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8163A - 指纹验证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指纹验证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78163A
CN106778163A CN201611077248.3A CN201611077248A CN106778163A CN 106778163 A CN106778163 A CN 106778163A CN 201611077248 A CN201611077248 A CN 201611077248A CN 106778163 A CN106778163 A CN 106778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mobile terminal
user
identification unit
f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772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78163B (zh
Inventor
张宇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772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781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78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8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78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8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纹验证方法及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采集模块,用于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所述移动终端时,通过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并存储该部分指纹为第一指纹;验证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触发预设的第一指纹验证请求时,调用所述第一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执行模块,用于在所述验证通过时,执行与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对应的操作。利用本发明可以提高指纹验证的验证速度。

Description

指纹验证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验证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如今,指纹识别已经成为智能设备的标配之一。例如手机,不管是贵至六七千元的苹果手机,还是便宜到几百块的国产手机,大多配备有指纹识别功能。由于指纹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指纹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对智能设备进行解锁和利用智能设备进行支付等领域。但是,用户对不同指纹识别的应用的要求往往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指纹解锁时,用户往往希望越快越好,即对便捷性的要求一般大于安全性;而指纹支付时,用户大多希望越安全越好,即安全性的要求一般大于便捷性。
然而,现有厂商并没有考虑上述用户需求,而是统一要求用户在完成繁琐、漫长的指纹录入操作后,才可使用其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功能。其指纹录入时间过长,指纹识别应用方式过于单一,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指纹验证方法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传统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功能录入时间过长,指纹识别应用方式过于单一,用户体验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所述移动终端时,通过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并存储该部分指纹为第一指纹;
验证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触发预设的第一指纹验证请求时,调用所述第一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执行模块,用于在所述验证通过时,执行与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对应的操作。
可选地,所述采集模块,还用于在用户日常操作所述移动终端时,重复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以生成用户手指的完整指纹,并存储该完整指纹为第二指纹;
所述验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触发预设的第二指纹验证请求时,调用所述第二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所述执行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验证通过时,执行与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对应的操作。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包括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指纹解锁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包括启动银行应用或支付应用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所述第二指纹包括所述第一指纹。
可选地,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移动终端正面HOME键内前置指纹识别单元,或设于所述移动终端背面的后置指纹识别单元。
可选地,若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和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则:
采集时,所述采集模块通过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采集所述第一指纹,通过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采集所述第二指纹;
验证时,所述验证模块通过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调用所述第一指纹或第二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出的移动终端,首先在用户第一次使用移动终端时,采集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并将该指纹保存为第一指纹。而后在用户日常使用中,利用用户手指与移动终端的接触,反复采集用户指纹,生成用户手指的完整指纹,并保存该完整指纹为第二指纹。最后,根据实际指纹验证的需求,调用第一指纹或者第二指纹来进行验证指纹验证工作。这样,既可以满足用户日常操作中的便捷性需求,也可以满足其对于安全性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指纹验证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中,包括:
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所述移动终端时,通过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并存储该部分指纹为第一指纹;
在所述移动终端触发预设的第一指纹验证请求时,调用所述第一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在所述验证通过时,执行与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对应的操作。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在用户日常操作所述移动终端时,重复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以生成用户手指的完整指纹,并存储该完整指纹为第二指纹;
在所述移动终端触发预设的第二指纹验证请求时,调用所述第二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在所述验证通过时,执行与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对应的操作。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包括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指纹解锁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包括启动银行应用或支付应用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所述第二指纹包括所述第一指纹。
可选地,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移动终端正面HOME键内前置指纹识别单元,或设于所述移动终端背面的后置指纹识别单元。
可选地,当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和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时,该方法还包括:
采集时,通过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采集所述第一指纹,通过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采集所述第二指纹;
验证时,通过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调用所述第一指纹或第二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出的指纹验证方法,首先在用户第一次使用移动终端时,采集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并将该指纹保存为第一指纹。而后在用户日常使用中,利用用户手指与移动终端的接触,反复采集用户指纹,生成用户手指的完整指纹,并保存该完整指纹为第二指纹。最后,根据实际指纹验证的需求,调用第一指纹或者第二指纹来进行验证指纹验证工作。这样,既可以满足用户日常操作中的便捷性需求,也可以满足其对于安全性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指纹验证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指纹验证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指纹验证方法第三实施例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400。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移动终端400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400。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可选的移动终端4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20、控制器30、无线通信单元40、显示单元50、输入单元60、接口单元80、电源单元90及温度传感器100。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400,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400的元件。
无线通信单元4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其允许移动终端400与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之间的无线点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移动通信模块、无线互联网模块、短程通信模块和位置信息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广播接收模块经由广播信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广播信道可以包括卫星信道和/或地面信道。广播管理服务器可以是生成并发送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的服务器或者接收之前生成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并且将其发送给终端的服务器。广播信号可以包括TV广播信号、无线电广播信号、数据广播信号等等。而且,广播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与TV或无线电广播信号组合的广播信号。广播相关信息也可以经由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并且在该情况下,广播相关信息可以由移动通信模块来接收。广播信号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例如,其可以以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的电子节目指南(EPG)、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的电子服务指南(ESG)等等的形式而存在。广播接收模块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广播系统接收信号广播。特别地,广播接收模块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多媒体广播-地面(DMB-T)、数字多媒体广播-卫星(DMB-S)、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前向链路媒体(MediaFLO@)的数据广播系统、地面数字广播综合服务(ISDB-T)等等的数字广播系统接收数字广播。广播接收模块可以被构造为适合提供广播信号的各种广播系统以及上述数字广播系统。经由广播接收模块接收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存储在存储器20(或者其它类型的存储介质)中。
移动通信模块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例如,接入点、节点B等等)、外部终端以及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从其接收无线电信号。这样的无线电信号可以包括语音通话信号、视频通话信号、或者根据文本和/或多媒体消息发送和/或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模块支持移动终端400的无线互联网接入。该模块可以内部或外部地耦接到终端。该模块所涉及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可以包括WLAN(无线LAN)(Wi-Fi)、Wibro(无线宽带)、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等等。
短程通信模块是用于支持短程通信的模块。短程通信技术的一些示例包括蓝牙TM、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紫蜂TM等等。
位置信息模块是用于检查或获取移动终端400的位置信息的模块。位置信息模块的典型示例是GPS(全球定位系统)。根据当前的技术,GPS模块计算来自三个或更多卫星的距离信息和准确的时间信息并且对于计算的信息应用三角测量法,从而根据经度、纬度和高度准确地计算三维当前位置信息。当前,用于计算位置和时间信息的方法使用三颗卫星并且通过使用另外的一颗卫星校正计算出的位置和时间信息的误差。此外,GPS模块能够通过实时地连续计算当前位置信息来计算速度信息。
输出单元50被构造为以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例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警报信号、振动信号等等)。输出单元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51、音频输出模块52、警报单元53等等。
显示单元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4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4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单元5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4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单元5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单元5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单元5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单元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TOLED(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单元(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外部显示单元(未示出)和内部显示单元(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音频输出模块52可以在移动终端400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无线通信单元40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2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模块52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4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模块52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警报单元53可以提供输出以将事件的发生通知给移动终端400。典型的事件可以包括呼叫接收、消息接收、键信号输入、触摸输入等等。除了音频或视频输出之外,警报单元53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提供输出以通知事件的发生。例如,警报单元53可以以振动的形式提供输出,当接收到呼叫、消息或一些其它进入通信(incoming communication)时,警报单元53可以提供触觉输出(即,振动)以将其通知给用户。通过提供这样的触觉输出,即使在用户的移动电话处于用户的口袋中时,用户也能够识别出各种事件的发生。警报单元53也可以经由显示单元51或音频输出模块52提供通知事件的发生的输出。
输入单元6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400的各种操作。输入单元60允许用户输入各种类型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锅仔片、触摸板(例如,检测由于被接触而导致的电阻、压力、电容等等的变化的触敏组件)、滚轮、摇杆等等。特别地,当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叠加在显示单元50上时,可以形成触摸屏。
接口单元80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4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识别模块可以是存储用于验证用户使用移动终端400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识别模块(UIM)、客户识别模块(SIM)、通用客户识别模块(USIM)等等。另外,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下面称为"识别装置")可以采取智能卡的形式,因此,识别装置可以经由端口或其它连接装置与移动终端400连接。接口单元8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4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4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另外,当移动终端400与外部底座连接时,接口单元80可以用作允许通过其将电力从底座提供到移动终端400的路径或者可以用作允许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通过其传输到移动终端400的路径。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移动终端400是否准确地安装在底座上的信号。
存储器2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3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己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器2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存储器2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4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2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控制器3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3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另外,控制器30可以包括用于再现(或回放)多媒体数据的多媒体模块,多媒体模块可以构造在控制器30内,或者可以构造为与控制器30分离。控制器3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者图片绘制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
电源单元90在控制器3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
指纹识别单元100在控制器30的控制下采集移动终端400用户的指纹,并将所述用户指纹与预设指纹进行比对,以对该用户指纹进行验证。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3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20中并且由控制器30执行。
至此,己经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移动终端400。下面,为了简要起见,将描述诸如折叠型、直板型、摆动型、滑动型移动终端400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400中的滑动型移动终端400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400,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移动终端400。
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终端400可以被构造为利用经由帧或分组发送数据的诸如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于卫星的通信系统来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2描述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400能够操作的通信系统。
这样的通信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和/或物理层。例如,由通信系统使用的空中接口包括例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特别地,长期演进(LT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等。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下面的描述涉及CDMA通信系统,但是这样的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系统。
参考图2,CDMA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移动终端400、多个基站(BS)270、基站控制器(BSC)275和移动交换中心(MSC)280。MSC280被构造为与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290形成接口。MSC280还被构造为与可以经由回程线路耦接到基站270的BSC275形成接口。回程线路可以根据若干己知的接口中的任一种来构造,所述接口包括例如E1/T1、ATM,IP、PPP、帧中继、HDSL、ADSL或xDSL。将理解的是,如图2中所示的系统可以包括多个BSC2750。
每个BS270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分区(或区域),由多向天线或指向特定方向的天线覆盖的每个分区放射状地远离BS270。或者,每个分区可以由用于分集接收的两个或更多天线覆盖。每个BS270可以被构造为支持多个频率分配,并且每个频率分配具有特定频谱(例如,1.25MHz,5MHz等等)。
分区与频率分配的交叉可以被称为CDMA信道。BS270也可以被称为基站收发器子系统(BTS)或者其它等效术语。在这样的情况下,术语"基站"可以用于笼统地表示单个BSC275和至少一个BS270。基站也可以被称为"蜂窝站"。或者,特定BS270的各分区可以被称为多个蜂窝站。
如图2中所示,广播发射器(BT)295将广播信号发送给在系统内操作的移动终端400。如图1中所示的广播接收模块111被设置在移动终端400处以接收由BT295发送的广播信号。在图2中,示出了几个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300。卫星300帮助定位多个移动终端400中的至少一个。
在图2中,描绘了多个卫星300,但是理解的是,可以利用任何数目的卫星获得有用的定位信息。如图1中所示的GPS模块115通常被构造为与卫星300配合以获得想要的定位信息。替代GPS跟踪技术或者在GPS跟踪技术之外,可以使用可以跟踪移动终端400的位置的其它技术。另外,至少一个GPS卫星300可以选择性地或者额外地处理卫星DMB传输。
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典型操作,BS270接收来自各种移动终端400的反向链路信号。移动终端400通常参与通话、消息收发和其它类型的通信。特定基站270接收的每个反向链路信号被在特定BS270内进行处理。获得的数据被转发给相关的BSC275。BSC提供通话资源分配和包括BS270之间的软切换过程的协调的移动管理功能。BSC275还将接收到的数据路由到MSC280,其提供用于与PSTN290形成接口的额外的路由服务。类似地,PSTN290与MSC280形成接口,MSC与BSC275形成接口,并且BSC275相应地控制BS270以将正向链路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400。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400硬件结构以及通信系统,提出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
首先,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400。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移动终端400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400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20中,并由一个或多个控制器(本实施例中为所述控制器30)所执行,以完成本发明。例如,在图3中,所述移动终端400包括采集模块401、验证模块402、及执行模块403。本发明所称的模块是指一种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比程序更适合于描述软件在所述移动终端400中的执行过程。以下将就上述各功能模块401-403的具体功能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所述采集模块401,用于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所述移动终端时,通过指纹识别单元100采集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并存储该部分指纹为第一指纹。
一般地,用户的手指指纹是唯一的,即不同用户的手指的指纹特征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仅使用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特征来进行指纹验证,也是可以识别出与该部分指纹特征对应的用户身份。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用户手指的完整指纹来进行指纹验证的方式,上述采用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特征来进行指纹验证的方式所需要进行识别和比对的指纹特征更少,进行指纹验证所需的时间更短。因而,在一些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中,若采用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特征来进行指纹验证,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快更迅速的指纹识别体验,满足特定场景下用户高便捷性的需求。
故,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于上述的特定场景,所述采集模块401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所述移动终端400时,会要求用户进行部分指纹的录入。具体地,所述采集模块401可以首先提示用户将手指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接触,然后在用户手指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接触时,采集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接触的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特征,最后将所述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特征进行存储,即为所述第一指纹。
需要指出的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仅需用户进行部分指纹(例如50%用户手指指纹或60%用户手指指纹等)的录入,即所述采集模块401仅需要采集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特征。故,整个采集过程只需用户手指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进行较少次数的接触即可完成,采集时间较短。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可以是设于所述移动终端400正面的前置指纹识别单元,也可以是设于所述移动终端背面的后置指纹识别单元。当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为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时,优选为内置于该移动终端400的HOME键内前置指纹识别单元。
所述验证模块402,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400触发预设的第一指纹验证请求时,调用所述第一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于不同的指纹识别应用场景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预设有对应的指纹来进行验证。其中,与所述第一指纹对应的为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该第一指纹验证请求指的是所述移动终端400在应用于上述用户对安全性要求不高,对便捷性要求较高的特定场景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具体地,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对所述移动终端400进行指纹解锁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启动某些经过指纹加密的社交应用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启动所述移动终端400的相机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触发时,所述验证模块402采集用户通过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输入的指纹,识别用户所输入指纹的指纹特征,并将用户所输入指纹的指纹特征与存储的所述第一指纹的指纹特征进行比对。若用户所输入指纹的指纹特征与所述第一指纹的指纹特征匹配,则所述验证模块402判定用户所输入指纹正确,指纹验证通过。反之,若用户所输入指纹的指纹特征与所述第一指纹的指纹特征不匹配,则所述验证模块402判定用户所输入指纹错误,指纹验证失败。进一步地,当指纹验证失败时,所述验证模块402可以发出验证失败的信息,并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指纹。更近一步地,若指纹验证失败次数过多,超出预设次数,所述验证模块402还可以直接锁定所述移动终端400,或者在一预设时间(例如30秒或1分钟)内不再响应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
举例而言,假设所述指纹识别验证请求为对所述移动终端400进行指纹解锁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例如用户通过手指按压所述移动终端400的HOME键),则所述验证模块402在收到该指纹验证请求时,首先通过指纹识别单元100采集用户的指纹,然后将采集的指纹与第一指纹进行比对,若所采集的指纹包括所述第一指纹,则判定指纹验证通过。若所采集的指纹不包括所述第一指纹,则判定指纹验证失败。其中,上述包括指的是包括所述第一指纹的全部指纹特征。
所述执行模块403,用于在所述验证通过时,执行与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对应的操作。
具体地,如前文所述,当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为对所述移动终端400进行指纹解锁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时,所述执行模块403解锁所述移动终端400。当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为启动某些经过指纹加密的社交应用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时,所述执行模块403启动对应的所述社交应用程序。当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为启动所述移动终端400的相机时,所述执行模块403开启所述移动终端400的相机。
通过上述功能模块401-403,本发明所提出的移动终端400,在用户第一次使用移动终端400时,采集用户手指指纹的部分指纹,并将该部分指纹保存为第一指纹,用以在某些安全性需求不高、便捷性需求较高的特定场景中,为用户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指纹识别验证服务,满足在所述特定场景下的高便捷性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本发明移动终端400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移动终端400的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模块401,还用于在用户日常操作所述移动终端400时,重复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以生成用户手指的完整指纹,并存储该完整指纹为第二指纹。
根据前文所知,对于安全性需求不高、便捷性需求较高的特定场景,可以采用上述第一指纹来完成对应的指纹验证工作,以满足用户便捷性的需求。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还存在不少对于安全性需求较高的场景。例如,当碰到与银行转账、网上支付等用户个人财务相关的操作的执行、应用程序的启动和授权等需要进行指纹验证的场景时,用户往往希望越安全越好,即使慢一点,只要不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一般也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换就是说,在涉及个人财务的应用场景中,并不适合仅使用用户指纹中的部分指纹特征来进行指纹验证,即在该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指纹不适合用于进行指纹验证。相比较而言,由于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包括了该用户手指的全部指纹特征,若使用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来进行指纹验证,则天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满足上述应用场景中用户对指纹验证中高安全性的需求。
故,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模块401利用用户日常使用所述移动终端400过程中,用户手指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的接触(例如用户的手指触摸HOME键等),重复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特征,生成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所述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被存储为所述第二指纹,用以在用户较高安全性需求的场景中利用该第二指纹来进行指纹验证的工作。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二指纹包括所述第一指纹。
所述验证模块402,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400触发预设的第二指纹验证请求时,调用所述第二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具体地,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启动某些经过指纹加密的银行应用(例如平安口袋银行APP、招商银行APP等)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启动某些经过指纹加密的支付应用(例如支付宝APP、微信APP等)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等。
所述执行模块403,还用于在所述验证通过时,执行与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对应的操作。
具体地,如前文所述,当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为启动某些经过指纹加密的银行应用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时,所述执行模块403启动对应的所述银行应用。当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为启动某些经过指纹加密的支付应用时,所述执行模块403启动所述支付应用。
通过上述功能模块401-403,本发明所提出的移动终端400,通过在用户日常使用所述移动终端400时,利用用户手指与指纹识别单元100的接触,重复采集用户手指指纹的指纹,生成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进而在安全性需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中,使用上述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来进行相关的指纹验证,为用户提供安全的指纹验证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更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本发明移动终端400的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移动终端400的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包括内置于所述移动终端400正面HOME键内的前置指纹识别单元和设于所述移动终端400背面的后置指纹识别单元,通过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和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的协同配合,完成对应的指纹验证工作。具体地:
所述采集模块401,还用于通过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采集所述第一指纹,通过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采集所述第二指纹。
其中,由于用户日常使用所述移动终端400时,大多使用前置HOME键来操作该移动终端400。故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模块401通过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来采集所述第二指纹比较理想。
所述验证模块402,还用于通过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调用所述第一指纹或第二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本实施例中,后置指纹识别单元用于第一指纹的采集和所有指纹验证时的用户指纹的输入,前置指纹识别单元则用于日常操作中通过与用户手指的触摸,采集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即第二指纹)。两者分工完成指纹验证的整个工作流程。
通过上述功能模块401-402,本发明所提出的移动终端400,通过利用移动终端400前置和后置指纹识别单元,分工协同完成指纹验证流程。同时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对安全性和便捷性的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指纹验证方法。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指纹验证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的执行顺序可以改变,某些步骤可以省略。所述指纹验证方法包括:
步骤S501,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所述移动终端时,通过指纹识别单元100采集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并存储该部分指纹为第一指纹。
一般地,用户的手指指纹是唯一的,即不同用户的手指的指纹特征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仅使用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特征来进行指纹验证,也是可以识别出与该部分指纹特征对应的用户身份。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用户手指的完整指纹来进行指纹验证的方式,上述采用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特征来进行指纹验证的方式所需要进行识别和比对的指纹特征更少,进行指纹验证所需的时间更短。因而,在一些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中,若采用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特征来进行指纹验证,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快更迅速的指纹识别体验,满足特定场景下用户高便捷性的需求。
故,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于上述的特定场景,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所述移动终端400时,会要求用户进行部分指纹的录入。具体地,可以首先提示用户将手指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接触,然后在用户手指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接触时,采集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接触的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特征,最后将所述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特征进行存储,即为所述第一指纹。
需要指出的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仅需用户进行部分指纹(例如50%用户手指指纹或60%用户手指指纹等)的录入,即仅需要采集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特征。故,整个采集过程只需用户手指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进行较少次数的接触即可完成,采集时间较短。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可以是设于所述移动终端400正面的前置指纹识别单元,也可以是设于所述移动终端背面的后置指纹识别单元。当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为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时,优选为内置于该移动终端400的HOME键内前置指纹识别单元。
步骤S502,在所述移动终端400触发预设的第一指纹验证请求时,调用所述第一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于不同的指纹识别应用场景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预设有对应的指纹来进行验证。其中,与所述第一指纹对应的为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该第一指纹验证请求指的是所述移动终端400在应用于上述用户对安全性要求不高,对便捷性要求较高的特定场景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具体地,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对所述移动终端400进行指纹解锁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启动某些经过指纹加密的社交应用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启动所述移动终端400的相机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触发时,采集用户通过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输入的指纹,识别用户所输入指纹的指纹特征,并将用户所输入指纹的指纹特征与存储的所述第一指纹的指纹特征进行比对。若用户所输入指纹的指纹特征与所述第一指纹的指纹特征匹配,则判定用户所输入指纹正确,指纹验证通过。反之,若用户所输入指纹的指纹特征与所述第一指纹的指纹特征不匹配,则判定用户所输入指纹错误,指纹验证失败。进一步地,当指纹验证失败时,可以发出验证失败的信息,并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指纹。更近一步地,若指纹验证失败次数过多,超出预设次数,还可以直接锁定所述移动终端400,或者在一预设时间(例如30秒或1分钟)内不再响应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
举例而言,假设所述指纹识别验证请求为对所述移动终端400进行指纹解锁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例如用户通过手指按压所述移动终端400的HOME键),则在收到该指纹验证请求时,首先通过指纹识别单元100采集用户的指纹,然后将采集的指纹与第一指纹进行比对,若所采集的指纹包括所述第一指纹,则判定指纹验证通过。若所采集的指纹不包括所述第一指纹,则判定指纹验证失败。其中,上述包括指的是包括所述第一指纹的全部指纹特征。
步骤S503,在所述验证通过时,执行与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对应的操作。
具体地,如前文所述,若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为对所述移动终端400进行指纹解锁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则解锁所述移动终端400。若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为启动某些经过指纹加密的社交应用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则启动对应的所述社交应用程序。若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为启动所述移动终端400的相机,则开启所述移动终端400的相机。
通过上述步骤S501-S503,本发明所提出的指纹验证方法,在用户第一次使用移动终端400时,采集用户手指指纹的部分指纹,并将该部分指纹保存为第一指纹,用以在某些安全性需求不高、便捷性需求较高的特定场景中,为用户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指纹识别验证服务,满足在所述特定场景下的高便捷性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本发明指纹验证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指纹验证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指纹验证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1,在用户日常操作所述移动终端400时,重复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以生成用户手指的完整指纹,并存储该完整指纹为第二指纹。
根据前文所知,对于安全性需求不高、便捷性需求较高的特定场景,可以采用上述第一指纹来完成对应的指纹验证工作,以满足用户便捷性的需求。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还存在不少对于安全性需求较高的场景。例如,当碰到与银行转账、网上支付等用户个人财务相关的操作的执行、应用程序的启动和授权等需要进行指纹验证的场景时,用户往往希望越安全越好,即使慢一点,只要不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一般也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换就是说,在涉及个人财务的应用场景中,并不适合仅使用用户指纹中的部分指纹特征来进行指纹验证,即在该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指纹不适合用于进行指纹验证。相比较而言,由于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包括了该用户手指的全部指纹特征,若使用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来进行指纹验证,则天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满足上述应用场景中用户对指纹验证中高安全性的需求。
故,本实施例中,利用用户日常使用所述移动终端400过程中,用户手指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的接触(例如用户的手指触摸HOME键等),重复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特征,生成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所述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被存储为所述第二指纹,用以在用户较高安全性需求的场景中利用该第二指纹来进行指纹验证的工作。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二指纹包括所述第一指纹。
步骤S602,在所述移动终端400触发预设的第二指纹验证请求时,调用所述第二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具体地,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启动某些经过指纹加密的银行应用(例如平安口袋银行APP、招商银行APP等)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启动某些经过指纹加密的支付应用(例如支付宝APP、微信APP等)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等。
步骤S603,在所述验证通过时,执行与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对应的操作。
具体地,如前文所述,当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为启动某些经过指纹加密的银行应用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时,启动对应的所述银行应用。当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为启动某些经过指纹加密的支付应用时,启动所述支付应用。
通过上述步骤S601-S603,本发明所提出的指纹验证方法,通过在用户日常使用所述移动终端400时,利用用户手指与指纹识别单元100的接触,重复采集用户手指指纹的指纹,生成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进而在安全性需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中,使用上述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来进行相关的指纹验证,为用户提供安全的指纹验证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更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本发明指纹验证方法的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指纹验证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指纹验证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单元100包括内置于所述移动终端400正面HOME键内的前置指纹识别单元和设于所述移动终端400背面的后置指纹识别单元,通过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和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的协同配合,完成对应的指纹验证工作。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701,通过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采集所述第一指纹,通过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采集所述第二指纹。
其中,由于用户日常使用所述移动终端400时,大多使用前置HOME键来操作该移动终端400。故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来采集所述第二指纹比较理想。
步骤S702,通过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调用所述第一指纹或第二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本实施例中,后置指纹识别单元用于第一指纹的采集和所有指纹验证时的用户指纹的输入,前置指纹识别单元则用于日常操作中通过与用户手指的触摸,采集完整的用户手指指纹(即第二指纹)。两者分工完成指纹验证的整个工作流程。
通过上述步骤S701-S702,本发明所提出的指纹验证方法,通过利用移动终端400前置和后置指纹识别单元,分工协同完成指纹验证流程。同时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对安全性和便捷性的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所述移动终端时,通过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并存储该部分指纹为第一指纹;
验证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触发预设的第一指纹验证请求时,调用所述第一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执行模块,用于在所述验证通过时,执行与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对应的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模块,还用于在用户日常操作所述移动终端时,重复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以生成用户手指的完整指纹,并存储该完整指纹为第二指纹;
所述验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触发预设的第二指纹验证请求时,调用所述第二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所述执行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验证通过时,执行与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对应的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包括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指纹解锁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包括启动银行应用或支付应用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所述第二指纹包括所述第一指纹。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移动终端正面HOME键内前置指纹识别单元,或设于所述移动终端背面的后置指纹识别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和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则:
采集时,所述采集模块通过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采集所述第一指纹,通过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采集所述第二指纹;
验证时,所述验证模块通过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调用所述第一指纹或第二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6.一种指纹验证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所述移动终端时,通过指纹识别单元采集用户手指的部分指纹,并存储该部分指纹为第一指纹;
在所述移动终端触发预设的第一指纹验证请求时,调用所述第一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在所述验证通过时,执行与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对应的操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纹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在用户日常操作所述移动终端时,重复采集用户手指的指纹以生成用户手指的完整指纹,并存储该完整指纹为第二指纹;
在所述移动终端触发预设的第二指纹验证请求时,调用所述第二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在所述验证通过时,执行与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对应的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纹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纹验证请求包括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指纹解锁时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所述第二指纹验证请求包括启动银行应用或支付应用所触发的指纹验证请求,所述第二指纹包括所述第一指纹。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指纹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移动终端正面HOME键内前置指纹识别单元,或设于所述移动终端背面的后置指纹识别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纹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和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时,该方法还包括:
采集时,通过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采集所述第一指纹,通过所述前置指纹识别单元采集所述第二指纹;
验证时,通过所述后置指纹识别单元调用所述第一指纹或第二指纹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验证。
CN201611077248.3A 2016-11-30 2016-11-30 指纹验证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67781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7248.3A CN106778163B (zh) 2016-11-30 2016-11-30 指纹验证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7248.3A CN106778163B (zh) 2016-11-30 2016-11-30 指纹验证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8163A true CN106778163A (zh) 2017-05-31
CN106778163B CN106778163B (zh) 2019-11-15

Family

ID=58898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77248.3A Active CN106778163B (zh) 2016-11-30 2016-11-30 指纹验证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7816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0314A (zh) * 2017-06-30 2017-11-0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特征的授权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113208A1 (zh) * 2017-06-14 2018-06-28 钟杰东 一种残纹和残膜支付设备
TWI796045B (zh) * 2020-12-11 2023-03-1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節省記憶體的指紋影像產生方法及裝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0494A (zh) * 2002-04-10 2003-10-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利用小型指纹传感器实现指纹鉴别的指纹鉴别系统
JP2004339831A (ja) * 2003-05-16 2004-12-02 Tokai Rika Co Ltd 指紋認証式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3678983A (zh) * 2013-12-19 2014-03-26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手机使用权限验证系统及方法
CN104036176A (zh) * 2014-07-03 2014-09-10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安全级别注册指纹特征点的方法、认证方法及终端设备
US9116645B1 (en) * 2014-10-28 2015-08-25 Rovi Guid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ranting partial or full access to an application based on level of confidence that print corresponds to user profile
CN105095876A (zh) * 2015-08-11 2015-11-25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指纹录入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CN105138884A (zh) * 2015-08-17 2015-12-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验证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5550627A (zh) * 2015-07-31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指纹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05745669A (zh) * 2013-11-04 2016-07-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中的用户验证生物计量技术
CN106022062A (zh) * 2016-05-27 2016-10-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095247A (zh) * 2013-09-09 2016-11-09 苹果公司 用于基于指纹传感器输入来操纵用户界面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0494A (zh) * 2002-04-10 2003-10-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利用小型指纹传感器实现指纹鉴别的指纹鉴别系统
JP2004339831A (ja) * 2003-05-16 2004-12-02 Tokai Rika Co Ltd 指紋認証式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6095247A (zh) * 2013-09-09 2016-11-09 苹果公司 用于基于指纹传感器输入来操纵用户界面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CN105745669A (zh) * 2013-11-04 2016-07-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中的用户验证生物计量技术
CN103678983A (zh) * 2013-12-19 2014-03-26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手机使用权限验证系统及方法
CN104036176A (zh) * 2014-07-03 2014-09-10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安全级别注册指纹特征点的方法、认证方法及终端设备
US9116645B1 (en) * 2014-10-28 2015-08-25 Rovi Guid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ranting partial or full access to an application based on level of confidence that print corresponds to user profile
CN105550627A (zh) * 2015-07-31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指纹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05095876A (zh) * 2015-08-11 2015-11-25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指纹录入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CN105138884A (zh) * 2015-08-17 2015-12-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验证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6022062A (zh) * 2016-05-27 2016-10-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13208A1 (zh) * 2017-06-14 2018-06-28 钟杰东 一种残纹和残膜支付设备
CN109154956A (zh) * 2017-06-14 2019-01-04 钟杰东 一种残纹和残膜支付设备
CN109154956B (zh) * 2017-06-14 2020-07-03 钟杰东 一种残纹和残膜支付设备
CN107330314A (zh) * 2017-06-30 2017-11-0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特征的授权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TWI796045B (zh) * 2020-12-11 2023-03-1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節省記憶體的指紋影像產生方法及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8163B (zh) 2019-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5994A (zh) 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909900A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046131A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4915119B (zh) 终端桌面图标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4636030B (zh) 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809418A (zh) 移动支付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902477A (zh) 鉴权终端、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的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06230597A (zh) 短信验证码验证装置及方法
CN105069341A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5791548A (zh) 语音信息播报装置和方法
CN105099701B (zh) 一种终端及终端鉴权的方法
CN107015756A (zh) 移动终端及其实现全屏指纹交互的方法
CN105095790A (zh) 隐藏对象的查看方法和装置
CN106778523A (zh) 指纹录入方法及装置
CN104836884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备用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557257A (zh) 通知消息的查看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803058A (zh) 一种终端和指纹识别方法
CN106790264A (zh) 身份验证系统及方法、用于身份验证的服务器及验证设备
CN106570945A (zh) 一种终端、打卡机和打卡方法
CN106851006A (zh) 一种识别二维码的装置和方法
CN106534560A (zh) 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6778163B (zh) 指纹验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90122A (zh) 一种终端、服务器和接入应用时的登录方法
CN106791195A (zh) 一种操作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682609A (zh) 补录指纹合法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