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3672A - 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3672A
CN106713672A CN201710197429.8A CN201710197429A CN106713672A CN 106713672 A CN106713672 A CN 106713672A CN 201710197429 A CN201710197429 A CN 201710197429A CN 106713672 A CN106713672 A CN 106713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oming call
vocal print
user
voic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74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承敏
韦浦超
王文斌
叶巧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974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136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13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36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02Feature extraction for speech recognition; Selection of recognition unit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48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 G10L25/51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for comparison or discrim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该来电提醒方法应用于终端,具体包括:当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获取响铃指令;其中,响铃指令根据来电用户的声纹与预先设定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进行匹配生成;根据响铃指令,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可以避免漏接重要联系人的来电,并且可以保证他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联系到用户。

Description

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用户为了能够及时接听到他人的来电,避免漏接电话,通常会设置来电铃声,当有来电时,便会有铃声响起,从而达到提醒用户的目的。然而,有些使用场合可能不方便有铃声响起,为了不影响用户的使用,提升用户体验,开发商对终端及应用程序做了一系列改进。
目前,为了方便用户使用,通常会在终端中提供静音模式,如在手机的设置界面中会提供铃声设置入口,用户可以通过对该入口的操作,进入相应的界面,选择合适的使用模式,例如在开会或者休息的时候可以选择静音模式,从而避免在开会或者休息过程中手机响起。
但是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静音模式在开启期间,任何来电都不会有铃声响起,此时如果有重要联系人(如客户、领导)来电或者紧急来电就会由于没有提示而错过,并且如果用户在会议、休息结束后,忘记取消静音模式,在没有使用手机的时候仍然会因为来电时没有铃声响起,而没有注意到来电,导致漏接电话,上述情形都可能会造成用户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影响用户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可以避免漏接重要联系人的来电,并且可以保证他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联系到用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来电提醒方法应用于终端,其包括:当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获取响铃指令;其中,响铃指令根据来电用户的声纹与预先设定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进行匹配生成;根据响铃指令,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来电提醒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第一获取模块及控制模块;接收模块用于在终端处于静音模式时接收来电;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接收到来电时,获取响铃指令;其中,响铃指令根据来电用户的声纹与预先设定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进行匹配生成;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响铃指令,控制终端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供了一种通过声纹验证来电用户身份的方式,在终端处于静音模式时,当从来电用户的语音中获取的声纹与预先设定的允许响铃名单的声纹匹配时,判定当前来电用户为重要联系人,终端通过获取标识当前来电为重要联系人来电而生产的响铃指令,并根据该响铃指令控制终端强制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使终端开始响铃,提醒用户有重要联系人来电,从而避免了用户漏接重要联系人的来电。
另外,当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之前,来电提醒方法还包括:在终端开启静音模式时,向服务器发送提示信息和允许响铃声纹名单;其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服务器在有用户来电时,获取来电用户的语音,并将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所有声纹进行一一匹配,并在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生成响铃指令;当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获取响铃指令,具体为:接收服务器生成的响铃指令。通过这种方式,在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之前,即在开启静音模式的时候,通过向服务器发送提示信息和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从而在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由服务器进行提示用户输入语音,并提取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声纹进行一一匹配,在匹配成功时才生成响铃指令发送至终端,保证了验证速度,简化了终端的处理操作。
另外,获取响铃指令,具体包括:播放语音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来电用户输入语音;当获取到来电用户输入的语音后,将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所有声纹进行一一匹配;在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生成响铃指令。通过这种方式,在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通过对来电用户进行语音提示,提示来电用户输入语音,从而可以提取到来电用户输入的语音的声纹,使得终端可以将获取到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存储在本地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声纹进行一一匹配,在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即生成响铃指令,无需发送允许响铃名单到服务器,在实现来电响铃提醒用户,避免漏接重要联系人电话的同时,也保证了重要联系人信息不被泄漏,提高了安全性。
另外,将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所有声纹进行一一匹配之后,来电提醒方法还包括:在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意声纹都不匹配时,将来电用户的声纹和来电号码存储到终端的缓存中;在存储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大于第一阈值时,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当处于静音模式下的终端,接收到同一声纹或同一个号码的多次来电时,则认为当前来电用户有紧急事情需要联系终端拥有者,此时控制终端强制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使终端开始响铃,从而避免用户漏接紧急来电。
另外,在存储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大于第一阈值时,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之前,来电提醒方法还包括:获取存储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来电号码的来电的间隔时长;将间隔时长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在间隔时长小于第二阈值时,执行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的步骤。通过限定没有保存在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声纹或来电号码在来电次数大于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并且来电间隔时长小于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时才控制当前终端退出静音模式,开启响铃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判定当前来电为紧急来电的准确性,从而可以避免终端拥有者受到恶意来电用户的骚扰,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来电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来电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来电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来电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来电提醒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来电提醒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来电提醒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来电提醒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来电提醒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来电提醒方法可以在用户终端中使用,其中该用户终端可以为例如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等等能够进行通话的电子设备。具体而言,图1涉及的来电提醒方法流程可以包括:
在步骤101中,当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获取响铃指令。
具体的说,本实施方式中的响铃指令为根据来电用户的声纹与预先设定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进行匹配生成的。
其中,预先设定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声纹为终端拥有者设定的重要联系人的声纹,如客户、领导的声纹,并且在设定声纹的时候,还可以同时指定该声纹用户的其他信息,如姓名、手机号码、公司地址、邮箱等等,此处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用户设置,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声纹可以通过利用手机等终端的麦克风直接录入语音,然后利用现有的声纹获取技术,从录入的语音中提取声纹;也可以从语音通话中截取需要提取声纹的用户的语音,从中提取声纹;还可以从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中存储的语音聊天消息中,提取相关联系人的声纹,具体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做限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获取重要联系人的声纹,并添加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
在步骤102中,根据响铃指令,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结束本次来电提醒流程。
具体的说,终端在获取到响铃指令时,说明已经验证当前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该来电用户为终端拥有者设定的重要联系人,此时终端内的控制芯片,如处理器会控制终端强制退出静音模式,并开启来电响铃模式,使手机开始响铃。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为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用户设置不同的铃声,方便用户在未接听来电前就可以知道当前来电用户是谁,具体的分类方法,设置方式此处并不做限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通过声纹验证来电用户身份的方式,在终端处于静音模式时,当从来电用户的语音中获取的声纹与预先设定的允许响铃名单的声纹匹配时,判定当前来电用户为重要联系人,终端通过获取标识当前来电为重要联系人来电而生产的响铃指令,并根据该响铃指令控制终端强制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使终端开始响铃,提醒用户有重要联系人来电,从而避免了用户漏接重要联系人的来电。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来电提醒方法。本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为: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获取的响铃指令为服务器生成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在步骤201中,在终端开启静音模式时,向服务器发送提示信息和允许响铃声纹名单。
具体的说,在用户选中静音模式,并开启静音模式时,终端会自动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提示信息,同时读取存储在终端本地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并将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一同发送至服务器。
其中,终端发送的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服务器在有用户来电时,获取来电用户的语音,并将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所有声纹进行一一匹配,并在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生成响铃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服务器为运营商平台,如联通、移动、电信等,也可以是其他第三方服务器,如各种网络电话服务平台。
具体的,当来电用户使用的是传统呼叫方式,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是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到的服务器为运营商服务器,当来电用户使用的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单向回拨、双向回拨等走网络云平台的呼叫方式时,此时与用户终端进行直接交互的是第三方服务器,即用户使用的具体呼叫软件使用的服务器,第三方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呼入、呼出时,通过与运营商的合作信道建立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的通话,具体的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202中,当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获取响铃指令。
具体的说,在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如果服务器通过验证,判定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便会生成响铃指令,同时将来电和响铃指令发送至被呼叫的终端,此时终端可以直接获取到响铃指令;如果服务器通过验证,判定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意声纹都不匹配,则只会将来电发送至被呼叫的终端,此时终端无法获取到响铃指令。
在步骤203中,根据响铃指令,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结束本次来电提醒流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在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之前,即在开启静音模式的时候,通过向服务器发送提示信息和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从而在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由服务器进行提示用户输入语音,并提取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声纹进行一一匹配,在匹配成功时才生成响铃指令发送至终端,使得终端可以根据该响铃指令,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从而可以保证验证速度,并且可以简化终端的处理操作。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来电提醒方法。本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响铃指令由终端生成,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在步骤301中,当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播放语音提示信息。
具体的说,本实施方式中播放的语音提示信息为用于提示来电用户输入语音的提示,比如在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自动播放预先设定的语音提示信息,如“您好,请问您是哪位”等提示用户讲话的提示信息,具体的此处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当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播放的语音提示信息可以由服务器完成。在借助服务器播放语音提示音时,在终端开启静音模式后,仅发送提示信息到服务器,在有用户来电时由服务器帮助播放提示信息,并进行后续获取来电用户的语音的操作,而验证来电用户声纹是否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的操作,则放在终端本地进行,即服务器在获取到来电用户输入的语音后,直接将该语音发送至被呼叫终端,由终端进行后续操作。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不涉及服务器,在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终端直接自动接听来电,然后播放语音提示信息,提示用户输入语音。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及使用场合,选择合适的方式播放语音提示信息,提示来电用户输入语音,此处不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用于提示来电用户输入语音的提示信息可以预先设定,直接默认播放,或者提高设置入口给终端使用者,由用户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提示信息,比如当用户在开会时,可以设置“我正在开会,请告知您的姓名,方便我联系您”等内容作为提示信息;当用户在休息时,可以设置“当前不方便接听您的电话,请告知您的姓名,方便我联系您”等内容作为提示信息,具体的不做限制。
在步骤302中,获取到来电用户输入的语音。
具体的说,在来电用户按照播放的提示信息输入语音后,获取来电用户输入的语音,并利用声纹提取技术,从获取的语音中提取来电用户的声纹。
在步骤303中,判断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是否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
具体的说,如果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则进入步骤304;否则直接结束本次来电提醒流程,即判定当前来电用户不是重要联系人,终端不需要进行响铃提醒用户有来电。
其中,在判断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是否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需要将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所有声纹进行一一匹配,直达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所有声纹都进行匹配后,仍没有匹配的声纹,才结束本次来电提醒流程,如果在判断过程中有一个匹配则可以直接进入步骤304。
在步骤304中,生成响铃指令。
具体的说,在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生成响铃指令。
在步骤305中,获取响铃指令,并根据响铃指令,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结束本次来电提醒流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来电提醒方法,在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通过对来电用户进行语音提示,提示来电用户输入语音,从而可以提取到来电用户输入的语音的声纹,使得终端可以将获取到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存储在本地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声纹进行一一匹配,在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即生成响铃指令,无需发送允许响铃名单到服务器,在实现来电响铃提醒用户,避免漏接重要联系人电话的同时,也保证了重要联系人信息不被泄漏,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来电提醒方法。本实施方式在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为:在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意声纹都不匹配时,会进一步判断当前来电是否为紧急来电,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在步骤401中,当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播放语音提示信息。
在步骤402中,获取到来电用户输入的语音。
在步骤403中,判断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是否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如果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则进入步骤404;否则进入步骤407。
在步骤404中,生成响铃指令。
在步骤405中,获取响铃指令。
在步骤406中,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结束本次来电提醒流程。
由于步骤401至步骤406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步骤301至步骤305大致相同,旨在当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播放语音提示信息,提示来电用户输入语音,并在来电用户输入语音后,判断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是否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在匹配成功时生成响铃指令,最后根据获取到的响铃指令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407中,将来电用户的声纹和来电号码存储到终端的缓存中。
具体的说,在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意声纹都不匹配时,将来电用户的声纹和来电号码存储到终端的缓存中。
在步骤408中,判断存储的来电用户的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具体的说,如果储的来电用户的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大于第一阈值,则进入步骤409;否则继续检测存储的来电用户的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直到来电次数大于第一阈值,进入步骤409为止,或者用户退出主动退出静音模式为止。
本实施方式中判断存储的来电用户的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时,判断的对象为同一个来电号码,即需要是同一个来电号码多次来电,才判定该来电为紧急来电,如果在静音模式期间,有多通来电,但是没通来电的来电号码都不一样,且各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都不大于第一阈值,则不会进如后续操作。
另外,还可以通过判断多次来电的用户的声纹是否为存储的同一个来电用户的声纹,从而提升判断过程的准确性,避免同一用户使用多个号码拨打,却由于每个号码的来电次数都不大于第一阈值而没有及时触发终端响铃提醒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阈值为一预设的数值,用于决定在何时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第一阈值的具体设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在终端中提供操作界面,并且在提供的操作界面中设置一设置入口,通过检测是否有用户对设置入口的选中操作,并在检测到设置入口的选中操作是时,提供一设置界面给用户进行设定第一阈值。
比如说,可以在手机设置界面的静音模式被选中后,提供第一阈值的设置界面。该界面可以以弹窗的方式在当前界面上显示,也可以跳转到一个新的界面,具体可以通过移动指示数值的箭头,选中合适的数值作为第一阈值,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输入框,由用户手动输入第一阈值的数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阈值可以由系统预设,如在终端出厂时,或者应用程序安装好后,自动设置好相应的第一阈值,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制,并且用户只需设置一次,即可实现根据需要自动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无需担心因为设置静音模式,出现漏接紧急来电,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存储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小于第一阈值时,检测到用户对终端的显示屏的唤醒操作,可以将存储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来电号码从缓存中清除,重新存储,即在检测到用户对终端的显示屏的唤醒操作时,认为用户注意到了显示在界面上的未读来电,因此当前存储的来电用户的信息可以从缓存中清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对显示屏进行唤醒操作,可能只是为了查看当前时刻的时间,在查看后立马将终端的显示屏锁定,这种情况下用户并非要解锁显示屏,使用终端。因此如果在检测到用户对显示屏的唤醒操作后,直接将当前存储在缓存中的来电用户的声纹和来电号码清除,显然是不符合实际使用需求的,因此还可以在检测到用户对显示屏的唤醒操作后,通过获取终端的显示屏的唤醒时长,即显示屏保持唤醒状态的时长,将唤醒时长与预设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将当前存储在缓存中的来电用户的声纹和来电号码清除,重新累计,从而提高统计的准确性。
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在何种情况下将存储在缓存中的来电用户的声纹和来电号码清除,重新累计操作的准确性,在检测到用户对终端显示屏的唤醒操作大于预设的阈值,清除存储在缓存中的来电用户的声纹和来电号码,进行重新累计之前,还可以通过监听用户是否对来电通知栏有选中操作,即用户是否触发了来电通知栏,当用户触发了来电通知栏中未接号码的通知信息后,可以判定用户已经查看了当前来电,可以将其从缓存中清除,在终端处于锁屏状态后,且仍处于静音模式时,重新进行累计,具体的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409中,获取存储的来电用户的来电号码的来电的间隔时长。
具体的说,在存储的来电用户的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大于第一阈值时,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之前,还需要获取存储的来电用户的来电号码的来电的间隔时长,并进行后续判断,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后续操作的准确性。
在步骤410中,判断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第二阈值。
具体的说,如果获取的存储的来电用户的来电号码的来电的间隔时长小于第二阈值,则进入步骤406,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否则,直接结束本次来电提醒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阈值的设定同样可以由用户进行设定,也可以由系统预设,如在终端出厂时,或者应用程序安装好后,自动设置好相应的第二阈值,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来电提醒方法,当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预设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都不匹配时,通过限定没有保存在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同一声纹或同一来电号码在来电次数大于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并且来电间隔时长小于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时,才认为当前来电用户有紧急事情需要联系终端拥有者,此时控制终端强制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使终端开始响铃,保证了判定当前来电为紧急来电的准确性,在避免用户漏接紧急电话的同时也避免了终端拥有者不会受到恶意来电用户的骚扰,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来电提醒装置,如图5所示。
来电提醒装置500包括:接收模块501、第一获取模块502及控制模块503。
具体的说,接收模块501用于在终端处于静音模式时接收来电。第一获取模块502用于在接收模块501接收到来电时,获取响铃指令。控制模块503用于根据第一获取模块502获取到的响铃指令,控制终端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
其中,响铃指令根据来电用户的声纹与预先设定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进行匹配生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来电提醒装置可以通过验证来电用户声纹的方式确定来电用户的身份,具体的在终端处于静音模式时,当从来电用户的语音中获取的声纹与预先设定的允许响铃名单的声纹匹配时,判定当前来电用户为重要联系人,终端通过获取标识当前来电为重要联系人来电而生产的响铃指令,并根据该响铃指令控制终端强制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使终端开始响铃,提醒用户有重要联系人来电,从而避免了用户漏接重要联系人的来电。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装置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来电提醒装置。本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为:终端获取的响铃指令为服务器生成的。
如图6所示,来电提醒装置500除了包括图5所示的模块之外,还包括:发送模块504。发送模块504用于在终端开启静音模式时,向服务器600发送提示信息和允许响铃声纹名单。
具体的说,在控制模块503开启静音模式后,在接收模块501接收到来电之前,发送模块504向服务器600发送提示信息和允许响铃声纹名单,在有来电时,服务器600通过获取来电用户的语音,并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进一一一匹配,在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生成响铃指令,此时第一获取模块502接收服务器600生成的响铃指令。
其中,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服务器在有用户来电时,获取来电用户的语音,并将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所有声纹进行一一匹配,并在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生成响铃指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来电提醒装置,在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之前,即在开启静音模式的时候,通过向服务器发送提示信息和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从而在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由服务器进行提示用户输入语音,并提取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声纹进行一一匹配,在匹配成功时才生成响铃指令发送至终端,使得终端可以根据该响铃指令,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从而可以保证验证速度,并且可以简化终端的处理操作。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来电提醒装置。本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为:响铃指令由终端生成。
如图7所示,来电提醒装置500除了包括图5所示的模块之外,第一获取模块502还包括:语音播放子模块5021、语音获取子模块5022、验证子模块5023及生成子模块5024。
其中,语音播放子模块5021用于在接收模块501接收到来电时,播放语音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来电用户输入语音。
语音获取子模块5022用于获取来电用户根据语音播放子模块5021的提示信息输入的语音。
验证子模块5023用于在语音获取子模块5022获取到来电用户输入的语音后,验证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是否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并在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触发生成子模块5024生成响铃指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来电提醒装置,在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来电时,通过对来电用户进行语音提示,提示来电用户输入语音,从而可以提取到来电用户输入的语音的声纹,使得终端可以将获取到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存储在本地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声纹进行一一匹配,在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即生成响铃指令,无需发送允许响铃名单到服务器,在实现来电响铃提醒用户,避免漏接重要联系人电话的同时,也保证了重要联系人信息不被泄漏,提高了安全性。
由于第三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三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三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来电提醒装置。本实施方式在第六或第七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为:在获取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意声纹都不匹配时,会进一步判断当前来电是否为紧急来电。
如图8所示,来电提醒装置500除了包括图7所示的模块之外,还包括:存储模块505和第一判断模块506。
存储模块505用于在验证子模块5023验证来电用户的声纹与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意声纹都不匹配时,存储来电用户的声纹和来电号码。
第一判断模块506用于判断存储模块505存储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并在存储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大于第一阈值时,触发控制模块503控制终端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
需要说明的,在实际应用中,来电提醒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获取模块507和第二判断模块508。
其中,第二获取模块507用于在第一判断模块506判定存储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大于第一阈值时,获取存储的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来电号码的来电的间隔时长。
第二判断模块508用于判断第二获取模块507获取的间隔时长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并在间隔时长小于第二阈值,触发控制模块503控制终端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来电提醒装置,当处于静音模式的终端接收到的来电用户的声纹与预设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都不匹配时,通过限定没有保存在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同一声纹或同一来电号码在来电次数大于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并且来电间隔时长小于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时,才认为当前来电用户有紧急事情需要联系终端拥有者,此时控制终端强制退出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使终端开始响铃,保证了判定当前来电为紧急来电的准确性,在避免用户漏接紧急电话的同时也避免了终端拥有者不会受到恶意来电用户的骚扰,提升了用户体验。
由于第四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四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四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四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来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来电提醒方法包括:
当处于静音模式的所述终端接收到来电时,获取响铃指令;其中,所述响铃指令根据来电用户的声纹与预先设定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进行匹配生成;
根据所述响铃指令,退出所述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处于静音模式的所述终端接收到来电之前,所述来电提醒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开启所述静音模式时,向服务器发送提示信息和所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服务器在有用户来电时,获取所述来电用户的语音,并将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与所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所有声纹进行一一匹配,并在获取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与所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生成所述响铃指令;
当处于所述静音模式的所述终端接收到来电时,所述获取响铃指令,具体为:
接收所述服务器生成的所述响铃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响铃指令,具体包括:
播放语音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来电用户输入语音;
当获取到所述来电用户输入的语音后,将获取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与所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所有声纹进行一一匹配;
在获取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与所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生成所述响铃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来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获取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与所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所有声纹进行一一匹配之后,所述来电提醒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与所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意声纹都不匹配时,将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和所述来电号码存储到所述终端的缓存中;
在存储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所述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大于第一阈值时,退出所述静音模式,开启所述来电响铃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来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存储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所述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大于第一阈值时,退出所述静音模式,开启所述来电响铃模式之前,所述来电提醒方法还包括:
获取存储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所述来电号码的来电的间隔时长;
将所述间隔时长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在所述间隔时长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执行退出所述静音模式,开启所述来电响铃模式的步骤。
6.一种来电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第一获取模块及控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终端处于静音模式时接收来电;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来电时,获取响铃指令;其中,所述响铃指令根据来电用户的声纹与预先设定的允许响铃声纹名单进行匹配生成;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响铃指令,控制所述终端退出所述静音模式,开启来电响铃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来电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来电提醒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开启所述静音模式时,向服务器发送提示信息和所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服务器在有用户来电时,获取所述来电用户的语音,并将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与所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所有声纹进行一一匹配,并在获取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与所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生成所述响铃指令;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来电时,接收所述服务器生成的所述响铃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来电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包括:语音播放子模块、语音获取子模块、验证子模块及生成子模块;
所述语音播放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来电时,播放语音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来电用户输入语音;
所述语音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来电用户根据所述语音播放子模块的所述提示信息输入的语音;
所述验证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语音获取子模块获取到所述来电用户输入的语音后,验证获取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是否与所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并在获取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与所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一声纹匹配时,触发所述生成子模块生成所述响铃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来电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来电提醒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和第一判断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在验证子模块验证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与所述允许响铃声纹名单中的任意声纹都不匹配时,存储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和所述来电号码;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所述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并在存储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所述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触发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终端退出所述静音模式,开启所述来电响铃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来电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来电提醒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和第二判断模块;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定存储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所述来电号码的来电次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获取存储的所述来电用户的声纹或所述来电号码的来电的间隔时长;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间隔时长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并在所述间隔时长小于所述第二阈值,触发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终端退出所述静音模式,开启所述来电响铃模式。
CN201710197429.8A 2017-03-29 2017-03-29 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7136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7429.8A CN106713672A (zh) 2017-03-29 2017-03-29 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7429.8A CN106713672A (zh) 2017-03-29 2017-03-29 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3672A true CN106713672A (zh) 2017-05-24

Family

ID=58887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7429.8A Pending CN106713672A (zh) 2017-03-29 2017-03-29 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1367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9102A (zh) * 2017-09-28 2018-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561218A (zh) * 2018-12-21 2019-04-02 深圳市趣创科技有限公司 紧急未接来电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10912950A (zh) * 2018-09-14 2020-03-24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云端的来电控制方法、终端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11163232A (zh) * 2019-05-15 2020-05-15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响铃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40450A (zh) * 2020-08-05 2020-12-04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状态通话处理方法、系统及汽车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5726A (ja) * 2009-08-03 2011-02-17 Ntt Docomo Inc 通信端末、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088515A (zh) * 2010-12-29 2011-06-08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重要号码通知方法
CN102420906A (zh) * 2011-12-01 2012-04-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提示方法和用户终端
CN102724278A (zh) * 2012-05-07 2012-10-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云端语音信箱实现方法、终端和云服务平台
CN104869221A (zh) * 2014-02-24 2015-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音模式下的呼叫方法及装置
CN105187667A (zh) * 2015-10-09 2015-12-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来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4946533U (zh) * 2015-08-03 2016-01-06 国网天津武清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识别来电人员声音的调度电话系统
CN105847567A (zh) * 2016-04-01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提示方法、装置及手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5726A (ja) * 2009-08-03 2011-02-17 Ntt Docomo Inc 通信端末、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088515A (zh) * 2010-12-29 2011-06-08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重要号码通知方法
CN102420906A (zh) * 2011-12-01 2012-04-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提示方法和用户终端
CN102724278A (zh) * 2012-05-07 2012-10-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云端语音信箱实现方法、终端和云服务平台
CN104869221A (zh) * 2014-02-24 2015-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音模式下的呼叫方法及装置
CN204946533U (zh) * 2015-08-03 2016-01-06 国网天津武清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识别来电人员声音的调度电话系统
CN105187667A (zh) * 2015-10-09 2015-12-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来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47567A (zh) * 2016-04-01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提示方法、装置及手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9102A (zh) * 2017-09-28 2018-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729102B (zh) * 2017-09-28 2020-04-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912950A (zh) * 2018-09-14 2020-03-24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云端的来电控制方法、终端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09561218A (zh) * 2018-12-21 2019-04-02 深圳市趣创科技有限公司 紧急未接来电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11163232A (zh) * 2019-05-15 2020-05-15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响铃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40450A (zh) * 2020-08-05 2020-12-04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状态通话处理方法、系统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3672A (zh) 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US9762731B1 (en) Determining and denying call completion based on detection of robocall or unsolicited advertisement
KR100205155B1 (ko) 전화응답 장치
US8391445B2 (en) Caller identification using voice recognition
US6724866B2 (en) Dialogue device for call screening and classification
US5745559A (en) Restricted access telephones for logical telephone networks
CN104159229B (zh) 来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44701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a caller previously diverted to voicemail
CN106657547A (zh) 一种防止骚扰电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01668093A (zh) 一种来电分析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EP1511277A1 (en) Method for answering an incoming event with a phone device, and adapted phone device
CN107181851A (zh)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860590A (zh) 一种来电自动拒接的方法和装置
JP2001274907A (ja) 発信者認識システムおよび発信者認識方法
CN103108073A (zh) 一种利用手机客户端提供语音选项和反馈文字提示的方法
RU2358407C2 (ru) Способ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запроса информации, сохраненной в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ом устройстве, и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возможностью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запроса сохранен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FR2531590A1 (fr) Procede pour la transmission d'ordres particuliers dans des centraux telephoniques, notamment dans des installations telephoniques privees a postes supplementaires
CN106302950A (zh) 一种通话验证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671463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disabling music on hold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286395A1 (en) Intelligent Multimedia Dial Tone
CN107592426A (zh) 电话接通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84886B (zh) 一种基于话机的智能家居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KR20080056663A (ko) 통신 장치에 의해 맞춤형 호출자 옵션을 제공하기 위한방법 및 시스템
US7616748B1 (en) Central call screening system
CN107360325A (zh) 终端呼叫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