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80466U - 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80466U
CN207380466U CN201720952729.8U CN201720952729U CN207380466U CN 207380466 U CN207380466 U CN 207380466U CN 201720952729 U CN201720952729 U CN 201720952729U CN 207380466 U CN207380466 U CN 207380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ystem
anode
electrical appliance
conduction reliability
line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5272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勤
张馨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Tsinghua Taihao Sanbo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Tsinghua Taihao Sanbo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Tsinghua Taihao Sanbo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Tsinghua Taihao Sanbo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5272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80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80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80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涉及电路故障技术领域。该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开关单元、多个用电器以及防断路导线,该多个用电器并联,该电源模块、该开关单元以及该多个用电器依次串联形成多个回路,该防断路导线的一端与该开关单元的一端电连接,该防断路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并联中的最后一个该用电器的正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具有提高了控制系统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故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控制系统线路接线时,电源的正极或者负极与用电器之间采用串联的接线方式,但是,通过这种连线方式,当其中一处线路出现断路状况时,将导致断线后端用电设备无法工作,从而导致整个控制系统故障,使得控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关注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系统的线路断开时导致系统故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所述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开关单元、多个用电器以及防断路导线,所述多个用电器并联,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开关单元以及所述多个用电器依次串联形成多个回路,所述防断路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防断路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并联中的最后一个所述用电器的正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为直流电源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源模块为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源模块为干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为交流电源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单元为接触器。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单元为断路器。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用电器均为继电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所述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开关单元、多个用电器以及防断路导线,所述多个用电器并联,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开关单元以及所述多个用电器依次串联形成多个回路,所述防断路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电连接,所述防断路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并联中的最后一个所述用电器的负极电连接。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所述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开关单元、多个用电器以及两根防断路导线,所述多个用电器并联,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开关单元以及所述多个用电器依次串联形成多个回路,其中一根所述防断路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的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并联中的最后一个所述用电器的正极电连接;另一根所述防断路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电连接,所述防断路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并联中的最后一个所述用电器的负极电连接。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该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包括有防断路导线,该防断路导线的一端开关单元的一端电连接,防断路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并联中的最后一个用电器电连接。通过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在控制系统中,当其中一处线路发生断路时,电流能够从该防断路导线中流过,从而可保证断线后端的用电器依旧能够继续正常工作,整个系统不受影响,提高了控制系统正极线路导通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提高了控制系统正极线路导通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提高了控制系统正极线路导通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的简化后的电路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当L+线路断开时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当L1+线路断开时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当L2+线路断开时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提高负极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的简化后的电路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当L-线路断开时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当L1-线路断开时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当L2-线路断开时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提高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图标:100-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110-电源模块;120-开关单元;130-防断路导线;140-第一用电器;150-第二用电器;160-第三用电器;200-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300-提高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100,该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100包括电源模块110、开关单元120、多个用电器以及防断路导线130,多个用电器并联,电源模块110、开关单元120以及防断路导线130依次串联,电流依次从多个用电器中流过,防断路导线130的一端与电源模块110的正极电连接,防断路导线130的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并联中的最后一个用电器电连接。
为了更方便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用电器的数量为3个,且3个用电器均为继电器。当然地,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数量与种类均不相同的用电器,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任何限定。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110可以为直流电源模块110或交流电源模块110,当电源模块110为直流电源模块110时,直流电源模块110为蓄电池或干电池,当然地,电源模块110也可以为其它装置,如直流发电机,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任何限定。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单元120为接触器或断路器,当然地,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关单元120也可以为其它装置,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任何限定。
该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100的原理如下:
L指电源模块110接至接触器的第一触点的线路,L+指接触器第二触点接至第一用电器140的线路,L1+指第一用电器140的正极接至第二用电器150的正极端的线路,L2+指第二用电器150正极接至第三用电器160正极端的线路。L-指电源模块110负极接至第一用电器140负极端的线路,L1-指第一用电器140负极接至第二用电器150负极端的线路,L2-指第二用电器150负极接至第三用电器160负极端的线路。
为方便说明,请参阅图2,图2为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100简化后的电路图。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电源通过接触器导通后为用电器件提供电势,正电荷动从高电势处流向低电势,用电器件内部产生电流,做出相应动作。
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线路中的L+、L1+或者L2+可能出现断路,将导致第一用电器140、第二用电器150以及第三用电器160中的其中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用电器无法正常工作。下面就L+、L1+或者L2+的线路分别处于断开的情况进行讨论。
当L+线路断开时,请参阅图3,由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100包括防断路导线130,当L+线路断开时,该控制系统可沿防断路导线130、L2+以及L1+的回路导通,使第一用电器140、第二用电器150以及第三用电器160均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该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当L1+线路断开时,请参阅图4,由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100包括防断路导线130,当L1+线路断开时,线路分成两个回路。电源模块110、开关组件、L+、第一用电器140、L-构成一回路,从而使第一用电器140导通;电源模块110、开关组件、防断路导线130、第二用电器150与第三用电器160、L2-、L1-以及L-构成另一回路,使第二用电器150与第三用电器160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该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
当L2+线路断开时,请参阅图5,由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100包括防断路导线130,当L2+线路断开时,线路分成两个回路。电源模块110、开关组件、L+、L1+、第一用电器140与第二用电器150、L2-、L-构成一回路,从而使第一用电器140与第二用电器150导通;电源模块110、开关组件、防断路导线130、第三用电器160、L2-、L1-以及L-构成另一回路,使第三用电器160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该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
综上,无论当该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100中的L+、L1+或者L2+线路中的任意一处断开,第一用电器140、第二用电器150以及第三用电器160均能正常工作,整体的系统不会受到影响。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200,该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200包括电源模块110、开关单元120、多个用电器以及防断路导线130,多个用电器并联,电源模块110、开关单元120以及防断路导线130依次串联,电流依次从多个用电器中流过,防断路导线130的一端与电源模块110的负极电连接,防断路导线130的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并联中的最后一个用电器电连接。
为方便说明,请参阅图7,图7为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200简化后的电路图。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电源通过接触器导通后为用电器件提供电势,正电荷动从高电势处流向低电势,用电器件内部产生电流,做出相应动作。
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线路中的L-、L1-或者L2-可能出现断路,将导致第一用电器140、第二用电器150以及第三用电器160中的其中一个、两个或者三个无法正常工作。下面就L-、L1-或者L2-的线路分别处于断开的情况进行讨论。
当L-线路断开时,请参阅图8,由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200包括防断路导线130,当L-线路断开时,电源模块110、开关组件、L+、L1+、L2+、第一用电器140、第二用电器150、L1-、L2-以及防断路导线130构成一回路,从而使第一用电器140、第二用电器150导通以及第三用电器160导通,从而保证了该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当L1-线路断开时,请参阅图9,由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200包括防断路导线130,当L1-线路断开时,线路分成两个回路。电源模块110、开关组件、L+、第一用电器140、L-构成一回路,从而使第一用电器140导通;电源模块110、开关组件、L+、L1+、L2+、第二用电器150与第三用电器160、L2-以及防断路导线130构成另一回路,使第二用电器150与第三用电器160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该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
当L2-线路断开时,请参阅图10,由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200包括防断路导线130,当L2-线路断开时,线路分成两个回路。电源模块110、开关组件、L+、L1+、第一用电器140与第二用电器150、L1-以及L-构成一回路,从而使第一用电器140与第二用电器150导通;电源模块110、开关组件、L+、L1+、L2+、第三用电器160以及防断路导线130构成另一回路,使第三用电器160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该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
综上,无论当该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200中的L-、L1-或者L2-线路中的任意一处断开,第一用电器140、第二用电器150以及第三用电器160均能正常工作,整体的系统不会受到影响。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300,该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100包括电源模块110、开关单元120、多个用电器以及两根防断路导线130,多个用电器并联,电源模块110、开关单元120以及防断路导线130依次串联,电流依次从多个用电器中流过,其中一根防断路导线130的一端与开关单元120的的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最后一个用电器的正极电连接;另一根防断路导线130的一端与电源模块110的负极电连接,防断路导线130的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最后一个用电器的负极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提高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3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100、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200的结构与功能类似,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提高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300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用电系统设计时,在用电器件正极或负极线路上,采用环形、星型等类似接线形式,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该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包括有防断路导线,该防断路导线的一端开关单元的一端电连接,防断路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最后一个用电器电连接。通过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在控制系统中,当其中一处线路发生断路时,电流能够从该防断路导线中流过,从而可保证断线后端的用电器依旧能够继续正常工作,整个系统不受影响,提高了控制系统正极线路导通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提高了控制系统正极线路导通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提高了控制系统正极线路导通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开关单元、多个用电器以及防断路导线,所述多个用电器并联,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开关单元以及所述多个用电器依次串联形成多个回路,所述防断路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防断路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并联中的最后一个所述用电器的正极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为直流电源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模块为蓄电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模块为干电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为交流电源模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为接触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为断路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正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用电器均为继电器。
9.一种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开关单元、多个用电器以及防断路导线,所述多个用电器并联,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开关单元以 及所述多个用电器依次串联形成多个回路,所述防断路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电连接,所述防断路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并联中的最后一个所述用电器的负极电连接。
10.一种提高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开关单元、多个用电器以及两根防断路导线,所述多个用电器并联,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开关单元以及所述多个用电器依次串联形成多个回路,其中一根所述防断路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的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并联中的最后一个所述电器的正极电连接;另一根所述防断路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电连接,所述防断路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流流过的并联中的最后一个所述用电器的负极电连接。
CN201720952729.8U 2017-08-01 2017-08-01 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Active CN207380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2729.8U CN207380466U (zh) 2017-08-01 2017-08-01 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2729.8U CN207380466U (zh) 2017-08-01 2017-08-01 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80466U true CN207380466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41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52729.8U Active CN207380466U (zh) 2017-08-01 2017-08-01 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804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0360A (zh) * 2017-08-01 2017-12-08 江西清华泰豪三波电机有限公司 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0360A (zh) * 2017-08-01 2017-12-08 江西清华泰豪三波电机有限公司 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9124B (zh) 用于电切断直流电的断路开关
CN207853453U (zh) 备份电源电路、电机驱动器及电动汽车
CN206401236U (zh) 一种继电器过零闭合断开电路
CN207380466U (zh) 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CN110896227B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与光伏逆变器
CN102570931A (zh) 一种电源极性转换电路
CN105305595B (zh) 一种应用于弹上设备的配电自保电路
CN203551744U (zh) 电能表负荷开关状态的检测电路
CN102738866A (zh) 一种带地面应急断电保护功能的卫星蓄电池组控制电路
CN102169144B (zh) 一种直流干扰测试装置及系统
CN201307693Y (zh) 设有电子开关的一开三交流电源插头
CN110571919B (zh) 一种双电源切换分配器
CN106324427A (zh) 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识别方法
CN203519680U (zh) 一种用于车辆发电机诊断测试的信号发生装置
CN206194648U (zh) 接触器的控制装置
CN209088611U (zh) 一种应用于船舶双发电机蓄电池的保护电路
CN107450360A (zh) 提高正极、负极以及正极与负极线路导通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CN208361626U (zh) 一种电梯单臂抱闸测试装置
CN207766009U (zh) 直流充电桩功率分配电路及充电桩
CN208581163U (zh) 大功率电源输入冲击电流抑制电路
CN106451689B (zh) 一种直流电源车的供电电路
CN204613629U (zh) 一种功率继电器控制电路
CN205304385U (zh) 一种切换电路
CN104678759A (zh) 一种主从控制器电路
CN212289513U (zh) 一种电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