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25786A - 防旋克氏针 - Google Patents

防旋克氏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25786A
CN106725786A CN201710122448.4A CN201710122448A CN106725786A CN 106725786 A CN106725786 A CN 106725786A CN 201710122448 A CN201710122448 A CN 201710122448A CN 106725786 A CN106725786 A CN 106725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rotation
kirschner wire
needle body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224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川
吴展羽
马敏先
左威敏
邹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1224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257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25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257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683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comprising bone transfixation elements, e.g. bolt with a distal cooperating element such as a nu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88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2017/564Methods for bone or joint treat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eur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防旋克氏针。本发明的防旋克氏针,在针体设有防旋翼,这样能避免防旋克氏针针入断骨时发生转动,从而提高了固定效果。

Description

防旋克氏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科手术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防旋克氏针。
背景技术
骨科医生对于一些特殊的骨折,比如较短小的骨的骨折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或者在骨科手术中处理一些需临时固定的骨折块时,常常会用到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固定简单,术后软组织问题相对较少,感染风险小,已广泛的用于临床,其尤其适用于较短小骨的骨折的患者、软组织条件差和经济条件差的患者、需临时固定的患者等,可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切口皮肤坏死的风险,克氏针固定既有微创手术的优势,又克服了微创手术不能进行骨折精确解剖复位的缺点。
但目前临床常用的克氏针无防止骨折断端间旋转的功能,是导致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固定效果不理想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一些医生为了其达到防旋效果,不得不同时置入两枚甚至更多的克氏针,但对于一些本身骨块较小、位置较特殊的骨折,同时置入两枚或多枚克氏针是不现实的,这就给临床医生的操作带来了困难,同时固定效果的欠佳也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旋克氏针,该防旋克氏针能避免在固定时的旋转。
一种防旋克氏针,包括针体和设置于所述针体的防旋翼。
进一步地,所述防旋翼设置于针体的尾部。
进一步地,所述防旋翼有多个,并且均匀地排布在针体。
进一步地,所述防旋翼的尾端设有折缘。
进一步地,所述折缘垂直于防旋翼。
进一步地,所述折缘的宽度为防旋翼宽度的0.1~0.3。
进一步地,所述防旋翼的外表设有凸起体。
进一步地,所述针体的针尖部的截面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针体的位于防旋翼前端的外周设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针体的针尖部开设有导线孔。
本发明的防旋克氏针,在针体设有防旋翼,这样能避免防旋克氏针针入断骨时发生转动,从而提高了固定效果。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旋克氏针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旋克氏针又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旋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提供防旋翼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防旋克氏针;20—针体;21—针尖部;22—尾部;30—防旋翼;31—折缘;32—凸起体;40—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防旋克氏针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防旋克氏针的首选实施例。但是,防旋克氏针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防旋克氏针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
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旋克氏针100,包括针体20和设置于该针体20的防旋翼30。
上述实施例中,防旋克氏针100,在针体20设有防旋翼30,这样能避免防旋克氏针100针入断骨时针体20发生转动,从而提高了固定效果。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防旋翼30的防旋转的作用是体现在:当防旋翼30随着针体20进入断骨后,防旋翼30由于凸出于针体20的表面,能对针体20的转动起到抵挡以限位针体20的作用。
针体20可为一圆柱形的杆状物件,具有一对称的中轴线。针体20具有前部、中部和尾部22。针体20的前部具有一针尖,该针头具有导向作用。
针体20可采用金属材质,如医学级的不锈钢材质。当然,也可采用钛合金材质。与医用不锈钢相比,钛合金具有比重小、比强度高、弹性模量较低、耐腐蚀、易切削加工以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钛合金可才采用α型钛合金(如纯钛系列)、α+β型钛合金(如Ti-6Al-4V等)和β型钛合金(如Ti-12Mo-6Zr-2Fe等)以及TiNi形状记忆钛合金四大类。具体地,可列举几种常见的钛合金材质,如Ti-3Al-2.5V、Ti-5Al-2.5Fe、Ti-6Al-4V、Ti-6Al-7Nb、Ti-6Al-2Nb-1Ta、Ti-5Al-3Mo-4Zr、Ti-15Mo-5Zr-3Al、Ti-15Mo-3Nb-3Al-0.2Si、Ti-12Mo-6Zr-2Fe、Ti-13Nb-13Zr、Ti-29Nb-13Ta-4.6Zr、Ti-16Nb-10Hf、Ti-35Zr-10Nb、Ti-35.3Nb-5.1Ta-7.1Zr。
防旋翼30在针体20的设置位置例如可以位于针体20的尾部22,当然也可位于其中部。
可以理解的是,防旋翼30在针体20的设置,是在针体20的外表呈凸起的结构。防旋翼30具有首端和尾端,首端连接于针体20,尾端是伸出于针体20。
防旋翼30的结构或形状可为凸起于针体20外表的板状物或片状物,板状物或片状物可为直面或带有一定弯曲度的弯曲面。此处,片状或板状是指对于“片状”而言,不考虑厚度方向所决定的四个面,只考虑由另外两个维度的长度度量的两个面。为了方便阐述,本文以链锯传动片为平面为示例。于此前提下,本发明中所述“表面”均指由长度和宽度的两个方向所决定的两个面。当然,防旋翼30也可为凸起于针体20外表的块状物等,这些都不会特别损害本发明的实施效果。
防旋翼30在针体20的设置方式,可采用一体化设置或可拆卸设置的实施方式。在一体化设置的实施方式中,防旋翼30与针体20为相同的材质,一次性加工成型。
在可拆卸设置的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卡接件或滑接件等连接在针体20的外表。可举出卡接件的一种实施结构,具体为:卡接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件的卡扣和设置于第二安装件的卡孔,该卡扣与卡孔相配合。卡扣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件的连接部以及位于连接部一端的弹性的卡扣部,卡孔周围环绕有弹性的卡持部。卡扣部为一球体,卡扣为中空结构,形成有自连接部延伸至卡扣部的育孔,从而允许该第一卡扣件受到挤压时发生弹性形变。卡扣可与第一安装件一体成型。卡持部形成有多个缺口,缺口将卡持部分隔成相互独立的卡持,从而使卡持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弹性形变。卡扣孔的直径小于卡扣部的球径。卡扣部插入卡孔时,卡持块受到卡扣部的推力发生弹性变形向外扩张,使卡扣部穿过卡扣孔。卡扣部穿过卡孔,卡持块及卡扣部均恢复原状,卡扣部被卡持块阻挡于卡孔外以将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固定。卡持部端部形成有倒角,以便拆卸第一壳体与第二安装件时使卡扣部在外力作用下易于回至卡孔内。
上述卡接件还可列举第二种实施结构(图中未示出)。具体为:卡接件可包括卡舌和卡扣。卡舌包括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位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的钩形的钩体,该第一卡槽、第二卡槽、钩槽均为弹性的结构的槽。卡扣包括第一插条、第二插条和位于第一插条、第二插条之间的钩槽。该第一卡槽、第二卡槽、钩槽均为弹性的槽。该第一卡槽、第二卡槽、钩槽均为弹性的槽。当要实现卡舌同卡扣的卡紧时,该第一插条插入第一卡槽内,第二插条插入第二卡槽内,钩体插入钩槽,第一卡槽、第二卡槽、钩槽的弹性保证第一插条、第二插条和钩体的紧密接触而达到了卡紧效果。
上述卡接件还可列举第三种实施结构(图中未示出)。具体为:卡接件可包括卡座和卡舌,该卡座和卡舌相配合。于此,卡座和卡舌的形状不做特别的限定,其结构的实施方式有很多。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应用于背包带的卡扣。具体为,卡座包括一卡槽。卡舌可为E字型,也就是说,该结构的卡舌包括第一插条、第三插条,和位于第一插条、第三插条之间的第二插条,第一插条和第三插条为弹性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二者可向第二插条靠拢,撤销外力后,二者回复到原来的位置。第二插条可为弹性结构,也可为非弹性。与插舌结构对应地,卡槽的前部要宽于后部。此处,“前”指沿插舌进入方向。卡槽前部的宽度要略小于插舌的宽度,卡槽的后部宽度要明显地小于插舌的宽度,如此可使得卡舌插入卡槽的过程中,当进入至卡槽的前部时,第一插条和第三插条被压缩向第二插条靠拢,当进入至卡槽的后部时,由于卡槽的厚度为开放体,第一插条和第三插条自动向外弹开以从卡座内外露出。卡槽的当要实现卡舌和卡座的卡扣时,将卡舌插入卡槽中,这时,第一插条和第三插条外露于卡座;当要实现卡舌和卡座的拆卸时,只需捏合第一插条和第三插条以使得卡舌拔出于卡槽。
滑接件可包括设置在防旋翼30的滑舌和设置在针体20的内壁的与该滑舌配合以供滑舌滑动的滑轨。滑轨的形式可列举出二种,第一种是两条平行的凸条,凸条之间形成供滑舌卡入的滑动腔。为了使得滑舌更好地卡入滑动腔内,滑动腔为“凸”字形,于此对应地,滑舌也为该“凸”字形。滑轨的第二种形式为开设在底座内部的滑孔。同理地,为了使得滑舌更好地卡入滑孔内,滑孔为“凸”字形,于此对应地,滑舌也为该“凸”字形。滑舌和滑轨中至少一者可为弹性结构。即,滑舌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材质制成,诸如以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为代表的高弹性模量的橡胶材质,滑轨为刚性的金属材质。或者地,滑轨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材质制成,滑舌为刚性的金属材质。或者地,二者均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材质制成。
防旋翼30的数量可为一个(即单翼),但基于更好地防转效果考虑,其数量可有多个(即多翼)。在防旋翼30为多翼的情况下,排布即指环形排布。此处,排布是呈环形排布,环形是指以针体20的轴线为对称轴,将防旋翼30看成是一个点,防旋翼30的连线构成一弧线。均匀是指基于环形排布下防旋翼30的间隔角度。具体举例说来,以防旋翼30为四个为例,防旋翼30之间的间隔角度为90度。
请参阅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防转效果,可采用二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旋翼30的尾端设有折缘31。此处,折缘31是指连接于防旋翼30的尾端的且与防旋翼30的尾端成非平行的弯折部。折缘31与防旋翼30的倾斜角较适宜地非锐角,如折缘31与防旋翼30的倾斜角为90度,即折缘31垂直于防旋翼30以形成“L”字型。这里,倾斜角是指防旋翼30所在的面与折缘31所在面所成的二面角。
折缘31的宽度可参考性地为防旋翼30宽度的0.1~0.3,如0.1、0.15、0.2、0.25或0.30等。此处,折缘31的宽度定义为在伸出防旋翼30尾端的方向上的长度。防旋翼30宽度定义为在伸出针体20外表的方向上的长度。
请参阅图4。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防旋翼30的外表设有凸起体32。该凸起体32可为凸柱或凸块等。凸起体32可为一个,或者多个。防旋翼30的一个外表面或二个外表面可设有凸起体32。凸起体32可为楔形,即上部窄、下部宽。
针体20的针尖部21的截面为圆弧形。在该种实施方式中,本防旋克氏针100配合普通的克氏针(即有楔形截面的针尖部21)使用,具体而言,先使用普通的克氏针针入断骨形成一针道,本防旋克氏沿着该针道进入端骨。
当然,针体20的针尖部21可设置位于不同侧的二个切削面,该切削面对称半面上加工有切削刃。磨削时,保证刃口锐角锋利,尖切削刃的后角α控制在40~45°之间。这样,针尖处加工了切削刃,能够准确定位、迅速开孔,使定位及钻孔操作更简单,且能大大减少对周围软组织和局部骨质的损害,节省了手术时间,大大减轻了患者术中痛苦。
针体20的位于防旋翼30前端的外周设有螺纹30,这样避免了针体20在针道内行针时或者固定在断骨时发生滑动。
针体20的外表还可套有一个环和多棱体。环被前述螺纹40及该多棱体所限位,使环不能有明显的上下移动,环是扭曲变形的不规则扁圆形,一侧圆弧较大,可套入克氏针,另一侧圆弧较小并扭曲90度,便于穿入张力带材料。针尾侧的一段多棱体,既可以阻挡环向针尾侧移动、又便于内固定取出或拧紧时使用。克氏针针尾与多棱体交界处设一环形凹槽,便于折断去除针尾。环及张力带材料可以选用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张力带材料可预先穿在环中与带环克氏针一起构成一套张力带内固定系统,作为整体包装消毒备用,便于手术使用。以髌骨骨折为例:将骨折复位后,以两套本发明所设计的带环克氏针穿过髌骨的纵轴固定骨折,张力带材料既可以自髌骨前缘绕过针尖侧扎紧;也可以穿过股四头肌腱和髌腱,并穿过另一套带环克氏针的环,将两套带环克氏针连接起来,双股张力带材料固定,于髌骨前方“8”字环扎更加牢固,折去针尾段,剪除多余的针尖。骨折愈合后,剪断张力带,使用与针尾多棱体配套的工具逆向旋转即可取出带环克氏针。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时,由张力带材料连接针尖侧及环共同构成一个闭合的大环,大环内固定住髌骨骨折块,构成一个互相限制的整体,克氏针在骨内无法滑动,使骨折得到良好的固定,避免了克氏针滑动游走、滑脱等问题。
针尖部21开设有导线孔。导线孔的作用是用来供缝合线或钢丝穿入,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粉碎性骨折及髌骨骨折时需要将克氏针尾部22折弯夹住或折成小圈牵引钢丝或肌腱缝合线进行固定或缝合的麻烦。导线孔可有一个或多个,纵向排布在针尖部21上。
当然,针体20的位于防旋翼30前端的外周设有刻度(图中未示出),以显示针体20进入针道的深度。
上述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尽管以上较多使用了表示结构的术语,例如“针体”、“防旋翼”等,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旋克氏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和设置于所述针体的防旋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旋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翼设置于针体的尾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旋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翼有多个,并且均匀地排布在针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旋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翼的尾端设有折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旋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缘垂直于防旋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旋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缘的宽度为防旋翼宽度的0.1~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旋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翼的外表面设有凸起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旋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的针尖部的截面为圆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旋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的位于防旋翼前端的外周设有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旋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的针尖部开设有导线孔。
CN201710122448.4A 2017-03-03 2017-03-03 防旋克氏针 Pending CN1067257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2448.4A CN106725786A (zh) 2017-03-03 2017-03-03 防旋克氏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2448.4A CN106725786A (zh) 2017-03-03 2017-03-03 防旋克氏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25786A true CN106725786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960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22448.4A Pending CN106725786A (zh) 2017-03-03 2017-03-03 防旋克氏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2578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2488A (zh) * 2018-07-10 2018-11-23 西安卓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骨折内固定针及医用骨折固定工具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6873Y (zh) * 1999-04-28 2000-05-10 胡玉华 双翼锁式螺纹钉
CN2448313Y (zh) * 2000-11-02 2001-09-19 黄儒收 股骨自锁髓内固定钉
CN2549920Y (zh) * 2002-06-27 2003-05-14 杨卫兵 肱骨逆行髓内钉
CN101116635A (zh) * 2007-09-18 2008-02-06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防旋转自锁骨折内固定器
CN201088621Y (zh) * 2007-11-11 2008-07-23 郑忠堂 新型克氏针
CN201384559Y (zh) * 2009-04-07 2010-01-20 陆芸 一种用于骨骼连接的螺纹钉
CN202821455U (zh) * 2012-07-12 2013-03-27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旋功能的远端塞
CN203169289U (zh) * 2013-03-21 2013-09-04 史艳光 带环克氏针
CN203493717U (zh) * 2013-09-13 2014-03-26 天津市天津医院 舟骨固定三翼钉
CN205054412U (zh) * 2015-10-20 2016-03-02 常州市武进金兴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结构稳固型金属骨针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6873Y (zh) * 1999-04-28 2000-05-10 胡玉华 双翼锁式螺纹钉
CN2448313Y (zh) * 2000-11-02 2001-09-19 黄儒收 股骨自锁髓内固定钉
CN2549920Y (zh) * 2002-06-27 2003-05-14 杨卫兵 肱骨逆行髓内钉
CN101116635A (zh) * 2007-09-18 2008-02-06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防旋转自锁骨折内固定器
CN201088621Y (zh) * 2007-11-11 2008-07-23 郑忠堂 新型克氏针
CN201384559Y (zh) * 2009-04-07 2010-01-20 陆芸 一种用于骨骼连接的螺纹钉
CN202821455U (zh) * 2012-07-12 2013-03-27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旋功能的远端塞
CN203169289U (zh) * 2013-03-21 2013-09-04 史艳光 带环克氏针
CN203493717U (zh) * 2013-09-13 2014-03-26 天津市天津医院 舟骨固定三翼钉
CN205054412U (zh) * 2015-10-20 2016-03-02 常州市武进金兴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结构稳固型金属骨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2488A (zh) * 2018-07-10 2018-11-23 西安卓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骨折内固定针及医用骨折固定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7405B2 (en) Periarticular bone plate with biplanar offset head member
US9468479B2 (en) Bone plate
US8100954B2 (en) Orthopedic plate for use in small bone repair
EP3563776A2 (en) Staples for generating and applying compression within a body
CN107205739A (zh) 主动张紧骨和关节稳定装置
JP2009050415A (ja) 医療用縫合針
CN106725786A (zh) 防旋克氏针
CN209122415U (zh) 一种肘关节骨折复位钳
CN106913368A (zh) 微创难复性顺粗隆间骨折复位钳
CN204765766U (zh) 一种全内窥镜下经皮微创椎间盘手术纤维环缝合器
CN204049805U (zh) 枪式复位钳
US20220000528A1 (en) Modular Head Compression Screw System and Device
CN105997218A (zh) 肱骨倒置髓内钉
CN104083202A (zh) 一种胫骨平台后柱锁定钢板
Soliman et al. Update on ladder plates for mandibular angle fractures
EP3731768B1 (en) Fracture plate used in transverse and segmental patella fractures
ES2465766B1 (es) Pinza quirúrgica para la aproximación y reducción de fragmentos óseos
CN218792459U (zh) 一种用于肩锁关节脱位的埋头固定针
CN213249618U (zh) 腓骨接骨板
CN211883959U (zh) 一种外科手术用手术镊
CN209864029U (zh) 骨外科钢针穿刺瞄准器
CN109620376A (zh) 一种单向骨针
CN216124537U (zh) 多米诺连接装置
CN214157480U (zh) 一种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板钉系统
CN217593027U (zh) 一种锁骨髓内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