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7062A - 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及盲区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及盲区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7062A
CN106717062A CN201580049248.XA CN201580049248A CN106717062A CN 106717062 A CN106717062 A CN 106717062A CN 201580049248 A CN201580049248 A CN 201580049248A CN 106717062 A CN106717062 A CN 106717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state
blind area
wave beam
network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92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7062B (zh
Inventor
王艺
童文
黄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717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7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7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7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及盲区管理方法,能使高频通信系统中处于盲区的用户设备尽快恢复正常通信。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的接收模组、用于根据所述测量信息判断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的判断模组及盲区状态处理模组。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在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时启动快速波束搜索过程,以找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如果在v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阻塞状态时,通知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并使网络侧设备利用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Description

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及盲区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及盲区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对于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通信质量等要求的不断提升,现有的用于移动通信的频段已经变得非常拥挤。然而,在6-300GHz的毫米波频段上,仍然拥有大量的频谱资源还未被分配使用。把毫米波频段引入到蜂窝接入通信中来,充分利用毫米波频段的大带宽资源,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已有的研究中,以毫米波频段为代表的高频段主要应用于室内短距通信场景。室外场景中,由于其地形复杂,加上高频段路损较大、穿透障碍物能力弱以及在某些频点雨衰严重等特点,严重的制约了高频段在室外场景的应用。然而,高频段由于其波长短,易实现大规模阵列天线,可以通过波束成形(beam forming)技术来提高天线增益,从而有效的补偿其高路损,这也为高频在室外场景的中长距离传输的应用提供可能性。
对于高频通信,视距(LoS:Line-of-Sight)传输能够达到一定的传输范围,但是对于非视距(NLoS:Non-Line-of-Sight)传输,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反射路径也能够实现一定范围的高频数据传输。然而在实际网络环境中,视距路径或者反射路径很容易被一些物体所遮挡住,形成一定的盲区,影响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质量较高的高频通信系统及其盲区管理方法。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能通过高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模组,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
判断模组,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测量信息识别判断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或不同的盲区状态,所述不同的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干扰状态、阻塞状态;及
盲区状态处理模组,用于在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波束失配状态时启动快速波束搜索过程,以找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以调度其它能减小干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阻塞状态时,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通知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使网络侧设备利用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RSRP、RSRQ、移动速度、ACK/NACK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高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但RSRQ值小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所述判断模组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二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移动速度高于预设的速度门限值,则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且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到用户设备在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 的门限值,或通过位置信息确认该用户设备与其服务基站之间的链路出现了阻挡,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四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用户设备未关闭高频连接之前通过高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用户面的数据通信;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控制面数据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盲区管理触发模组,用于在用户设备的RSRP值或RSRQ值降低到相应的门限值时触发盲区管理,或在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连续多次ACK字符丢失时触发盲区管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盲区管理结果通知模组,用于将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的处理结果信息通知所述用户设备。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能通过高频频段或低频频段与网络侧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测量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时的信道测量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量信息识别判断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或不同的盲区状态,所述不同的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干扰状态、阻塞状态;
快速波束搜索及资源调度单元,用于在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时进行快速波束搜索,以找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还用于在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以调度能减小干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
转换单元,用于在预设的时间内找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时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由所述波束失配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时将用户设 备的状态由所述波束失配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所述转换单元还用于在预设的时间内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时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由所述干扰状态转换为正常通信状态,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换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资源时将用户设备的状态由所述干扰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及
切换单元,用于在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时,关闭用户设备的高频连接,启用低频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RSRP、RSRQ值、移动速度、ACK/NACK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的RSRP高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但RSRQ值小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所述判断单元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二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移动速度高于预设的速度门限值,则所述判断单元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三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且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到用户设备在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的门限值,或通过位置信息确认该用户设备与其服务基站之间的链路出现了阻挡,则所述判断单元判断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测量信息至网络侧设备,并在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之后,发送关闭高频连接的确认信息至网络侧设备。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盲区管理方法,应用于能通过高频频段无线通信的系统中,所述盲区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测量信息识别判断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或不同的盲区状态,所述不同的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干扰状态、阻塞状态;及
在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时启动快速波束搜索过程,以找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或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以调度其它能减小干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
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能找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使用该新波束对进行高频数据通信;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由所述波束失配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或者,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使用该高频通信资源进行高频数据通信;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换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资源,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由所述干扰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及
在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时,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并使网络侧设备利用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RSRP、RSRQ值、移动速度、ACK/NACK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高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但RSRQ值小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所述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二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移动速度高于预设的速度门限值,则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三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且 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到用户设备在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的门限值,或通过位置信息确认该用户设备与其服务基站之间的链路出现了阻挡,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四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在用户设备未关闭高频连接之前通过高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用户面的数据通信;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控制面数据通信。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盲区管理方法还包括盲区管理触发过程,用于在用户设备的RSRP值或RSRQ值降低到相应的门限值时触发盲区管理,或在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连续多次ACK字符丢失时触发盲区管理。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盲区管理方法还包括将盲区状态处理结果信息通知所述用户设备或网络侧设备。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盲区管理方法,应用于能通过高频频段无线通信的系统中,所述盲区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时的信道测量信息;
根据所述测量信息识别判断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或不同的盲区状态,所述不同的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干扰状态、阻塞状态;
在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时利用快速波束搜索搜寻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或在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以调度能减小干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
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找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由所述波束失配状态转换为正常通信状态;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由所述波束失配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或者,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 由所述干扰状态转换为正常通信状态;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换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资源,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由所述干扰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及
在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时,关闭用户设备的高频连接,启用低频连接。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RSRP、RSRQ值、移动速度、ACK/NACK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的RSRP高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但RSRQ值小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则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至第二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移动速度高于预设的速度门限值,则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
第二第四方面的第一至第三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且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到用户设备在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的门限值,或通过位置信息确认该用户设备与其服务基站之间的链路出现了阻挡,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盲区管理方法还包括:在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之后,发送关闭高频连接的确认信息至网络侧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组成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高频下的四种MAC状态转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盲区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盲区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盲区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盲区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盲区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盲区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盲区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盲区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的组成模块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的组成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组成模块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组成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八中盲区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九中网络侧设备的组成模块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九中盲区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用户设备的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涵盖的范围。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 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LTE-Advanced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高频通信系统,或未来演进的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网络等。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可称之为终端(Terminal)、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等,该用户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等,例如,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宏站、小站等,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本发明并不限定。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揭示了一种高频通信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100及用户设备20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100可以是小站、宏站、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通信设备。所述小站可作为用户设备200的服务基站,利用高频频段(如毫米波频段)与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由于高频频段本身的衰减特性,高频通信系统会概率性的出现盲区问题。
盲区是指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由于阻挡物、波束没有完全对准、或干扰等原因,导致某些位置的用户设备接收的信号强度很弱或者信干噪比(SINR)很低而无法进行解调。盲区场景主要有以下四种:
全盲场景:基站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信号完全被阻挡,用户设备从高频基 站接收到的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低于最低的接收门限值。在这种场景下,无法通过提高发射功率或者调整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波束方向来改善链路质量,需要及时切换通信频段或者重新选择其他高频站点。
波束失配场景:由于用户设备的移动或者周边反射物环境的变化,导致原先匹配的波束不再适配,或者只能够通过旁瓣波束获得一定的信号强度。虽然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也能够解调出低阶调制的有效信号,但是无法获得最佳波束增益,无法采用更高阶的调制方式获得更高数据传输速率。
回传干扰场景:用户设备处于回传链路信号干扰的区域,造成用户设备在接收本基站信号的同时受到回传链路信号的强干扰,造成接收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很低而无法进行解调。回传干扰影响用户设备接入通信会随着站点密度和波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射体数量的增加也会引起干扰概率增加。
上下行不对称场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因为天线波束、发射功率、采用频点、或拓扑结构等不同,从而造成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的不对称。
针对上述盲区的场景,本发明引入4个MAC层状态机,各状态机对应相应场景,基站和用户设备能够根据MAC层状态机的状态,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操作,从而加速处于盲区的用户设备进入正常通信状态。
如图3所示,引入的4个MAC层状态分别正常通信状态(MAC_NORMAL)、阻塞状态(MAC_BLOCKED)、波束失配状态(MAC_BIASED)和干扰状态(MAC_INTERFERED)。MAC_NORMAL状态表示用户设备处于正常通信状态,可以与基站进行正常的数据通信;MAC_BLOCKED状态表示用户设备通信完全被阻挡,无法跟基站进行正常的通信,与上述全盲场景相对应;MAC_BIASED状态表示用户设备波束与基站波束没有对准,造成了链路性能恶化,与上述波束失配场景相对应;MAC_INTERFERED状态表示用户由于受到强干扰影响正常通信,与上述回传干扰场景和上下行不对称场景相对应。如图3所示,这四种状态在一定条 件下会发生相互转换。设计上述4种状态的目的,则是通过MAC状态的标示,对处于各个不同状态用户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得用户设备能够快速的从MAC_BLOCKED、MAC_BIASED和MAC_INTERFERED这三种非正常状态转换到MAC_NORMAL状态,从而保证用户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体验。
请参阅图4,一种应用于上述高频通信系统中的盲区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四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为盲区管理触发过程。基站可以根据基站侧的测量统计信息或者用户设备侧反馈的测量统计信息触发盲区管理过程。
基站可以根据上下行互惠性(reciprocity),通过检测上行链路的链路质量,从而判断下行链路的情况。例如,基站接收到的用户设备上行链路的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值和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值,一旦上述测量值降低到相应的门限值,则触发盲区管理。
基站还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反馈信息,判断下行链路的情况。例如,一旦基站检测到同一用户设备连续多次(例如,三次)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字符)丢失,则触发盲区管理。
第二个过程为MAC层状态判断过程。基站根据相应的测量信息,判断用户MAC层状态。上述测量信息,可以包括RSRP、RSRQ、用户位置信息、用户移动速度、ACK/NACK等信息。
例如,用户设备接收的RSRP值高于预设的接收门限值,但是RSRQ值低于预设的接收门限值,可以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MAC_INTERFERED状态。用户设备RSRP值低于预设的接收门限值、移动速度高于预设的门限值,则可以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MAC_BIASED状态。
处于MAC_INTERFERED状态或者MAC_BIASED状态的用户设备在定时器超时后,例如超过100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BLOCKED状态。
处于MAC_BIASED状态的用户设备在定时器时间范围内,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的接收门限值,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BLOCKED状态。
通过用户位置信息确认该用户设备与其服务基站之间的链路出现了阻挡,导致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SRP低于预设的接收门限值,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BLOCKED状态。
第三个过程为MAC层状态处理过程。根据用户的MAC层状态进行相应的处理。
如果用户设备处于MAC_BLOCKED状态,则关闭该用户设备的高频连接,并通知相关网络实体,例如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启动用户设备的高低频切换过程,使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通过低频传输数据。
如果用户设备处于MAC_BIASED状态,则基站启动快速波束搜索过程。如果在定时器时间范围内找到合适匹配波束,关闭MAC_BIASED状态定时器,然后进行波束切换过程,以使用户设备与基站通过该匹配波束传输高频数据,使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MAC_NORMAL状态;如果在定时器时间范围内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用户设备在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的接收门限值或者定时器超时,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MAC_BLOCKED状态。
如果用户设备处于MAC_INTERFERED状态,则基站进行站内和站间干扰协调,在MAC_INTERFERED状态定时器范围内,用户设备的接收信号的干扰得到有效改善,即RSRQ有所提高达到正常工作范围,则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MAC_NORMAL状态。在MAC_INTERFERED状态定时器超时,用户设备的接收信号的干扰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即RSRQ仍未达到正常范围,则用户设备转换为MAC_BLOCKED状态。
第四个过程为盲区管理结果通知过程。把经过MAC层状态处理后的结果通知相应的用户设备或者网络管理实体。例如用户设备启动高低频切换操作, 需要通过宏基站或者网络管理实体,需要通知用户设备关闭该用户设备的高频连接状态等。
在上述第三个过程(MAC层状态处理过程)中,用户一旦处于MAC_BIASED状态则会启动快速波束搜索过程。用户设备在初始接入高频系统时,会进行与高频系统的初始同步和波束对准操作。在该操作中,高频基站周期性的在各个波束上发送的相应的同步信息,用户设备周期性的用各个波束去扫描探测同步信息,以找到最佳的发送和接收波束对。由于用户接入系统前的波束搜索时延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而本发明中所述的快速波束搜索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几个毫秒内)完成基站和特定用户之间的波束配对过程。
图5及图6分别示出了在一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盲区管理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图5和图6中的小站通过高频频段(如毫米波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用户面数据通信,通过低频频段(如蜂窝频段)与宏基站进行控制信令的交互,用户设备通过低频频段(如蜂窝频段)与宏基站进行控制面数据通信。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高频通信系统的盲区管理方法包括:
S11:用户设备向小站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信道测量信号。该信道测量信号可以是用户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数据信号、参考信号、反馈的ACK信息等。
S21:小站检测用户发送的信道测量信号,计算用户设备的RSRP、ACK丢包次数等,根据上述测量信息,以及小站收集的用户设备的位置、移动速度等其他信息,进行用户设备盲区状态的判断。若用户设备的RSRP较低(低于预设的下限值)、移动速度较高(高于预设的速度门限值),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BIASED状态,并启动MAC_BIASED状态定时器计数功能。小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BIASED状态后,需要进行快速波束搜索。
S31:小站通过低频或高频频段向宏站发送为该用户设备调度快速波束搜 索配置信息。
S41:宏站在接收到上述配置信息后,通过低频频段向该用户设备发送该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所述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包括快速波束搜索所需参考信令配置信息、时频资源信息、波束发送顺序信息等。
S51:小站和用户设备在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指定的资源上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参考信令的发送和接收,进行相应的快速波束搜索过程。
S61:用户设备通过低频频段,向宏站反馈快速波束搜索结果信息;该信息包括是否有合适的新波束对、波束配对信息等。
S71:宏站通过低频或高频频段,向小站发送快速波束搜索结果信息。
S81:如果在MAC_BIASED状态定时器设定的时间内未找到合适的配对波束,小站根据所述快速波束搜索结果信息,判断用户设备进入MAC_BLOCKED状态,并关闭MAC_BIASED状态定时器计数功能。
S91:小站通过低频或高频频段向宏站发送用户设备进入MAC_BLOCKED状态的信息。
S101:宏站通过低频频段通知用户设备进入MAC_BLOCKED状态。
S111:用户设备接收到通知其进入MAC_BLOCKED状态的信息后,关闭其高频连接。
S121:用户设备并通过低频频段,向宏站发送关闭高频连接确认信息。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高频通信系统的盲区管理方法包括:
S12:用户设备向小站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信道测量信号。该信道测量信号可以是用户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数据信号、参考信号、反馈的ACK信息等。
S22:小站检测用户设备发送的信道测量信号,计算用户设备的RSRP、ACK丢包次数等,根据上述测量信息,以及小站收集的用户设备的位置、移动速度等其他信息,进行用户盲区状态的判断。若用户设备的RSRP较低、移动速度较高,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BIASED状态,并启动 MAC_BIASED状态定时器计数功能。
S32:小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BIASED状态后,需要进行快速波束搜索。小站通过低频或高频频段向宏站发送为该用户设备调度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
S42:宏站在接收到上述配置信息后,通过低频频段向该用户设备发送该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上述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包括快速波束搜索所需参考信令配置信息、时频资源信息、波束发送顺序信息等。
S52:小站和用户设备在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指定的资源上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参考信令的发送和接收,进行相应的快速波束搜索过程。
S62:用户设备通过低频频段,向宏站反馈快速波束搜索结果信息;该信息包括是否有合适的新波束对、波束配对信息等。
S72:宏站通过低频或高频频段,向小站发送快速波束搜索结果信息。
S82:如果找到合适的新波束对且MAC_BIASED状态定时器未超时,小站根据接收的结果信息,判断用户进入MAC_NORMAL状态。
S92:小站通过低频或高频频段向宏站发送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找到的新波束对信息。
S102:宏站通过低频频段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新波束对信息。
S112:小站和用户通过新波束对进行高频通信。
图7及图8分别示出了在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盲区管理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图7和图8中的小站通过毫米波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用户面数据通信,通过蜂窝频段与宏站以及用户设备进行控制面数据通信。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高频通信系统的盲区管理方法包括:
S13:用户设备向小站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信道测量信号;该信道测量信号可以是用户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数据信号、参考信号,反馈的ACK/NACK信息等。
S23:小站检测用户发送的信道测量信号,计算其RSRP、ACK丢包次数 等,根据上述测量信息,以及小站收集的用户设备的位置、移动速度等其他信息,进行用户盲区状态的判断。若用户设备的RSRP较低、移动速度较高,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BIASED状态,并启动MAC_BIASED状态定时器计数功能。
S33:小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BIASED状态后,需要进行快速波束搜索。小站通过低频频段向该用户设备发送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所述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包括快速波束搜索所需参考信令配置信息、时频资源信息、波束发送顺序信息等。
S43:小站和用户设备在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指定的资源上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参考信令的发送和接收,进行相应的快速波束搜索过程。
S53:用户设备通过低频频段,向小站发送快速波束搜索结果信息。
S63:如果在MAC_BIASED状态定时器预定的时间内未找到合适的新波束对,小站则根据接收的结果信息,判断用户进入MAC_BLOCKED状态,并关闭MAC_BIASED状态定时器计数功能。
S73:小站通过低频频段通知用户设备进入MAC_BLOCKED状态。
S83:小站通过低频或高频频段向宏站发送用户进入MAC_BLOCKED状态的信息。
S93:用户设备接收到通知进入MAC_BLOCKED状态的信息后,关闭其高频连接。
S103:用户设备通过低频频段,向小站发送关闭高频连接确认信息。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高频通信系统的盲区管理方法包括:
S14:用户设备向小站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信道测量信号;该信道测量信号可以是用户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数据信号、参考信号、反馈的ACK信息等。
S24:小站检测用户发送的信道测量信号,计算其RSRP、ACK丢包次数等,根据上述测量信息,以及小站收集的用户设备的位置、移动速度等其他 信息,进行用户盲区状态的判断。若用户设备的RSRP较低、移动速度较高,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BIASED状态,并启动MAC_BIASED状态定时器计数功能。
S34:小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BIASED状态后,需要进行快速波束搜索。小站通过低频频段向该用户设备发送该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所述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包括快速波束搜索所需参考信令配置信息、时频资源信息、波束发送顺序信息等。
S44:小站和用户设备在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指定的资源上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参考信令的发送和接收,进行相应的快速波束搜索过程。
S54:用户设备通过低频频段,向小站发送快速波束搜索结果信息。
S64:如果在MAC_BIASED状态定时器预定的时间内找到了合适的新波束对,小站根据接收的结果信息,判断用户能转为MAC_NORMAL状态。
S74:小站通过低频频段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新波束对信息。
S84:小站和用户通过新波束对进行高频通信。
图9、图10及图11分别示出了在第五实施例、第六实施例及第七实施例中盲区管理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图9和图10中的小站通过毫米波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用户面数据通信,通过传统蜂窝频段或高频频段与宏站进行控制信令的交互,用户设备通过传统蜂窝频段与宏站进行控制面数据通信。图11中的小站通过毫米波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用户面数据通信,通过高频频段或传统蜂窝频段与宏站以及用户设备进行控制面数据通信。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高频通信系统的盲区管理方法包括:
S15:用户设备向小站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信道测量信号;该信道测量信号可以是用户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数据信号、参考信号、反馈的ACK信息等。
S25:小站检测用户发送的信道测量信号,计算用户设备的RSRP、RSRQ、ACK丢包次数等,根据上述测量信息,以及小站收集的用户设备的位置、移 动速度等其他信息,进行用户盲区状态的判断。若用户设备的RSRP较高(高于相应的RSRP门限值)、RSRQ较低(低于相应的RSRQ门限值),则可以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INTERFERED状态,并启动MAC_INTERFERED状态定时器计数功能。
S35:小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INTERFERED状态后,需要进行干扰协调操作,小站通过低频或者高频频段向宏站发送请求干扰协调指示信息。
S45:宏站在接收到上述请求干扰协调信息后,与小站、相邻小站以及用户设备之间进行干扰协调操作,例如调度干扰较少的无线资源给用户设备;干扰协调操作的持续时间可由MAC_INTERFERED状态定时器设定。
S55:用户设备再次向小站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信道测量信号;该信道测量信号可以是用户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数据信号、参考信号、反馈的ACK信息等。
S65:小站检测用户发送的信道测量信号,计算其RSRP、RSRQ、ACK丢包次数等,根据上述测量信息,以及小站收集的用户设备的位置、移动速度等其他信息,进行用户盲区状态的判断。若用户设备的RSRP较高、RSRQ较低,则可以判断干扰协调无效,则转换用户设备处于MAC_BLOCKED状态,并关闭MAC_INTERFERED状态定时器计数功能。
S75:小站通过低频或者高频频段向宏站发送用户进入MAC_BLOCKED状态的信息。
S85:宏站通过低频频段通知用户设备进入MAC_BLOCKED状态。
S95:用户设备接收到通知进入MAC_BLOCKED状态的信息后,关闭其高频连接。
S105:用户设备通过低频频段,向宏站发送关闭高频连接确认信息。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高频通信系统的盲区管理方法包括:
S16:用户设备向小站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信道测量信号;该信道测量信号可以是用户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数据信号、参考信号,反馈的ACK信息 等。
S26:小站检测用户发送的信道测量信号,计算其RSRP、ACK丢包次数等,根据上述测量信息,以及小站收集的用户设备的位置、移动速度等其他信息,进行用户盲区状态的判断。若用户设备的RSRP较高、RSRQ较低,则可以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INTERFERED状态,并启动MAC_INTERFERED状态定时器计数功能。
S36:小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INTERFERED状态后,需要进行干扰协调操作。小站通过低频或者高频频段向宏站发送请求干扰协调指示信息。
S46:宏站在接收到上述请求干扰协调信息后,与小站、相邻小站以及用户设备之间进行干扰协调操作,例如调度干扰较少的无线资源给用户设备;干扰协调操作的持续时间可由MAC_INTERFERED状态定时器设定。
S56:用户设备再次向小站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信道测量信号;该信道测量信号可以是用户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数据信号、参考信号,反馈的ACK信息等。
S66:小站检测用户发送的信道测量信号,计算其RSRP、RSRQ、ACK丢包次数等,根据上述测量信息,以及小站收集的用户设备的位置、移动速度等其他信息,进行用户盲区状态的判断;若用户设备的RSRP、RSRQ为正常范围值,则可以判断干扰协调生效,则转换用户设备处于MAC_NORMAL状态,并关闭MAC_INTERFERED状态定时器计数功能。
S76:小站和用户设备通过毫米波频段进行正常的数据通信。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高频通信系统的盲区管理方法包括:
S17:用户设备向小站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信道测量信号。该信道测量信号可以是用户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数据信号、参考信号、反馈的ACK信息等。
S27:小站检测用户发送的信道测量信号,计算其RSRP、ACK丢包次数等,根据上述测量信息,以及小站收集的用户设备的位置、移动速度等其他 信息,进行用户盲区状态的判断。若用户设备的RSRP较高、RSRQ较低,则可以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INTERFERED状态,并启动MAC_INTERFERED状态定时器计数功能。
S37:小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MAC_INTERFERED状态后,需要进行干扰协调操作;小站通过低频或者高频频段向宏站发送请求干扰协调指示信息。
S47:宏站在接收到上述请求干扰协调信息后,与小站、相邻小站以及用户设备之间进行干扰协调操作,例如调度干扰较少的无线资源给用户设备;干扰协调操作的持续时间可由MAC_INTERFERED状态定时器设定。
S57:用户设备再次向小站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信道测量信号;该信道测量信号可以是用户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数据信号、参考信号、反馈的ACK信息等。
S67:小站检测用户发送的信道测量信号,计算其RSRP、RSRQ、ACK丢包次数等,根据上述测量信息,以及小站收集的用户设备的位置、移动速度等其他信息,进行用户盲区状态的判断。若用户设备的RSRP较高、RSRQ较低,则可以判断干扰协调无效,则转换用户设备处于MAC_BLOCKED状态,并关闭MAC_INTERFERED状态定时器计数功能。
S77:小站通过低频频段通知用户设备进入MAC_BLOCKED状态。
S87:小站通过低频或者高频频段通知宏站用户设备进入MAC_BLOCKED状态的信息。
S97:用户设备接收到通知进入MAC_BLOCKED状态的信息后,关闭其高频连接。
S107:用户设备通过低频频段,向小站发送关闭高频连接确认信息。
请继续参阅图12,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高频通信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100具体包括:接收模组110、判断模组120、盲区管理触发模组130、盲区状态处理模组140、及盲区管理结果通知模组150。
所述接收模组110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 括用户设备的RSRP、RSRQ、移动速度、ACK/NACK等信息。
所述判断模组120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测量信息识别判断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MAC_NORMAL)或不同的盲区状态,所述不同的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MAC_BIASED)、干扰状态(MAC_INTERFERED)、阻塞状态(MAC_BLOCKED)。
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140用于在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时启动快速波束搜索过程,以找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或在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以调度其它能减小干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如果启动快速波束搜索过程或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仍不能使用户设备的状态转为正常通信状态,则使用户设备的状态转为阻塞状态;当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时,则通知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通过低频频段与网络侧设备通信。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高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但RSRQ值小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所述判断模组120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移动速度高于预设的速度门限值,则所述判断模组120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
当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且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到用户设备在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的门限值,或通过位置信息确认该用户设备与其服务基站之间的链路出现了阻挡,则所述判断模组120判断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
所述盲区管理触发模组130,用于在用户设备的RSRP值或RSRQ值降低到相应的门限值时触发盲区管理,或在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连续多次ACK字符丢失时触发盲区管理。
所述盲区管理结果通知模组150,用于将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的处理结果信息通知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盲区状态处理结果信息包括用户设备是否转 为阻塞状态、是否关闭高频连接等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100在用户设备未关闭高频连接之前通过高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用户面的数据通信;所述网络侧设备100通过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控制面数据通信。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组成图,其包括用于收发信号的收发天线101处理器102及存储器10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03存储了盲区管理相关程序,处理器102可执行所述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测量信息识别判断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MAC_NORMAL)或不同的盲区状态,所述不同的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MAC_BIASED)、干扰状态(MAC_INTERFERED)、阻塞状态(MAC_BLOCKED);
在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时启动快速波束搜索过程,以找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或在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以调度其它能减小干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
如果启动快速波束搜索过程或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仍不能使用户设备的状态转为正常通信状态,则使用户设备的状态转为阻塞状态;
当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时,则通知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通过低频频段与网络侧设备通信。
请继续参阅图14,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用户设备200具体包括:接收单元210、测量信息获取单元220、判断单元230、快速波束搜索及资源调度单元240、转换单元250、切换单元260及发送单元270。
所述接收单元210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100发送给该用户设备200的信号。所述测量信息获取单元220用于获取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时的信道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RSRP、RSRQ值、移动速度、ACK/NACK等信息。所述判断单元230用于根据所述测量信息识别判 断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或不同的盲区状态,所述不同的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干扰状态、阻塞状态。所述快速波束搜索及资源调度单元240用于在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时进行快速波束搜索,以找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还用于在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以调度能减小干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所述转换单元250用于在预设的时间内找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时将用户设备的状态由所述波束失配状态转换为正常通信状态,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时将用户设备的状态由所述波束失配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所述转换单元250还用于在预设的时间内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时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由所述干扰状态转换为正常通信状态,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换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资源时将用户设备的状态由所述干扰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所述切换单元260用于在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时,关闭用户设备的高频连接,启用低频连接。
所述用户设备200处于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以调度能减小干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所述转换单元250将该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当所述用户设备200接收的RSRP高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但RSRQ值小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所述判断单元230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
当所述用户设备200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移动速度高于预设的速度门限值,则所述判断单元230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
当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且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到用户设备在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的门限值,或通过位置信息确认该用户设备与其服务基站之间的链路出现了阻挡,则所述判断单元230 判断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
所述发送单元270用于发送所述测量信息至网络侧设备,并在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之后,发送关闭高频连接的确认信息至网络侧设备。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组成图,其包括用于收发信号的微处理器201、总线202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贮器)20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AM存储了盲区管理相关程序,微处理器201可执行所述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时的信道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RSRP、RSRQ值、移动速度、ACK/NACK等信息;
根据所述测量信息识别判断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或不同的盲区状态,所述不同的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干扰状态、阻塞状态;
在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时进行快速波束搜索,以找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找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时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正常通信状态,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时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在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时,关闭用户设备的高频连接,启用低频连接;
当所述用户设备200处于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以调度能减小干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将该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实施例八
结合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100(见图12),能通过高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该网络侧设备100包括:
接收模组110,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
判断模组120,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测量信息识别用户设备所处 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或盲区状态,所述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干扰状态及阻塞状态其中至少之一;及
盲区状态处理模组140,用于对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
具体地,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140用于:在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波束失配状态时启动波束失配定时器,进行快速波束搜索过程直至波束失配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如果所述快速波束搜索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停止波束失配定时器,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正常状态;如果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超时,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具体地,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140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定时器,进行干扰协调过程直至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如果所述干扰协调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停止干扰协调定时器,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正常状态;如果所述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则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具体地,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140还可用于:在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波束失配状态时启动快速波束搜索过程,以找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或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以调度其它能减小干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140还可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阻塞状态时,通知用户设备进入阻塞状态并关闭高频连接,使网络侧设备利用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具体地,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RSRP、RSRQ、移动速度及 ACK/NACK信息。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高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但RSRQ值小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所述判断模组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移动速度高于预设的速度门限值,则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
当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且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到用户设备在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的门限值,或通过位置信息确认该用户设备与其服务基站之间的链路出现了阻挡,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
所述网络侧设备100还包括盲区管理触发模组130,用于在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或RSRQ值低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触发盲区管理,或在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连续多次ACK字符丢失时触发盲区管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侧设备100(见图12)的接收模组110可以是接收器,所述判断模组120、盲区状态触发模组130、盲区状态处理模组140的功能可集成于一处理器芯片中,所述盲区管理结果通知模组150可以是发送器。
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八还揭示了一种盲区管理方法,包括:
S81: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
S82: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测量信息识别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或盲区状态,所述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干扰状态及阻塞状态其中至少之一;及
S83:对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
具体地,所述对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包括:在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波束失配状态时启动波束失配定时器,进行快速波束搜索过程直至波束失配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如果所述快速波束搜索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停止波束失配定时器,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正常状态;如果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超时,则将用户设 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具体地,所述对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定时器,进行干扰协调过程直至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如果所述干扰协调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停止干扰协调定时器,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正常状态;如果所述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则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具体地,所述对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还可包括:在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波束失配状态时启动快速波束搜索过程,以找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或
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以调度其它能减小干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具体地,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阻塞状态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知用户设备进入阻塞状态并关闭高频连接,使网络侧设备利用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具体地,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RSRP、RSRQ、移动速度及ACK/NACK信息。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高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但RSRQ值小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所述判断模组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移动速度高于预设的速度门限值,则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
当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且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到用户设备在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的门限值,或通过位置信 息确认该用户设备与其服务基站之间的链路出现了阻挡,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
实施例九
请参阅图17,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九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300,能通过高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其包括:
接收模组310,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
处理模组320,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测量信息识别判断是否启动盲区管理定时器,所述盲区管理定时器包括波束失配定时器及干扰协调定时器至少其中之一;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在盲区管理定时器启动后对处于盲区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
具体地,所述处理模组320用于:在启动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后,进行快速波束搜索直至波束失配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如果所述快速波束搜索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停止波束失配定时器。
所述网络侧设备300还包括发送模组330,可用于在启动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后向该用户设备发送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所述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快速波束搜索所需参考信令配置信息、时频资源信息、波束发送顺序信息。
具体地,所述处理模组320还可用于:在启动所述干扰协调定时器后,进行干扰协调过程直至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如果干扰协调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停止干扰协调定时器。
具体地,如果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或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网络侧设备300通知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使网络侧设备利用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侧设备300(见图17)的接收模组310可以是接收器,所述处理模组320的功能可集成于一处理器芯片中,所述发送 模组330可以是发送器。
请参阅图18,本发明实施例九还揭示了一种盲区管理方法,包括:
S91: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
S92: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测量信息识别判断是否启动盲区管理定时器,所述盲区管理定时器包括波束失配定时器及干扰协调定时器至少其中之一;及
S93:对处于盲区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
具体地,所述对处于盲区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包括:在启动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后,进行快速波束搜索直至波束失配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如果所述快速波束搜索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停止波束失配定时器。
具体地,所述对处于盲区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还包括:在启动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后,所述网络侧设备向该用户设备发送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所述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快速波束搜索所需参考信令配置信息、时频资源信息、波束发送顺序信息。
具体地,所述对处于盲区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包括:在启动所述干扰协调定时器后,进行干扰协调过程直至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如果干扰协调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停止干扰协调定时器。
具体地,如果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或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则通知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使网络侧设备利用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实施例十
请参阅图1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十还揭示了一种用户设备400,能通过高频频段或低频频段与网络侧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其包括:
处理器420,用于获取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时的测量信息;
发送器410,用于将所述测量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侧设备,以供所述网络 侧设备判断该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或盲区状态,所述不同的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干扰状态及阻塞状态其中至少之一;及
接收器430,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盲区管理信息。
具体的,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RSRP、RSRQ值、移动速度及ACK/NACK信息。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高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但RSRQ值小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所述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及/或移动速度高于预设的速度门限值,则所述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
当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且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到用户设备在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的门限值,或通过位置信息确认该用户设备与其服务基站之间的链路出现了阻挡,则所述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
具体地,所述盲区管理信息包括使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重新恢复正常高频通信的高频资源分配信息或关闭高频连接的通知信息。
本发明在高频通信系统中利用上述盲区管理方法,能快速判断用户设备是否进入盲区以及处于何种盲区状态,并根据相应的盲区状态进行相应的优化操作,使得用户设备能快速恢复正常通信,减少中断概率,保证通信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2)

  1. 一种网络侧设备,能通过高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模组,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
    判断模组,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测量信息识别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或盲区状态,所述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干扰状态及阻塞状态其中至少之一;及
    盲区状态处理模组,用于对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用于:
    在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波束失配状态时启动波束失配定时器,进行快速波束搜索过程直至波束失配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用于:
    如果所述快速波束搜索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停止波束失配定时器,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正常状态;
    如果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超时,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定时器,进行干扰协调过程直至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用于:
    如果所述干扰协调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停止干扰协调定时器,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正常状态;
    如果所述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则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 组用于:在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波束失配状态时启动快速波束搜索过程,以找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或
    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以调度其它能减小干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用于:
    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阻塞状态时,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通知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使网络侧设备利用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用于:
    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时,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通知用户设备进入阻塞状态。
  9. 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RSRP、RSRQ、移动速度及ACK/NACK信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高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但RSRQ值小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所述判断模组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移动速度高于预设的速度门限值,则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且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到用户设备在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的门限值,或通过位置信息确认该用户设备与其服务基 站之间的链路出现了阻挡,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盲区管理触发模组,用于在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或RSRQ值低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触发盲区管理,或在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连续多次ACK字符丢失时触发盲区管理。
  14. 一种网络侧设备,能通过高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模组,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
    处理模组,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测量信息识别判断是否启动盲区管理定时器,所述盲区管理定时器包括波束失配定时器及干扰协调定时器至少其中之一;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在盲区管理定时器启动后对处于盲区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组用于:
    在启动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后,进行快速波束搜索直至波束失配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
    如果所述快速波束搜索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停止波束失配定时器。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在启动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后,所述网络侧设备向该用户设备发送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所述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快速波束搜索所需参考信令配置信息、时频资源信息、波束发送顺序信息。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组用于:
    在启动所述干扰协调定时器后,进行干扰协调过程直至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
    如果干扰协调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停止干扰协调定时器。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所述处理模组用于:
    如果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或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则通知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使网络侧设备利用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19. 一种用户设备,能通过高频频段或低频频段与网络侧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获取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时的测量信息;
    发送器,用于将所述测量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侧设备,以供所述网络侧设备判断该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或盲区状态,所述不同的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干扰状态及阻塞状态其中至少之一;及
    接收器,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盲区管理信息。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RSRP、RSRQ值、移动速度、ACK/NACK信息。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高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但RSRQ值小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所述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及/或移动速度高于预设的速度门限值,则所述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
  23.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且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到用户设备在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的门限值,或通过位置信息确认该用户设备与其服务基站之间的链路出现了阻挡,则所述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
  24. 根据权利要求21、22或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区管理信息包括使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重新恢复正常高频通信的高频资源分配信息或关闭高频连接的通知信息。
  25. 一种盲区管理方法,应用于能通过高频频段无线通信的系统中,其特 征在于,所述盲区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测量信息识别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正常通信状态或盲区状态,所述盲区状态包括波束失配状态、干扰状态及阻塞状态其中至少之一;及
    对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包括:
    在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波束失配状态时启动波束失配定时器,进行快速波束搜索过程直至波束失配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还包括:
    如果所述快速波束搜索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停止波束失配定时器,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正常状态;
    如果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超时,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28.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包括:
    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定时器,进行干扰协调过程直至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还包括:
    如果所述干扰协调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停止干扰协调定时器,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正常状态;
    如果所述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则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30.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包括:
    在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波束失配状态时启动快速波束搜索过程,以找到 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将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或
    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干扰状态时启动干扰协调过程,以调度其它能减小干扰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如果在预设的时间内未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
  31. 根据权利要求25-30任意一项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处于盲区状态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包括:
    在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状态为阻塞状态时,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通知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使网络侧设备利用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用于:
    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转换为阻塞状态时,所述盲区状态处理模组通知用户设备进入阻塞状态。
  33. 根据权利要求25-32任意一项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RSRP、RSRQ、移动速度、ACK/NACK信息。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高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但RSRQ值小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所述判断模组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干扰状态。
  35.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移动速度高于预设的速度门限值,则判断该用户设备处于波束失配状态。
  36.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门限值,且通过快速波束搜索检测到用户设备在所有波束下的接收RSRP值都低于预设的门限值,或通过位置信息确认该用户设备与其服务基站之间的链路出现了阻挡,则判断用户设备处于阻塞状态。
  37.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盲区管理触发模组,用于在用户设备的RSRP值低于预设的RSRP门限值或RSRQ值低于预设的RSRQ门限值时触发盲区管理,或在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连续多次ACK字符丢失时触发盲区管理。
  38. 一种盲区管理方法,能通过高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测量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测量信息识别判断是否启动盲区管理定时器,所述盲区管理定时器包括波束失配定时器及干扰协调定时器至少其中之一;及
    对处于盲区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
  39.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处于盲区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包括:
    在启动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后,进行快速波束搜索直至波束失配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
    如果所述快速波束搜索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新波束对,则停止波束失配定时器。
  40.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处于盲区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还包括:
    在启动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后,所述网络侧设备向该用户设备发送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所述快速波束搜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快速波束搜索所需参考信令配置信息、时频资源信息、波束发送顺序信息。
  41.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处于盲区的用户设备进行盲区管理包括:
    在启动所述干扰协调定时器后,进行干扰协调过程直至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或者被停止;
    如果干扰协调过程搜索到能使用户设备转为正常通信状态的高频通信资源,则停止干扰协调定时器。
  42. 根据权利要求39或41所述的盲区管理方法,所述处理模组用于:
    如果所述波束失配定时器或干扰协调定时器超时,则通知用户设备关闭高频连接,使网络侧设备利用低频频段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CN201580049248.XA 2014-12-18 2015-11-27 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及盲区管理方法 Active CN106717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4/094222 2014-12-18
CN2014094222 2014-12-18
PCT/CN2015/095825 WO2016095688A1 (zh) 2014-12-18 2015-11-27 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及盲区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7062A true CN106717062A (zh) 2017-05-24
CN106717062B CN106717062B (zh) 2019-11-05

Family

ID=56125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9248.XA Active CN106717062B (zh) 2014-12-18 2015-11-27 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及盲区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5875B2 (zh)
EP (1) EP3217721B1 (zh)
JP (1) JP6495458B2 (zh)
KR (1) KR102007971B1 (zh)
CN (1) CN106717062B (zh)
WO (1) WO20160956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1577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制式网络控制方法以及网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07739B1 (en) * 2016-03-14 2019-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beam switching
US10728900B2 (en) 2016-09-29 2020-07-28 Nec Corporation Radio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US10425144B2 (en) * 2016-09-30 2019-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assisting in beam sweeping, tracking and recovery
CN107948987B (zh) * 2016-10-13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071160B2 (en) * 2016-11-11 2021-07-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beam recovery in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CN108377554B (zh) * 2016-11-24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恢复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节点
EP3566487A4 (en) 2017-01-06 2020-08-19 LG Electronics Inc. -1- PROCESS FOR PERFORMING A RADIO LINK MONITORING AND A MULTI-BEAM OPERATING FAILURE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DEVICE
US11032822B2 (en) * 2017-04-03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r based UE side beam sweeping for quick link blockage recovery
US10638483B2 (en) * 2017-12-27 2020-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beam switching
US11950131B2 (en) 2018-08-10 2024-04-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feedb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154432A1 (en) * 2019-01-22 2020-07-30 Trellisware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ling data communication quality in software-defined heterogenous multi-hop ad hoc networks
GB2589111B (en) * 2019-11-20 2022-04-20 British Telecomm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1894999B1 (en) * 2023-05-10 2024-02-06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Resolving information discrepancies between network entiti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14439A1 (en) * 2007-10-31 2010-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installation method
WO2014002946A1 (ja) * 2012-06-26 2014-01-0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596195A (zh) * 2010-07-06 2014-02-19 英特尔公司 通过波束形成的通信链路的无线通信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3765792A (zh) * 2011-06-17 2014-04-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毫米波移动宽带通信系统中支持网络进入的装置和方法
CN104115419A (zh) * 2011-12-16 2014-10-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毫米波宽带通信中增强可靠性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5786B2 (ja) * 1995-02-13 2002-01-1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パケット衝突検出方式
JP2004235800A (ja) 2003-01-29 2004-08-19 Evolium Sas 移動無線機のハンドオーバー制御方法、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移動無線機
JP4941296B2 (ja) * 2005-03-31 2012-05-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のサービスレベル管理システム
JP5062609B2 (ja) 2006-03-28 2012-10-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US8830818B2 (en) * 2007-06-07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rward handover under radio link failure
CN101137221A (zh) 2007-09-26 2008-03-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频带无线通信方法
JP5310847B2 (ja) * 2009-06-08 2013-10-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アレイ重みベクトルの調整方法
US8374100B2 (en) 2009-12-24 2013-02-1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band rate scaling
US8515415B2 (en) * 2010-02-22 2013-08-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radio link failure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2648440A1 (en) * 2010-11-30 2013-10-09 Fujitsu Limited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for reporting radio link failure information
US9467998B2 (en) * 2011-10-05 2016-10-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TW201330569A (zh) 2011-10-07 2013-07-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整合使用載波聚集不同無線電存取技術方法及裝置
CN103988546A (zh) 2011-12-08 2014-08-1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高速双波段蜂窝通信
US9531446B2 (en) * 2011-12-15 2016-12-27 Intel Corporation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multi-radio devices for mmWave beamforming
US9319963B2 (en) * 2012-02-24 2016-04-19 Nokia Technologies Oy Home base station management using extended closed subscriber group access
US20130286960A1 (en) * 2012-04-30 2013-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channel beam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system with a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JP2014204161A (ja) * 2013-04-01 2014-10-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パラメ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ネットワーク運用管理装置ならびに無線基地局
KR102085003B1 (ko) * 2013-04-30 2020-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최적의 송수신 빔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US9641260B2 (en) * 2013-06-16 2017-05-02 Siklu Communication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US9173106B2 (en) * 2013-11-25 2015-10-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fficient cell site outage mitigation
US9888419B2 (en) * 2014-10-15 2018-02-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erforming fast fallback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millimeter waves (mmWav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14439A1 (en) * 2007-10-31 2010-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installation method
CN103596195A (zh) * 2010-07-06 2014-02-19 英特尔公司 通过波束形成的通信链路的无线通信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3765792A (zh) * 2011-06-17 2014-04-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毫米波移动宽带通信系统中支持网络进入的装置和方法
CN104115419A (zh) * 2011-12-16 2014-10-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毫米波宽带通信中增强可靠性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02946A1 (ja) * 2012-06-26 2014-01-0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1577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制式网络控制方法以及网管设备
CN111181577B (zh) * 2018-11-12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制式网络控制方法以及网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25875B2 (en) 2019-09-24
EP3217721A4 (en) 2017-12-13
JP6495458B2 (ja) 2019-04-03
EP3217721B1 (en) 2020-03-18
WO2016095688A1 (zh) 2016-06-23
EP3217721A1 (en) 2017-09-13
KR20170088946A (ko) 2017-08-02
CN106717062B (zh) 2019-11-05
US20170280365A1 (en) 2017-09-28
JP2018504822A (ja) 2018-02-15
KR102007971B1 (ko) 201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7062A (zh) 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及盲区管理方法
CN109302720B (zh) 一种选择波束的方法及设备
CN109155655B (zh) 用于波束切换和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CN109155650B (zh) 用于波束切换和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EP2636244B1 (en) Configuring unscheduled periods to enable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101720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ell shaping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561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dication of cell cover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020109571A (ru) Уменьшение помех от устройств, работающих на необычной высоте
KR101980093B1 (ko) 차세대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US991317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trigger UE handover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902966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EAM FAILURE REPEAT REQUEST
US20130217402A1 (en) Metho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for Resource Coordination Processing
CN110463264A (zh) 随机接入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256307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serving nodes for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CN106031235A (zh) 基于盲区中实现高频通信的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US11764854B2 (en) Coordinated beam refinement and coordinated beam failure recovery
US11172414B2 (en) Coordinated cell determin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699037B (zh) 一种波束断连判定配置方法、判定方法及装置
US20220124513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EP2775763B1 (en) Method of handling selections of base stations
Ramos et al. Effects of beamforming and antenna configurations on mobility in 5G NR
US2019009857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and Connectivity Control in Macro-Assisted Heterogeneous Network
Nakamura et al.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LTE/LTE-advanced
RU2801310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соедин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Bae et al. Measurement of Inter-Frequency Small Cell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