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2640B -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62640B
CN106762640B CN201710104691.3A CN201710104691A CN106762640B CN 106762640 B CN106762640 B CN 106762640B CN 201710104691 A CN201710104691 A CN 201710104691A CN 106762640 B CN106762640 B CN 1067626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ntry
compression chamber
cylinder
slide plat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046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62640A (zh
Inventor
廖四清
冯利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046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626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62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2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62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2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compressor of rotary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机壳;第一气缸,第一吸气口与回气口相连;第一滚子;第一滑片;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上设有第二吸气口、第三吸气口、第二排气口、第三排气口、第二滑片槽和第三滑片槽;第二滚子;第二滑片和第三滑片,其中,第二滑片、第三滑片和第二滚子将第二气缸的内腔分隔成第二压缩腔和第三压缩腔,第二压缩腔和第三压缩腔可选择地并联或者串联连通,其中第二吸气口和第三吸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与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相连。该旋转式压缩机可以调节从制冷系统的闪蒸器中吸入冷媒的压缩腔的容积,从而应用该旋转式压缩机有利于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制热量。

Description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该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冬季,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能力将大幅度衰减,无法达到用户需热量的需求。原因如下:第一:低温环境下,压缩机吸气口处制冷剂密度较小,导致制冷剂吸入量降低,进而影响空调系统的制热量;第二: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空调系统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差异悬殊,节流后会闪发出大量气体,导致蒸发器不同流路间制冷剂分配不均匀,影响蒸发器换热效率,同时由于这些闪发气体进入蒸发器吸收的热量较小,而挤占蒸发器管道空间却很大,使管道很大表面积失去液体传导的功能,进一步影响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为了解决该难题,近年来,将气体冷媒喷射方式应用在压缩机和冷冻循环上倍受人们关注,特别是运用双缸旋转压缩机的特征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在制冷工况下,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干度相对不大,要求从闪发器吸气的压缩腔容积与主缸容积比较小,而制热工况时,特别是低温制热,进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干度相对较大,因此需要更大的压缩腔从闪发器吸入气体,但在APF(全年能源消耗效率)标准中,制冷工况占比相对较大,独立压缩的气缸参数一般按制冷工况要求进行设计,这样便会限制制热工况下的制热量的提高幅度,为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可以调节从制冷系统的闪蒸器中吸入冷媒的压缩腔的容积,从而应用该旋转式压缩机有利于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制热量。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该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所述制冷系统具有闪蒸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回气口和出气口;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第一吸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一滑片槽,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一排气口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滑片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第一滚子,所述第一滚子可偏心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气缸内;第一滑片,所述第一滑片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片槽内且其内端止抵在所述第一滚子上;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第二吸气口、第三吸气口、第二排气口、第三排气口、第二滑片槽和第三滑片槽,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第三排气口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滑片槽的两侧,所述第二排气口和所述第三吸气口分别设在所述第三滑片槽的两侧;第二滚子,所述第二滚子可偏心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气缸内;第二滑片和第三滑片,所述第二滑片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滑片槽内且其内端止抵在所述第二滚子上,所述第三滑片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三滑片槽内且其内端止抵在所述第二滚子上,其中,所述第二滑片、所述第三滑片和所述第二滚子将所述第二气缸的内腔分隔成第二压缩腔和第三压缩腔,所述第二压缩腔和所述第三压缩腔可选择地并联或者串联连通,其中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第三吸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通过使第二吸气口和第三吸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与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相连,从而可以调节从制冷系统的闪蒸器中吸入冷媒的压缩腔的容积,从而应用该旋转式压缩机有利于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制热量。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片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滑片槽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θ的范围为90°~180°。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第一气缸内由所述第一滚子和所述第一滑片分隔出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最大容积为V1,其中所述第二滑片、所述第三滑片和所述第二滚子之间所限定出的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的第二压缩腔的最大容积为V2,所述第二滑片、所述第三滑片和所述第二滚子之间所限定出的与所述第三吸气口连通的第三压缩腔的最大容积为V3,其中,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最大容积V1、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最大容积V2、所述第三压缩腔的最大容积V3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式:0.03≤V2/V1≤0.20,0.40≤V2/V3≤0.85。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排气口通过第一通断阀与所述机壳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口通过第二通断阀与所述第三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口还通过第三通断阀与所述第三吸气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三吸气口与所述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相连。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相连,所述第三吸气口通过第四通断阀与所述机壳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三吸气口还通过第五通断阀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具有第一冷媒开口、气态冷媒开口和第二冷媒开口,所述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和第三吸气口中的一个相连;室内换热器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串联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闪蒸器的第一冷媒开口相连;室外换热器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串联后,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闪蒸器的第二冷媒开口相连。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式压缩机为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所述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三吸气口相连。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式压缩机为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所述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该旋转式压缩机,制冷量和制热量均可以被提高。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系统原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第二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第二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制冷系统100;
旋转式压缩机10;
机壳1;回气口11;出气口12;
第一气缸2;第一滚子3;第一滑片4;
第二气缸5;第二吸气口51;第二排气口52;第三吸气口53;第三排气口54;第二滑片槽55;第三滑片槽56;
第二滚子6;
第二滑片71;第三滑片72;第二压缩腔73;第三压缩腔74;
曲轴8;
第一通断阀91;第二通断阀92;第三通断阀93;第四通断阀94;第五通断阀95;
四通换向阀20;第一阀口201;第二阀口202;第三阀口203;第四阀口204;
闪蒸器30;第一冷媒开口301;气态冷媒开口302;第二冷媒开口303;
室内换热器40;第一节流装置50;室外换热器60;第二节流装置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为即具有制冷循环、又具有制热循环的双循环制冷系统100。该制冷系统100包括闪蒸器30,该闪蒸器30具有第一冷媒开口301、气态冷媒开口302和第二冷媒开口303,其中第一冷媒开口301和第二冷媒开口303均可用于冷媒的进入和排出,例如当外部的冷媒从闪蒸器30的第一冷媒开口301进入到闪蒸器30内后,经过气液分离后,液态冷媒可以从第二冷媒开口303排出,气态冷媒可以从气态冷媒开口302排出;相对应地,当外部的冷媒从闪蒸器30的第二冷媒开口303进入到闪蒸器30内后,经过气液分离后,液态冷媒可以从第一冷媒开口301排出,气态冷媒可以从气态冷媒开口302排出。
下面首先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制冷系统100的旋转式压缩机1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10包括:机壳1、第一气缸2、第一滚子3、第一滑片4、第二气缸5、第二滚子6、第二滑片71和第三滑片72。
机壳1内限定出安装腔,机壳1上设有回气口11和出气口12,出气口12用于将机壳1内的已压缩的冷媒排出,回气口11用于使经过外部的制冷或制热循环的冷媒回到压缩机内部进行再次压缩。
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5均设置在安装腔内,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5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布置,二者之间可以设置隔板。
第一气缸2上设有第一吸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一滑片4槽,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分别设在第一滑片4槽的两侧,第一吸气口与回气口11相连,第一滚子3可偏心转动地设在第一气缸2内,第一滑片4可滑动地设在第一滑片4槽内且其内端止抵在第一滚子3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旋转式压缩机10内还设有曲轴8和电机(图未示出),电机驱动曲轴8旋转,第一滚子3套设在曲轴8上并且在曲轴8的带动下在第一气缸2内偏心转动。其中第一吸气口用于冷媒的吸入,第一排气口用于冷媒的排出,第一滑片4的内端止抵在第一滚子3的外壁上,当第一滚子3在第一气缸2内偏心转动时,第一吸气口从回气口11吸入冷媒,进入到第一气缸2内的冷媒气体在第一滚子3的转动下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冷媒气体可以从第一排气口排出到机壳1的内腔中,从而再经出气口12排出旋转式压缩机10。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气缸5上设有第二吸气口51、第三吸气口53、第二排气口52、第三排气口54、第二滑片槽55和第三滑片槽56,第二吸气口51和第三排气口54分别设在第二滑片槽55的两侧,第二排气口52和第三吸气口53分别设在第二滑片槽55的两侧,第二滚子6可偏心转动地设在第二气缸5内,第二滑片71可滑动地设在第二滑片槽55内且其内端止抵在第二滚子6上,第三滑片72可滑动地设在第三滑片槽56内且其内端止抵在第二滚子6上。
其中,第二滑片71、第三滑片72和第二滚子6将第二气缸5的内腔分隔成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可选择地并联或者串联连通。也就是说,第二气缸5的内腔内具有两个压缩腔,具体而言第二压缩腔73为第二滑片71的过第二气缸5圆心的中心线与第三滑片72的过第二气缸5圆心的中心线所限定的空间,再与第二滚子6的外壁共同构成的空间,其中该第二压缩腔73是与第二吸气口51连通的空间;同理,第三压缩腔74为第二滑片71的过第二气缸5圆心的中心线与第三滑片72的过第二气缸5圆心的中心线所限定的空间,再与第二滚子6的外壁共同构成的空间,其中该第三压缩腔74是与第三吸气口53连通的空间。
“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可选择地并联或者串联连通”是指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可以并联,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还可以串联连通。
当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并联时,是指第二压缩腔73的第二吸气口51和第三压缩腔74的第三吸气口53共同从外部吸入冷媒,在第二滚子6的偏心转动下,冷媒气体在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内分别进行压缩后,再分别从第二排气口52和第三排气口54排出到机壳1的内腔中,从而再经出气口12排出旋转式压缩机10;当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串联时,是指冷媒在第二压缩腔73内压缩后再进入到第三压缩腔74内进行压缩,或者冷媒在第三压缩腔74内压缩后再进入到第二压缩腔73内进行压缩,这样可以使冷媒的压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气态冷媒在两个压缩腔内压缩后,二次压缩后的冷媒会从第三排气口54或者第二排气口52排入到机壳1的内腔内,再经出气口12排出旋转式压缩机1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第二吸气口51和第三吸气口53中的至少一个与闪蒸器30的气态冷媒开口302相连。当第二吸气口51和第三吸气口53的其中一个与闪蒸器30的气态冷媒开口302相连时,从闪蒸器30排出的气态冷媒可以进入到第二压缩腔73内进行压缩,或者从闪蒸器30排出的气态冷媒可以进入到第三压缩腔74内进行压缩,这样用于容纳闪蒸器30排出的气态冷媒的压缩腔即为一个,容积较小,从而满足制冷工况时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制冷量;当第二吸气口51和第三吸气口53均与闪蒸器30的气态冷媒开口302相连时,从闪蒸器30排出的气态冷媒既可以进入到第二压缩腔73内进行压缩,同时又可以进入到第三压缩腔74内进行压缩,这样用于容纳闪蒸器30排出的气态冷媒的压缩腔即为两个,容积较大,从而满足制热工况时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制热量。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10,通过使第二吸气口51和第三吸气口53中的至少一个与闪蒸器30的气态冷媒开口302相连,从而可以调节从制冷系统100的闪蒸器30中吸入冷媒的压缩腔的容积,从而应用该旋转式压缩机10有利于提高制冷系统100的制冷量和制热量。
下面参考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10。
如图2-图4所示,第二滑片槽55的中心线与第三滑片槽56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θ的范围为90°~180°。由此可以使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的容积分布更加合理,可以使第二气缸5既可以满足从回气口11吸入冷媒的压缩能力,又可以满足从闪蒸器30吸入的冷媒的压缩能力。
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三滑片槽56位于第二滑片槽55的第二滚子6滚动方向的90°~180°,其中第二滚子6在图3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三滑片槽56则位于第二滑片槽55的逆时针方向的90°~180°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气缸2内由第一滚子3和第一滑片4所分隔出第一压缩腔,第一压缩腔的最大容积为V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缩腔在第一滚子3的偏心转动的过程中是变化的,而当第一滚子3与第一气缸2的内壁交点位于第一滑片4槽的中心线上且第一滑片4被第一滚子3压迫到完全缩回到第一滑片4槽内时,此时第一滚子3的外壁和第一气缸2的内壁之间所限定出的空间即为第一压缩腔的最大容积为V1。
其中第二滑片71、第三滑片72和第二滚子6之间所限定出的与第二吸气口51连通的第二压缩腔73的最大容积为V2,其中,第二压缩腔73为第二滑片71的过第二气缸5圆心的中心线与第三滑片72的过第二气缸5圆心的中心线所限定的空间,再与第二滚子6的外壁共同构成的空间,其中该第二压缩腔73是与第二吸气口51连通的空间,当第二滚子6转动时,第二压缩腔73的容积是不断变化的,而当第二滚子6与第二气缸5的内壁交点位于第二滑片槽55的中心线上且第二滑片71被第二滚子6压迫到完全缩回到第二滑片槽55内时,此时第二滚子6的外壁、第一滑片4和第二气缸5的内壁之间所限定出的空间即为第二压缩腔73的最大容积为V2。
同理地,第二滑片71、第三滑片72和第二滚子6之间所限定出的与第三吸气口53连通的第三压缩腔74的最大容积为V3,其中,第三压缩腔74为第二滑片71的过第二气缸5圆心的中心线与第三滑片72的过第二气缸5圆心的中心线所限定的空间,再与第二滚子6的外壁共同构成的空间,其中该第三压缩腔74是与第三吸气口53连通的空间,当第二滚子6转动时,第三压缩腔74的容积是不断变化的,而当第二滚子6与第二气缸5的内壁交点位于第三滑片槽56的中心线上且第三滑片72被第二滚子6压迫到完全缩回到第三滑片槽56内时,此时第二滚子6的外壁、第一滑片4和第二气缸5的内壁之间所限定出的空间即为第三压缩腔74的最大容积为V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压缩腔的最大容积V1、第二压缩腔73的最大容积V2、第三压缩腔74的最大容积V3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式:0.03≤V2/V1≤0.20,0.40≤V2/V3≤0.85。由此,第一压缩腔、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的容积分布更加合理,可以使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5既可以满足从回气口11吸入冷媒的压缩能力,又可以满足从闪蒸器30吸入的冷媒的压缩能力,由此旋转式压缩机10应用到制冷系统100后,更加利于制冷系统100的制冷量和制热量的提高。
下面分别参考图3和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的第二气缸5的结构。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气缸5中,第三排气口54通过第一通断阀91与机壳1的内腔连通,第二吸气口51通过第二通断阀92与第三排气口54连通,第二吸气口51还通过第三通断阀93与第三吸气口53连通,其中第三吸气口53与闪蒸器30的气态冷媒开口302相连,其中第二排气口52与机壳1的内腔连通。
需要解释的是,第一通断阀91、第二通断阀92和第三通断阀93,均可选择的打开或关闭其所在的通道,即通断阀均具有打开和关闭两个状态。
其中可选地,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当第一通断阀91和第三通断阀93关闭且第二通断阀92打开时,第二气缸5的工作模式为两级压缩模式,具体而言:第三吸气口53从闪发器的气态冷媒开口302吸入冷媒后,在第三压缩腔74内进行压缩,经压缩后的冷媒先从第三排气口54排出,再经第二吸气口51进入到第二压缩腔73内进行二次压缩,压缩后的冷媒经第二排气口52排到主壳体内,由此第二气缸5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压缩过程,高压的冷媒与从第一气缸2的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冷媒混合后从机壳1的出气口12排出旋转式压缩机10,进而参与系统循环。在该工作模式下,第二气缸5内的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呈串联连通模式。
当然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通断阀91、第二通断阀92和第三通断阀93的通断模式改变后,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的串并联模式也随之改变,具体地:
当第一通断阀91和第三通断阀93打开且第二通断阀92关闭时,第二气缸5的工作模式为两压缩腔并联模式,具体而言:第二吸气口51和第三吸气口53均从闪发器的气态冷媒开口302吸入冷媒,从第二吸气口51吸入的冷媒在第二压缩腔73内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冷媒经第二排气口52排入到机壳1的内腔;从第三吸气口53吸入的冷媒在第三压缩腔74内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冷媒经第三排气口54排入到机壳1的内腔。两部分分别被压缩的冷媒在机壳1内混合后从机壳1的出气口12排出旋转式压缩机10,进而参与系统循环。
图3所示的示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通断阀91、第二通断阀92和第三通断阀93,从而通过三个通断阀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从而可以使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可选择的串联或并联,故而从闪发器的气态冷媒开口302排出的冷媒可以具有不同容积的压缩腔进行压缩,第二气缸5对从闪发器的气态冷媒开口302吸入的冷媒进行变容压缩,从而有利于制冷系统100的制冷量和制热量的提高。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吸气口51与闪蒸器30的气态冷媒开口302相连,第三吸气口53通过第四通断阀94与机壳1的内腔连通,第三吸气口53还通过第五通断阀95与第二吸气口51连通,其中第二排气口52和第三排气口54均与机壳1的内腔连通。
需要解释的是,第四通断阀94和第五通断阀95均可选择的打开或关闭其所在的通道,即通断阀均具有打开和关闭两个状态。
其中可选地,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当第四通断阀94关闭且第五通断阀95打开时,第二气缸5的工作模式为两压缩腔并联模式,具体而言:第二吸气口51和第三吸气口53均从闪发器的气态冷媒开口302吸入冷媒,从第二吸气口51吸入的冷媒在第二压缩腔73内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冷媒经第二排气口52排入到机壳1的内腔;从第三吸气口53吸入的冷媒在第三压缩腔74内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冷媒经第三排气口54排入到机壳1的内腔。两部分分别被压缩的冷媒在机壳1内混合后从机壳1的出气口12排出旋转式压缩机10,进而参与系统循环。
当然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四通断阀94和第五通断阀95的通断模式改变后,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的串并联模式也随之改变,具体地:
当第四通断阀94打开且第五通断阀95关闭时,第二气缸5的工作模式为两压缩腔中第三压缩腔74处于卸载模式,具体而言:第二吸气口51从闪发器的气态冷媒开口302吸入冷媒,从第二吸气口51吸入的冷媒在第二压缩腔73内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冷媒经第二排气口52排入到机壳1的内腔;第三吸气口53从机壳1的内腔吸入冷媒,冷媒再从第三排气口54排到主壳体内,第三压缩腔74内,由于第三吸气口53和第三排气口54的压力没有改变,因此第三压缩腔74处于卸载状态,第三压缩腔74对冷媒不进行压缩。
图4所示的示例中,通过设置第四通断阀94和第五通断阀95,由此通过两个通断阀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从而可以使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可选择的并联或者将第三压缩腔74卸载,故而从闪发器的气态冷媒开口302排出的冷媒可以具有不同容积的压缩腔进行压缩,第二气缸5对从闪发器的气态冷媒开口302吸入的冷媒进行变容压缩,从而有利于制冷系统100的制冷量和制热量的提高。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包括:旋转式压缩机10、四通换向阀20、闪蒸器30、室内换热器40、第一节流装置50、室外换热器60和第二节流装置70。
其中该旋转式压缩机10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10,四通换向阀20包括第一阀口201、第二阀口202、第三阀口203和第四阀口204,第一阀口201与旋转式压缩机10的出气口12相连,第四阀口204与回气口11相连,其中第一阀口201可选择的与第二阀口202和第三阀口203中的一个连通,第四阀口204可选择的与第二阀口202和第三阀口203中的另一个连通。
闪蒸器30具有第一冷媒开口301、气态冷媒开口302和第二冷媒开口303,其中第一冷媒开口301和第二冷媒开口303均可用于冷媒的进入和排出,例如当外部的冷媒从闪蒸器30的第一冷媒开口301进入到闪蒸器30内后,经过气液分离后,液态冷媒可以从第二冷媒开口303排出,气态冷媒可以从气态冷媒开口302排出;相对应地,当外部的冷媒从闪蒸器30的第二冷媒开口303进入到闪蒸器30内后,经过气液分离后,液态冷媒可以从第一冷媒开口301排出,气态冷媒可以从气态冷媒开口302排出。
闪蒸器30的气态冷媒开口302与第二气缸5的第二吸气口51和第三吸气口53中的一个相连,室内换热器40与第一节流装置50串联后,室内换热器40与第二阀口202相连,第一节流装置50与闪蒸器30的第一冷媒开口301相连,室外换热器60与第二节流装置70串联后,室外换热器60与第三阀口203相连,第二节流装置70与闪蒸器30的第二冷媒开口303相连。
当第一气缸2的第一排气口,第二气缸5的第二排气口52和第三排气口54与机壳1的内腔连通时,冷媒在第一气缸2内压缩,或者在第二气缸5内压缩后均排到机壳1内,再从出气口12排出旋转式压缩机10,由于第一阀口201与旋转式压缩机10的出气口12相连,因此从旋转式压缩机10的出气口12排出的高压冷媒经第一阀口201进入到系统内参与循环。
第四阀口204与回气口11相连,第一气缸2的第一吸气口与所述回气口11相连,由此从系统参与循环后的冷媒经第四阀口204回到旋转式压缩机10的第一气缸2的第一压缩腔内进行压缩。
其中,第二气缸5的第二吸气口51和第三吸气口53中的至少一个与闪蒸器30的气态冷媒开口302相连,因此在系统循环的过程中,从闪蒸器30排出的气态冷媒,可以进入到第二气缸5的第二压缩腔73内进行压缩,或者也可以进入到第二气缸5的第三压缩腔74内进行压缩,当然在上述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气缸5的第二吸气口51和第三吸气口53中均与闪蒸器30的气态冷媒开口302相连时,从闪蒸器30排出的气态冷媒,可以同时进入到第二气缸5的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内进行压缩。
由于第二气缸5中,从闪蒸器30的气态冷媒开口302吸入冷媒的压缩腔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故而第二气缸5可选择调整从闪蒸器30吸入冷媒的压缩腔的容积,从而应用该旋转式压缩机10有利于提高制冷系统100的制冷量和制热量。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通过设置该旋转式压缩机10,制冷量和制热量均可以被提高。
其中在本发明的制冷系统100中,旋转式压缩机10的第二气缸5具有两个具体实施例,例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三排气口54通过第一通断阀91与机壳1的内腔连通,第二吸气口51通过第二通断阀92与第三排气口54连通,第二吸气口51还通过第三通断阀93与第三吸气口53连通,其中闪蒸器30的气态冷媒开口302与第二气缸5的第三吸气口53相连,第二排气口52与机壳1的内腔连通。
图3所示的示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通断阀91、第二通断阀92和第三通断阀93,从而通过三个通断阀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从而可以使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可选择的串联或并联,故而从闪发器的气态冷媒开口302排出的冷媒可以具有不同容积的压缩腔进行压缩,第二气缸5对从闪发器的气态冷媒开口302吸入的冷媒进行变容压缩,从而有利于制冷系统100的制冷量和制热量的提高。
例如图4,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闪蒸器30的气态冷媒开口302与第二气缸5的第二吸气口51相连,第三吸气口53通过第四通断阀94与机壳1的内腔连通,第三吸气口53还通过第五通断阀95与第二吸气口51连通,其中第二排气口52和第三排气口54均与机壳1的内腔连通。
图4所示的示例中,通过设置第四通断阀94和第五通断阀95,由此通过两个通断阀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从而可以使第二压缩腔73和第三压缩腔74可选择的并联或者将第三压缩腔74卸载,故而从闪发器的气态冷媒开口302排出的冷媒可以具有不同容积的压缩腔进行压缩,第二气缸5对从闪发器的气态冷媒开口302吸入的冷媒进行变容压缩,从而有利于制冷系统100的制冷量和制热量的提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具有闪蒸器,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回气口和出气口;
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第一吸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一滑片槽,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一排气口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滑片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第一滚子,所述第一滚子可偏心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气缸内;
第一滑片,所述第一滑片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片槽内且其内端止抵在所述第一滚子上;
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第二吸气口、第三吸气口、第二排气口、第三排气口、第二滑片槽和第三滑片槽,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第三排气口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滑片槽的两侧,所述第二排气口和所述第三吸气口分别设在所述第三滑片槽的两侧;
第二滚子,所述第二滚子可偏心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气缸内;
第二滑片和第三滑片,所述第二滑片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滑片槽内且其内端止抵在所述第二滚子上,所述第三滑片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三滑片槽内且其内端止抵在所述第二滚子上,
其中,所述第二滑片、所述第三滑片和所述第二滚子将所述第二气缸的内腔分隔成第二压缩腔和第三压缩腔,所述第二压缩腔和所述第三压缩腔可选择地并联或者串联连通,其中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第三吸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片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滑片槽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θ的范围为90°~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第一气缸内由所述第一滚子和所述第一滑片分隔出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最大容积为V1,
其中所述第二滑片、所述第三滑片和所述第二滚子之间所限定出的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的第二压缩腔的最大容积为V2,所述第二滑片、所述第三滑片和所述第二滚子之间所限定出的与所述第三吸气口连通的第三压缩腔的最大容积为V3,
其中,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最大容积V1、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最大容积V2、所述第三压缩腔的最大容积V3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式:0.03≤V2/V1≤0.20,0.40≤V2/V3≤0.8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气口通过第一通断阀与所述机壳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口通过第二通断阀与所述第三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口还通过第三通断阀与所述第三吸气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三吸气口与所述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相连,所述第三吸气口通过第四通断阀与所述机壳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三吸气口还通过第五通断阀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
6.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
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具有第一冷媒开口、气态冷媒开口和第二冷媒开口,所述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和第三吸气口中的一个相连;
室内换热器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串联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闪蒸器的第一冷媒开口相连;
室外换热器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串联后,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闪蒸器的第二冷媒开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为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所述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三吸气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为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所述闪蒸器的气态冷媒开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相连。
CN201710104691.3A 2017-02-24 2017-02-24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Active CN1067626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4691.3A CN106762640B (zh) 2017-02-24 2017-02-24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4691.3A CN106762640B (zh) 2017-02-24 2017-02-24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2640A CN106762640A (zh) 2017-05-31
CN106762640B true CN106762640B (zh) 2018-09-28

Family

ID=58959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4691.3A Active CN106762640B (zh) 2017-02-24 2017-02-24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626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8106B (zh) * 2018-09-13 2023-12-01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双温度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35985A (ja) * 2008-03-27 2009-10-15 Toshiba Carrier Corp 多気筒回転式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2022332B (zh) * 2009-09-15 2012-08-22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双缸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42410B (zh) * 2013-12-05 2015-11-1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及其压缩装置、空调器
TWI499750B (zh) * 2014-06-10 2015-09-11 Round Shine Industrail Co Ltd 多滑片式壓縮機以及分段式壓縮方法
CN205349730U (zh) * 2016-02-18 2016-06-2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单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CN105545742B (zh) * 2016-02-24 2017-10-3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多缸双级变容压缩机系统及其运行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
CN106369863B (zh) * 2016-10-26 2022-01-04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2640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2486A (zh) 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WO2005061970A1 (ja) 冷蔵庫
CN105980178B (zh) 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CN105627615B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7110580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4879942B (zh)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CN110513290A (zh) 带并行独立泵体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6949614A (zh) 一种空调与冰箱一体机以及空调
CN207777131U (zh) 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8533490A (zh)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WO2015131313A1 (zh)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6895596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6762640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05843117U (zh) 制冷系统
CN207815765U (zh) 空调系统
CN106369863B (zh) 制冷装置
CN106704188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05858680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暖型制冷装置、单冷型制冷装置
CN209787920U (zh) 一种整体式节能粮仓专用降温设备
CN207960940U (zh) 气缸、压缩机构及压缩机
CN106247667B (zh)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7031669A1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N207004814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7123097U (zh) 制冷系统
CN206037466U (zh) 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