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30271A - 开口器 - Google Patents

开口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30271A
CN106730271A CN201611217198.4A CN201611217198A CN106730271A CN 106730271 A CN106730271 A CN 106730271A CN 201611217198 A CN201611217198 A CN 201611217198A CN 106730271 A CN106730271 A CN 106730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member
stud
alveolus
opene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171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慧烽
涂文勇
胡海生
徐璇丽
冯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6112171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302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30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302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9/00Dilators with or without means for introducing media, e.g. reme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9/00Dilators with or without means for introducing media, e.g. remedies
    • A61M29/02Dilators made of swellabl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06Head
    • A61M2210/0625Mouth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开口器,包括:上牙槽包覆件,能够与患者的上牙槽形状相吻合;下牙槽包覆件,能够与患者的下牙槽形状相吻合;还包括撑开装置,撑开装置的顶端抵持上牙槽包覆件,底端抵持下牙槽包覆件,撑开装置用于撑开上牙槽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该开口器使用更为舒适,成本更加低廉。

Description

开口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口器。
背景技术
开口器,又称张口器,是用于撑开患者口腔的器9械。常规的开口器有两种,一种是为了保持一般患者的口腔于张开状态,另一种则是为了使开口困难的患者的口腔张开。
对于经过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特别是对于舌癌、口底癌、颊癌、上下牙龈癌、腮腺癌等癌症的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而言,由于在手术中患者的颞颌关节受到一定的损伤,造成患者颞颌关节活动度大幅度降低,常常有口部难以打开的问题。因此需要使用到第二种功能的开口器。
对于第二种功能的开口器而言,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多种此类的结构,例如,在申请号为CN201520867084.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医用开口器,包括开口器座、开口器定位杆和两个开口臂,开口器座开设开口器座螺纹孔,开口器定位杆旋入该开口器座螺纹孔内,该开口器定位杆的头部安装旋柄,两个开口臂分别铰接在该开口器座的左右两端,开口臂呈“L”字型。
可以看出此类型的开口器借由杠杆原理,通过利用两个开口臂,由人力来张开患者的口部。
显然,由于开口臂的形状和材料的强度限制,在置入患者口部时,对患者的口腔的作用力几种在一个点上,容易对患者的口腔产生伤害。正如在申请号为CN201520244918.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的背景技术中所说,现有的开口器由不锈钢制成,非常坚硬,容易造成患者的牙齿损坏,常用的解决方案是在开口器的工作部缠绕纱布,这样费时费力,十分不便。
由于意识到了这一问题,CN201520244918.0公开了一种医用开口器,包括开口器本体,在开口器本体的工作部上套设有防护套,在防护套上设有至少一条压痕撕裂线,通过撕拉该压痕撕裂线破坏防护套而使其从开口器本体上取下。在开口器工作部上设置防护套,避免不锈钢材质的开口器直接与牙齿接触,起到保护作用,且安装方便;防护套使用完后,防护套上的压痕撕裂线便于撕裂,从而破坏防护套使其从开口器上取下,拆卸方便。
然而,保护套的形状是依开口的形状而定制的,并不适合患者的牙齿的具体情况,而且对患者而言,用于施力的主体依然是开口器的开口臂,因此该专利依然未能解决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问题。
此外,在临床应用中,通常还希望患者能够将开口器带回家去,在康复期间定期使用,而现有的开口器的力臂较长,使用起来操作复杂,患者难以独立完成开口动作,而若采用较短的力臂,患者使用起来会十分费劲。
而且,现有的开口器通常是一体化的,如果为每个患者的口腔形状都定制对应的开口器,成本十分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口器,该开口器使用更为舒适,成本更加低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口器,包括:
上牙槽包覆件,能够与患者的上牙槽形状相吻合;
下牙槽包覆件,能够与患者的下牙槽形状相吻合;
开口器还包括撑开装置,撑开装置的顶端抵持上牙槽包覆件,底端抵持下牙槽包覆件,撑开装置用于撑开上牙槽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开口器而言,本发明利用上牙槽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包住了患者的上牙槽和下牙槽,然后再对患者使用撑开装置进行开口动作,因此更加舒适。其中,上牙槽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可以通过3D打印制成,从而提高与患者口腔的贴合度。利用3D打印的定制化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改善患者的医疗体验。
对于口部难以张大的患者而言,通常患者的口部仅容许一指粗细的器材通过,因此使用开口器的一大困难在于,如何将开口器置入口腔内。由于在本发明中,撑开装置对上牙槽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仅仅是抵持关系,上牙槽包覆件、下牙槽包覆件和撑开装置是可以分离设置的。因此在使用时,可以先后将上牙槽包覆件、下牙槽包覆件还有撑开装置分别置入患者口腔,降低了置入口腔的难度,进而也提升了使用舒适度。
而且,在本发明中,仅需针对上牙槽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个性化定制,撑开装置则可以循环利用,除了大幅度降低了医疗成本之外,分离式设置还使得开口器的清洗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开口器还包括设置在撑开装置同上牙槽包覆件和/或下牙槽包覆件相抵持的部位上的压力传感器。利用压力传感器将撑开装置对上牙槽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的压力数值化,使用者可以更好地掌控张开动作的力度,更加方便。
另外,作为优选,上牙槽包覆件上设置有与撑开装置的顶端的形状相吻合的上抵持部;
下牙槽包覆件上设置有与撑开装置的底端的形状相吻合的下抵持部。
通过设置上抵持部和下抵持部,可以防止撑开装置的两端在受力时滑脱,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上抵持部和下抵持部各为三个且一一对应地成对设置;
其中,有一个上抵持部位于上牙槽包覆件与患者上门牙内侧相对的位置,与之相对的下抵持部位于下牙槽包覆件与患者下门牙内侧相对的位置;
有一个上抵持部位于上牙槽包覆件与患者左上犬牙内侧相对的位置,与之相对的下抵持部位于下牙槽包覆件与患者右下犬牙内侧相对的位置;
还有一个上抵持部位于上牙槽包覆件与患者右上犬牙内侧相对的位置,与之相对的下抵持部位于下牙槽包覆件与患者左下犬牙内侧相对的位置。
通过上述的三组上抵持部和下抵持部的位置设置,可以借助一个撑开装置来针对患者口腔内的各个方向进行撑开,提高了撑开装置的泛用性。此外,通过替换位置,单独的一个撑开装置可以适应不同位置的撑开需求,因此减少了所需撑开装置的数量,降低了成本。
其中,上抵持部和下抵持部可以有多种形态。举例来说,上抵持部可以为向着上牙槽包覆件的内部凹陷的凹槽;下抵持部为向着下牙槽包覆件的内部凹陷的凹槽。凹槽的形状可以和撑开装置的端部形状相吻合。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上牙槽包覆件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柔性层和第一刚性层,上抵持部位于第一刚性层上,第一柔性层与患者的上牙槽形状相吻合;
下牙槽包覆件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二柔性层和第二刚性层,下抵持部位于第二刚性层上,第二柔性层与患者的下牙槽形状相吻合。
采用柔性层和刚性层结合的形式,可以在保证撑开装置撑开时的受力范围的同时,兼顾患者口腔的舒适性。
除此之外,作为优选,撑开装置包括空心套筒和设置于空心套筒内的膨胀机构;
膨胀机构在给定条件下膨胀,撑开上牙槽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
借助设置在空心套筒内的膨胀机构,使得膨胀机构膨胀时,其端部得以推动上牙槽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并实现撑开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空心套筒可以是两端开口的柱状物,也可以是一端开口的柱状物,空心套筒的实际形状并无具体的要求,只要能够使得上牙槽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被撑开即可。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膨胀机构可以包括扩张支架,扩张支架至少有部分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
扩张支架处于收缩状态并安装在空心套筒内;当形状记忆合金被激发时,扩张支架产生形变推动上牙槽包覆件和/或下牙槽包覆件作所述撑开运动。
由于形状记忆合金展开时的作用力是可设计的,而且十分稳定,因此利用形状记忆合金能够提供更可靠的支撑力,作为进一步优选,可以将形状记忆合金制成螺旋线形状以增强支撑力。
进一步来说,作为优选,形状记忆合金的激发温度可以小于或等于人体体温,扩张支架在患者体温作用下被触发。由于人体体温相对恒定,在将撑开装置置入患者口腔内时,通过体温即可触发形状记忆合金的形变,十分方便。
另外,作为优选,膨胀机构也可以包括气囊,气囊在给定条件下膨胀,撑开上牙槽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借助气囊撑开颚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时,由于气囊具有弹性,因此受力更加温和。
其中,气囊可以在多种条件下触发膨胀。作为优选,空心套筒的侧壁可以开有进气孔,气囊通过穿过进气孔的管道与外部充气泵相连接,外部充气泵为气囊打气,使气囊膨胀;
借由外部充气泵为气囊打气时,气囊压力没有上限,十分适合需要较大撑开力的情况。
或者,气囊内装有能够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反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气体,使气囊膨胀。
可以将反应物质预置在气囊内,通过打破隔层或其它方式触发反应。其典型的反应可以是碳酸盐加酸,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使得气囊获得足够的撑开力,而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另外,作为优选,撑开装置包括:
第一撑开件,与上牙槽包覆件相抵持;
第二撑开件,与下牙槽包覆件相抵持;
旋转部件,分别连接第一撑开件和第二撑开件;
旋转部件旋转时带动第一撑开件和第二撑开件作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
由于撑开装置在口内需要撑开上牙槽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因此不可避免地需要沿着上下方向作运动。然而,对于口部难以打开的患者而言,由于空间限制,很难直接地利用旋转部件和设置在外部的动力来源来形成上下方向的运动。而借由旋转部件的旋转来带动两个撑开件的运动时,则相对轻松。
进一步来说,作为优选,旋转部件为螺柱,螺柱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螺柱旋转的传动部;
螺柱的一端抵持第一撑开件,并能够相对第一撑开件自由旋转,第二撑开件为套接在螺柱上且不随螺柱旋转的螺帽,螺柱通过传动部旋转并带动第二撑开件沿螺柱的轴线方向运动;
或者,螺柱的一端抵持第二撑开件,并能够相对第二撑开件自由旋转,第一撑开件为套接在螺柱上且不随螺柱旋转的螺帽,螺柱通过传动部旋转并带动第一撑开件沿螺柱的轴线方向运动;
又或者,第一撑开件和第二撑开件都为套接在螺柱上且不随螺柱旋转的螺帽,螺柱通过传动部旋转并带动第一撑开件和第二撑开件沿螺柱的轴线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
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将螺帽嵌入到设置在上抵持部或下抵持部所形成的凹槽内,来使得螺柱旋转时螺帽不随螺柱的旋转而旋转。套在螺柱上而不随螺柱旋转时,螺帽将在螺纹线的作用下沿着螺柱的轴线方向运动。
选用这一结构时,由于螺柱及其衍生机构的形状较为狭长,十分易于放入患者的口内,因此降低了操作的困难度,提高了易用性。
作为优选,传动部为设置在螺柱上的第一链轮;
开口器还包括用于带动旋转部件旋转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
电机;
第二链轮,套接在电机的电机轴上;
链条,分别连接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
电机的电机轴旋转,通过第二链轮带动链条运动,并带动第一链轮旋转。
利用电机而非人力来带动螺柱的旋转,可以使得设备的使用更加方便。而借由链轮来连接电机轴和螺柱,相比于皮带传动或其它的传动方式而言,更不易于打滑,更能够适应需要较大的撑开力的情形。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的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4:1。令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的直径之比大于1,可以降低对电机的扭矩要求,使电机更省力,并降低开口器的使用成本。当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的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4:1时,使用常规的小电机即可撑开大部分的患者口腔。
除此之外,作为优选,旋转部件还可以为齿轮,开口器还包括用于带动旋转部件旋转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穿过齿轮的中心并与齿轮相连接的动力轴,动力轴用于带动齿轮旋转;
并且:
第一撑开件和第二撑开件为与齿轮传动连接的齿条,齿轮旋转带动第一撑开件和第二撑开件沿齿轮的切线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
或者,第一撑开件为与齿轮传动连接的齿条,第二撑开件与齿轮相对固定;第一撑开件沿齿轮的切线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二撑开件运动;
又或者,第二撑开件为与齿轮传动连接的齿条,第一撑开件与齿轮相对固定;第二撑开件沿齿轮的切线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二撑开件运动。
选用齿轮结构时,仅需一根穿过齿轮中心的动力轴即可带动齿轮旋转,对患者未长开前的口部的大小要求更低,由于动力轴仅需沿自身轴线旋转即可带动齿轮旋转,因此更不易伤及患者的唇部。由于齿条和齿轮是刚性接触,相比于链条传动而言,无需针对链条的张弛作调整,更加方便。而且,齿轮结构的传动强度较高,选用齿距较密的齿轮时,可以更好地应对需要较大撑开力的情况。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动力轴与齿轮可拆卸连接。显然。将齿轮及第一撑开件和第二撑开件装入口腔内之后,再从齿轮的中部接入动力轴,可以防止动力轴在装入这些部件的过程中对装入动作造成的妨碍,提高对口部长开困难的患者的适应性。
此外,作为优选,显然,动力机构也可以包括电机,动力轴与电机传动连接。同样也可以借由电机来驱动齿轮,实现撑开动作。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电机与动力轴之间通过齿轮箱传动连接。通过借助齿轮箱,可以使得转速较快的电机在实际输出的平移速率降低,扭力却相应增加,因此更加平稳。更进一步来说,作为优选,齿轮箱的传动比大于或等于4:1。齿轮箱的传动比较大时,对电机的扭矩要求更小,能够更好地缩减成本。
另外,作为优选,当设置有电机时,开口器还包括设置在撑开装置同上牙槽包覆件和/或下牙槽包覆件相抵持的部位上的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和电机通信连接。
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获取上牙槽包覆件和/或下牙槽包覆件所承受的实时压力,而通过将压力传感器和电机通信连接,可以令电机根据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压力来自动化地工作。利用反馈机制可以防止压力过大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开口器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开口器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开口器的上牙槽包覆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开口器的正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开口器的正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撑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撑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撑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撑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撑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撑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撑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十五实施方式撑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牙槽包覆件;1a-上抵持部;2-下牙槽包覆件;3-撑开装置;3a-空心套筒;3b-膨胀机构;3b1-扩张支架;3b2-帽体;3b3-气囊;3b4-管道;3b5-进气孔;3c-第一撑开件;3d-第二撑开件;3f-旋转部件;3f1-传动部;4-压力传感器;5-动力机构;5a-电机;5b-第二链轮;5c-链条;5d-动力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参见图1所示,包括:
上牙槽包覆件1,能够与患者的上牙槽形状相吻合;
下牙槽包覆件2,能够与患者的下牙槽形状相吻合;
开口器还包括撑开装置3,撑开装置3的顶端抵持上牙槽包覆件1,底端抵持下牙槽包覆件2,撑开装置3用于撑开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
使用时,依次将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置入患者口内,然后将撑开装置3安装在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之间,最后利用撑开装置3将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撑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撑开装置3的形式不作限定,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医用开口器的形式。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开口器而言,本发明利用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包住了患者的上牙槽和下牙槽,然后再对患者使用撑开装置3进行开口动作,因此更加舒适。其中,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可以通过3D打印制成,从而提高与患者口腔的贴合度。利用3D打印的定制化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改善患者的医疗体验。
对于口部难以张大的患者而言,通常患者的口部仅容许一指粗细的器材通过,因此使用开口器的一大困难在于,如何将开口器置入口腔内。由于在本发明中,撑开装置3对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仅仅是抵持关系,上牙槽包覆件1、下牙槽包覆件2和撑开装置3是可以分离设置的。因此在使用时,可以先后将上牙槽包覆件1、下牙槽包覆件2还有撑开装置3分别置入患者口腔,降低了置入口腔的难度,进而也提升了使用舒适度。
值得一提的是,也可以令上牙槽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的相互连接,从而提高扩张装置的使用便利性。其中,二者相连接的部位可以是刚性的,也可以是柔性的,这并不对本发明的目的的实现构成影响。
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撑开装置与包覆件之间分开设置,因此仅需针对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个性化定制,撑开装置3则可以循环利用,除了大幅度降低了医疗成本之外,分离式设置还使得开口器的清洗更加方便。
实施方式二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所示,上牙槽包覆件1上设置有与撑开装置3的顶端的形状相吻合的上抵持部1a;
下牙槽包覆件2上设置有与撑开装置3的底端的形状相吻合的下抵持部。
通过设置上抵持部1a和下抵持部,可以防止撑开装置3的两端在受力时滑脱,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具体而言,上抵持部1a和下抵持部可以有多种形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上抵持部1a可以为向着上牙槽包覆件1的内部凹陷的凹槽;下抵持部为向着下牙槽包覆件2的内部凹陷的凹槽。凹槽的形状可以和撑开装置3的端部形状相吻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图1至图3中,可以看出上抵持部1a位于上牙槽包覆件1对应上颚的位置,而相对的下抵持部则位于对应口底的位置,这仅仅只是在本发明特定实施方式的示例选择。
显然,实际上,也可以将上抵持部1a直接设置在上牙槽包覆件1对应上牙槽的位置上,而将下抵持部设置在下牙槽包覆件2对应的下牙槽的位置上,从而借由患者较为坚固的牙齿部位来撑开患者口部。相比于直接借助牙齿部位而言,选用上颚和口底使得撑开装置3的容置空间更大,其体积可以更大,因此结构成本更加低廉。
实施方式三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三实施方式是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上抵持部1a和下抵持部各为三个且一一对应地成对设置。
具体而言,参见图4所示,有一个上抵持部1a位于上牙槽包覆件1与患者上门牙内侧相对的位置,与之相对的下抵持部位于下牙槽包覆件2与患者下门牙内侧相对的位置;
有一个上抵持部1a位于上牙槽包覆件1与患者左上犬牙内侧相对的位置,与之相对的下抵持部位于下牙槽包覆件2与患者右下犬牙内侧相对的位置;
还有一个上抵持部1a位于上牙槽包覆件1与患者右上犬牙内侧相对的位置,与之相对的下抵持部位于下牙槽包覆件2与患者左下犬牙内侧相对的位置。
通过上述的三组上抵持部1a和下抵持部的位置设置,可以借助一个撑开装置3来针对患者口腔内的各个方向进行撑开,提高了撑开装置3的泛用性。此外,通过替换位置,单独的一个撑开装置3可以适应不同位置的撑开需求,因此减少了所需撑开装置3的数量,降低了成本。
实施方式四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四实施方式是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上牙槽包覆件1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柔性层和第一刚性层,上抵持部1a位于第一刚性层上,第一柔性层与患者的上牙槽形状相吻合;
下牙槽包覆件2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二柔性层和第二刚性层,下抵持部位于第二刚性层上,第二柔性层与患者的下牙槽形状相吻合。
采用柔性层和刚性层结合的形式,可以在保证撑开装置3撑开时的受力范围的同时,兼顾患者口腔的舒适性。
实施方式五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五实施方式是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任意一实施方式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开口器还包括设置在撑开装置3同上牙槽包覆件1和/或下牙槽包覆件2相抵持的部位上的压力传感器4。利用压力传感器4将撑开装置3对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的压力数值化,使用者可以更好地掌控张开动作的力度,更加方便。
其中,可以将压力传感器4预装并嵌入在上抵持部1a和/或下抵持部所形成的凹槽内,也可以直接将压力传感器4安装在撑开装置3的端部。显然,由于力的相互作用,在无特定需求的情况下,只要对应上下两个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安装压力传感器4即可满足要求。
实施方式六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六实施方式是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中任意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所示,撑开装置3包括空心套筒3a和设置于空心套筒3a内的膨胀机构3b;
膨胀机构3b在给定条件下膨胀,撑开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
借助设置在空心套筒3a内的膨胀机构3b,使得膨胀机构3b膨胀时,其端部得以推动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并实现撑开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空心套筒3a可以是两端开口的柱状物,也可以是一端开口的柱状物,空心套筒3a的实际形状并无具体的要求,只要能够使得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被撑开即可。
实施方式七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七实施方式是第六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中,参见图7所示,膨胀机构3b可以包括扩张支架3b1,扩张支架3b1至少有部分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
具体而言,扩张支架3b1处于收缩状态并安装在空心套筒3a内;当形状记忆合金被激发时,扩张支架3b1产生形变推动上牙槽包覆件1和/或下牙槽包覆件2作所述撑开运动。
由于形状记忆合金展开时的作用力是可设计的,而且十分稳定,因此利用形状记忆合金能够提供更可靠的支撑力,作为进一步优选,可以将形状记忆合金制成螺旋线形状以增强支撑力,并节约成本。当然,其它的形状,例如将空心套筒3a填满的柱体形状,也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形状记忆合金的激发温度可以小于或等于人体体温,扩张支架3b1在患者体温作用下被触发。由于人体体温相对恒定,在将撑开装置3置入患者口腔内时,通过体温即可触发形状记忆合金的形变,十分方便。当然,形状记忆合金的激发温度也可以给定其它条件来设置,这并不影响本发明技术目的的实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扩张支架3b1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空心套筒3a开口处且与扩张支架3b1相连接的帽体3b2,帽体3b2可以通过与空心套筒3a的内壁的相互作用,来保障扩张支架3b1的膨胀运动方向,而且还可以防止扩张支架3b1发生径向形变。
实施方式八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八实施方式与第七实施方式有所不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中,利用具有记忆合金的扩张支架3b1来产生膨胀运动;而,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中,参见图8所示,膨胀机构3b包括气囊3b3。
具体而言,气囊3b3在给定条件下膨胀,撑开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借助气囊3b3撑开颚包覆件和下牙槽包覆件2时,由于气囊3b3具有弹性,因此受力更加温和。
值得一提的是,在设置了气囊3b3的时候,可以在气囊3b3的端部设置帽体3b2,也可以不设置,可根据具体的上抵持部1a和下抵持部的形状设置来调整。
其中,气囊3b3可以在多种条件下触发膨胀。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囊3b3内装有能够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反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气体,使气囊3b3膨胀。
可以将反应物质预置在气囊3b3内,通过打破隔层或其它方式触发反应。其典型的反应可以是碳酸盐加酸,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使得气囊3b3获得足够的撑开力,而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实施方式九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九实施方式与第八实施方式有所不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中,利用化学物质的反应来使气囊3b3膨胀;而,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中,参见图9所示,空心套筒3a的侧壁可以开有进气孔3b5,气囊3b3通过穿过进气孔3b5的管道3b4与外部充气泵相连接,外部充气泵为气囊3b3打气,使气囊3b3膨胀;
借由外部充气泵为气囊3b3打气时,气囊3b3压力没有上限,十分适合需要较大撑开力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时,可以令压力传感器4与外部充气泵通信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4所检测到的数值来控制外部充气泵的启停,从而使得开口器的撑开力大小更加可控,进而可以防止因充气压力过大撑破气囊3b3,提高了安全性。
实施方式十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十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与第六至第九实施方式不同的撑开装置3的实现方式。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0所示,撑开装置3包括:
第一撑开件3c,与上牙槽包覆件1相抵持;
第二撑开件3d,与下牙槽包覆件2相抵持;
旋转部件3f,分别连接第一撑开件3c和第二撑开件3d;
旋转部件3f旋转时带动第一撑开件3c和第二撑开件3d作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
由于撑开装置3在口内需要撑开上牙槽包覆件1和下牙槽包覆件2,因此不可避免地需要沿着上下方向作运动。然而,对于口部难以打开的患者而言,由于空间限制,很难直接地利用旋转部件3f和设置在外部的动力来源来形成上下方向的运动。而借由旋转部件3f的旋转来带动两个撑开件的运动时,则相对轻松。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部件3f为螺柱,螺柱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螺柱旋转的传动部3f1;
螺柱的一端抵持第二撑开件3d,并能够相对第二撑开件3d自由旋转,第一撑开件3c为套接在螺柱上且不随螺柱旋转的螺帽,螺柱通过所述传动部3f1旋转并带动第二撑开件3d沿螺柱的轴线方向运动。
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将螺帽嵌入到设置在上抵持部1a或下抵持部所形成的凹槽内,来使得螺柱旋转时螺帽不随螺柱的旋转而旋转。因此,螺帽的形状可以是如图10中所示的正多边形棱柱,也可以是其它不规则形状。套在螺柱上而不随螺柱旋转时,螺帽将在螺纹线的作用下沿着螺柱的轴线方向运动。
选用这一结构时,由于螺柱及其衍生机构的形状较为狭长,十分易于放入患者的口内,因此降低了操作的困难度,提高了易用性。
显然,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至少还有如下两种变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并举出:
可以令螺柱的一端抵持第一撑开件3c,并能够相对第一撑开件3c自由旋转,第二撑开件3d为套接在螺柱上且不随螺柱旋转的螺帽,螺柱通过所述传动部3f1旋转并带动第一撑开件3c沿螺柱的轴线方向运动;
也可以令第一撑开件3c和第二撑开件3d都为套接在螺柱上且不随螺柱旋转的螺帽,螺柱通过所述传动部3f1旋转并带动第一撑开件3c和第二撑开件3d沿螺柱的轴线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部3f1可以是多种结构,典型的,可以呈正六边形棱柱的形状设置。如此一来,利用常规的扳手即可旋转传动部3f1,并带动棱柱旋转。
实施方式十一
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十一实施方式与第十实施方式有所不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中,传动部3f1成正多边形的形状设置,通过利用扳手来旋转传动部3f1;而,在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1所示,传动部3f1为设置在螺柱上的第一链轮;
开口器还包括用于带动旋转部件3f旋转的动力机构5,动力机构5包括:
电机5a;
第二链轮5b,套接在电机5a的电机5a轴上;
链条5c,分别连接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5b;
电机5a的电机5a轴旋转,通过第二链轮5b带动链条5c运动,并带动第一链轮旋转。
利用电机5a而非人力来带动螺柱的旋转,可以使得设备的使用更加方便。而借由链轮来连接电机5a轴和螺柱,相比于皮带传动或其它的传动方式而言,更不易于打滑,更能够适应需要较大的撑开力的情形。
实施方式十二
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十二实施方式是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5b的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4:1。
令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5b的直径之比大于1,可以降低对电机5a的扭矩要求,使电机5a更省力,并降低开口器的使用成本。当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5b的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4:1时,使用常规的小电机5a即可撑开大部分的患者口腔。
实施方式十三
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十三实施方式与第十至第十二实施中任意一实施方式均有所不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至第十二实施方式中,旋转部件3f为螺柱;而,在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2所示,旋转部件3f为齿轮。
开口器还包括用于带动旋转部件3f旋转的动力机构5,动力机构5包括穿过齿轮的中心并与齿轮相连接的动力轴5d,动力轴5d用于带动齿轮旋转,
并且:
第一撑开件3c和第二撑开件3d为与齿轮传动连接的齿条,齿轮旋转带动第一撑开件3c和第二撑开件3d沿齿轮的切线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
选用齿轮结构时,仅需一根穿过齿轮中心的动力轴5d即可带动齿轮旋转,对患者未长开前的口部的大小要求更低,由于动力轴5d仅需沿自身轴线旋转即可带动齿轮旋转,因此更不易伤及患者的唇部。由于齿条和齿轮是刚性接触,相比于链条5c传动而言,无需针对链条5c的张弛作调整,更加方便。而且,齿轮结构的传动强度较高,选用齿距较密的齿轮时,可以更好地应对需要较大撑开力的情况。
显然,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也至少还有如下两种变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并举出:
第一撑开件3c为与齿轮传动连接的齿条,第二撑开件3d与齿轮相对固定;第一撑开件3c沿齿轮的切线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二撑开件3d运动;
或者,第二撑开件3d为与齿轮传动连接的齿条,第一撑开件3c与齿轮相对固定;第二撑开件3d沿齿轮的切线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二撑开件3d运动。
相对固定的第一撑开件3c和第二撑开件3d,可以简化结构,缩短行程,提高机械结构稳定性和耐压能力。
实施方式十四
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十四实施方式是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中,动力轴5d与齿轮可拆卸连接。
显然。将齿轮及第一撑开件3c和第二撑开件3d装入口腔内之后,再从齿轮的中部接入动力轴5d,可以防止动力轴5d在装入这些部件的过程中对装入动作造成的妨碍,提高对口部长开困难的患者的适应性。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在齿轮的中部设置多边形孔洞,将动力轴5d插入孔洞内,即可实现可拆卸连接。
当然,也可以在动力轴5d上设置平键,或者自锁装置,使得连接更加便利。
实施方式十五
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十五实施方式是第十四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3所示,动力机构5还包括电机5a,动力轴5d与电机5a传动连接。
同样也可以借由电机5a来驱动齿轮,实现撑开动作。通过电机5a可以解放操作人员的双手,提高撑开力的阈值。
实施方式十六
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十六实施方式是第十五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中,电机5a与动力轴5d之间通过齿轮箱传动连接。
通过借助齿轮箱,可以使得转速较快的电机5a在实际输出的平移速率降低,扭力却相应增加,因此更加平稳。
值得一提的是,也可以通过其它传动方式来实现增加扭力和降低转速的需求。
实施方式十七
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十七实施方式是第十六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中,齿轮箱的传动比大于或等于4:1。
齿轮箱的传动比较大时,对电机5a的扭矩要求更小,能够更好地缩减成本。
实施方式十八
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口器。第十八实施方式是第十一、十二、十五、十六、十七实施方式中任意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中,在设置有电机5a的基础上,开口器还包括设置在撑开装置3同上牙槽包覆件1和/或下牙槽包覆件2相抵持的部位上的压力传感器4;
压力传感器4和电机5a通信连接。
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4可以获取上牙槽包覆件1和/或下牙槽包覆件2所承受的实时压力,而通过将压力传感器4和电机5a通信连接,可以令电机5a根据压力传感器4所反馈的压力来自动化地工作。利用反馈机制可以防止压力过大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基本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开口器,包括:
上牙槽包覆件(1),能够与患者的上牙槽形状相吻合;
下牙槽包覆件(2),能够与患者的下牙槽形状相吻合;
所述开口器还包括撑开装置(3),所述撑开装置(3)的顶端抵持所述上牙槽包覆件(1),底端抵持所述下牙槽包覆件(2),所述撑开装置(3)用于撑开所述上牙槽包覆件(1)和所述下牙槽包覆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装置(3)包括:
第一撑开件(3c),与所述上牙槽包覆件(1)相抵持;
第二撑开件(3d),与所述下牙槽包覆件(2)相抵持;
旋转部件(3f),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撑开件(3c)和所述第二撑开件(3d);
所述旋转部件(3f)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一撑开件(3c)和所述第二撑开件(3d)作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3f)为螺柱,螺柱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螺柱旋转的传动部(3f1);
所述螺柱的一端抵持所述第一撑开件(3c),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撑开件(3c)自由旋转,所述第二撑开件(3d)为套接在所述螺柱上且不随螺柱旋转的螺帽,所述螺柱通过所述传动部(3f1)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二撑开件(3d)沿所述螺柱的轴线方向运动;
或者,所述螺柱的一端抵持所述第二撑开件(3d),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撑开件(3d)自由旋转,所述第一撑开件(3c)为套接在所述螺柱上且不随螺柱旋转的螺帽,所述螺柱通过所述传动部(3f1)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一撑开件(3c)沿所述螺柱的轴线方向运动;
又或者,所述第一撑开件(3c)和所述第二撑开件(3d)都为套接在所述螺柱上且不随螺柱旋转的螺帽,所述螺柱通过所述传动部(3f1)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一撑开件(3c)和所述第二撑开件(3d)沿所述螺柱的轴线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3f1)为设置在螺柱上的第一链轮;
所述开口器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旋转部件(3f)旋转的动力机构(5),所述动力机构(5)包括:
电机(5a);
第二链轮(5b),套接在所述电机(5a)的电机(5a)轴上;
链条(5c),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5b);
所述电机(5a)的电机(5a)轴旋转,通过所述第二链轮(5b)带动所述链条(5c)运动,并带动所述第一链轮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5b)的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4: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3f)为齿轮,所述开口器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旋转部件(3f)旋转的动力机构(5),所述动力机构(5)包括穿过所述齿轮的中心并与所述齿轮相连接的动力轴(5d),所述动力轴(5d)用于带动所述齿轮旋转;
并且:
所述第一撑开件(3c)和所述第二撑开件(3d)为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的齿条,所述齿轮旋转带动所述第一撑开件(3c)和所述第二撑开件(3d)沿所述齿轮的切线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
或者,所述第一撑开件(3c)为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的齿条,所述第二撑开件(3d)与所述齿轮相对固定;所述第一撑开件(3c)沿所述齿轮的切线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撑开件(3d)运动;
又或者,所述第二撑开件(3d)为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的齿条,所述第一撑开件(3c)与所述齿轮相对固定;所述第二撑开件(3d)沿所述齿轮的切线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撑开件(3d)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5d)与所述齿轮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5)还包括电机(5a),所述动力轴(5d)与所述电机(5a)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a)与所述动力轴(5d)之间通过齿轮箱传动连接,所述齿轮箱的传动比大于或等于4:1。
10.根据权利要求4、8或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撑开装置(3)同所述上牙槽包覆件(1)和/或所述下牙槽包覆件(2)相抵持的部位上的压力传感器(4);
所述压力传感器(4)和所述电机(5a)通信连接。
CN201611217198.4A 2016-12-26 2016-12-26 开口器 Pending CN1067302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7198.4A CN106730271A (zh) 2016-12-26 2016-12-26 开口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7198.4A CN106730271A (zh) 2016-12-26 2016-12-26 开口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30271A true CN106730271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926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17198.4A Pending CN106730271A (zh) 2016-12-26 2016-12-26 开口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3027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20786U (zh) * 2011-03-30 2011-11-02 李宁 口腔修复扩撑器
CN202211761U (zh) * 2011-08-26 2012-05-09 张思佳 弧形可调式口腔撑开器
CN202409814U (zh) * 2012-01-20 2012-09-05 闫利勇 可调式上、下颌骨撑开压舌器
CN202909268U (zh) * 2012-11-15 2013-05-01 钟爱红 精神病人用口腔扩撑器
CN203075368U (zh) * 2013-03-14 2013-07-24 寇建敏 麻醉针
WO2016157174A1 (en) * 2015-04-01 2016-10-06 Thomas Medical Ltd. Intra-oral device for upper airway suppor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20786U (zh) * 2011-03-30 2011-11-02 李宁 口腔修复扩撑器
CN202211761U (zh) * 2011-08-26 2012-05-09 张思佳 弧形可调式口腔撑开器
CN202409814U (zh) * 2012-01-20 2012-09-05 闫利勇 可调式上、下颌骨撑开压舌器
CN202909268U (zh) * 2012-11-15 2013-05-01 钟爱红 精神病人用口腔扩撑器
CN203075368U (zh) * 2013-03-14 2013-07-24 寇建敏 麻醉针
WO2016157174A1 (en) * 2015-04-01 2016-10-06 Thomas Medical Ltd. Intra-oral device for upper airway suppor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26044A (zh) 开口器
CN103687559A (zh) 可伸缩im钉和促动机构
CN203220552U (zh) 一种3d揉捏敲击按摩机械手
CN107139170A (zh) 一种用于绳索驱动型柔性机械臂的驱动装置
CN106078800A (zh) 一种七自由度索杆复合驱动的混联机械臂及其搬运方法
CN105055119A (zh) 膝关节康复训练器
CN108561078A (zh) 一种土层或岩石的钻进设备
CN106730271A (zh) 开口器
CN108354689A (zh) 一种充气鼓起毛刷的超声波洁牙器
JP2001029409A (ja) 足関節訓練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CN211095769U (zh) 一种颞下颌关节活动装置
CN105055128B (zh) 一种用于缓解疲劳的助力工具
CN202635801U (zh) 一种用于鞋类弯折、扭转性能测试的设备
CN207477671U (zh) 腹部按摩机
CN108577892A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多功能检查装置
CN206120433U (zh) 一种新型骨科上钉器
CN107754084A (zh) 一种药油揉搓工具
CN108006173A (zh) 四行星架十一齿第一行星架二级行星轮系式rcm机构
CN207694230U (zh) 自平衡智能溜冰鞋
CN208645979U (zh) 一种行星挤出机
CN204072715U (zh) 一种多锤敲击式护理按摩装置
CN215607389U (zh) 一种具有小腿拉伸功能的脚部按摩机构
CN107174362B (zh) 种植牙上颌窦内提升扩孔钻
CN106619004A (zh) 滚珠按摩休闲椅
CN220676371U (zh) 循经拍打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