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06718B -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06718B
CN106706718B CN201611122907.0A CN201611122907A CN106706718B CN 106706718 B CN106706718 B CN 106706718B CN 201611122907 A CN201611122907 A CN 201611122907A CN 106706718 B CN106706718 B CN 1067067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ayer
gas
phthalocyanine
sensi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229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06718A (zh
Inventor
张宪民
张润鑫
艾小薇
包涵
林佳新
仝军伟
秦高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6111229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067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06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06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06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067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 G01N27/1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a solid body in dependence upon absorption of a fluid; of a solid body in dependence upon reaction with a fluid, for detecting components in the fluid
    • G01N27/125Composition of the body, e.g. the composition of its sensitive lay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Fluid Adsorption Or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气体传感器领域。该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含有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和上电极,敏感层为TiO2/MPc/TiO2三明治结构。其制备方法为:1.将基底进行超声、吹干和热处理;2.用直流或交流磁控溅射将底电极蒸镀到基底上;用交流磁控溅射将介电层蒸镀到底电极上;用电子束蒸发将TiO2薄膜镀在介电层上,用有机电子束蒸发制备金属酞菁配合物薄膜,用电子束蒸发镀上TiO2薄膜;用直流或交流磁控溅射将上电极镀于敏感层上。该气敏传感器采用TiO2/MPc/TiO2三层膜结构为敏感层,在检测还原性气体时,电流增加、并且响应时间变快、检测更敏感,吸附气体能力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其中特别涉及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气体传感器是当今迅速发展的传感器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气敏元件是对气体量敏感,将其转化为电信息,且电参数值随气体种类,气体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敏感元件。上世纪中叶,人们发现半导体具有气敏效应,但是没有得到更多的应用。1962年,青山哲郎发现了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气敏效应,并研制出了第一个ZnO半导体薄膜气敏元件。之后,人们发现在SnO2中掺入Pd或Pt等贵金属做增感剂,可以检测一些可燃性气体。
有机半导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研究对象是有机小分子,至70年代末,趋向于共轭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1982年,有机材料聚噻吩(Polythiophene)被首次合成,并被证明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1986年,A.Tsumura等人以电化学聚合方法制备的聚噻吩薄膜作为半导体材料,制备出了第一个固态有机场效应管,所制备的器件沟道宽长比为200,并通过控制聚噻吩的掺杂水平优化了该场效应管的性能。1994年,F.Garnier等首次将打印技术引入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工艺中,所制备的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成本低,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1995年,A.Dodabalapur等首次采用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C60和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六噻吩制备了异质结结构有源层的薄膜晶体管,该器件的工作性能由栅极偏压控制,在一定的偏压范围内器件表现出明显的单极性,而在某个偏压下器件表现出双极性。1997年,Y.Y.Lin等以在薄膜晶体管上采用不同衬底温度制备了两层并五苯(Pentacene)薄膜作为有机有源层,发现该器件的场效应迁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是自有机薄膜晶体管研究以来得到的最大场效应迁移率,也说明了通过控制半导体材料薄膜生长,可以有效提高器件的性能。2000年,M.G.Kane等在聚酯(Polyester)薄膜衬底上制备了高性能的并五苯有机薄膜晶体管,用于模拟数字电路,这是有机元件在聚合物衬底上的首次应用和报道。2000年,C.D.Sheraw等在小分子聚乙烯油(Polyethylene Naphthalate)薄膜衬底上制备了有机薄膜晶体管用于液晶显示,该器件表现出良好的电学性能,这是在柔性衬底上制备出的最快速的有机元件,表明了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在液晶显示应用方面的巨大潜力。2006年,M.C.Kwan等采用无机场效应管常用的NH3对热氧化的SiO2绝缘层进行退火,发现相比于N2退火环境,基于并五苯有源层的有机薄膜晶体管性能得到极大提高。
MPc(金属酞菁配合物)和它们的派生物同属于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而且已经被运用于各种领域,比如化学传感器、光电电池、非线性光学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其它一些光电器件方面,同时,在制备薄膜三极管和气体传感器方而具有较多的应用。当气体吸附在薄膜表而时,薄膜载流子浓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MPc的导电性对氧化性气体和还原性气体有一定的敏感性。这一性质使得这些材料在气敏领域有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传感器中,气体通常直接影响到MPc薄膜的电导率或者电阻率。
但是,现有技术中,以ZnPc为例,在检测10ppm到100ppm浓度范围的甲醇气体时,其电流与不通气体时变化率不超过0.05。酞菁类薄膜气体传感器对还原性气体敏感性差,从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酞菁类薄膜气体传感器对还原性气体(如甲醇、NH3、CO等)敏感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气敏传感器采用TiO2/MPc/TiO2的三层膜结构作为敏感层,使之在检测诸如甲醇等还原性气体时,电流相比TiO2/MPc增加近20倍,并且响应时间变快。相比MPc单层膜结构,可以检测更低浓度的还原性气体,检测更敏感,而且电流增加近10倍,响应时间变快。并且其中MPc为单一取向生长的α相,相较无定形相与β相MPc,吸附气体能力更强。
本发明的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其含有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和上电极,其中,敏感层为TiO2薄膜/金属酞菁配合物薄膜/TiO2薄膜的三明治结构。
所述的金属酞菁配合物为酞菁铁、酞菁钴、酞菁镍、酞菁铜、酞菁锌、酞菁铽、16F取代酞菁铁、16F取代酞菁钴、16F取代酞菁镍、16F取代酞菁铽、16F取代酞菁铜或16F取代酞菁锌中的一种。
所述的金属酞菁配合物由一个酞菁环和中心金属离子M组成,其结构简式为:
Figure BDA0001174648380000021
其中,M为稀土金属铽或后过渡金属Fe、Co、Ni、Cu、Zn中的一种。
所述的基底为氧化铝、玻璃、硅或二氧化硅中的一种。
所述的底电极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薄膜,薄膜厚度为300~500nm。
所述的底电极中,所述的金属为Au、Ag、Cu或Pt中的一种。
所述的介电层为氮化物、氧化物或氮氧化物的薄膜,薄膜厚度为30~50nm。
所述的介电层中,所述的氮化物为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钛或氮化硼中的一种;所述的氧化物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或氧化硼中的一种;所述的氮氧化物为氮氧化硅、氮氧化铝、氮氧化钛或氮氧化硼中的一种。
所述的上电极为具有相互交叉电极的金属薄膜,薄膜厚度为300~500nm。
所述的上电极中,所述的金属为Ag、Pt、Au或Cu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底处理
将基底按顺序分别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每种溶剂的超声时间为15~25min,得到超声后的基底;将超声后的基底吹干,在150~250℃热处理5~15min,得到处理好的基底;
步骤二: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装配
(1)通过在基底上使用掩膜版,将底电极采用直流或交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基底上,得到基底+底电极;然后,将介电层采用交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基底+底电极的底电极上,得到基底+底电极+介电层;
(2)将基底+底电极+介电层置于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在介电层上镀上敏感层的TiO2薄膜,然后,置于有机蒸发室中,有机电子束蒸发制备敏感层的金属酞菁配合物薄膜,最后,在转回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镀上敏感层的第三层——TiO2薄膜,得到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
(3)在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中的敏感层上使用掩膜版,采用直流或交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将上电极镀于敏感层上,得到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的酞菁气敏传感器。
所述的步骤一中,所述的吹干是用氮气或氩气将超声后的基底吹干。
所述的步骤一,目的在于将基底表面残留的有机物除去。
所述的步骤二(1)中,所述的掩膜版为条状。
所述的步骤二(1)中,所述的直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应≤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10~6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所述的步骤二(1)中,所述的交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应≤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交流溅射功率为10~6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所述的步骤二(2)中,所述的电子束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电子枪前,腔体气压应≤9.9×10-5Pa,电子枪高压为9kV,偏转电流1.3A,灯丝电流1~3A,蒸发时气压应≤9.9×10-4Pa;
所述的步骤二(2)中,所述的有机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加热电源前,有机室腔体气压应≤9.9×10-5Pa,蒸发温度为350~400℃;
所述的步骤二(3)中,所述的磁控溅射,溅射电源为直流或交流,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应≤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10~60w,溅射气压为4.0×10-1Pa;
所述的步骤二(3)中,所述的掩膜版为相互交叉的掩膜版。
本发明的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1.该气敏传感器采用TiO2/MPc/TiO2的三层膜结构作为敏感层,使之在检测诸如甲醇等还原性气体时,电流相比TiO2/MPc增加近20倍,并且响应时间变快。相比MPc单层膜结构,可以检测更低浓度的还原性气体,检测更敏感,而且电流增加近10倍,响应时间变快。
2.气敏传感器中,采用的MPc为单一取向生长的α相,相较无定形相与β相MPc,吸附气体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所制备的CuPc的X-射线衍射谱图。
图3为实施例3所制备的CoPc X-射线衍射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
实施例1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其含有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和上电极,其中,敏感层为TiO2薄膜/酞菁锌薄膜/TiO2薄膜的三明治结构。
所述的基底为玻璃。
所述的底电极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Cu薄膜,薄膜厚度为300nm。
所述的介电层为Si3N4薄膜,薄膜厚度为50nm。
所述的上电极为具有7对相互交叉电极的Pt薄膜,薄膜厚度为300nm。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底处理
将玻璃基底按顺序分别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每种溶剂的超声时间为20min,得到超声后的玻璃基底;将超声后的玻璃基底用氮气吹干,在200℃热处理10min,得到处理好的基底;该过程目的在于将基底表面残留的有机物除去。
步骤二: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装配
(1)通过在玻璃基底上使用条状掩膜版,将300nmCu制底电极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玻璃基底上,得到玻璃基底+300nmCu制底电极;然后,将50nm Si3N4介电层采用交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玻璃基底+300nmCu制底电极的底电极上,得到玻璃基底+300nmCu制底电极+50nm Si3N4介电层;
其中,直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1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交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交流溅射功率为1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2)将玻璃基底+300nmCu制底电极+50nm Si3N4介电层置于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在50nm Si3N4介电层上镀上敏感层的30nm TiO2薄膜,然后,置于有机蒸发室中,有机电子束蒸发制备敏感层的40nm ZnPc薄膜,最后,在转回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镀上敏感层的第三层——30nmTiO2薄膜,得到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
其中,电子束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电子枪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电子枪高压为9kV,偏转电流1.3A,灯丝电流2A,蒸发时气压为9.9×10-4Pa;
有机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加热电源前,有机室腔体气压为9.9×10-5Pa,蒸发温度为350℃;
(3)在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中的敏感层上使用7对相互交叉的掩膜版,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将300nm 7对交叉Pt电极镀于敏感层上,得到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
直流磁控溅射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10w,溅射气压为4.0×10-1Pa;
采用金丝焊机和点胶机,在制得的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底电极和上电极上引出接线,置于含有体积浓度为20ppm的CH3OH气体氛围中,电流相比ZnPc/TiO2为17倍,响应时间减少40s。
实施例2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其含有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和上电极,其中,敏感层为TiO2薄膜/酞菁铜薄膜/TiO2薄膜的三明治结构。
所述的基底为二氧化硅。
所述的底电极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Au薄膜,薄膜厚度为300nm。
所述的介电层为AlN薄膜,薄膜厚度为50nm。
所述的上电极为具有7对相互交叉电极的Ag薄膜,薄膜厚度为400nm。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底处理
将SiO2基底按顺序分别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每种溶剂的超声时间为15min,得到超声后的SiO2基底;将超声后的SiO2基底用氮气吹干,在250℃热处理5min,得到处理好的基底;该过程目的在于将基底表面残留的有机物除去。
步骤二: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装配
(1)通过在SiO2基底上使用条状掩膜版,将300nmAu制底电极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SiO2基底上,得到SiO2基底+300nmAu制底电极;然后,将50nm AlN介电层采用交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SiO2基底+300nmAu制底电极的底电极上,得到SiO2基底+300nmAu制底电极+50nm AlN介电层;
其中,直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3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交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交流溅射功率为6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2)将SiO2基底+300nmAu制底电极+50nm AlN介电层置于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在50nm AlN介电层上镀上敏感层的30nm TiO2薄膜,然后,置于有机蒸发室中,有机电子束蒸发制备敏感层的40nm CuPc薄膜,最后,在转回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镀上敏感层的第三层——30nmTiO2薄膜,得到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
其中,电子束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电子枪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电子枪高压为9kV,偏转电流1.3A,灯丝电流2.3A,蒸发时气压为9.9×10-4Pa;
有机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加热电源前,有机室腔体气压为9.9×10-5Pa,蒸发温度为350℃;
对制备的敏感层中,40nm CuPc薄膜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的X-射线衍射谱图见图2,从图2可见,其只在6.74°有唯一峰,与标准卡片对比可知为单一取向的α相。
(3)在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中的敏感层上使用7对相互交叉的掩膜版,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将400nm 7对交叉Ag电极镀于敏感层上,得到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
直流磁控溅射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20w,溅射气压为4.0×10-1Pa。
实施例3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其含有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和上电极,其中,敏感层为TiO2薄膜/酞菁钴薄膜/TiO2薄膜的三明治结构。
所述的基底为二氧化硅。
所述的底电极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Au薄膜,薄膜厚度为300nm。
所述的介电层为AlN薄膜,薄膜厚度为50nm。
所述的上电极为具有7对相互交叉电极的Ag薄膜,薄膜厚度为400nm。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底处理
将SiO2基底按顺序分别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每种溶剂的超声时间为25min,得到超声后的SiO2基底;将超声后的SiO2基底用氮气吹干,在150℃热处理15min,得到处理好的基底;该过程目的在于将基底表面残留的有机物除去。
步骤二: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装配
(1)通过在SiO2基底上使用条状掩膜版,将300nmAu制底电极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SiO2基底上,得到SiO2基底+300nmAu制底电极;然后,将50nm AlN介电层采用交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SiO2基底+300nmAu制底电极的底电极上,得到SiO2基底+300nmAu制底电极+50nm AlN介电层;
其中,直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5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交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交流溅射功率为3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2)将SiO2基底+300nmAu制底电极+50nm AlN介电层置于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在50nm AlN介电层上镀上敏感层的30nm TiO2薄膜,然后,置于有机蒸发室中,有机电子束蒸发制备敏感层的40nm CoPc薄膜,最后,在转回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镀上敏感层的第三层——30nmTiO2薄膜,得到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
其中,电子束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电子枪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电子枪高压为9kV,偏转电流1.3A,灯丝电流1.8A,蒸发时气压为9.9×10-4Pa;
有机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加热电源前,有机室腔体气压为9.9×10-5Pa,蒸发温度为360℃;
对制备的敏感层中,40nm CoPc薄膜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的X-射线衍射谱图见图3,从图3可见,其只在6.84°有唯一峰,与标准卡片对比可知为单一取向的α相。
(3)在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中的敏感层上使用7对相互交叉的掩膜版,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将400nm 7对交叉Ag电极镀于敏感层上,得到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
直流磁控溅射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60w,溅射气压为4.0×10-1Pa。
实施例4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其含有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和上电极,其中,敏感层为TiO2薄膜/16F取代酞菁铁薄膜/TiO2薄膜的三明治结构。
所述的基底为硅。
所述的底电极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Ag薄膜,薄膜厚度为500nm。
所述的介电层为氮氧化钛薄膜,薄膜厚度为30nm。
所述的上电极为具有8对相互交叉电极的Au薄膜,薄膜厚度为400nm。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底处理
将硅基底按顺序分别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每种溶剂的超声时间为20min,得到超声后的硅基底;将超声后的硅基底用氮气吹干,在200℃热处理10min,得到处理好的基底;该过程目的在于将基底表面残留的有机物除去。
步骤二: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装配
(1)通过在硅基底上使用条状掩膜版,将500nmAg制底电极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硅基底上,得到硅基底+500nmAg制底电极;然后,将30nm氮氧化钛介电层采用交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硅基底+500nmAg制底电极的底电极上,得到硅基底+500nmAg制底电极+30nm氮氧化钛介电层;
其中,直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4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交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交流溅射功率为3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2)将硅基底+500nmAg制底电极+30nm氮氧化钛介电层置于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在30nm氮氧化钛介电层上镀上敏感层的30nm TiO2薄膜,然后,置于有机蒸发室中,有机电子束蒸发制备敏感层的40nm 16F取代酞菁铁薄膜,最后,在转回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镀上敏感层的第三层——30nmTiO2薄膜,得到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
其中,电子束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电子枪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电子枪高压为9kV,偏转电流1.3A,灯丝电流3A,蒸发时气压为9.9×10-4Pa;
有机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加热电源前,有机室腔体气压为9.9×10-5Pa,蒸发温度为360℃;
(3)在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中的敏感层上使用8对相互交叉的掩膜版,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将400nm 8对交叉Au电极镀于敏感层上,得到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
直流磁控溅射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40w,溅射气压为4.0×10-1Pa。
实施例5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其含有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和上电极,其中,敏感层为TiO2薄膜/16F取代酞菁镍薄膜/TiO2薄膜的三明治结构。
所述的基底为氧化铝。
所述的底电极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Pt薄膜,薄膜厚度为400nm。
所述的介电层为氧化硼薄膜,薄膜厚度为40nm。
所述的上电极为具有10对相互交叉电极的Cu薄膜,薄膜厚度为500nm。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底处理
将氧化铝基底按顺序分别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每种溶剂的超声时间为25min,得到超声后的氧化铝基底;将超声后的氧化铝基底用氮气吹干,在150℃热处理15min,得到处理好的基底;该过程目的在于将基底表面残留的有机物除去。
步骤二: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装配
(1)通过在氧化铝基底上使用条状掩膜版,将400nmPt制底电极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氧化铝基底上,得到氧化铝基底+400nmPt制底电极;然后,将40nm氧化硼介电层采用交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氧化铝基底+400nmPt制底电极的底电极上,得到氧化铝基底+400nmPt制底电极+40nm氧化硼介电层;
其中,直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4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交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交流溅射功率为4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2)将氧化铝基底+400nmPt制底电极+40nm氧化硼介电层置于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在40nm氧化硼介电层上镀上敏感层的30nm TiO2薄膜,然后,置于有机蒸发室中,有机电子束蒸发制备敏感层的40nm 16F取代酞菁镍薄膜,最后,在转回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镀上敏感层的第三层——30nmTiO2薄膜,得到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
其中,电子束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电子枪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电子枪高压为9kV,偏转电流1.3A,灯丝电流2.4A,蒸发时气压为9.9×10-4Pa;
有机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加热电源前,有机室腔体气压为9.9×10-5Pa,蒸发温度为370℃;
(3)在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中的敏感层上使用10对相互交叉的掩膜版,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将500nm 10对交叉Cu电极镀于敏感层上,得到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
直流磁控溅射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50w,溅射气压为4.0×10-1Pa。
实施例6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其含有的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和上电极,其中,敏感层为TiO2薄膜/酞菁铽薄膜/TiO2薄膜的三明治结构。
所述的基底为玻璃。
所述的底电极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Pt薄膜,薄膜厚度为400nm。
所述的介电层为氮氧化硅薄膜,薄膜厚度为40nm。
所述的上电极为具有7对相互交叉电极的Ag薄膜,薄膜厚度为400nm。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底处理
将玻璃基底按顺序分别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每种溶剂的超声时间为25min,得到超声后的玻璃基底;将超声后的玻璃基底用氮气吹干,在150℃热处理15min,得到处理好的基底;该过程目的在于将基底表面残留的有机物除去。
步骤二: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装配
(1)通过在玻璃基底上使用条状掩膜版,将400nmPt制底电极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玻璃基底上,得到玻璃基底+400nmPt制底电极;然后,将40nm氮氧化硅介电层采用交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玻璃基底+400nmPt制底电极的底电极上,得到玻璃基底+400nmPt制底电极+40nm氮氧化硅介电层;
其中,直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5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交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交流溅射功率为4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2)将玻璃基底+400nmPt制底电极+40nm氮氧化硅介电层置于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在40nm氮氧化硅介电层上镀上敏感层的30nm TiO2薄膜,然后,置于有机蒸发室中,有机电子束蒸发制备敏感层的40nm酞菁铽薄膜,最后,在转回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镀上敏感层的第三层——30nmTiO2薄膜,得到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
其中,电子束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电子枪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电子枪高压为9kV,偏转电流1.3A,灯丝电流2.5A,蒸发时气压为9.9×10-4Pa;
有机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加热电源前,有机室腔体气压为9.9×10-5Pa,蒸发温度为400℃;
(3)在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中的敏感层上使用10对相互交叉的掩膜版,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将400nm 7对交叉Ag电极镀于敏感层上,得到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
直流磁控溅射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为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为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50w,溅射气压为4.0×10-1Pa。

Claims (9)

1.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由以下结构组成,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和上电极,其中,敏感层为TiO2薄膜/金属酞菁配合物薄膜/TiO2薄膜的三明治结构;
所述的金属酞菁配合物为16F取代酞菁铁、16F取代酞菁钴、16F取代酞菁镍、16F取代酞菁铽、16F取代酞菁铜或16F取代酞菁锌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为氧化铝、玻璃、硅或二氧化硅中的一种;
所述的底电极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薄膜,薄膜厚度为300~500nm;
所述的介电层为氮化物、氧化物或氮氧化物的薄膜,薄膜厚度为30~50nm;
所述的上电极为具有相互交叉电极的金属薄膜,薄膜厚度为300~500n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电极中,所述的金属为Au、Ag、Cu或Pt中的一种;
所述的介电层中,所述的氮化物为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钛或氮化硼中的一种;所述的氧化物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或氧化硼中的一种;所述的氮氧化物为氮氧化硅、氮氧化铝、氮氧化钛或氮氧化硼中的一种;
所述的上电极中,所述的金属为Ag、Pt、Au或Cu中的一种。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底处理
将基底按顺序分别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每种溶剂的超声时间为15~25min,得到超声后的基底;将超声后的基底吹干,在150~250℃热处理5~15min,得到处理好的基底;
步骤二: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装配
(1)通过在基底上使用掩膜版,将底电极采用直流或交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基底上,得到基底+底电极;然后,将介电层采用交流磁控溅射的方式蒸镀到基底+底电极的底电极上,得到基底+底电极+介电层;
(2)将基底+底电极+介电层置于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在介电层上镀上敏感层的TiO2薄膜,然后,置于有机蒸发室中,有机电子束蒸发制备敏感层的金属酞菁配合物薄膜,最后,在转回电子束蒸发腔内,采用电子束蒸发镀上敏感层的第三层——TiO2薄膜,得到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
其中,有机电子束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加热电源前,有机室腔体气压应≤9.9×10- 5Pa,蒸发温度为350~400℃;
(3)在基底+底电极+介电层+敏感层中的敏感层上使用掩膜版,采用直流或交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将上电极镀于敏感层上,得到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的酞菁气敏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所述的吹干是用氮气或氩气将超声后的基底吹干。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1)中,所述的直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应≤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10~6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1)中,所述的交流磁控溅射的工艺参数为: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应≤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交流溅射功率为10~60w,溅射气压为4.0×10-1Pa,基底为温度为室温。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2)中,所述的电子束蒸发的工艺参数为:开启电子枪前,腔体气压应≤9.9×10- 5Pa,电子枪高压为9kV,偏转电流1.3A,灯丝电流1~3A,蒸发时气压应≤9.9×10-4Pa。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3)中,所述的磁控溅射,溅射电源为直流或交流,通入溅射气体前腔体气压应≤9.9×10-5Pa,溅射气体为纯度≥99.999%的Ar,Ar气流量为30SCCM,启辉气压为1.0Pa,直流溅射功率为10~60w,溅射气压为4.0×10-1Pa。
CN201611122907.0A 2016-12-08 2016-12-08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067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2907.0A CN106706718B (zh) 2016-12-08 2016-12-08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2907.0A CN106706718B (zh) 2016-12-08 2016-12-08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06718A CN106706718A (zh) 2017-05-24
CN106706718B true CN106706718B (zh) 2020-03-31

Family

ID=58936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2290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06718B (zh) 2016-12-08 2016-12-08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067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0237A (zh) * 2018-03-30 2019-10-1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基于ⅲ-ⅴ族半导体的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60890B (zh) * 2018-06-19 2022-05-0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三明治夹心结构敏感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9613070B (zh) * 2019-01-02 2021-04-20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二维MXene/SnO2异质结的氨气气体传感器、制备工艺及应用
CN109828003B (zh) * 2019-02-18 2021-07-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硫化镉对含有冠醚的酞菁分子半导体材料的无机掺杂修饰方法
CN109991286B (zh) * 2019-05-05 2022-01-0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铝掺杂氧化钨基的双选择性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10579516A (zh) * 2019-09-02 2019-12-17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二氧化氮气体检测器件及其制作方法、以及电子产品
CN111505062B (zh) * 2020-04-27 2022-03-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有机-无机异质结的光伏自驱动柔性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9206B (zh) * 2020-05-13 2021-08-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铜基复合薄膜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777137A (zh) * 2021-09-24 2021-12-10 昆明学院 一种基于铬酞菁单分子层薄膜的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1258A (zh) * 2008-02-26 2008-07-3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有机气敏传感器
CN104089981A (zh) * 2014-06-23 2014-10-08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纳米TiO2 薄膜的微型氧气传感器及制备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3810A (zh) * 2008-09-11 2009-02-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US9285332B2 (en) * 2011-12-12 2016-03-15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w power consumption type gas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677958B (zh) * 2015-02-15 2017-10-20 南京益得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酒精敏感材料及半导体酒精传感器
CN104677950B (zh) * 2015-02-15 2018-03-06 南京益得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半导体甲醛传感器的甲醛敏感材料及半导体甲醛传感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1258A (zh) * 2008-02-26 2008-07-3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有机气敏传感器
CN104089981A (zh) * 2014-06-23 2014-10-08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纳米TiO2 薄膜的微型氧气传感器及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酞菁铜-无机氧化物复合半导体气敏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贾鹏鹏;《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20111215;第2011年卷(第S2期);B020-18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06718A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6718B (zh) 一种三层结构敏感层酞菁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Phung et al. Enhanced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surface coverage by ALD NiO in p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Hsu et al. Carbon nanodot additives realize high‐performance air‐stable p–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providing efficiencies of up to 20.2%
Kakavelakis et al. Solution processed CH3NH3PbI3–x Cl x perovskite based self-powered ozone sensing element oper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Babel et al. Electron transport in thin‐film transistors from an n‐type conjugated polymer
Gommans et al. On the role of bathocuproine in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Bouvet et al. Molecular semiconductor-doped insulator (MSDI) heterojunctions: oligothiophene/bisphtalocyanine (LuPc2) and perylene/bisphthalocyanine as new structures for gas sensing
Chang et al.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V photodetector with interlaced ZnO nanowires
US6949403B2 (en) Non-vacuum method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KR20110051821A (ko) 유기태양전지의 P형 전도막으로 사용되는 NiO 전도막,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전변환효율이 향상된 유기태양전지
Yi et al. The mechanical bending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high performance and low-voltage flexible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with a cross-linked PVP dielectric layer
CN102420288B (zh) 一种带介电修饰层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及制备方法
Irimia‐Vladu et al. Vacuum‐Processed Polyaniline–C60 Organ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Guo et al. Highly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ased on a dopant-free conjugated DPP polymer hole transport layer: influence of solvent vapor annealing
Benson et al. Electronic states at the dielectric/semiconductor interface in organ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Moggia et al. Synthesis and thin film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wo pyrene-substituted oligothiophene derivatives
CN102365765B (zh) 肖特基型结型器件、使用其的光电转换器件和太阳能电池
Gao et al. Enhanced efficiency in polymer solar cells via hydrogen plasma treatment of ZnO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s
Morresi et al. Optical and electrical behavior of synthetic melanin thin films spray-coated
Rouis et al. Transport mechanism and trap distribution in ITO/azo-calix [4] arene derivative/Al diode structure
Ma et al. Low-temperature dynamic vacuum annealing of ZnO thin film for improved inverted polymer solar cells
Arora et al. Role of donor–acceptor domain formation and interface states in initial degradation of P3HT: PCBM-based solar cells
Brotsman et al. Double-caged fullerene acceptors: effect of alkyl chain length on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Lüer et al. (Photo) conductivity of conjugated oligomer films: mobile charge carrier formation by oxygen
Shimada et al. Accelerated photopolymerization and increased mobility in C60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studied by ultra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