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87736A - 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87736A
CN106787736A CN201710133891.1A CN201710133891A CN106787736A CN 106787736 A CN106787736 A CN 106787736A CN 201710133891 A CN201710133891 A CN 201710133891A CN 106787736 A CN106787736 A CN 106787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switch
negative pole
diod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338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87736B (zh
Inventor
叶远茂
陈思哲
章云
张桂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Guang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1338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87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87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7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87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7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2Buck-boost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包括Buck‑Boost单元,开关电容单元和负载,Buck‑Boost单元包括电感、主电容和两个互补导通的开关管,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电容和二极管,可见本发明将两个互补导通的开关作为开关,通过增加或减少开关电容单元来调整增益,可以将多个结构简单的开关电容单元进行组合,从而获得需要的增益值,比现有的功率变换器更加灵活。

Description

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功率变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的发展和普及,高升压比DC-DC功率变换器越来越受到重视。实现高升压比变换器的最简单方案是利用具有高匝数比的变压器或耦合电感来实现,但是如何设计高性能的高匝数比变压器和耦合电感给这一解决方案带来了难题。虽然可以利用级联型DC-DC变换器来实现升压比,但基本的级联型Boost或Buck-Boost,即变换器升降压式变换电路,具有结构复杂和控制较难的问题。理论上,当Boost或Buck-Boost变换器的占空比足够大时可以达到很高的电压增益。但实际应用中由于效率可开关管压力的限制,变换器的占空比通常不会大于0.8,因此这一设想也是不现实的。此外,可以利用开关电容网络来实现高升压比,但开关电容变换器在电压调制方面存在天然的缺陷。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出一款简单灵活的高增益升压变换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具有简单灵活的技术效果。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包括Buck-Boost单元,第一开关电容单元和负载,所述Buck-Boost单元包括直流电压源、电感器、主电容器、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主电容器具有正极和负极,所述电感器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正极和所述主电容器的负极连接,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主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均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所述负载的一端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数量为n,其中,n为正整数。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连接方式包括:
第i个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器的正极与第i+1个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的负极连接,第i个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二电容器的负极同时与所述Buck-Boost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其中,i为小于或等于n-1的正整数,第一个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器的负极与所述Buck-Boost单元中的主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互补导通。
优选的,所述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还包括第一谐振电感,
其中,所述第一谐振电感器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谐振电感器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负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还包括第二谐振电感器;
其中,所述第二谐振电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谐振电感器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还包括第二开关电容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第三电容器、第四电容器、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三电容器和所述第四电容器均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第四电容器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另一端与同时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所述负载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数量为m,所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连接方式包括:
第j个所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三电容器的负极与第j+1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三电容器的正极连接,其中,j为小于或等于m-1的正整数,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第一个所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三电容器的正极与所述Buck-Boost单元中直流电压源的负极连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包括Buck-Boost单元,开关电容单元和负载,Buck-Boost单元包括电感、主电容和两个互补导通的开关管,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电容和二极管,可见本发明将两个互补导通的开关作为开关,通过增加或减少开关电容单元来调整增益,可以将多个结构简单的开关电容单元进行组合,从而获得需要的增益值,比现有的功率变换器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的关键电压电流波形图;
图4a和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的工作模态;
图5a和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包含谐振电感器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的结构;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包含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具体包含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参见图1所示,包括Buck-Boost单元11,第一开关电容单元12和负载13。
上述Buck-Boost单元包括直流电压源、电感器、主电容器、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其中,上述主电容器具有正极和负极,上述电感器的一端同时与上述直流电压源的正极和上述主电容器的负极连接,另一端同时与上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上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上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上述直流电压源的负极连接,上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上述主电容器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管和上述第二开关管互补导通。
上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其中,上述第一电容器和上述第二电容器均包括正极和负极,上述第二电容器的正极同时与上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上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上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上述第一电容器的负极连接,上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上述第一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上述负载的一端与上述直流电压源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一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数量可以不唯一,即第一开关电容单元数量可以包括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不同数量的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为本发明带来不同的增益。
当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数量为n时,n为正整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连接方式包括:第i个上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器的正极与第i+1个上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的负极连接,第i个上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二电容器的负极同时与上述Buck-Boost单元的上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上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其中,i为小于或等于n-1的正整数,第一个上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器的负极与上述Buck-Boost单元中的主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具体的实施例一参见图2所示,Buck-Boost单元包括一个直流电压电源Vin、一个电感器L、一个电容器C0、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电容器C0具有正极和负极;电感器L的一端同时与直流电压源Vin的正极和电容器C0的负极连接,另一端同时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与直流电压源Vin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与电容器C0的正极连接。
其中,n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第k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Ck1、第二电容器Ck2、第一二极管Dk1和第二二极管Dk2;第一电容器Ck1和第二电容器Ck2均包括正极和负极;第二电容器Ck2的正极同时与第一二极管Dk1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k2的阳极连接,负极同时与Buck-Boost单元的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k1的阳极与第一电容器Ck1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k2的阴极与第一电容器Ck1的正极连接;所述n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第1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器C11的负极与所述Buck-Boost单元中电容器C0的正极连接;所述n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第k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器Ck1的正极与第k+1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C(k+1)1的负极连接;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负载R的一端与所述直流电压源Vin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n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第n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Cn1的正极连接。
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一中,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互补导通,可见,在t0~t1阶段,第一开关管S1开通而第二开关管S2关断,电感器L被直流电压源Vin充电,其电流线性上升;所述n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i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第一二极管Di1导通而第二二极管Di2截止;所述Buck-Boost单元中直流电压源Vin、电容器C0,以及所述n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1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C11至第i-1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C(i-1)1通过第i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第一二极管Di1给第二电容器Ci2充电;其中,i为大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工作模态如图4a所示。
t1~t2阶段,第一开关管S1关断而第二开关管S2开通,电感器L向电容器C0放电,其电流线下降;所述n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i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第一二极管Di1截止而第二二极管Di2导通;以及所述n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第i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容器Ci2通过第二二极管Di2向第1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C11至第i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Ci1放电;工作模态如图4b所示。
随着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两种工作状态的高频交替操作,能量从直流电压源Vin经过Buck-Boost单元和所有开关电容单体传输给负载R,输出电压为Buck-Boost单元中直流电压源Vin、电容器C0的电压,以及所述n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所有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的电压之和,理想电压增益为(n+1)/(1-d),其中,d为第一开关管的导通占空比
可以对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进行改进,在具体实施中还可包括第一谐振电感器,其中,上述第一谐振电感器的一端同时与上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上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上述第一谐振电感器的另一端同时与上述第二电容器的负极连接。
具体的实施例二参见图5a所示,变换器除了上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外,还包括了n个第一谐振电感器,其中,所述第一谐振电感器(Lr)的一端同时与所述Buck-Boost单元的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谐振电感器(Lr)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n个开关电容单元中所有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容器的负极连接。
可以对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进行改进,在具体实施中还可包括第二谐振电感器;其中,上述第二谐振电感器的一端与上述第二电容器的负极连接,上述第二谐振电感器的另一端同时与上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上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具体的实施例三参见图5b所示,变换器除了上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外,还包括了n个第二谐振电感器,其中,所述n个第二谐振电感器中第k个电感器(Lrk)的一端与所述n个开关电容单元中第k个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二电容器(Ck2)的负极连接;所述n个第二谐振电感器中第k个电感器(Lrk)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Buck-Boost单元的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
可以对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进行改进,在具体实施中还可包括第二开关电容单元,其中,上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第三电容器、第四电容器、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其中上述第三电容器和上述第四电容器均包括正极和负极,上述第四电容器的负极同时与上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上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另一端与同时与上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上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上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上述第三电容器的负极连接,上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上述第三电容器的正极连接;上述负载的一端与上述第三电容器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上述主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数量可以不唯一,即当第二开关电容单元数量为m,上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连接方式包括:第j个上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三电容器的负极与第j+1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三电容器的正极连接,其中,j为小于或等于m-1的正整数,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第一个上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三电容器的正极与上述Buck-Boost单元中直流电压源的负极连接。
具体的实施例四参见图6所示,变换器除了上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外,还包括m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其中,所述m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第j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第三电容器(CAj1)、第四电容器(CAj2)、第三二极管(DAj1)和第四二极管(DAj2);所述m个第四开关电容单元中第j个第四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三电容器(CAj1)和第四电容器(CAj2)均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m个第四开关电容单元的第j个第四开关电容单元中第四电容器(CAj2)的负极同时与第三二极管(DAj1)的阴极和第四二极管(DAj2)的阳极连接,另一端与同时与所述Buck-Boost单元的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所述m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第j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第三二极管(DAj1)的阳极与第三电容器(CAj1)的负极连接;所述m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第j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第四二极管(DAj2)的阴极与第三电容器(CAj1)的正极连接;所述m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第1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器(CA11)的正极与所述Buck-Boost单元中直流电压源(Vin)的负极连接;所述m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第j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三电容器(CAj1)的负极与第j+1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CA(j+1)1)的正极连接;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j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其中,负载(R)的一端与第m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三电容器(CAm1)的负极连接,负载的另一端与所述n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第n个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Cn1)的正极连接;变换器输出电压为Buck-Boost单元中直流电压源(Vin)、电容器(C0)的电压,以及所述n+m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所有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电压之和,理想电压增益为(n+m+1)/(1-d)。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四,如图7所示,变换器除了上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外,还包括一个Buck-Boost单元和m个开关电容单元;其中,负载(R)的一端与所述m个开关电容单元中第m个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CAm1)的负极连接,负载的另一端与Buck-Boost单元中电容器(C0)的正极连接;变换器输出电压为Buck-Boost单元中直流电压源(Vin)、电容器(C0)的电压,以及所述m个开关电容单元中所有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电压之和,电压增益为(m+1)/(1-d)。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Buck-Boost单元,第一开关电容单元和负载,所述Buck-Boost单元包括直流电压源、电感器、主电容器、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主电容器具有正极和负极,所述电感器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正极和所述主电容器的负极连接,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主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均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所述负载的一端与所述直流电压源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数量为n,其中,n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连接方式包括:
第i个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器的正极与第i+1个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一电容器的负极连接,第i个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二电容器的负极同时与所述Buck-Boost单元的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其中,i为小于或等于n-1的正整数,第一个所述第一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器的负极与所述Buck-Boost单元中的主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互补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谐振电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谐振电感器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谐振电感器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负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谐振电感器;
其中,所述第二谐振电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谐振电感器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关电容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第三电容器、第四电容器、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三电容器和所述第四电容器均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第四电容器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另一端与同时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所述负载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电容器的正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数量为m,所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连接方式包括:
第j个所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三电容器的负极与第j+1个第二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三电容器的正极连接,其中,j为小于或等于m-1的正整数,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第一个所述第二开关电容单元中的第三电容器的正极与所述Buck-Boost单元中直流电压源的负极连接。
CN201710133891.1A 2017-03-08 2017-03-08 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 Active CN106787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3891.1A CN106787736B (zh) 2017-03-08 2017-03-08 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3891.1A CN106787736B (zh) 2017-03-08 2017-03-08 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7736A true CN106787736A (zh) 2017-05-31
CN106787736B CN106787736B (zh) 2019-03-15

Family

ID=58961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3891.1A Active CN106787736B (zh) 2017-03-08 2017-03-08 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8773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9574A (zh) * 2017-11-22 2018-03-06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隔离型高升压准开关电容变换器
WO2020140256A1 (zh) * 2019-01-04 2020-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cdc变换器
CN113796004A (zh) * 2021-01-29 2021-12-14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换电路、电压转换装置及电动汽车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3842A (zh) * 2013-11-14 2014-03-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单开关反向输出二次型宽增益变换器
CN106026728A (zh) * 2016-06-30 2016-10-12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光伏微型逆变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3842A (zh) * 2013-11-14 2014-03-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单开关反向输出二次型宽增益变换器
CN106026728A (zh) * 2016-06-30 2016-10-12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光伏微型逆变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UANMAO YE 等: "《A High Step-up PWM DC-DC Converter With Coupled-Inductor and Resonant Switched-Capacitor》", 《IEEE》 *
吴刚 等: "《采用开关电容的非隔离型高升压比直流变换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9574A (zh) * 2017-11-22 2018-03-06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隔离型高升压准开关电容变换器
WO2020140256A1 (zh) * 2019-01-04 2020-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cdc变换器
US11876451B2 (en) 2019-01-04 2024-01-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C-DC converter
CN113796004A (zh) * 2021-01-29 2021-12-14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换电路、电压转换装置及电动汽车
WO2022160305A1 (zh) * 2021-01-29 2022-08-04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换电路、电压转换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3796004B (zh) * 2021-01-29 2024-04-09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换电路、电压转换装置及电动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7736B (zh) 2019-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7003B (zh) 一种输出浮地输入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电路及切换方法
CN101958660B (zh) 双Sepic升降压输出并联组合型逆变器
CN105553266B (zh) 一种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CN106026657B (zh) 非隔离高增益dc-dc升压变换器
Li et al. Flying-capacitor-based hybrid LLC converters with input voltage autobalance ability for high voltage applications
CN203942447U (zh) 一种zvt交错并联高增益式dc/dc变换器
CN106787736B (zh) 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pwm直流变换器
CN110350786A (zh) 一种多相自均流高增益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
Bharathidasan et al. Intelligent Fuzzy Based High Gain Non-Isolated Converter for DC Micro-Grids.
CN103337957B (zh) 一种低纹波四开关升降压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93884B (zh) 一种面向能源应用的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
CN206422691U (zh) 一种共地型高增益z源dc‑dc变换器
CN203301366U (zh) 一种新型风光互补双输入sepic dc-dc变换器
Yun et al. Application of soft-switching technology in four switch Buck-Boost circuit
Rage et al. A transformerless common ground‐based 1‐ϕ single‐stage switched boost inverter for sola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CN115051572B (zh) 带有串联谐振型lc功率自均衡单元的iios变换器及方法
CN203554295U (zh) 一种三端口串联谐振变流器
CN106712504B (zh) 一种含有软开关的非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11193393A (zh) 一种用于储能装置的宽电压增益的dc/dc变换器
Devarapalli et al. High Step-Up Voltage Gain Boost Chopper-Fed DC-DC Converter for Medium Voltage Applications
CN107086776A (zh) 一种基于n级感性有源阻抗网络的升压电路及新能源系统
CN106655761A (zh) 一种高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
CN206865353U (zh) 一种基于有源阻抗网络的dc‑dc变换器及升压系统
CN206865355U (zh) 一种单开关阻抗网络级联型dc‑dc变换器及升压系统
CN207559857U (zh) 一种高电压输入软开关buck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29

Address after: Room 201, Building A, No. 318 Outer Ring West Road, University City,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6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Guang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Center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0062 courtyard 729,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