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1748A - 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71748A
CN106771748A CN201611199523.9A CN201611199523A CN106771748A CN 106771748 A CN106771748 A CN 106771748A CN 201611199523 A CN201611199523 A CN 201611199523A CN 106771748 A CN106771748 A CN 106771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equipment
switching device
pole
no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995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阿蒙
陈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l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l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l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l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995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717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71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17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外部电源和设备中的开关器件,开关器件具有固定端、常闭端和常开端,且开关器件加电后常闭端与固定端断开,常开端与固定端闭合;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串联至外部电源的第一极和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之间;设备的第二极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的第二极相连;关器件加电后,常闭端与固定端断开,使得设备断电;设备断电后,开关器件断电;开关器件断电后,常闭端与固定端闭合,使得设备加电。通过该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反复上下电过程,达到测试目的,由于不需要使用可编程电源等设备,不需要搭建复杂的测试环境,同时,大大降低了测试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通信设备,例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在设备测试阶段,通常需要对设备进行上下电测试,以测试设备在快速上下电过程后是否能够正常启动。也就是说,在设备通电后,正常启动前断电,然后再将设备通电,反复进行此过程,进而测试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现有的对设备进行上下电测试方法中,通常使用可编程电源对设备进行快速上下电操作,具体的,可编程电源与待测试设备的电源接口相连后,通过安装在计算机中的可编程电源控制软件来控制可编程电源,进而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快速上下电测试。
可见,上述对设备进行上下电测试的方法需要搭建复杂的测试环境,且可编程电源的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用以降低设备上下电测试方法的测试环境搭建复杂度和成本。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外部电源和所述设备中的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具有固定端、常闭端和常开端,且所述开关器件加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断开,所述常开端与所述固定端闭合;
所述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串联至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一极和所述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之间,其中,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一极与所述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极性相同;
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二极与所述设备的第二极电源接口相连,其中,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二极与所述设备的第二极电源接口极性相同,且与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一极极性相反;
所述开关器件加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断开,使得所述设备断电;
所述设备断电后,所述开关器件断电;
所述开关器件断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闭合,使得所述设备加电。
可选的,所述开关器件为继电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极为正极,所述第二极为负极;或,
所述第一极为负极,所述第二极为正极。
可选的,所述设备设置有告警端子,所述告警端子包括至少两个端口,用于连接外部告警器件;
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告警端子;
所述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端口相连。
可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电源转换电路;
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电源转换电路;
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相连,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与所述开关器件相连,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将从所述外部电源接收的电压转换为所述开关器件所需的供电电压为所述开关器件供电。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方法,所述设备中具有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具有固定端、常闭端和常开端,且所述开关器件加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断开,所述常开端与所述固定端闭合;
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串联至外部电源的第一极和所述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之间,其中,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一极与所述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极性相同;
将所述设备的第二极电源接口与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二极相连,其中,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二极与所述设备的第二极电源接口极性相同,且与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一极极性相反;
启动所述外部电源,为所述设备加电;
所述开关器件加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断开,使得所述设备断电;
所述设备断电后,所述开关器件断电;
所述开关器件断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闭合,使得所述设备加电。
可选的,所述开关器件为继电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极为正极,所述第二极为负极;或,
所述第一极为负极,所述第二极为正极。
可选的,所述设备设置有告警端子,所述告警端子包括至少两个端口,用于连接外部告警器件;
所述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端口相连。
可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电源转换电路;
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相连,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与所述开关器件相连,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将从所述外部电源接收的电压转换为所述开关器件所需的供电电压为所述开关器件供电。
本方案中,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串联至外部电源的第一极和设备的第一极之间,设备的第二极与外部电源的第二极相连,开关器件加电后,常闭端断开,使得设备断电,开关器件断电,开关器件断电后,常闭端闭合,又使得设备加电。进而,通过该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反复上下电过程,达到测试目的,由于不需要使用可编程电源等设备,不需要搭建复杂的测试环境,同时,大大降低了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以继电器作为开关器件时设备加电的一种原理示意图;
图3为以继电器作为开关器件时设备断电的一种原理示意图;
图4为利用告警端子进行设备上下电测试的一种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降低设备上下电的测试过程中测试环境搭建复杂度和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进行介绍。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中,待测试的设备(以下简称设备)中具有开关器件,该开关器件具有固定端、常闭端和常开端,其中,常闭端在初始状态与固定端是闭合的,该开关器件加电后,常闭端与固定端断开,常开端与固定端闭合。
如图1所示,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外部电源和设备中的开关器件10,开关器件10具有常开端101、固定端102和常闭端103,且开关器件10加电后,常闭端103与固定端102断开,常开端101与固定端102闭合;
开关器件10的固定端102和常闭端103,串联至外部电源的第一极和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之间,外部电源的第二极与设备的第二极电源接口相连,其中,外部电源的第一极与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极性相同,外部电源的第二极与设备的第二极电源接口极性相同,且与外部电源的第一极极性相反;
开关器件10加电后,常闭端103与固定端102断开,使得设备断电;设备断电后,开关器件10断电;开关器件10断电后,常闭端103与固定端102闭合,使得设备加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极为正极,第二极为负极。也就是说,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串联至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设备的正极电源接口之间,外部电源的负极与设备的负极电源接口相连。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极为负极,所述第二极为正极。也就是说,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串联至外部电源的负极和设备的负极电源接口之间,外部电源的正极与设备的正极电源接口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开关器件所需的供电电压可能与设备所需的供电电压不同,所以为了保证开关器件能够正常工作,上述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源转换电路,外部电源可以与该电源转换电路相连,电源转换电路与开关器件相连。这样,该电源转换电路便可以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源电压转换为开关器件所需的电源电压,进而为开关器件供电。该电源转换电路可以采用现有任意电源转换电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开关器件所需电源电压等因素进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串联至外部电源的第一极和设备的第一极之间,设备的第二极与外部电源的第二极相连,开关器件加电后,常闭端断开,使得设备断电,开关器件断电,开关器件断电后,常闭端闭合,又使得设备加电。进而,通过该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反复上下电过程,达到测试目的,由于不需要使用可编程电源等设备,不需要搭建复杂的测试环境,同时,大大降低了测试成本。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开关器件可以为继电器。如图2所示,继电器20一般包括常开端201、固定端202、常闭端203、线圈204及衔铁205。其中,固定端202则始终与衔铁205连接,常开端201、常闭端203与固定端202的闭合及断开则通过衔铁205状态的改变来实现。
具体的,在继电器20未加电时,线圈204中无电流通过,衔铁205不与常开端201接触,即常开端201与固定端202断开,衔铁205与常闭端203接触,即常闭端203与固定端202闭合。在继电器20加电时,如图3所示,线圈204通电,产生磁力,将衔铁205吸引起来使其与常闭端203断开,而衔铁205与常开端201接触,使常开端201与固定端202闭合。
在采用该系统对设备进行上下电测试时,可以将继电器20的固定端202、常闭端203串联至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设备的正极电源接口之间,外部电源的负极则与设备的负极电源接口相连,线圈204可以与电源转换电路相连,电源转换电路则与设备的电源接口相连。在设备通过电时,该电源转换电路可以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源转换为继电器20所需的电源(一般为3.3V左右),为继电器20供电。
可见,继电器20加电后,衔铁205通电,常闭端103与固定端102断开,使得设备断电;设备断电后,继电器20断电;继电器20断电后,常闭端103与固定端102闭合,使得设备加电。进而可以使设备反复快速上下电,达到测试目的。在该实施方式中,采用继电器作为开关器件,由于继电器价格低廉,进一步降低了测试成本。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设备可以设置有告警端子,该告警端子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端口,用于连接外部告警器件。相应的,上述系统还包括该告警端子,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可以分别与告警端子的两个端口相连。其中,告警器件可以为发光二极管或蜂鸣器等现有告警器件。
下面以开关器件为继电器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继电器40的固定端402及常闭端403分别与告警端子50的端口501及端口502相连,其中,端口501及端口502一般设置为在设备外部可见的端口,以方便连接外部告警器件601。当然还可以在设备上设置另一个外部可见的端口503,与继电器40的常开端401相连,以方便在需要时使用,举例而言,可以在外部可见的端口503及端口501之间连接指示灯,这样在设备正常工作时该指示灯被点亮,以示设备正常工作,这也是合理的。继电器40的线圈404与电源转换电路相连,在设备接通电源时,电源转换电路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源转换为继电器40所需的电压,进而为继电器40供电。
在设备正常工作时,线圈404通电后产生磁力,对衔铁405产生吸引力,使常闭端403与固定端402断开,而常开端401与固定端402闭合,此时,与固定端402和常闭端403相连的告警器件601处于断路状态,不会启动。
当设备发生异常状况时,例如,在突然断电或电路短路的情况下,导致电源转换电路或线圈404断电时,线圈404不再产生磁力,进而衔铁405便与常闭端403接触,使告警器件601通电,告警器件601便会以亮灯或蜂鸣等方式进行报警,以提示设备出现异常。
在该设备的上下电测试系统中,告警端子50的端口501及端口502可以串联至外部电源的第一极(图4中为正极)和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之间,设备的第二极(图4中为负极)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的第二极相连。
继电器40通电后,由于此时衔铁405与常闭端403接触,设备的供电电路被连通,设备即加电,进而线圈404通电,线圈404中流过电流,产生磁力,将衔铁405吸起,使常闭端403与固定端402断开,常开端401闭合,此时设备的供电电路又被断开,设备断电,线圈404中电流消失,随即磁力也消失,衔铁405又与常闭端403接触,常闭端403与固定端402闭合,常开端401与固定端402断开,那么设备又回到上电状态,此过程反复循环,使设备反复快速上下电,达到测试目的。
一般情况下,为了在设备发生异常时能够被快速察觉,设备中通常都会设置告警端子和与告警端子相连的开关器件,所以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设备已有的器件进行设备上下电的测试,使得电路连接更加简单,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测试成本。
相应于上述系统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方法。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方法进行介绍。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方法中,待测试的设备(以下简称设备)中具有开关器件,该开关器件具有固定端、常闭端和常开端,其中,常闭端在初始状态与固定端是闭合的,该开关器件加电后,常闭端与固定端断开,常开端与固定端闭合。
如图5所示,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1,将所述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串联至外部电源的第一极和所述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之间;
其中,外部电源的第一极与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极性相同,也就是说,上述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可以串联至外部电源的正极与设备的正极电源接口之间,或者,串联至外部电源的负极与设备的负极电源接口之间。
当上述第一极为正极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可以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常闭端与设备的正极电源接口相连。如图1所示,开关器件10的固定端102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常闭端103与设备的正极电源接口相连。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开关器件的常闭端可以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而固定端则与设备的正极电源接口相连。
当上述第一极为负极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可以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相连,常闭端与设备的负极电源接口相连。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开关器件的常闭端可以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相连,而固定端则与设备的负极电源接口相连。
S502,将所述设备的第二极电源接口与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二极相连;
其中,外部电源的第二极与设备的第二极电源接口极性相同,且与外部电源的第一极极性相反。也就是说,如果上述第一极为负极,那么第二极即为正极,如果上述第一极为正极,那么第二极即为负极。可以理解的是,在为设备供电时,外部电源的电极需要与极性相同的设备电源接口相连,才能正常为设备供电。
当上述第一极为正极时,如图1所示,外部电源的负极便可以与设备的负极电源接口相连。当上述第一极为负极时,那么外部电源的正极便可以与设备的正极电源接口相连。
S503,启动所述外部电源,为所述设备加电;
按照上述连接方式连接电路后,便可以启动外部电源,此时,由于开关器件的常闭端与固定端是闭合的,设备的供电线路被接通,所以此时设备加电。
S504,所述开关器件加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断开,使得所述设备断电;
设备加电后,开关器件随即加电,此时开关器件的常闭端便会与固定端断开,进而设备的供电线路断开,导致设备断电。
S505,所述设备断电后,所述开关器件断电;
S506,所述开关器件断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闭合,使得所述设备加电。
可以理解的是,当设备断电后,开关器件也随即断电。进而,开关器件的常闭端又会与固定端闭合,常闭端与固定端闭合后,设备的供电线路被接通,那么设备又会加电,便会返回步骤S504,如此循环进行,达到对设备进行快速上下电测试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开关器件所需的供电电压可能与设备所需的供电电压不同,所以为了保证开关器件能够正常工作,上述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源转换电路,外部电源可以与该电源转换电路相连,电源转换电路与开关器件相连。这样,该电源转换电路便可以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源电压转换为开关器件所需的电源电压,进而为开关器件供电。该电源转换电路可以采用现有任意电源转换电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开关器件所需电源电压等因素进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首先将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串联至外部电源的第一极和设备的第一极之间,将设备的第二极与外部电源的第二极相连,然后启动外部电源,为设备加电,开关器件加电后,常闭端断开,使得设备断电,开关器件断电,开关器件断电后,常闭端闭合,又使得设备加电。进而,设备反复进行上下电过程,达到测试目的,由于不需要使用可编程电源等设备,不需要搭建复杂的测试环境,同时,大大降低了测试成本。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开关器件可以为继电器。
如图2所示,继电器20一般包括常开端201、固定端202、常闭端203、线圈204及衔铁205。其中,固定端202则始终与衔铁205连接,常开端201、常闭端203与固定端202的闭合及断开则通过衔铁205状态的改变来实现。
在对设备进行上下电测试时,可以将继电器20的固定端202、常闭端203串联至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设备的正极电源接口之间,外部电源的负极则与设备的负极电源接口相连,线圈204可以与电源转换电路相连,电源转换电路则与设备的电源接口相连。在设备通过电时,该电源转换电路可以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源转换为继电器20所需的电源(一般为3.3V左右),为继电器20供电。
启动外部电源后,由于此时衔铁205与常闭端203接触,设备的供电电路被连通,设备即加电,进而线圈204通电,线圈204中流过电流,产生磁力,将衔铁205吸起,使常闭端203与固定端202断开,常开端201闭合,如图3所示,可见,此时设备的供电电路又被断开,设备断电,线圈204中的电流消失,随即磁力也消失,衔铁305又与常闭端203接触,常闭端203与固定端202闭合,常开端201与固定端202断开,那么此时又回到图2所示的状态,按照上述过程反复循环,使设备反复快速上下电,达到测试目的。
可见,在采用继电器作为开关器件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继电器价格低廉,进一步降低了测试成本。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设备可以设置有告警端子,该告警端子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端口,用于连接外部告警器件;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可以分别与告警端子的两个端口相连。其中,告警器件可以为发光二极管或蜂鸣器等现有告警器件。
下面以开关器件为继电器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继电器40的固定端402及常闭端403分别与告警端子50的端口501及端口502相连,其中,端口501及端口502一般设置为在设备外部可见的端口,以方便连接外部告警器件601。当然还可以在设备上设置另一个外部可见的端口503,与继电器40的常开端401相连,以方便在需要时使用,举例而言,可以在外部可见的端口503及端口501之间连接指示灯,这样在设备正常工作时该指示灯被点亮,以示设备正常工作,这也是合理的。继电器40的线圈404与电源转换电路相连,在设备接通电源时,电源转换电路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源转换为继电器40所需的电压,进而为继电器40供电。
在设备正常工作时,线圈404通电后产生磁力,对衔铁405产生吸引力,使常闭端403与固定端402断开,而常开端401与固定端402闭合,此时,与固定端402和常闭端403相连的告警器件601处于断路状态,不会启动。
当设备发生异常状况时,例如,在突然断电或电路短路的情况下,导致电源转换电路或线圈404断电时,线圈404不再产生磁力,进而衔铁405便与常闭端403接触,使告警器件601通电,告警器件601便会以亮灯或蜂鸣等方式进行报警,以提示设备出现异常。
在利用告警端子50的端口501及端口502进行设备的上下电测试时,可以将告警端子50的端口501及端口502串联至外部电源的第一极(图5中为正极)和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之间,设备的第二极(图5中为负极)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的第二极相连。
启动外部电源后,由于此时衔铁405与常闭端403接触,设备的供电电路被连通,设备即加电,进而线圈404通电,线圈404中流过电流,产生磁力,将衔铁405吸起,使常闭端403与固定端402断开,常开端401闭合,此时设备的供电电路又被断开,设备断电,线圈404中电流消失,随即磁力也消失,衔铁405又与常闭端403接触,常闭端403与固定端402闭合,常开端401与固定端402断开,那么设备又回到上电状态,此过程反复循环,使设备反复快速上下电,达到测试目的。
一般情况下,为了在设备发生异常时能够被快速察觉,设备中通常都会设置告警端子和与告警端子相连的开关器件,所以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设备已有的器件进行设备上下电的测试,使得电路连接更加简单,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测试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电路连接,同时避免反复上下电对告警器件造成损坏,可以将告警端子外接的告警器件暂时撤去,待设备的上下电测试完毕后再进行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外部电源和所述设备中的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具有固定端、常闭端和常开端,且所述开关器件加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断开,所述常开端与所述固定端闭合;
所述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串联至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一极和所述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之间,其中,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一极与所述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极性相同;
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二极与所述设备的第二极电源接口相连,其中,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二极与所述设备的第二极电源接口极性相同,且与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一极极性相反;
所述开关器件加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断开,使得所述设备断电;
所述设备断电后,所述开关器件断电;
所述开关器件断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闭合,使得所述设备加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为继电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为正极,所述第二极为负极;或,
所述第一极为负极,所述第二极为正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设置有告警端子,所述告警端子包括至少两个端口,用于连接外部告警器件;
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告警端子;
所述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端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电源转换电路;
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电源转换电路;
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相连,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与所述开关器件相连,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将从所述外部电源接收的电压转换为所述开关器件所需的供电电压为所述开关器件供电。
6.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中具有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具有固定端、常闭端和常开端,且所述开关器件加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断开,所述常开端与所述固定端闭合;
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串联至外部电源的第一极和所述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之间,其中,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一极与所述设备的第一极电源接口极性相同;
将所述设备的第二极电源接口与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二极相连,其中,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二极与所述设备的第二极电源接口极性相同,且与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一极极性相反;
启动所述外部电源,为所述设备加电;
所述开关器件加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断开,使得所述设备断电;
所述设备断电后,所述开关器件断电;
所述开关器件断电后,所述常闭端与所述固定端闭合,使得所述设备加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为继电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为正极,所述第二极为负极;或,
所述第一极为负极,所述第二极为正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设置有告警端子,所述告警端子包括至少两个端口,用于连接外部告警器件;
所述开关器件的固定端和常闭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端口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电源转换电路;
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相连,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与所述开关器件相连,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将从所述外部电源接收的电压转换为所述开关器件所需的供电电压为所述开关器件供电。
CN201611199523.9A 2016-12-22 2016-12-22 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67717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99523.9A CN106771748A (zh) 2016-12-22 2016-12-22 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99523.9A CN106771748A (zh) 2016-12-22 2016-12-22 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1748A true CN106771748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897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99523.9A Pending CN106771748A (zh) 2016-12-22 2016-12-22 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7174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3058A (zh) * 2017-07-24 2017-09-26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性能测试系统
CN109917218A (zh) * 2019-04-30 2019-06-21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设备的上下电测试系统、方法及电器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9063U (zh) * 2009-08-10 2010-05-26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设备重复上下电测试装置
CN202404209U (zh) * 2011-11-15 2012-08-29 江苏大全长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接点通断测试功能的断路器寿命测试仪
CN202710672U (zh) * 2012-04-18 2013-01-30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电可靠性测试系统
CN203365590U (zh) * 2013-08-06 2013-12-25 福建宝利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器产品通断测试装置
CN103487769A (zh) * 2013-10-09 2014-01-01 无锡俊达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灯通断电测试装置
CN103559128A (zh) * 2013-10-28 2014-02-05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电测试电路及上下电测试装置
CN103955151A (zh) * 2014-01-27 2014-07-30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 样品试验专用的通断电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4267303A (zh) * 2014-09-06 2015-01-07 泰兴市航联电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电缆组件通断测试电路、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9063U (zh) * 2009-08-10 2010-05-26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设备重复上下电测试装置
CN202404209U (zh) * 2011-11-15 2012-08-29 江苏大全长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接点通断测试功能的断路器寿命测试仪
CN202710672U (zh) * 2012-04-18 2013-01-30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电可靠性测试系统
CN203365590U (zh) * 2013-08-06 2013-12-25 福建宝利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器产品通断测试装置
CN103487769A (zh) * 2013-10-09 2014-01-01 无锡俊达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灯通断电测试装置
CN103559128A (zh) * 2013-10-28 2014-02-05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电测试电路及上下电测试装置
CN103955151A (zh) * 2014-01-27 2014-07-30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 样品试验专用的通断电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4267303A (zh) * 2014-09-06 2015-01-07 泰兴市航联电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电缆组件通断测试电路、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3058A (zh) * 2017-07-24 2017-09-26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性能测试系统
CN109917218A (zh) * 2019-04-30 2019-06-21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设备的上下电测试系统、方法及电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54057U (zh) 一种开关驱动电路、电池控制电路、电池和无人机
US20130253720A1 (en)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5449633A (zh) 一种电气设备的过欠压保护系统
CN106771748A (zh) 一种设备上下电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3001267A (zh)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电路和具有屏幕的终端
CN107450019A (zh) 手车式断路器低电压动作测试仪
CN104167790B (zh) 充电器、移动终端的充电控制系统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203896004U (zh) 智能充电柜中央控制系统
CN207218221U (zh) 漏电断路器的分励脱扣装置及漏电断路器
CN107677969A (zh) 分布式全在线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测试设备
CN208112265U (zh) 充电器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CN104362468A (zh) 电源插座监控装置及电源插座
WO2018103336A1 (zh) 一种电池测试系统
CN103996567A (zh) 接触器驱动电路
CN114137886A (zh) 门磁监控电路、门磁监控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09088574U (zh) 一种内外电源切换电路
CN208325119U (zh) 一种总线控制电路、车载设备及车载系统
CN207265631U (zh) 电缆分支箱
CN207380466U (zh) 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CN105069943B (zh) 电缆防窃装置
CN105403756A (zh) 一种具有地线带电检测功能的电路装置
CN109842163A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可自断电保护电路及方法
CN110927505A (zh) 一种开关仿真装置
CN206023599U (zh) 一种智能型三相开关电源
CN110492339A (zh) 一种基于准分子激光器的多参数互锁终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