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57719B - 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57719B
CN106757719B CN201611161471.6A CN201611161471A CN106757719B CN 106757719 B CN106757719 B CN 106757719B CN 201611161471 A CN201611161471 A CN 201611161471A CN 106757719 B CN106757719 B CN 106757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ut
yarn
knocking over
refuse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614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57719A (zh
Inventor
钟意快
毛继鸿
汪大志
郝海军
陈小琼
彭梅春
任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Jian Xuan Cloth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Jian Xuan Cloth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Jian Xuan Cloth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Jian Xuan Cloth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614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57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57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57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57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57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编织横机同时编织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编织后的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构成矩形;脱圈废纱裁片原始形状与下摆的停针区形状相同或上下对称;勾针对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纱线进行单面脱圈;编织横机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牵拉梳向下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脱圈废纱裁片向下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脱圈废纱裁片最末行纱线离牵拉梳的距离等于普通废纱裁片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第一行高度之和;以此类推。编织横机编织针织裁片直至预定的行数,停针完成后继续编织,最终拆除废纱裁片,即得针织裁片。该方法得到的针织裁片边缘整齐不需要裁剪。

Description

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成衣服装中,岀于对针织裁片不规则下摆款式版型效果的追求,成衣下摆起脚停针被大量使用。常规方法有“停针记号裁剪”、“主罗拉区域停针编织”。“停针记号裁剪”一般是对停针位编织记号,在之后的缝合工序中按记号进行裁剪,然后使用圆筒下栏缝合包边衔接,缝口边缘生硬厚重、不太自然,裁剪也造成较大的主纱原料损耗。而“主罗拉区域停针编织”,此方法主要是在主罗拉区域进行,开始需在牵拉梳区域先编织大量废纱,直到废纱织物与主罗拉交接,使主纱织物避开牵拉梳区域到达主罗拉区域再开始编织,同时结合织物罗拉的定时不断地开与关,使得因停针编织而浮松的主纱线圈由于自身重力下坠来减缓浮松,并不能有效改善,而且编织过程因组织、纱线、编织密度的不确定性其停针编织仍然很不稳定。如停针结尾处因长时间受力于主罗拉容易烂边、主纱线圈浮松不能稳定成圈、织物与主罗拉间的磨损因相互打滑而增加、停针幅度较小、废纱消耗大。在大规模生产中,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对生产成本构成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需要裁剪且废纱消耗小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一种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编织横机用同一根纱线同时编织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其中普通废纱裁片为单面组织,脱圈废纱裁片为双面组织;编织完后的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原始状态构成矩形,且所述普通废纱裁片在原始状态下的最末行纱线离所述编织横机的牵拉梳的距离等于所述脱圈废纱裁片最末行的纱线距离所述牵拉梳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原始形状与待针织的针织裁片下摆的停针区形状相同或上下对称,在平行于牵拉梳方向上,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长度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长度等于待针织的针织裁片的长度;
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之后,所述编织横机的勾针对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纱线进行单面脱圈,脱圈废纱裁片原始状态为双面组织,单面脱圈后的滑落过程中,逐渐变为单面组织,脱圈废纱裁片高度自然相应增加;
单面脱圈后所述编织横机用另一根纱线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所述牵拉梳带动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向下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向下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所述脱圈废纱裁片最末行纱线离牵拉梳的距离等于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高度之和;
所述编织横机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二行,所述牵拉梳向下继续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向下继续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脱圈废纱裁片的最大高度等同于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两行高度之和;
以此类推,当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全部松散后,所述针织裁片的停针区完全形成;
所述编织横机在已编织的针织裁片的基础上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预定的行数;
所述牵拉梳工作到达主罗拉区域与主罗拉交接织物,释放所述普通废纱裁片,停针完成后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编织完成,最终拆除普通废纱裁片以及完全松散后的脱圈废纱裁片,即得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的纱线颜色与所述针织裁片的纱线的颜色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织裁片的下摆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收窄使得所述停针区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均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斜边与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斜边编织衔接,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一直角边处的纱线连接在所述牵拉梳上,所述勾针对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该直角边相对的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直角边进行单面脱圈;
在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至所述针织裁片的停针区完全形成,每行纱线的长度由第一行开始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之间的衔接线迹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弧形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向上的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之间的衔接线迹呈向下的弧形,且该衔接线迹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弧形对应;
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增大,且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的两端分别编织形成两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两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基础上继续分别编织针织裁片的其它行纱线直至停针区结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向下的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之间的衔接线迹呈向上的弧形,且该衔接线迹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弧形对应;
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增大,且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的中部编织形成一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基础上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停针区结束。
上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编织稳定性高,适合服装下摆起脚有限的大幅度停针的编织,也即针织裁片的下摆边缘非水平的,而是有凹陷,如下摆呈斜线状,向上凹陷的弧线状,向下凸出的弧线状。同时解决了牵拉梳区域内难以停针编织的问题。相比常规主罗拉停针编织方法,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停针结尾处易烂边、织物与主罗拉间的磨损大、编织过程易浮松纱线、成圈不稳定等情况。根据主纱停针幅度控制废纱使用量减少废纱消耗,可原身起脚编织、任意方式缝合。上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在编织完针织裁片后,针织裁片的下摆边缘无需裁剪,在常用组织情况下(如单边、今士、挑吼、提花),目前下摆起脚最高能使主纱一次性停针幅度可达约25CM。
上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解决了牵拉梳工作时永远以水平垂直向下运动、牵拉力均匀固定而使得停针编织具有一定的落差幅度后两者间冲突的问题,解决了直接停针编织必将使织物线圈局布受力严重失衡而断纱和松浮、无法编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停针区呈直角三角形式样的针织裁片与普通废纱裁片、原始状态的脱圈废纱裁片示意图;
图2为停针区呈针织裁片内部时与普通废纱裁片、原始状态的脱圈废纱裁片示意图;
图3为针织裁片下摆向下弧形弯曲时与原始状态的普通废纱裁片、脱圈废纱裁片示意图;
图4为针织裁片下摆向上弧形弯曲时与普通废纱裁片、原始状态的脱圈废纱裁片示意图;
图5为针织裁片与普通废纱裁片、脱圈废纱裁片配合示意图;
图6为牵拉梳与原始状态的普通废纱裁片、脱圈废纱裁片配合示意图;
图7、8为编织的部分针织裁片与普通废纱裁片、部分脱圈的脱圈废纱裁片示意图;
图9为编织的第一行至第N行的针织裁片与普通废纱裁片、完全脱圈的脱圈废纱裁片示意图;
图10为编织完后拆除所有废纱的针织裁片成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针织裁片;200、普通废纱裁片;300、脱圈废纱裁片;310、脱圈后废纱;400、停针区;500、牵拉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该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参见图5所示,通过德国Stoll M1 plus电脑横机软件系统制作编织程序。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收窄使得所述停针区400呈直角三角形。
编织横机用同一根纱线同时编织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脱圈废纱裁片300。普通废纱裁片为单面组织,脱圈废纱裁片为双面组织。也即编织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纱线与编织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纱线为同一根纱线。
参见图6所示,在平行于牵拉梳500方向上,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长度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长度等于预编织的针织裁片的长度。编完后的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原始状态构成矩形,且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在原始状态下的最末行纱线离所述编织横机的牵拉梳500的距离等于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最末行的纱线离所述牵拉梳500的距离。所述牵拉梳500勾在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第一行纱线上并逐步向下拉动已编织的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编完后的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均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斜边与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斜边编织衔接,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原始形状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停针区400形状上下对称。
所述编织横机的勾针对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最末行纱线进行单面脱圈。
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一直角边处的纱线连接在所述牵拉梳500上,所述勾针对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该直角边相对的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直角边进行脱圈。
参见图7及图8所示,单面脱圈后所述编织横机用另一个纱线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所述牵拉梳500带动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脱圈废纱裁片300向下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向下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最末行纱线离牵拉梳500的距离等于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高度之和。参见图7、8所示,脱圈后废纱310,所述编织普通废纱裁片200、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纱线为同一根纱线,所述针织裁片的纱线为另一根纱线。
所述编织横机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二行,所述牵拉梳500带动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脱圈废纱裁片300向下继续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向下继续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脱圈废纱裁片300的最大高度等同于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两行纱线高度之和。
以此类推。
参见图9所示,当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全部松散后,所述针织裁片的停针区400完全形成。脱圈废纱裁片300原始状态为双面组织,脱圈滑落后,逐渐变为单面组织的脱圈后废纱310,脱圈后废纱高度自然相应增加。
所述编织横机在已编织的针织裁片的基础上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预定的行数。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增大。
参见图10所示,所述牵拉梳500释放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完成编织后拆除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完全松散后的脱圈废纱裁片300,即得下摆具有停针区400的针织裁片100。
或者参见图2所示,此时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减小,也即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长度即针织裁片本身正常尺寸的长度。即得内部具有停针区400的针织裁片100。
实施例2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向上的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之间的衔接线迹与所述下摆的弧形对应,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之间的衔接线迹向下弯曲。本实施例中其他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第一行逐渐增大,且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脱圈废纱裁片300的最末行的两端编织,在两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基础上继续分别编织针织裁片的其它行纱线直至停针区400结束。
或者参见图3所示,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向下的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之间的衔接线迹与所述下摆的弧形对应,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之间的衔接线迹向上弯曲。本实施例中其他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增大,且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脱圈废纱裁片300的最末行的中间开始编织,在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基础上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的其它行纱线直至停针区400结束。
上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编织稳定性高,适合服装下摆起脚有限的大幅度停针的编织,也即针织裁片100的下摆边缘非水平的,而是有凹陷,如下摆呈斜线状,向上凹陷的弧线状,向下凸出的弧线状。同时解决了牵拉梳500区域内难以停针编织的问题。相比常规主罗拉停针编织方法,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停针结尾处易烂边、织物与主罗拉间的磨损大、编织过程易浮松纱线、成圈不稳定等情况。根据主纱停针幅度控制废纱使用量减少废纱消耗,可原身起脚编织、任意方式缝合。上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在编织完针织裁片后,针织裁片的下摆边缘无需裁剪,在常用组织情况下(如单边、今士、挑吼、提花),目前下摆起脚最高能使主纱一次性停针幅度可达约25CM。
上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解决了牵拉梳500工作时永远以水平垂直向下运动、牵拉力均匀固定而使得停针编织具有一定的落差幅度后两者间冲突的问题,解决了直接停针编织必将使织物线圈局布受力严重失衡而断纱和松浮、无法编织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编织横机用同一根纱线同时编织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其中普通废纱裁片为单面组织,脱圈废纱裁片为双面组织;编织完后的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原始状态构成矩形,且所述普通废纱裁片在原始状态下的最末行纱线离所述编织横机的牵拉梳的距离等于所述脱圈废纱裁片最末行的纱线距离所述牵拉梳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原始形状与待针织的针织裁片下摆的停针区形状相同或上下对称,在平行于牵拉梳方向上,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长度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长度等于待针织的针织裁片的长度;
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之后,所述编织横机的勾针对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纱线进行单面脱圈,脱圈废纱裁片原始状态为双面组织,单面脱圈后的滑落过程中,逐渐变为单面组织,脱圈废纱裁片高度自然相应增加;
单面脱圈后所述编织横机用另一根纱线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所述牵拉梳带动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向下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向下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所述脱圈废纱裁片最末行纱线离牵拉梳的距离等于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高度之和;
所述编织横机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二行,所述牵拉梳向下继续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向下继续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脱圈废纱裁片的最大高度等同于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两行高度之和;
以此类推,当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全部松散后,所述针织裁片的停针区完全形成;
所述编织横机在已编织的针织裁片的基础上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预定的行数;
所述牵拉梳工作到达主罗拉区域与主罗拉交接织物,释放所述普通废纱裁片,停针完成后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编织完成,最终拆除普通废纱裁片以及完全松散后的脱圈废纱裁片,即得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的纱线颜色与所述针织裁片的纱线的颜色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裁片的下摆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收窄使得所述停针区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均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斜边与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斜边编织衔接,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一直角边处的纱线连接在所述牵拉梳上,所述勾针对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该直角边相对的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直角边进行单面脱圈;
在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至所述针织裁片的停针区完全形成,每行纱线的长度由第一行开始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之间的衔接线迹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弧形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向上的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之间的衔接线迹呈向下的弧形,且该衔接线迹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弧形对应;
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增大,且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的两端分别编织形成两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两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基础上继续分别编织针织裁片的其它行纱线直至停针区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向下的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之间的衔接线迹呈向上的弧形,且该衔接线迹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弧形对应;
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增大,且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的中部编织形成一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基础上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停针区结束。
CN201611161471.6A 2016-12-15 2016-12-15 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Active CN106757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1471.6A CN106757719B (zh) 2016-12-15 2016-12-15 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1471.6A CN106757719B (zh) 2016-12-15 2016-12-15 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57719A CN106757719A (zh) 2017-05-31
CN106757719B true CN106757719B (zh) 2018-07-03

Family

ID=58891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61471.6A Active CN106757719B (zh) 2016-12-15 2016-12-15 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577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8492A (zh) * 2017-09-01 2017-12-29 晋江百润织造有限公司 圆机一体编织鞋面及其编织工艺
CN110923918B (zh) * 2019-11-21 2021-10-01 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圆机起底编织工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3563A (zh) * 2010-08-11 2012-03-1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邻接的编织部的接合方法及编织物
CN103866482A (zh) * 2014-03-05 2014-06-18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织可穿2×2罗纹组织织物的方法
CN105420897A (zh) * 2015-11-09 2016-03-23 无锡富士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混纱编织方法
CN105926144A (zh) * 2016-06-23 2016-09-07 无锡富士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的衬纬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5241B2 (ja) * 2013-02-15 2016-07-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糸の解れ止め方法
JP6292828B2 (ja) * 2013-06-14 2018-03-1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糸の解れ止め方法、および編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3563A (zh) * 2010-08-11 2012-03-1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邻接的编织部的接合方法及编织物
CN103866482A (zh) * 2014-03-05 2014-06-18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机编织织可穿2×2罗纹组织织物的方法
CN105420897A (zh) * 2015-11-09 2016-03-23 无锡富士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混纱编织方法
CN105926144A (zh) * 2016-06-23 2016-09-07 无锡富士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的衬纬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57719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89657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open-knit fabric with machines for knitting hosiery or other articles, and open-knit article obtained with the method
US6735987B2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ush fabrics
CN112553756B (zh) 一种针织衫编织流苏防脱散工艺
CN111350014A (zh) 一种汗布贴合割绒布的针织圆纬机用针织工艺
WO2008139710A1 (ja) プレーティング編成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ならびにデザイン装置
CN113818128B (zh) 一种横机纬编织物流苏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06757719B (zh) 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CN108699736A (zh) 用于制造具有编入针织线或包覆线的机织织物的织机
CN105624903A (zh) 一种对针编织结构
CN103628242A (zh) 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US2858685A (en) Knitted fabric
US2094180A (en) Knitting method and machine therefor
KR101247071B1 (ko) 스판과 원사로 제직된 더블 니트 스판 자카드 원단, 이의 제직방법 및 이의 제직에 사용되는 자카드 형성용 더블 실린더형 환편기
CN102605639A (zh) 一种绒面织物的生产方法
CN103668762B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针织物牵拉机构
US3074259A (en) Knitting machine provided with independently adjustable thread-guide element
CN1382853A (zh) 在圆形针织机上针织具有衬垫纱的针织物的装置和方法
CN204434898U (zh) 一种适用于粗纱线的多梳栉经编机花针
CN205062366U (zh) 一种钩编机
CN110644122B (zh) 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US4389860A (en) Warp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jacquard-patterned pile-knit fabrics
CN103835064A (zh) 18针贾卡经编机成圈机构
CN106192173A (zh) 辅料组织结构的编织方法
CN103306029A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
CN204714998U (zh) 三线卫衣提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9000 Two Blocks, 31 Jinfeng West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Jian Xuan cloth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Fourth Floor of Jiaobishi Industrial Zone, Zhenzhai Village, Tangjiawan Town, Zhuhai High-tech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Jian Xuan clothe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