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78970A -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78970A
CN106678970A CN201710006838.5A CN201710006838A CN106678970A CN 106678970 A CN106678970 A CN 106678970A CN 201710006838 A CN201710006838 A CN 201710006838A CN 106678970 A CN106678970 A CN 106678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conditioner
cabine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68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78970B (zh
Inventor
陈良锐
闫长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068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789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78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78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78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78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其中,空调柜机空调柜机包括:壳体,该壳体内形成有至少一风道,该壳体的下端设有与一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结构,上端设有正出风结构,所述正出风结构具有与一所述风道连通的正出风口;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结构和所述正出风结构之间;及单排管换热器和双排管换热器,均固定于所述壳体内,设于所述风机的下方,且面对所述进风结构设置,所述单排管换热器设于所述双排管换热器靠近所述风机的一侧;空气由所述进风结构进入所述风道,经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单排管换热器换热,由所述风机至所述正出风结构吹出。本发明技术方案使该空调柜机的换热效果更好,进风量更大。

Description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柜机和该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空调柜机的换热器为一整体结构,且结构简单,当进风量大的时候容易出现换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对空调器的使用造成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柜机,旨在使该空调柜机的进风量更大且换热效果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柜机包括:
壳体,该壳体内形成有至少一风道,该壳体的下端设有与一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结构,上端设有正出风结构,所述正出风结构具有与一所述风道连通的正出风口;
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结构和所述正出风结构之间;及
单排管换热器和双排管换热器,均固定于所述壳体内,设于所述风机的下方,且面对所述进风结构设置,所述单排管换热器临近所述风机的设置;
空气由所述进风结构进入所述风道,经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单排管换热器换热,由所述风机至所述正出风结构吹出。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且相对设置的顶梁和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双排管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单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卡持于所述顶梁和接水盘之间。
优选地,所述单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双排管换热器的端面相对接。
优选地,所述双排管换热器的高度与所述单排管换热器的高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包括两排环绕设置的换热管,该两排换热管沿该双排管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风结构环绕所述壳体的周向设置,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单排管换热器均呈环状设置。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单排管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挡板,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单排管换热器均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装配间隙,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顶梁和所述接水盘,并遮盖所述装配间隙。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至少二固定板,每一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接水盘,且二所述固定板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顶出风结构,该顶出风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且具有与一所述风道连通的顶出风口,该顶出风结构连接有升降结构,该升降结构驱动所述顶出风结构上下运动,使所述顶出风口显露或隐藏于所述壳体;
空气由所述进风结构进入所述风道,经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单排管换热器换热,由所述风机至所述正出风结构和所述顶出风结构的至少之一吹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次检测环境的温度;
当环境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使正出风结构的正出风口开启;
第二次检测环境的温度,当环境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升降结构驱动顶出风结构上下运动,使顶出风口显露于空调柜机的壳体。
优选地,使顶出风口显露于空调柜机的壳体的步骤后,还包括:
第三次检测环境的温度,当环境的温度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升降结构驱动顶出风结构上下运动,使顶出风口隐藏于空调柜机的壳体。
本发明技术方案空调柜机的换热器包括双排管换热器和单排管换热器,且将单排管换热器临近风机的一侧设置,使得单排管换热器距离风机较近,双排管换热器距离风机较远,风机对单排管换热器处的吸风力强于该双排管换热器处的吸风力,使单排管换热器处的进风量大大增强,从而使空调柜机的进风量增大。进一步地,由于双排管换热器具有双排换热管进行换热,能够更充分的对进入风道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效果更好,因此,该换热器的设置使得空调柜机进风量更大的同时,换热效果好。
更进一步地,由于双排管换热器的厚度比单排管换热器的厚度大,将双排管换热器设于单排管换热器的下方,单排管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全部由双排管换热器导流后流入下方的接水结构中,使得空调柜机的滴水声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柜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空调柜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空调柜机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空调柜机的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换热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换热器的爆炸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结合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柜机100。
参见图1和图2,空调柜机100包括壳体10、进风结构20、出风结构30、风机70和换热器90,一般的,进风结构20、换热器90、风机70和出风结构30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参见图2,壳体10包括相扣合的前壳11和后壳13,壳体10内形成有至少一风道(未标示),该风道主要形成于壳体10的内部,外部空气在风机70的驱动下,经由进风结构20进入到风道内,经过换热器90进行换热,并由风机70至出风结构30吹出。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出风结构30包括正出风结构31,该正出风结构31设于壳体10的上端,并具有与一风道连通的正出风口3111,进风结构20设于壳体10的下端,并与一风道连通;壳体10内还设有风机70和换热器90,风机70设于进风结构20与正出风结构31之间,换热器90包括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该双排管换热器93与单排管换热器95均设于风机70的下方,且均面对进风结构20设置,单排管换热器95临近风机70设置;
空气由进风结构20进入风道,经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换热,由风机70,至正出风结构31吹出。
本发明技术方案空调柜机100的换热器90包括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由于双排管换热器93具有双排换热管进行换热,换热效果优于仅具有单排换热管的单排管换热器95,但由于双排换热管的设计,使得该双排管换热器93的厚度大于单排管换热器95的厚度,因此,双排管换热器93处的进风阻力大于单排管换热器95处的进风阻力。将单排管换热器95设于双排管换热器93靠近风机70的一侧,由于单排管换热器95距离风机70较近,该双排管换热器93距离风机70较远,风机70对单排管换热器95处的吸风力强于该双排管换热器93处的吸风力,使单排管换热器95处的进风量更大,从而使该空调柜机100换热效果好的同时进风量更大。
进一步地,由于双排管换热器93的厚度比单排管换热器95的厚度大,将双排管换热器93设于单排管换热器95的下方,单排管换热器95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全部由双排管换热器93导流后流入下方的接水结构中,使得空调柜机100的滴水声小。
参见图5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换热器90还包括固定于壳体10的安装架94,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卡持于安装架94内。该安装架94包括固定于壳体10内、且相对设置的顶梁941和接水盘943,接水盘943设于双排管换热器93的下方,单排管换热器95和双排管换热器93卡持于顶梁943和接水盘943之间。由单排管换热器95和双排管换热器93产生的冷凝水直接经双排管换热器93导流后流入该接水盘943,接水盘943与双排管换热器93距离小,使得空调柜机100的滴水声更小,近似于不产生滴水声。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单排管换热器95和双排管换热器93的端面相对接。使得两者在纵向位置连接紧密,从而使进入进风结构20的空气换热更加全面。
可以理解的,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单排管换热器95和双排管换热器93之间还可以设置其他连接结构将两者进行连接,例如,单排管换热器95和双排管换热器93之间具有一定空隙,该空隙由一覆盖板进行覆盖,且该覆盖板固定连接于该单排管换热器95和双排管换热器93上,不仅可以达到将排管换热器95和双排管换热器93进行连接的目的,还可以将两者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是换热器90的换热效果更好。
参见图2至图6,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双排管换热器93的高度与该单排管换热器95的高度相等。由于双排管换热器93的换热效果优于单排管换热器95的换热效果,但相同高度的双排管换热器93的重量较单排管换热器95要大,因此,将双排管换热器93的高度设置为与该单排管换热器95的高度相等,在使该空调柜机100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的同时重量较轻,便于装配,且成本较低。
参见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双排管换热器93包括两排环绕设置的换热管911,该两排换热管911沿该双排管换热器93的厚度方向交错设置。由于空气沿双排管换热器93的厚度方向进行换热,将双排管换热器93地两排换热管911沿其厚度方向交错设置,使得进过该双排管换热器93的空气换热更加充分,使空调柜机100的换热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的,单排管换热器95包括一排环绕设置的换热管911。
参见图1和图2,进风结构20环绕壳体10的周向设置,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均呈环状设置。
传统的空调柜机的进风结构仅位于空调柜机的后半部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进风结构20环绕壳体10的周向设置,具体为,该进风结构20部分设于前壳11,另一部分设于后壳13,为了实现周向进风并周向换热,相应的,该换热器90也需要设置为环状的结构,具体为,将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均环绕成圆筒形,或环绕成方形,参见图2,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均环绕成方形,由于换热管911在环绕的过程中,曲面的部位越多,越容易在曲面处形成应力集中,内部产生微裂纹,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果冷或过热,该微裂纹失稳扩展,导致该换热管911的材料晶界断裂,从而使得换热管911局部产生泄露,因此,将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均环绕成方形,即该换热管911环绕成方形(该方形可为长方型或正方形),其只在少于四个折弯处产生曲面,因此,可降低换热管911绕制的难度,减小换热管911局部泄露的概率,使得该换热器90的换热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参见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安装架94还包括连接板92,连接板92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双排管换热器93和所述单排管换热器95。该连接板92的设置,将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固定在一起,使换热器90更加稳固。
每一双排管换热器93和每一单排管换热器95均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两侧端面,每一双排管换热器93和每一单排管换热器95内的换热管911均沿水平方向设置,并贯穿于该两侧端面,每一换热管911均为弯折结构,并具有一弯折端(为标示)和一接头端(为标示),该弯折端和接头端分别伸出于每一双排管换热器93两侧端面(每一单排管换热器95两侧端面)。该连接板92将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沿竖直方向位置相平齐的一侧端面进行连接,该侧端面为换热管911的接头端所在的侧端面。具体的,参见图5,连接板92具有多个连接孔921,该连接孔921与该双排管换热器93和该单排管换热器95的换热管911的接头端相匹配,每一接头端具有二连接头(未标示)。每一连接头穿过一相应的连接孔921,从而实现连接板92对该双排管换热器93和该单排管换热器95的连接。
参见图4和图6,安装架94还包括挡板947,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均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装配间隙,挡板947连接于顶梁和所述接水盘,并遮盖所述间隙。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环绕成方形后,该双排管换热器93的两侧端面相临近并形成一装配间隙,同理,单排管换热器95的两侧端面相临近并形成一装配间隙,双排管换热器93的两侧端面与单排管换热器95的两侧端面分别平齐,也就是说双排管换热器93形成的装配间隙96与单排管换热器95形成的装配间隙96相平齐。将该装配间隙96进一步密封,使得进风结构20进入的空气尽可能完全的由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进行换热。
一般的,换热器90的装配间隙96是在绕制换热管911时形成的,但是,若有外部空气经由该装配间隙96进入风道内,则该处进入的外部空气的换热效果较差,设置挡板947,可以防止该装配间隙96处进入外部空气,防止未经换热管911换热的空气流入到风道内,由此可提高换热效率。
安装架94还包括辅助连接板97,双排管换热器93与单排管换热器95相平齐的一侧端面由连接板92相连接,双排管换热器93与单排管换热器95相平齐的另一侧端面由一辅助连接板97止挡,挡板947的一端固定于顶梁941,另一端固定与接水盘943,两侧分别固定于连接板92和辅助连接板97。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安装架94还包括至少二固定板945,每一固定板94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顶梁941,另一端固定与接水盘943,将顶梁941和接水盘943进行连接和固定,且二所述固定板945相对位置,即,固定板945沿换热器90的周向对称设置,进一步对该双排管换热器93和单排管换热器95的周向进行止挡。
参见图2,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进风结构20包括多个进风孔21,多个进风孔21间隔均匀排布。通过多个进风孔21形成的进风结构20,使得通过多个进风孔21进入到壳体10内的空气能够形成均匀气流,同时该进风孔21的直径一般小于10mm,如此,可有效阻止空气内的大颗粒粉尘经由进风孔21进入到风道内,防止风道内的元器件如风机70和换热器90的损坏。
多个进风孔21间隔均匀排布。如此,可进一步增强均匀进风效果,同时也可防止其中某一进风孔21被堵塞而导致的无法进风的问题。
进一步参见图2,正出风结构31具有与一风道连通的正出风口3111,一般的,该正出风结构31位于壳体10的中部位置,该壳体10设有与该正出风口3111相配合的让位口111,该让位口111开设于前壳11上。
出风结构30还包括顶出风结构33,该顶出风结构33设于壳体10的顶部,且具有与一风道连通的顶出风口331,该顶出风结构33连接有升降结构(未图示),该升降结构驱动顶出风结构33上下运动,使顶出风口331显露或隐藏于壳体10;
空气由进风结构20进入所述风道,经双排管换热器93和所述单排管换热器95换热,由风机70至正出风结构31和顶出风结构33的至少之一吹出。
本空调柜机100的壳体10内形成有一条风道,正出风结构31和顶出风结构33位于同一风道内,相应的,风机70也设置有一个,如,正出风结构31的上下两端设有连通风道的贯通口(未标示),在风机70的驱动下,外部空气由进风结构20进入风道内,经过换热器90后经由下端的贯通口进入到正出风结构31中,可以经由该正出风结构31的正出风口3111吹出。同时,换热后的空气经由该正出风结构31上端的贯通口至顶出风结构33,可以经由顶出风结构33的顶出风口331吹出。在一个风道的情况下,本空调柜机100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并且成本较低。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正出风结构31和顶出风结构33可位于不同的风道,壳体10内可形成有两风道,正出风结构31与其中一风道连通,顶出风结构33与另一风道连通,在风道为两条的情况下,本空调柜机100的风机70可设置一个或两个,即可以通过一个风机70同时驱动两条风道内空气流动,还可以是每一条风道对应一个风机70。在两个风道的情况下,正出风口3111和顶出风口331的出风量和出风速度便于控制,则空调柜机100的空气调节能力更强。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空调柜机100的出风结构30包括正出风结构31和顶出风结构33,使得空调柜机100不仅能从正出风结构31的正出风口3111进行正面出风,作为主要的出风模式,进一步结合顶出风结构33的顶出风口331进行顶部的出风,作为辅助的出风模式。
顶出风结构33上设有的升降结构驱动顶出风结构33上下运动,使得顶出风结构33在关闭时能够隐藏于壳体10,达到对顶出风结构33上的顶出风口331的遮挡,避免外界杂质的进入,进一步对空调柜机100的内部结构进行保护,进一步提高了空调柜机100的使用和安全性能。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正出风结构31和顶出风结构33相结合的双出风结构,使得空调柜机100具有三种出风模式,可根据室内的温度和面积选择出风模式。
例如在制冷条件下,正常工作模式只通过正出风结构31出风即可。当检测到室内温度过高时,可以升起顶出风结构33,通过正出风结构31和顶出风结构33同时进行出风。当检测到温度过低时,可以选择关闭正出风结构31,而只通过顶出风结构33进行出风;或者关闭顶出风结构33,只通过正出风结构21进行出风。如此,可实现多种出风模式,满足出风面积和出风量的需求,使室内空气的温度能够有效快速达到预先设置的温度。
该正出风结构31和顶出风结构33均包括导风板(未标示),且导风板均具有横向导风板(未标示)和纵向导风板(未标示),分别可以将由正出风结构31和顶出风结构33吹出的风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来回扫动,使空调柜机100吹出的风更加舒适。
本发明实施例中,正出风结构31连接有第一旋转结构(未图示),第一旋转结构驱动正出风结构31转动,使正出风口3111正对让位口111或隐藏于壳体10内。
第一旋转结构驱动正出风结构31转动,使得正出风结构31具有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开启状态时,正出风口3111正对让位口111;关闭状态时,第一旋转结构驱动正出风结构31转动,使正出风口3111隐藏于壳体10内。相较于传统的出风口在关闭时仅利用导风板来进行遮挡的结构,本发明中,将正出风口3111隐藏于壳体10内的方式对正出风口3111的遮挡更为有效,能够全方位的对正出风口3111进行遮挡和密封,防止外界灰尘或水汽等杂质的进入,对空调柜机100的内部结构进行更好的保护,从而延长空调柜机100的使用寿命,使得空调柜机100使用和安全性能得到提高。
正出风结构31包括正出风框311和连接于正出风框311的挡风板3113,正出风框311形成正出风口3111。本发明实施例中,正出风结构31的开启和关闭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一旋转结构驱动正出风结构31转动,使正出风结构31的正出风框311和挡风板3113分别正对让位口111。在正出风结构31关闭的状态下,挡风板3113正对让位口111,此时正出风口3111隐藏于壳体10。挡风板3113的设置能够将空调柜机10的内外进行隔开,防止外界杂质的进入,使空调柜机10的使用和安全性能得到提升。
本发明实施例中,顶出风结构33还连接有第二旋转结构(未图示),第二旋转结构驱动顶出风结构33旋转,使顶出风口331周向出风。
为了使空调柜机100进一步满足使用者的多重需求,顶出风口331在第二旋转结构的驱动下,可实现周向出风,使用者在各个方向都能感受到空调柜机100的风力。空调柜机100具有多种出风模式,且使室内空气的温度能够有效快速达到预先设置的温度。
顶出风结构33包括圆形的顶盖板333和自顶盖板333的周缘向下延伸的侧板335,侧板335开设有顶出风口331。将顶出风结构33的顶盖板333设置为圆形,使得顶出风结构33大致为圆柱体,且空调柜机100整体大致为圆柱体,使得空调柜机100外形新颖、美观,更加满足现代人对时尚的追求。
本实施例第一旋转结构可以是电机、主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或者齿条相配合的结构,其中主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或者齿条啮合,从动齿轮或者齿条固定连接顶出风结构33。
同理可知,第二旋转结构也可以是电机、主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或者齿条相配合的结构,其中主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或者齿条啮合,从动齿轮或者齿条固定连接正出风结构3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柜机100的出风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次检测环境的温度;
当环境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使正出风结构31的正出风口3111开启;
第二次检测环境的温度,当环境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升降结构驱动顶出风结构33上下运动,使顶出风口331显露于空调柜机100的壳体10。
使顶出风口331显露于空调柜机100的壳体10的步骤后,还包括:
第三次检测环境的温度,当环境的温度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升降结构驱动顶出风结构33上下运动,使顶出风口331隐藏于空调柜机100的壳体10。
空调柜机10的出风控制方法,使顶出风口331显露于空调柜机100的壳体10的步骤后及第三次检测环境的温度之前,还包括:当空调柜机100具有第二旋转结构时,该第二旋转结构驱动顶出风结构33旋转,使顶出风口331周向出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包括:
壳体,该壳体内形成有至少一风道,该壳体的下端设有与一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结构,上端设有正出风结构,所述正出风结构具有与一所述风道连通的正出风口;
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结构和所述正出风结构之间;及
单排管换热器和双排管换热器,均固定于所述壳体内,设于所述风机的下方,且面对所述进风结构设置,所述单排管换热器临近所述风机设置;
空气由所述进风结构进入所述风道,经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单排管换热器换热,由所述风机至所述正出风结构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且相对设置的顶梁和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双排管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单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卡持于所述顶梁和接水盘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双排管换热器的端面相对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管换热器的高度与所述单排管换热器的高度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包括两排环绕设置的换热管,该两排换热管沿该双排管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交错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环绕所述壳体的周向设置,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单排管换热器均呈环状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单排管换热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挡板,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单排管换热器均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装配间隙,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顶梁和所述接水盘,并遮盖所述装配间隙。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至少二固定板,每一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接水盘,且二所述固定板相对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顶出风结构,该顶出风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且具有与一所述风道连通的顶出风口,该顶出风结构连接有升降结构,该升降结构驱动所述顶出风结构上下运动,使所述顶出风口显露或隐藏于所述壳体;
空气由所述进风结构进入所述风道,经所述双排管换热器和所述单排管换热器换热,由所述风机至所述正出风结构和所述顶出风结构的至少之一吹出。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次检测环境的温度;
当环境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使正出风结构的正出风口开启;
第二次检测环境的温度,当环境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升降结构驱动顶出风结构上下运动,使顶出风口显露于空调柜机的壳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顶出风口显露于空调柜机的壳体的步骤后,还包括:
第三次检测环境的温度,当环境的温度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升降结构驱动顶出风结构上下运动,使顶出风口隐藏于空调柜机的壳体。
CN201710006838.5A 2017-01-03 2017-01-03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678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6838.5A CN106678970B (zh) 2017-01-03 2017-01-03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6838.5A CN106678970B (zh) 2017-01-03 2017-01-03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78970A true CN106678970A (zh) 2017-05-17
CN106678970B CN106678970B (zh) 2022-11-11

Family

ID=58849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6838.5A Active CN106678970B (zh) 2017-01-03 2017-01-03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7897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6815A (zh) * 2018-04-19 2018-07-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278681A (zh) * 2018-03-21 2018-07-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332295A (zh) * 2018-04-02 2018-07-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361845A (zh) * 2018-03-21 2018-08-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361846A (zh) * 2018-03-21 2018-08-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413495A (zh) * 2018-03-21 2018-08-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592181A (zh) * 2018-03-21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0584A (ja) * 2004-12-20 2006-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1105352A (zh) * 2007-08-06 2008-01-1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蒸发器及采用该蒸发器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4177241U (zh) * 2014-09-28 2015-02-2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V型换热器及空调器
US20150107803A1 (en) * 2012-08-08 2015-04-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204593961U (zh) * 2015-03-15 2015-08-26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空调器异型换热器结构
CN105526634A (zh) * 2016-01-08 2016-04-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轴流柜机
CN106123253A (zh) * 2016-08-31 2016-11-16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6387012U (zh) * 2017-01-03 2017-08-0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0584A (ja) * 2004-12-20 2006-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1105352A (zh) * 2007-08-06 2008-01-1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蒸发器及采用该蒸发器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US20150107803A1 (en) * 2012-08-08 2015-04-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204177241U (zh) * 2014-09-28 2015-02-2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V型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4593961U (zh) * 2015-03-15 2015-08-26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空调器异型换热器结构
CN105526634A (zh) * 2016-01-08 2016-04-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轴流柜机
CN106123253A (zh) * 2016-08-31 2016-11-16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6387012U (zh) * 2017-01-03 2017-08-0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2181A (zh) * 2018-03-21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278681A (zh) * 2018-03-21 2018-07-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361845A (zh) * 2018-03-21 2018-08-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361846A (zh) * 2018-03-21 2018-08-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413495A (zh) * 2018-03-21 2018-08-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361846B (zh) * 2018-03-21 2023-12-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413495B (zh) * 2018-03-21 2023-1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592181B (zh) * 2018-03-21 2024-01-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361845B (zh) * 2018-03-21 2024-01-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332295A (zh) * 2018-04-02 2018-07-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332295B (zh) * 2018-04-02 2024-0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266815A (zh) * 2018-04-19 2018-07-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266815B (zh) * 2018-04-19 2024-01-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78970B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8970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6247594B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7525134A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06123253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6222643U (zh) 空调柜机
CN106287987A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5485875B (zh)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09026954U (zh) 一种能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671174U (zh) 空调器
CN106403026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6225089A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AU2017200100A1 (en) Caravan air conditioner using mixed flow axial fan assembly
CN206291311U (zh) 空调柜机
CN206222467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6361830U (zh) 空调柜机
CN206387012U (zh) 空调柜机
CN106678971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7559963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5841229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6222464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3223989U (zh) 落地式空调器
CN105546642B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07094858U (zh) 空调一体机
CN110410876A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06771553U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