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5440A - 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5440A
CN106665440A CN201710099207.2A CN201710099207A CN106665440A CN 106665440 A CN106665440 A CN 106665440A CN 201710099207 A CN201710099207 A CN 201710099207A CN 106665440 A CN106665440 A CN 106665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 shell
shell mussel
mussel
green
int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92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旭光
张海涛
郭战胜
梅俊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0992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654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65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54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在新西兰采集的绿壳贻贝放入水温为11‑12℃的流水中暂养。挑选贝壳无破损、足丝完整的绿壳贻贝离水阴干,以确保运输中无大量水分堆积。离水阴干的绿壳贻贝放入网袋中,并将网袋和冰袋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冰袋使绿壳贻贝处于较低的温度,降低新陈代谢。绿壳贻贝运输至中国后,将绿壳贻贝置于培育池中禁食培养,以确保绿壳贻贝的活力及减少绿壳贻贝的流产现象。绿壳贻贝禁食培养结束后使用单细胞藻喂养,使其慢慢适应培育池中的环境。绿壳贻贝喂养后调整培育池的水温为13‑18℃进行培育。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能够提高绿壳贻贝引种成活率,且成活率高达86%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贻贝俗称海虹,又称为壳菜或青口,是一种生活在海滨岩石上的双壳类软体动物。贻贝的干制品为淡菜。贻贝肉味鲜美,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维生素等物质。贻贝鲜肉中蛋白质含量为干肉的53.5%,因而,贻贝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海水养殖的主要经济品种之一是贻贝。我国主要出产的贻贝品种有紫贻贝、厚壳贻贝和翡翠贻贝。然而,随着贻贝养殖业的发展,贻贝的健康养殖出现多种隐患。如目前的贻贝养殖主要采取半人工采苗技术,即在贻贝繁殖季节向自然海区人工投放采苗器,使得贻贝幼体附着变态或人工采孢子放回海中萌发、生长。半人工采苗技术的养殖水平较低,严重制约贻贝种苗和成体贻贝的数量和质量发展。另外,由于优良的贻贝品种较少,多年的贻贝养殖使得贻贝出现生长缓慢、抗逆性差、疾病频发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可以引进新的贻贝品种,以改善贻贝品质。新西兰绿壳贻贝是新西兰独有的贻贝品种,也是新西兰最主要的养殖贝类之一。绿壳贻贝的成体为绿色或黄褐色,平均壳长为100-120mm,最大壳长能够达到300mm。绿壳贻贝的品质优良、色泽美观、营养丰富,被誉为“世界最好的贻贝”。绿壳贻贝对温度和盐度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在新西兰具有成熟的养殖技术。然而,国内对于绿壳贻贝的引进及驯化存在技术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以从新西兰引种、驯化绿壳贻贝。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引入的绿壳贻贝具有很高的成活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该方法包括:
S01:采集个体长为140-160mm、足丝无断裂的绿壳贻贝。
在新西兰的绿壳贻贝养殖基地采集个体长为140-160mm的绿壳贻贝。采集绿壳贻贝的时间为新西兰的春季或秋季,此时的海水温度为10-12℃。绿壳贻贝在海水温度为10-12℃时正处于排卵前期,此时采集、引种有利于引种后绿壳贻贝繁殖。由于绿壳贻贝为依靠足丝攀附在附着物上的软体动物,若足丝断裂,则绿壳贻贝没有附着物,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而在采集绿壳贻贝时需要防止足丝断裂。为防止足丝断裂,采集绿壳贻贝时需要将绿壳贻贝所附着的附着基一同剪下。
S02:将所述绿壳贻贝在水温为11-12℃的流水条件下暂养。
将采集的绿壳贻贝及其附着基放置于暂养池内暂养,以使绿壳贻贝适应暂养池内的生长环境,进而便于绿壳贻贝的包装、运输。绿壳贻贝在暂养池内暂养时,每天投食一次,且暂养池内水的状态为流水状态,以给绿壳贻贝提供新鲜的水源。暂养池的水温设置为11-12℃,以与采集时的温度大致相符。根据绿壳贻贝在暂养池内的活力恢复情况决定暂养时间,进而挑选出适宜于引种的绿壳贻贝。其中,活力恢复情况是指绿壳贻贝表现出爬动等活动现象。
S03:挑选贝壳无破损、足丝完整的所述绿壳贻贝离水阴干20-30min。
绿壳贻贝在暂养池内恢复活力后,挑选个体生长活力强、贝壳无裂纹或破损、足丝完整的绿壳贻贝离水阴干20-30min,以确保运输中绿壳贻贝处无大量水分堆积。较为优选的,绿壳贻贝离水阴干25min,以防止绿壳贻贝的新陈代谢过快或因阴干过度而导致脱水死亡。
S04:将离水阴干的所述绿壳贻贝放入网袋中,并将所述网袋和冰袋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将离水阴干的绿壳贻贝放入网袋中,绿壳贻贝在网袋收紧后双壳紧闭,以减少水分蒸发。一般的,每袋网袋中放置2公斤绿壳贻贝。绿壳贻贝放入网袋后,将网袋和冰袋一同放进塑料袋中。一般的,每个塑料袋中放置5袋网袋。冰袋能够使绿壳贻贝处于较低的温度,进而使得绿壳贻贝的新陈代谢降到最低,以延长绿壳贻贝的寿命,提高绿壳贻贝的成活率。在本发明提供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中,冰袋内为生物冰,以保证安全无毒、延长保温时间。进一步,网袋和冰袋放进塑料袋时,每两袋网袋之间放置一个冰袋,以隔离绿壳贻贝,进而使得所有绿壳贻贝的温度能够统一的降到最低。塑料袋内放满网袋和冰袋后通过低温运输箱密封包装,密封包装的低温运输箱运输至中国。
S05:所述绿壳贻贝运输至中国后置于水温为11-12℃的培育池中禁食培养24-36h。
绿壳贻贝运输至中国后,将绿壳贻贝放入培育池中。由于绿壳贻贝的生长、发育需要依附附着物,因而,培育池中架设有竹竿,且竹竿上栓挂麻绳。为保证绿壳贻贝的活动空间,培育池内按照密度为8-12根/m2架设竹竿。为使绿壳贻贝适应培育池中的环境,将培育池的水温设定为11-12℃。为减少绿壳贻贝的流产现象、确保绿壳贻贝的活力以及提高绿壳贻贝的成活率,绿壳贻贝放入培育池中后禁食培养24-36h。
S06:禁食培养结束后单细胞藻喂养。
观察绿壳贻贝在培育池中的活动状态,若绿壳贻贝开始活动,则禁食培养结束。绿壳贻贝开始活动后,开始投喂提前培育的单细胞藻,并每天清理残饵及粪便。本发明提供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中,单细胞藻包括绿藻和/或金藻。
S07:单细胞藻喂养5-10天后调整所述培育池的水温为13-18℃培育。
当使用单细胞藻喂养绿壳贻贝5-10天后,绿壳贻贝已基本适应水温为11-12℃的饲养环境。由于绿壳贻贝排卵受精时的水温大于11-12℃,因此为使绿壳贻贝能够顺利排卵受精,需要调整流水温度。在本发明提供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中,绿壳贻贝适应培育池的饲养环境后调整培育池的水温为13-18℃,继续培育。较为优选的,培育池的流水温度调整为15℃。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还包括在培育池的流水温度调整为13-18℃培育绿壳贻贝3-4周后,根据育苗生产需要组建家系组。组建家系组完毕后,通过调整水温或其它化学处理使得绿壳贻贝定期排卵受精以及人工采苗,实现绿壳贻贝的定期繁殖。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以从新西兰引入的绿壳贻贝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在新西兰采集个体长为140-160mm、足丝无断裂的绿壳贻贝,并将采集到的绿壳贻贝放入水温为11-12℃的流水条件下暂养,暂养时每天投食一次,以使绿壳贻贝适应养殖池内的生长环境,进而便于绿壳贻贝的包装、运输。暂养结束后,挑选贝壳无破损、足丝完整的绿壳贻贝离水阴干,以确保运输中绿壳贻贝处无大量水分堆积,提高绿壳贻贝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离水阴干的绿壳贻贝放入网袋中,并将网袋和冰袋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冰袋能够使绿壳贻贝处于较低的温度,进而使得新陈代谢降到最低,以延长绿壳贻贝的寿命。绿壳贻贝运输至中国后,将绿壳贻贝置于水温为11-12℃的培育池中禁食培养24-36h,以确保绿壳贻贝的活力及减少绿壳贻贝的流产现象。绿壳贻贝禁食培养结束后使用单细胞藻喂养,使其慢慢适应培育池中的环境。绿壳贻贝喂养5-10天后调整培育池的水温为13-18℃进行培育。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能够提高绿壳贻贝引种成活率,且成活率高达86%以上。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请参考附图1,附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述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均以附图1为基础。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1:在新西兰本地的春季或秋季采集个体长为140mm、足丝无断裂的绿壳贻贝。在采集时,需要将绿壳贻贝以及绿壳贻贝附着的附着基一同剪下。
S102:将绿壳贻贝在水温为11℃的流水条件下暂养3天,以使绿壳贻贝适应暂养池内的生长环境。
S103:绿壳贻贝在暂养池内恢复活力后,挑选贝壳无破损、足丝完整的绿壳贻贝离水阴干20min,以确保运输中绿壳贻贝处无大量水分堆积。
S104:将离水阴干的绿壳贻贝放入网袋中,并将网袋和冰袋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S105:绿壳贻贝运输至中国后,将绿壳贻贝置于水温为11℃的培育池中禁食培养24h。
S106:禁食培养结束后,采用单细胞藻喂养绿壳贻贝。
S107:单细胞藻喂养5天后调整培育池的水温为13℃,以继续培育绿壳贻贝。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该方法包括:
S201:在新西兰本地的春季或秋季采集个体长为160mm、足丝无断裂的绿壳贻贝。在采集时,需要将绿壳贻贝以及绿壳贻贝附着的附着基一同剪下。
S202:将绿壳贻贝在水温为12℃的流水条件下暂养7天,以使绿壳贻贝适应暂养池内的生长环境。
S203:绿壳贻贝在暂养池内恢复活力后,挑选贝壳无破损、足丝完整的绿壳贻贝离水阴干30min,以确保运输中绿壳贻贝处无大量水分堆积。
S204:将离水阴干的绿壳贻贝放入网袋中,并将网袋和冰袋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其中,每两袋网袋之间放入冰袋,以给绿壳贻贝提供所需水分。
S205:绿壳贻贝运输至中国前,在培育池中按照密度为8根/m2架有竹竿,竹竿上设置麻绳,以便于绿壳贻贝的附着。绿壳贻贝运输至中国后,将绿壳贻贝置于水温为12℃的培育池中禁食培养36h。
S206:禁食培养结束后,采用绿藻喂养绿壳贻贝。
S207:绿藻喂养10天后调整培育池的水温为18℃,以继续培育绿壳贻贝。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该方法包括:
S301:在新西兰本地的春季或秋季采集个体长为150mm、足丝无断裂的绿壳贻贝。在采集时,需要将绿壳贻贝以及绿壳贻贝附着的附着基一同剪下。
S302:将绿壳贻贝在水温为12℃的流水条件下暂养5天,以使绿壳贻贝适应暂养池内的生长环境。
S303:绿壳贻贝在暂养池内恢复活力后,挑选贝壳无破损、足丝完整的绿壳贻贝离水阴干25min,以确保运输中绿壳贻贝处无大量水分堆积。
S304:将离水阴干的绿壳贻贝放入网袋中,并将网袋和冰袋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其中,每两袋网袋之间放入冰袋,以给绿壳贻贝提供所需水分。
S305:绿壳贻贝运输至中国前,在培育池中按照密度为12根/m2架有竹竿,竹竿上设置麻绳,以便于绿壳贻贝的附着。绿壳贻贝运输至中国后,将绿壳贻贝置于水温为12℃的培育池中禁食培养30h。
S306:禁食培养结束后,采用金藻喂养绿壳贻贝。
S307:金藻喂养8天后调整培育池的水温为15℃,以继续培育绿壳贻贝。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该方法包括:
S401:在新西兰本地的春季或秋季采集个体长为150mm、足丝无断裂的绿壳贻贝。在采集时,需要将绿壳贻贝以及绿壳贻贝附着的附着基一同剪下。
S402:将绿壳贻贝在水温为12℃的流水条件下暂养5天,以使绿壳贻贝适应暂养池内的生长环境。
S403:绿壳贻贝在暂养池内恢复活力后,挑选贝壳无破损、足丝完整的绿壳贻贝离水阴干25min,以确保运输中绿壳贻贝处无大量水分堆积。
S404:将离水阴干的绿壳贻贝放入网袋中,并将网袋和冰袋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其中,每两袋网袋之间放入冰袋,以给绿壳贻贝提供所需水分。
S405:绿壳贻贝运输至中国前,在培育池中按照密度为10根/m2架有竹竿,竹竿上设置麻绳,以便于绿壳贻贝的附着。绿壳贻贝运输至中国后,将绿壳贻贝置于水温为11℃的培育池中禁食培养30h。
S406:禁食培养结束后,采用绿藻和金藻喂养绿壳贻贝。
S407:绿藻和金藻喂养8天后调整培育池的水温为15℃,以继续培育绿壳贻贝。调整水温的4周后将绿壳贻贝组建家系组。通过调整水温和/或化学方法使得绿壳贻贝定向排卵受精和人工采苗,实现绿壳贻贝的定期繁殖。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个体长为140-160mm、足丝无断裂的绿壳贻贝;
将所述绿壳贻贝在水温为11-12℃的流水条件下暂养;
挑选贝壳无破损、足丝完整的所述绿壳贻贝离水阴干20-30min;
将离水阴干的所述绿壳贻贝放入网袋中,并将所述网袋和冰袋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所述绿壳贻贝运输至中国后置于水温为11-12℃的培育池中禁食培养24-36h;
禁食培养结束后单细胞藻喂养;
单细胞藻喂养5-10天后调整所述培育池的水温为13-18℃培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个体长为140-160mm、足丝无断裂的绿壳贻贝包括在新西兰的春季或秋季将个体长为140-160mm、足丝无断裂的绿壳贻贝以及所述绿壳贻贝附着的附着基剪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壳贻贝离水阴干时间为2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袋将所述网袋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中按照密度为8-12根/m2架有竹竿,所述竹竿上设置麻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所述培育池的水温为15℃培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细胞藻包括绿藻和/或金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3-4周后组建家系组,定向排卵受精和人工采苗。
CN201710099207.2A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 Pending CN1066654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9207.2A CN106665440A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9207.2A CN106665440A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5440A true CN106665440A (zh) 2017-05-17

Family

ID=58861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99207.2A Pending CN106665440A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6544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1718A (zh) * 2017-10-31 2018-03-0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小规格砗磲幼贝底播增殖方法
CN107897068A (zh) * 2017-10-31 2018-04-1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提高人工繁育砗磲幼贝增殖放流成活率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0140A (zh) * 2013-03-08 2013-05-29 大连海洋岛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扇贝的养殖方法
CN104396816A (zh) * 2014-11-03 2015-03-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鲍鱼的海水喷淋保活运输方法
CN104509472A (zh) * 2015-01-26 2015-04-15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野生鳡鱼后备亲本引种方法
CN104719200A (zh) * 2015-03-18 2015-06-24 大连长海振禄水产有限公司 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
CN105494207A (zh) * 2015-12-29 2016-04-20 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野生条斑星鲽的驯化方法
CN105684968A (zh) * 2016-01-29 2016-06-22 长岛县水产研究所 一种虾夷扇贝亲贝保活干运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0140A (zh) * 2013-03-08 2013-05-29 大连海洋岛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扇贝的养殖方法
CN104396816A (zh) * 2014-11-03 2015-03-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鲍鱼的海水喷淋保活运输方法
CN104509472A (zh) * 2015-01-26 2015-04-15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野生鳡鱼后备亲本引种方法
CN104719200A (zh) * 2015-03-18 2015-06-24 大连长海振禄水产有限公司 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
CN105494207A (zh) * 2015-12-29 2016-04-20 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野生条斑星鲽的驯化方法
CN105684968A (zh) * 2016-01-29 2016-06-22 长岛县水产研究所 一种虾夷扇贝亲贝保活干运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任洁: "《鱼虾蟹鳖活体运输实用技术》", 31 August 1994, 武汉出版社 *
宋恒锋 等: ""文蛤稚贝保活运输和滩涂中苗培育技术"", 《中国水产》 *
张福绥 等: ""海湾扇贝引种、育苗及试养"", 《海洋与湖沼》 *
张福绥 等: ""虾夷扇贝的引种、育苗及试养"", 《海洋科学》 *
王吉桥 等: "《淡水养殖应用技术》", 31 December 2009, 东北大学出版社 *
谭围 等: ""长肋日月贝运输与暂养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1718A (zh) * 2017-10-31 2018-03-0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小规格砗磲幼贝底播增殖方法
CN107897068A (zh) * 2017-10-31 2018-04-1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提高人工繁育砗磲幼贝增殖放流成活率的方法
CN107771718B (zh) * 2017-10-31 2020-04-0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小规格砗磲幼贝底播增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56928A1 (zh) 一种赤点石斑鱼苗种培育方法
CN105494193B (zh)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CN104770319B (zh) 深海扇贝与栉孔扇贝的种间杂交与增养殖方法
CN104719200B (zh) 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
CN105994072B (zh) 一种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的养殖方法
CN102771422A (zh) 一种对虾精养池塘多元复合混养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的方法
CN104012432A (zh) 一种适宜北方海区香港巨牡蛎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6386600A (zh) 小龙虾养殖方法
CN107094667B (zh) 一种美洲鲥陆基和土池分段接力式养殖方法
CN106665427B (zh) 一种暗纹东方鲀亲本和金钱鱼池塘大棚越冬混养方法
CN104838829A (zh) 一种优质食用香榧的无性快繁方法
CN106665440A (zh) 一种绿壳贻贝引种驯化方法
CN108323462B (zh) 一种耐低盐魁蚶苗种的培育方法
KR101806086B1 (ko) 해삼용 침하식 복합 양식방법
CN109619002A (zh) 一种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
CN102986572B (zh) 一种室内全人工培育脊尾白虾亲虾的方法
CN104938263B (zh) 一种异形瓢虫防治设施蔬菜蚜虫的方法
CN108377944B (zh) 一种梭子蟹生态育苗饲养方法
CN112753627A (zh) 一种单环刺螠苗种培育方法
RU2340173C2 (ru) Способ товарного выращивания тропических раков
CN202760008U (zh) 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
CN107125174B (zh) 一种促进泥蚶性腺发育的方法
KR100741816B1 (ko) 난초 종자 칩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577422A (zh) 一种青虾和乌龟混养的养殖方法
Rao et al. Aquaculture of green mussel Mytilus viridis L.: spawning, fertilization and larval develo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