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09399B -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09399B CN106709399B CN201510520041.8A CN201510520041A CN106709399B CN 106709399 B CN106709399 B CN 106709399B CN 201510520041 A CN201510520041 A CN 201510520041A CN 106709399 B CN106709399 B CN 1067093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gerprint
-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 security level
- different
-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47—Preprocessing; Feature extrac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47—Preprocessing; Feature extraction
- G06V40/1359—Extracting features related to ridge properties; Determining the fingerprint type, e.g. whorl or loo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其中,指纹识别方法包括:获取指纹图像,并提取指纹图像的特征信息;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将提取的特征信息与预存的验证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达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成功,若比对结果未达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失败。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然后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特征阈值进行指纹识别,使得指纹识别过程可以根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来完成,从而提高了指纹识别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已非常普及,并且,功能不断增多,这些新功能给用户带来很多便利,深受用户的喜爱。例如,目前手机具有指纹识别虚拟按键,用户通过触摸该虚拟按键可进行指纹识别,从而完成解锁操作。
目前的指纹识别虚拟按键是将指纹识别传感器设置在玻璃盖板下方来实现的,当用户手指触碰到玻璃盖板时,指纹识别传感器识别到手指信号,然后进行指纹识别。
但是,由于指纹识别传感器位于玻璃盖板的下方,会导致指纹识别传感器的灵敏度较差,指纹识别率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指纹图像,并提取所述指纹图像的特征信息;
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将提取的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存的验证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达到所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成功,若比对结果未达到所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失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包括:
获得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之前,接收用户对不同应用程序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
保存不同应用程序标识和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并保存所述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接收用户对不同应用程序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之前,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应用程序设置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所述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包括:
获得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之前,接收用户对不同系统环境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
保存不同系统环境信息和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并保存所述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接收用户对不同系统环境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之前,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系统环境设置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所述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提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指纹图像,并提取所述指纹图像的特征信息;
获得模块,被配置为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比对识别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获取提取模块提取的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存的验证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达到所述获得模块获得的所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成功,若比对结果未达到所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失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得模块包括:
第一获得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得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获得子模块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之前,接收用户对不同应用程序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
第一保存模块,被配置为保存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不同应用程序标识和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并保存所述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得子模块包括:
第一安全等级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第一特征阈值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安全等级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提示信息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用户对不同应用程序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之前,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应用程序设置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第一接收显示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所述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得模块包括:
第二获得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得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获得子模块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之前,接收用户对不同系统环境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
第二保存模块,被配置为保存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不同系统环境信息和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并保存所述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得子模块包括:
第二安全等级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第二特征阈值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安全等级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提示信息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接收用户对不同系统环境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之前,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系统环境设置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第二接收显示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所述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指纹图像,并提取所述指纹图像的特征信息;
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将提取的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存的验证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达到所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成功,若比对结果未达到所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失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然后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特征阈值进行指纹识别,使得指纹识别过程可以根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来完成,从而提高了指纹识别率。
提供一种获得特征阈值的方式,为实现指纹识别提供了条件。
通过保存不同应用程序标识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为获得特征阈值提供了条件。
根据当前应用程序标识、保存的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可以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通过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在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上为不同应用程序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而不需要用户通过其他方式进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操作简单。
提供另一种获得特征阈值的方式,为实现指纹识别提供了条件。
通过保存不同系统环境信息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为获得特征阈值提供了条件。
根据当前系统环境信息、保存的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可以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通过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在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上为不同系统环境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而不需要用户通过其他方式进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操作简单。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获得特征阈值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获得特征阈值的流程图。
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界面示意图一。
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界面示意图二。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获得特征阈值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获得特征阈值的流程图。
图7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界面示意图三。
图7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界面示意图四。
图8a-8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指纹识别方法的场景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框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指纹识别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指纹识别方法可应用于移动终端上,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该指纹识别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3:
在步骤S101中,获取指纹图像,并提取指纹图像的特征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当用户手指触碰到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的指纹识别虚拟按键时,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电路可以获取用户的指纹图像,并对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从预处理后的指纹图像中提取指纹图像的特征信息。
在步骤S102中,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其中,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可以为应用程序标识,也可以为当前系统环境信息,例如,当前手机系统是否处于锁屏状态等。
在该实施例中,指纹识别电路可以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例如,获得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并根据当前应用程序标识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又例如,可以获得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并根据当前系统环境信息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其中,不同的应用环境信息可以具有不同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不同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可以具有不同的特征阈值。
例如,屏幕唤醒解锁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可以为第一等级,指纹支付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可以为第四等级,其中,第一等级小于第四等级。而第一等级的特征阈值可以为0.6,第四等级的特征阈值可以为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及其特征阈值均为示例性说明,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另外,上述步骤S101和S102并无严格的先后执行顺序。
在步骤S103中,将提取的特征信息与预存的验证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达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成功,若比对结果未达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失败。
在该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之前,会将用于验证指纹信息是否正确的验证特征信息保存在移动终端中。这样,在提取指纹图像的特征信息和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之后,可以将提取的特征信息与预存的验证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达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成功,若比对结果未达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失败。
假设,预存的验证特征信息包含5个特征,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为第一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为0.6,若将提取的特征信息与验证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发现其中三个特征匹配成功,即比对结果达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确定指纹识别成功;若将提取的特征信息与验证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发现其中两个特征匹配成功,即比对结果未达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确定指纹识别失败。
上述指纹识别方法实施例,通过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然后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特征阈值进行指纹识别,使得指纹识别过程可以根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来完成,从而提高了指纹识别率。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获得特征阈值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201-S205:
在步骤S201中,接收用户对不同应用程序设置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特征阈值。
为了提高指纹识别率,用户可以对不同的应用程序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也可以对不同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特征阈值。
例如,可以将应用程序A-D设置为第一等级,应用程序E、G设置为第二等级,应用程序F设置为第三等级等。第一等级的特征阈值可以设置为0.6,第二等级的特征阈值可以设置为0.8,第三等级的特征阈值可以设置为0.9。
在步骤S202中,保存不同应用程序标识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并保存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该实施例中,在设置不同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特征阈值之后,可以保存不同应用程序标识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步骤S203中,获得当前应用程序标识。
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IC电路可以获得当前应用程序标识。
在步骤S204中,根据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和第一对应关系,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获得的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和保存的第一对应关系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在步骤S205中,根据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第二对应关系,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获得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保存的第二对应关系,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上述实施例,通过保存不同应用程序标识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然后在获得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后,可以根据当前应用程序标识、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为实现指纹识别提供了条件。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获得特征阈值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步骤S201之前,还可以包括:
在步骤S301中,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应用程序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例如每隔一周,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应用程序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也可以在其他触发条件下显示提示信息。
如图4a所示,手机上可以显示“是否为应用程序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提示信息。
在步骤S302中,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
继续上例进行描述,如果用户想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可以点击“确定”按键,如果用户不想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可以点击“取消”按键。假设,用户点击“确定”按键,则手机可以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如图4b所示,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可以包含应用程序信息及供用户选择的安全等级,例如,用户可以为应用程序1选择安全等级,假设选择的安全等级为第一等级,则可以在第一等级后面的方框内打勾。
上述实施例,通过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在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上为不同应用程序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而不需要用户通过其他方式进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操作简单。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获得特征阈值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501-S505:
在步骤S501中,接收用户对不同系统环境设置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特征阈值。
为了提高指纹识别率,用户可以对不同的系统环境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也可以对不同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特征阈值。
例如,可以将系统环境M设置为第一等级,系统环境N设置为第二等级等。第一等级的特征阈值可以设置为0.6,第二等级的特征阈值可以设置为0.8。
在步骤S502中,保存不同系统环境信息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并保存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该实施例中,在设置不同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特征阈值之后,可以保存不同系统环境信息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步骤S503中,获得当前系统环境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IC电路可以获得当前系统环境信息。
在步骤S504中,根据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和第一对应关系,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获得的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和保存的第一对应关系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在步骤S505中,根据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第二对应关系,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获得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保存的第二对应关系,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上述实施例,通过保存不同系统环境信息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然后在获得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后,可以根据当前系统环境信息、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为实现指纹识别提供了条件。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获得特征阈值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步骤S501之前,还可以包括:
在步骤S601中,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系统环境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例如每隔一周,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系统环境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也可以在其他触发条件下显示提示信息。
如图7a所示,手机上可以显示“是否为系统环境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提示信息。
在步骤S602中,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
继续上例进行描述,如果用户想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可以点击“确定”按键,如果用户不想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可以点击“取消”按键。假设,用户点击“确定”按键,则手机可以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如图7b所示,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可以包含系统环境信息及供用户选择的安全等级,例如,用户可以为系统环境1选择安全等级,假设选择的安全等级为第二等级,则可以在第二等级后面的方框内打勾。
上述实施例,通过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在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上为不同系统环境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而不需要用户通过其他方式进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操作简单。
下面结合图8a-8c对本公开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8a所示,当用户使用手机81时,由于手机81处于锁屏状态,因此,需要用户用手指触摸手机81上的指纹识别虚拟按键82,当用户触摸指纹识别虚拟按键82时,手机81的指纹识别电路可以获取用户的指纹图像,并提取指纹图像的特征信息,同时,获得手机系统处于锁屏状态,并获取锁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然后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和获取的特征阈值进行指纹识别,若指纹识别成功,则手机81可被成功解锁,手机81被成功解锁后的界面如图8b所示,然后用户可以点击手机81上的应用程序进行购物,在为所购物品买单时,可以通过指纹支付的方式来提高支付安全性,用户可根据图8c所示界面上的提示信息在指纹识别虚拟按键82处按压手指,以实现指纹支付。由此可见,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对不同的应用环境进行指纹识别,且识别成功率高,从而避免出现多次指纹验证失败的情况,为用户提供方便。
与前述指纹识别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指纹识别装置实施例。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框图,如图9所示,该指纹识别装置包括:获取提取模块91、获得模块92和比对识别模块93。
获取提取模块91,被配置为获取指纹图像,并提取指纹图像的特征信息。
获得模块92,被配置为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比对识别模块93,被配置为将获取提取模块91提取的特征信息与预存的验证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达到获得模块92获得的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成功,若比对结果未达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失败。
图9所示装置识别指纹的过程可参见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对应部分,此处不赘述。
上述指纹识别装置实施例,通过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然后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和对应的特征阈值进行指纹识别,使得指纹识别过程可以根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来完成,从而提高了指纹识别率。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框图,如图10所示,在上述图9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获得模块92可包括:第一获得子模块921。
第一获得子模块921,被配置为获得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并根据当前应用程序标识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另外,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94和第一保存模块95。
第一接收模块94,被配置为在第一获得子模块921根据当前应用程序标识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之前,接收用户对不同应用程序设置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特征阈值。
第一保存模块95,被配置为保存第一接收模块94接收的不同应用程序标识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并保存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其中,第一获得子模块921可包括:第一安全等级获得单元9211和第一特征阈值获得单元9212。
第一安全等级获得单元9211,被配置为根据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和第一对应关系,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第一特征阈值获得单元9212,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安全等级获得单元9211获得的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第二对应关系,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图10所示装置获得特征阈值过程可参见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对应部分,此处不赘述。
上述实施例,通过保存不同应用程序标识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然后在获得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后,可以根据当前应用程序标识、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为实现指纹识别提供了条件。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框图,如图11所示,在上述图10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可包括:第一提示信息显示模块96和第一接收显示模块97。
第一提示信息显示模块96,被配置为在第一接收模块94接收用户对不同应用程序设置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特征阈值之前,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应用程序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第一接收显示模块97,被配置为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
图11所示装置获得特征阈值过程可参见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对应部分,此处不赘述。
上述实施例,通过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在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上为不同应用程序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而不需要用户通过其他方式进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操作简单。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框图,如图12所示,在上述图9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获得模块92可包括:第二获得子模块922。
第二获得子模块922,被配置为获得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并根据当前系统环境信息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另外,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98和第二保存模块99。
第二接收模块98,被配置为在第二获得子模块根据当前系统环境信息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之前,接收用户对不同系统环境设置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特征阈值;
第二保存模块99,被配置为保存第二接收模块98接收的不同系统环境信息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并保存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其中,第二获得子模块922可包括:第二安全等级获得单元9221和第二特征阈值获得单元9222。
第二安全等级获得单元9221,被配置为根据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和第一对应关系,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第二特征阈值获得单元9222,被配置为根据第二安全等级获得单元9221获得的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第二对应关系,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图12所示装置获得特征阈值过程可参见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对应部分,此处不赘述。
上述实施例,通过保存不同系统环境信息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然后在获得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后,可以根据当前系统环境信息、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为实现指纹识别提供了条件。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框图,如图13所示,在上述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可包括:第二提示信息显示模块131和第二接收显示模块132。
第二提示信息显示模块131,被配置为在接收用户对不同系统环境设置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特征阈值之前,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系统环境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第二接收显示模块132,被配置为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
图13所示装置获得特征阈值过程可参见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对应部分,此处不赘述。
上述实施例,通过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在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上为不同系统环境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而不需要用户通过其他方式进入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操作简单。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子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指纹识别装置的框图。例如,装置14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飞行器等。
参照图14,装置14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402,存储器1404,电源组件1406,多媒体组件1408,音频组件14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412,传感器组件1414,以及通信组件1416。
处理组件1402通常控制装置14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1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4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4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14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408和处理组件14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4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14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4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4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1406为装置14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14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4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408包括在装置14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4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14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4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4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4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404或经由通信组件14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4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412为处理组件14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4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4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414可以检测到设备14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4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414还可以检测装置1400或装置14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4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4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4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4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4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4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4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4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4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14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部件14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4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4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400的处理器14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9)
1.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指纹图像,并提取所述指纹图像的特征信息;
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所述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包括当前应用程序标识或当前系统环境信息,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包括当前系统是否处于锁屏状态,其中,不同的应用环境信息具有不同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不同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具有不同的特征阈值;
将提取的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存的验证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达到所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成功,若比对结果未达到所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失败;
不同的应用环境信息对应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不同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是所述移动终端每隔 一段时间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时,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所述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界面下接收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包括:
获得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之前,接收用户对不同应用程序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
保存不同应用程序标识和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并保存所述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接收用户对不同应用程序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之前,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应用程序设置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所述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包括:
获得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之前,接收用户对不同系统环境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
保存不同系统环境信息和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并保存所述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接收用户对不同系统环境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之前,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系统环境设置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所述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
10.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提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指纹图像,并提取所述指纹图像的特征信息;
获得模块,被配置为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所述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包括当前应用程序标识或当前系统环境信息,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包括当前系统是否处于锁屏状态,其中,不同的应用环境信息具有不同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不同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具有不同的特征阈值;
比对识别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获取提取模块提取的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存的验证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达到所述获得模块获得的所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成功,若比对结果未达到所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失败;
不同的应用环境信息对应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不同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是所述移动终端每隔 一段时间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时,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所述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界面下接收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模块包括:
第一获得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得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获得子模块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获得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之前,接收用户对不同应用程序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
第一保存模块,被配置为保存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不同应用程序标识和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并保存所述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得子模块包括:
第一安全等级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标识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第一特征阈值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安全等级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提示信息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用户对不同应用程序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之前,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应用程序设置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第一接收显示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所述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模块包括:
第二获得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得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获得子模块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获得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之前,接收用户对不同系统环境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
第二保存模块,被配置为保存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的不同系统环境信息和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并保存所述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特征阈值的第二对应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得子模块包括:
第二安全等级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第二特征阈值获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安全等级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获得所述当前系统环境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提示信息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接收用户对不同系统环境设置的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对不同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的所述特征阈值之前,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为系统环境设置所述指纹验证安全等级;
第二接收显示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所述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页面。
19.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指纹图像,并提取所述指纹图像的特征信息;
获得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并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环境信息获得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所述当前应用环境信息包括当前应用程序标识或当前系统环境信息,所述当前系统环境信息包括当前系统是否处于锁屏状态,其中,不同的应用环境信息具有不同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不同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具有不同的特征阈值;
将提取的所述特征信息与预存的验证特征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达到所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成功,若比对结果未达到所述对应的特征阈值,则指纹识别失败;
不同的应用环境信息对应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和不同的指纹验证安全等级对应的特征阈值是所述移动终端每隔 一段时间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设置指纹验证安全等级时,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的触发操作并根据所述触发操作显示指纹验证安全等级设置界面下接收的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20041.8A CN106709399B (zh) | 2015-08-21 | 2015-08-21 |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
KR1020167004809A KR101772829B1 (ko) | 2015-08-21 | 2015-12-25 | 지문 인식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
JP2017535957A JP2017537414A (ja) | 2015-08-21 | 2015-12-25 | 指紋認証方法及びその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PCT/CN2015/098857 WO2017031888A1 (zh) | 2015-08-21 | 2015-12-25 |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
RU2016122619A RU2643473C2 (ru) | 2015-08-21 | 2015-12-25 | Способ и аппаратура для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отпечатков пальцев |
MX2016003774A MX362444B (es) | 2015-08-21 | 2015-12-25 | Metodo y aparato para identificacion de huella dactilar. |
US15/177,465 US20170053149A1 (en) | 2015-08-21 | 2016-06-09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
EP16181273.0A EP3133528B1 (en) | 2015-08-21 | 2016-07-26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20041.8A CN106709399B (zh) | 2015-08-21 | 2015-08-21 |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09399A CN106709399A (zh) | 2017-05-24 |
CN106709399B true CN106709399B (zh) | 2021-02-09 |
Family
ID=56684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20041.8A Active CN106709399B (zh) | 2015-08-21 | 2015-08-21 |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053149A1 (zh) |
EP (1) | EP3133528B1 (zh) |
JP (1) | JP2017537414A (zh) |
KR (1) | KR101772829B1 (zh) |
CN (1) | CN106709399B (zh) |
MX (1) | MX362444B (zh) |
RU (1) | RU2643473C2 (zh) |
WO (1) | WO201703188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33593B2 (en) * | 2011-07-18 | 2020-08-04 | Rabih S. Ballout | Kit,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 and service for providing a platform to prevent fraudulent financial transactions |
CN105488464B (zh) * | 2015-11-26 | 2019-02-1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9241714A (zh) * | 2016-01-06 | 2019-01-1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图像显示方法及装置 |
CN106228054A (zh) * | 2016-08-02 | 2016-12-1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身份验证方法和装置 |
US20180157395A1 (en) * | 2016-12-07 | 2018-06-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EP3416050B1 (en) * | 2016-12-26 | 2022-01-26 |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guiding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
US11586717B2 (en) | 2017-05-23 | 2023-02-21 | Fingerprint Cards Anacatum Ip Ab |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authenticating a user |
JP2019008702A (ja) * | 2017-06-28 | 2019-01-1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認証装置 |
CN109255278A (zh) * | 2017-07-12 | 2019-01-22 |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采集指纹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493368B (zh) * | 2017-08-22 | 2020-09-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解锁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07580114B (zh) * | 2017-08-24 | 2020-07-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生物识别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844764B (zh) * | 2017-08-31 | 2021-1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指纹传感器功能的验证方法及终端 |
CN107609372A (zh) * | 2017-09-07 | 2018-01-1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1095246B (zh) * | 2017-09-20 | 2021-05-07 | 指纹卡有限公司 | 用于认证用户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JP2019175289A (ja) * | 2018-03-29 | 2019-10-10 | 株式会社日本総合研究所 | 動き評価装置及び動き評価プログラム |
CN109359453B (zh) * | 2018-09-04 | 2021-08-24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解锁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09313522B (zh) * | 2018-09-25 | 2022-09-16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多传感器的屏下指纹采集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
CN109740538B (zh) * | 2019-01-03 | 2021-07-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指纹采集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0146984A1 (zh) * | 2019-01-14 | 2020-07-23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多安全环境的指纹识别方法、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
CN110020619A (zh) * | 2019-03-28 | 2019-07-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10472504A (zh) * | 2019-07-11 | 2019-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472520B (zh) * | 2019-07-24 | 2022-07-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12665137A (zh) * | 2020-12-14 | 2021-04-16 |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CN114499994A (zh) * | 2021-12-30 | 2022-05-13 |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指纹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CN114727294A (zh) * | 2022-05-19 | 2022-07-08 | 北京梦蓝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用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95104B2 (en) * | 2001-02-16 | 2005-05-17 | Sac Technologies, Inc. | Image identification system |
JP2003091509A (ja) * | 2001-09-17 | 2003-03-28 | Nec Corp | 携帯通信機器の個人認証方法およびそれを記述したプログラム |
JP2003248661A (ja) * | 2002-02-25 | 2003-09-05 | Sony Corp | 認証処理装置および認証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認証処理システム、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WO2009008077A1 (ja) * | 2007-07-11 | 2009-01-15 | Fujitsu Limited | 利用者認証判定装置、利用者認証判定システム、利用者認証判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利用者認証判定方法 |
JP2010198384A (ja) * | 2009-02-25 | 2010-09-09 | Kyocera Corp | 通信端末装置 |
CN102281539B (zh) * | 2011-08-29 | 2014-10-29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应用程序登录方法 |
JP2013097760A (ja) * | 2011-11-07 | 2013-05-20 | Toshiba Corp | 認証システム、端末装置、認証プログラム、認証方法 |
US8836472B2 (en) * | 2011-11-23 | 2014-09-16 | Blackberry Limited | Combining navigation and fingerprint sensing |
KR20150027329A (ko) * | 2013-08-29 | 2015-03-12 | 주식회사 팬택 | 지문 인식기를 구비한 단말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
US9343068B2 (en) * | 2013-09-16 | 2016-05-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pplications having different security levels |
CN104715170B (zh) * | 2013-12-13 | 2018-04-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操作权限的确定方法和用户终端 |
KR102187833B1 (ko) * | 2014-01-02 | 2020-12-0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의 기능 실행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04077516B (zh) * | 2014-06-26 | 2018-04-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认证方法及终端 |
CN104077576A (zh) * | 2014-07-03 | 2014-10-01 |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方法及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 |
-
2015
- 2015-08-21 CN CN201510520041.8A patent/CN106709399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25 KR KR1020167004809A patent/KR10177282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12-25 MX MX2016003774A patent/MX362444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12-25 JP JP2017535957A patent/JP2017537414A/ja active Pending
- 2015-12-25 RU RU2016122619A patent/RU2643473C2/ru active
- 2015-12-25 WO PCT/CN2015/098857 patent/WO201703188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
- 2016-06-09 US US15/177,465 patent/US2017005314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6-07-26 EP EP16181273.0A patent/EP3133528B1/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133528A1 (en) | 2017-02-22 |
JP2017537414A (ja) | 2017-12-14 |
US20170053149A1 (en) | 2017-02-23 |
KR101772829B1 (ko) | 2017-08-29 |
MX2016003774A (es) | 2017-04-27 |
KR20170033802A (ko) | 2017-03-27 |
CN106709399A (zh) | 2017-05-24 |
EP3133528B1 (en) | 2019-11-13 |
MX362444B (es) | 2019-01-18 |
WO2017031888A1 (zh) | 2017-03-02 |
RU2016122619A (ru) | 2017-12-13 |
RU2643473C2 (ru) | 2018-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09399B (zh) |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04615920B (zh) | 通知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7025419B (zh) | 指纹模板录入方法及装置 | |
CN106453052B (zh) | 消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 |
CN106156561B (zh) | 应用加锁方法、应用解锁方法和装置 | |
US10313870B2 (en) | Identity ver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0515224B2 (en) |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printing information | |
CN107147815B (zh) | 基于打车的通话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9039860B (zh) | 发送和展示消息的方法及装置、身份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 |
KR20170038178A (ko) | 지문 인식 방법, 장치, 이동 단말기, 프로그램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기록매체 | |
CN107145771B (zh) | 应用程序解锁方法、装置及终端 | |
US10263925B2 (en) | Method, device and medium for sending message | |
CN109246094B (zh) | 用户终端的验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2667984A (zh) |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7643818B (zh) | 功能开启方法及装置 | |
CN109324863B (zh) | 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656616B (zh) | 输入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 |
US1067182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 |
CN106712960B (zh) | 验证码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7133551B (zh) | 指纹验证方法及装置 | |
CN113807253A (zh) | 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7147633B (zh) | 密码输入方法及装置 | |
CN107133531B (zh) | 应用锁的使用提醒方法和装置 | |
CN107292155B (zh) | 指纹信息的验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126246B (zh) | 事项显示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