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9203A -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9203A
CN106689203A CN201510426607.0A CN201510426607A CN106689203A CN 106689203 A CN106689203 A CN 106689203A CN 201510426607 A CN201510426607 A CN 201510426607A CN 106689203 A CN106689203 A CN 1066892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composition
formula
nematode
dis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266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89203B (zh
Inventor
罗昌炎
詹姆斯·T·布里斯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266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92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9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9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89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9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活性组分由化合物(A)、(B)和(C)组成,其中(A)表示由式(A)描述的化合物: (B)表示由式(B)描述的化合物:

Description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 还涉及一种防除作物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各种植物病原真菌、细菌、虫害引起的植物病害日趋严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各国农药公司陆续开发了多种高效化学杀菌剂及杀虫剂,大大提高了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但化学农药的持续使用,加快了病虫害的抗药性,而且残留高,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主要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及植物光活化霉毒等。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的优点,而且能兼治众多的植物病原真菌及细菌性病害,深受菜农果农的欢迎,广泛应用于有机及绿色农产品的病害的防治。但是多数生物农药都存在药效迟缓,防效不够理想的缺点,严重困扰他们的应用和推广。
噻唑磷(Fosthiazate),化学名称为(RS)-S-仲丁基-O-乙基-2-氧代-1,3-噻唑烷-3-基硫代膦酸酯;(RS)-3-(仲丁基硫基(乙氧基)膦酸)-1,3-噻唑烷-2-酮,其分子结构如下所示:
噻唑磷为杀虫剂和杀线虫剂,具有良好内吸性, 主要作用方式是抑制靶标害物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可用于蔬菜、马铃薯、香蕉和棉花许多作物,防治地面缨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许多害虫,也可用于地下防治根部害虫,对许多害螨也有效,对各种线虫具良好杀灭活性。噻唑磷用于防治土壤害虫、根部线虫时,施用后应立即混于土中,表现效果更佳,可在作物种植前直接施于土表,也可在作物播种、移栽时使用。推荐用量1~5kg有效成分/公顷。
噻唑磷是一种广谱杀线虫、杀螨剂和土壤杀虫剂,具有强烈的触杀活性,对多种线虫、昆虫和螨类有明显的内吸毒杀作用,并对传统杀虫剂已产生抗性的一些害虫,也有很高的活性。可防治的线虫包括地上茎叶外寄生线虫、地下植物根部内寄生线虫、半内寄生线虫、外寄生线虫等约20种。可防治的农业及卫生害虫包括缨翅目、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等30余种。螨类有棉红蜘蛛、橘全爪螨等。线虫已成为危害农作物的重要害虫和难治害虫之一,与常规杀线虫剂不同,该品种为非熏蒸型且在植物体内有内吸传导作用,其独特的生物和理化特性使其适合土壤、茎叶施药,对植物寄生线虫有广谱活性,是一种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理想杀线虫剂。
克菌丹(Captan),又名开普顿,化学名称:N-(三氯甲硫基)-环己-4-烯-1,2-二甲酰亚胺; 1,2,3,6-四氢-N-(三氯甲硫基)邻苯二酰亚胺,其结构式为:
克菌丹为广谱性低毒杀菌剂,以保护作用为主,兼有一定治疗作用。工业品为黄棕色,略带臭味。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稳定,在高温和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对人畜低毒,对人皮肤有刺激性,对鱼类有毒。克菌丹为三氯甲硫基类杀菌剂,保护作用优良,广谱性好,既可以叶面喷施,又可以拌种或土壤处理。蔬菜、果树、瓜类、麦类、水稻、玉米、棉花、烟草上的许多真菌性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无药害,而且还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可用作叶面喷雾和种子处理。对铜较敏感的作物,如白菜等,使用克菌丹尤为适宜。克菌丹可防治多种蔬菜的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西红柿和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防治多种蔬菜的苗期立枯病、猝倒病;防治菜豆和蚕豆炭疽病、立枯病、根腐病;防治苹果轮纹病、炭疽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煤污病、黑星病等。
氢氧化铜(Copper Hydroxide),化学名称:Cu(OH)2,其结构式为:
氢氧化铜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化合物,农业上作为杀菌剂使用可用于作物真菌、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药剂施用于作物后铜离子的释放,发挥铜离子的氧化作用而起效,同时,铜元素对一些作物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氢氧化铜杀菌作用主要靠铜离子,铜离子被萌发的孢子吸收,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以杀死孢子细胞,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但此作用仅限于阻止孢子萌发,也即仅有保护作用 。氢氧化铜可用于柑橘、水稻、花生、十字花科蔬菜、胡萝卜、番茄、马铃薯、葱类、辣椒、茶树、葡萄、西瓜等作物防治柑橘疮痂病、树脂病、溃痨病、脚腐病,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纹枯病,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黑腐病,胡萝卜叶斑病,芹菜细菌性斑点病、早疫疬、斑枯病,茄子早疫病、炭疽病、褐斑病,菜豆细菌性疫病,葱类紫斑病、霜霉病,辣椒细菌性斑点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香瓜霜霉病、网纹病,葡萄黑痘病、白粉病、霜霉病,花生叶斑病,茶树炭疽病、网饼病等 。
硫酸铜钙 (Copper Calcium Sulphate),商品名叫做多宁,为非选择性含铜离子保护性杀菌剂,低等毒性,相当于工业化生产的“波尔多粉”,但喷施后对叶面没有药斑污染。其杀菌机制是通过释放的铜离子与病原真菌或细菌体内的多种生物基团结合,形成铜的络合物等物质,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阻碍和抑制代谢,导致病菌死亡。独特的铜钙化合物遇水时缓慢释放出杀菌的铜离子,与病菌的萌发、侵染同步,杀菌、防病及时彻底,并且对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同时有效。硫酸铜钙与普通波尔多液不同,药液呈微酸性,可与不含金属离子的非碱性药剂混用,使用方便。硫酸铜钙颗粒微细,呈绒毛状结构,喷施后能均匀分布并紧密粘附在作物的叶片表面,耐雨水冲刷能力强。另外,硫酸铜钙含12%的硫酸钙,在防治病害的同时,还具有相当的补钙功效。
硫酸铜钙杀菌谱广,不易诱发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对所有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都有良好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对铜离子不敏感的多种果树、多种蔬菜以及多种经济作物以防治多种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如多种落叶果树的枝干病害;苹果褐斑病、柑橘的溃疡病、疮痂病、炭疽病;烟草的野火病赤心病;葡萄的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黑痘病;枣树的锈病、轮纹病、炭疽病、褐斑病;梨树的黑星病、褐斑病;生姜的烂脖子病(腐霉茎基腐病)、姜瘟病;大蒜的根腐病、软腐病;马铃薯的晚疫病以及其他多种瓜果蔬菜的疫病、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晚疫病、真菌性叶斑病、细菌性叶斑病等。
在作物致病菌和/或害虫易混合发生或对当前已知产品以及产生抗性或有产生抗性的风险的情况下,需要寻求一种更加有效控制或预防的组合物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该组合物能提供改善的例如生物特性如增效特性,尤其是在经处理的植物繁殖材料生长而成的有用植物中控制真菌和/或害虫。
本发明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活性组分由化合物(A)、(B)和(C)组成,其中(A)表示由式(A)描述的化合物噻唑磷(Fosthiazate):
(B) 表示由式(B)描述的化合物克菌丹(Captan):
(C) 选自氢氧化铜或硫酸铜钙;
所述组合物中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的重量比为1-50:1-50∶1-50,优选1-25:1-25∶1-25, 更优选1-10:1-10∶1-10, 特别优选1-5:1-5∶1-5。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还包含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
所述的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包衣颗粒剂、颗粒剂、水溶性粒剂、水溶性粉剂、水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泡腾片、种子处理可分散粒剂。
所述的病虫害防除组合物中,其中化合物(A)、化合物(B)和化合物(C)的含量占组合物的5%-90%。
所述的病虫害防除组合物中,其中化合物(A)、化合物(B)和化合物(C)的含量占组合物的10%-80%。
所述的病虫害防除组合物中,其中化合物(A)、化合物(B)和化合物(C)的含量占组合物的10%-6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作物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将所述的组合物施用于作物、作物繁殖材料、真菌和害虫和/或它们的环境。
所述作物包括果树类、蔬菜、棉花、花卉、茶树、谷类作物。
本发明还提供将所述的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病害和虫害的用途。
所述的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棉花、花卉、茶树、谷类作物上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的用途。
所述的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棉花、花卉、茶树、谷类作物上由缨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害螨、线虫引起的虫害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作物免于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将所述的组合物施用于作物、作物繁殖材料、真菌和害虫和或/它们的环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作物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将所述的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同时施用、或分别施用、或相继施用。
本发明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同时防虫防病的作用;而且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该作用通过降低害虫的侵害并降低创伤,从而降低了病害的侵入机率,从而使组合物的药效更持久。在农业中,这种协同防治病虫害的组合,会使植物的生长特性改善, 比如可以获得对真菌侵染和/或害虫侵害的更高的控制,更加有利于作物栽培。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规定解决了目前需求,改善的例如生物特性如增效特性,尤其是在经处理的植物繁殖材料生长而成的有用植物中或土壤中控制真菌和/或害虫。
具体实施方式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和害虫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病菌和害虫的防治效果,是一种综合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本发明提供的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包括了化合物(A)、化合物(B)和化合物(C),具有同时防虫控病的作用。特别是该组合物能够提供增效特性,尤其是在经处理的植物繁殖材料生长而成的有用植物中或土壤中控制真菌和/或害虫;其中(A)表示由式(A)描述的化合物:
(B) 表示由式(B)描述的化合物:
(C) 选自氢氧化铜或硫酸铜钙;
所述组合物中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的重量比为1-50:1-50∶1-50,优选1-25:1-25∶1-25, 更优选1-10:1-10∶1-10, 特别优选1-5:1-5∶1-5。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对化合物(A)、化合物(B)和化合物(C)的不同配比进行了大量了试验以及效果性分析,发现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所得到的组合物具有增益效果,而不仅仅是三种药剂的简单相加。
本发明的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还包含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
所述制剂以已知方式制备,例如将活性化合物与填充剂混合,即与液体溶剂、加压液化气和/或固体载体混合,任选使用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和/或分散剂和/或发泡剂。如果所用填充剂为水,还可使用例如有机溶剂作为辅助溶剂。适合的液体溶剂主要有:芳香族化合物,例如二甲苯、甲苯或烷基萘;氯化芳香族化合物或氯化脂肪烃,例如氯苯、氯乙烯或二氯甲烷;脂肪烃,例如环己烷或石蜡,如石油馏分;醇,例如丁醇或乙二醇及它们的醚及酯;酮,例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或环己酮;强极性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或水。液化气填充剂或载体的含义应理解为在标准温度及大气压下为气态的液体,例如气溶胶喷雾剂,如卤代烃,或丁烷、丙烷、氮气及二氧化碳。适合的固体载体有:例如粉碎的天然矿物,例如高岭土、粘土、滑石粉、白垩、石英、凹凸棒石、蒙脱石或硅藻土;以及粉碎的合成矿物,例如细分散二氧化硅、氧化铝及硅酸盐。适用于颗粒剂的固体载体有:例如粉碎并分级的天然岩石,如方解石、浮石、大理石、海泡石及白云石;或合成的无机及有机粉颗粒,以及有机物颗粒,例如锯木屑、椰壳、玉米穗轴及烟草茎。适合的乳化剂和/或发泡剂有:例如非离子及阴离子乳化剂,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农乳500#(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600#(苯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农乳34#(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中的一种或多种。
适合的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双(烷基) 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剂中可使用增粘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粉末、颗粒或胶乳形式的天然及合成聚合物,例如阿拉伯树胶、聚乙烯醇及聚乙酸乙烯酯,或天然磷脂,例如脑磷脂和卵磷脂及合成磷脂。其它添加剂可为矿物油和植物油。
可使用着色剂,例如无机颜料,如氧化铁、氧化钛及普鲁士蓝,以及有机染料,如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及金属酞菁染料,以及微量营养物,如铁盐、锰盐、硼盐、铜盐、钴盐、钼盐及锌盐。
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含量占组合物的5%-90%,优选10%-80%, 更优选10%-60%。
可以任何常用的形式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预混组合物的叶面剂型实例是:
GR: 颗粒剂
WP: 可湿性粉剂
WG: 水可分散粒剂
SG: 可溶粒剂
SL: 可溶液剂
EC: 乳油
EW: 乳剂、水乳剂
ME: 微乳剂
SC: 悬浮剂
CS: 微囊悬浮剂
OD: 油基悬浮剂
SE: 悬乳剂
同时, 预混组合物的种子处理剂剂型实例是:
WS: 种子处理稀浆可湿性粉剂
LS: 种子处理溶液
ES: 种子处理乳剂
FS: 种子处理悬浮剂
WG: 水分散粒剂
CS: 微囊悬浮剂。
适合桶混组合物的剂型实例是溶液、稀释乳剂、悬浮剂或其混合和粉剂。
根据制剂特性,可以按照预期对象和流行环境来选自施用方法,如叶面、浸透、喷雾、喷粉、散射、包衣或灌注进行选择。
通常,桶混组合物是用溶剂(如水)稀释而成的含不同农药,和任选地进一步助剂的一种或多种预混组合物。
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利用在合适的种衣剂型中的本发明组合物和稀释剂,如具较好种子粘附性的水悬浮剂或干粉剂,将种衣剂施用于种子。这些种衣剂型是本领域已知的。
一般,叶面或土壤施用的桶混剂包含0.1%-20%,特别是0.1%-15%的活性化合物,和99.9%-80%,特别是99.9%-85%的固态或液态助剂(包含溶剂比如水),其中助剂可以是以桶混剂为基础,含量0-20%,特别是0.1%-15%的表面活性剂。
通常叶面施用的预混剂包含0.1%-99.9%,特别是1%-95%的活性成分化合物,和99.9%-0.1%,特别是99%-5%的固态或者液态助剂(包含如溶剂比如水),其中助剂可以是以预混剂为基础,含量0-50%,特别是0.5%-40%的表面活性剂。
一般种子处理施用的桶混剂包含0.25%-80%,特别是1%-75%的活性成分化合物,和99.75%-20%,特别是99%-25%的固态或液态助剂(包含如溶剂比如水),其中助剂可以是以桶混剂为基础,含量0-40%, 特别是0.5%-30%的表面活性剂。
通常,种子处理施用的预混剂包含0.5%-99.9%,特别是1%-95%的活性成分化合物,和99.5%-0.1%,特别是99%-5%的固态或液态辅剂(包含乳溶剂比如水),其中助剂可以是以预混剂为基础,含量为0-50%,特别是0.5%-40%的表面活性剂。
通常,本发明的经配制的组合物包含0.5%-99.9%,特别是1%-95%, 有利地是1%-50%的活性成分化合物,和99.5%-0.1%,特别是99%-5%质量的固体或液体辅剂(包含如溶剂如水),其中所述助剂(或辅剂)可以是基于预混剂质量的0-50%,特别是0.5%-40%的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以其本身或以其制剂形式与已知的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或杀昆虫剂混合使用,以拓宽其作用谱或防止抗性的产生。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用于防治真菌和细菌的用途。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类、蔬菜、棉花、花卉、茶树、谷类作物真菌和细菌的用途。
本发明的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具有有效的杀微生物活性,并且可在作物保护或材料保护中用于防治不想要的微生物,如真菌和细菌。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杀真菌性能,并可被用于防治植物致病真菌,如根肿菌(Plasmodiophoromycetes)、卵菌(Oomycetes)、壶菌(Chytridiomycetes)、接合菌(Zygomycetes)、子囊菌(Ascomycetes)、担子菌(Basidiomycetes)及半知菌(Deuteromycetes)。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杀细菌性能,并可被用于防治植物致病细菌。如防治假单孢菌(Pseudomonadaceae)、根瘤菌(Rhizobiaceae)、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棒杆菌(Corynebacteriaceae)以及链霉菌(Streptomycetaceae)。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在作物保护中用于可作为实例但非限制性地提及的归入以上所列属名的导致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的一些病原体如下:
由白粉病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
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菌种,例如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菌种,例如白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leucotricha);
单囊壳属(Sphaerotheca)菌种,例如凤仙花单囊壳(Sphaerothecafuliginea);
钩丝壳属(Uncinula)菌种,例如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
由锈病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
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菌种,例如Gymnosporangiumsabinae;
驼孢锈属(Hemileia)菌种,例如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vastatrix);
层锈菌(Phakopsora)菌种,例如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pachyrhizi)和山马蝗层菌(Phakopsora meibomiae);
柄锈菌(Puccinia)菌种,例如隐匿柄锈菌(Pucciniarecondita);
单胞锈菌属(Uromyces)菌种,例如疣顶单胞锈菌(Uromycesappendiculatus);
由卵菌纲(Oomycetene)类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
盘霜霉(Bremia)菌种,例如莴苣盘霜霉(Bremia lactucae);
霜霉(Peronospora)菌种,例如豌豆霜霉(Peronospora pisi)或十字花科霜霉(P.brassicae);
疫霉(Phytophthora)菌种,例如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
轴霜霉(Plasmopara)菌种,例如葡萄生轴霜霉(Plasmoparaviticola);
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菌种,例如草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humuli)或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
腐霉(Pythium)菌种,例如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叶斑枯病和叶萎蔫病病害,
链格孢属(Alternaria)菌种,例如早疫病链格孢(Alternariasolani);
尾孢属(Cercospora)菌种,例如菾菜生尾孢(Cercosporabeticola);
Cladiosporum菌种,例如Cladiosporium cucumerinum;
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菌种,例如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sativus)
(分生孢子形式:Drechslera,Syn:Helminthosporium);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菌种,例如Colletotrichumlindemuthanium;
Cycloconium菌种,例如Cycloconium oleaginum;
间座壳属(Diaporthe)菌种,例如柑桔间座壳(Diaporthe citri);
痂囊腔菌属(Elsinoe)菌种,例如柑桔痂囊腔菌(Elsinoefawcettii);
盘长孢属(Gloeosporium)菌种,例如悦色盘长孢(Gloeosporiumlaeticolor);
小丛壳属(Glomerella)菌种,例如围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
球座菌属(Guignardia)菌种,例如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bidwelli);
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菌种,例如Leptosphaeriamaculans;
Magnaporthe菌种,例如Magnaporthe grisea;
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菌种,例如斐济球腔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Phaeosphaeria菌种,例如Phaeosphaeria nodorum;
核腔菌属(Pyrenophora)菌种,例如圆核腔菌(Pyrenophorateres);
柱隔孢属(Ramularia)菌种,例如Ramularia collo-cygni;
喙孢属(Rhynchosporium)菌,例如黑麦喙孢(Rhynchosporiumsecalis);
针孢属(Septoria)菌种,例如芹菜小壳针孢(Septoriaapii);
核瑚菌属(Typhula)菌种,例如肉孢核瑚菌(Typhulaincarnata);
黑星菌属(Venturia)菌种,例如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inaequalis);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根和茎病害,
Corticium菌种,例如Corticium graminearum;
镰孢属(Fusarium)菌种,例如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Gaeumannomyces菌种,例如Gaeumannomyces graminis;
丝核菌属(Rhizoctonia)菌种,例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Tapesia菌种,例如Tapesia acuformis;
根串珠霉属(Thielaviopsis)菌种,例如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basicol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肉穗花序和散穗花序(包括玉米穗)病害,
链格孢属菌种,例如链格孢属种(Alternaria spp.);
曲霉属(Aspergillus)菌种,例如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Cladosporium菌种,例如Cladosporium spp.;
麦角菌属(Claviceps)菌种,例如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
镰孢属菌种,例如黄色镰孢(Fusarium culmorum);
赤霉属(Gibberella)菌种,例如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
Monographella菌种,例如Monographella nivalis;
由黑粉菌引起的病害,所述黑粉菌例如
Sphacelotheca菌种,例如Sphacelotheca reiliana;
腥黑粉菌属(Tilletia)菌种,例如小麦网腥黑粉菌(Tilletiacaries);
条黑粉菌属(Urocystis)菌种,例如隐条黑粉菌(Urocystisocculta);
黑粉菌(Ustilago)菌种,例如裸黑粉菌(Ustilago nud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果实腐烂,
曲霉属菌种,例如黄曲霉;
葡萄孢属(Botrytis)菌种,例如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
青霉属(Penicillium)菌种,例如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
核盘菌属(Sclerotinia)菌种,例如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
Verticilium菌种,例如Verticilium alboatrum;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种传的和土传的腐烂和萎蔫病害以及幼苗病害,
镰孢属菌种,例如黄色镰孢;
疫霉菌种,例如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
腐霉菌种,例如终极腐霉;
丝核菌属菌种,例如立枯丝核菌;
小菌核属(Sclerotium)菌种,例如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癌性病害、菌瘿和扫帚病,
Nectria菌种,例如Nectria galligen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萎蔫病害,
链核盘菌属(Monilinia)菌种,例如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lax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叶、花和果实的畸形,
外囊菌属(Taphrina)菌种,例如桃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木本植物的退化病害,
Esca菌种,例如Phaemoniella clamydospor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花和种子的病害,
葡萄孢属菌种,例如灰葡萄孢;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植物块茎病害,
丝核菌属菌种,例如立枯丝核菌;
由例如以下细菌病原体引起的病害:
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菌种,例如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
假单胞菌(Pseudomonas)菌种,例如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 pv.lachrymans);
欧文氏菌属(Erwinia)菌种,例如梨火疫菌(Erwinia amylovora);
由以下病原体导致的叶、茎、豆荚和种子的真菌病害,例如:
轮纹叶斑病(alternaria leaf spot)(Alternaria spec.atranstenuissima)、炭疽病(anthracnose)(Colletotrichumgloeosporoides dematium var.truncatum)、褐斑病(brown spot)(大豆褐纹壳针孢(Septoria glycines))、桃叶穿孔病和叶枯病(cercospora leaf spot and blight)(菊池尾孢(Cercosporakikuchii))、choanephora叶枯病(Choanephora infundibuliferatrispora(syn.))、dactuliophora叶斑病(Dactuliophora glycines)、霜霉病(downy mildew)(东北霜霉(Peronospora manshurica))、drechslera blight(Drechslera glycini)、蛙眼病(frogeye leafspot)(大豆尾孢(Cercospora sojina))、菜豆叶斑病(leptosphaerulina leaf spot)(Leptosphaerulina trifolii)、叶点霉叶斑病(phyllostica leaf spot)(大豆生叶点霉(Phyllostictasojaecola))、白粉病(powdery mildew)(Microsphaera diffusa)、pyrenochaeta叶斑病(Pyrenochaeta glycines)、菌核地上部分枯萎病(aerial blight)、叶枯病及立枯病(立枯丝核菌)、锈病(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黑星病(scab)(大豆痂圆孢(Sphaceloma glycines))、stemphylium叶枯病(匍柄霉(Stemphyliumbotryosum))、马铃薯早疫病(target spot)(山扁豆生棒孢)。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用于例如以下植物时显示特别有利的效果:谷类植物如小麦、燕麦、大麦、斯佩耳特小麦(spelt)、黑小麦和黑麦,以及玉米、高梁和栗、稻、甘蔗、大豆、向日葵、马铃薯、棉花、油菜(oil seed rape)、加拿大油菜(canola)、烟草、甜菜、饲用甜菜、芦笋、啤酒花和果实植物(包括梨果如苹果和梨,核果如桃、蜜桃、樱桃、李子、杏,柑桔类水果如橙子、葡萄柏、酸橙、金桔、柑橘和萨摩蜜橘,坚果如扁桃、核桃和美洲山核桃,热带水果如芒果、番木瓜、菠萝、海枣和香蕉,和葡萄)和蔬菜(包括叶菜类如苦苣、野苣、茴香、叶用莴苣、直立莴苣、瑞士甜菜、菠菜及沙拉用菊苣,甘蓝如花椰菜、青花椰菜、生菜叶、Brassica oleracea (L. )convar. acephalavar. sabellicaL. (皱叶甘蓝、羽衣甘蓝)、球茎甘蓝、抱子甘蓝、红球甘蓝、白球甘蓝和皱叶甘蓝,果菜类如茄子、黄瓜、辣椒、食用南瓜、番茄、密生西葫芦和甜玉米,根菜类如块根芹、油菜、胡萝卜包括黄色品种、野生萝卜类包括 Raphanus sativus var. niger 和 Raphanus sativus var.radicula、甜菜、芹菜,豆科植物如豌豆和大豆,以及葱属蔬菜如韭菜和洋葱。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特别适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纹枯病,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黑腐病,胡萝卜叶斑病,芹菜细菌性斑点病、早疫病、斑枯病,茄子早疫病、炭疽病、褐斑病,菜豆细菌性疫病,葱类紫斑病、霜霉病,辣椒细菌性斑点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香瓜霜霉病、网纹病,葡萄黑痘病、白粉病、霜霉病,花生叶斑病,茶树炭疽病、网饼病、菜软腐病。
本发明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特别适于防治辣椒细菌性斑点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菜软腐病,黄瓜青枯病。
本发明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特别适于用在葡萄栽培、水果栽培、作物培植、蔬菜栽培及豆科植物栽培中。
本发明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具有极为优良的杀虫特性。本发明的组合物通常对于敏感和具有抗性的物种以及全部或单个发育阶段都有效。所述害虫包括例如:
来自等足目,例如潮虫(Oniscus aselluse), 鼠妇(Armadillidium vulgare), 和斑鼠妇(Porcellio scaber)。
来自倍足纲, 例如Blaniuus guttulatus。
来自唇足纲,例如地蜈蚣(Geophilus carpophagus)和蚰蜓(Scutigera spp.)。
来自综合纲,例如洁幺蚰(Scutigerella immaculate)。
来自缨尾目,例如西洋衣鱼(Lepisma saccharina)。
来自弹尾目,例如棘跳虫(Onychiurus armatus)。
来自直翅目,例如灶马(Acheta domesticus), 蝼蛄属(Gryllotalpa spp.), 热带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oides),长额负蝗属(Melanoplus spp.), 和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
来自蜚蠊目,例如东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马德拉蜚蠊(Leucophaea maderae),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来自革翅目,例如欧洲球螋(Forficula auricularia).
来自等翅目,例如犀白蚁属。
来自虱目,例如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 盲虱属,和长额虱属,羽虱属、畜虱属。
来自缨翅目,例如温室条蓟马(Hercinothrips femoralis), 棉蓟马(Thrips tabaci), Thrips palmi 和Frankliniella accidentalis.
来自异翅亚目,例如扁盾蝽属,中棉红蝽(Dysdercus intermedius), 甜菜拟网蝽(Piesma quadrata), 温带臭蝽(Cimex lectularius), 红腹猎蝽(Rhodnius prolixus)和锥蝽属。
来自同翅亚目,例如甘蓝粉虱(Aleurodes brassicae),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棉蚜(Aphis gossypii), 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茶鹿隐瘤额蚜(Cryptomyzus ribis), 蚕豆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苹果蚜(Aphispomi),苹果棉蚜( Eriosoma lanigerum),桃大尾蚜(Hyalopterus arundinis), 葡萄根瘤蚜(Phylloxera vastatrix),瘿绵蚜属,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瘤额蚜属,忽布瘤额蚜(Phorodon humuli), 粟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 叶蝉属, Euscelisbilobatus ,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 ,李蜡蚧(Lecaniumcorni) ,油橄榄盔(Saissetia oleae) ,稻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红圆蚧(Aonidiel1a aurantii) ,夹竹桃圆蚧(Aspidiotus hederae) ,粉蚧属和木虱属。
来自鳞翅目,例如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松尺蠖(Bupalus piniarius) ,冬尺蛾(Chemimatobia brumata), Lithoclletis blancardela, 樱桃巢蛾(Hyponomeuta padella),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1a) ,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黄毒蛾(Euproctis chrysorrhoea) ,毒蛾属,棉叶穿孔潜蛾(Bucculatrix thurberiella) ,桔潜叶蛾(Phyllocnis tiscitrella) ,地老虎属,切根虫属,褐夜蛾属,埃及金刚钻(Eariasinsulana) ,夜蛾属,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小眼夜蛾(Panolis flammea) ,夜蛾属,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 ,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粉蝶属,螟属Pyrausta nubilalis ,地中海粉斑螟(Ephestia kuehniella) ,大黄螟(Galleriamellonel1a) ,袋衣蛾(Tineola bisselliella) ,网衣蛾(Tineapell ionel1a) ,褐织叶蛾(Hofmannophila pseudospretella) ,黄尾卷叶蛾(Cacoecia podana) , Capua reticulana ,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 fumiferana) ,葡萄呆蠹蛾(Clysia ambiguel1a) ,茶黄卷叶蛾(Homona magnanima) ,栎绿卷叶蛾(Tortrix viridana) ,卷螟属,水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
来自鞘翅目,例如家具窃蠹(Anobium punctatum) ,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 Bruchidius obtectus ,大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 ,家天牛(Hylotrupes bajulus) ,赤杨紫跳甲(Agelastica alni)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decemlineata) ,辣根猿叶甲(Phaedon cochleariae) ,叶甲属,油菜兰跳甲(Psylliodes chrysocephala) ,墨西哥豆瓢虫(Epi1achna varivestis) ,隐翅甲属,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象甲属,米象属,葡萄黑耳象(Otiorrhynchus sulcatus) ,香蕉蛛基象甲(Cosmopolites sordidus) ,甘蓝英象甲(Ceuthorrhynchusassimilis) ,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 ,皮蠹属,斑皮蠹属,圆皮蠹属,毛蠹属,粉蠹属,油菜花露尾甲(Meligethes aeneus) ,蛛甲属,金黄蛛甲(Niptus hololeucus) ,麦蛛甲(Gibbiumpsylloides) ,拟谷盗属,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 ,扣甲属,金针虫属, 角金龟(Melolontha melolontha) ,六月金龟子(Amphimallon solstitialis) ,褐新西兰肋翅鳃金龟(Costelytrazealandica) 和稻水象(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来自膜翅目,例如锯角叶蜂属,叶蜂属,田蚁属,小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 和胡蜂属.
来自双翅目,例如伊蚊属,按蚊属,库蚊属,黄猩猩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家蝇属,厮蝇属,红头丽蝇(Calliphoraerythrocephala) ,丝光绿蝇属,金蝇属,疽蝇属,胃蝇属,虱蝇属,螯蝇属,鼻蝇属,皮蝇属,牛蛇属, Tannia 属, Bibio hortulanus ,瑞典麦杆绳(Oscinella frit) ,麦蝇属,甜菜潜叶花蝇(Pegomyiahyoscyami) ,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 ,油橄榄实蝇(Dacusoleae) 和欧洲大蚊(Tipula paludosa) ,种蝇属,和潜蝇属。
来自蚤目,例如东方鼠蚤(Xenopsylla cheopis) 和角叶圣鼠。
来自蛛形纲,例如蝎(Scorpio maurus) ,黑寡妇球腹蛛(Latrodectus mactans) ,粗脚粉螨(Acarus siro) ,隐属,鸡皮刺螨(Dermanyssys gallinae) ,茶鹿瘿螨(Eriophyesribis) ,橘锈螨(Phyllocoptruta oleivora) ,牛蜱属,头蜱属,花蜱属,玻眼蜱属,硬蜱属,虱螨属,姜螨属,疥螨属,线蠕属,苜蓿苔螨(Bryobia praetiosa) ,红蜘蛛属、红叶蠕属,尖叶蜂属,短须螨属。
植物线虫包括植物寄生线虫和生活在土壤中的线虫。植物寄生线虫包括但不限于外寄生物,例如剑线虫属(Xiphinema spp.)、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 spp.)和毛刺线虫属(Trichodorus spp.);半寄生物,例如小垫刃线虫属(Tylenchulus spp.);移动性内寄生物(migratory endoparasites),例如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穿孔线虫属(Radopholus spp.)和Scutellonerna spp.;定居型寄生物(sedentary parasites),例如异皮线虫属(Heterodera spp.)、Globoderal spp.和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以及茎和叶内寄生物,例如茎线虫属(Ditylenchus spp.)、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 spp.)和Hirshmaniella spp.。
本文中描述的化合物特别以其有效防治有害的根部寄生土壤线虫为特征,所述线虫例如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或球胞囊属(Globodera)的形成胞囊线虫,和/或根结线虫属的根结线虫。这些属种的有害物种例如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ata)、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大豆胞囊线虫)、苍白球异皮线虫(Globodera pallida)和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马铃薯胞囊线虫),所述物种可用本文中所述化合物有效地防治。然而,本文中所述化合物的使用不以任何方式限于这些属种或物种,而是以相同方式扩展至其他线虫。
本文中所述的化合物可具有抵抗各种线虫类的属种和/或品系和/或物种的宽谱活性,所述线虫包括但不限于,例如,Aglenchus agricola、小麦粒瘿线虫(Anguina tritici)、花生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arachidis)、草莓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fragariae)和宽泛的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 spp.)茎和叶内寄生物;细小细线虫(Belonolaimus gracilis)、长尾刺线虫(Belonolaimus longicaudatus)、诺顿刺线虫(Belonolaimus nortoni)、荒漠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eremus)、松材线虫(Burs 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宽泛的伞滑刃线虫属(Bursaphelenchus spp);Cacopaurus pestis、弯曲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curvata)、刻线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onoensis)、装饰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ornata)、Criconemella rusium、薄叶环线虫(Criconemella xenoplax(=Mesocriconema xenoplax))和宽泛的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 spp.);Criconemoides ferniae、Criconemoides onoense、Criconemoides ornatum和宽泛的轮线虫属(Criconemoides spp.);马铃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鳞球茎茎线虫(Ditylenchus dipsaci)、食菌茎线虫(Ditylenchus myceliophagus)和宽泛的茎线虫属(Ditylenchus spp.)类茎和叶内寄生物;异头锥线虫(Dolichodorus heterocephalus)、苍白球异皮线虫(Globodera pallida(=Heterodera pallida))、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马铃薯胞囊线虫)、茄球异皮线虫(Globodera solanacearum)、烟草球异皮线虫(Globodera tabacum)、弗吉尼亚球异皮线虫(Globodera virginiae)和宽泛的球胞囊属类定居型胞囊寄生物;双角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gonicus)、双宫双角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刺桐双角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erythrine)、多带双角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multicinctus)、短小双角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nannus)、假强壮双角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tus)和宽泛的螺旋线虫 属(Helicotylenchus spp.);半轮线虫(Hemicriconemoides)、蚤缀鞘线虫(Hemicycliophora arenaria)、Hemicycliophora nudata、微细鞘线虫(Hemicycliophora parvana)、Heterodera avenae、十字花科异皮线虫(Heterodera cruciferae)、大豆异皮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大豆胞囊线虫)、水稻异皮线虫(Heterodera oryzae)、甜菜异皮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玉米异皮线虫(Heterodera zeae)和宽泛的异皮线虫属类定居型胞囊寄生物;纤细潜根线虫(Hirschmaniella gracilis)、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iella oryzae)、棘尾赫希曼线虫(Hirschmaniella spinicaudata)和宽泛的潜根线虫属(Hirschmaniella spp.)类茎和叶内寄生物;埃及纽带线虫(Hoplolaimus aegyptii)、Hoplolaimus californicus、哥伦比亚纽带线虫(Hoplolaimus columbus)、帽状纽带线虫(Hoplolaimus galeatus)、印度纽带线虫(Hoplolaimus indicus)、大针纽带线虫(Hoplolaimus magnistylus)、不强纽带线虫(Hoplolaimus pararobustus)、非洲长针线虫(Longidorus africanus)、 短环长针线虫(Longidorus breviannulatus)、逸去长针线虫(Longidorus elongatus)、光头长针线虫(Longidorus laevicapitatus)、藤蔓长针线虫(Longidorus vineacola)和宽泛的长针线虫属外寄生物;高粱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cronea)、非洲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fricana)、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Meloidogyne arenaria thamesi、甘兰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tiella)、奇氏根结线虫(Meloidogyne chitwoodi)、Meloidogyne coffeicola、埃塞俄比亚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thiopica)、短小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xigua)、禾草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s)、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Meloidogyne incognita acrita、爪哇根结线 虫(Meloidogyne javanica)、吉库尤根结线虫(Meloidogyne kikuyensis)、纳西根结线虫(Meloidogyne naasi)、巴拉那根结线虫(Meloidogyne paranaensis)、泰晤士根结线虫(Meloidogyne thamesi)和宽泛的根结线虫属类定居型寄生物;瓢线虫属(Meloinema spp.)、异常科布线虫(Nacobbus aberrans)、Neotylenchus vigissi、Paraphelenchus pseudoparietinus、葱副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allius)、裂片副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lobatus)、Paratrichodorus minor、Paratrichodorus nanus、胼胝副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porosus)、 光滑副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teres)和宽泛的副毛刺线虫属(Paratrichodorus spp.);弯钩针线虫(Paratylenchus hamatus)、 Paratylenchus minutus、突出针线虫(Paratylenchus projectus)和宽泛的针线虫属(Paratylenchus spp.);敏捷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agilis)、艾氏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alleni)、安第斯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andinus)、最短尾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rachyurus)、谷类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erealis)、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刻痕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renatus)、德式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delattrei)、圆尾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giibbicaudatus)、古氏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goodeyi)、Pratylenchus hamatus、六纹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hexincisus)、卢斯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loosi)、落选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neglectus)、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penetrans)、草地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pratensis)、Pratylenchus scribneri、精美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teres)、索氏短体线虫 (Pratylenchus thornei)、伤残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vulnus)、玉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zeae)和宽泛的短体线虫属类移动性内寄生物;Pseudohalenchus minutus、Psilenchus magnidens、Psilenchus tumidus、查尔斑皮线(Punctodera chalcoensis)、锐利五沟线虫(Quinisulcius acutus)、柑橘穿孔线虫(Radopholus citrophilus)、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宽泛的穿孔线虫属类移动内寄生物;北方小盘旋线虫(Rotylenchulus borealis)、微小小盘旋线虫(Rotylenchulus parvu)、肾形小盘旋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和宽泛的小盘旋线虫属(Rotylenchulus spp.);直沟盘旋线虫(Rotylenchus laurentinus)、Rotylenchus macrodoratus、强壮盘旋线虫(Rotylenchus robustus)、单型盘旋线虫(Rotylenchus uniformis)和宽泛的盘旋线虫属(Rotylenchus spp.);小班盾线虫(Scutellonema brachyurum)、缓慢盾线虫(Scutellonema bradys)、格尾盾线虫(Scutellonema clathricaudatum)和宽泛的盾线虫属(Scutellonema spp.)类移动内寄生物;根瘿亚蟃线虫(Subanguina radiciola)、Tetylenchus nicotianae、圆筒毛刺线虫(Trichodorus cylindricus)、Trichodorus minor、原始毛刺线虫(Trichodorus primitivus)、最近毛刺线虫(Trichodorus proximus)、相似毛刺线虫(Trichodorus similis)、少见毛刺线虫(Trichodorus sparsus)和宽泛的毛刺线虫属外寄生物;农田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gri)、菜蔬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brassicae)、清亮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clarus)、克莱顿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claytoni)、指状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digitatus)、伊布里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ebriensis)、最大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ximus)、裸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nudus)、普通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vulgaris)和宽泛的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spp.)类半寄生物;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和宽泛的小垫刃线虫属类半寄生物;美洲剑线虫(Xiphinema americanum)、短颈剑线虫(Xiphinema brevicolle)、剑线虫属。
本发明的组合物适合用于防治各种缨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根部害虫、害螨、线虫。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作物免于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将本发明的杀菌杀虫组合物施用于作物、作物繁殖材料、真菌和害虫和或/它们的环境。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所需浓度下具有良好的植物耐受性的事实使得能够处理植物的地上部位、繁殖材料和种子以及土壤。本发明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可用于叶面喷雾或拌种。
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用于保护作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作物器官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作物免于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通过将本发明所述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任意希望的顺序或同时处理作物、作物繁殖材料或作物生长环境保护作物免于病害以及虫害。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作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作物器官或作物生长的环境的组合物。可用作拌种剂处理植物繁殖材料,特别是种子(水果、块茎、谷物)和植物插条(例如稻)以对抗种子上的病菌和害虫侵染以及出现在土壤中的作物病原真菌和害虫的侵染。本发明所述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的突出之处在于能被植物极好地耐受并且对环境友好。
术语“作物繁殖材料”应理解为指作物的所有具有繁殖能力的部分,例如能用于繁殖植物的种子,以及无性繁殖植物材料例如插条或块茎。这里可以提及的是,例如种子,根、果实、块茎、鳞茎、根茎和植物局部。待从土壤中发芽后或出苗后移植的发芽植株和有效植株也是可以提及的。还可以在移植前,通过全部或局部浸渍处理植物繁殖材料来对该幼小植株进行保护。
大部分由有害植物致病菌及害虫造成的对作物的损害早在种子,在存储期间以及种子被播入土壤后及在植物发芽期间或发芽后,被侵扰就发生了。此阶段特别关键,因为正在生长植物的根和嫩芽特别敏感,即使是微小的损害也可导致整株植物的死亡。通过处理植物种子来防治有害植物致病菌及害虫是很久以来已知的并且是不断改进的主题。因此,需要开发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的方法,其可免除在种植后或植物出芽后再额外施用作物保护产品。另外,还需要优化所用活性化合物的量,从而可向种子和发芽植物提供最佳保护,以防止植物致病菌及害虫的侵害,而所用的活性化合物不会损害植物本身。
在作物繁殖材料处理过程中,应使活性成分均匀分布并附着于种子。处理可以将作物繁殖材料如种子上的含活性成分的薄层制剂拌种,其原始大小和/或形状可识别,变为中间状态(如包衣),继而变为厚层(如与多层不同材料(例如负载剂如粘土;不同制剂如其他活性成分;聚合物;和着色剂)一起丸粒化,其种子原始形状和/或大小无法再识别。
种子处理可以是对未播种的种子进行,未播种的种子指以是使植物发芽和生长为目的,在种子的收获和在田地中进行种子播种之间任何时候的种子。
对未播种的种子进行处理并不包括将活性成分施用于土壤的行为,但包括在种植过程中以种子为靶标的所有施用行为。
优选在种子播种之前进行处理,从而能用组合物对撒播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组合物处理中优选将种子包衣或将种子丸粒化。处理的结果是,该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附着于种子之上,从而可用于病害和/或虫害控制。
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以其本身或合适的剂型施用于种子。优选,种子在稳定状态下被处理,从而使得处理不造成任何损害。对种子的处理通常可在采收和播种之间的任何时间进行。
通常在种子处理期间必须注意,施用于种子的本发明组合物的量和/或其它添加剂的量选择为不会影响种子的发芽或不会损害所得植物。
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对于处理植物繁殖材料,特别是水稻、油菜、棉花、小麦、大麦、大豆、玉米、花生、黄瓜的种子是特别有利的。
对苗后损害植物的植物致病菌的防治主要通过用作物保护组合物处理土壤和植物地上部分进行。由于考虑到作物保护组合物对环境及人类和动物健康可能带来的影响,所以努力降低所施用活性化合物的量。
可将本发明所述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用于植物生长的环境。
作物生长的环境指能够使农作物生根、生长的支撑体,例如:土壤,水等,具体的原材料可以使用例如砂子、浮石、蛭石、硅藻土、琼胶、凝胶状物、高分子物质、石棉、木屑、树皮等。优选土壤。
土壤传播的真菌性病原体的实例包括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壳二孢属(Ascochyta spp.),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尾孢属(Cercospora spp. ,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 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 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p.),附球菌属(Epicoccum spp.), 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稻恶苗链孢(Fusarium moniliforme), 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串珠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 维胶链孢(Fusarium subglitinans), 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 spp), 雪腐微托菌(Microdochium nivale),青霉属(Pencillium spp), 茎点霉属(Phoma spp.),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稻瘟梨孢属(Pyricularia oryzae),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核盘菌属(Sclerotinia spp.),壳针孢属(Septoria spp.),,丝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reilliana),腥黑粉菌属(Tilletia spp.),肉孢核瑚菌(Typhula incarnate),隐条黑粉菌(Urocystis occulta),黑粉菌属(Ustilago spp.)或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p.)。
土壤病菌有立枯病菌、镰刀菌、腐霉菌、疫霉菌、猝倒菌、根腐病、腐霉菌、灰霉菌、软腐菌等。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能侵染寄主,在感病寄主存在下,这些病菌就可以进入持续的致病期,随着作物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但之后养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菌不利时,病菌又可以进入休眠期。在感病寄主不存在时,土传病菌在土壤中也能存活下来,除土壤病菌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外,还能在非寄主的根表面或残枝落叶上存活,与其具有腐生竞争能力是分不开的。但不同病菌是有差异的,像腐霉菌在土壤中几乎可以无限期生存下去。
本发明适用于防治线虫,尤其是在果树、蔬菜、其他作物和观赏植物的田地土壤中的线虫。
本发明中所用的“防治线虫”意指杀灭线虫或阻止线虫发育或生长。 本文中所用的防治线虫还包括控制线虫后代(能生育的胞囊和/或卵块的 发育)。本文中所述的组合物可用于保持有机体健康且可用于治疗性、 预防性或系统性地防治线虫。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施用的线虫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根结线虫属线 虫,例如南方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茎线虫属的线虫,例如马铃薯腐烂线虫(马铃薯茎线虫)和鳞球茎茎线虫(鳞球茎茎线虫);短体线虫属线虫,例如北方根属线虫(穿刺短体线虫)、菊花根腐线虫(伪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fallax))、咖啡根腐线虫(咖啡短体线虫)、茶叶根腐线虫(卢斯短体线虫)和胡桃根腐线虫(伤残短体线虫);球胞囊属线虫,例如金线虫(马铃薯金线虫)和马铃薯胞囊线虫(苍白球异皮线虫);异皮线虫属线虫,例如大豆胞囊线虫(大豆异皮线虫)和甜菜胞囊线虫(甜菜异皮线虫);滑刃线虫属线虫,例如水稻干尖线虫(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菊花叶芽滑刃线虫(菊花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ritzemabosi))和草莓线虫(草莓滑刃线虫);真滑刃线虫属线虫,例如食真菌线虫(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穿孔线虫属线虫,例如穿孔线虫(相似穿孔线虫);小垫刃线虫属线虫,例如相橘线虫(半穿刺线虫);小盘旋线虫属线虫,例如肾形小盘旋线虫(肾形小盘旋线虫);出现在树林中的线虫,例如松材线虫(松材线虫)等。此外,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有效地抵抗动物寄生线虫,例如蛔虫、蛲虫、异尖线虫(anisakis)、丝状虫(filaria)、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盘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和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向土壤中施用药剂的方法,例如将液体药剂稀释于水中或不稀释直接施用于植物体的根部或育秧用的秧田中等方法,将颗粒剂散播到植物体的根部或者育秧的秧田中的方法有在播种前将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喷洒于土壤中并与土壤整体混合的方法,播种前或栽种植物体前将粉剂、水分散粒剂稀释后喷洒于种植孔、播种沟中,再进行播种的方法等。本发明优选将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制成颗粒剂进行撒施,或制成可湿性粉剂兑水或拌细沙后进行土壤处理。
本发明所述的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可用于在处理后的某段时间内保护植物抵抗所述病原体的侵袭。所获得的保护作用的时间通常为自植物被活性化合物处理起延续1 至10 天,优选1 至7 天。或在处理种子后的最长达200天。
当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时,取决于施用的类型,施用剂量可以在相对宽的范围内变化。在处理植物部分时,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的施用剂量通常在0.1至10,000g/ha,优选10至1000g/ha之间。在处理种子时,活性化合物的施用剂量通常在0.001至50g/kg 种子,优选在0.01至10g/kg种子之间。在处理土壤时,活性化合物的施用剂量通常在0.1至10,000g/ha, 优选在1至5000g/ha 之间。
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用于保护储藏产品免于病菌和/或虫害侵害领域。所述产品的适合实例包括茎、叶、种子、果实或谷物,其可在新鲜收割状态下或加工时进行保护,如预干燥、增湿、粉碎、磨碎、挤出或烘烤。
本发明的组合物显示很好的杀菌活性和杀虫活性,而单个活性化合物的杀真菌或杀虫活性较弱,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超过各单个化合物活性的简单加和。
本发明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还适于增加采收物产率。此外,它们显示出降低的毒性并具有良好的植物耐受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处理所有植物及植物部位。此处植物应理解为意指所有的植物及植物种群,例如需要的及不需要的野生植物或作物植物(包括自然存在的作物植物)。作物植物可以是可通过常规育种及优选法、或通过生物技术及基因工程法、或通过所述方法的结合而获得的植物,包括转基因植物,也包括可受或不受植物种苗权保护的植物栽培种。植物部位的含义应理解为植物所有的地上和地下部位以及植物器官,例如芽、叶、花及根,可提及的实例有叶、针叶、茎、干、花、子实体、果实和种子,以及根、块茎及根茎。植物部位还包括采收物和无性及有性繁殖物,例如幼苗、块茎、根茎、插条(cutting)及种子。
依据植物种或植物栽培种、其种植地点和生长条件(土壤、气候、生长期、营养),本发明的处理也可产生超加和性(superadditive)(“协同”)效应。由此可获得超过实际预期的效果,例如,可降低本发明使用的物质和结合物的施用率和/或加宽其作用谱和/或提高其活性、改善植物生长、提高高温或低温耐受性、提高干旱或者水或土壤含盐量耐受性、提高开花品质、使采收更简易、加速成熟、提高采收产量、改善采收产品的质量和/或提高其营养价值、改善采收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和/或其加工性能。
本发明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的良好杀菌杀虫活性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来证实。尽管单个活性化合物显示出弱的杀菌杀虫活性,但本发明的组合物显示出的活性超过各活性的简单加和。
当所述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的杀菌杀虫活性大于各活性化合物单独施用的活性总和时,所述组合物必然存在协同效应。
本发明的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活性组分由化合物(A)、化合物(B)和化合物(C)组成。本发明的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是农用杀菌与杀虫的有机结合,可用于土壤专用处理,能兼防真菌、细菌病害以及根线虫。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6%噻唑膦+ 6%克菌丹+30%氢氧化铜 悬浮剂
噻唑膦 6%
克菌丹 6%
氢氧化铜 30%
Atlas® G5000(From Uniquema) 5%
Agnique ® NSC 11NP(From Cognis) 5%
膨润土 1%
丙三醇 5%
尿素 5%
水 补足至100%
将活性组分、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照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6%噻唑膦+ 6%克菌丹+30%氢氧化铜 悬浮剂。
实施例2 2%噻唑膦+10%克菌丹+2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噻唑膦 2%
克菌丹 10%
氢氧化铜 20%
聚氧乙烯甘油基单脂肪酸酯 10%
月桂基聚氧乙烯醚羧酸钠 5%
白炭黑 10%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成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2%噻唑膦+10%克菌丹+2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 8%噻唑膦+4%克菌丹+40%硫酸铜钙 可湿性粉剂
噻唑膦 8%
克菌丹 4%
硫酸铜钙 4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1%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 2%
白炭黑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成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8%噻唑膦+4%克菌丹+40%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 10%噻唑膦+5%克菌丹+50%氢氧化铜 水分散粒剂
噻唑膦 10%
克菌丹 5%
氢氧化铜 50%
Borresperse® Na(From Borregaard Lignotech) 4%
尿素 5%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过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10%噻唑膦+5%克菌丹+50%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 2%噻唑膦+2% 克菌丹+2%氢氧化铜 乳油
噻唑膦 2%
克菌丹 2%
氢氧化铜 2%
乙氧基化蓖麻油 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3%
SOLVESSOTM 200 补足至100%
将上述成分按照比例配制,搅拌均匀得到均一的相。
实施例6 5%噻唑膦+1%克菌丹+10%硫酸铜钙 悬乳剂
噻唑膦 5%
克菌丹 1%
硫酸铜钙 10%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5%
乙氧基化蓖麻油 3%
膨润土 1%
SOLVESSOTM 100 5%
尿素 5%
水 补足至100%
将克菌丹、硫酸铜钙、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水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克菌丹和硫酸酮钙悬浮剂; 将噻唑膦、SOLVESSOTM 100、乙氧基化蓖麻油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噻唑膦的乳油; 将得到的噻唑膦乳油加入到克菌丹+硫酸铜钙悬浮剂中,得到5%噻唑膦+1%克菌丹+10%硫酸铜钙 悬浮剂。
实施例7 10%噻唑膦+10%克菌丹+2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噻唑膦 10%
克菌丹 10%
氢氧化铜 20%
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 2%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2%
白炭黑 3%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8 5%噻唑膦+10%克菌丹+20%硫酸铜钙 水分散粒剂
噻唑膦 5%
克菌丹 10%
硫酸铜钙 20%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 5%
十二烷基硫酸钠 5%
尿素 5%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噻唑膦、克菌丹、硫酸铜钙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过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5%噻唑膦+10%克菌丹+20%硫酸铜钙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9 5%噻唑膦+ 5%克菌丹+10%氢氧化铜 水乳剂
噻唑膦 5%
克菌丹 5%
氢氧化铜 10%
SOLVESSOTM200 10%
乙氧基化蓖麻油 5%
SOPROPHOR ® 4D384(from RHODIA) 1%
水 补足至100%
将噻唑膦、克菌丹、氢氧化铜溶解在SOLVESSOTM200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油相;按照配方将SOPROPHOR ® 4D384、水,混合均匀得到水相;在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相得到水乳剂。
实施例10 2.5%噻唑膦+ 2.5%克菌丹+25%硫酸铜钙 可湿性粉剂
噻唑膦 2.5%
克菌丹 2.5%
硫酸铜钙 25%
聚氧乙烯甘油基单脂肪酸酯 5%
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羧酸钠 5%
高度分散的硅酸 1%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1 5%噻唑膦+ 5%克菌丹+30%氢氧化铜 包衣颗粒剂
噻唑膦 5%
克菌丹 5%
氢氧化铜 30%
聚乙二醇 3%
Culminal® MHPC100(From Hercules) 6%
碳酸钙 补足至100%
在混合器中,将磨细的活性成分均匀涂布到被聚乙二醇润湿的载体上。以此方式可获得无尘包衣颗粒剂。
实施例12 3%噻唑膦+2%克菌丹+50%氢氧化铜 可湿性粉 剂
噻唑膦 3%
克菌丹 2%
氢氧化铜 50%
Borresperse® Na(From Borregaard Lignotech) 3%
Mowiol ® 18-88(Kuraray) 2%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 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3 5%噻唑膦+5%克菌丹+25%氢氧化铜 挤出颗粒剂
噻唑膦 5%
克菌丹 5%
氢氧化铜 25%
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钠 4%
羧甲基纤维素 2%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活性组分与助剂混合并研磨,混合物用水润湿。将该混合物挤出,然后在空气流中干燥。
实施例14 5%噻唑膦+1% 克菌丹+50%氢氧化铜 种衣剂
噻唑膦 5%
克菌丹 1%
氢氧化铜 50%
Tween ® 20(From Croda) 10%
Lutensit® A-B0 5%
硅酸镁铝 1%
膨润土 1%
丙三醇 5%
PVP-K30 1%
水 补足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种衣剂。
实施例15 5%噻唑膦+2%克菌丹+20%氢氧化铜 微囊悬浮-悬浮剂
Tersperse® 2500(From Huntsman) 2%
柠檬酸 0.05%
DETA (From BASF SE) 3.75%
水 13%
克菌丹 2%
Lupranat® M20 S (From BASF) 9.5%
SOLVESSOTM100 5%
Emulsogen®3510 (From Clariant) 1.5%
Borresperse® Na(From Borregaard Lignotech) 1.3%
硅酮 0.16%
尿素 4%
噻唑膦 5%
氢氧化铜 20%
水 补足至100%
将Lupranat® M20 S、噻唑膦、SOLVESSOTM 100 形成的油相加入含Tersperse® 2500的水溶液中,形成乳状液。然后加热并保温在50oC 下加入催化剂反应2小时。冷却后得到噻唑膦的微囊剂。
Tersperse® 2500, Emulsogen®3510, Borresperse® Na, 硅酮,尿素,克菌丹、氢氧化铜和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悬浮剂。
将得到的噻唑膦微囊剂加入克菌丹+氢氧化铜的悬浮剂中,搅拌均匀得到5%噻唑膦+2%克菌丹+20%氢氧化铜 微囊悬浮-悬浮剂。
实施例16 5%噻唑膦+ 5%克菌丹+20%氢氧化铜 悬浮乳剂
噻唑膦 5%
克菌丹 5%
氢氧化铜 20%
SOLVESSOTM 200 10%
乙氧基化蓖麻油 4%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 5%
改性木质素磺酸钙 5%
黄原胶 1%
Attaflow ® FL(From BASF) 1%
丙三醇 5%
水 补足至100%
将噻唑膦溶解在SOLVESSOTM 200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噻唑膦的乳油;
将克菌丹、氢氧化铜、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改性木质素磺酸钙,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悬浮剂。
将含噻唑膦的油相加入到含克菌丹+氢氧化铜悬浮剂中,得到悬浮乳剂。
实施例17 5%噻唑膦+ 1%克菌丹+10%氢氧化铜 乳油
噻唑膦 5%
克菌丹 1%
氢氧化铜 10%
Tween® 20(From Croda) 5%
Lutensit® A-B0 3%
SOLVESSOTM 200 补足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至得到透明均一相。
实施例18 30%噻唑膦+30%克菌丹+40%氢氧化铜
噻唑膦 30%
克菌丹 30%
氢氧化铜 40%
将噻唑膦、克菌丹、氢氧化铜按照比例混合均匀。
实施例19 25%噻唑膦+25%克菌丹+ 50%硫酸铜钙
噻唑膦 25%
克菌丹 25%
硫酸铜钙 50%
将噻唑膦、克菌丹、硫酸铜钙按照比例混合均匀。
以上实施例中的配比为重量百分配比。
生物测试例
实验方法
供试土样为:
土样采自江苏昆山蔬菜地,常年线虫和病害发生严重,取耕作层土壤于室内添加纯培养的轮枝菌、青枯劳尔氏菌等培养2周后,过2mm筛,混匀备用。经分析,土壤含水量(水∶干土)为22.50%,pH6.37,土壤有机质含量32.0g/kg,NH4+-N3.2mg/kg,NO3--N53.6mg/kg,有效磷578.0mg/kg,速效钾1069.0mg/kg,属沙壤土。
评价指标和方法为:
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采用蔗糖离心浮选法;
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Filipjev,采用贝尔曼漏斗法;
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 spp.,采用贝尔曼漏斗法;
疫霉菌属Phytophthora spp.,采用Masago方法分离;
轮枝菌属Verticillium dahliae,采用Christen方法分离;
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arum,采用Kelman方法分离。
药量设置
按药剂(有效成分)与土壤质量比分别设计以下18个实施例:
编号 药剂 mg a.i./Kg
1 式(A)活性化合物 2000
2 式(A)活性化合物 400
3 式(A)活性化合物 200
4 式(A)活性化合物 80
5 式(A)活性化合物 40
6 式(B)活性化合物 2000
7 式(B)活性化合物 400
8 式(B)活性化合物 200
9 式(B)活性化合物 80
10 式(B)活性化合物 40
11 式(C) 活性化合物 (氢氧化铜 ) 2000
12 式(C) 活性化合物 (氢氧化铜) 400
13 式(C) 活性化合物 (氢氧化铜) 200
14 式(C) 活性化合物 (氢氧化铜) 80
15 式(C) 活性化合物 (氢氧化铜) 40
16 式(C) 活性化合物 (硫酸铜钙) 2000
17 式(C) 活性化合物 (硫酸铜钙) 400
18 式(C) 活性化合物 (硫酸铜钙) 200
19 式(C) 活性化合物 (硫酸铜钙) 80
20 式(C) 活性化合物 (硫酸铜钙) 40
21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50:1:1) 2000+40+2000
22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25:1:1) 2000+80+2000
23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10:1:10) 2000+200+2000
24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5:1:5) 2000+400+2000
25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1:1:1) 2000+2000+2000
26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1:5:1) 400+2000+400
27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1:10:1) 200+2000+200
28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1:25:1) 80+2000+80
29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1:5:1) 40+2000+40
30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50:1:1) 2000+40+40
31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25:1:1) 2000+80+80
32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10:1:1) 2000+200+200
33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5:1:1) 2000+400+400
34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1:1:1) 2000+2000+2000
35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1:5:5) 400+2000+2000
36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1:10:10) 200+2000+2000
37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1:25:25) 80+2000+2000
38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氢氧化铜(1:50:50) 40+2000+2000
39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50:1:1) 2000+40+2000
40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25:1:1) 2000+80+2000
41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10:1:10) 2000+200+2000
42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5:1:5) 2000+400+2000
43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1:1:1) 2000+2000+2000
44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1:5:1) 400+2000+400
45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1:10:1) 200+2000+200
46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1:25:1) 80+2000+80
47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1:5:1) 40+2000+40
48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50:1:1) 2000+40+40
49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25:1:1) 2000+80+80
50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10:1:1) 2000+200+200
51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5:1:1) 2000+400+400
52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1:1:1) 2000+2000+2000
53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1:5:5) 400+2000+2000
54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1:10:10) 200+2000+2000
55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1:25:25) 80+2000+2000
56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硫酸铜钙(1:50:50) 40+2000+2000
试验过程
称取1000g前面准备好的土样,放入3.5L干燥器中。25℃下熏蒸5d。熏蒸结束后敞气1d,然后分离线虫和土传病原菌,并设置空白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药后30天观察线虫死亡率。
计算方法
线虫存活率和校正死亡率用下式计算:
存活率%=100×存活线虫数/供试总虫数
校正死亡率%=100×(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
病原菌抑制率用下式计算:
抑制率%=100×(对照区病原物数量-药剂处理区病原物数量)/对照区病原物数量
三种活性化合物的特定组合的预期作用可使用所谓的"Colby 公式" (参见S.R. Colby, "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s “,Weeds 1967,15, 20-22) 如下计算:如果
A 是当使用用量为mg/ha 或浓度为mppm的活性化合物A时的活性;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B 是当使用用量为ng/ha或浓度为nppm 的活性化合物B时的活性,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C 是当使用用量为hg/ha或浓度为hppm 的活性化合物C时的活性,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E0 是当使用用量为m ,n, h g/ha 或浓度为m ,n ,hppm 的活性化合物A,B和C时的预期活性,
E0=A×B×C/ (100×(N-1))
N 为3;
如果实际观察的活性E大于预期活性(E0),那么该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
如果在生物试验中观察到的实际的活性(E)超过使用Colby’s方法计算得到的预期值(E0),则表示组合物的效力大于各成分效力的总和,这意味着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
测定结果
对线虫的效果
表1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式(C)活性化合物不同比例混剂对线虫的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式(C)活性化合物的组合对三种线虫均表现出了增效作用。
对土传病原菌的效果
表2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式(C)活性化合物不同比例混剂对土传病原菌的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式(C)活性化合物的组合对土传病原菌均表现出了增效作用。
综上,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式(C)活性化合物的组合可用于土传病害、作物根部线虫的防治。
式(A)活性化合物、式(B)活性化合物、式(C)活性化合物的组合,是农用杀菌与杀虫的有机结合,土壤处理可兼防真菌、细菌病害以及土壤害虫、根线虫的为害。

Claims (9)

1.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活性组分由化合物(A)、(B)和(C)组成,其中(A)表示由式(A)描述的化合物:
(B) 表示由式(B)描述的化合物:
(C) 选自氢氧化铜或硫酸铜钙;
所述组合物中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的重量比为1-50:1-50∶1-50,优选1-25:1-25∶1-25, 更优选1-10:1-10∶1-10, 特别优选1-5:1-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剂型是悬浮剂、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包衣颗粒剂、颗粒剂、水溶性粒剂、水溶性粉剂、水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泡腾片、种子处理可分散粒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含量占组合物的5%-90%,优选10%-80%, 更优选1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病害和虫害的用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棉花、花卉、茶树、谷类作物上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的用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棉花、花卉、茶树、谷类作物上由缨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害螨、线虫引起的虫害的用途。
8.一种保护作物免于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施用于作物、作物繁殖材料、真菌和/或害虫和/或它们的环境。
9.一种防治作物病害以及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同时施用、或分别施用、或相继施用。
CN201510426607.0A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 Active CN1066892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6607.0A CN106689203B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6607.0A CN106689203B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9203A true CN106689203A (zh) 2017-05-24
CN106689203B CN106689203B (zh) 2019-12-10

Family

ID=58894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26607.0A Active CN106689203B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920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639A (zh) * 2002-02-05 2005-07-13 伊萨格罗股份公司 二价铜盐组合物及其防治植物致病真菌的用途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639A (zh) * 2002-02-05 2005-07-13 伊萨格罗股份公司 二价铜盐组合物及其防治植物致病真菌的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9203B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8412B (zh) 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TWI492709B (zh) 活性化合物組合物(二)
BRPI0821567B1 (pt) Composição compreendendo compostos pesticidas, seu uso, método para proteção de uma semente e/ou brotos e folhagem de uma planta cultivada a partir de uma semente contra destruição por uma praga animal, e semente resistente a pragas animais
CN105309465B (zh) 一种杀菌杀虫组合物
US20070154565A1 (en) Method for control of insects on plants and plant tissue
CN107484758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5265468B (zh) 一种杀菌杀虫组合物
CN107318866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5265469B (zh) 一种杀菌杀虫组合物
CN105309443B (zh) 一种杀菌杀虫组合物
CN106689203A (zh)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
CN105475346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3749521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6689204A (zh)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
CN115067342B (zh) 一种控制复合病害的组合物
CN10731885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5284826A (zh) 一种杀菌杀虫组合物
CN107593728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318862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31887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668917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318863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6922691A (zh)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与依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4904743B (zh) 杀虫组合物
CN105557721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