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4998A - 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64998A
CN106764998A CN201611231555.2A CN201611231555A CN106764998A CN 106764998 A CN106764998 A CN 106764998A CN 201611231555 A CN201611231555 A CN 201611231555A CN 106764998 A CN106764998 A CN 106764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liquid
generating device
barrel
steam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315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冬华
范冠华
吴小航
刘靖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12315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649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64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49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包括筒体、平盖、导电加热棒及加热组件;其中,筒体为半封闭结构状,筒体具有开口的一端上覆盖有平盖并与平盖形成密封连接,远离开口的另一端上设有用于引入液体至筒体内部的进水管,且筒体的筒壁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将液体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呈汽态挥发出去的蒸汽出口和用于将液体排出所述筒体内部的排污管;导电加热棒至少有一个,且每一导电加热棒的一端均穿过平盖并与位于筒体内部且可浸泡于液体之中的加热组件相连,另一端均位于筒体外部并可与一外部直流电源相连。实施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功率调节精度及输出精度高,且适应于超大功率蒸汽输出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安全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壳为反应堆重要的安全设施,是防止放射性产物释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最后一道屏障。近年来,随着核电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对安全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在安全壳相关实验研究中,蒸汽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需要一种蒸汽产生装置,能够满足各种安全壳试验对于蒸汽源项的工况要求是开展安全壳试验研究的必要条件。
在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253791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锅炉,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部的内胆,内胆和外壳之间填充有隔热层,外壳由内到外包括多层外壳单元,每一层外壳单元均包括多个沿内胆中心轴圆周阵列且紧密排列的列管,多个列管的上部汇聚并于蒸汽锅炉顶端的蒸汽输出口接通,在内胆外部缠绕有内胆加热线圈,外壳的外部缠绕有外壳加热线圈。公告号为CN 103175187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锅炉,包括锅炉、用于测量和控制锅炉内的液位的液位计,锅炉包括具有进水口和蒸汽出口的炉体、设置在炉体内的加热组件,进水口通过控制阀连接至水源,液位计与炉体之间贯通设置下连通管和上连通管。公告号为 CN20396389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产生器,包括发热芯和外盖;发热芯的顶部设有入水部和出汽部;所述外盖中设有空腔;发热芯伸入到所述空腔中,且与外盖密封连接;所述发热芯与外盖空腔内壁之间形成流道腔体一和流道腔体二,流道腔体一和流道腔体二分别从外盖空腔上部直接延伸至外盖空腔底部;所述流道腔体一和流道腔体二连通且连通处位于发热芯的下部;所述流道腔体一与入水部连通,流道腔体二与出汽部连通。
发明人发现,上述三个专利都存在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在于:1、均为小功率设备,无法适应超大功率蒸汽输出的需求;2、采用间接加热,功率调节响应精度较小;3、结构非常复杂,不利于后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工作;4、采用交流电加热,电流呈正弦波分布,功率输出精度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功率调节精度及输出精度高,且适应于超大功率蒸汽输出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包括筒体、平盖、导电加热棒及加热组件;其中,
所述筒体为半封闭结构状,所述筒体具有开口的一端上覆盖有所述平盖并与所述平盖形成密封连接,远离所述开口的另一端上设有用于引入液体至所述筒体内部的进水管,且所述筒体的筒壁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将所述液体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呈汽态挥发出去的蒸汽出口和用于将所述液体排出所述筒体内部的排污管;
所述导电加热棒至少有一个,且每一导电加热棒的一端均穿过所述平盖并与位于所述筒体内部且可浸泡于所述液体之中的加热组件相连,另一端均位于所述筒体外部并可与一外部直流电源相连。
其中,所述每一导电加热棒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均通过软铜箔形成连接。
其中,所述加热组件通过至少一支撑板与所述筒体内壁相固定。
其中,所述加热组件由不锈钢薄片制作而成。
其中,所述每一导电加热棒均由金属铜制作而成。
其中,所述液体为去离子水。
其中,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筒体筒壁的顶部,且所述排污管位于所述筒体筒壁的底部,并在所述筒体筒壁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一鞍式支座。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专用蒸汽产生装置采用半封闭式状的筒体,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内部空间大,可节省大量的占地面积,同时由于筒体内部液体通过导电加热棒和加热组件实现加热呈蒸汽挥发,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结构简单,且便于维护;
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导电加热棒外接直流电源后间接实现加热组件加热,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功率调节响应精度高,且直流电加热方式,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功率输出精度高;
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加热组件由不锈钢薄片制作而成,不仅增加了加热面积,节省了占用筒体内部的空间,且由于导电加热棒与加热组件之间均通过软铜箔形成连接,以及采用去离子水作为筒体内部液体,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具有较高的绝缘性;
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筒体内部液体和导电加热棒外接直流电源具有可调性,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可适应于超大功率蒸汽输出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平盖,3-导电加热棒,4-加热组件,5-进水管,6-蒸汽出口,7-排污管,8-软铜箔,9-支撑板,10-鞍式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包括筒体1、平盖2、导电加热棒3及加热组件4;其中,
筒体1为半封闭结构状,筒体1具有开口的一端上覆盖有平盖2并与平盖2形成密封连接,远离开口的另一端上设有用于引入液体至筒体1内部的进水管5,且筒体1的筒壁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将液体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呈汽态挥发出去的蒸汽出口6和用于将液体排出筒体1内部的排污管7;
导电加热棒3至少有一个,且每一导电加热棒3的一端均穿过平盖2并与位于筒体1内部且可浸泡于液体之中的加热组件4相连,另一端均位于筒体1外部并可与一外部直流电源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液体由进水管5进入筒体1内部,通过外接的直流电源导通电流后,流经导电加热棒3上对加热组件4进行电加热,进而将热量传递至液体,使其温度升高产生蒸汽,蒸汽通过筒体1的蒸汽出口6进入安全壳试验本体或其他设备中。
由于专用蒸汽产生装置采用半封闭式状的筒体1,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内部空间大,可节省大量的占地面积,同时由于筒体1内部液体通过导电加热棒3和加热组件4实现加热呈蒸汽挥发,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结构简单,且便于维护;同时由于导电加热棒3外接直流电源后间接实现加热组件4加热,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功率调节响应精度高,且直流电加热方式,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功率输出精度高,可适应于超大功率蒸汽输出的需求。
更进一步的,每一导电加热棒3与加热组件4之间均通过软铜箔8形成连接,使得导电加热棒3与筒体1之间绝缘连接,提高了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是,每一导电加热棒3位于筒体1内部一端的所有长度上均设有软铜箔8。
更进一步的,加热组件4通过至少一支撑板9与筒体1内壁相固定,避免加热组件4温度过高直接对筒体1形成热烫伤损坏。
更进一步的,加热组件4由不锈钢薄片制作而成,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不仅增加了加热面积,节省了占用筒体内部的空间。
更进一步的,每一导电加热棒3均由金属铜制作而成,使得导电加热棒3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更进一步的,液体为去离子水,进一步加强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绝缘性。
更进一步的,蒸汽出口6位于筒体1筒壁的顶部,且排污管7位于筒体1筒壁的底部,并在筒体1筒壁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一鞍式支座10,便于专用蒸汽产生装置使用及后期维护。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专用蒸汽产生装置采用半封闭式状的筒体,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内部空间大,可节省大量的占地面积,同时由于筒体内部液体通过导电加热棒和加热组件实现加热呈蒸汽挥发,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结构简单,且便于维护;
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导电加热棒外接直流电源后间接实现加热组件加热,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功率调节响应精度高,且直流电加热方式,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的功率输出精度高;
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加热组件由不锈钢薄片制作而成,不仅增加了加热面积,节省了占用筒体内部的空间,且由于导电加热棒与加热组件之间均通过软铜箔形成连接,以及采用去离子水作为筒体内部液体,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具有较高的绝缘性;
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筒体内部液体和导电加热棒外接直流电源具有可调性,使得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可适应于超大功率蒸汽输出的需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平盖(2)、导电加热棒(3)及加热组件(4);其中,
所述筒体(1)为半封闭结构状,所述筒体(1)具有开口的一端上覆盖有所述平盖(2)并与所述平盖(2)形成密封连接,远离所述开口的另一端上设有用于引入液体至所述筒体(1)内部的进水管(5),且所述筒体(1)的筒壁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将所述液体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呈汽态挥发出去的蒸汽出口(6)和用于将所述液体排出所述筒体(1)内部的排污管(7);
所述导电加热棒(3)至少有一个,且每一导电加热棒(3)的一端均穿过所述平盖(2)并与位于所述筒体(1)内部且可浸泡于所述液体之中的加热组件(4)相连,另一端均位于所述筒体(1)外部并可与一外部直流电源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导电加热棒(3)与所述加热组件(4)之间均通过软铜箔(8)形成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通过至少一支撑板(9)与所述筒体(1)内壁相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由不锈钢薄片制作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导电加热棒(3)均由金属铜制作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为去离子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专用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6)位于所述筒体(1)筒壁的顶部,且所述排污管(7)位于所述筒体(1)筒壁的底部,并在所述筒体(1)筒壁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一鞍式支座(10)。
CN201611231555.2A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 Pending CN1067649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31555.2A CN106764998A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31555.2A CN106764998A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4998A true CN106764998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921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31555.2A Pending CN106764998A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6499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603713U1 (de) * 1996-02-29 1996-08-01 Steger, Hans-Jürgen, Dr.-Ing., 80997 München Heizung für Dampferzeuger
CN2263269Y (zh) * 1996-01-19 1997-09-24 李卫东 电热蒸汽发生器
CN102510589A (zh) * 2012-01-05 2012-06-20 芜湖苏立实业有限公司 双频方式发热的金属电加热元件
CN103115428A (zh) * 2013-02-15 2013-05-22 张敬敏 新型水加热器
CN104501125A (zh) * 2014-12-17 2015-04-08 榆林学院 一种内置加热棒自然循环卧式蒸汽发生装置
CN205137893U (zh) * 2015-10-23 2016-04-06 张军 制砖用管道加热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63269Y (zh) * 1996-01-19 1997-09-24 李卫东 电热蒸汽发生器
DE29603713U1 (de) * 1996-02-29 1996-08-01 Steger, Hans-Jürgen, Dr.-Ing., 80997 München Heizung für Dampferzeuger
CN102510589A (zh) * 2012-01-05 2012-06-20 芜湖苏立实业有限公司 双频方式发热的金属电加热元件
CN103115428A (zh) * 2013-02-15 2013-05-22 张敬敏 新型水加热器
CN104501125A (zh) * 2014-12-17 2015-04-08 榆林学院 一种内置加热棒自然循环卧式蒸汽发生装置
CN205137893U (zh) * 2015-10-23 2016-04-06 张军 制砖用管道加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47507B2 (en) Steam generator for a nuclear reactor
CN210601555U (zh) 一种节能变频电磁加热蒸汽机
WO2019039970A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парогенератор (варианты)
CN103672832A (zh) 导热油过热蒸汽发生器
CN106764998A (zh) 一种安全壳试验专用蒸汽产生装置
US8767794B2 (en) Low temperature melting furnace and metal sector using an external cooling passage
CN207268542U (zh) 电极式热水锅炉
TW201209355A (en) High efficiency water boiling device
CN209301766U (zh) 一种用于输送管路的加热消毒装置
CN213078429U (zh) 一种反应釜
CN106679167A (zh) 一种有利于液体均匀升温的电加热设备
KR101809169B1 (ko) 유체 가열 장치
CN207006586U (zh) 一种大型工业锅炉
CN206177054U (zh) 一种电镀炉余热利用系统
KR20210054173A (ko) 상용주파수를 이용하는 유도가열 스팀보일러
CN216716579U (zh) 一种非接触性导热油辐照加热器
CN216079745U (zh) 一种新型涡流蒸汽发生器
EA038644B1 (ru) Блок трубчатых электронагревателей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CN219239822U (zh) 一种用于电镀液水电分离的电磁加热器设备
CN210532698U (zh) 一种新型真空电磁加热锅炉
CN209484567U (zh) 蒸汽发生系统
CN214172535U (zh) 一种新型水循环半导体电锅炉
CN208282392U (zh) 一种超导电加热锅炉
CN215765726U (zh) 一种多支外镀膜发热管串联加热装置
CN210486047U (zh) 一种工业级即开即用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