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91607A -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91607A
CN106691607A CN201710007056.3A CN201710007056A CN106691607A CN 106691607 A CN106691607 A CN 106691607A CN 201710007056 A CN201710007056 A CN 201710007056A CN 106691607 A CN106691607 A CN 106691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ar
mandibular
permanent
upper jaw
mol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70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91607B (zh
Inventor
谭家莉
匡威
陈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 Stomatologial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谭家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谭家莉 filed Critical 谭家莉
Priority to CN2017100070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91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91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1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91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1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02Orthodontic computer assisted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得患者的上颌、下颌待矫治牙齿的数字的基础虚拟模型,在所述基础虚拟模型上分别确定上下磨牙的初始位置;b.基于所述上下磨牙的各所述初始位置分别确定所述上下磨牙向远中移动的目标位置;c.通过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将所述上下磨牙从所述初始位置向远中倾斜至各对应的所述目标位置。本发明无需使用任何辅助的片段弓技术和口外力便能实现支抗磨牙的三维方向上的控制;其能仅通过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作用使得后牙牙冠向远中倾斜;其能精确控制磨牙向远中倾斜的角度;其能通过控制支抗有效地内收前牙,为前牙突出或前牙拥挤病例的矫治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齿支抗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AM)的透明压膜矫正装置,它通过一系列的隐形矫治器不断地调整牙齿的位置,从而矫治各类错颌畸形并建立良好的牙齿尖窝关系。对于无托槽隐形矫治来说,需要拔牙的病例属于低度可预测性病例,即要求临床医生具有较丰富的隐形矫治经验,难度较大的病例甚至需要配合使用固定矫治器才能获得较好疗效。
近年来,随着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技术的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临床医生开始尝试使将托槽隐形矫治器应用于拔牙病例,例如拥挤病例、前突病例等。Align公司针对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的矫治提出了最新一代的G6矫治器,对矫治器材料和附件做了改进。然而,在拔牙病例的隐形矫治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例如:拔牙间隙关闭时后牙支抗丧失、拔牙间隙的邻牙向拔牙间隙倾斜、前牙转矩失控等。
Tweed矫治技术是传统的方丝弓矫治技术,也是经典的固定矫治技术之一。Tweed矫治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种改良的Tweed-Merrifield矫治技术。无论是经典的Tweed矫治技术还是改良的Tweed-Merrifield矫治技术,两种技术都了强调支抗预备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拔牙病例中,后牙支抗预备能够有效地防止磨牙在矫治过程中产生磨牙近中倾斜。但是,由于Tweed和Tweed-Merrifield矫治技术的矫治过程较复杂,需要使用较多的弓丝进行弯制并且需要使用口外力,Tweed和Tweed-Merrifield矫治技术并不广泛应用于目前的正畸临床矫治。
因此,本发明结合了无托槽隐形矫治和经典方丝弓技术中的支抗预备的概念,提供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其无需使用任何辅助的片段弓技术和口外力便能实现支抗磨牙的三维方向上的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其能仅通过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作用使得后牙牙冠向远中倾斜。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其能精确控制磨牙向远中倾斜的角度。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其能通过控制支抗有效地内收前牙,为前牙突出或前牙拥挤病例的矫治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得患者的上颌、下颌待矫治牙齿的数字的基础虚拟模型,在所述基础虚拟模型上分别确定上颌第二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二恒磨牙、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下颌第二前磨牙的初始位置;
b.基于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的各所述初始位置分别确定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二前磨、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向远中移动的目标位置;
c.通过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从所述初始位置向远中倾斜至各对应的所述目标位置。
作为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c中包括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向远中移动0-3mm,以分别解除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在远中的阻力,分别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向远中倾斜完成与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相对应的支抗预备。
作为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完成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的支抗预备后分别将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向远中倾斜以分别完成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应的支抗预备。
作为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完成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支抗预备后分别将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向远中倾斜以分别完成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相对应的支抗预备。
作为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向远中倾斜分别为0°-20°、0°-15°、0°-10°,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向远中倾斜分别为0°-20°、0°-20°、0°-10°。
作为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为向远中倾斜15°、10°以及5°,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向远中倾斜10°、10°以及5°。
作为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依次分步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向远中倾斜,其中,每一分步通过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向远中倾斜的角度为0.2°-1.5°。
作为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采用透明的三维压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为拔牙病例提供一种支抗控制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拔牙病例在隐形矫治的过程产生磨牙向近中倾斜的现象,有效地避免拔牙间隙的远中支抗牙发生支抗丢失。通过将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下颌第二恒磨牙向远中移动0-3mm,能够分别解除上颌第一恒磨牙和下颌第一恒磨牙在远中的阻力,为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下颌第一恒磨牙向远中倾斜预留足够的空间,并完成上颌第一恒磨牙和下颌第一恒磨牙座的支抗预备。通过分步矫治能够将磨牙渐进地向远中倾斜,提高磨牙向远中倾斜的精度,提高矫治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中上颌后牙支抗预备角度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中下颌后牙支抗预备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得患者的上颌、下颌待矫治牙齿的数字的基础虚拟模型,在所述基础虚拟模型上分别确定上颌第二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二恒磨牙、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下颌第二前磨牙的初始位置;
b.基于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的各所述初始位置分别确定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二前磨、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向远中移动的目标位置;
c.通过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从所述初始位置向远中倾斜至各对应的所述目标位置。
本发明将无托槽隐形矫治和经典方丝弓技术中的支抗控制概念进行了结合,无需使用任何辅助的片段弓技术和口外力,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形变的作用力能够将上颌第二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二恒磨牙、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下颌第二前磨牙向远中倾斜,有效地防止拔牙间隙的临牙向拔牙间隙近中倾斜实现支抗预备,达到增强支抗的作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具有透明、舒适且可摘戴的优点,能够减少患者在矫治过程中的不适感。通过获得的基础模拟模型确定上颌第二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二恒磨牙、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下颌第二前磨牙并确定各自对应的目标位置。既利用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美观、舒适、卫生、方便的特点,同时也结合了传统的Tweed矫治技术的精髓即支抗预备的概念,将支抗预留与隐形矫治技术相结合,利用简单、美观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来实现增强支抗效果。
其中,所述步骤c中包括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向远中移动0-3mm,以分别解除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在远中的阻力,分别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向远中倾斜完成与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相对应的支抗预备。将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下颌第二恒磨牙向远中移动0-3mm,能够分别解除上颌第一恒磨牙、下颌第一恒磨牙在远中的阻力,同时也为上颌第一恒磨牙、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后倾预留空间,一方面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使得上颌第一恒磨牙、下颌第一恒磨牙能够后倾足够的角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后倾角度精度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包括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向远中移动1-2mm,以分别解除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在远中的阻力,分别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向远中倾斜,完成与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相对应的支抗预备。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在完成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的支抗预备后分别将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向远中倾斜以分别完成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应的支抗预备。在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下颌第二恒磨牙的支抗预备完成将上颌第一恒磨牙、下颌第一恒磨牙向远中倾斜,一方面上颌第一恒磨牙、下颌第一恒磨牙实现了支抗预备,另一方面为上颌第二前牙、下颌第二前牙的后倾预留空间,提高后倾的效率。其中,还包括在完成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支抗预备后分别将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向远中倾斜以分别完成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相对应的支抗预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向远中倾斜分别为0°-20°、0°-15°、0°-10°,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向远中倾斜分别为0°-20°、0°-20°、0°-10°。通过此方法能够解除第一磨牙的远中阻力,实现支抗预备。
优选的,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向远中倾斜分别为10°-20°、10°-15°、1°-10°,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向远中倾斜分别为10°-20°、10°-20°、1°-10°。通过此方法能够解除一磨牙的远中阻力,实现支抗预备。
具体的,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为向远中倾斜15°、10°以及5°,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向远中倾斜10°、10°以及5°。具体的,通过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依次分步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向远中倾斜。其中,每一分步通过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向远中倾斜的角度为0.2°-1.5°。具体的,每一分步通过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向远中倾斜的角度还可以根据实际矫治的需要进行分步设置。每一步的向远中倾斜的角度都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通过此设计能够精确的控制后倾的角度,提高支抗预备的效率。待完成全部的支抗预备后,继续对牙齿进行后续的矫治,进行前牙的内收和排齐阶段。在本实施例中,将每一分步通过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向远中倾斜的角度设置为1°。
具体的,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采用透明的三维压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获得患者的上颌、下颌待矫治牙齿的数字的基础虚拟模型,在所述基础虚拟模型上分别确定上颌第二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二恒磨牙、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下颌第二前磨牙的初始位置;
b.基于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的各所述初始位置分别确定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二前磨、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向远中移动的目标位置;
c.通过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从所述初始位置向远中倾斜至各对应的所述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包括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向远中移动0-3mm,以分别解除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在远中的阻力,分别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向远中倾斜,完成与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相对应的支抗预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完成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的支抗预备后分别将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向远中倾斜以分别完成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应的支抗预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完成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支抗预备后分别将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向远中倾斜以分别完成所述上颌第一前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相对应的支抗预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向远中倾斜分别为0°-20°、0°-15°、0°-10°,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向远中倾斜分别为0°-20°、0°-20°、0°-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向远中倾斜15°、10°以及5°,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的目标位置分别向远中倾斜10°、10°以及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依次分步将所述上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一恒磨牙、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所述下颌第二恒磨牙、所述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及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向远中倾斜,其中,每一分步通过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向远中倾斜的角度为0.2°-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采用透明的三维压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CN201710007056.3A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691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7056.3A CN106691607B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7056.3A CN106691607B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91607A true CN106691607A (zh) 2017-05-24
CN106691607B CN106691607B (zh) 2018-01-09

Family

ID=58907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7056.3A Active CN106691607B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9160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7753A (zh) * 2020-05-07 2020-08-21 四川大学 一种确定牙齿矫正切牙目标位置的方法、装置
CN112075999A (zh) * 2020-09-21 2020-12-15 四川大学 一种辅助隐形矫治近中移动磨牙的装置及矫治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9185A1 (en) * 2003-02-26 2004-11-18 Align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a dental template with a 3-D object placement
CN103099681A (zh) * 2013-01-18 2013-05-1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下颌前导器的制造方法
CN105496573A (zh) * 2014-09-23 2016-04-20 上海时代天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提供牙齿矫治用附件的方法以及该附件
CN106137414A (zh) * 2015-04-14 2016-11-23 上海时代天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确定目标牙列布局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9185A1 (en) * 2003-02-26 2004-11-18 Align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a dental template with a 3-D object placement
CN103099681A (zh) * 2013-01-18 2013-05-1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下颌前导器的制造方法
CN105496573A (zh) * 2014-09-23 2016-04-20 上海时代天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提供牙齿矫治用附件的方法以及该附件
CN106137414A (zh) * 2015-04-14 2016-11-23 上海时代天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确定目标牙列布局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7753A (zh) * 2020-05-07 2020-08-21 四川大学 一种确定牙齿矫正切牙目标位置的方法、装置
CN111557753B (zh) * 2020-05-07 2021-04-23 四川大学 一种确定牙齿矫正切牙目标位置的方法、装置
CN112075999A (zh) * 2020-09-21 2020-12-15 四川大学 一种辅助隐形矫治近中移动磨牙的装置及矫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91607B (zh)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21906U (zh) 一种隐形矫治装置
CN107088101A (zh) 隐形矫治下颌前导的方法及基于该种方法的隐形矫治装置
CN103099681A (zh) 下颌前导器的制造方法
CN104083223B (zh) 一种诱导儿童牙齿合理排列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Son et al. Gingival recontouring by provisional implant restoration for optimal emergence profile: report of two cases
CN111281578B (zh) 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牙齿矫治系统
CN210612259U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
CN110916820A (zh) 一种隐形正畸矫治器的优化方法
CN106137419A (zh) 牙颌畸形矫正多曲方丝弓和牙颌畸形矫正方法
CN104921821A (zh) 双侧压低后牙装置
CN110584805A (zh) 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09730788A (zh) 一种导下颌向前和固定正畸联合矫治装置
CN106691607B (zh)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控制方法
Zachrisson Premolar extraction and smile esthetics
Chaushu et al. Prosthetic considerations in the restoration of orthodontically treated 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s to replace missing central incisors: a clinical report
CN113288469B (zh) 用于2类或3类错颌畸形的咬合再定位装置
CN214805563U (zh)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CN204428176U (zh) 口腔正畸装置
CN203138720U (zh) 下颌前导器
CN105513134A (zh) 基于模型的用于隐形正畸的虚拟牙齿的生成方法
CN211796961U (zh) 一种具有稳定下颌位置和咬合关系的新型隐形矫正牙套
CN210931950U (zh) 一种牙齿矫治器、矫治器套组以及壳状牙科矫治系统
CN109431631B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CN105287028B (zh) 一种配合微种植支抗的磨牙远移矫治器
CN105877856A (zh) 牙齿矫治器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7

Address after: 510055 No. 56 Lingyuan West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he Stomatologial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510000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Zhongshan, No. two road, No. 74, the compound of the hospital, No.

Patentee before: Tan Jial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