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9583A - 一种智能驱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驱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9583A
CN106719583A CN201611078000.9A CN201611078000A CN106719583A CN 106719583 A CN106719583 A CN 106719583A CN 201611078000 A CN201611078000 A CN 201611078000A CN 106719583 A CN106719583 A CN 106719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rd
support bar
thermal source
infrared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780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9583B (zh
Inventor
杨健
王中利
尹晓璐
李纲领
白亚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m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m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m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m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780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195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19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9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9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9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9/0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 A01M29/06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visual means, e.g. scarecrows, moving elements, specific shapes, patterns or the like
    • A01M29/1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visual means, e.g. scarecrows, moving elements, specific shapes, patterns or the like using light sources, e.g. lasers or flashing ligh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9/0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 A01M29/14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thermal eff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9/0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 A01M29/16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sound wa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rd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移动驱鸟系统,涉及驱鸟器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智能驱鸟装置,采用移动驱鸟系统和移动驱鸟系统的方式,其通过设置了移动驱鸟系统和固定驱鸟系统,并且移动驱鸟系统上设置了另自然光进行驱鸟的反射镜、利用人造的激光进行驱鸟的激光发射器、利用声音进行驱鸟的高分贝蜂鸣器,固定驱鸟系统主要设置了纵横交错的多条横向热源线和多条纵向热源线,并且在这两个热源线上设置了红外传感器和发热器,以利用热能进行驱鸟,进而通过上述复合的多种方式进行协同的驱鸟,而且通过固定和移动的两种方式进行驱鸟,使得驱鸟更为立体化,更为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驱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驱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大自然中生活的鸟类种群、数量及活动范围也逐渐增大。由于我国输电架空线路大多运行在野外,不容易及时受到人力的监控,因此受鸟类活动的影响比较大,据国家电网有关部门统计,受鸟类在铁塔上筑巢、栖息引起的短路、跳闸等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鸟害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使运行维护单位在人力、物力上蒙受较大的损失,重要的是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针对这一现象,市场上推出了多款式驱鸟器,其中根据鸟类怕光、恐色的特性,特别是惧怕闪光的习性而研发的风力反光驱鸟器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
常见风力驱鸟器,其原理是以风力为动力源,同时采用轴承为中心的转动结构和橘黄色塑料制成的三角形平衡支架,支架上有三个相隔120度的风碗组成,并在风碗上加装镜片,使风轮在做反复运动时利用光学反射原理在驱鸟器区域形成一个散光区,使鸟类因受惊而放弃在高压电线杆、电线塔停留,从而达到驱鸟的目的。
但使用时发现,传统技术中的驱鸟器驱鸟的能力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驱鸟装置,以提高驱鸟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驱鸟装置,包括:移动驱鸟系统和固定驱鸟系统;
移动驱鸟系统包括主体支架、设置在主体支架底部的移动部和设置在主体支架上部的驱鸟部;
驱鸟部包括光线驱鸟器和声音驱鸟器;光线驱鸟器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杆、多个反射镜、多个激光发射器和驱动叶片;支撑杆的下端与主体支架转动连接;多个反射镜以支撑杆为中心均匀环绕在支撑杆的中端周部,且与支撑杆通过旋转轴连接;驱动叶片位于支撑杆的上端,且与支撑杆固定连接;反射镜与支撑杆的夹角为锐角;多个激光发射以支撑杆为中心均匀环绕在支撑杆上,且照射方向与地面平行或朝向地面;声音驱鸟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高分贝蜂鸣器;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高分贝蜂鸣器顺序连接;驱动叶片用于带动支撑杆沿竖直方向进行转动;
固定驱鸟系统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多条横向热源线和多条纵向热源线;横向热源线和纵向热源线均位于地表;横向热源线和纵向热源线上均匀的设置有多红外传感器,在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旁边均设置有对应的发热器;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均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每个红外传感器均与对应的发热器电连接,且用于检测到热源时,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发热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时发热。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支撑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滑轨,滑轨由下至上呈螺旋状盘绕在支撑杆上,激光发射器与滑轨滑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支撑杆的侧壁沿其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滑轨,多个滑轨均匀环绕在支撑杆的外壁上,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平行;
每个滑轨上均设置有激光发射器,且每个激光发射器均与支撑杆滑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低压电源和第一计时器,在每个横向热源线和每个纵向热源线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漏电导线,低压电源分别与漏电导线、第一计时器和每个红外传感器电连接;
第一计时器,用于每隔预定的时间生成第二触发信号;
低压电源,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或第二触发信号后生成脉冲电流,并向漏电导线传导脉冲电流;
低压电源为12V-24V的电压源。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声音驱鸟器还包括红外热像仪和计算机;红外热像仪、计算机和高分贝蜂鸣器顺序电连接;
红外热像仪用于每隔预定的时间对周围环境进行拍摄,并生成红外照片;
计算机,用于按照如下方式对红外照片进行处理:
提取红外照片中高温对象的轮廓图形;判断提取出的轮廓图形与预存的人形轮廓图形是否相同;如不相同,则触发高分贝蜂鸣器工作。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红外热像仪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横向热源线和纵向热源线所覆盖的地面的边沿,计算机位于主体支架上;红外热像仪与计算机WIFI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移动部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侧部边沿上,且均匀分布的多个红外探测器、位于支撑板两侧边沿的履带、与履带连接的驱动器;主体支架位于支撑板的上表面;红外探测器、驱动器和履带顺序连接;
红外探测器,用于探测水平方向的高温物体,并当探测到高温物体时生成第三触发信号;
驱动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三触发信号时,驱动履带转向,以使生成第三触发信号的红外探测器位于移动部的前进方向,并通过驱动履带工作,以使移动部前进。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第二计时器;第二计时器分别与每个红外传感器和驱动器电连接;
第二计时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后开始计时,若计时达到预定时间前持续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则驱动驱动器工作;若计时达到预定时间前中止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则将累计计时时间清零。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光线驱鸟器还包括与驱动器电连接的闪光灯,闪光灯固定设置于支撑板的前方,且,用于当驱动器工作时,进行闪光。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分别与驱动叶片和蓄电池电连接;
风力发电机,用于将驱动叶片旋转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中;
主体支架包括竖直伸缩支架和包围竖直伸缩支架的柱状保护外壳,包括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风速传感器,保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风速比较器;竖直伸缩支架的下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竖直伸缩支架的上端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风速比较器分别与竖直伸缩支架和风速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当风速传感器所生成的风速信号超过预设数值时,驱动竖直伸缩支架收缩,以将驱动叶片收入保护外壳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采用移动驱鸟系统和移动驱鸟系统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的只通过单一的声音进行驱鸟,当鸟类适应了声音或者发声装置失效了之后,无法再起到驱鸟的作用相比,其通过设置了移动驱鸟系统和固定驱鸟系统,并且移动驱鸟系统上设置了另自然光进行驱鸟的反射镜、利用人造的激光进行驱鸟的激光发射器、利用声音进行驱鸟的高分贝蜂鸣器,固定驱鸟系统主要设置了纵横交错的多条横向热源线和多条纵向热源线,并且在这两个热源线上设置了红外传感器和发热器,以利用热能进行驱鸟,进而通过上述复合的多种方式进行协同的驱鸟,而且通过固定和移动的两种方式进行驱鸟,使得驱鸟更为立体化,更为高效。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的移动驱鸟系统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的移动驱鸟系统的驱动叶片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的固定驱鸟系统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的漏电导线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的第一种支撑杆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的第二种支撑杆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的第二种支撑杆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的移动驱鸟系统收缩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中,101,太阳能电池板;102,驱动叶片;103,支撑杆;104,反射镜;105,激光发射器;106,保护外壳;107,红外探测器;108,履带;109,横向热源线;110,纵向热源线;111,漏电导线;112,漏电区;113,绝缘区;114,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驱鸟一般是指利用捕杀,恐吓,化学等手段,防止鸟类危害人类劳动成果、生命安全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通常为了保证飞行器的安全,在机场周围会设置专用的驱鸟设备。传统的驱鸟设备均采用灯光、声音等常态化设备进行驱鸟,当鸟类适应了这些驱鸟方式后,便难以起到驱鸟的作用。某些场所还会使用驱鸟网,或者称捕鸟网,这些网均是设置在机场的四周,用来将鸟类拦截下来,但鸟类经过这些网的时候,通常是处于速度较高的状态(鸟类看不到这些网,也就不会进行减速),当鸟类撞击到这些网上的时候,往往会造成鸟类的死亡,可见当前技术中驱鸟方式要么过于单一化,无法达到驱鸟的目的,要么会导致鸟类的伤亡。针对该种情况,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驱鸟装置。
如图1-8所示,提供了一种智能驱鸟装置,包括:移动驱鸟系统和固定驱鸟系统;
移动驱鸟系统包括主体支架、设置在主体支架底部的移动部和设置在主体支架上部的驱鸟部;
驱鸟部包括光线驱鸟器和声音驱鸟器;光线驱鸟器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杆103、多个反射镜104、多个激光发射器105和驱动叶片102;支撑杆103的下端与主体支架转动连接;多个反射镜104以支撑杆103为中心均匀环绕在支撑杆103的中端周部,且与支撑杆103通过旋转轴连接;驱动叶片102位于支撑杆103的上端,且与支撑杆103固定连接;反射镜104与支撑杆103的夹角为锐角;多个激光发射以支撑杆103为中心均匀环绕在支撑杆103上,且照射方向与地面平行或朝向地面;声音驱鸟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01、蓄电池和高分贝蜂鸣器;太阳能电池板101、蓄电池和高分贝蜂鸣器顺序连接;驱动叶片102用于带动支撑杆103沿竖直方向进行转动;
固定驱鸟系统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多条横向热源线109和多条纵向热源线110;横向热源线109和纵向热源线110均位于地表;横向热源线109和纵向热源线110上均匀的设置有多红外传感器,在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旁边均设置有对应的发热器;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均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每个红外传感器均与对应的发热器电连接,且用于检测到热源时,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发热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时发热。
其中,上述驱鸟装置中,主要是利用了双重的驱鸟系统进行符合式的驱鸟。这两个驱鸟系统分别是移动驱鸟系统和固定驱鸟系统。一般情况下,鸟类是以较高的速度进行运动的(鸟类的飞行速度远高于人类的运动速度),同时鸟类的体积较小,一般的传感器或者探测器难以有效的捕捉到体积过小或者是移动速度过快的物体,因此传统的自动化驱鸟设备中,通常无法达到及时响应或者是准确的响应。针对该种情况,通过同时设置了移动驱鸟系统和固定驱鸟系统,使得当有鸟类停留在固定驱鸟系统周围时,及时移动驱鸟系统无法及时的识别到鸟类,也可以通过固定驱鸟系统中的红外传感器和发热器完成驱鸟(红外传感器能够探测到距离较近的热源,进而触发热器进行工作,通过高温的方式驱散鸟类,并且发热气不会带来噪音或者高强度的光线,避免了对周围的用户带来影响)。当然,还可以为每个红外传感器配置一个对应的闪光器,进而当鸟类靠近某一个红外传感器时,可以通过闪光器的闪烁完成驱鸟。使用闪光器进行驱鸟可能会对人眼带来刺激,但依旧不会产生噪音污染。
具体的,移动驱鸟系统的驱鸟设备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光线驱鸟和声音驱鸟。光线驱鸟主要是光线驱鸟器,该部分通过两种光线完成驱鸟,一个是反射镜104利用了阳光进行驱鸟(不会消耗能源,直接使用自然光进行驱鸟),其中,反射镜104可以是单面反射镜104也可以是多面反射镜104(如使用三面均为透明玻璃材质的三棱镜,以将阳光反射到不同的位置上,提高驱鸟效率)。当然,还可以为每个反射镜104配置一个聚光镜,以将阳光汇聚到一起,进而通过反射镜104反射到鸟类的眼中,以起到更好的驱鸟作用。另一个是利用了激光发射器105,通过采用人造光线的方式进行驱鸟,需要说明的是,激光发射器105和反射镜104应当同时出现,当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使用反射镜104进行驱鸟,当阳光不够充足的情况下,使用激光发射器105进行驱鸟。如果激光发射器105和反射镜104仅仅采用固定的位置,那么驱鸟的效果十分有限。针对该种情况,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中,反射镜104通过旋转轴与支撑杆103连接,进而反射镜104能够将阳光反射到不同的位置上,以能够对更大的面积进行驱鸟。同时支撑杆103在驱动叶片102的作用下,还能够以其自身为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激光发射器105和反射镜104也能够转动,从而对更大的空间进行驱鸟。
驱动叶片102的作用主要是带动支撑杆103进行转动(支撑杆103围绕其中轴线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与支撑杆103连接的反射镜104和激光发射器105以支撑杆103的中轴线为轴进行转动。
除了光线驱鸟的部分,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中还设置了声音驱鸟的设备。声音驱鸟设备主要有太阳能电池板101、蓄电池和高分贝蜂鸣器。其中,太阳能电池板101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转化出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并且蓄电池用来向高分贝蜂鸣器进行供电。为了避免太阳能电池板101被遮挡,应当将太阳能电池板101设置在整体装置的最高处。
与固定驱鸟系统不同的是,移动驱鸟系统可以通过设置在其下部的移动部进行移动,从而到达不同的位置进行驱鸟。移动部的移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式的移动方式,即移动部沿着某一个既定的路线进行往返式的移动。此时,移动部可以是由轨道和与轨道相配合的滑动结构组成,那么主体支架和驱鸟部便可以在轨道上进行往复式的运动,移动部也可以是输入既定巡航程序的移动控制系统,在该程序的控制下,使得移动部能够沿着已经规定好的路线进行移动,并且在移动的同时进行驱鸟。
移动部的另一种移动方式是自由式的移动方式,在该种移动方式的情况下,可以为移动部设置导航设备(如遥控驱动设备或者是红外探测器107这种检测装置)。当设置红外检测器的时候,可以通过红外探测器107来识别哪个方向有热源(如鸟类),并且驱动移动部的轮胎朝向热源的方向进行移动。当设置遥控驱动设备的时候,移动部可以依据接收到的遥控指令进行移动,或者是依据当前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接收到的目标地理位置(上位机所提供的目标地理位置)进行移动。
单纯的依靠移动驱鸟系统进行驱鸟,其效果上有一定的滞后性,主要是指移动驱鸟设备上的光线驱鸟和声音驱鸟设备需要与鸟类相距较近的时候才能够发挥作用,当驱动驱鸟系统距离鸟类过远的时候,移动驱鸟系统移动到鸟类附近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导致驱鸟的延迟,尤其是针对某些重要场合,这种驱鸟的延迟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针对该种情况,本方案设置了对重点地区进行驱鸟的固定驱鸟系统。并且,考虑到重点地区需要及时的进行驱鸟,而探测器对于体积小,移动速度快的鸟类很难有快速的相应,而落在地面上的鸟类又容易被杂草所遮挡,该方案的固定驱鸟系统设置了铺设在地面上的驱鸟网,该驱鸟网包括多条横向热源线109和多条纵向热源线110,并且在这两个热源线上均匀的设置了红外传感器和与红外传感器相配合的发热器。当鸟类停留在红外传感器附近的时候,红外传感器能够探测到鸟类,进而通过发热器发热的方式来达到驱鸟的目的。当然,还可以为每个红外传感器设置相对应的闪光器,闪光器与发热器电连接,并且当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时进行闪光。具体实施时,发热器需要电能作为能源,进而发热器与其相连的电源可以通过设置在横向热源线109和/或纵向热源线110中导线进行连接。
其中横向热源线109和纵向热源线110均为多条,且多条横向热源线109均相互平行,且间距相等,多条纵向热源线110均相互平行,且间距相等。任一条横向热源线109与任一条纵向热源线110相互垂直。相邻的两条横向热源线109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20厘米-50厘米,相邻的两条横向热源线109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20厘米-50厘米。
为了使激光发射器105能够在支撑杆103上进行更大范围的滑动和更便捷的滑动,可以在支撑杆103的外表面上设置滑轨114,并且激光发射器105与滑轨114滑动连接。其中,滑轨114的设置方式有两种,下面分别对这两种进行说明:
第一种,在支撑杆10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滑轨114,滑轨114由下至上呈螺旋状盘绕在支撑杆103上,激光发射器105与滑轨114滑动连接。
也就是滑轨114是盘绕在支撑杆103上的,并且激光发射器105能够沿着滑轨114环绕着支撑杆103进行滑动。
第二种,在支撑杆103的侧壁沿其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滑轨114,多个滑轨114均匀环绕在支撑杆103的外壁上,滑轨114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103的长度方向平行;
每个滑轨114上均设置有激光发射器105,且每个激光发射器105均与支撑杆103滑动连接。
也就是,在支撑杆103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了多条滑轨114,每条滑轨114上的激光发射器105可以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其中,不论以上哪种方式,优选的,激光发射器105所发出的激光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0度-30°。还可以是在激光发射器105上设置闪光器,进而通过闪光的方式进行驱鸟。
除了使用热能和光进行驱鸟还可以采用低电压电击的方式进行驱鸟。传统的电击方式是采用电击枪对鸟类(或者人类)进行电击,但这种点击方式需要人为参与,自动化程度较低。针对该种情况,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电击的设备。具体的,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驱鸟装置中,还包括低压电源和第一计时器,在每个横向热源线109和每个纵向热源线11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漏电导线111,低压电源分别与漏电导线111、第一计时器和每个红外传感器电连接;
第一计时器,用于每隔预定的时间生成第二触发信号;
低压电源,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或第二触发信号后生成脉冲电流,并向漏电导线111传导脉冲电流;
其中,低压电源为12V-24V的电压源。
可见,低压电源可以受到两个信号的触发,分别是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第一触发信号是红外传感器所生成的,其在检测到有鸟类靠近时便会生成第一触发信号,第二触发信号是基于时间生成的,可以每隔5分钟或10分钟生成一次,以驱动低压电源向漏电导线111进行供电。其中,红外传感器生成第一触发信号时并不能保证鸟类一定落在了漏电导线111上,因此,电击式驱鸟存在一定的精度低的问题。具体设置时,可以漏电导线111包含有两部分,分别绝缘外皮和被绝缘外皮所包裹的导线芯,为了使导线能够直接接触到鸟,并且保证导线不会过多的裸露在室外导致氧化,可以将绝缘外皮分为绝缘区113和漏电区112,其中绝缘区113和漏电区112间隔设置,如绝缘区113长度为10厘米,漏电区112的长度设置为5厘米。绝缘区113的部分绝缘外皮是完整的,该部分绝缘外皮完全包裹在了对应导线的外部;相对应的,漏电区112则只有导线芯,而没有绝缘外皮,或者是漏电区112的绝缘外皮仅保留朝向地面一侧的。进而当鸟直接接触到漏电区112的导线芯时,便会使鸟类受到电极,以达到驱离的目的。
优选的,为了在进行驱鸟的同时不会鸟类造成伤害,应当限制低压电源所产生电流的幅值,即低压电源优选为12V-24V的电压源。
上述方案中提供的驱鸟方式是非精确驱鸟,无法在鸟类到达的时候,及时的进行驱离,并且可能会造成一定数量的没有效果的驱离(如激光发射器105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不论是否有鸟类靠近)。为了降低驱鸟装置对环境造成的干扰(如噪声干扰、光线干扰),应当增加精确驱鸟的设备。
具体而言,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驱鸟装置中,声音驱鸟器还包括红外热像仪和计算机;红外热像仪、计算机和高分贝蜂鸣器顺序电连接;
红外热像仪用于每隔预定的时间对周围环境进行拍摄,并生成红外照片;
计算机,用于按照如下方式对红外照片进行处理:
提取红外照片中高温对象的轮廓图形;判断提取出的轮廓图形与预存的人形轮廓图形是否相同;如不相同,则触发高分贝蜂鸣器工作。
也就是红外热像仪能够读取出当前环境的红外照片,并且,将该红外照片交给计算机进行处理。由于鸟类均是恒温动物,而外部环境通常是处于低温状态,因此,能够将鸟类明确的体现在红外照片中。计算机首先需要做的是在红外照片中提取出高温物体的轮廓。由于在照片中出现的除了鸟类还有可能出现行人,但行人通常并不是驱赶的目的,因此,需要通过计算机对提取出来的轮廓图形进行辨识,当提取出来的轮廓图形不是行人的时候,就应当进行驱离。通常,行人的轮廓应当是竖直的(行人通常处于站立状态),这与鸟类的轮廓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可以通过轮廓是否相似来判断红外照片中出现的是否是行人。一般情况下,行人驻留时,可能会下蹲,此时行人在红外照片中的轮廓与鸟类的较为相似,但在需要进行驱鸟的地区中,正常状态下,行人不应当有下蹲的动作,因此,此类行人(有下蹲动作的行人)也可以作为一类驱离的对象。
当然,还可以在计算机中增加更多的程序进行精确的判断。也就是判断判断提取出的轮廓图形与预存的人形轮廓图形是否相同,实质上是判断两个轮廓(提取出的红外照片中的轮廓图形和预存的人形轮廓图形)是否相似,当相似度达到预定的百分比数值时,便认为这两个轮廓相同。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直接以绝对的阈值来划分相同或者不相同,不够准确,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加判断。即增加相应的程序后,计算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执行,步骤判断提取出的轮廓图形与预存的人形轮廓图形是否相同包括:
计算提取出的轮廓图形与预存的人形轮廓图形的第一相似度;
如果第一相似度低于第一阈值,则触发高分贝蜂鸣器工作;
如果第一相似度高于第二阈值,则不触发高分贝蜂鸣器工作;
如果第一相似度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则计算提取出的轮廓图形与预存的鸟类轮廓图形的第二相似度;
若第二相似度大于第三阈值,则触发高分贝蜂鸣器工作。
起哄,第一阈值的数值小于第二阈值的数值,如可以是第一阈值为70,第二阈值为80。第二相似度反应的是图像与预存的鸟的外形的相似度,如果相似度很高的话,则说明红外照片中提取出的轮廓应当是鸟类,应当通过高分贝蜂鸣器进行驱里。
为了能够更为精确和全面的对目标区域进行驱鸟,可以同时设置多个红外热像仪,来全方位的进行观测,以及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热源(如鸟类)进行观测。具体而言,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驱鸟装置中,红外热像仪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横向热源线109和纵向热源线110所覆盖的地面的边沿,计算机位于主体支架上;红外热像仪与计算机WIFI连接。
由于高分贝蜂鸣器是设置在移动部上的,而红外热像仪是设置在地面上的,二者难以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因此可以将计算机设置在主体支架上,并且红外热像仪与计算机WIFI连接。其中,建立的WIFI可以是由预设的小范围基站所建立的。
下面对装置中的移动部进行具体说明。移动部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侧部边沿上,且均匀分布的多个红外探测器107、位于支撑板两侧边沿的履带108、与履带108连接的驱动器;主体支架位于支撑板的上表面;红外探测器107、驱动器和履带108顺序连接;
红外探测器107,用于探测水平方向的高温物体,并当探测到高温物体时生成第三触发信号;
驱动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三触发信号时,驱动履带108转向,以使生成第三触发信号的红外探测器107位于移动部的前进方向,并通过驱动履带108工作,以使移动部前进。
驱动器的作用是调整移动部的前进方向,和控制移动部进行前进。驱动器的变向和驱动是基于红外探测器107的探测结果进行的。如有四个红外探测器107,且分别移动部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上,当左方的红外探测器107生成了第三触发信号的时候,则驱动器应当履带108转动(左侧履带向后转动,右侧履带向前转动),以使移动部向左转向,当移动部前方的红外探测器107生成第三触发信号的时候,则说明已经转向到位了,此时则应当履带108工作(左侧履带和右侧履带以相同的转速向前转动),进而使移动部整体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移动驱鸟系统整体朝向热源方向运动。此时光线驱鸟器和声音驱鸟器能够起到更好的驱鸟作用。
为了降低装置整体的能耗,可以设置当发热器无法驱鸟的时候再驱动移动部朝向热源运动。某些情况下,鸟类作为热源不足以被移动驱鸟系统中的红外探测器107所识别到,但发热器作为良好的热源则可以帮助红外探测器107进行导向和定位。此时,需要说明的是,发热器不能存在与任一个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否则将会导致系统处于死循环的状态。
该种情况下,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驱鸟装置,还包括第二计时器;第二计时器分别与每个红外传感器和驱动器电连接;
第二计时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后开始计时,若计时达到预定时间前持续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则驱动驱动器工作;若计时达到预定时间前中止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则将累计计时时间清零。
也就是当红外传感器持续一段时间一直发出第一触发信号,则说明发热器的驱离方式失败了,此时则需要通过移动部进行移动,采用移动驱鸟系统上的设备进行驱鸟。
优选的光线驱鸟器还包括与驱动器电连接的闪光灯,闪光灯固定设置于支撑板的前方,且,用于当驱动器工作时,进行闪光。
优选的,本申请所提供智能驱鸟装置中,还包括与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分别与驱动叶片102和蓄电池电连接;
风力发电机,用于将驱动叶片102旋转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中;
主体支架包括竖直伸缩支架和包围竖直伸缩支架的柱状保护外壳106,包括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风速传感器,保护外壳106的内部设置有风速比较器;竖直伸缩支架的下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竖直伸缩支架的上端与支撑杆103固定连接;
风速比较器分别与竖直伸缩支架和风速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当风速传感器所生成的风速信号超过预设数值时,驱动竖直伸缩支架收缩,以将驱动叶片102收入保护外壳106中。
即,除了通过太阳能来获取能源,还可以通过风能来获取能源,以使高分贝蜂鸣器能够持久的正常工作。
并且,当外界环境风力过大的时候,驱动叶片102直接处于室外的环境,会导致驱动叶片102造成损伤,因此,当风力过大(风速过高)的时候,应当将驱动叶片102收入保护外壳106中,进而避免驱动叶片102受到损坏。具体的,保护外壳106整体应当呈柱状,其中轴线与重力线平行,并且上端开口,下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当风力过大的时候,风速比较器会判断出风速传感器所产生的电信号异常,进而驱动竖直伸缩支架由伸展状态改变为收缩装置(沿竖直方向上的收缩),收缩全部完成之后,便能够将驱动叶片102的上端收入到保护外壳106中,即竖直伸缩支架收缩完全后,驱动叶片102的顶端低于保护外壳106的顶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尽量缩小保护外壳的体积,可以将驱动叶片设置为可伸缩叶片,类似的,还可以将连接反射镜和支撑杆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为可伸缩的,当然,还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为可折叠电池板。进一步,保护外壳也可以设置为可沿竖直方向伸缩的形式,保护外壳有四块竖直的挡板组成,沿竖直方向上看,保护外壳呈方形,并且这四块挡板均可以沿竖直方向伸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驱鸟系统和固定驱鸟系统;
所述移动驱鸟系统包括主体支架、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底部的移动部和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上部的驱鸟部;
所述驱鸟部包括光线驱鸟器和声音驱鸟器;所述光线驱鸟器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杆、多个反射镜、多个激光发射器和驱动叶片;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主体支架转动连接;多个所述反射镜以所述支撑杆为中心均匀环绕在所述支撑杆的中端周部,且与所述支撑杆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驱动叶片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且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反射镜与所述支撑杆的夹角为锐角;多个激光发射以所述支撑杆为中心均匀环绕在所述支撑杆上,且照射方向与地面平行或朝向地面;所述声音驱鸟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高分贝蜂鸣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蓄电池和所述高分贝蜂鸣器顺序连接;所述驱动叶片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杆沿竖直方向进行转动;
所述固定驱鸟系统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多条横向热源线和多条纵向热源线;所述横向热源线和纵向热源线均位于地表;所述横向热源线和所述纵向热源线上均匀的设置有多红外传感器,在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旁边均设置有对应的发热器;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均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每个红外传感器均与对应的发热器电连接,且用于检测到热源时,生成第一触发信号;所述发热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时发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由下至上呈螺旋状盘绕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激光发射器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杆的侧壁沿其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滑轨,多个滑轨均匀环绕在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上,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平行;
每个所述滑轨上均设置有所述激光发射器,且每个所述激光发射器均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压电源和第一计时器,在每个所述横向热源线和每个纵向热源线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漏电导线,所述低压电源分别与所述漏电导线、所述第一计时器和每个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计时器,用于每隔预定的时间生成第二触发信号;
所述低压电源,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或第二触发信号后生成脉冲电流,并向所述漏电导线传导所述脉冲电流;
所述低压电源为12V-24V的电压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驱鸟器还包括红外热像仪和计算机;所述红外热像仪、计算机和高分贝蜂鸣器顺序电连接;
所述红外热像仪用于每隔预定的时间对周围环境进行拍摄,并生成红外照片;
所述计算机,用于按照如下方式对红外照片进行处理:
提取红外照片中高温对象的轮廓图形;判断所述提取出的轮廓图形与预存的人形轮廓图形是否相同;如不相同,则触发所述高分贝蜂鸣器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热像仪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横向热源线和纵向热源线所覆盖的地面的边沿,所述计算机位于所述主体支架上;所述红外热像仪与所述计算机WIFI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侧部边沿上,且均匀分布的多个红外探测器、位于所述支撑板两侧边沿的履带、与所述履带连接的驱动器;所述主体支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红外探测器、所述驱动器和所述履带顺序连接;
所述红外探测器,用于探测水平方向的高温物体,并当探测到高温物体时生成第三触发信号;
所述驱动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三触发信号时,驱动所述履带转向,以使生成第三触发信号的红外探测器位于所述移动部的前进方向,并通过驱动所述履带工作,以使所述移动部前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计时器;所述第二计时器分别与每个红外传感器和驱动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计时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后开始计时,若计时达到预定时间前持续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则驱动所述驱动器工作;若计时达到预定时间前中止接收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则将累计计时时间清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驱鸟器还包括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的闪光灯,所述闪光灯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前方,且,用于当驱动器工作时,进行闪光。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力发电机,所述风力发电机分别与所述驱动叶片和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所述风力发电机,用于将驱动叶片旋转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所述蓄电池中;
所述主体支架包括竖直伸缩支架和包围所述竖直伸缩支架的柱状保护外壳,所述包括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风速传感器,所述保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风速比较器;所述竖直伸缩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竖直伸缩支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风速比较器分别与所述竖直伸缩支架和所述风速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当风速传感器所生成的风速信号超过预设数值时,驱动所述竖直伸缩支架收缩,以将所述驱动叶片收入所述保护外壳中。
CN201611078000.9A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智能驱鸟装置 Active CN106719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8000.9A CN106719583B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智能驱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8000.9A CN106719583B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智能驱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9583A true CN106719583A (zh) 2017-05-31
CN106719583B CN106719583B (zh) 2021-02-12

Family

ID=58898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78000.9A Active CN106719583B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智能驱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1958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8827A (zh) * 2017-06-21 2017-10-24 夏士桀 一种能够驱赶鸟类的风力发电设备
CN107795942A (zh) * 2017-09-20 2018-03-13 林广华 一种太阳能动物驱赶灯
CN108094398A (zh) * 2017-12-01 2018-06-01 国家电网公司 驱鸟器
CN108575981A (zh) * 2018-05-04 2018-09-28 旌德县瀚海星云智能化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农业用驱鸟驱动物装置
CN110196453A (zh) * 2019-05-24 2019-09-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常无人平台的异物监测报警系统
CN112400856A (zh) * 2020-11-09 2021-02-26 济南基尚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信号塔在风力作用下防止内部昆虫破坏设备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3A (ja) * 1994-06-24 1996-01-09 Yasutaka Kobayashi 鳥害防止装置
CN201584727U (zh) * 2009-12-15 2010-09-15 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 一种热释电红外传感高压电子驱鸟器
CN106070175A (zh) * 2016-06-29 2016-11-0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市历城区供电公司 一种改进型驱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3A (ja) * 1994-06-24 1996-01-09 Yasutaka Kobayashi 鳥害防止装置
CN201584727U (zh) * 2009-12-15 2010-09-15 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 一种热释电红外传感高压电子驱鸟器
CN106070175A (zh) * 2016-06-29 2016-11-0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市历城区供电公司 一种改进型驱鸟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8827A (zh) * 2017-06-21 2017-10-24 夏士桀 一种能够驱赶鸟类的风力发电设备
CN107288827B (zh) * 2017-06-21 2019-03-29 夏士桀 一种能够驱赶鸟类的风力发电设备
CN107795942A (zh) * 2017-09-20 2018-03-13 林广华 一种太阳能动物驱赶灯
CN108094398A (zh) * 2017-12-01 2018-06-01 国家电网公司 驱鸟器
CN108575981A (zh) * 2018-05-04 2018-09-28 旌德县瀚海星云智能化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农业用驱鸟驱动物装置
CN110196453A (zh) * 2019-05-24 2019-09-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常无人平台的异物监测报警系统
CN110196453B (zh) * 2019-05-24 2024-05-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常无人平台的异物监测报警系统
CN112400856A (zh) * 2020-11-09 2021-02-26 济南基尚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信号塔在风力作用下防止内部昆虫破坏设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9583B (zh) 2021-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9583A (zh) 一种智能驱鸟装置
US11555477B2 (en) Bird or bat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for wind turbine risk mitigation
US20200277052A1 (en) Drone with four wings maneuverable by flapping action
CN108590326B (zh) 基于清洁能源和无人机的户外智能帐篷系统的防侵袭方法
CN20675962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用昆虫监测装置
CN203563593U (zh) 抗干扰智能驱逐器
CN108331435A (zh) 基于清洁能源和无人机的户外智能帐篷系统
CN204070271U (zh) 可全天候连续工作的光驱鸟系统
JP3187091U (ja) 害獣撃退装置
CN102396447A (zh) 一种光电目标识别驱鸟器及驱鸟方法
KR20160136899A (ko) 조류 퇴치장치
KR101102208B1 (ko) 태양전지를 이용한 능동형 구간별 작동 전기목책기
CN201854623U (zh) 一种光电目标识别驱鸟器
CN115067316A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输电线路防鸟害及护鸟装置及方法
CN104106563A (zh) 可全天候连续工作的光驱鸟系统
CN209149516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的森林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CN208692165U (zh) 驱鸟装置、发光装置、以及驱鸟网络系统
CN207833651U (zh) 一种防火预警电力铁塔
CN208129347U (zh) 基于红外检测的声光组合电气设备驱鸟装置
Raju et al. Green IoT Framework for Deep Forest Surveillance
CN117044705A (zh) 一种穿林架空线路驱松鼠器
CN210782625U (zh) 一种杂交水稻病虫害远程监控系统
CN215413853U (zh) 一种森林树木全生态监测系统
CN215913091U (zh) 一种架空线路智能驱鸟机器人
CN212906525U (zh) 人体感应报警禁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