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6010A - 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66010A
CN106766010A CN201710114202.2A CN201710114202A CN106766010A CN 106766010 A CN106766010 A CN 106766010A CN 201710114202 A CN201710114202 A CN 201710114202A CN 106766010 A CN106766010 A CN 106766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tting
guide strip
indoor set
wind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142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66010B (zh
Inventor
蔡序杰
陈学彬
彭杰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142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66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66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6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66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6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机构包括设置于室内机风道内的固定导风条和与固定导风条转动连接的可动导风条,固定导风条平行于室内机的风道蜗壳出风段,可动导风条设于固定导风条靠近室内机出风口的一侧;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将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制热温度、设定暖足温度比较,设定制热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暖足温度;若大于设定暖足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暖足气流模式;若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默认制热模式。该方法既可以使整体室内环境温度快速上升也可以在无需快速制热时由底层向上逐渐升温,暖足温心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背景技术
为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空调上设置了导风板,有单导风板和双导风板,通过调整导风板的角度来控制出风方向。但是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制热时,室内机的出风口处导风板的旋转角度单一,导致气流方向单一,制热时热风吹向地面,且送风距离短,房间内只有靠近空调范围的区域温度较高,整体房间温度分布不均,舒适感差;还有的空调是制热时热风往室内机的前下方吹,送风距离较远,但是由于热空气密度较冷空气小,热风离开风道口后容易上下,难以将热风送达房间底部,导致房间温度分布不均,“头热脚冷”舒适感差。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制热出风舒适性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室内机的导风机构包括设置于室内机风道内的固定导风条和可动导风条,所述固定导风条平行于所述室内机的风道蜗壳出风段,所述固定导风条和所述可动导风条转动式连接,所述可动导风条设于所述固定导风条靠近室内机出风口的一侧;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室内环境温度;
将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制热温度、设定暖足温度比较,其中,所述设定制热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暖足温度;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暖足气流模式;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默认制热模式;
其中,所述暖足气流模式是指所述可动导风条相对于所述固定导风条向下转动使所述固定导风条与所述可动导风条之间形成的小于180°夹角为第一预设角度,以使得室内机出风气流经导风机构将气流导向室内机下方地面的方向吹出;
所述默认制热模式是指所述可动导风条位于所述固定导风条的延长线上,室内机出风气流经导风机构将气流导向远离室内机且朝向地面的方向吹出。
根据本发明,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暖足气流模式,还包括:将压缩机的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默认制热模式,还包括:将压缩机的频率调整为第二设定频率;
其中,所述第二设定频率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
根据本发明,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暖足气流模式,还包括:将室内风机转速调整为第一设定转速;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默认制热模式,还包括:将室内风机转速调整为第二设定转速;
其中,所述第一设定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设定转速。
根据本发明,所述设定制热温差与所述设定暖足温差相等。
根据本发明,所述固定导风条、所述可动导风条的外表面为外凸的弧面。
根据本发明,所述将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制热温度、设定暖足温度比较还包括:将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若干个设定过渡温度比较,确定温度区间,根据所述温度区间启动对应的导风机构运行模式;
所述设定制热温度<所述设定过渡温度<所述设定暖足温度;若干个所述设定过渡温度将所述设定制热温度与所述设定暖足温度之间的温度分成多个温度区间,所述温度区间与导风机构的运行模式一一对应。
根据本发明,当所述设定过渡温度的数目为一个时,其温差区间与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为:
将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过渡温度比较;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设定制热温度且小于所述设定过渡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第一过渡出风模式;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所述设定过渡温度且小于等于所述设定暖足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第二过渡出风模式;
第一过渡出风模式下所述可动导风条相对于所述固定导风条向上转动使所述固定导风条与所述可动导风条之间形成的小于180°夹角为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第二过渡出风模式下所述可动导风条相对于所述固定导风条向上转动使所述固定导风条与所述可动导风条之间形成的小于180°夹角为第三预设角度,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设置于室内机风道内的固定导风条和可动导风条,所述固定导风条平行于所述室内机的风道蜗壳出风段,所述固定导风条和所述可动导风条转动式连接,所述可动导风条设于所述固定导风条靠近室内机出风口的一侧;还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室内环境温度;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制热温度、设定暖足温度比较,其中,所述设定制热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暖足温度;
导风机构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时,控制导风机构调整为暖足气流模式;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时,控制导风机构调整为默认制热模式;其中,所述暖足气流模式是指所述可动导风条相对于所述固定导风条向下转动使所述固定导风条与所述可动导风条之间形成的小于180°夹角为第一预设角度,以使得室内机出风气流经导风机构将气流导向室内机下方地面的方向吹出;所述默认制热模式是指所述可动导风条位于所述固定导风条的延长线上,室内机出风气流经导风机构将气流导向远离室内机且朝向地面的方向吹出。
根据本发明,室内机还包括压缩机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时,将压缩机的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时,将压缩机的频率调整为第二设定频率;其中,所述第二设定频率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室内机。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根据不同的室内环境温度来确定室内机导风机构的运行模式,室内需要快速制热时导风机构以默认制热模式运行,将气流导向远离室内机的方向且朝向地面的方向,室内不需要快速制热时导风机构以暖足气流模式运行,将出风气流导向室内机下方地面处。该方法既可以使整体室内环境温度快速上升也可以在无需快速制热时由底层向上逐渐升温,暖足温心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室内机默认制热模式下的导风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室内机暖足感气流模式下的导风机构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默认制热模式下气流方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暖足感气流模式下气流方向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导风机构;2:固定导风条;3:可动导风条;4:风道蜗壳;5:出风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是基于以下的室内机导风机构1实现的,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室内机的导风机构1包括设置于室内机风道内的固定导风条2和可动导风条3,固定导风条2平行于室内机的风道蜗壳4出风段5,固定导风条2和可动导风条3转动式连接,可动导风条3设于固定导风条2靠近室内机出风口的一侧;使用时通过驱动装置根据需要来驱动可动导风条3与固定导风条2之间的旋转角度,以实现不同的运行模式。
如图3所示,该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将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制热温度、设定暖足温度比较,其中,设定制热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暖足温度;
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1调整为暖足气流模式;
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1调整为默认制热模式;
其中,暖足气流模式是指可动导风条3相对于固定导风条2向下转动使固定导风条2与可动导风条3之间形成的小于180°夹角α为第一预设角度,以使得室内机出风气流经导风机构1将气流导向室内机下方地面的方向吹出,气流在室内的流向如图5所示;
默认制热模式是指可动导风条3位于固定导风条2的延长线上,室内机出风气流经导风机构1将气流导向远离室内机且朝向地面的方向吹出,气流在室内的流向如图4所示。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设定制热温差与设定暖足温差相等。当设定制热温度与设定暖足温度均为某一设定室内环境温度时,在实际室内环境温度大于和小于等于该设定室内环境温度的两种情况下,导风机构1分别以两个温度区间分别对应的运行模式来运行。控制逻辑较为简单,便于导风机构1的驱动装置的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设定制热温度并不限于与设定暖足温度相等,当设定制热温度小于设定暖足温度时,两者之间形成的温度区间可以设置对应的导风机构1运行模式,此处并不作限定。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室内环境温度可以通过室内机进风口处温度传感器获得。冬季时,空调室内机开机制热后,室内环境温度的大小决定室内需要制热的程度,本实施例中设定制热温度和设定暖足温度优选为14-18℃。当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时说明室内并不需要快速制热,仅需要提供少量热量即可,此时导风机构1采用暖足气流模式,可动导风条3向下转动将气流引向室内机下方的地面处,使得屋内底层温度快速上升,由于热气流密度低,吹向地面的热气流会逐渐上升,使得房间内温度均匀性更好,达到“暖足温心”的效果。当室内环境温度较低时说明室内急需快速制热,此时可动导风条3和固定导风条2位于同一平面内,相当于延长了导风条的长度,能够增大导风的距离,实现将气流导向远离室内机的方向且朝向地面的方向吹出,使得整体室内环境温度快速升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根据不同的室内环境温度来确定室内机导风机构1的运行模式,室内需要快速制热时导风机构1以默认制热模式运行,将气流导向远离室内机的方向且朝向地面的方向,室内不需要快速制热时导风机构1以暖足气流模式运行,将出风气流导向室内机下方地面处。该方法既可以使整体室内环境温度快速上升也可以在无需快速制热时由底层向上逐渐升温,暖足温心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
优选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1调整为暖足气流模式,还包括:将压缩机的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1调整为默认制热模式,还包括:将压缩机的频率调整为第二设定频率;第二设定频率大于第一设定频率。即当室内机导风机构1设置为暖足气流模式时压缩机的频率要低于默认制热模式时压缩机的频率,当室内环境温度较低时说明室内需要快速制热,提高压缩机频率有利于提高室内机的制热能力,进一步有助于室内快速升温。
优选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1调整为暖足气流模式,还包括:将室内风机转速调整为第一设定转速;若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1调整为默认制热模式,还包括:将室内风机转速调整为第二设定转速;其中,第一设定转速大于第二设定转速。即当室内机导风机构1设置为暖足气流模式时室内风机转速要高于默认制热模式时室内风机转速。较高的室内风机转速能够使出风气流更加急速,从而使向下的气流能够向下移动的距离更远,避免了出风气流虽然向下吹出,但是由于热气流密度较低仍是不能达到较好的向地面输送热气流的效果。进一步地保证了室内底层温度以及室内温度的均匀性。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导风条2、可动导风条3的外表面为外凸的弧面。这是利用了康达效应,其原理为:流体由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突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流体粘性时,只要曲率不大,流体会顺着物体表面流动。风能够沿着凸起的表面向前流动,实现大角度、远距离送风。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二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二将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制热温度、设定暖足温度比较还包括:将室内环境温度与若干个设定过渡温度比较,确定温度区间,根据温度区间启动对应的导风机构1运行模式;设定制热温度<设定过渡温度<设定暖足温度;若干个设定过渡温度将设定制热温度与设定暖足温度之间的温度分成多个温度区间,温度区间与导风机构1的运行模式一一对应。设置多个预设值与实际室内环境温度相比较,可以更加准确地根据实际室内温度调整导风机构1的运行模式,既保证了室内较快的制热速度,也保证了“暖足温心”的效果,避免“头热脚冷”,提高了用户舒适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设定过渡温度的数目为一个,其温差区间与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为:
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制热温度且小于设定过渡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1调整为第一过渡出风模式;
若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设定过渡温度且小于等于设定暖足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1调整为第二过渡出风模式;
第一过渡出风模式下可动导风条3相对于固定导风条2向上转动使固定导风条2与可动导风条3之间形成的小于180°夹角为第二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
第二过渡出风模式下可动导风条3相对于固定导风条2向上转动使固定导风条2与可动导风条3之间形成的小于180°夹角为第三预设角度,第三预设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且小于第二预设角度。
本实施例中一个设定过渡温度将设定制热温度与设定暖足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分成两个温度区间,两个温度区间分别对应第一过渡出风模式和第二过渡出风模式,第一过渡出风模式和第二过渡出风模式中可动导风条3的设置也是在默认制热模式和暖足气流模式之间的过渡,可动导风条3经过第一过渡出风模式和第二过渡出风模式由位于固定导风条2朝向室内机外侧的延长线上的位置逐渐向下转动至暖足气流模式下可动导风条3的转动角度。随着室内环境温度的升高,可动导风条3与固定导风条2之间的夹角α逐渐减小,通过设置第一过渡出风模式和第二过渡出风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导风机构1,导风机构1包括设置于室内机风道内的固定导风条2和可动导风条3,固定导风条2平行于室内机的风道蜗壳4出风段5,固定导风条2和可动导风条3转动式连接,可动导风条3设于固定导风条2靠近室内机出风口的一侧;还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比较模块,用于将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制热温度、设定暖足温度比较,其中,设定制热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暖足温度;
导风机构1控制模块,用于在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时,控制导风机构1调整为暖足气流模式;在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时,控制导风机构1调整为默认制热模式;其中,暖足气流模式是指可动导风条3相对于固定导风条2向下转动使固定导风条2与可动导风条3之间形成的小于180°夹角α为第一预设角度,以使得室内机出风气流经导风机构1将气流导向室内机下方地面的方向吹出;默认制热模式是指可动导风条3位于固定导风条2的延长线上,室内机出风气流经导风机构1将气流导向远离室内机且朝向地面的方向吹出。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压缩机控制模块,用于在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时,将压缩机的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在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时,将压缩机的频率调整为第二设定频率;其中,第二设定频率大于第一设定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基于实施上述实施例一、二的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实现,因此可以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详细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室内机。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包括上述的室内机,因此可以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详细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室内机的导风机构包括设置于室内机风道内的固定导风条和可动导风条,所述固定导风条平行于所述室内机的风道蜗壳出风段,所述固定导风条和所述可动导风条转动式连接,所述可动导风条设于所述固定导风条靠近室内机出风口的一侧;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室内环境温度;
将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制热温度、设定暖足温度比较,其中,所述设定制热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暖足温度;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暖足气流模式;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默认制热模式;
其中,所述暖足气流模式是指所述可动导风条相对于所述固定导风条向下转动使所述固定导风条与所述可动导风条之间形成的小于180°夹角为第一预设角度,以使得室内机出风气流经导风机构将气流导向室内机下方地面的方向吹出;
所述默认制热模式是指所述可动导风条位于所述固定导风条的延长线上,室内机出风气流经导风机构将气流导向远离室内机且朝向地面的方向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暖足气流模式,还包括:将压缩机的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默认制热模式,还包括:将压缩机的频率调整为第二设定频率;
其中,所述第二设定频率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暖足气流模式,还包括:将室内风机转速调整为第一设定转速;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默认制热模式,还包括:将室内风机转速调整为第二设定转速;
其中,所述第一设定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设定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制热温差与所述设定暖足温差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风条、所述可动导风条的外表面为外凸的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制热温度、设定暖足温度比较还包括:将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若干个设定过渡温度比较,确定温度区间,根据所述温度区间启动对应的导风机构运行模式;
所述设定制热温度<所述设定过渡温度<所述设定暖足温度;若干个所述设定过渡温度将所述设定制热温度与所述设定暖足温度之间的温度分成多个温度区间,所述温度区间与导风机构的运行模式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设定过渡温度的数目为一个时,其温差区间与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为:
将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过渡温度比较;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所述设定制热温度且小于所述设定过渡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第一过渡出风模式;
若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等于所述设定过渡温度且小于等于所述设定暖足温度,则室内机导风机构调整为第二过渡出风模式;
第一过渡出风模式下所述可动导风条相对于所述固定导风条向上转动使所述固定导风条与所述可动导风条之间形成的小于180°夹角为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第二过渡出风模式下所述可动导风条相对于所述固定导风条向上转动使所述固定导风条与所述可动导风条之间形成的小于180°夹角为第三预设角度,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8.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设置于室内机风道内的固定导风条和可动导风条,所述固定导风条平行于所述室内机的风道蜗壳出风段,所述固定导风条和所述可动导风条转动式连接,所述可动导风条设于所述固定导风条靠近室内机出风口的一侧;还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室内环境温度;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制热温度、设定暖足温度比较,其中,所述设定制热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暖足温度;
导风机构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时,控制导风机构调整为暖足气流模式;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时,控制导风机构调整为默认制热模式;其中,所述暖足气流模式是指所述可动导风条相对于所述固定导风条向下转动使所述固定导风条与所述可动导风条之间形成的小于180°夹角为第一预设角度,以使得室内机出风气流经导风机构将气流导向室内机下方地面的方向吹出;所述默认制热模式是指所述可动导风条位于所述固定导风条的延长线上,室内机出风气流经导风机构将气流导向远离室内机且朝向地面的方向吹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机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暖足温度时,将压缩机的频率调整为第一设定频率;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等于设定制热温度时,将压缩机的频率调整为第二设定频率;其中,所述第二设定频率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频率。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CN201710114202.2A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Active CN106766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4202.2A CN106766010B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4202.2A CN106766010B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6010A true CN106766010A (zh) 2017-05-31
CN106766010B CN106766010B (zh) 2019-07-26

Family

ID=58960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14202.2A Active CN106766010B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6601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8802A (zh) * 2018-04-26 2018-11-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10319562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473487A (zh) * 2020-04-07 2020-07-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65130A (zh) * 2020-12-21 2021-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2984639A (zh) * 2021-02-09 2021-06-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CN114484785A (zh) * 2020-11-11 2022-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制热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1819A (ja) * 2008-11-18 2010-06-03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4566862A (zh) * 2014-12-26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88239A (zh) * 2016-10-11 2017-01-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运行的控制方法
CN106287963A (zh) * 2016-08-23 2017-01-0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106440295A (zh) * 2016-11-11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1819A (ja) * 2008-11-18 2010-06-03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4566862A (zh) * 2014-12-26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87963A (zh) * 2016-08-23 2017-01-0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106288239A (zh) * 2016-10-11 2017-01-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运行的控制方法
CN106440295A (zh) * 2016-11-11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8802A (zh) * 2018-04-26 2018-11-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10319562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473487A (zh) * 2020-04-07 2020-07-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73487B (zh) * 2020-04-07 2021-07-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84785A (zh) * 2020-11-11 2022-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制热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665130A (zh) * 2020-12-21 2021-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2984639A (zh) * 2021-02-09 2021-06-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CN112984639B (zh) * 2021-02-09 2022-04-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6010B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6010A (zh) 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CN106907829A (zh) 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06895484A (zh) 一种室内机制冷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CN103629741B (zh) 一种制热空调系统、制热方法、及汽车
CN106907830A (zh) 一种室内机制冷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09780695A (zh) 一种双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6091264A (zh) 空调器出风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6288246A (zh) 一种风管式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09595691B (zh) 一种双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7940570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9751665A (zh) 一种双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6196285A (zh)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CN104296351B (zh) 空调器
CN107300252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895645A (zh) 空调导风板和空调
CN108151135A (zh)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CN106225194A (zh) 空调器
CN107525131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426315A (zh) 一种空调壁挂机和空调器以及壁挂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770259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8558953U (zh) 一种汽车空调吹脚装置
CN107449127A (zh)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
CN110296472A (zh) 一种空调器
CN206609054U (zh) 空调内机及其导风板结构和空调
CN106051925A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