而仅传送具有大于约800nm的波长的光。因此,滤波器57将不仅阻断来自LED的任何可见光,而且阻断由磷光层52产生的小于约780nm的激发红外波长。穿过滤波器57的光大部分将为来自染料点59的荧光,并且所述荧光将通过透镜44在智能电话的后置摄像头中的感光元件上成像,由此产生荧光点的图像。
注意,前述描述假定在微距透镜56与患者皮肤58之间存在空隙,使得激发波长的光可在微距透镜下传送至可将红外线染料59定位的任何地方。通常将是这种情况,因为电极表面(图5A和5B中的33')的高度阻止微距透镜56到达患者皮肤的表面。然而,如果荧光染料已被注射至比皮肤表面更深处,那么即使一直将微距透镜56压在皮肤表面,荧光染料点59仍可被光激发。这是因为红外光可穿透皮肤深达约2cm。
在LED 43产生波长适合用于激发荧光染料的光的情况下,则图5A中所示的磷光层52为不必要的。举例来说,如果LED 43产生充足的将激发红外染料吲哚菁绿的约760nm至785nm波长的光,那么将是这种情况。如果是在激发使用紫外和紫色范围内的光激发的染料,产生蓝色荧光,那么也将是这种情况。在所述情况下,图5B中所示的卡入式光学附接将为更适当的。如那里所示,滤波器51’将仅使波长在激发荧光团的范围内的光穿过,并且它因此将不使由荧光团发射的荧光的波长(或其他混杂波长)穿过。激发照射然后将进入具有反射性内表面的腔室53’,使得激发光将表现为从缝隙54’发出的光,所述缝隙被定向成朝向患者皮肤58中或下的荧光团点59。所述激发照射然后将使得患者皮肤中的荧光团点发射荧光55,所述荧光将由微距透镜56收集。对应于激发波长的光也将由微距透镜56收集,但滤波器57’将阻断激发波长的光而仅使荧光穿过。然后,荧光将由智能电话的透镜44收集并且被成像至智能电话的摄像头的感光材料上,由此产生在患者皮肤中或下的荧光点的图像。
在对患者进行刺激器的初期测试期间,适当的卡入式光学附接件将处于适当位置(如上文所描述),并且智能电话的摄像头将被打开,同时将电脉冲从电极表面33施加至患者的皮肤。如果电极位于其在患者皮肤上的最佳位置附近,那么已施加至患者皮肤的荧光点应出现在由智能电话的摄像头产生的在智能电话的屏幕(图3中的31)上可观察的图像中。然后可将电极稍微平移、转动和压入患者皮肤,直至实现最大治疗反应。评估在特定刺激器设定下的反应的方法公开于SIMON等人的标题为DEVICES AND METHODS FORMONITORING NON-INVASIVE VAGUS NERVE STIMULATION的共同转让的共同未决的申请US13/872,116(公布号US20130245486)中,该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一旦已判定电极的最大治疗位置,荧光点的参考图像就将被记录在所述位置并且保存在智能电话的存储器中以备将来参考。
在后续治疗期期间,当患者将刺激器施加至他或她的皮肤时,适当的卡入式光学附接件也将处于适当位置,并且智能电话的摄像头将被打开,同时将电脉冲从电极表面33施加至患者的皮肤。已施加至患者皮肤的荧光点然后也应出现在由智能电话的摄像头产生的在智能电话的屏幕(图3中的31)上可观察的图像中。通过将当前观察到的荧光点的图像叠加至先前记录的荧光点的参考图像上,则可确定电极表面的当前位置、取向以及进入皮肤的深度与先前记录的最佳参考位置相匹配的程度。这在图6中有所说明,该图示出了当前成像的荧光点和所叠加的参考点,以及为使前者对齐到后者的点上所需进行的旋转和平移。替代将点的当前图像与参考图像叠加,还可逐像素扣除两个图像,并且展示差异的绝对值。在所述情况下,当参考图像使当前图像近似空白时将产生电极表面的最佳安置。然后可使用变为空白的图像中的像素值的总和作为当前图像与参考图像的重合程度的指数。刺激器的控制单元还可以被配置成除非已实现图像对齐指数的预定截止值,否则禁用迷走神经的电刺激。举例来说,使用此类荧光点可使用对齐指数来确保患者在试图刺激颈部指定侧的迷走神经。然而,应了解上文所描述的荧光对齐方法可能不适合于所有患者,特别是颈部有明显皱纹或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的患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对迷走神经刺激的控制的绝大部分存在于与刺激器外壳在物理上分开的控制器组件中。在此实施方案中,分开的控制器组件和刺激器外壳通常彼此无线地通信。因此,无线技术的使用避免了互连线缆的不便和距离限制。本公开中将控制器的许多组件与刺激器外壳在物理上分开的额外原因如下。
第一,可使用最少数目的为产生刺激脉冲所需的组件来构造刺激器,并且将其余组件放置于存在于刺激器外壳外部的控制器部件中,从而产生更轻并且更小的刺激器外壳。事实上,可使得刺激器外壳小到以致于可能难以在刺激器外壳外部放置足够大以便容易操作的开关和按钮。替代地,对于本公开,用户通常可使用智能电话触摸屏来操作装置。
第二,当不受处于刺激器外壳内或附近的限制时可给予控制器(图1C中的330)额外的功能。举例来说,出于医疗记录保存和计费的目的,可为控制器添加数据记录组件,所述数据记录组件记录何时刺激已被施加至患者以及刺激如何被施加至患者。患者的完整电子医疗记录数据库可远离刺激器(例如在因特网上的某处)定位,并且所提供的刺激服务的计费系统也可能在其他地方,因此使用包括通向因特网或电话网络的入口的通信系统将控制器整合至记录保存和计费系统中将为适用的。
第三,当自我施用刺激时,出于计量患者的电刺激的目的,从数据库到控制器的通信也将为适用的。举例来说,如果针对患者的处方仅允许在单一迷走神经刺激时期期间仅递送指定量的刺激能量,随后在允许下一次刺激之前为等待时间,那么控制器可查询数据库并且然后仅在规定的等待-时间已过去时允许刺激。类似地,控制器可查询计费系统以确保患者的账户准备就绪,并且如果账户存在问题,那么拒绝给予刺激。
第四,作为前述考虑的一个推论,可将控制器构造成包括与刺激装置分开的计算机程序,其中经由手机或因特网连接来存取数据库。
第五,在一些应用中,可能需要刺激器外壳与控制器的部件在物理上分开。举例来说,当患者为儿童时,希望儿童不能控制或调节迷走神经刺激。在所述情况下,最佳布置为刺激器外壳不具有可由儿童激活的触摸屏元件、控制开关或调节旋钮。或者,可禁用刺激器上的任何触摸屏元件、开关以及按钮,而刺激的控制则仅存在于具有防儿童开启操作的远程控制器中,所述远程控制器将维持在父母或健康护理提供者的控制下。
第六,在一些应用中,由控制器传输到刺激器的特定控制信号将取决于本身被传输到控制器并且由控制器分析的生理和环境信号。在此类应用中,可能已无线地传输许多生理和环境信号,在此情况下,最方便的是将控制器的外部部件设计为所有此类无线活动(包括发送至刺激器外壳和由刺激器外壳发送的任何无线信号)的集线器。
考虑到这些因素,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基站,所述基站可发送数据至刺激器/从刺激器接收数据,并且可发送数据至数据库和系统的其他组件/从数据库和系统的其他组件接收数据,所述其他组件包括可经由因特网存取的那些。典型地,基站将为膝上型计算机,所述膝上型计算机附接至为它实现其功能所需的额外组件。因此,在任何特定刺激时期之前,基站可向刺激器(图3)中加载治疗期的参数,包括波形参数或实际波形。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还使用基站通过仅使用指定量的可释放电能对刺激器的可再充电电池(参见图3中的41)进行充电来限制患者在治疗期期间可消耗的刺激能量的量,这不同于设定参数来限制刺激时期的持续时间。因此,基站可包含电源,可将所述电源连接至刺激器的可再充电电池,并且基站计量再充电情况。实际情况是,刺激器因此可使用两个电池,一个用于将刺激能量施加至电极(其充电可受基站限制),而另一个用于执行其他功能。评估电池的充电情况或可释放能量的方法为本领域中已知的,例如在ARMSTRONG等人的标题为Power supply monitoring for an implantable device的专利US7751891中。或者,刺激器外壳内的控制组件可监测在刺激时期期间已消耗的电极刺激能量的量并且当已达到限值时停止刺激时期,不管已达到限值时的时间。
刺激器的控制器的不同组件之间的通信连接在图7中示出,该图为图1C中的控制单元330的展开表示。基站控制器组件332与刺激器外壳内的组件331之间的连接在图7中以334表示。基站控制器组件332与基于因特网的组件或智能电话组件333之间的连接以335表示。刺激器外壳内的组件331与基于因特网的组件或智能电话组件333之间的连接以336表示。举例来说,智能电话与刺激器外壳之间经由音频插头插孔的控制连接将属于此类别,刺激器外壳本身与处于因特网上的装置之间的任何直接无线通信也将如此。原则上,图7中的连接334、335以及336可为有线的或无线的。本公开的不同实施方案可缺乏所述连接中的一者或多者。
虽然在控制器的组件之间可使用红外或超声波无线控制进行通信,但它们因视线限制而不为优选的。替代地,在本公开中,装置之间的通信优选利用免执照ISM频带(260-470MHz、902-928MHz、2400-2.4835GHz)内的无线电通信。331、332以及333中的装置中的无线电频率系统的组件典型地包括具有集成微控制器的芯片上系统收发机;晶体;相关巴伦电路(balun circuitry)和匹配电路以及天线[Dag GRINI.RF Basics,RF for Non-RFEngineers.Texas Instruments,Post Office Box 655303,Dallas,Texas 75265,2006]。
基于2.4GHz的收发机提供高数据速率(大于1Mbps)和比在更低频率下操作的那些更小的天线,这使其适合用于短距离装置。此外,可使用2.4GHz无线标准(蓝牙、Wi-Fi以及ZigBee)作为用于装置之间的传输协议。虽然ZigBee无线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管辖范围内在2.4GHz下操作,但在欧洲它还以ISM频率868MHz操作,而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还以915MHz操作。在所述标准情况下,数据传输速率从20变化到250千比特(kilobit)/秒。因为许多可商购获得的健康相关感测器可使用ZigBee来操作,所以在如下文结合图11所描述控制器基于感测器的值使用反馈和前馈方法来调节患者的迷走神经刺激的应用中可推荐使用ZigBee[ZigBee Wireless Sensor Applications for Health,Wellness andFitness.ZigBee Alliance 2400 Camino Ramon Suite 375 San Ramon,CA 94583]。
2.4GHz无线电归因于降低的电路效率具有比在更低频率下操作的无线电更高的功率消耗。此外,2.4GHz频谱为拥挤的并且受到微波炉、无绳电话、802.11b/g无线局域网、蓝牙装置等的显著干扰。Sub-GHz无线电实现更低的功率消耗并且可基于单一电池操作数年。这些因素与更低的系统成本组合使sub-GHz收发机对于需要最大距离和多年操作寿命的低数据速率应用来说为理想的。
为在不同频率下操作所需的天线长度为在433MHz下17.3cm,在915MHz下8.2cm,而在2.4GHz下3cm。因此,除非天线被包括在支撑图3所示的装置的颈部项圈中,否则对于433MHz传输来说天线长度可能为一个缺点。2.4GHz频带具有使得一个装置能够服务于世界范围内的所有主要市场的优点,因为2.4GHz频带为全球频谱标准。然而,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433MHz为2.4GHz的可行替代方案,并且基于868和915MHz无线电的设计可以单一产品服务美国和欧洲的市场。
距离是由收发机的灵敏度和其输出功率决定。影响无线电灵敏度的主要因素为数据速率。较高的数据速率降低灵敏度,从而导致需要较高的输出功率来实现足够的距离。对于仅需要低数据速率的许多应用来说,优选速率为40Kbps,其中收发机仍可使用标准成品20百万分率晶体。
可无线地传输至刺激器外壳的典型信号波形在图2B和2C中示出。如那里所示,单个的正弦脉冲具有周期τ,并且一次爆发由N个此类脉冲组成。这随后为无信号期(爆发间期)。爆发继之以沉默的爆发间期的模式以周期T自身重复。举例来说,正弦周期τ可为200微秒;每次爆发的脉冲数可为N=5;并且爆发继之以沉默的爆发间期的整个模式可具有T=40000微秒的周期,这类似于25Hz刺激(图2C中示出了小得多的T值以使得爆发可辨别)。当这些示例性值是用于T和τ时,波形含有显著的在较高频率(1/200微秒=5000/秒)下的傅里叶分量。使用40Kbps无线电传输可容易地传输此类信号。通过仅传输信号参数τ、N、T、E最大等进行信号的压缩也为可能的,但在所述情况下,刺激器外壳的控制电子器件然后将必须由所传输的参数构建波形,这将增加刺激器外壳的组件的复杂性。
然而,因为考虑附接至刺激器外壳的感测器也可传输信息,所以数据转移需求可能大体上比仅传输图2中所示的信号所需要的大。因此,本公开可利用任何频带(不限于ISM频带)以及本领域中已知用于抑制或避免无线电传输中的噪声和干扰的技术,诸如跳频和直接序列扩频。
在利用所公开的电刺激装置的方法的不同实施方案中刺激所选神经纤维,包括在患者颈部中的位置处刺激迷走神经。在所述位置处,迷走神经位于颈动脉鞘内,颈动脉和内颈静脉附近。颈动脉鞘定位于咽后空间在颈部每一侧的外侧边界以及胸锁乳突肌的深处。有时选择左迷走神经进行刺激,因为刺激右迷走神经可能对心脏产生不想要的影响,但视应用而定,可替代地刺激右迷走神经或右迷走神经与左迷走神经两者。
颈动脉鞘内的三个主要结构为总颈动脉、内颈静脉以及迷走神经。颈动脉位于内颈静脉内侧,并且迷走神经位于两个脉管之间的后方。典型地,将以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方式例如通过感觉或超声波成像来确定颈动脉鞘或内颈静脉在患者中的位置(且因此迷走神经的位置)。一条线从胸锁乳突肌上方的颈部皮肤行进至迷走神经,会依次经过胸锁乳突肌、颈动脉鞘以及内颈静脉,除非皮肤上的位置紧挨着外颈静脉的任一侧。在后一情况下,所述线可仅依次经过胸锁乳突肌和颈动脉鞘,然后遇到迷走神经,从而错过内颈静脉。因此,颈部上邻近于外颈静脉的点可优选用于非侵入性刺激迷走神经。可使磁性刺激器线圈以此类点为中心,位于约第五至第六个颈椎的水平处。
图8说明了图3中所示的装置30(图8中的30=图3中的31+32)用于在颈中所述位置处刺激迷走神经的用途,其中刺激器装置30被示出要施加至患者颈部上如上文所描述的目标位置。为进行参考,图8示出了以下椎骨的位置:第一颈椎71、第五颈椎75、第六颈椎76以及第七颈椎77。因为智能电话被施加至患者颈部,所以患者通常将需要镜子29来观察和触摸电话的触摸屏。因此,当如图8中所示使用装置时,展示于电话屏幕上的图像可为颠倒的。或者,可将展示于电话屏幕上的图像无线地传输至基站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将在基站的计算机屏幕上展示图像,并且患者可经由基站与智能电话无线地进行交互。
图9示出了施加至儿童颈部的刺激器30,所述刺激器是用泡沫颈圈78部分固定,所述泡沫颈圈类似于用于颈部损伤和颈部疼痛的泡沫颈圈。用绑带79将项圈扎紧,并且通过项圈中的孔插入刺激器以到达儿童颈部表面。在此类应用中,可使用可用于调节控制器的刺激参数(例如开启/关闭、刺激振幅、频率等)的无线控制器远程打开和关闭刺激器。
图10提供当被安置以在图8中所示的颈部位置处刺激迷走神经时使用电刺激器30的更详细视图。图10中所示的解剖学为在椎骨水平C6处的颈部的一半的截面。图10中标识迷走神经60以及颈动脉鞘61,所述颈动脉鞘在那里以周围轮廓加粗的形式加以识别。颈动脉鞘不仅封闭迷走神经,而且封闭内颈静脉62和总颈动脉63。可在颈部表面附近识别的结构包括外颈静脉64和胸锁乳突肌65,当患者转动他或她的头部时胸锁乳突肌突起。迷走神经附近的额外器官包括气管66、甲状腺67、食管68、前斜角肌69、中斜角肌70、提肩胛肌71、颈夹肌72、头半棘肌73、颈半棘肌74、颈长肌以及头长肌75。用阴影标记指示了第六颈椎76的骨质结构。图中所示的额外的结构为膈神经77、交感神经节78、臂丛神经79、椎动脉和静脉80、椎前筋膜81、颈阔肌82、肩胛舌骨肌83、颈前静脉84、胸骨舌骨肌85、胸骨甲状肌86以及具有相关脂肪的皮肤87。
治疗患者的方法包括使用在此所公开的电刺激装置如图8、9以及10中所指示刺激迷走神经。可对左迷走神经或右迷走神经或同时或替代地对它们两者进行刺激。围绕所述位置调节装置的位置和角度取向直至在电流穿过刺激器电极时患者觉察到刺激。逐渐增加所施加的电流,首先达到患者感到来自刺激的感觉的水平。然后增加功率,但设定为小于使患者最初指示任何不适时的水平的水平。可使用绑带、线束或框架来将刺激器维持在适当的位置。刺激器信号可具有经过选择以在患者中产生治疗结果的频率和其他参数,即在个体化基础上调节各患者的刺激参数。通常,将刺激信号的振幅设定为对于患者来说舒适的最大值,并且然后调节其他刺激参数。
然后用如图2中所示的波形的正弦爆发波形来进行刺激。如那里所见,单个正弦脉冲具有周期τ,并且一次爆发由N个此类脉冲组成。这随后为无信号期(爆发间期)。爆发继之以沉默的爆发间期的模式以周期T自身重复。举例来说,正弦周期τ可在约50-1000微秒(等效于约1-20KHz)之间,优选在约100-400微秒(等效于约2.5-10KHz)之间,更优选约133-400微秒(等效于约2.5-7.5KHZ)且甚至更优选约200微秒(等效于约5KHz);每次爆发的脉冲数可为N=1-20,优选约2-10并且更优选约5;并且爆发继之以沉默的爆发间期的整个模式可具有相当于约10-100Hz、优选约15-50Hz、更优选约25-35Hz并且甚至更优选约25Hz的周期T(图2C中示出了小得多的T值以使得爆发可辨别)。当这些示例性值是用于T和τ时,与如当前惯用的经皮神经刺激波形中所含的傅里叶分量相比,所述波形含有在更高频率(1/200微秒=5000/秒)下的显著的傅里叶分量。
当患者例如在家或在工作地点使用刺激装置来进行自我刺激治疗时,他或她将遵循现在所描述的步骤。假定已如上文所描述在患者颈部标记了最佳刺激位置,并且已采集了荧光点的参考图像。前述刺激时期通常将已将刺激器外壳的可再充电电池放电,并且在治疗期之间,将已使用基站将刺激器再充电到至多仅达到最低水平。如果刺激器的电池具有从前一刺激时期剩余的电量,那么基站将使刺激器放电至最低水平,所述最低水平将不支持对患者的刺激。
患者可使用移动电话或基站(例如膝上型计算机)通过调用被设计成起始刺激器的使用的计算机程序(在膝上型计算机上或通过移动电话上的应用程序)来起始刺激时期。智能电话和基站中的程序可彼此无线地起始和相互作用,因此在下面,提到智能电话中的程序(应用程序)也可适用于基站中的程序,因为两者可串联操作。出于安全原因,程序将以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开始,并且在登录账户中所述用户的人口统计信息和先前刺激器经历的任何数据将已经与其相关联。还可使用智能电话使用指纹或声音识别应用程序或其他可靠的验证方法来验证患者。如果患者的医师尚未批准进一步治疗,那么基站将不对刺激器的电池充电,而是替代地,计算机程序将访问或以其他方式与医师的计算机通信,请求授权。在接收到医师的授权之后,计算机程序(在膝上型计算机上或通过移动电话上的应用程序)还可以查询通常定位于因特网上某处的数据库来证实患者的账户准备就绪。如果未准备就绪,那么程序可请求预付一个或多个刺激时期,所述预付将由患者使用信用卡、借记卡、PayPal等支付。计算机程序还将查询其内部数据库或基站的数据库来确定在最后一次使用刺激器时与现在的时间之间已过去足够的时间,以证实已过去了任何所需的等待时间。
已接收到进行神经刺激时期的授权,患者接口计算机程序然后将询问患者与参数选择有关的问题,基站将使用所述参数选择来使刺激器为刺激时期作好准备。计算机程序询问的问题取决于患者正在治疗的病状,出于本发明目的其被视为治疗偏头痛性头痛。所述头痛原则上可为头痛阶段(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症状后期以及发作间歇期)中的任一者,这将通过计算机程序的问题来确定。所述问题可为如下内容(1)这是急性还是预防性治疗?(2)如果是急性的,那么你的头痛有多严重,你已头痛多久,(3)因最近一次刺激发生了任何反常或值得注意的事情吗?等。一般来说,所提出的问题的类型为将放在头疼日记中的类型[TASSORELLI C,Sances G,Allena M,Ghiotto N,Bendtsen L,Olesen J,Nappi G,Jensen R.The usefulness and applicability of a basic headache diary beforefirst consultation: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conducted in twocenters.Cephalalgia 28(10,2008):1023-1030]。
已从患者接收到此类初步信息,计算机程序将进行仪器诊断测试并且使刺激器为刺激时期作好准备。一般来说,用于设定刺激器参数的算法将已由医师决定,并且将包括刺激器电池应被充电达到的程度、应刺激哪一迷走神经(右或左)以及在刺激时期结束之后直至后续刺激时期起始患者应等待的时间。计算机将查询医师的计算机来确定是否已存在任何算法更新,并且如果没有,那么将使用现有算法。患者还将由接口计算机程序告知刺激对话参数值,以便知晓预期情况。
一旦已使用基站将刺激器的电池充电至必需的电量,计算机程序(或智能电话应用程序)就将指示患者刺激器准备好供使用。在所述点,患者将为智能电话附接图5中所示的光学附接件50,清洁电极表面,并且对硬件作出任何其他初步调节。将展示治疗期的刺激参数,并且可作出允许患者选择的任何选择。一旦患者准备开始,他或她将按压触摸屏上的“开始”按钮并且可如图8中所示开始迷走神经刺激。
可使用多种方法来测试患者是否适当地试图刺激颈部指定侧的迷走神经。举例来说,可使用智能电话内的加速计和陀螺仪来测定智能电话的触摸屏相对于患者的预期屏幕视图的位置和取向,并且刺激器的计算机程序可通过测量刺激器主体外部的电容来作出关于正在使用哪只手固持刺激器的判断,此举可辨别相较于拇指肚环绕在装置周围的手指[Raphael WIMMER和Sebastian Boring.HandSense:discriminating different ways ofgrasping and holding a tangible user interface.第3届可触知与嵌入型相互作用国际会议会议记录,第359-362页.ACM New York,NY,2009]。抵靠皮肤按压电极将在电极两端产生电阻压降(resistance drop),所述电阻压降可起始后置摄像头的操作。只有在将装置施加至颈部侧边更早时已以纹身形式施加的荧光点附近时荧光图像才会出现在智能电话屏幕上。如果这些数据总体指示计算机程序患者正试图刺激错误的迷走神经或者正不适当地固持装置,那么将拒绝给予刺激,并且刺激器然后可经由接口计算机程序(移动电话或膝上型计算机中)与患者通信以警告患者所述事实。然后程序可提供关于如何更好地将装置施加至颈部的建议。
然而,如果正适当地施加刺激器,并且患者颈部的荧光点的图像出现在电话的屏幕上,那么刺激器根据预定的初始刺激参数开始进行刺激。然后患者将围绕他或她认为正确的颈部位置调节刺激器的位置和角度取向,直至当电流穿过刺激器电极时他或她觉察到刺激。还尝试将当前观察到的颈部点的荧光图像与先前采集的参考图像叠加。使用基站的键盘上或智能电话触摸屏上的键逐渐增加所施加的电流,首先达到患者感到刺激的感觉的水平。然后由患者增加刺激振幅,但设定为小于他最初感到任何不适时的水平的水平。通过尝试错误法,然后由患者将刺激最佳化,所述患者用使用荧光点对齐过的刺激器尝试找到在最低的可接受的刺激振幅情况下的最大的可接受的感觉。如果刺激器正被用手固持在适当的位置,那么有可能会例如归因于呼吸期间的颈部运动而存在刺激器的偶然的波动性移动。此类相对移动将影响刺激的有效性。然而,可通过智能电话内的加速计和陀螺仪对其进行监测,可将所述相对移动作为移动数据从刺激器传输至患者接口计算机程序(移动电话或膝上型计算机中)。还可监测和测量呈正被成像的荧光点的位置波动的形式的相对移动。通过监视由患者接口计算机程序显示的相对移动的图形展示,患者可使用所述展示以求有意地将移动最小化。另外,患者可试图调节刺激器的振幅作为对刺激器移动离开其最佳位置的补偿。在随后的部分中,描述刺激器本身如何可调节刺激的振幅以作出此类补偿。
在治疗期期间,患者可能将刺激器从其颈部提起,这将被检测为电极之间的电阻增加和患者颈部的点的荧光图像消失。当所述情况发生时,装置将出于安全的原因拒绝为刺激器供电。患者可然后将刺激器再施加至其颈部以恢复治疗期,不过计算机程序将识别和记录刺激的中断。由患者进行刺激然后将持续直至刺激器的电池被耗尽,或患者决定终止刺激时期。在所述点,患者将知道,刺激时期是通过触摸智能电话屏幕上的反应按扭来结束,届时刺激器会将关于刺激时期的数据转移至基站,所述刺激器的微处理器已使所述数据被存储(例如随时间变化的刺激振幅和关于装置在治疗期期间的移动的信息、刺激的持续时间、中断的存在等)。此类信息然后将被传输至患者接口计算机程序(移动电话或膝上型计算机中)并且由其展示,所述患者接口计算机程序随后将询问患者关于刺激有效性的问题。此类问题可能是关于刺激后的头痛严重程度、在刺激过程期间严重程度是逐渐地还是突然地降低以及在刺激期间是否发生反常或值得注意的任何事情。所有此类刺激后数据还将通过患者接口计算机程序经因特网被递送至医师的计算机,以检查用于选择刺激参数和方案的算法并且作出可能的调整。应了解,医师将不仅基于各单个患者的经历,而且总起来说基于所有患者的经历来调整算法,以便例如通过识别最大和最小反应患者的特征来改善刺激器使用的有效性。
在退出接口计算机程序之前,患者还可以回顾数据库记录并且关于所有先前治疗时期进行总结,以便作出他或她自己关于治疗进展的判断。如果刺激为由患者的医师规定的预防性治疗方案的一部分,那么患者接口计算机程序将提醒患者关于即将到来的自我治疗时期的时间表并且必要时允许重订时间表。
对于一些患者,刺激可进行少达90秒,但其也可能长达30分钟或更久。通常每天一次或两次或一周若干次地进行治疗,在作出关于是否继续治疗的决定之前持续12周或更久。对于经历间歇性症状的患者,可仅在患者有症状时进行治疗。然而,应了解,可响应于患者病理生理学的异质性来改变刺激方案的参数。还可随患者病状过程的变化使用不同的刺激参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迷走神经刺激可与额外的感觉刺激配合。配合的感觉刺激可为亮光、声音、触觉刺激,或舌部的电刺激以模拟气味/味道,例如以与迷走神经电刺激相同的频率脉动。配合的感觉刺激的基本原理与左迷走神经与右迷走神经的同时配合刺激相同,即脑中彼此相互作用的信号对可引起比与单个信号相关的神经集群更大和更连贯的神经集群的形成,由此增强治疗作用。尤其当脑部的一些此类对应感觉电路被认为部分负责触发偏头痛性头痛时,可考虑此配合。
选择刺激参数以优先刺激脑部的特定区域可根据经验来进行,其中选择刺激参数的集合,并且使用fMRI或相关成像方法来测量脑部的反应区域[CHAE JH,Nahas Z,LomarevM,Denslow S,Lorberbaum JP,Bohning DE,George MS.A review of functionalneuroimaging studies of 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J Psychiatr Res.37(6,2003):443-455;CONWAY CR,Sheline YI,Chibnall JT,George MS,Fletcher JW,MintunMA.Cerebral blood flow changes during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fordepression.Psychiatry Res.146(2,2006):179-84]。因此,通过使用不同的刺激参数集合来进行成像,可构建数据库,使得可通过查阅数据库来解决选择参数以匹配特定脑部区域的反向问题。
可基于尝试错误法对神经刺激方案的参数进行个体化选择以获得有益反应,而不会感觉到皮肤疼痛或肌肉颤搐。或者,如下文所描述参数值的选择可涉及如控制理论中所理解的调整。应了解,还可以随机改变参数以模拟正常生理可变性,由此可能在患者中诱导有益反应[Buchman TG.Nonlinear dynamics,complex systems,and the pathobiologyof critical illness.Curr Opin Crit Care 10(5,2004):378-82]。
迷走神经刺激可采用控制理论的方法(例如反馈),以求补偿刺激器相对于迷走神经的运动;以及避免潜在地危险情况,诸如心率过快。因此,使用这些方法,可视环境信号或所进行的生理测量而定自动改变迷走神经刺激的参数,以求将生理信号的值维持在预定范围内。
当刺激迷走神经时,运动可变性可经常是可归因于患者呼吸的,这涉及靠近迷走神经定位的胸锁乳突肌(在图10中标示为65)的收缩和其几何形状的相关变化。如现在所描述,可通过测量患者的呼吸相位,或更直接地通过测量刺激器的移动,然后使用控制理论领域中已知的控制器(例如PID控制器)来实现刺激器振幅的调节以补偿此可变性。
图11为所公开的迷走神经刺激方法的控制理论表示。“系统”(患者)从“环境”接收输入。举例来说,环境将包括周围温度、光线以及声音,所有这些均可引起偏头痛发作。如果“系统”仅被定义为患者的特定生理组件,那么“环境”还可被视为包括患者中未包括在所述“系统”内的生理系统。因此,如果某一生理组件可影响患者中另一生理组件的行为,而反之则不然,那么前一组件可为环境的一部分而后者可为系统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如果旨在控制前一组件以影响后一组件,那么两个组件均应被视为“系统”的一部分。
系统还从“控制器”接收输入,在此情况下其可包括迷走神经刺激装置,以及可用于选择或设定刺激方案的参数(振幅、频率、脉冲宽度、爆发数目等)或警告患者关于使用或调节刺激器的需要(即警报器)的电子组件。举例来说,控制器可包括图1C中的控制单元330。图11中所示的图解中的反馈为可能的,因为系统的生理测量是使用感测器进行。因此,系统中可测量的变量的值确定系统的状态(“系统输出”)。实际情况是,实际上仅进行那些测量中的一些,并且它们代表到达控制器的“感测到的生理输入”。
优选的感测器将包括通常用于可移动式监测的感测器。举例来说,感测器可包括用于常规霍尔特尔(Holter)和床边监测应用的那些,其用于监测心率和可变性、ECG、呼吸深度和速率、核心温度、水合作用、血压、脑功能、氧合作用、皮肤阻抗以及皮肤温度。如当前监测士兵的生理状态的程序中所用,可将感测器嵌入服装或放置于运动手表中[G.A.SHAW,A.M.Siegel,G.Zogbi以及T.P.Opar.Warfighter phys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monitoring:a study for the U.S.Army Research Institute in EnvironmentalMedicine and the Soldier Systems Center.MIT Lincoln Laboratory,LexingtonMA.2004年11月1日,第1-141页]。ECG感测器应适合于自动提取和分析ECG的特定特征,例如P波形态的指数,以及副交感和交感神经紧张的心率变异性指数。特别建议使用非侵入性感应体积描记法、含汞硅橡胶应变仪或阻抗呼吸描记法来测量呼吸,以解释呼吸对心脏的影响。还可在可移动式感测器之间包括非侵入性加速计,以识别运动伪影。还可以包括事件标记器以使患者标记相关情况和感觉。
对于脑部监测,感测器可包括可移动式EEG感测器[CASSON A,Yates D,Smith S,Duncan J,Rodriguez-Villegas E.Wearable electroencephalography.What is it,whyis it needed,and what does it entail?IEEE Eng Med Biol Mag.29(3,2010):44-56]或用于绘制前额皮层活化的光学绘图系统[Atsumori H,Kiguchi M,Obata A,Sato H,Katura T,Funane T,Maki A.Development of wearable optical topography systemfor mapping the prefrontal cortex activation.Rev Sci Instrum.2009年4月;80(4):043704]。信号处理方法可被视为EEG监测的一部分,所述信号处理方法不仅包括对原始EEG数据应用常规线性过滤,而且包括对数据的非线性信号特征的几乎实时提取[D.Puthankattil SUBHA,Paul K.Joseph,Rajendra Acharya U以及Choo Min Lim.EEGsignal analysis:A survey.J Med Syst 34(2010):195-212]。此类特征将包括EEG频带(例如δ、θ、α、β)。
可通过将热敏电阻或热电偶探头附接于患者的面颊以将探头安置于鼻孔处来非侵入性地进行呼吸相位的检测。传统上还使用来自绑在胸部周围的带子的应变仪信号以及感应体积描记法和阻抗呼吸描记法来非侵入性地产生随呼吸相位而上升和降落的信号。还可以从胸锁乳突肌的运动推断呼吸相位,所述胸锁乳突肌的运动还引起迷走神经刺激器在呼吸期间的移动,使用附接于迷走神经刺激器的加速计来测量所述移动,如下所述。在将此类信号数字化之后,可使用用于处理和展示广泛范围的生理信号的诸如作为PhysioToolkit(一种开放源软件的大型公布库)的一部分的“puka”等软件和用户手册来确定呼吸相位[GOLDBERGER AL,Amaral LAN,Glass L,Hausdorff JM,Ivanov PCh,Mark RG,Mietus JE,Moody GB,Peng CK,Stanley HE.PhysioBank,PhysioToolkit,and PhysioNet:Components of a New Research Resource for Complex PhysiologicSignals.Circulation 101(23,2000):e215-e220],可获自PhysioNet,M.I.T.Room E25-505A,77Massachusetts Avenue,Cambridge,MA 0213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控制单元330含有模拟-数字转换器以接收此类模拟呼吸道信号,并且用于分析数字化呼吸道波形的软件位于控制单元330内。所述软件提取呼吸道波形内的转折点,诸如呼气末和吸气末,并且基于使先前呼吸的波形匹配当前呼吸的部分波形的频率预测将来的转折点。然后,控制单元330控制脉冲发生器310,例如以仅在所选呼吸相位(诸如所有吸气或仅第一秒的吸气或仅在吸气的预期中段)期间刺激所选神经。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中,如图7中所示,将生理或环境信号无线地传输至控制器。一些此类信号可由基站接收(例如周围声音信号),而其他可接收于刺激器外壳内(例如运动信号)。
对控制单元330进行编程来控制脉冲发生器310,以视患者的呼吸相位而定通过电极暂时调节刺激可在治疗上为有利的。在YOSHIHOTO的标题为Vagus nerve stimulationsystem的专利申请JP2008/081479A中,还描述了一种用于使心率保持在安全限度内的系统。当心率过高时,所述系统刺激患者的迷走神经,而当心率过低时,所述系统试图通过刺激心脏本身而不是使用不同参数来刺激迷走神经而实现心率的稳定化。在所述公开中,迷走神经刺激使用电极,所述电极被描述为施加至身体表面的表面电极或经由皮下注射针头被引至迷走神经附近的电极。所述公开与在此所解决的头痛问题无关,但它出于以下原因考虑了在呼吸周期中的特定相位期间的刺激。因为迷走神经靠近膈神经,Yoshihoto证实膈神经有时将与迷走神经一起被电刺激。本申请人尚未经历此问题,因此所述问题可能为错误放置电极的问题。在任何情况下,膈神经控制隔膜的肌肉运动,因此,对膈神经的刺激引起患者打嗝或经历隔膜的不规则运动,或以其他方式经历不适。为使不规则隔膜运动的影响最小化,Yoshihoto的系统被设计成仅在呼吸周期的吸气相位期间刺激膈神经(并且可能共刺激迷走神经)而在呼气期间则不。此外,系统被设计成在吸气期间逐渐增加并且然后降低电刺激的量值(特别是振幅和刺激速率)以便逐渐实现膈神经和隔膜的刺激。
此外,作为本公开中的选择,可通过控制单元330调节刺激的参数以控制脉冲发生器310,从而通过电极暂时调节刺激,以便实现和维持在安全或所要限度内的心率。在所述情况下,使刺激参数以增量形式单个地增加或降低(功率、频率等),并且将呈增加、不变或降低的心率形式的作用储存于控制单元330的存储器中。当心率变成指定范围外的值时,控制单元330自动将参数重新设定为已被记录为产生所述范围内的心率的值,或者如果尚未实现在所述范围内的心率,那么它在先前所采集的数据指示将在朝向所要范围内的心率的方向上改变心率的方向上增加或降低参数值。类似地,在本公开的实施方案中还非侵入性地记录动脉血压,并且如上文所描述,控制单元330从血压波形提取收缩、舒张以及平均动脉血压。然后,控制单元330将控制脉冲发生器310,以通过电极暂时调节神经刺激,从而通过与上文关于心率所述相同的方法实现和维持在预定安全或所要限度内的血压。
使在图11中所测量的系统的输出变量由yi(i=1至Q)表示;使所要(参考或设定点)的yi值由ri表示并且使到达系统的控制器输入由变量uj(j=1至P)组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控制器的目标为以使得输出变量(或其子集)严格遵循参考信号ri(即控制误差ei=ri-yi较小,即使存在到达系统的环境输入或噪声)的方式选择输入uj。将误差函数ei=ri-yi视为在图11中所感测到的到达控制器的生理输入(即,参考信号对控制器来说为不可或缺的,此举从其中扣除了所测量的系统值以构建控制误差信号)。控制器还将接收所测量的环境信号vk(k=1至R)的集合,其也对如图11中所示的系统起作用。
系统的输入u(t)的函数形式被限制为如图2B和2C中所示。通常,需要调节的参数为与图2中所示的信号的振幅相关的参数。作为使用反馈来控制系统的第一实例,考虑调节迷走神经刺激器的输入u(t)(即控制器的输出)的问题以补偿运动伪影。
神经活化通常为沿神经轴突的细胞外电位的二阶空间导数的函数,其将随刺激器的位置相对于轴突的变化而改变[F.RATTAY.The basic mechanism for the electricalstimula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Neuroscience 89(2,1999):335-346]。此类运动伪影可归因于患者的运动(例如,颈部运动)或患者内部的运动(例如与呼吸相关的胸锁乳突肌收缩),或者它可归因于刺激器相对于身体的移动(滑动或偏移)。因此,预期由于此类不需要的或不可避免的运动,预期(r)神经刺激振幅相较于需要连续调节的实际(y)神经刺激振幅通常将存在一定的误差(e=r-y)。
可使用加速计来检测所有这些类型的移动,例如使用来自STMicroelectronics(750 Canyon Dr#300 Coppell,TX 75019)的型号LSM330DL。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一个或多个加速计附接于患者颈部,并且将一个或多个加速计在刺激器接触患者的位置附近附接于刺激器的头,或者使用智能电话内的加速计。因为加速计的暂时整合的输出提供各加速计的当前位置的测量,所以组合的加速计输出使得有可能测量刺激器相对于下面的组织的任何移动。
可通过将超声波探头放置在将放置刺激器的中心的位置处来预先确定刺激器下面的迷走神经的位置[KNAPPERTZ VA,Tegeler CH,Hardin SJ,McKinney WM.Vagus nerveimaging with ultrasound:anatomic and in vivo validation.Otolaryngol Head NeckSurg118(1,1998):82-5]。超声波探头被配置成具有与刺激器相同的形状,包括连接一个或多个加速计。作为初步方案的一部分,然后指示或帮助附接有加速计的患者进行颈部运动,深呼吸以便收缩胸锁乳突肌,并且大体上模拟可伴随使用刺激器的延长的刺激的可能运动。这将包括刺激器相对于在患者颈部上的初始位置的可能的滑动或移动。虽然这些移动正在进行,但是加速计在采集位置信息,并且从超声波图像确定迷走神经的对应位置。使用这些初步数据,仅给定在刺激时期期间的加速计数据,通过内插在先前采集的随加速计位置数据而变的迷走神经位置数据之间,然后可推断迷走神经相对于刺激器的位置。此类数据将补充成像数据,所述成像数据测量当前患者颈部的点的荧光图像与参考图像重合的程度,并且因此也测量刺激器的相对移动。
对于刺激器相对于迷走神经的任何给定位置,还可推断它在迷走神经附近产生的电场的振幅。这是通过计算或通过测量由刺激器产生的随在模拟相关身体组织的人体模型(phantom)内的深度和位置而变的电场来进行[Francis Marion MOORE.ElectricalStimulation for pain suppression: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models.Thesis,School of Engineering,Cornell University,2007;Bartosz SAWICKI,RobertJacek Starzyński, Wincenciak,AndrzejRysz.Mathematical Modelling of Vagus Nerve Stimulation.第92-97页,Krawczyk,A.Electromagnetic Field,Health and Environment:Proceedings of EHE'07.Amsterdam,IOS Press,2008]。因此,为补偿移动,控制器可根据迷走神经附近的电场振幅相对于其所需值的推断偏差来增加或减小刺激器输出(u)的振幅。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未在系统输出变量与表示系统状态的变量之间进行区分。然后,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或模型由以下形式的一组一阶微分方程组成:d yi/dt=Fi(t,{yi},{uj},{vk};{ri}),其中t为时间并且其中一般来说,各变量yi的变化率为许多其他输出变量以及输入和环境信号的函数(Fi)。
经典控制理论与函数形式Fi呈状态和输入变量的线性组合的形式的情况有关,但其中线性项的系数未必为事先已知的。在此线性情况下,可用线性变换(例如拉普拉斯变换(Laplace transform))方法来解微分方程,所述线性变换方法将微分方程转化成用于直接求解的代数方程。因此,举例来说,单一输入单一输出系统(去掉变量上的下标)可具有以下形式的控制器输入:其中控制器的参数为比例增益(Kp)、积分增益(Ki)以及导数增益(Kd)。使用误差e=r-y以反馈形成控制输入信号的此类型的控制器称为PID控制器(比例-积分-导数)。商业型式的PID控制器为可获得的,并且其用于所有控制应用中的90%中。
如果对应状态微分方程的系数为事先已知的,那么控制器参数的最佳选择可通过计算进行。然而,它们通常为未知的,因此通过实验来实现控制器参数的选择(调整),其中使用或不使用误差e来形成系统输入(分别为闭环和开环实验)。在开环实验中,以一个步骤(或步骤的随机二进制序列)增加输入,并且测量系统反应。在闭环实验中,将积分和导数增益设定为零,增加比例增益直至系统开始振荡,并且测量振荡周期。视实验是开环还是闭环而定,PID参数值的选择可然后根据最初由Ziegler和Nichols描述的规则来进行选择。还存在许多改进型式的调整规则,包括可由控制器自动地实现的一些[LI,Y.,Ang,K.H.以及Chong,G.C.Y.Patents,software and hardware for PID control:an overview andanalysis of the current art.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26(1,2006):42-54;Karl Johan和Richard M.Murray.Feedback Systems:An Introduction forScientists and Engineers.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FinnHAUGEN.Tuning of PID controllers(第10章),Bas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09.ISBN978-82-91748-13-9.TechTeach,45,N-3711Skien,Norway.http://techteach.no.,第129-155页;Dingyu XUE,YangQuan Chen,Derek P.Atherton.PIDcontroller design(第6章),Linear Feedback Control:Analysis and Design withMATLAB.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SIAM).3600 MarketStreet,6th Floor,Philadelphia,PA(2007),第183-235页;Jan JANTZEN,Tuning OfFuzzy PID Controllers,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报告98-H 871,1998年9月30日]。
图11中所示的控制器还可以利用前馈方法[Coleman BROSILOW,BabuJoseph.Feedforward Control(第9章),Techniques of Model-Based Control.Upper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 PTR,2002.第221-240页]。因此,图9中的控制器可为一类预测型控制器,还已在其他背景下研发其方法,诸如当使用系统模型来计算系统的将来输出时,目标为在可能的输入之间进行选择以便最佳化基于系统的输出变量的将来值的准则。
SIMON等人的标题为Nerve stimulation methods for averting imminentonset or episode of a disease的共同未决的共同转让的申请US 13/357,010(公布US2012/0185020)中公开了使用此类反馈和前馈方法来预测和避免逼近的偏头痛发作开始,该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例如如图12A和12B中所示,诸如适配器或软件狗(dongle)(1204A、1204B)等装置为移动装置并且被配置成直接或间接地诸如机械地或电学地耦合至移动电话(1202B)或其他通信装置(诸如平板计算机(1202A)、智能装置、眼镜式计算机(eyewear computer)或其他电源或具有电源的装置)的端口。或者,移动装置为与相对于移动装置为本地的或远程的计算机通信的任何手持或可佩带装置或其他装置。举例来说,端口可为数据转移端口或充电端口。举例来说,端口可为音频插口、充电端口、USB端口、闪电端口(Lightening port)或任何其他端口,无论是串行还是并行。或者或另外,移动装置可耦合至移动电话或任何其他装置或无线地经由WiFi、蓝牙、WiLan或任何其他无线通信协议与其通信。经由端口为移动装置供电,无论是直接地还是间接地。因此,当插入移动电话或其他装置的端口时,移动装置充当经由移动电话或其他装置的端口供电的刺激器。或者,移动装置可通过其自己的电源(诸如可再充电电池或一次性电池、太阳能电池板)或通过一些其他充电技术、方法或方案供电。装置包括外壳和外壳上的接触表面,其中接触表面被配置成接触移动装置用户的外皮肤表面。装置如本文所描述进行操作。装置可耦合至移动装置,使得装置与移动装置齐平或不齐平。当将移动装置包围在移动装置套壳(诸如保护性塑料外壳或防水涂胶套壳)中时,装置可与移动装置一起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移动装置包括存取控制装置或应用程序,诸如指纹扫描仪、视网膜扫描仪、密码,以防止除患者、授权用户或已被分配装置的人员以外的任何人使用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在给定位置和/或结合一个或多个设备或系统的操作来执行各种功能或动作。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给定功能或动作的一部分可在第一装置或位置处执行,而功能或动作的其余部分可在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装置或位置处执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设备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当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设备或系统如本文所描述执行一个或多个方法动作的指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存储器存储数据,诸如一个或多个结构、元数据、线、标签、区块、符号串或其他适合的数据结构。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电路以及算法步骤可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的形式实现。为清楚说明此硬件和软件可互换性,上文已对各种说明性组件、区块、模块、电路以及步骤大体上就其功能性进行了描述。此类功能是以硬件还是软件的形式实现取决于特定应用和施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条件。熟练技工可针对各特定应用以不同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此类实现方式的决定不应解释为引起背离本公开的范围。
以计算机软件实现的实施方案可以软件、韧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代码段或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代表过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routine)、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或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声明的任何组合。可通过传送和/或接收信息、数据、引数(argument)、参数或存储器内容将代码段耦合至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可经由包括存储器共享、信息传送、令牌传送、网络传输等的任何适合的方法来传送、运送或传输信息、引数、参数、数据等。
用于实现这些系统和方法的实际软件代码或专用控制硬件不限制本公开。因此,不参考特定软件代码来描述系统和方法的操作和行为应理解为可基于本文的描述设计软件和控制硬件来实现所述系统和方法。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发明的方面可体现为系统、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方面可采取完全硬件实施方案、完全软件实施方案(包括韧件、常驻软件、微代码等)的形式或呈组合软件与硬件方面的实施方案的形式,所述实施方案在本文中全部通常可被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此外,本公开的方面可采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体现,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上面具有体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
可利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任何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为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为例如但不限于电子、磁性、光学、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设备或装置,或前述各项的任何适合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实例(非详尽列表)将包括以下各项:具有一个或多个电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闪速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便携式光碟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装置、磁性存储装置或前述各项的任何适合的组合。在本文献的背景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为任何有形介质,所述任何有形介质可含有或储存由指令执行系统、设备或装置使用或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包括具有在其中(例如在基带中或作为载波的一部分)被体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的所传播的数据信号。此类所传播的信号可采取多种形式中的任一者,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学或其任何适合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为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不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并且可传输、传播或运送由指令执行系统、设备或装置使用或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使用任何适当的介质来传输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被体现的程序代码,包括但不限于无线、钢缆、光纤线缆、射频(RF)等或前述各项的任何适合的组合。
可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方面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过程编程语言,诸如“C”编程语言或类似编程语言。程序代码可完全在用户的计算机上、部分在用户的计算机上、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并且部分在远程电脑上或完全在远程电脑或服务器上执行。在后者情形中,可通过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的任何类型的网络将远程电脑连接至用户的计算机,或可实现与外部计算机的连接(例如通过使用因特网服务供应商的因特网)。
以下权利要求书中的对应结构、材料、动作以及所有构件或步骤加上功能元件的等效物旨在包括用于与如具体要求的其他所要求的元件组合执行功能的任何结构、材料或动作。本文所展示的图式为说明性的。图式或其中所描述的步骤(或操作)可能存在许多变化型式,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举例来说,可以不同顺序来执行所述步骤或可增加、删除或修改步骤。所有这些变化型式被视为本公开的一部分。
虽然本文中已参考特定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公开,但应了解这些实施方案仅说明本公开的原则和应用。因此,应了解,可对说明性实施方案作出许多修改,并且可设计其他布置,而不会背离如随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9)

1.一种用于治疗患者的医学病状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刺激器,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用于接触所述患者的外皮肤表面的接触表面,其中所述外壳被配置成附接和电耦合至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被配置成接收无线信号;
能量来源,其耦合至所述刺激器和所述移动装置,其中所述能量来源被配置成产生电场,所述电场足以通过所述接触表面和所述患者的所述外皮肤表面传输电流,所述电流足以调节所述患者内的目标区域处的神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移动装置为移动电话并且所述刺激器为所述移动电话的组成部分。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移动装置为移动电话并且所述刺激器附接至所述移动电话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移动装置为移动电话并且所述刺激器包括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移动电话的套壳。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移动装置为能够经网络接收和传输数据的移动无线网络通信装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接触表面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
信号产生器,其耦合至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极,其中所述信号产生器被配置成产生足以调节所述患者的所述目标区域处的所述神经的电脉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信号产生器处于所述刺激器的所述外壳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信号产生器位于所述刺激器外壳的外部。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存储指示所述信号产生器将所述电脉冲传输至所述电极的指令集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指令集合为无线地下载至所述移动装置上的移动应用程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移动应用程序包括音频程序。
13.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
放大器,其耦合至所述信号产生器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极,其中所述放大器被配置成放大从所述信号产生器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极的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放大器位于所述刺激器外壳内。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放大器位于所述刺激器外壳的外部。
16.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放大器被配置成电连接至所述移动装置或所述刺激器外壳。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能量来源由位于所述刺激器外壳内的电池供电。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能量来源由所述移动装置内的电池供电,其中所述电池向所述移动装置和所述刺激器提供电力。
19.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
基站,其被配置成从远程来源接收数据,其中所述基站被配置成耦合至所述刺激器并且将所述数据传输至所述刺激器,其中所述数据包含用于治疗所述患者的所述医学病状的治疗方案。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
指令集合,其存储于所述刺激器外壳内;
所述移动装置上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至少部分基于所述指令集合而可操作,其中所述控制面板被配置成调节所述电流的特性。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面板被配置成调节所述电流的振幅。
22.如权利要求20-2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面板被配置成当启动所述刺激器时禁用所述移动装置的功能。
23.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接触表面包括导电材料,其中将滤波器串联地耦合在所述能量来源与所述接触表面之间以过滤所述电流的高频分量。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滤波器包括位于所述接触表面与所述能量来源之间的导电流体。
25.如权利要求7-1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电脉冲包括脉冲的爆发,其中所述爆发中的每一者包含约1次爆发/秒至约100次爆发/秒的频率,其中所述脉冲中的每一者包含约1KHz至约20KHz的频率。
26.如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进一步包括:
所述移动装置中的摄像头,其中所述摄像头被配置成捕获在所述患者的所述皮肤上面或下面的所选位置的图像,其中所述刺激器的所述接触表面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图像接触所述所选位置。
27.如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医学病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原发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慢性头痛或紧张型头痛。
28.如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医学病状包括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病状:支气管收缩、低血压、抑郁症、焦虑、神经退行性病症、癫痫症、窦性病症、自闭症、创伤后脑震荡、功能性胃肠病症、慢性疼痛、纤维肌痛以及心血管疾病。
29.如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接触表面被配置成接触所述患者颈部的外表面。
30.如权利要求1-2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电流足以刺激所述患者的迷走神经内的纤维。
31.一种治疗患者的医学病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产生足以调节所述患者内的神经的电信号;
使所述患者的皮肤的外表面与手持刺激器的接触表面接触,其中所述手持刺激器包括移动装置;
使用所述刺激器将一个或多个电脉冲施加至所述患者的所述皮肤的所述外表面,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电脉冲穿过所述患者的所述皮肤到达所述患者体内目标位置处的神经。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至少部分包围移动电话或平板电脑的套壳。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软件狗。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电话。
35.如权利要求31-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手持刺激器无线地耦合至移动电话。
36.如权利要求31-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手持刺激器附接于移动电话。
37.如权利要求31-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移动应用程序下载至所述移动装置上。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应用程序为音频文件。
39.如权利要求31-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放大所述电信号。
40.如权利要求31-3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放大在所述手持刺激器内进行。
41.如权利要求31-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放大包括将放大器电耦合至所述手持刺激器。
42.如权利要求31-4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触包括使一个或多个电极接触所述患者的颈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极从所述手持刺激器的表面伸出。
43.如权利要求31-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电脉冲包括脉冲的爆发,其中所述爆发中的每一者包含约1次爆发/秒至约100次爆发/秒的频率,其中所述脉冲中的每一者包含约1KHz至约20KHz的频率。
44.如权利要求31-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使所述患者的所述皮肤上用于所述接触的所选位置成像,其中所述成像使用移动电话中的摄像头进行。
45.如权利要求31-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将电刺激治疗的数据无线地传输至所述移动装置。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地传输数据包括将移动应用程序下载至所述移动装置上。
47.如权利要求45-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地传输数据包括将授权传输至所述移动装置以使所述手持刺激器能够操作。
48.如权利要求45-4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地传输数据包括将剂量信息传输至所述手持刺激器,其中所述剂量信息包含所述手持刺激器产生所述电信号的持续时间。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剂量信息进一步包含可将所述手持刺激器施加至所述患者的一个或多个治疗的次数,其中在没有进一步授权的情况下移动应用程序限制可施加至所述患者的一个或多个治疗的所述次数。
CN201580039758.9A 2014-05-20 2015-05-20 经由移动装置进行的非侵入性神经刺激 Pending CN1067943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01004P 2014-05-20 2014-05-20
US62/001,004 2014-05-20
US14/292,491 US9375571B2 (en) 2013-01-15 2014-05-30 Mobile phone using non-invasive nerve stimulation
US14/292,491 2014-05-30
US14/335,726 2014-07-18
US14/335,726 US11229790B2 (en) 2013-01-15 2014-07-18 Mobile phone for treating a patient with seizures
US14/335,784 US10293160B2 (en) 2013-01-15 2014-07-18 Mobile phone for treating a patient with dementia
US14/335,784 2014-07-18
PCT/US2015/031847 WO2015179571A1 (en) 2014-05-20 2015-05-20 Non-invasive nerve stimulation via mobile devic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4348A true CN106794348A (zh) 2017-05-31

Family

ID=54554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9758.9A Pending CN106794348A (zh) 2014-05-20 2015-05-20 经由移动装置进行的非侵入性神经刺激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145585B1 (zh)
JP (2) JP6594413B2 (zh)
KR (1) KR102386264B1 (zh)
CN (1) CN106794348A (zh)
WO (1) WO201517957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4868A (zh) * 2019-07-15 2019-12-24 天津大学 基于时间、空间多刺激位点旋转相交实现ti刺激的设备
CN110996786A (zh) * 2017-06-05 2020-04-10 鲍威尔曼斯菲尔德有限公司 用于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的跨膜传感器
CN111050665A (zh) * 2017-11-07 2020-04-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超声波成像装置、超声波探针以及发送装置
CN111603159A (zh) * 2020-05-18 2020-09-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实现微量给药与光电探测的复合光纤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3941088A (zh) * 2020-07-17 2022-01-18 纽罗西格玛公司 用于三叉神经刺激的脉冲发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13534B3 (de) 2012-07-05 2013-09-19 Tobias Sokolowski Vorrichtung für repetitive Nervenstimulation zum Abbau von Fettgewebe mittels induktiver Magnetfelder
US11491342B2 (en) 2015-07-01 2022-11-08 Btl Medical Solutions A.S. Magnetic stimul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herapeutic treatments
US10478633B2 (en) 2015-07-01 2019-11-19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20180001107A1 (en) 2016-07-01 2018-01-04 Btl Holdings Limited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1266850B2 (en) 2015-07-01 2022-03-08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High power time varying magnetic field therapy
US10821295B1 (en) 2015-07-01 2020-11-03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0493293B2 (en) 2015-07-01 2019-12-03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0695575B1 (en) 2016-05-10 2020-06-30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0569094B2 (en) 2015-07-01 2020-02-25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0471269B1 (en) 2015-07-01 2019-11-12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0709894B2 (en) 2015-07-01 2020-07-14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0569095B1 (en) 2015-07-01 2020-02-25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0695576B2 (en) 2015-07-01 2020-06-30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0549110B1 (en) 2015-07-01 2020-02-04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0549109B2 (en) 2015-07-01 2020-02-04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0478634B2 (en) 2015-07-01 2019-11-19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1253717B2 (en) 2015-10-29 2022-02-22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1247039B2 (en) 2016-05-03 2022-02-15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including RF source of energy and vacuum system
US11464993B2 (en) 2016-05-03 2022-10-11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including RF source of energy and vacuum system
US10709895B2 (en) 2016-05-10 2020-07-14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1534619B2 (en) 2016-05-10 2022-12-27 Btl Medical Solutions A.S.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US10583287B2 (en) 2016-05-23 2020-03-10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treatment
US10556122B1 (en) 2016-07-01 2020-02-11 Btl Medical Technologies S.R.O. Aesthetic method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treatment by magnetic field
EP3548136A4 (en) 2016-12-01 2020-07-08 Thimble Bioelectronics, Inc. D/B/A Enso NEUROMODU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WO2018215879A1 (en) * 2017-05-21 2018-11-29 Theranica Bio-Electronics Lt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ain relief therapy
DE202019100003U1 (de) * 2018-01-02 2019-02-13 Medical Technologies Cz A.S. Magnetfeld erzeugende Vorrichtung zur Behandlung eines Patienten
AU2019364532A1 (en) * 2018-10-24 2021-05-20 Cala Health, Inc. Nerve stimulation for treating migraine and other headache conditions
US11351370B2 (en) 2018-12-10 2022-06-07 Spark Biomedical,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depression us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US10967182B2 (en) 2018-12-10 2021-04-06 Spark Biomedical,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inflammation us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US11623088B2 (en) 2018-12-10 2023-04-11 Spark Biomedical,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EP3673954A1 (en) * 2018-12-27 2020-07-01 Color Seven.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ducing improvement of cerebral circulation
AU2020270557C1 (en) 2019-04-11 2022-01-20 Btl Medical Solutions A.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esthetic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structures by radiofrequency and magnetic energy
CN114423490A (zh) * 2019-07-14 2022-04-29 火花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耳状刺激设备递送疗法的系统和方法
KR102467533B1 (ko) 2019-11-18 2022-11-15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알츠하이머병 환자를 위한 광조사 헤드셋
EP4076621A1 (en) * 2019-12-17 2022-10-26 Cakmak, Yusuf Ozgur Non-invasive stimulation device for synchronous stimulation of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 and four of the cutaneous cervical nerve branches with their autonomic connections
US11918809B2 (en) 2020-04-30 2024-03-05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for 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
MX2022013485A (es) 2020-05-04 2022-11-30 Btl Healthcare Tech A S Dispositivo y metodo para el tratamiento sin atencion del paciente.
US11878167B2 (en) 2020-05-04 2024-01-23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and method for unattended treatment of a patient
US20220020481A1 (en) 2020-07-20 2022-01-20 Abbott Laboratories Digital pass verif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896816B2 (en) 2021-11-03 2024-02-13 Bt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A.S. Device and method for unattended treatment of a patient
US12017068B2 (en) 2022-05-27 2024-06-25 Spark Biomedical,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motion sickness us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KR102546063B1 (ko) 2022-06-15 2023-06-21 주식회사 뉴로그린 자극 인가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0059A (zh) * 2011-11-21 2012-06-20 深圳市圣祥高科技有限公司 多频段音乐电疗仪
KR101242190B1 (ko) * 2011-10-24 2013-03-25 이영순 미세전류 자극용 휴대 단말기 보호 케이스
US20130245486A1 (en) * 2009-03-20 2013-09-19 ElectroCore, LL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non-invasive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CN203342200U (zh) * 2013-07-10 2013-12-18 广东易迈科技有限公司 经颅振磁无线传输脑疾病治疗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9605A (en) * 1989-03-31 1991-02-05 Joel Rossen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device
IL97701A (en) * 1991-03-28 1995-06-29 Univ Ben Gurion Device for desecrating the hand
US7369897B2 (en) * 2001-04-19 2008-05-06 Neuro And Cardiac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of remotely controlling electrical pulses provided to nerve tissue(s) by an implanted stimulator system for neuromodulation therapies
KR100550666B1 (ko) * 2003-01-28 2006-02-08 주식회사 헬스피아 휴대용 신경/근육 치료 기기
KR100630058B1 (ko) * 2004-06-01 2006-09-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에 구비된 저주파자극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US20110125203A1 (en) * 2009-03-20 2011-05-26 ElectroCore, LLC. Magnetic Stimul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Therapy
US8983628B2 (en) * 2009-03-20 2015-03-17 ElectroCore, LLC Non-invasive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to treat disorders
US8874227B2 (en) * 2009-03-20 2014-10-28 ElectroCore, LL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non-invasive capaciti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their use fo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on the neck of a patient
JP5070835B2 (ja) * 2006-12-26 2012-11-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の機能制限方法及び携帯端末
EP1967226A1 (en) * 2007-03-09 2008-09-1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udio-modulated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JP5117829B2 (ja) * 2007-11-22 2013-01-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筋緊張緩和装置
US20090240297A1 (en) * 2008-03-17 2009-09-24 Itai Shavi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operated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incorporated into a hand-held device
US9393418B2 (en) * 2011-06-03 2016-07-19 Great Lakes Neuro Technologies Inc. Movement disorder therapy system, devices and methods of tuning
US8805517B2 (en) * 2008-12-11 2014-08-12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erve stimul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2481450B (zh) * 2009-04-07 2015-09-16 威斯特天主教保健中心 子宫电刺激系统及方法
AU2010318651A1 (en) * 2009-11-10 2012-05-03 Imthera Medical, Inc. System for stimulating a hypoglossal nerve for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a patient's tongue
US8660646B2 (en) * 2011-06-16 2014-02-25 Advanced Uro-Solutions, Llc Percutaneous tibial nerve stimulator
KR101395897B1 (ko) * 2011-11-04 2014-05-15 문찬곤 음악을 이용한 저주파 자극기 및 저주파 자극기를 구비한 다이어트 시스템
KR20140034396A (ko) * 2012-09-10 2014-03-20 최현희 스마트 모바일 디바이스를 이용한 이온토포레시스의 전류제어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45486A1 (en) * 2009-03-20 2013-09-19 ElectroCore, LL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non-invasive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KR101242190B1 (ko) * 2011-10-24 2013-03-25 이영순 미세전류 자극용 휴대 단말기 보호 케이스
CN102500059A (zh) * 2011-11-21 2012-06-20 深圳市圣祥高科技有限公司 多频段音乐电疗仪
CN203342200U (zh) * 2013-07-10 2013-12-18 广东易迈科技有限公司 经颅振磁无线传输脑疾病治疗仪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6786A (zh) * 2017-06-05 2020-04-10 鲍威尔曼斯菲尔德有限公司 用于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的跨膜传感器
CN111050665A (zh) * 2017-11-07 2020-04-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超声波成像装置、超声波探针以及发送装置
CN110604868A (zh) * 2019-07-15 2019-12-24 天津大学 基于时间、空间多刺激位点旋转相交实现ti刺激的设备
CN111603159A (zh) * 2020-05-18 2020-09-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实现微量给药与光电探测的复合光纤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3941088A (zh) * 2020-07-17 2022-01-18 纽罗西格玛公司 用于三叉神经刺激的脉冲发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09203A (ja) 2019-12-12
JP2017518857A (ja) 2017-07-13
KR102386264B1 (ko) 2022-04-13
EP3145585B1 (en) 2021-11-03
KR20170027722A (ko) 2017-03-10
EP3145585A1 (en) 2017-03-29
JP6594413B2 (ja) 2019-10-23
JP7019646B2 (ja) 2022-02-15
EP3145585A4 (en) 2018-05-23
WO2015179571A1 (en) 2015-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19646B2 (ja) 携帯デバイスを介する非侵襲的神経刺激
US11406825B2 (en) Mobile phone for treating a patient with dementia
US11679258B2 (en) Stimulator for use with a mobile device
US11389103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non-invasive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US11766562B2 (en) Nerve stimulator for use with a mobile device
CN106794347A (zh) 用于迷走神经刺激的系统和方法
US20240090821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mote therapy and patient monitoring
CN209612004U (zh) 经颅磁刺激头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