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5961B - 空调器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65961B
CN106765961B CN201611230213.9A CN201611230213A CN106765961B CN 106765961 B CN106765961 B CN 106765961B CN 201611230213 A CN201611230213 A CN 201611230213A CN 106765961 B CN106765961 B CN 106765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alue
air conditioner
preset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302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65961A (zh
Inventor
屈金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3021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65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65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5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65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5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脸部温度,并确定所述脸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本发明可以根据红外传感器检测的人体脸部温度,进行温度以及风速的舒适性控制,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运行制冷或制热模式时,通常是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温度或风速等参数值运行,而空调器按照用户预先设定的参数运行后有时并不真正适合用户。为解决这种问题,现有方案是空调器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人体皮肤温度等自动进行温度控制以进行舒适性控制,但由于个体差异,舒适性的控制总是很难达到用户的预期,因此,用户在使用空调时,经常会遇到过冷或者过热的情况,导致实际的冷热感觉与期望的冷热感觉有较大偏差,从而降低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旨在根据红外传感器检测的人体脸部温度,进行温度以及风速的舒适性控制,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脸部温度,并确定所述脸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
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预定温度值时,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风档是否达到预定风档值;
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增加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减少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
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小值运行,同时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大值运行。
优选地,所述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增加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减少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脸部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值时,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三温度值且小于第四温度值时,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风档是否达到预定风档值;
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减小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增加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
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小值运行,同时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大值运行。
优选地,所述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减小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增加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定温度值时,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手部温度,并确定所述手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
在所述脸部温度以及所述手部温度,满足对应的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脸部温度,并确定所述脸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预定温度值时,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风档是否达到预定风档值;
获取单元,用于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增加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减少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
控制单元,用于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小值运行,同时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大值运行。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值时,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三温度值且小于第四温度值时,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风档是否达到预定风档值;
获取单元,用于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减小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增加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
控制单元,用于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小值运行,同时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大值运行。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定温度值时,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
优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手部温度,并确定所述手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以及所述手部温度,满足对应的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脸部温度,并确定所述脸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这样,根据人体脸部温度,并结合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来确定是否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可以更精确地获知用户的冷热感,从而减少过冷或过热的情况发生,以达到精确进行舒适性控制的目的,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步骤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第一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步骤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第二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步骤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第三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步骤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第四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控制模块第一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控制模块第二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通过检测人体脸部温度,并结合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确定是否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如此,可以更精确地获知用户的冷热感,从而减少过冷或过热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脸部温度,并确定所述脸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
本实施例中,通过空调器上设置的红外传感器进行人体的脸部温度的获取。其中,脸部温度的获取,可以取在空调器的视场角内一周期扫描的平均值。而所述红外传感器当前的检测角度随着人体头部的具体位置会发生变化。
步骤S20、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
本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若获取的脸部温度TL在预定温度区间如33℃<TL<33.5℃,且空调器的风向为吹人模式,风档大于预定风档如60%风档,则可以判定制冷过冷了,此时,需要进行制冷的舒适性控制,如调整温度、风档或风向等;在制热模式下,若获取的脸部温度TL在预定温度区间如34.5℃<TL<35℃,且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风档大于预定风档如60%风档,则可以判定制热过热了,此时,需要进行制热的舒适性控制,如调整温度、风档或风向等。可以理解的是,制冷或制热舒适性控制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种、两种或多种方式的结合。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脸部温度不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如33.5℃<TL<34.5℃,此时的温度比较适宜,符合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因此,可以保持当前空调器的参数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脸部温度,并确定所述脸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这样,根据人体脸部温度,并结合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来确定是否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可以更精确地获知用户的冷热感,从而减少过冷或过热的情况发生,以达到精确进行舒适性控制的目的,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上述图1所示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01、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预定温度值时,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风档是否达到预定风档值;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预定温度值,如33℃<TL<33.5℃时,进一步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当前的风档是否大于预定风档值如60%风档。其中,判断是否为吹人模式的方式,可以为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位置,并判断获取的位置是否在空调器的预定扫风区域内,若是,则可以判定为吹人模式;若否,则为避人模式。
步骤S202、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增加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减少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
本实施例中,若TL满足预定温度范围如33℃<TL<33.5℃,同时空调器的风向为吹人模式,且风档达到预定风档值如FD>60%,则可以判定人体此时处于制冷过冷状态,因此,需要进行制冷舒适性的控制调节。
其中,设定温度可以为用户首次启动空调器的用户设定温度,也可以为用户一键开机时的默认设定温度,还可以为多次调整温度后的最近一次设定温度。由于当前状态为制冷过冷,因此,需要将所述设定温度增加预设温度值如1℃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减少预设风档值如5%作为调整风档值。
步骤S203、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小值运行,同时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大值运行。
本优选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标准预设温度值可以为30℃,标准预设风档值可以为1%。当判定用户处于制冷过冷状态时,通过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并取二者之间的较小值,控制空调器按照该较小值运行,以为用户提供较舒适的环境温度;通过比较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并取二者之间的较大值,控制空调器按照该较大值运行,以为用户提供较舒适的风速。
其他实施例中,若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预定温度值,如33℃<TL<33.5℃时,进一步判断空调器的风向为避人模式,和/或当前的风档小于或等于预定风档值如60%风档时,表明此时的温度比较适宜,符合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因此,可以保持当前空调器的参数运行。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上述图2所示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202之前还包括:
步骤S204、在所述脸部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值时,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脸部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值如TL≤33℃时,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热状态。此时,制冷舒适性控制如上,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实施例相对于第二实施例,通过风向和风档的判断,并根据对应的判断结果,执行制冷舒适性控制,使得制冷舒适性控制更加精确,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上述图1所示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05、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三温度值且小于第四温度值时,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风档是否达到预定风档值;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三预定温度且小于第四预定温度值,如34.5℃<TL<35℃时,进一步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当前的风档是否大于预定风档值如60%风档。其中,判断是否为吹人模式的方式,可以为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位置,并判断获取的位置是否在空调器的预定扫风区域内,若是,则可以判定为吹人模式;若否,则为避人模式。
步骤S206、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减小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增加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
本实施例中,若TL满足预定温度范围如34.5℃<TL<35℃,同时空调器的风向为吹人模式,且风档达到预定风档值如FD>60%,则可以判定人体此时处于制热过热状态,因此,需要进行制热舒适性的控制调节。
其中,设定温度可以为用户首次启动空调器的用户设定温度,也可以为用户一键开机时的默认设定温度,还可以为多次调整温度后的最近一次设定温度。由于当前状态为制热过热,因此,需要将所述设定温度减小预设温度值如1℃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增大预设风档值如5%作为调整风档值。
步骤S207、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小值运行,同时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大值运行。
本优选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下,标准预设温度值可以为30℃,标准预设风档值可以为100%。当判定用户处于制热过热状态时,通过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并取二者之间的较小值,控制空调器按照该较小值运行,以为用户提供较舒适的环境温度;通过比较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并取二者之间的较大值,控制空调器按照该较大值运行,以为用户提供较舒适的风速。
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三预定温度且小于第四预定温度值,如34.5℃<TL<35℃时,若进一步判断空调器的风向为避人模式,和/或当前的风档小于或等于预定风档值如60%风档,表明此时的温度比较适宜,符合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因此,可以保持当前空调器的参数运行。
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上述图4所示的基础上,所述步骤步骤S206之前还包括:
步骤S208、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定温度值时,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定温度值如TL>35℃时,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热状态。此时,制热舒适性控制如上,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相对于第四实施例,通过风向和风档的判断,并根据对应的判断结果,执行制热舒适性控制,使得制热舒适性控制更加精确,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上述图1所示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10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手部温度,并确定所述手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
本实施例中,手部温度的获取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人体的左手、右手任一个,或同时检测左右手的手部温度。通常情况下,左右手温度基本是相同的,但有时由于风向的影响导致左右手温度不同,此时,在检测到左右手温度不同时,可以单独进行判断,也可以取左右手温度的平均值。
在考虑左右手温度且单独进行判断时,只需要其中一个的温度满足温度区间范围即可执行步骤S40。
步骤S40、在所述脸部温度以及所述手部温度,满足对应的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
本实施例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方案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中增加了对手部温度的获取、针对手部温度T是否满足对应预定温度区间范围如28℃<T≤29℃(制冷模式)、32.5℃<T≤33.5℃(制热模式)的判断。本实施例由于增加了针对手部温度的条件判断,因此,使得制冷、制热舒适性控制更加精确,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以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1,参照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1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脸部温度,并确定所述脸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
本实施例中,通过空调器上设置的红外传感器进行人体的脸部温度的获取。其中,脸部温度的获取,可以取在空调器的视场角内一周期扫描的平均值。而所述红外传感器当前的检测角度随着人体头部的具体位置会发生变化。
控制模块20,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
本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若获取的脸部温度TL在预定温度区间如33℃<TL<33.5℃,且空调器的风向为吹人模式,风档大于预定风档如60%风档,则可以判定制冷过冷了,此时,需要进行制冷的舒适性控制,如调整温度、风档或风向等;在制热模式下,若获取的脸部温度TL在预定温度区间如34.5℃<TL<35℃,且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风档大于预定风档如60%风档,则可以判定制热过热了,此时,需要进行制热的舒适性控制,如调整温度、风档或风向等。可以理解的是,制冷或制热舒适性控制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种、两种或多种方式的结合。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脸部温度不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如33.5℃<TL<34.5℃,此时的温度比较适宜,符合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因此,可以保持当前空调器的参数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脸部温度,并确定所述脸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这样,根据人体脸部温度,并结合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来确定是否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可以更精确地获知用户的冷热感,从而减少过冷或过热的情况发生,以达到精确进行舒适性控制的目的,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上述图7所示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模块20包括:
判断单元201,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预定温度值时,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风档是否达到预定风档值;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预定温度值,如33℃<TL<33.5℃时,进一步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当前的风档是否大于预定风档值如60%风档。其中,判断是否为吹人模式的方式,可以为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位置,并判断获取的位置是否在空调器的预定扫风区域内,若是,则可以判定为吹人模式;若否,则为避人模式。
获取单元202,用于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增加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减少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
本实施例中,若TL满足预定温度范围如33℃<TL<33.5℃,同时空调器的风向为吹人模式,且风档达到预定风档值如FD>60%,则可以判定人体此时处于制冷过冷状态,因此,需要进行制冷舒适性的控制调节。
其中,设定温度可以为用户首次启动空调器的用户设定温度,也可以为用户一键开机时的默认设定温度,还可以为多次调整温度后的最近一次设定温度。由于当前状态为制冷过冷,因此,需要将所述设定温度增加预设温度值如1℃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减少预设风档值如5%作为调整风档值。
控制单元203,用于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小值运行,同时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大值运行。
本优选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标准预设温度值可以为30℃,标准预设风档值可以为1%。当判定用户处于制冷过冷状态时,通过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并取二者之间的较小值,控制空调器按照该较小值运行,以为用户提供较舒适的环境温度;通过比较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并取二者之间的较大值,控制空调器按照该较大值运行,以为用户提供较舒适的风速。
其他实施例中,若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预定温度值,如33℃<TL<33.5℃时,进一步判断空调器的风向为避人模式,和/或当前的风档小于或等于预定风档值如60%风档时,表明此时的温度比较适宜,符合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因此,可以保持当前空调器的参数运行。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上述图8所示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模块20还包括:
判定单元204,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值时,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脸部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值如TL≤33℃时,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热状态。此时,制冷舒适性控制如上,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实施例相对于第二实施例,通过风向和风档的判断,并根据对应的判断结果,执行制冷舒适性控制,使得制冷舒适性控制更加精确,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模块20包括:
判断单元201,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三温度值且小于第四温度值时,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风档是否达到预定风档值;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三预定温度且小于第四预定温度值,如34.5℃<TL<35℃时,进一步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当前的风档是否大于预定风档值如60%风档。其中,判断是否为吹人模式的方式,可以为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位置,并判断获取的位置是否在空调器的预定扫风区域内,若是,则可以判定为吹人模式;若否,则为避人模式。
获取单元202,用于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减小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增加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
本实施例中,若TL满足预定温度范围如34.5℃<TL<35℃,同时空调器的风向为吹人模式,且风档达到预定风档值如FD>60%,则可以判定人体此时处于制热过热状态,因此,需要进行制热舒适性的控制调节。
其中,设定温度可以为用户首次启动空调器的用户设定温度,也可以为用户一键开机时的默认设定温度,还可以为多次调整温度后的最近一次设定温度。由于当前状态为制热过热,因此,需要将所述设定温度减小预设温度值如1℃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增大预设风档值如5%作为调整风档值。
控制单元203,用于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小值运行,同时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大值运行。
本优选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下,标准预设温度值可以为30℃,标准预设风档值可以为100%。当判定用户处于制热过热状态时,通过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并取二者之间的较小值,控制空调器按照该较小值运行,以为用户提供较舒适的环境温度;通过比较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并取二者之间的较大值,控制空调器按照该较大值运行,以为用户提供较舒适的风速。
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三预定温度且小于第四预定温度值,如34.5℃<TL<35℃时,若进一步判断空调器的风向为避人模式,和/或当前的风档小于或等于预定风档值如60%风档,表明此时的温度比较适宜,符合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因此,可以保持当前空调器的参数运行。
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控制模块20还包括:
判定单元204,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定温度值时,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定温度值如TL>35℃时,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热状态。此时,制热舒适性控制如上,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相对于第四实施例,通过风向和风档的判断,并根据对应的判断结果,执行制热舒适性控制,使得制热舒适性控制更加精确,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第五实施例中,在上述图7所示的基础上,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手部温度,并确定所述手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
本实施例中,手部温度的获取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人体的左手、右手任一个,或同时检测左右手的手部温度。通常情况下,左右手温度基本是相同的,但有时由于风向的影响导致左右手温度不同,此时,在检测到左右手温度不同时,可以单独进行判断,也可以取左右手温度的平均值。
在考虑左右手温度且单独进行判断时,只需要其中一个的温度满足温度区间范围即可。
所述控制模块20,还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以及所述手部温度,满足对应的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
本实施例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方案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中增加了对手部温度的获取、针对手部温度T是否满足对应预定温度区间范围如28℃<T≤29℃(制冷模式)、32.5℃<T≤33.5℃(制热模式)的判断。本实施例由于增加了针对手部温度的条件判断,因此,使得制冷、制热舒适性控制更加精确,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以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脸部温度,并确定所述脸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
在所述脸部温度处于预定温度区间范围内,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预定温度值时,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风档是否达到预定风档值;
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增加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减少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
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小值运行,同时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大值运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增加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减少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脸部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值时,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脸部温度满足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三温度值且小于第四温度值时,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风档是否达到预定风档值;
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减小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增加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
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小值运行,同时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大值运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减小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增加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值时,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手部温度,并确定所述手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
在所述脸部温度以及所述手部温度,满足对应的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
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脸部温度,并确定所述脸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处于预定温度区间范围内,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预定温度值时,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风档是否达到预定风档值;
获取单元,用于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增加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减少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
控制单元,用于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小值运行,同时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大值运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值时,判定当前处于制冷过冷状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第三温度值且小于第四温度值时,判断空调器的风向是否为吹人模式,且风档是否达到预定风档值;
获取单元,用于若是,则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获取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当前风档值,并将所述设定温度减小预设温度值作为调整温度值,将当前风档增加预设风档值作为调整风档值;
控制单元,用于比较调整温度值与标准预设温度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小值运行,同时调整风档值与标准预设风档值之间的大小,控制空调器取较大值运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大于所述第四温度值时,判定当前处于制热过热状态。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人体的手部温度,并确定所述手部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范围;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脸部温度以及所述手部温度,满足对应的预定温度区间范围,且空调器的风向和风档满足预定条件时,对应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性控制。
CN201611230213.9A 2016-12-27 2016-12-27 空调器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765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30213.9A CN106765961B (zh) 2016-12-27 2016-12-27 空调器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30213.9A CN106765961B (zh) 2016-12-27 2016-12-27 空调器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5961A CN106765961A (zh) 2017-05-31
CN106765961B true CN106765961B (zh) 2020-06-23

Family

ID=58922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30213.9A Active CN106765961B (zh) 2016-12-27 2016-12-27 空调器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659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2725A (zh) * 2018-02-12 2018-07-20 广州子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和空调智能调温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21038696A1 (ja) * 2019-08-26 2021-03-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方法
CN111023510A (zh) * 2019-12-25 2020-04-17 天津商业大学 基于人体脸部温度监控及人脸图像跟踪的空调控制系统
CN115046291B (zh) * 2022-06-29 2023-11-24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8196A (zh) * 2012-12-17 2014-06-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具有该控制装置的空调
JP2014206339A (ja) * 2013-04-15 2014-10-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4949281A (zh) * 2015-06-26 2015-09-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5923B2 (ja) * 1990-08-24 2000-06-26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8196A (zh) * 2012-12-17 2014-06-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具有该控制装置的空调
JP2014206339A (ja) * 2013-04-15 2014-10-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4949281A (zh) * 2015-06-26 2015-09-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5961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5961B (zh) 空调器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
US11718147B2 (en) Vehicle microclimat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CN106524402A (zh) 空调器及其冷热感修正方法
CN104501354B (zh) 空调器送风方式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4165440B (zh) 空调风速控制方法及系统
US8280584B2 (en) Climate control system
US10486490B2 (en)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CN106052037B (zh) 空调器摆风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6545976B (zh) 空调器及其风速控制方法
CN106052027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515263B (zh) 空调扫风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04566833B (zh) 空调器温度调节方法、空调器温度调节装置和空调器
CN106642529B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395087B (zh) 一种基于模糊pid控制的车载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828012B (zh) 一种车载空调循环模式控制方法
CN110887175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JP2017032268A (ja) 空調制御装置
CN106288204B (zh) 变频空调舒适制冷控制方法
CN106440216A (zh) 空调器及其运行调节方法
CN110285537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6482280B (zh) 一种用于空调的智能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07696824A (zh) 一种车厢温度智能调节系统
CN106705373B (zh) 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KR101634128B1 (ko) 냉난방 통풍시스템의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2344528B (zh)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