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89515B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89515B
CN106789515B CN201611253294.4A CN201611253294A CN106789515B CN 106789515 B CN106789515 B CN 106789515B CN 201611253294 A CN201611253294 A CN 201611253294A CN 106789515 B CN106789515 B CN 1067895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ribute
length
data
reported
attribut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532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89515A (zh
Inventor
熊友军
周海浪
张木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btech Robot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btech Robot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btech Robotics Corp filed Critical Ubtech Robot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12532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895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89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9515A/zh
Priority to US15/669,961 priority patent/US1031315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89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9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071Packet processing; Packet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19Details regarding a bus mas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04L67/5683Storage of data provided by user terminals, i.e. reverse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08Bus network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bus standard
    • H04L2012/40215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领域。主控制器在请求节点上报属性数据时,告知节点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从而使得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缓冲区的长度,不会发生属性数据存储错误的情况,提高了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是一种点对多点的机制,目前已经应用于通械工业、纺织机械、农用机械、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及传感器等诸多领域。
随着设备复杂度不断提升、应用环境恶劣性不断加剧以及系统任务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对数据处理和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CAN总线协议中的通信过程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两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节点发送属性上报请求,所述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
接收所述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所述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
接收所述节点发送的属性上报应答;
其中,在所述接收所述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节点发送的属性上报应答,所述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
根据所述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更新所述缓冲区;
执行所述向节点发送属性上报请求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属性上报请求,所述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
向所述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所述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
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属性上报应答;
其中,向所述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之前,还包括:
判断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是否大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
当所述要上报的属性数据长度大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时,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属性上报应答,所述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所述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供所述主控制器更新所述缓冲区;执行所述接收所述主控制器发送的属性上报请求的步骤;
当所述要上报的属性数据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缓冲区长度时,执行所述向所述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射器,被配置为向节点发送属性上报请求,所述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
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接收所述节点发送的属性上报应答;
所述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
所述接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接收所述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之前,接收所述节点发送的属性上报应答,所述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
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更新所述缓冲区,然后触发所述发射器执行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属性上报请求,所述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
发射器,被配置为向所述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属性上报应答;
所述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
处理器,被配置为判断要上报的属性数据长度是否大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在要上报的属性数据长度大于所述缓冲区长度时,触发所述发射器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属性上报应答,所述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所述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供所述主控制器更新所述缓冲区;在要上报的属性数据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时,触发所述发射器向所述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提供了一种主控制器接收节点上报属性数据的方式,主控制器在请求节点上报属性数据时,告知节点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从而使得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缓冲区的长度,不会发生属性数据存储错误的情况,提高了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结构、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基于设备中的CAN总线实现。设备中的主控制器作为控制中心,控制设备中的各节点执行操作。主控制器可以通过广播信道(Channel)向各节点发送广播消息,也可以为各个节点分别设置信道、并通过设置的信道和特定节点进行通信,从而完成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功能。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节点可以对应设备中不同的部件。以机器人为例,节点可以包括:各关节伺服舵机、驱动轮、传感器、点阵显示器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帧,包括标准数据帧格式和扩展数据帧格式两种,分别是对CAN总线2.0B中的标准数据帧格式和扩展数据帧格式进行了改进。
在CAN总线2.0B中,数据帧包括如下几部分:帧起始、仲裁场、控制场、数据场、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场、应答场和帧结束。其中,仲裁场由身份标识(ID,Identity)域和其他标志位组成,ID域中携带节点的标识,用于指示不同的节点。标准数据帧格式和扩展数据帧格式的差别在于,在标准数据帧格式中,仲裁场的ID域为11比特,而扩展数据帧格式中,仲裁场的ID域的长度为29比特。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帧,是对上述仲裁场中的ID域和数据场进行了改进,下面仅对该改进部分进行说明,其他与CAN总线2.0B中的相同部分不再赘述。
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标准数据帧格式
1.1仲裁场中的ID域
如下表1示出了CAN总线2.0B和本发明实施例中标准数据帧格式的ID域的对比。
本发明实施例的标准数据帧格式包括:帧模式字段和信道标识字段。
①帧模式字段包括2个比特,分别用M1和M0表示,用于指示帧的解析方式。
②信道标识字段包括9个比特,用CH8至CH0表示,用于指示主控制器与节点之间通信的信道的标识。标准数据帧中的信道标识,取值范围是0至511,取值为0的信道为广播信道,所有节点都可以接收到主控制器在广播信道上发送的消息。
表1
Figure GDA0002156195240000051
如下表2示出了CAN总线2.0B和本发明实施例中扩展数据帧格式的ID域的对比。
本发明实施例的扩展数据帧格式包括:帧模式字段、信道标识字段、和标志位字段。
①帧模式字段包括3个比特,分别用M1、M0和EM0表示,用于指示帧的解析方式。
②标志位字段包括10个比特,N代表没有使用的位;END用于指示本帧是否为最后一帧,例如当END取值为0时代表本帧不是最后一帧,而当END取值为1时代表本帧是最后一帧;I为自增循环码,用于指示本帧的发送序号。
③信道标识字段包括16个比特,用CH15至CH0表示,用于指示主控制器与节点之间通信的信道的标识。扩展数据帧格式中的信道标识,取值范围是0至65535,取值为0的信道为广播信道,所有节点都可以接收到主控制器在广播信道上发送的消息。
表2
Figure GDA0002156195240000061
如下表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帧结构中,帧模式字段的取值举例,可以看出,当帧模式字段的取值不同时,可以指示不同的帧解析方式,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表3
Figure GDA0002156195240000062
Figure GDA0002156195240000071
1.2数据场
如下表4示出了CAN总线2.0B和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帧的数据场的对比。
根据帧的解析方式的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帧的数据场中,可以包括1字节的CMD字段,该字段用于指示二级指令,取值不同时代表不同的二级指令,CMD字段之后的D0至D6共7个字节是二级指令携带的数据。对于与块数据相关的块数据输出帧和块数据输入帧,数据场中的8个字节全部用于携带数据,以提高块数据的传输效率。
表4
Figure GDA0002156195240000072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可以用于主控制器中,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向节点发送属性上报请求,所述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
在步骤102中,接收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缓冲区的长度。
在步骤103中,接收节点发送的属性上报应答。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控制器接收节点上报属性数据的方式,主控制器在请求节点上报属性数据时,告知节点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从而使得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缓冲区的长度,不会发生属性数据存储错误的情况,提高了可靠性。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可以用于主控制器中,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向节点发送属性上报请求,所述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
属性上报请求可以通过块指令属性请求帧发送,块指令属性请求帧使用扩展数据帧格式,仲裁场的ID域中的帧模式字段取值为M1M0EM0=100,如下表4给出了块指令属性请求帧中的数据场的格式。数据场中第0字节为CMD指令码,取值FE代表该帧为块指令属性请求帧,主控制器向节点发送块指令属性请求帧,即代表主控制器需要该节点上报属性数据。数据场中第1字节至4字节为主控制器为接收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所设置的缓冲区的长度,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不能超过该缓冲区长度。块指令属性请求帧由主控制器通过为节点分配的信道发送给节点,如节点在广播信道上接收到块指令属性请求帧,则认为属于无效帧,不做处理。
表4
Figure GDA000215619524000008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节点在收到主控制器发送的属性上报请求之后,可以先解析出主控制器接收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然后判断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是否大于该缓冲区的长度,如果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大于该缓冲区的长度,则在上报属性数据之前,需先通知主控制器更新接收属性数据的缓冲区。本实施例中即以节点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大于主控制器接收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为例进行说明。
在步骤202中,接收节点发送的属性上报应答,所述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节点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
属性上报应答可以通过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接收,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采用扩展数据帧格式,仲裁场的ID域中的帧模式字段取值为M1M0EM0=110,如下表5给出了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的数据场的格式。数据场中的第0字节为CMD指令码,取值FD代表该帧为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节点在两种情况下会向主控制器发送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第一种是向主控制器上报完属性数据之后,向主控制器发送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代表属性数据已上报完毕,第二种是在上报属性数据之前,如判断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大于主控制器接收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则先向主控制器发送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通知主控制器更新缓冲区。数据场中的第1字节至4字节为属性数据的长度。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由节点通过主控制器为自己分配的信道发送给主控制器,如主控制器在广播信道上接收到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则认为属于无效帧,不做处理。
表5
Figure GDA0002156195240000091
在步骤203中,根据节点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更新缓冲区,然后执行步骤201。
主控制器在接收到属性上报应答之后,根据其中携带的节点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更新缓冲区,使得缓冲区的长度大于等于节点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
在步骤204中,接收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
主控制器可以通过接收节点发送的一个以上块数据消息来接收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上述块数据消息通过块数据输入帧实现,块数据输入帧采用扩展数据帧格式,仲裁场的ID域中的帧模式字段取值为M1M0EM0=111,仲裁场的ID域中的I指示本帧的发送序号,即指示当前发送到第几个数据块,也可以称为数据块标识,END指示本帧是否为最后一帧,即指示上报是否结束的指示位。块数据输入帧的数据场中不含CMD字段,第0字节至第7字节均为数据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节点属性数据使用ini配置文件格式,包括常量部分和变量部分。其中,常量部分中的元素是不可变的,里面包含设备名、是否可升级、设备使用的二级指令集等一些不可变的元素;变量部分中的元素是可被设置而改变的,例如节点ID。节点属性数据通过编码,形成能够在块数据输入帧中携带的数据格式。
在步骤205中,接收节点发送的属性上报应答,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
这里的属性上报应答仍由步骤202中介绍的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实现,节点在完成上报属性数据之后,通过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告知主控制器属性数据已上报完毕。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主控制器在接收到属性上报应答后,如果确定接收到的属性数据的长度不等于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的长度,则可以重新执行步骤201,即要求节点重新上报属性数据。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可以用于节点中,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属性上报请求,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
在步骤302中,向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缓冲区的长度。
在步骤303中,向主控制器发送属性上报应答。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节点向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的方式,主控制器在请求节点上报属性数据时,告知节点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从而使得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缓冲区的长度,不会发生属性数据存储错误的情况,提高了可靠性。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可以用于节点中,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401中,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属性上报请求,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
属性上报请求可以通过块指令属性请求帧发送,块指令属性请求帧的格式与前文描述及表4中所示的相同。
在步骤402中,判断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是否大于缓冲区的长度,如果是,执行步骤403,否则执行步骤404。
在步骤403中,向主控器发送属性上报应答,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
属性上报应答可以通过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接收,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的格式与前文描述及表5中所示的相同。
步骤403执行完毕之后,节点将再次接收到主控制器发送的属性上报请求,即再次执行步骤401,主控制器此时再次发送的属性上报请求中,将携带根据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更新后的缓冲区的长度。
在步骤404中,向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
节点通过向主控制器发送一个以上块数据消息,来向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上述块数据消息通过块数据输入帧实现,块数据输入帧采用扩展数据帧格式,仲裁场的ID域中的帧模式字段取值为M1M0EM0=111,仲裁场的ID域中的I指示本帧的发送序号,即指示当前发送到第几个数据块,也可以称为数据块标识,END指示本帧是否为最后一帧,即指示上报是否结束的指示位。块数据输入帧的数据场中不含CMD字段,第0字节至第7字节均为数据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节点属性数据使用ini配置文件格式,包括常量部分和变量部分。其中,常量部分中的元素是不可变的,里面包含设备名、是否可升级、设备使用的二级指令集等一些不可变的元素;变量部分中的元素是可被设置而改变的,例如节点ID。节点属性数据通过编码,形成能够在块数据输入帧中携带的数据格式。
在步骤405中,向主控制器发送属性上报应答,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
这里的属性上报应答仍可以由前文描述及表5中所示的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实现,节点在完成上报属性数据之后,通过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告知主控制器属性数据已上报完毕。
下面以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举例。
假设主控制器与节点通信的信道为channel=10,主控制器设置的接收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为2k,节点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为900。
①主控制器向节点发送块指令属性请求帧,各字段取值如下:
M1M0EM0=100,channel=10,CMD=0XFE,D1~D4=2K。
②节点向主控制器发送第一个块数据输入帧,各字段取值如下:
M1M0EM0=111,channel=10,END=0,I=0,D0~D7=节点属性数据的第一个8字节。
③节点向主控制器发送第n个块数据输入帧,各字段取值如下:
M1M0EM0=111channel=10END=0I=n-1D0~D7=节点属性数据的第n个8字节。
④节点向主控制器发送第n+1个块数据输入帧,这是节点要上报的最后一块数据,各字段取值如下:
M1M0EM0=111,channel=10,END=1,I=n,D0~D7=节点属性数据最后的第n+1个数据包(<=8)。
⑤节点向主控制器发送块指令属性请求应答帧,各字段取值如下:
M1M0EM0=110,channel=10,CMD=0XFD,D1~D4=900。
为实现前文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装置,涉及的帧结构等不再赘述,与前文所述方法相同。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位于主控制器中,包括发射器501和接收器502。
发射器501,被配置为向节点发送属性上报请求,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
接收器502,被配置为接收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接收节点发送的属性上报应答。
上述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缓冲区的长度。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控制器接收节点上报属性数据的方式,主控制器在请求节点上报属性数据时,告知节点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从而使得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缓冲区的长度,不会发生属性数据存储错误的情况,提高了可靠性。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位于主控制器中,包括发射器501、接收器502和处理器503。
发射器501和接收器502具备和图5所示相同部分的相同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接收器502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接收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之前,接收节点发送的属性上报应答,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基于此,处理器503被配置为:根据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更新缓冲区,然后触发发射器501执行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接收器502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接收节点发送的一个以上块数据消息,每个块数据消息中携带数据块标识和指示上报是否结束的指示位。
如果主控制器在接收到属性上报应答后,比较出接收到的属性数据的长度不等于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的长度,还可以要求节点重新上报属性数据,即处理器503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的属性数据的长度不等于所述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的长度时,触发所述发射器501执行操作。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位于节点中,包括发射器701和接收器702。
接收器702,被配置为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属性上报请求,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
发射器701,被配置为向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向主控制器发送属性上报应答。
上述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节点向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的方式,主控制器在请求节点上报属性数据时,告知节点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从而使得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缓冲区的长度,不会发生属性数据存储错误的情况,提高了可靠性。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位于节点中,包括发射器701、接收器702和处理器703。
发射器701和接收器702具备和图7所示相同部分的相同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703被配置为判断要上报的属性数据长度是否大于缓冲区的长度,在要上报的属性数据长度大于缓冲区的长度时,触发发射器701向主控制器发送属性上报应答,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供主控制器更新缓冲区;在要上报的属性数据长度小于等于缓冲区的长度时,触发发射器701向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发射器701进一步被配置为:向主控制器发送一个以上块数据消息,每个块数据消息中携带数据块标识和指示上报是否结束的指示位。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节点发送属性上报请求,所述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
接收所述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所述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
接收所述节点发送的属性上报应答;
其中,在所述接收所述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节点发送的属性上报应答,所述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
根据所述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更新所述缓冲区;
执行所述向节点发送属性上报请求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的属性数据的长度不等于所述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的长度时,执行所述向节点发送属性上报请求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节点发送的一个以上块数据消息,每个所述块数据消息中携带数据块标识和指示上报是否结束的指示位。
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属性上报请求,所述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
向所述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所述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
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属性上报应答;
其中,向所述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之前,还包括:
判断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是否大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
当所述要上报的属性数据长度大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时,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属性上报应答,所述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所述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供所述主控制器更新所述缓冲区;执行所述接收所述主控制器发送的属性上报请求的步骤;
当所述要上报的属性数据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缓冲区长度时,执行所述向所述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包括:
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一个以上块数据消息,每个所述块数据消息中携带数据块标识和指示上报是否结束的指示位。
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射器,被配置为向节点发送属性上报请求,所述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接收所述节点发送的属性上报应答;
所述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
所述接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接收所述节点上报的属性数据之前,接收所述节点发送的属性上报应答,所述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
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更新所述缓冲区,然后触发所述发射器执行操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在接收到的属性数据的长度不等于所述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的长度时,触发所述发射器执行操作。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节点发送的一个以上块数据消息,每个所述块数据消息中携带数据块标识和指示上报是否结束的指示位。
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属性上报请求,所述属性上报请求中携带用于保存属性数据的缓冲区的长度;
发射器,被配置为向所述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属性上报应答;
所述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
处理器,被配置为判断要上报的属性数据长度是否大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在要上报的属性数据长度大于所述缓冲区长度时,触发所述发射器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属性上报应答,所述属性上报应答中携带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所述要上报的属性数据的长度供所述主控制器更新所述缓冲区;在要上报的属性数据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缓冲区的长度时,触发所述发射器向所述主控制器上报属性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被配置为:
向所述主控制器发送一个以上块数据消息,每个所述块数据消息中携带数据块标识和指示上报是否结束的指示位。
CN201611253294.4A 2016-12-30 2016-12-30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7895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3294.4A CN106789515B (zh) 2016-12-30 2016-12-30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5/669,961 US10313150B2 (en) 2016-12-30 2017-08-0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obot using buff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3294.4A CN106789515B (zh) 2016-12-30 2016-12-30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9515A CN106789515A (zh) 2017-05-31
CN106789515B true CN106789515B (zh) 2020-03-27

Family

ID=58953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53294.4A Active CN106789515B (zh) 2016-12-30 2016-12-30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3150B2 (zh)
CN (1) CN1067895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8275B (zh) * 2021-12-31 2023-09-19 北京神经元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utbus总线网络节点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5001B1 (en) * 1999-09-15 2004-03-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an microcontroller that employs reconfigurable message buffers
CN1677946A (zh) * 2004-04-02 2005-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1123622A (zh) * 2006-08-09 2008-02-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Iub口流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5416B1 (en) * 2000-08-02 2005-01-18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a CAN device and a peripheral device
DE10246732A1 (de) * 2002-10-07 2004-04-15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ynchronisieren von Aktionen, die über ein lokales, mehrere Mikrokontroller aufweisendes Datennetz gesteuert werden,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enden von Nachrichten über ein solches Datennetzwerk
DE102006018871A1 (de) * 2006-04-24 2007-10-25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Datenbusses und Datenbussystem
US20130282946A1 (en) * 2012-04-23 2013-10-24 Flextronics Ap, Llc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bus
JP5796612B2 (ja) * 2013-09-13 2015-10-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5001B1 (en) * 1999-09-15 2004-03-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an microcontroller that employs reconfigurable message buffers
CN1677946A (zh) * 2004-04-02 2005-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1123622A (zh) * 2006-08-09 2008-02-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Iub口流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9515A (zh) 2017-05-31
US10313150B2 (en) 2019-06-04
US20180191524A1 (en) 2018-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65891B2 (en) Gateway apparatus
CN106713044B (zh) 数据升级方法及装置
CN103620573B (zh) 用于匹配串行总线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安全性的方法和设备
US6360145B1 (en) Vehicle platform-portable controller
CN111447128A (zh) 可远程动态配置的整车数据采集上传方法及存储介质
US20040054829A1 (e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modbus messages between networks
EP3230960A1 (en) Remote vehicle data collection system
KR20130021652A (ko) 복수의 서로 다른 차량 진단 프로토콜을 표준 진단 프로토콜로 변환하는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14018825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rogramming
CN10678951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1958477B1 (ko) 차량용 lin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 시스템에서 슬레이브 모듈의 동작 방법
US741451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controlling and monitoring electric home appliances
CN106789519B (zh) 信道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230012635A1 (en) Data collection management device and data collection system
CN113342738B (zh) 控制器算法的修改方法、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介质
CN111917692A (zh) 模糊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80074128A (ko) 차량 게이트웨이용 진단 메시지 라우팅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704300B1 (ko) Can 메시지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는 시스템
CN111614612B (zh) 通讯协议实现方法、装置、网管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6850134B (zh) 帧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09253309A (ja) フィールド通信機器
US10333838B2 (en)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devices
CN117544711B (zh) 一种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EP4287585A1 (en) Data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230261898A1 (en) Relay devic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6th and 22nd Floors, C1 Building, Nanshan Zhiyuan, 1001 Xueyu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oubix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6th and 22nd Floors, C1 Building, Nanshan Zhiyuan, 1001 Xueyu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oubixua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Pledgee: CITIC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Shenzhen branch

Pledgor: Shenzhen Youbixua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44002003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