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9409A - 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69409A
CN106769409A CN201611188139.9A CN201611188139A CN106769409A CN 106769409 A CN106769409 A CN 106769409A CN 201611188139 A CN201611188139 A CN 201611188139A CN 106769409 A CN106769409 A CN 106769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mponent
oil
experiment bin
experi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881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69409B (zh
Inventor
娄培杰
徐颖
梁书玲
李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11881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694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69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9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69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9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22Environment of the test
    • G01N2203/0222Temperature
    • G01N2203/0228Low temperature; Cool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包括,底座、实验仓组件、轴向加载组件;轴向加载组件包括加载油缸和冷却组件,加载油缸的加载杆穿过冷却组件进入实验仓组件的实验仓中;实验仓组件下方设有托板,两根第一丝杠和两个根导向杆一端分别穿过托板与底座装配,另一端与机架顶板装配;第一丝杠与托板通过螺纹旋合转配;托板上方固定有托台、实验仓组件和隔块,隔块上固定有第二丝杠,第二丝杠一端与顶紧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穿过隔块与顶紧筒的连接螺孔装配;顶紧筒外壁上设有密封卡块;顶紧筒穿过实验仓外壳的密封卡孔进入实验仓中;托台顶部设置有球形的导油弧面,导油弧面中间设置有承重块,承重块顶部固定有试验载板。

Description

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其用于测试岩石或者砼的力学性能。
背景技术
在研究岩石的各种力学特性的试验中,真三轴岩石试验机是常用的设备,其主要用于对岩石样件或砼样件提供三个方向且不等的压力,以模拟岩石在地层中真实的受力状态。另外现有的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在进行样件测试时一般还需要将样件浸泡在高压或高温高压油中,以模拟样件所受的围压及温度。
在申请号为201510660510.6,名为:一种高温真三轴岩石实验机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以适应高温高压油浸泡样件的真三轴岩石实验机,其主要是通过冷却器对加载杆进行冷却降温以使加载杆上的高温不会传导至加载油缸从而使其设计的真三轴岩石实验机能够适应高温的测试环境。但是,由于其只是通过水循环的冷却方式对加载杆进行冷却,也没有说明水如何循环和具体的循环系统,而申请人在进行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时候发现这种冷却方式并不能够满足完全传递加载杆上的高温,故还是会对油缸造成损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加载杆一般采用的是钢质材料制成,其导热系数比较大,而且在进行实验时,样件周围的油温很高,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水循环进行冷却,一方面会受制于水循环的速度和循环水的降温速度;另一方面由于水的导热系数比较小,导致降温速度不够快。
另外,申请人对现有的三轴岩石试验机进行了研究,对用油体对样件进行浸泡并试验后,需要对油体进行回收。但是目前的三轴岩石试验机大部分采用一个平台来放置样件,导致油体不能被完全回收(总是有油体沾在平台上),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了油体的浪费,另一方面沾在平台上的油体在实验仓打开后会流到平台外,污染平台外的环境。
故申请人认为改良现有的真三轴岩石试验机的冷却组件,以提高冷却组件对加载杆的冷却效果,且对实验仓进行设计,防止实验仓内的油体外滴、降低油体的损耗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能推动真三轴岩石试验机的技术更新。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其冷却装置能为加载杆提供较好的冷却效果,且能防止(减少)实验仓内的油体外滴,降低油体的损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
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包括,底座、实验仓组件、轴向加载组件;
所述的轴向加载组件分别分布在实验仓组件的三轴方向,为实验仓组件提供三个不同方向上的压力;
所述的轴向加载组件包括加载油缸和冷却组件,所述的加载油缸的加载杆穿过冷却组件进入实验仓组件的实验仓中;
所述的实验仓组件下方设有托板,两根第一丝杠和两个根导向杆一端分别穿过托板与底座装配,另一端与机架顶板装配;
所述的两根第一丝杠均穿过底座,且伸出底座的部分上分别固定有一个同步带轮,两个同步带轮间通过同步带连接形成带传动结构;
其中的一根第一丝杠与丝杠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第一丝杠与托板通过螺纹旋合转配;
所述的托板上方固定有托台、实验仓组件和隔块,所述的隔块上固定有第二丝杠,所述的第二丝杠一端与顶紧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穿过隔块与顶紧筒的连接螺孔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的顶紧筒外壁上设有密封卡块;
所述的顶紧筒穿过实验仓外壳的密封卡孔进入实验仓中;所述的密封卡孔横截面形状与顶紧筒横截面形状相互卡合;
所述的加载杆穿过冷却组件后再穿过实验仓外壳的顶紧通孔进入实验仓中;
所述的托台装入实验仓中,且所述的托台外侧壁上固定有密封圈;
所述的托台顶部设置有球形的导油弧面,所述的导油弧面中间设置有承重块,所述的承重块顶部固定有试验载板;所述的承重块与导油弧面交界处设有回油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两根第一丝杠和两根导向杆分别安装在托板的对角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试验载板上设置有一个用于放置样件的槽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实验仓内壁与导油弧面边缘贴紧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试验载板不超出导油弧面的最大直径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实验仓内壁与导油弧面接触处设置有一圈导油环,所述的导油环的配合弧面与导油弧面贴紧接触,且其导油固定面与实验仓内壁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二丝杠在隔块朝向实验仓组件的侧面的部分上设置有受力卡块,所述的受力卡块与隔块朝向实验仓组件的侧面贴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受力卡块与隔块之间安装有推力球轴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加载杆上套装有隔热套,所述的隔热套采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
所述的隔热套穿过顶紧通孔,且所述的隔热套外壁上设有密封槽,所述的密封槽与固定在顶紧通孔内的密封块配合密封;
所述的加载杆固定在隔热套中且所述的隔热套一端装入冷却组件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外壳,所述的冷却外壳内设有冷却罩,所述的冷却罩顶面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连接;
所述的传动轴上设有蜗杆段,且所述的传动轴远离驱动电机一端上固定有驱动带轮;
所述的蜗杆段与涡轮配合形成蜗轮蜗杆传动,所述的涡轮装配在第一轴体上,所述的第一轴体通过第一带传动组件与第二轴体连接;
所述的第一轴体还通过第二带传动组件与第三轴体连接;
所述的第三轴体通过第三带传动组件与第四轴体连接;
所述的第四轴体通过第四带传动结构与第五轴体连接;
所述的第二轴体和第五轴体一端穿过冷却罩进入冷却仓中,且所述的第二轴体和第五轴体装入冷却仓中的部分分别为第二搅拌杆和第五搅拌杆,所述的第二搅拌杆上设有动力浆块;所述的第二搅拌杆和第五搅拌杆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的加载杆穿过冷却罩上的连接通孔进入冷却仓中,然后穿过仓体外壳进入实验仓中;所述的冷却仓中装满冷却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冷却组件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的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传动轴上的驱动带轮,所述的驱动带轮与安装在第六轴体上的从动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形成第五带传动结构;
所述的第六轴体通过第六带传动结构与第七轴体连接;
所述的第七轴体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分别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并形成齿轮传动结构;
所述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安装在第八轴体和第九轴体上,所述的第八轴体和第九轴体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二半齿轮和第三半齿轮;
所述的第二半齿轮和第三半齿轮均可与动力齿条两侧的卡齿啮合并形成齿轮齿条传动结构;初始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半齿轮与动力齿条啮合;
所述的动力齿条,底部与活塞杆顶部连接,所述的活塞杆底部装入套筒中;
所述的套筒分别与冷却进油管和冷却出油管连通,且所述的冷却进油管和冷却出油管上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
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出油方向相同,且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出油方向为向套筒内;
所述的冷却出油管在冷却罩外侧壁上盘绕,最后接入冷却仓的回油口中;
所述的冷却进油管的进油端与冷却仓的出油口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冷却仓内侧壁为中间大两端小的鼓形,及所述的冷却仓的内侧壁截面为弧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冷却仓内侧壁上设置有由下到上螺旋而上的导流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回油口在弧面底部的切线方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出油口周围设置有导油块,所述的导油块与冷却仓顶板形成导油口,所述的导油口宽度由出油口逐渐向冷却仓内部扩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具备非常好的冷却效果,是的加载杆上的热量几乎都会在冷却装置中被吸收。
2、本发明在加载杆上套装了隔热套,所述的隔热套能够有效阻止大部分的热量传导至加载杆上,能够降低冷却装置负载,且提高加载杆寿命。
3、本发明还增加了散热装置,通过散热装置对冷却油进行循环散热,能够大大提高冷却油对加载杆的导热效率。
4、本发明采用冷却油作为冷却的载体,其冷却效果了和导热效率远远高于水,故其冷却效果更佳。
5、本发明通过导油弧面和导油环的设计,及大地降低了油体的损耗,而且能防止油体外滴污染实验仓外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F4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F2处放大图。
图10是图7中F3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具体实施方式的顶紧杆示意图。
图12本发明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具体实施方式的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图14中F1的放大图。
图14本发明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具体实施方式的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具体实施方式的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发明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具体实施方式的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7本发明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具体实施方式的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图11,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包括,底座101、实验仓组件B、轴向加载组件;
所述的轴向加载组件分别分布在实验仓组件B的三轴方向(X、Y、Z),为实验仓组件B提供三个不同方向上的压力;
所述的轴向加载组件包括加载油缸300和冷却组件A,所述的加载油缸300的加载杆301(伸缩轴)穿过冷却组件A进入实验仓组件B的实验仓B700中;
所述的实验仓组件B下方设有托板102,两根第一丝杠201和两个根导向杆202一端分别穿过托板102与底座101装配,另一端与机架顶板103装配;
所述的两根第一丝杠201和两根导向杆202分别安装在托板102的对角位置;这种安装方式能够使得第一丝杠在带动托板上升或下降时比较平稳,而不会造成托板倾斜或者卡死;
所述的两根第一丝杠201均穿过底座101,且伸出底座101的部分上分别固定有一个同步带轮203,两个同步带轮203间通过同步带204连接形成带传动结构;
其中的一根第一丝杠201与丝杠电机20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丝杠电机205能够带动该第一丝杠201转动;
所述的第一丝杠201与托板102通过螺纹旋合转配,当第一丝杠转动时,托板102能够在第一丝杠和导向杆轴向上上下移动。
所述的托板102上方固定有托台B200、实验仓组件B和隔块1021,所述的隔块1021上固定有第二丝杠500,所述的第二丝杠500一端与顶紧电机400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穿过隔块1021与顶紧筒600的连接螺孔602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的顶紧筒600外壁上设有密封卡块601;
所述的顶紧筒600穿过实验仓外壳B100的密封卡孔B101进入实验仓B700中;所述的密封卡孔B101横截面形状与顶紧筒600横截面形状相互卡合(密封卡孔B101内壁形状与顶紧筒600外壁形状一样);
所述的加载杆301穿过冷却组件A后会再穿过实验仓外壳B100的顶紧通孔B102进入实验仓B700中;
所述的托台B200装入实验仓B700中,且所述的托台B200外侧壁上固定有密封圈B300,所述的密封圈B300通过密封实验仓B700内壁和托台B200外壁来对实验仓B700中的油体从托台B200外壁流出;
所述的托台顶部设置有球形的导油弧面B2011,所述的导油弧面B2011中间设置有承重块B500,所述的承重块B500顶部固定有试验载板B400,所述的试验载板B400用于放置样件C,所述的样件C为用于实验的岩石块或砼块等;
所述的承重块B500与导油弧面B2011交界处设有回油通孔B2012;
使用时,首先启动丝杠电机205,使丝杠电机带动第一丝杠转动,最后将托板在第一丝杠轴向上升起,直到实验仓离开托台且实验仓与托台的距离能够防止样件C即可;
然后将样件C放置在试验载板B400的指定位置上,为了能够精确地找准样件C应当放置在试验载板B400上的位置,可以在试验载板B400上设置一个用于放置样件C的槽体,这样每次放置样件C时,就能快速、精确地确定样件C的放置位置;
放置好样件C后,首先启动两个顶紧电机400,使两根第二丝杠500分别驱动两根顶紧筒到达顶紧样件C的指定位置,然后启动加载油缸300使三根加载杆301分别顶紧样件;
记下此时三个加载油缸各自的初始进油量,然后再对加载油缸进行供油,直到试验结束,此时再次记下加载油缸的结束进油量,通过两次进油量相减就能获得试验中加载油缸各自的进油量,通过这个进油量就能算出每个加载油缸对样件C施加的载荷(压力或顶紧力)。
如果需要模拟样件C在围压状态下的受理状况,就需要对实验仓进行充油,通过控制充油的后实验仓中的油压来模拟样件C所受的围压状态。而试验结束后,需要将实验仓中的油体(液压油)进行回收,此时只需要将回收油体的回收管与回油通孔B2012连通即可快速将油体回收。
而导油弧面B2011的球形弧面设计会使得四周的油体向承重块B500与导油弧面B2011交界处汇集,汇集后再通过回油通孔B2012回收,能够提高油体的回收率和回收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油体的回收率,所述的实验仓B700内壁应与导油弧面B2011边缘贴紧接触,这样通过实验仓B700内壁流下的油体就会直接进入导油弧面B2011进行回收,防止流出实验仓B700外。
进一步地,所述的试验载板B400不超出导油弧面B2011的最大直径处,这样能够保证在试验载板B400上的油体始终只滴落到导油弧面B2011上,防止流出托台B200外造成损失和污染。
参见图7和图10,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实验仓B700内壁上的油体滴落出实验仓B700,可以在实验仓B700内壁与导油弧面B2011接触处设置一圈导油环B600,所述的导油环B600的配合弧面B601与导油弧面B2011贴紧接触,且其导油固定面B602与实验仓B700内壁固定。在对实验仓进行充油时,有偶遇导油环与导油弧面贴紧,油体不容易通过导油环与导油弧面接触面后进入导油环下方的实验仓内壁,这就能够防止实验仓升起后油体滴落到托台外。另外,就算实验仓升起后,实验仓在导油环B600以上的内壁上的油体也只会通过导油环B600滴落到导油弧面B2011上,最后通过回油通孔B2012回收。故通过导油环的设计能够大大提高油体的回收率,防止油体滴落到导油弧面外污染托板。
参见图7和图8,进一步地,由于实验时,顶紧筒600需要对加载杆301提供反向的支撑,为了防止顶紧筒提供反向支撑时,其顶紧力通过第二丝杠传导至顶紧电机的输出轴上损坏顶紧电机,可以在第二丝杠501在隔块1021朝向实验仓组件B的侧面的部分上设置受力卡块501,所述的受力卡块501与隔块1021朝向实验仓组件B的侧面贴紧,当第二丝杠传来顶紧力时,就可通过受力卡块501与隔块1021接触顶紧而提供反向支撑,从而保护顶紧电机。
更进一步地,为了降低受力卡块501与隔块1021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在受力卡块与隔块1021之间安装推力球轴承。
进一步地,由于有时实验仓内需要充填高温油体,为了防止高温传递至顶紧电机从而损坏顶紧电机,可以将顶紧电机去除,从而采用手工转动第二丝杠的方式来驱动顶紧筒,当然,可以配套设计相应的手工驱动结构。
参见图5、图7、图9,进一步地,在实验仓内充填高温油体时,为了降低油体对加载杆301的加热量,从而降低实验仓内的热量损失、减轻冷却组件的负荷、提高加载油缸使用寿命。可以在加载杆上套装隔热套700,所述的隔热套700采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如聚四氟乙烯;
所述的隔热套700穿过顶紧通孔B102,且所述的隔热套700外壁上设有密封槽701,所述的密封槽701与固定在顶紧通孔B102内的密封块B001配合密封;
所述的加载杆301固定在隔热套700中且所述的隔热套一端装入冷却组件A中;
使用时,通过加载杆带动隔热套在实验仓中伸缩即可,这样就能够避免加载杆301直接与热油接触,从而降低加载杆的导热量。
参见图12-图17,所述的冷却组件A,包括,冷却外壳A100,所述的冷却外壳A100内设有冷却罩A200,所述的冷却罩A200顶面上设有驱动电机A301,所述的驱动电机A301的输出轴与传动轴A302连接,且可驱动传动轴A302转动,
所述的传动轴A302上设有蜗杆段A3021,且所述的传动轴A302远离驱动电机A301一端上固定有驱动带轮;
所述的蜗杆段A3021与涡轮A4011配合形成蜗轮蜗杆传动,所述的涡轮A4011装配在第一轴体A401上,所述的第一轴体A401通过第一带传动组件A601与第二轴体A402连接且可通过第一带传动组件A601带动第二轴体A402转动;
所述的第一轴体A401还通过第二带传动组件A602与第三轴体A403连接且所述的第一轴体A401可通过第二带传动组件A602带动第三轴体A403转动;
所述的第三轴体A403通过第三带传动组件A603与第四轴体A404连接,且所述的第三轴体能够通过第三带传动组件A603带动第四轴体A404转动;
所述的第四轴体A404通过第四带传动结构A604与第五轴体A405连接,且所述的第四轴体能够通过第四带传动结构带动第五轴体A405转动;
上述带传动结构,包括,在两个连接的轴体装配固定的带轮,以及连接两个带轮的皮带。
所述的第二轴体A402和第五轴体A405一端穿过冷却罩A200进入冷却仓A201中,且所述的第二轴体A402和第五轴体A405装入冷却仓A201中的部分分别为第二搅拌杆A4021和第五搅拌杆A4051,所述的第二搅拌杆A4021上设有动力浆块A420;所述的第二搅拌杆A4021和第五搅拌杆A4051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的加载杆301穿过冷却罩A200上的连接通孔A205进入冷却仓A201中,然后穿过仓体外壳B200进入加载仓B202中;冷却仓A201主要对留在冷却仓A201中的加载杆301进行冷却;
所述的冷却仓A201中装满冷却油,使用时,所述的冷却油会在第二搅拌杆A4021和第五搅拌杆A4051的搅拌作用下流动以形成液体对流使得冷却油能够及时带走加载杆301上的热量;
所述的冷却装置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的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传动轴A302上的驱动带轮,所述的驱动带轮与安装在第六轴体A406上的从动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形成第五带传动结构A605;
所述的第六轴体A406通过第六带传动结构A606与第七轴体A407连接,且所述的第六轴体A406能够通过第六带传动结构A406带动第七轴体A407转动;
所述的第七轴体A407上固定有第一齿轮A811,所述的第一齿轮A811分别与第二齿轮A812和第三齿轮A813啮合并形成齿轮传动结构;
所述的第二齿轮A812和第三齿轮A813分别安装在第八轴体A408和第九轴体A409上,所述的第八轴体A408和第九轴体A409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二半齿轮A822和第三半齿轮A823;
所述的第二半齿轮A822和第三半齿轮A823均可与动力齿条A803两侧的卡齿啮合并形成齿轮齿条传动结构;
参见图16,初始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半齿轮A822与动力齿条A803啮合,当驱动电机A301驱动传动轴A302转动时,所述的第一齿轮A811会带动第二齿轮A812和第三齿轮A813转动。此时第一半齿轮A822会首先通过与动力齿条A803啮合而驱动动力齿条向下运动,等到第二半齿轮A822脱离动力齿条A803时,第三半齿轮A823正好与动力齿条啮合,并带动动力齿条向上运动。如此往复,驱动动力齿条A803上下往复运动。
参见图17,所述的动力齿条A803,底部与活塞杆A802顶部连接,所述的活塞杆A802底部装入套筒A801中且与套筒A801可密封滑动;
所述的套筒A801分别与冷却进油管A701和冷却出油管A702连通,且所述的冷却进油管A701和冷却出油管A702上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A711和第二单向阀A712;
所述的第一单向阀A711和第二单向阀A712出油方向相同,且所述的第一单向阀A711出油方向为向套筒A801内;
所述的冷却出油管A702在冷却罩A200外侧壁上盘绕,最后接入冷却仓的回油口A203中;
所述的冷却进油管A701的进油端与冷却仓的出油口A204连通。
所述的冷却进油管和冷却出油管用于将冷却仓中的冷却油导出,并在冷却出油管上进行冷却过后回流回冷却仓。如此往复,以对冷却油进行降温散热,增加冷却油的冷却效果。
使用时,所述的动力齿条带动活塞杆上下往复运动,这就是套筒内部对冷却进油管产生抽吸力,而对冷却出油管产生推动力,此时套筒与活塞杆的功能相当于油泵。只是这种结构能够使第二搅拌杆A4021和第五搅拌杆A4051与活塞杆同步运动,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形成液体对流,可以将冷却仓A201设计成侧壁为中间大两端小的鼓形,及所述的冷却仓A201的内侧壁截面为弧面A2011.这种结构在第二搅拌杆A4021和第五搅拌杆A4051同向转动的情况下会形成涡流,这种涡流能够增加单位时间内冷却油与加载杆的接触次数,从而及时将加载杆周围已经加热的冷却油带走,同时换上未加热的冷却油,这就能够加快加载杆上的热量散发,从而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
更进一步地,可以在冷却仓A201内侧壁上设置由下到上螺旋而上的导流槽A202,所述的导流槽A202在第二搅拌杆A4021和第五搅拌杆A4051通向搅拌时能够增大涡流的力度(速度),且还能够使涡流更容易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却油在被第二搅拌杆A4021和第五搅拌杆A4051搅拌时,其涡流是由下至上的(参见图17),且所述的回油口A203在弧面A2011底部的切线方向,这能够使回油以切线方向进入冷却仓,而且对冷却油的涡流产生推动效果(流入方向在涡流方向切线上)。
进一步地,为了使冷却进油管A701更好地抽取冷却油,可以在出油口A204周围设置导油块A205,所述的导油块A205与冷却仓顶板形成导油口A206,所述的导油口A206宽度由出油口A204逐渐向冷却仓内部扩大。使用时,冷却油在涡流的作用下会大量进入导油口,这样就利于冷却进油管抽取冷却油。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包括,底座、实验仓组件、轴向加载组件;
所述的轴向加载组件分别分布在实验仓组件的三轴方向,为实验仓组件提供三个不同方向上的压力;其特征是:
所述的轴向加载组件包括加载油缸和冷却组件,所述的加载油缸的加载杆穿过冷却组件进入实验仓组件的实验仓中;
所述的实验仓组件下方设有托板,两根第一丝杠和两个根导向杆一端分别穿过托板与底座装配,另一端与机架顶板装配;
所述的两根第一丝杠均穿过底座,且伸出底座的部分上分别固定有一个同步带轮,两个同步带轮间通过同步带连接形成带传动结构;
其中的一根第一丝杠与丝杠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第一丝杠与托板通过螺纹旋合转配;
所述的托板上方固定有托台、实验仓组件和隔块,所述的隔块上固定有第二丝杠,所述的第二丝杠一端与顶紧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穿过隔块与顶紧筒的连接螺孔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的顶紧筒外壁上设有密封卡块;
所述的顶紧筒穿过实验仓外壳的密封卡孔进入实验仓中;所述的密封卡孔横截面形状与顶紧筒横截面形状相互卡合;
所述的加载杆穿过冷却组件后再穿过实验仓外壳的顶紧通孔进入实验仓中;
所述的托台装入实验仓中,且所述的托台外侧壁上固定有密封圈;
所述的托台顶部设置有球形的导油弧面,所述的导油弧面中间设置有承重块,所述的承重块顶部固定有试验载板;所述的承重块与导油弧面交界处设有回油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实验仓内壁与导油弧面边缘贴紧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其特征是:在实验仓内壁与导油弧面接触处设置有一圈导油环,所述的导油环的配合弧面与导油弧面贴紧接触,且其导油固定面与实验仓内壁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其特征是:第二丝杠在隔块朝向实验仓组件的侧面的部分上设置有受力卡块,所述的受力卡块与隔块朝向实验仓组件的侧面贴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其特征是:在加载杆上套装有隔热套,所述的隔热套采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
所述的隔热套穿过顶紧通孔,且所述的隔热套外壁上设有密封槽,所述的密封槽与固定在顶紧通孔内的密封块配合密封;
所述的加载杆固定在隔热套中且所述的隔热套一端装入冷却组件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外壳,所述的冷却外壳内设有冷却罩,所述的冷却罩顶面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连接;
所述的传动轴上设有蜗杆段,且所述的传动轴远离驱动电机一端上固定有驱动带轮;
所述的蜗杆段与涡轮配合形成蜗轮蜗杆传动,所述的涡轮装配在第一轴体上,所述的第一轴体通过第一带传动组件与第二轴体连接;
所述的第一轴体还通过第二带传动组件与第三轴体连接;
所述的第三轴体通过第三带传动组件与第四轴体连接;
所述的第四轴体通过第四带传动结构与第五轴体连接;
所述的第二轴体和第五轴体一端穿过冷却罩进入冷却仓中,且所述的第二轴体和第五轴体装入冷却仓中的部分分别为第二搅拌杆和第五搅拌杆,所述的第二搅拌杆上设有动力浆块;所述的第二搅拌杆和第五搅拌杆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的加载杆穿过冷却罩上的连接通孔进入冷却仓中,然后穿过仓体外壳进入实验仓中;所述的冷却仓中装满冷却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组件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的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传动轴上的驱动带轮,所述的驱动带轮与安装在第六轴体上的从动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形成第五带传动结构;
所述的第六轴体通过第六带传动结构与第七轴体连接;
所述的第七轴体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分别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并形成齿轮传动结构;
所述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安装在第八轴体和第九轴体上,所述的第八轴体和第九轴体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二半齿轮和第三半齿轮;
所述的第二半齿轮和第三半齿轮均可与动力齿条两侧的卡齿啮合并形成齿轮齿条传动结构;初始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半齿轮与动力齿条啮合;
所述的动力齿条,底部与活塞杆顶部连接,所述的活塞杆底部装入套筒中;
所述的套筒分别与冷却进油管和冷却出油管连通,且所述的冷却进油管和冷却出油管上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
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出油方向相同,且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出油方向为向套筒内;
所述的冷却出油管在冷却罩外侧壁上盘绕,最后接入冷却仓的回油口中;
所述的冷却进油管的进油端与冷却仓的出油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仓内侧壁为中间大两端小的鼓形,及所述的冷却仓的内侧壁截面为弧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其特征是:在冷却仓内侧壁上设置有由下到上螺旋而上的导流槽。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其特征是:在出油口周围设置有导油块,所述的导油块与冷却仓顶板形成导油口,所述的导油口宽度由出油口逐渐向冷却仓内部扩大。
CN201611188139.9A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 Active CN1067694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8139.9A CN106769409B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8139.9A CN106769409B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9409A true CN106769409A (zh) 2017-05-31
CN106769409B CN106769409B (zh) 2019-02-01

Family

ID=58896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88139.9A Active CN106769409B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6940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7863A (zh) * 2018-04-09 2018-09-07 龙岩学院 一种加载组件及其压力试验装置
CN108519277A (zh) * 2018-04-09 2018-09-11 龙岩学院 一种冲击组件及其压力试验装置
CN111175142A (zh) * 2019-03-22 2020-05-19 湘潭大学 一种冷缩型夹板式岩石围压模拟装置及其标定调整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8493A (zh) * 2011-09-13 2011-12-2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含有机质岩体的高温高压三轴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3278428A (zh) * 2013-05-10 2013-09-04 东北大学 含气页岩应力-渗流-温度耦合及驱替试验的装置及方法
CN103293087A (zh) * 2013-06-05 2013-09-1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高温高压热解反应的试验装置
CN203534910U (zh) * 2013-10-15 2014-04-09 合肥工业大学 应力、渗流、化学耦合岩石三轴蠕变试验装置
US20150059447A1 (en) * 2013-09-05 2015-03-05 Proptester,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esting Fluids On Crushed Formation Materials Under Conditions Of Stress
CN104596905A (zh) * 2014-12-31 2015-05-0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测定岩石破裂过程中渗透率的装置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8493A (zh) * 2011-09-13 2011-12-2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含有机质岩体的高温高压三轴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3278428A (zh) * 2013-05-10 2013-09-04 东北大学 含气页岩应力-渗流-温度耦合及驱替试验的装置及方法
CN103293087A (zh) * 2013-06-05 2013-09-1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高温高压热解反应的试验装置
US20150059447A1 (en) * 2013-09-05 2015-03-05 Proptester,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esting Fluids On Crushed Formation Materials Under Conditions Of Stress
CN203534910U (zh) * 2013-10-15 2014-04-09 合肥工业大学 应力、渗流、化学耦合岩石三轴蠕变试验装置
CN104596905A (zh) * 2014-12-31 2015-05-0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测定岩石破裂过程中渗透率的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7863A (zh) * 2018-04-09 2018-09-07 龙岩学院 一种加载组件及其压力试验装置
CN108519277A (zh) * 2018-04-09 2018-09-11 龙岩学院 一种冲击组件及其压力试验装置
CN108519277B (zh) * 2018-04-09 2020-09-11 龙岩学院 一种冲击组件及其压力试验装置
CN108507863B (zh) * 2018-04-09 2020-09-11 龙岩学院 一种加载组件及其压力试验装置
CN111175142A (zh) * 2019-03-22 2020-05-19 湘潭大学 一种冷缩型夹板式岩石围压模拟装置及其标定调整方法
CN111175142B (zh) * 2019-03-22 2023-03-21 湘潭大学 一种冷缩型夹板式岩石围压模拟装置及其标定调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9409B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0105B (zh) 一种耐高温的真三轴岩石试验机
CN106769409A (zh) 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
US7849690B1 (en) Self contained in-ground geothermal generator
CN102175513B (zh) 一种可分离式深水海底管道屈曲试验系统
CN106680101B (zh) 一种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及其温控系统和温控方法
EP1327111B1 (de) Verfahren und anlage zum austausch von erdenergie zwischen erdkörper und einem energietauscher, insbesondere zur stromerzeugung
CN109724275A (zh) 用于再利用地热能生产井场的方法和设备
US9909782B2 (en) Self-contained heat-exchanger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US9978466B2 (en) Self-contained in-ground geothermal generator and heat exchanger with in-line pump
CN109680139B (zh) 一种回转支承外圈滚道的热处理装置
CN102037240A (zh) 低温差旋转发动机
CN106680069B (zh) 一种带有温控系统的真三轴岩石试验机及其温控方法
Kumar et al.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of thermal stratification in large pools with immersed condenser
CN106769410B (zh) 一种冻土旋转剪切装置
NL7908171A (nl) Werkwijze voor het winnen van aardwarmte en een inrichting voor het uitvoeren van deze werkwijze.
US4022024A (en) Thermosiphon engine and method
CN207703640U (zh) 一种可提供简谐波动边界水头的试验装置
CN106401888A (zh) 一种温差发电装置
JP2015212593A (ja) 地下水熱利用システム
CN206489020U (zh) 一种混凝土护岸、护坡抗冰水冲刷性能测试装置
CN108130883A (zh) 一种模拟潮汐荷载的水位波动装置
CN204405325U (zh) At变速箱整机静态换挡机构总成耐久试验装置
WO2016201175A1 (en) Refurbishing nonoconductive zone in a solar pond
CN202326053U (zh) 钟摆动力发生装置
CN103953492A (zh) 能源循环利用发电机启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