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1646A - 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1646A
CN106681646A CN201710092645.6A CN201710092645A CN106681646A CN 106681646 A CN106681646 A CN 106681646A CN 201710092645 A CN201710092645 A CN 201710092645A CN 106681646 A CN106681646 A CN 106681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gesture
judge
mobile termina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26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迅
刘存欢
张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reen Orang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reen Orang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reen Orang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reen Orang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926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16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1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16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控制区域,所述终端控制方法包括:判断所述控制区域是否处于激活状态,若是则在所述控制区域内接收控制手势;根据所述控制手势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本发明的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能够方便用户进行单手操作,使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使用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流畅、快捷,提高移动终端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功能的日益强大,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现有的手机尺寸越来越大,用户操作起来非常的困难。现有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通过一个触控指令或按键指令调节显示界面中应用图标的位置,将应用图片或者应用选项的位置下拉,方便用户操作。
但是上述操作方法无法很好的解决操作困难的问题,相反会浪费更多的操作步骤在屏幕的下拉过程中,对于右手操作的用户,屏幕左侧应用无法很好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操作不方便,用户使用体验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用户进行单手操作,使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操作更加流畅、快捷的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触控显示屏,其特点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控制区域,所述终端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控制区域是否处于激活状态,若是则在所述控制区域内接收控制手势;
根据所述控制手势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移动终端。
较佳地,判断所述控制区域是否处于激活状态包括:
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内是否接收到激活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激活状态;和/或,
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内是否接收到关闭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关闭状态。
较佳地,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辅助虚拟键,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辅助虚拟键所在区域,激活手势和关闭手势均为所述预设区域接收连续触控信号的时长大于一预设时长,所述辅助虚拟键以不同外观表示所述控制区域所处状态;和/或,
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顶部条形区域或底部条形区域,所述激活手势和关闭手势均为对所述预设区域的连续点击手势。
较佳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指纹采集装置,所述判断所述控制区域是否处于激活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指纹采集装置上是否接收到激活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激活状态;和/或,
判断所述指纹采集装置上是否接收到关闭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关闭状态。
较佳地,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辅助虚拟键,所述控制指令为切换应用、辅助虚拟键的开启和关闭、显示开启应用的列表、关闭当前应用或切换至主界面。
较佳地,所述控制手势包括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和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处于一预设区间,所述移动的距离大于一预设长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触控显示屏,其特点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控制区域,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第一判断模块以及一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控制区域是否处于激活状态,若是则在所述控制区域内接收控制手势;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手势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移动终端。
较佳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一第二判断模块,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内是否接收到激活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激活状态;和/或,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内是否接收到关闭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关闭状态。
较佳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一第三判断模块及一指纹采集装置,
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指纹采集装置上是否接收到激活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激活状态;和/或,
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指纹采集装置上是否接收到激活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关闭状态。
较佳地,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辅助虚拟键,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辅助虚拟键所在区域,激活手势和关闭手势均为所述预设区域接收连续触控信号的时长大于一预设时长,所述辅助虚拟键以不同外观表示所述控制区域所处状态;和/或,
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顶部条形区域或底部条形区域,所述激活手势和关闭手势均为对所述预设区域的连续点击手势。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能够方便用户进行单手操作,使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使用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流畅、快捷,提高移动终端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终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尺寸为5.5英寸的手机,所述手机包括一触控显示11,所述触控显示屏11的屏幕尺寸为5.5英寸,纵向长度为12.18厘米,横向长度为6.85厘米。
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控制区域12。所述控制区域的纵向长度为4.06厘米,所述控制区域的横向长度为3.42厘米,所述控制区域的左边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左边重合,所述控制区域的上边距离所述触控显示屏的上边的默认长度为4.06厘米。
所述手机在输入法激活时,输入法的输入面板13的默认纵向长度为4.06厘米,所述输入面板的底边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底边重合。所述控制区域的底边与所述输入面板的上边重合,所述控制区域的高度随输入面板的纵向长度提高而提高。
所述手机还包括一第一判断模块、一第二判断模块以及一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控制区域是否处于激活状态,若是则在所述控制区域内接收控制手势。
所述控制手势包括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和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大于30度且小于150度,所述移动的距离大于1厘米且小于3.42厘米。
本实施例对控制手势做出了限定,从而能够分辨出常规触控和用于控制的控制手势。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手势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手机。
所述控制区域就是在触控显示屏上的一部分,是触控屏上规定出来的一个区域,所述区域在激活的时候不仅能够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触控信号,还可以接收用户在控制区域的特殊的触控手势,即控制手势。所述手机检测并分辨出所述控制手势,根据所述控制手势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手机能够极大程度的简化用户使用手机的操作。
所述控制区域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来确定位置,使不同的用户对所述控制区域的操作更加便利及舒服。
所述手机的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辅助虚拟键,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切换应用、辅助虚拟键的开启和关闭、移动界面位置、显示开启应用的列表、关闭当前应用及切换至主界面。
当所述控制区域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内是否接收到激活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激活状态。
当所述控制区域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内是否接收到关闭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关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底部条形区域14,所述激活手势和关闭手势均为对所述预设区域的连续点击手势。
即,当所述控制区域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底部条形区域是否接收到双击的点击触控,若是则激活所述控制区域;当所述控制区域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底部条形区域是否接收到双击的点击触控,若是则关闭所述控制区域。
参见图2,利用上述手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控制方法:
步骤100、判断所述控制区域是否处于激活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101,若否则执行步骤105。
步骤101、在所述控制区域内接收控制手势。
其中,所述控制手势包括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和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大于30度且小于150度,所述移动的距离大于1厘米且小于3.42厘米。
步骤102、根据所述控制手势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移动终端。
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切换应用、辅助虚拟键的开启和关闭、移动界面位置、显示开启应用的列表、关闭当前应用及切换至主界面。
步骤103、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底部条形区域是否接收到双击的点击触控,若是则执行步骤104,若否则再次执行步骤101。
步骤104、关闭所述控制区域,然后结束流程。
步骤105、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底部条形区域是否接收到双击的点击触控,若是则执行步骤106,若否则再次执行步骤105。
步骤106、激活所述控制区域,软后执行步骤101。
本实施例的终端控制方法及手机能够方便用户进行单手操作,使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使用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流畅、快捷,提高移动终端使用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
所述手机还包括一第三判断模块。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辅助虚拟键,即AssistiveTouch,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辅助虚拟键所在区域,激活手势和关闭手势均为所述预设区域接收连续触控信号的时长大于2秒,即用户利用手指按住预设区域的时长大于2秒。所述辅助虚拟键以不同外观表示所述控制区域所处状态。
不同外观包括不同的形状、颜色,本实施例中以不同的形状来表示所述控制区域的状态,当所述辅助虚拟键的形状为圆形时则表示所述控制区域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辅助虚拟键的形状为方形时则表示所述控制区域处于激活状态。
相对应的,本实施例的终端控制方法中,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辅助虚拟键所在区域,激活手势和关闭手势均为所述预设区域接收连续触控信号的时长大于2秒,所述辅助虚拟键以不同的形状来表示所述控制区域的状态,当所述辅助虚拟键的形状为圆形时则表示所述控制区域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辅助虚拟键的形状为方形时则表示所述控制区域处于激活状态。
参见图3,即实施例中步骤103替换为:
步骤103'、判断所述预设区域接收连续触控信号的时长是否大于2秒,若是则执行步骤104,若否则再次执行步骤101。
即实施例中步骤105替换为:
步骤105'、判断所述预设区域接收连续触控信号的时长是否大于2秒,若是则执行步骤106,若否则再次执行步骤105。
本实施例的终端控制方法及手机能够方便用户进行单手操作,使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使用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流畅、快捷,提高移动终端使用效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
当所述控制区域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指纹采集装置上是否接收到用于激活所述控制区域的激活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激活状态;
当所述控制区域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指纹采集装置上是否接收到用于关闭所述控制区域的关闭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关闭状态。
所述指纹采集装置不仅能采集到指纹还能采集到各种触控信号,利用所述触控信号作为激活手势或关闭手势能够使控制区域的激活或关闭更加方便。
参见图4,相对应的,本实施例的终端控制方法中,
即实施例中步骤103替换为:
步骤103”、判断指纹采集装置上是否接收到用于关闭所述控制区域的关闭手势,若是则执行步骤104,若否则再次执行步骤101。
即实施例中步骤105替换为:
步骤105”、判断指纹采集装置上是否接收到用于激活所述控制区域的激活手势,若是则执行步骤106,若否则再次执行步骤105。
本实施例的终端控制方法及手机能够方便用户进行单手操作,使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使用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流畅、快捷,提高移动终端使用效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控制区域,所述终端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控制区域是否处于激活状态,若是则在所述控制区域内接收控制手势;
根据所述控制手势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移动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控制区域是否处于激活状态包括:
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内是否接收到激活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激活状态;和/或,
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内是否接收到关闭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关闭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辅助虚拟键,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辅助虚拟键所在区域,激活手势和关闭手势均为所述预设区域接收连续触控信号的时长大于一预设时长,所述辅助虚拟键以不同外观表示所述控制区域所处状态;和/或,
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顶部条形区域或底部条形区域,所述激活手势和关闭手势均为对所述预设区域的连续点击手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指纹采集装置,所述判断所述控制区域是否处于激活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指纹采集装置上是否接收到激活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激活状态;和/或,
判断所述指纹采集装置上是否接收到关闭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关闭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辅助虚拟键,所述控制指令为切换应用、辅助虚拟键的开启和关闭、显示开启应用的列表、关闭当前应用或切换至主界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势包括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和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处于一预设区间,所述移动的距离大于一预设长度。
7.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控制区域,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第一判断模块以及一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控制区域是否处于激活状态,若是则在所述控制区域内接收控制手势;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手势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移动终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一第二判断模块,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内是否接收到激活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激活状态;和/或,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内是否接收到关闭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关闭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上设有一辅助虚拟键,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辅助虚拟键所在区域,激活手势和关闭手势均为所述预设区域接收连续触控信号的时长大于一预设时长,所述辅助虚拟键以不同外观表示所述控制区域所处状态;和/或,
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顶部条形区域或底部条形区域,所述激活手势和关闭手势均为对所述预设区域的连续点击手势。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一第三判断模块及一指纹采集装置,
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指纹采集装置上是否接收到激活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激活状态;和/或,
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指纹采集装置上是否接收到激活手势,若是则将所述控制区域设置为关闭状态。
CN201710092645.6A 2017-02-21 2017-02-21 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66816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2645.6A CN106681646A (zh) 2017-02-21 2017-02-21 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2645.6A CN106681646A (zh) 2017-02-21 2017-02-21 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1646A true CN106681646A (zh) 2017-05-17

Family

ID=5886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92645.6A Pending CN106681646A (zh) 2017-02-21 2017-02-21 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164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5561A (zh) * 2019-07-26 2019-11-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系统和车辆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1675A1 (en) * 2010-02-01 2011-08-04 Nokia Corporation Sliding input user interface
CN102789327A (zh) * 2012-08-07 2012-11-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手势的移动机器人控制方法
CN102830917A (zh) * 2012-08-02 2012-12-19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触控建立方法
CN103324340A (zh) * 2013-06-05 2013-09-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单手操作触摸屏的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3593136A (zh) * 2013-10-21 2014-02-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单手操作大屏幕触控终端的方法、装置及触控终端
CN103699289A (zh) * 2013-12-13 2014-04-0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滑动操作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4142790A (zh) * 2013-05-08 2014-11-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文档移动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5204754A (zh) * 2014-06-26 2015-12-30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单手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5912263A (zh) * 2016-06-07 2016-08-3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单手操作方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1675A1 (en) * 2010-02-01 2011-08-04 Nokia Corporation Sliding input user interface
CN102830917A (zh) * 2012-08-02 2012-12-19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触控建立方法
CN102789327A (zh) * 2012-08-07 2012-11-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手势的移动机器人控制方法
CN104142790A (zh) * 2013-05-08 2014-11-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文档移动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3324340A (zh) * 2013-06-05 2013-09-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单手操作触摸屏的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3593136A (zh) * 2013-10-21 2014-02-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单手操作大屏幕触控终端的方法、装置及触控终端
CN103699289A (zh) * 2013-12-13 2014-04-0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滑动操作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5204754A (zh) * 2014-06-26 2015-12-30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单手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5912263A (zh) * 2016-06-07 2016-08-3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单手操作方法、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5561A (zh) * 2019-07-26 2019-11-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系统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1027B (zh) 分屏顯示方法、裝置及其電子設備
CN104360798B (zh) 一种桌面布局的方法和终端
CN102722334B (zh) 触摸屏幕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10833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window management on extending screens
EP2508972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WO2018082269A1 (zh) 菜单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12286434B (zh) 一种悬浮按钮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KR102519800B1 (ko) 전자 장치
US20070013665A1 (en) Method for shifting a shortcut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a display unit of the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90122018A1 (en) User Interface for Touchscreen Device
WO2018086234A1 (zh) 一种对象处理方法和终端
CN102118514A (zh)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菜单设置方法
CN108319410B (zh) 用于控制媒体装置中的菜单的方法和设备
US2014003585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ser interaction based on multi touch finger gesture
JP2011070609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情報端末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853481A (zh) 模拟触屏移动终端按键的方法和系统
EP2458489A2 (en)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portable device
CN103179238A (zh) 一种移动终端切换触控方式的方法
US20110126100A1 (en) Method of providing gui for guiding start position of user operation and digit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3870158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469940A (zh) 一种截图方法及终端
WO2018137276A1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06681646A (zh) 终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183353B (zh) 用于触控设备的多点触控输入方法
KR101311832B1 (ko) 휴대폰 커버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