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58890A - 排桩箱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排桩箱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58890A
CN106758890A CN201610994413.5A CN201610994413A CN106758890A CN 106758890 A CN106758890 A CN 106758890A CN 201610994413 A CN201610994413 A CN 201610994413A CN 106758890 A CN106758890 A CN 106758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pshed
guan liang
side column
base plate
box culv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944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58890B (zh
Inventor
黄瑛
黄福祥
郭志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944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588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58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58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58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588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5/00Draining the sub-base, i.e. subgrade or ground-work, e.g. embankment of roads or of the ballastway of railways or draining-off road surface or ballastway drainage by trenches, culverts, or conduits or other specially adapted means
    • E01F5/005Culverts ; Head-structures for culverts, or for drainage-conduit outlets in slo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排桩箱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排桩箱涵包括边柱排桩、高压旋喷桩、边冠梁、U型底板及顶板,边柱排桩分为两组,对称布设于两侧,每侧的两两边柱排桩之间设置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边冠梁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组边柱排桩上方,U型底板浇筑在两组边柱排桩之间,U型底板侧壁与边柱排桩内壁连接,边冠梁上部与顶板浇筑成一体。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结构的施工方法,首先支护排桩,然后采用反开挖施工浇筑底板及顶板,减少了施工环节,本发明将原本的排桩支护的临时结构变成永久结构,避免了工程结构的浪费,有效的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排桩箱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特殊的箱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箱涵属于涵洞的一种,一般用来排水,过人及车辆。箱涵根据需要分为单孔箱涵和多孔箱涵。如图1所示,现有的单孔箱涵为封闭的框架结构,主要组成部分有钢筋混凝土涵身1'、翼墙2'、混凝土基础3'、变形缝4'等。如图2所示,现有的多孔箱涵与图1的单孔箱涵结构类似,在混凝土涵身1'上设有多个涵洞,涵洞之间设有立墙5’。箱涵施工一般采用现浇,在开挖好的沟槽内设置临时的基坑排桩支护,设置底层,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层,再将加工好的钢筋现场绑扎,支内模和外模,较大的箱涵一般先浇筑底板和侧壁的下半部分,再绑扎侧壁上部和顶板钢筋,支好内外模,浇筑侧壁上半部分和顶板。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拆模,在箱涵两侧同时回填土。该箱涵结构的基坑排桩支护属于临时结构,造价高,箱涵浇筑完成后就废弃了。且该结构不适于在超厚的软基上使用,软基过厚,箱涵底部易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桩箱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消除箱涵顶部荷载传到底部,引起底部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当建在深厚的软基上时,减少箱涵底部进行特殊地基处理的内容及程序;提高箱涵整体受力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排桩箱涵结构,包括边柱排桩、高压旋喷桩、边冠梁、U型底板及顶板,所述的边柱排桩分为两组,对称布设于两侧,每侧的两两边柱排桩之间设置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所述的边冠梁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组边柱排桩上方,所述的U型底板浇筑在两组边柱排桩之间,U型底板侧壁与边柱排桩内壁连接,所述的边冠梁上部与顶板浇筑成一体。
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组中柱及若干个中冠梁,所述的若干组中柱设于两组边柱排桩中部且与边柱排桩平行,所述的若干个中冠梁分别设于若干组中柱上方,所述的中冠梁上部与顶板浇筑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的边柱排桩包括长灌柱桩和短灌柱桩,两根长灌柱桩间布设2根短灌柱桩,所述的长灌柱桩嵌入中风化岩层或进入具有足够锚固长度的持力层,所述的短灌柱桩的高度大于U型底板的深度,所述的高压旋喷桩穿过底板及淤泥层底。
优选地,所述的U型底板侧壁的厚度小于或等于U型底板的底部厚度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的顶板底部为拱形,顶板与边冠梁及中冠梁连接处的板厚大于其余部分板厚。
其中,所述的U型底板侧壁及底部与边柱排桩连接处设有挂网钢筋及底板锚筋,所述的边冠梁与顶板连接处设有箍筋。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打破常规基坑支护结构与永久结构分开的设计理念,将临时基坑支护结构变为箱涵永久结构组成部分,将箱涵的底板和顶板分开,使底板受力大大减轻,使得本结构的填土荷载通过顶板传给边冠梁/中冠梁,然后直接传给了边柱排桩/中柱,同时底板采用U型结构与边柱排桩相连,充分发挥了边柱排桩的受力优势,箱涵的U型底板无须单独的地基处理,不仅增强了箱涵的整体性而且也减少了箱涵底部地基处理费用。
2. 多孔箱涵通过中柱及中冠梁形成中部支撑,取消涵洞中间的立墙,可满足顶板跨径的布置,减少顶板厚度。
3.本发明结构在超厚软基上更具实用性,由于无地基处理,避免了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边柱排桩施工:场地平整、定位放线,边柱排桩分为两组,沿顺水流方向平行布设在基坑的位置上,高压旋喷桩采取分批跳孔施作,每两个边柱排桩之间设置一个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
S2.中柱施工:根据箱涵的跨径需求布置中柱,中柱采用灌柱桩,中柱平行布置在两组边柱排桩之间;
S3.冠梁施工:凿除边柱排桩及中柱的顶部,使其位于同一平面上,开挖至冠梁底,进行边冠梁及中冠梁施工,边冠梁位于边柱排桩上方,中冠梁位于中柱上方,边冠梁及中冠梁的伸缩缝布置与顶板一致,边冠梁及中冠梁上方预留箍筋;
S4.内撑施工:在边冠梁与中冠梁之间沿垂直于水流方向布设若干内撑;
S5.基坑开挖:开挖基坑至U型底板高程下方;
S6.U型底板浇筑:确定U型底板的位置,在边柱排桩及中柱与底板的交接位置植筋,在底板位置先浇筑砼垫层,然后进行U型底板的底部浇筑,清除边柱排桩间的淤泥土,利用边柱排桩做模板浇筑U型底板侧壁;
S7.顶板浇筑:放置顶板模板,在边冠梁、中冠梁及顶板模板上部浇筑顶板,使顶板与边冠梁及中冠梁形成整体;
S8. 移除顶板模板,拆除内撑,回填覆土即可。
其中,步骤S1中边柱排桩包括长灌柱桩和短灌柱桩,两根长灌柱桩间布设2根短灌柱桩,所述的长灌柱嵌入中风化岩层,所述的短灌柱桩用于挡土,短灌柱桩的高度大于U型底板的深度,所述的高压旋喷桩穿过淤泥层底。
优选地,所述的砼垫层为10~15cm厚C15砼垫层,所述的U型底板侧壁的厚度小于或等于U型底板的底部厚度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的顶板模板呈拱形。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施工方法首先支护排桩/中柱,然后采用反开挖施工浇筑底板及顶板,减少了施工环节,将原本的排桩支护的临时结构变成永久结构,避免了工程结构的浪费,有效的缩短了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2、边柱排桩采用长短桩加高压旋喷桩的施工:长灌柱桩嵌入中风化岩层,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要求;短灌柱桩的高度大于U型底板的深度,满足基坑支护要求;长短桩的结合大大减少了桩长,因而减少了投资并节约了工期;高压旋喷桩穿过淤泥层底,形成止水帷幕,具有止水的作用,同时可防止墙后淤泥对墙前形成隆起的作用。
3、U型底板浇筑时直接利用边柱排桩为模板,将U型底板、边柱排桩、中柱、钢筋浇筑为一整体,使U型底板受力传给边柱排桩、中柱,保证箱涵结构的整体性,减少了箱涵底部地基处理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单孔箱涵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的多孔箱涵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6是U型底板侧壁与边柱排桩的连接图。
图7为图6的A-A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6的B-B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二中内撑施工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的平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13是U型底板与中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C-C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边柱排桩,11:长灌柱桩,12:短灌柱桩,2:高压旋喷桩,3:边冠梁,4:U型底板,41:U型底板侧壁,5:顶板,6:中冠梁,7:中柱,8:内撑,91:纵筋,92:钢筋,93:挂网钢筋,94:底板锚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排桩箱涵结构,为单孔箱涵结构。
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的单孔箱涵结构包括边柱排桩1、高压旋喷桩2、边冠梁3、U型底板4及顶板5。边柱排桩1分为两组,对称布设于两侧,每侧的两两边柱排桩1之间设置高压旋喷桩2形成止水帷幕。边柱排桩1包括长灌柱桩11和短灌柱桩12,两根长灌柱桩11间布设两根短灌柱桩12,长灌柱桩11嵌入中风化岩层或具有足够锚固长度的持力层,起支撑整个结构的作用;短灌柱桩12的高度大于U型底板4的深度,其主要作用是挡土,满足基坑支护要求即可;高压旋喷桩2可选用二重管旋喷桩,其穿过底板及淤泥层底,起止水作用,以满足坑底抗隆起的要求。边冠梁3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组边柱排桩1上方。
结合图6所示,U型底板4浇筑在两组边柱排桩1之间,U型底板侧壁41与边柱排桩1内壁连接,边冠梁3上部与顶板5浇筑成一体。由于U型底板4与顶板5不接触,U型底板侧壁41的受力大大减小,因此U型底板侧壁4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U型底板4的底部厚度的一半即可。顶板5底部为拱形,顶板5与边冠梁3连接处的板厚大于其余部分的板厚。
结合图7~8所示,边柱排桩1内部本身设有纵筋91,U型底板4内部设有钢筋92,U型底板侧壁41及底部与边柱排桩1连接处设有挂网钢筋93及底板锚筋94,边冠梁3与顶板5连接处设有箍筋(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的施工步骤如下:
(1)、边柱排桩1施工:场地平整、定位放线,边柱排桩1分为两组,沿顺水流方向平行布设在基坑的位置上,高压旋喷桩2采取分批跳孔施作,每两个边柱排桩1之间设置一个高压旋喷桩2形成止水帷幕。
(2)、冠梁施工:凿除边柱排桩1的顶部,使其位于同一平面上,开挖至边冠梁3底,进行边冠梁3施工,边冠梁3位于边柱排桩上方,边冠梁3的伸缩缝布置与顶板5一致,边冠梁3上方预留箍筋。
(3)、内撑8施工:在边冠梁3之间沿垂直于水流方向布设若干内撑8。
(4)、基坑开挖:开挖基坑至U型底板4高程下方。
(5)、U型底板4浇筑:确定U型底板4的位置,边柱排桩1与U型底板4的交接位置植筋(挂网钢筋93及底板锚筋94),在底板位置先浇筑砼垫层,然后进行U型底板4的底部浇筑,清除边柱排桩1间的淤泥土,利用边柱排桩1做模板浇筑U型底板侧壁41。
(6)、顶板5浇筑:放置顶板模板,在边冠梁3及顶板模板上部浇筑顶板5,使顶板5与边冠梁3形成整体。
(7)、移除顶板模板,拆除内撑8,回填覆土即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排桩箱涵结构,箱涵的跨径为9×8.8×9m,净高5.2m,总长约81m,箱涵底淤泥厚度约20m,箱涵顶板高程约4.3m,路面设计高程8m,箱涵底板顶高程-2.5m。根据需要,本实施例设置三孔,为三孔箱涵结构。
如图9所示,三孔箱涵结构包括边柱排桩1、中柱7、高压旋喷桩2、边冠梁3、中冠梁6、U型底板4及顶板5。
如图11~12所示,边柱排桩1分为两组,对称布设于两侧,每侧的两两边柱排桩1之间设置高压旋喷桩2形成止水帷幕,边柱排桩1包括长灌柱桩11(φ1200mm@4800mm)和短灌柱桩12(φ1200mm@1600mm),两根长灌柱桩11间布设2根短灌柱桩12,长灌柱桩11嵌入中风化岩层或具有足够锚固长度的持力层,短灌柱桩12的高度大于U型底板4的深度,高压旋喷桩2可选用二重管旋喷桩,其穿过底板及淤泥层底。
两组中柱7设于两组边柱排桩1之间且与边柱排桩1平行,中柱7也为灌柱桩(φ1200mm@4800mm)。边冠梁3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组边柱排桩1上方。中冠梁6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组中柱7上方。U型底板4浇筑在两组边柱排桩1之间,U型底板侧壁41与边柱排桩1内壁连接,边冠梁3、中冠梁6的上部与顶板5浇筑成一体。U型底板侧壁41的厚度为U型底板4的底部厚度的一半,本实施例中U型底板侧壁41厚30cm,U型底板4的底部厚度60cm。
顶板5底部为拱形,采用弧形过渡,承重力强,造型美观。
如图7~8,同实施例一中,边柱排桩1内部本身设有纵筋91,U型底板4内部设有钢筋,U型底板侧壁41及底部与边柱排桩1连接处设有挂网钢筋93及底板锚筋94,边冠梁3与顶板5连接处设有箍筋。如图13~14示,U型底板4与中柱7连接处也设有底板锚筋94。
本实施例的施工步骤如下:
(1)、边柱排桩1施工:场地平整、定位放线,边柱排桩1分为两组,沿顺水流方向平行布设在基坑的位置上,长灌柱桩11嵌入中风化岩层约1m,最深底高程达-42m,长灌柱桩11间布置两根短灌柱桩12,短灌柱桩12的高程为-15m,高压旋喷桩2采取分批跳孔施作,每两个边柱排桩1之间设置一个高压旋喷桩2形成止水帷幕,高压旋喷桩2穿过淤泥底高程-20m。
(2)、中柱7施工:根据箱涵的跨径需求布置两组中柱7,两组中柱7平行布置在两组边柱排桩1之间。
(3)、冠梁施工:凿除边柱排桩1及中柱7的顶部,使其位于同一平面上,开挖至冠梁底,进行边冠梁3及中冠梁6施工,边冠梁3及中冠梁6的高度为1m,边冠梁3位于边柱排桩1上方,中冠梁6位于中柱7上方,边冠梁3及中冠梁6的伸缩缝布置与顶板5一致,边冠梁3及中冠梁6上方预留箍筋。
(4)、内撑8施工:如图10所示,在边冠梁3与中冠梁6之间沿垂直于水流方向布设若干内撑8。内撑8采用φ600mm壁厚16mm钢管横撑,顺水流方向间距4.8m布置一道横撑。
(5)、基坑开挖:开挖基坑至高程-3.2m。
(6)、U型底板4浇筑:确定U型底板4的位置,在边柱排桩1及中柱7与U型底板4的交接位置植筋(如图7、8、13、14)。在底板位置先浇筑10cm厚C15砼垫层,然后进行U型底板4的底部浇筑,清除边柱排桩1间的淤泥土,利用边柱排桩1做模板浇筑U型底板侧壁41。
(7)、顶板5浇筑:放置顶板模板,顶板模板呈拱形。在边冠梁3、中冠梁6及顶板模板上部浇筑顶板5,顶板5与边冠梁3、中冠梁相6连处的板厚为1.3m,板中央的厚度为0.8m,浇筑后顶板5与边冠梁3及中冠梁6形成整体。
(8)、移除顶板模板,拆除内撑8,回填覆土即可。
综上,本发明排桩箱涵顶部填土荷载通过顶板5传给边冠梁3/中冠梁6,然后再传给边柱排桩1/中柱7,U型底板4与边柱排桩1/中柱7连接,箱涵底部受力大大减小,箱涵底无需另外地基处理,有效的解决了箱涵底部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增强了箱涵的整体性,适宜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排桩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柱排桩、高压旋喷桩、边冠梁、U型底板及顶板,所述的边柱排桩分为两组,对称布设于两侧,每侧的两两边柱排桩之间设置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所述的边冠梁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两组边柱排桩上方,所述的U型底板浇筑在两组边柱排桩之间,U型底板侧壁与边柱排桩内壁连接,所述的边冠梁上部与顶板浇筑成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桩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组中柱及若干个中冠梁,所述的若干组中柱设于两组边柱排桩之间且与边柱排桩平行,所述的若干个中冠梁分别设于若干组中柱上方,所述的中冠梁上部与顶板浇筑成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桩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柱排桩包括长灌柱桩和短灌柱桩,两根长灌柱桩间布设2根短灌柱桩,所述的长灌柱桩嵌入中风化岩层或具有足够锚固长度的持力层,所述的短灌柱桩的高度大于U型底板的深度,所述的高压旋喷桩穿过底板及淤泥层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桩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底板侧壁的厚度小于或等于U型底板的底部厚度的一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桩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底部为拱形,顶板与边冠梁及中冠梁连接处的板厚大于其余部分的板厚。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桩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底板侧壁及底部与边柱排桩连接处设有挂网钢筋及底板锚筋,所述的边冠梁与顶板连接处设有箍筋。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排桩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边柱排桩施工:场地平整、定位放线,边柱排桩分为两组,沿顺水流方向平行布设在基坑的位置上,高压旋喷桩采取分批跳孔施作,每两个边柱排桩之间设置一个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
S2.中柱施工:根据箱涵的跨径需求布置中柱,中柱采用灌柱桩,中柱平行布置在两组边柱排桩之间;
S3.冠梁施工:凿除边柱排桩及中柱顶部的浮浆,使其位于同一平面上,开挖至冠梁底,进行边冠梁及中冠梁施工,边冠梁位于边柱排桩上方,中冠梁位于中柱上方,边冠梁及中冠梁的伸缩缝布置与顶板一致,边冠梁及中冠梁上方预留箍筋;
S4.内撑施工:在边冠梁与中冠梁之间沿垂直于水流方向布设若干内撑;
S5.基坑开挖:开挖基坑至U型底板高程下方;
S6.U型底板浇筑:确定U型底板的位置,在边柱排桩及中柱与底板的交接位置植筋,在底板位置先浇筑砼垫层,然后进行U型底板的底部浇筑,清除边柱排桩间的淤泥土,利用边柱排桩做模板浇筑U型底板侧壁;
S7.顶板浇筑:放置顶板模板,在边冠梁、中冠梁及顶板模板上部浇筑顶板,使顶板与边冠梁及中冠梁形成整体;
S8. 移除顶板模板,拆除内撑,回填覆土即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桩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边柱排桩包括长灌柱桩和短灌柱桩,两根长灌柱桩间布设2根短灌柱桩,所述的长灌柱嵌入中风化岩层或进入具有足够锚固长度的持力层,所述的短灌柱桩用于挡土,短灌柱桩的高度大于U型底板的深度,所述的高压旋喷桩穿过底板及淤泥层底。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桩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的砼垫层为10~15cm厚C15砼垫层,所述的U型底板侧壁的厚度小于或等于U型底板的底部厚度的一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桩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所述的顶板模板呈拱形。
CN201610994413.5A 2016-11-11 2016-11-11 排桩箱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067588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94413.5A CN106758890B (zh) 2016-11-11 2016-11-11 排桩箱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94413.5A CN106758890B (zh) 2016-11-11 2016-11-11 排桩箱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58890A true CN106758890A (zh) 2017-05-31
CN106758890B CN106758890B (zh) 2017-11-17

Family

ID=58973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94413.5A Active CN106758890B (zh) 2016-11-11 2016-11-11 排桩箱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5889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8308A (zh) * 2018-05-24 2018-10-26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膨胀土路堑深层排水结构
CN110055929A (zh) * 2019-04-23 2019-07-26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一种管道穿越软基河堤的施工方法
CN111851328A (zh) * 2020-07-06 2020-10-30 海门市帕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箱涵类砼结构钢筋模块化、标准化预制、拼装施工工艺
CN114232525A (zh) * 2021-12-30 2022-03-25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速铁路改扩建中既有框架涵快速接长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09501U (zh) * 2012-09-05 2013-03-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涵洞加筋减载结构
CN103132465A (zh) * 2013-03-25 2013-06-05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紧贴桩基承台的地下箱涵建造方法
JP2013136922A (ja) * 2011-12-28 2013-07-11 Ohbayashi Corp 山留め壁の支持方法、山留め壁の支持構造、及び地下躯体の構築方法
CN203144914U (zh) * 2013-03-04 2013-08-21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城市渠桥涵构筑物
CN203238642U (zh) * 2013-03-19 2013-10-16 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基坑支护挡墙
CN103774675A (zh) * 2014-01-24 2014-05-07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双排桩联合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36922A (ja) * 2011-12-28 2013-07-11 Ohbayashi Corp 山留め壁の支持方法、山留め壁の支持構造、及び地下躯体の構築方法
CN202809501U (zh) * 2012-09-05 2013-03-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涵洞加筋减载结构
CN203144914U (zh) * 2013-03-04 2013-08-21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城市渠桥涵构筑物
CN203238642U (zh) * 2013-03-19 2013-10-16 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基坑支护挡墙
CN103132465A (zh) * 2013-03-25 2013-06-05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紧贴桩基承台的地下箱涵建造方法
CN103774675A (zh) * 2014-01-24 2014-05-07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双排桩联合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8308A (zh) * 2018-05-24 2018-10-26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膨胀土路堑深层排水结构
CN110055929A (zh) * 2019-04-23 2019-07-26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一种管道穿越软基河堤的施工方法
CN111851328A (zh) * 2020-07-06 2020-10-30 海门市帕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箱涵类砼结构钢筋模块化、标准化预制、拼装施工工艺
CN111851328B (zh) * 2020-07-06 2021-08-27 海门市帕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箱涵类砼结构钢筋模块化、标准化预制、拼装施工工艺
CN114232525A (zh) * 2021-12-30 2022-03-25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速铁路改扩建中既有框架涵快速接长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58890B (zh) 2017-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9413B (zh) 一种浅埋偏压段隧道地层加固施工方法
CN105464686B (zh) 既有设施下多层地下空间幕架式暗挖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CN105862930B (zh) 一种对新建地下工程下方既有隧道的保护结构
CN105178327A (zh) 一种基坑工程的复合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85901B (zh) 侧跨无充填型狭长浅底溶洞段的隧道修建方法
CN105464134B (zh) 既有设施下多层地下空间顺逆结合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CN103669399A (zh) 混凝土面板加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7313431A (zh) 临近不等高基坑同步施工方法
CN106758890B (zh) 排桩箱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589771A (zh) 一种已运营地下车站增层换乘节点施工方法
CN105804760A (zh) 特大断面隧道钻爆法原位扩建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951843A (zh) 一种深基坑施工方法
CN104674863A (zh) 一种对深基坑开挖范围内既有市政管廊的加固方法
CN110004991A (zh) 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构建方法
CN110777850A (zh) 既有管廊地下空间及其支护结构、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1042053A (zh) 城市水利工程中永临结合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183848A (zh) 一种隧道设计和建设方法
CN206157594U (zh) 一种排桩箱涵结构
CN107558477A (zh) 一种基坑与边坡相结合的支护结构与施工方法
CN204940298U (zh) 一种基坑工程的复合围护结构
CN110306591A (zh) 一种基坑工程免设临时支撑的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2681374A (zh) 一种复杂条件下浅埋暗挖通道盖挖逆作法施工方法
CN105040707A (zh) 用作地下室外墙的组合密排桩深基坑支护围护结构
CN105421488B (zh) 地下复合围护体系中基础底板换撑的施工方法
CN209760299U (zh) 一种避免房屋拆迁的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