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4577B - 基站装置、其操作方法和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其操作方法和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4577B
CN106664577B CN201580037232.7A CN201580037232A CN106664577B CN 106664577 B CN106664577 B CN 106664577B CN 201580037232 A CN201580037232 A CN 201580037232A CN 106664577 B CN106664577 B CN 1066645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frame
frequency band
signal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72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4577A (zh
Inventor
罗敏洙
金永洛
柳铎基
文诚颢
金泰槿
朴要燮
洪大植
王瀚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Yonsei University
SK Tele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Yonsei University
SK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Yonsei University, SK Tele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Yonsei University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5/00662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010282A1/ko
Publication of CN106664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4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4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45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1Suppression of signals in the return path, i.e. bidirectional contro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基站装置、其操作方法和终端装置,该基站装置在采用FDD模式的多个基站共存的网络环境中按照适合于FDD模式的方式有效地去除基站之间的信号干扰。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其操作方法和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采用FDD的多个基站共存的网络环境中有效地去除基站之间的信号干扰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来,在LTE网络中出现了形成不同大小的小区的多个基站被设置在同一区域中的网络环境。
在这种网络环境中,覆盖范围(小区)小于典型的宏基站的各种类型的小基站被设置/共存,使得各种类型的基站在交叠的区域中形成宏小区和小小区以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在宏小区和小小区共存的这种网络环境中,多个小小区可被包括在宏小区中。
如果在这种网络环境中宏基站和小基站采用频分双工(FDD),则宏基站和小基站使用公共频带来进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结果,在上行链路信号之间以及下行链路信号之间发生干扰。
具体地讲,由于从终端所连接至的基站以外的另一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在下行链路传输中发生干扰。另外,由于从连接至终端所连接至的基站以外的另一基站的另一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在上行链路传输中发生干扰。
充当这种干扰的信号无法被接收端理解,因此当它们被引入待接收的信号中时使信号干扰和噪声比减小。结果,通信服务的质量下降。
鉴于以上所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有效地去除采用FDD的基站之间的呼叫干扰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采用FDD的多个基站共存的网络环境中有效地去除基站之间的信号干扰的基站装置、操作基站装置的方法以及终端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基站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单元,其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从相邻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其中,所述相邻基站正在将所述上行链路频带用于下行链路频带;测量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来自所述相邻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测量与所述相邻基站的信道环境;以及干扰去除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与所述相邻基站的信道环境从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去除来自所述相邻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
所述相邻基站和所述基站装置可使用具有分配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频带与分配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频带分离的结构的帧来分别经由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发送/接收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可使用至少一个反转帧以及至少一个静默反转帧,所述反转帧具有按照与所述相邻基站相反的方式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频带的结构,所述静默反转帧具有终端在所述反转帧的上行链路频带中不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结构。
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可以是所述基站装置使用所述静默反转帧时的时间周期,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可以是所述基站装置使用所述反转帧时的时间周期。
所述测量单元可基于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所述相邻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检查的从所述相邻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来测量与所述相邻基站的信道环境。
所述干扰去除单元可基于与所述相邻基站的信道环境以及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检查的从所述相邻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来计算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所述相邻基站的信号分量,并且从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所述信号减去所计算的信号分量以去除来自所述相邻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
从所述相邻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可以是通过所述基站装置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连接的回程或者通过将所述基站装置和所述相邻基站作为远程无线电单元(RU)管理的基带单元(BU)从所述相邻基站检查的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操作基站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从相邻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其中,所述相邻基站正在将所述上行链路频带用于下行链路频带;基于来自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测量与所述相邻基站的信道环境;以及基于与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信道环境从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去除来自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所述相邻基站和所述基站装置可使用具有分配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频带与分配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频带分离的结构的帧来分别经由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发送/接收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可使用至少一个反转帧以及至少一个静默反转帧,所述反转帧具有按照与所述相邻基站相反的方式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频带的结构,所述静默反转帧具有终端在所述反转帧的上行链路频带中不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结构。
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可以是所述基站装置使用所述静默反转帧时的时间周期,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可以是所述基站装置使用所述反转帧时的时间周期。
测量所述信道环境的步骤可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检查从所述相邻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以及基于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所述相邻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检查的从所述相邻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来测量与所述相邻基站的信道环境。
所述去除步骤可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检查从所述相邻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基于与所述相邻基站的信道环境以及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检查的从所述相邻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来计算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所述相邻基站的信号分量;以及从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所述信号减去所计算的信号分量以去除来自所述相邻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终端装置包括: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具有分配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频带与分配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频带分离的结构的帧来分别经由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向所述终端装置所连接至的基站发送信号/从所述基站接收信号;检查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查所述基站使用反转帧的反转帧使用时间,所述反转帧具有按照与所述帧相反的方式分配频带的结构;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信号发送/接收单元以使得在所述反转帧使用时间期间使用所述反转帧来向所述基站发送信号/从所述基站接收信号。
所述检查单元可检查所述基站使用静默反转帧时的静默反转帧使用时间,所述静默反转帧具有终端在所述反转帧的上行链路频带中不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结构。
所述控制单元可控制所述信号发送/接收单元以使得在所述静默反转帧使用时间期间使用所述静默反转帧来向所述基站发送信号/从所述基站接收信号。
所述帧、所述反转帧和所述静默反转帧可以是频分双工(FDD)帧的子帧。
所述反转帧使用时间可基于根据从所述基站提供的控制信息检查的所述FDD帧中用作所述反转帧的子帧的位置和/或数量。
所述静默反转帧使用时间基于根据从所述基站提供的控制信息检查的所述FDD帧中用作所述静默反转帧的子帧的位置和/或数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终端装置包括:信号发送/接收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全双工(FD)帧来向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发送信号/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接收信号,所述FD帧具有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相同的频带的结构,所述第一基站使用具有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离地分配频带的结构的帧,所述第二基站使用具有按照与所述帧相反的方式分配频带的结构的反转帧;检查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查所述第二基站使用s-反转帧的静默反转帧使用时间,所述s-反转帧具有在所述反转帧的上行链路频带中不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结构;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信号发送/接收单元以使得在所述s-反转帧使用时间期间仅执行经由所述FD帧的频带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操作。
所述帧、所述反转帧和所述s-反转帧可以是频分双工(FDD)帧的子帧。
所述s-反转帧使用时间基于根据从所述第二基站提供的控制信息检查的所述FDD帧中用作所述s-反转帧的子帧的位置和数量中的至少一个。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采用FDD的多个基站共存的网络环境中,可按照适合于FDD的方式有效地去除基站之间的信号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宏小区和小小区共存的通信系统的示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所使用的帧结构的示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所使用的帧结构的示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基站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即,宏小区和小小区共存的通信系统的示图。
如图1所示,在宏小区和小小区共存的环境中,小小区C100可被包括在宏小区C10中。将理解,宏小区C10中可包括一个以上小小区。在以下描述中,为了例示方便,如图1所示,宏小区C10中仅包括一个小小区C100。
形成宏小区C10的宏基站10可向位于宏小区C10中的终端(例如,终端2)发送下行链路信号/从其接收上行链路信号,以向终端2提供诸如语音呼叫服务、数据服务等的通信服务。
另外,形成小小区C100的小基站100可向位于小小区C100中的终端(例如,终端1)发送下行链路信号/从其接收上行链路信号,以向终端1提供诸如语音呼叫服务、数据服务等的通信服务。
当在宏小区C10包括小小区C100的环境中宏基站10和小基站100采用频分双工(FDD)时,宏基站10和小基站100使用公共频带来进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结果,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中发生信号干扰。
鉴于以上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在采用FDD的多个基站共存的网络环境中适合于FDD来有效地去除基站之间的信号干扰的方法。
在以下描述中,假设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是小基站,其中基站装置可以是图1所示的小基站100,可能与基站100有干扰的相邻基站是宏基站装置10。
将理解,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还可以是图1所示的宏基站10,其中可能与基站10有干扰的相邻基站是小基站100。
在以下描述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是小基站100。在描述的一些部分中,基站装置100可以可互换地称作小基站100,相邻基站10可以可互换地称作宏基站10。
在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邻基站10(即,宏基站10)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即,小基站100)采用FDD。
换言之,宏基站10和小基站100采用FDD,使得它们使用具有分配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频带与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频带分离的结构的帧,并且分别经由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发送/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
对于采用FDD的通信系统,为了在信号上发送数据,包含数据的FDD帧被承载在待发送的信号上。
FDD帧可包括多个子帧。本文中,帧可表示FDD帧或者FDD帧的子帧之一。
如果如现有技术中一样,宏基站10和小基站100使用公共频带来进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则将存在先前发生的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干扰以及下行链路信号之间的干扰。
例如,可假设宏基站10使用具有图3所示的结构的帧A来分别经由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发送/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
基于此假设,使用公共频带进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的宏基站10和小基站100意味着小基站100也使用具有与宏基站10相同的结构的帧A来分别经由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发送/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
这可导致宏基站10和小基站100的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干扰以及宏基站10和小基站100的下行链路信号之间的干扰。
鉴于以上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去除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信号干扰以及下行链路信号之间的信号干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即,小基站100)利用按照与相邻基站10(即,宏基站10)中分配频带的方式相反的方式分配的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来发送/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
更具体地讲,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反转帧,该反转帧具有按照与参考帧(例如,宏基站10的帧)相反的方式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频带的结构。
通过这样做,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可利用至少一个反转帧来分别经由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发送/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所述反转帧具有按照与宏基站10所使用的帧相反的方式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频带的结构。
例如,如图3所示,如果宏基站10使用具有图3所示的结构的帧A,则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使用反转帧B,该反转帧B在FDD帧中的至少一个子帧中按照与帧A相反的方式分配频带。
这样,宏基站10和小基站100分别使用帧A和反转帧B,并且相应地使用按照彼此相反的方式分配的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来发送/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所使用的反转帧B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变化。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可在满足去除干扰的预定条件的时间周期期间或者按照预定循环在特定时间周期期间使用不同于宏基站10所使用的帧A的反转帧B,并且可在其余时间周期期间使用与宏基站10相同的帧A。
将理解,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可连续地使用与宏基站10所使用的帧A不同的反转帧B。
由于宏基站10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利用按照彼此相反的方式分配的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来发送/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所以与现有技术不同,在上行链路信号之间以及下行链路信号之间不会发生干扰。
顺带说一句,当如上所述宏基站10使用帧A而小基站100使用反转帧B时,小基站100的上行链路频带用作宏基站10的下行链路频带,因此,除了来自终端1的上行链路信号之外,来自宏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可能被引入由小基站100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中。
结果,当如上所述宏基站10使用帧A而小基站100使用反转帧B时,可能存在另一种类型的干扰,其发生于来自宏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被引入由小基站100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中时。
鉴于以上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方法来解决当宏基站10和小基站100利用按照彼此相反的方式分配的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来发送/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时可能发生的这种新干扰。
即,为了解决这种新干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静默反转帧(以下称作s-反转帧),该s-反转帧的结构与上述反转帧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终端在上行链路频带中不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具体地讲,参照图3,s-反转帧C具有按照与参考帧A相反的方式分配频带的反转帧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针对用于从参考基站(例如,宏基站10)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无线电资源,即,针对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频带(即,上行链路频带(S-UL)),另一基站和终端不发送信号并且保持静默。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使用至少一个s-反转帧C。将理解,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所使用的s-反转帧C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变化。
以下,将参照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配置。
在以下描述中,第一时间间隔表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使用上述s-反转帧时的时间周期,第二时间间隔表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使用上述反转帧时的时间周期。
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即,小基站100)包括信号接收单元110、测量单元120和干扰去除单元140。
信号接收单元110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从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将上行链路频带用于下行链路频带的相邻基站(即,宏基站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具体地讲,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使用上述s-反转帧C。
第一时间间隔表示s-反转帧C用于测量信道环境时的时间周期。例如,它可以是预定事件发生以用于测量信道环境时的时间周期或者用于测量信道环境的预定间隔已过去时的时间周期。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例示方便,第一时间间隔被称作“s-反转帧使用时间”。
因此,当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在第一时间间隔(即,s-反转帧使用时间)期间使用s-反转帧C时,信号接收单元110可在s-反转帧C中经由上行链路频带S-UL仅从在s-反转帧使用时间使用上行链路频带作为下行链路频带的宏基站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测量单元120基于在s-反转帧使用时间从宏基站10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来测量与宏基站10的信道环境。
为了测量与宏基站10的信道环境,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检查从相邻基站10(即,宏基站10)发送来的传输信号的数据检查单元130。
更具体地讲,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即,小基站100)可经由单独的回程来与宏基站10互连。
回程的介质可以是光缆或者其它类型的介质。
或者,在具有用于管理无线电资源的基带单元(BU)与负责以物理方式发送/接收信号的远程无线电单元(RU)彼此分离的结构的通信系统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即,小基站装置100)和相邻基站(即,宏基站10)可对应于由单个BU管理的RU。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可经由单个BU来与宏基站10互连,而无需单独的回程。
在这方面,数据检查单元130可利用通过回程或BU的连接来检查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
例如,数据检查单元130可访问宏基站中存储有关于从宏基站10发送的信号的信息(例如,将包含基带数据的数据解调所需的控制和数据信息以及带通调制符号信息)的存储器(未示出)以检查所发送的信号。
另选地,宏基站10可预先将关于它所发送的信号的信息(例如,将包含基带数据的数据解调所需的控制和数据信息以及带通调制符号信息)复制在小基站中的存储器(未示出)中,然后数据检查单元130可访问小基站中的存储器以检查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
为了测量与宏基站10的信道环境,数据检查单元130可在上述s-反转帧使用时间检查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
测量单元120可基于在s-反转帧使用时间从宏基站10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在s-反转帧使用时间检查的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来测量与宏基站10的信道环境h。
在测量信道环境h时,使用以来自宏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作为参数的算法。这种算法可选自本领域已知的现有测量算法;因此,关于测量(计算)信道环境h的处理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测量与相邻基站(即,宏基站10)的信道环境h的原因。
干扰去除单元140基于在上述s-反转帧使用时间测量的与相邻基站10(即,宏基站10)的信道环境h来从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去除来自宏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
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使用与宏基站10所使用的帧A不同的反转帧B。
第二时间间隔表示上述反转帧B用于去除干扰时的时间周期。例如,它可以是满足去除干扰的预定条件的时间周期或者按照预定循环的特定时间周期。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例示方便,第二时间间隔被称作“反转帧使用时间”。
由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在第二时间间隔(即,反转帧使用时间)期间使用反转帧B,所以干扰去除单元140基于与宏基站10的信道环境h从在反转帧使用时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去除来自宏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
以下,将详细描述从上行链路信号去除来自宏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处理。
数据检查单元130还在上述反转帧使用时间检查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
然后,干扰去除单元140基于与宏基站10的信道环境h以及在反转帧使用时间检查的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来计算在反转帧使用时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从宏基站10接收的信号分量。
例如,干扰去除单元140可通过将先前测量的与宏基站10的信道环境h乘以经由如上所述通过回程或BU的互连检查的从宏基站10发送的信号x来计算宏基站10的信号分量(h*x),其中x表示在反转帧使用时间检查的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
随后,干扰去除单元140可从在反转帧使用时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z减去所计算的信号分量(h*x),从而去除来自宏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
在反转帧使用时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z可等于来自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g*y)与来自宏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h*x)之和,即,(g*y)+(h*x),其中h表示宏基站10与小基站100之间的信道环境,x表示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g表示连接至小基站100的终端(例如,终端1)与小基站100之间的信道环境,y表示从终端(例如,终端1)发送的传输信号。
因此,如上所述,当干扰去除单元140从在反转帧使用时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z=(g*y)+(h*x)减去所计算的信号分量(h*x)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基站100获得精确地去除了宏基站10的干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g*y)。结果,上行链路服务的质量可改进。
在这方面,尽管小基站100可经由通过回程或BU的连接没有损失地检查从宏基站10发送的信号x,经由小基站100的上行链路频带从宏基站10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中的实际数据可能由于信道环境而失真或损坏。因此,有必要补偿两个数据值之间的差异以精确地去除干扰。
为此,即,为了补偿两个数据值之间的差异,小基站100预先测量与宏基站10的信道环境h以在去除干扰时使用它。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基于这样的构思:使用反转帧,该反转帧按照与可能有干扰的相邻基站10所使用的帧相反的方式来分配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频带,从而减轻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干扰以及下行链路信号之间的干扰。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可使用具有静默上行链路频带S-UL的s-反转帧来测量与相邻基站10的信道环境,并且基于先前测量的与相邻基站10的信道环境精确地去除被引入在使用反转帧期间接收的信号中的来自相邻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结果,可去除与相邻基站10的干扰。
顺带说一句,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即,小基站100)可向与其连接的终端1通知它正在使用的帧(即,帧A、反转帧B或s-反转帧C)。
例如,小基站100可周期性地或者在发生事件时向与其连接的终端1提供包含FDD帧中用作反转帧B的子帧的位置和/或数量的控制信息以及包含FDD帧中用作s-反转帧C的子帧的位置和/或数量的控制信息。
因此,终端1可基于从小基站100提供的控制信息来使用与小基站100相同结构的子帧(即,帧A、反转帧B或s-反转帧C)。
以下,将参照图4详细描述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连接并通信的终端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对应于图1所示的终端1。在以下描述中,为了例示方便,将利用新标号300详细描述终端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300包括: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0,其被配置为使用分配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频带与分配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频带分离的帧分别经由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向所连接的基站发送信号/从其接收信号;检查单元320,其被配置为检查基站使用反转帧的反转帧使用时间,所述反转帧具有按照与所述帧相反的方式分配频带的结构;以及控制单元330,其被配置为控制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0以使得在反转帧使用时间期间使用反转帧来与基站发送/接收信号。
本文中,终端300所连接的基站对应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例如图1所示的小基站100。
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0通过FDD来与基站(即,小基站100)通信,使得它使用具有分配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的频带分离的结构的帧来分别经由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发送/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
如上所述,小基站100正常地使用图3所示的帧A。
因此,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0通过FDD来与小基站100通信,使得它正常地使用帧A来分别经由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发送/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
检查单元320检查反转帧使用时间,即,基站(即,小基站100)使用按照与帧A相反的方式分配频带的反转帧(例如,图3所示的反转帧B)的时间。
如上所述,小基站100正常地使用帧A并且当有必要去除干扰时(即,在上述第二时间间隔期间)使用反转帧B。
因此,检查单元320检查小基站100使用反转帧B时的时间,即,反转帧使用时间(为第二时间间隔)。
检查单元320所检查的反转帧使用时间基于根据从基站(即,小基站100)提供的控制信息获得的FDD帧中用作反转帧B的子帧的位置和/或数量。
换言之,检查单元320可如上所述根据从小基站100提供的控制信息检查用作反转帧B的子帧的位置和数量,并且可基于用作反转帧B的子帧的位置和数量来确定小基站100使用反转帧B时的反转帧使用时间。
控制单元330控制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0以使得它在反转帧使用时间利用反转帧B来向小基站100发送信号/从其接收信号。
即,控制单元330控制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0以使得它在小基站100正在使用反转帧B的同时利用反转帧B来向小基站100发送信号/从其接收信号。
另外,检查单元320检查基站(即,小基站100)使用具有终端不在反转帧B的上行链路频带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结构的静默反转帧(即,s-反转帧C)时的s-反转帧使用时间。
如上所述,当有必要测量信道环境时(即,在上述第一时间间隔期间)小基站100使用s-反转帧C。
因此,检查单元320检查小基站100使用s-反转帧C时的时间,即,s-反转帧使用时间(为第一时间间隔)。
检查单元320所检查的s-反转帧使用时间基于根据从基站(即,小基站100)提供的控制信息获得的FDD帧中用作s-反转帧C的子帧的位置和/或数量。
换言之,检查单元320可如上所述根据从小基站100提供的控制信息检查用作s-反转帧C的子帧的位置和数量,并且可基于用作s-反转帧C的子帧的位置和数量来确定小基站100使用s-反转帧C时的s-反转帧使用时间。
控制单元330控制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0以使得它在s-反转帧使用时间利用s-反转帧C来向小基站100发送信号/从其接收信号。
即,控制单元330控制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0以使得它在小基站100正在使用s-反转帧C的同时利用s-反转帧C来向小基站100发送信号/从其接收信号。
这样,终端300可基于从它正在连接的基站(即,小基站100)提供的控制信息使用与小基站100相同结构的子帧(即,帧A、反转帧B或s-反转帧C)。
顺带说一句,可从图1看出,当如上所述宏基站10使用帧A而小基站100使用反转帧B时,可能存在连接至宏基站10和小基站100二者以向它们发送信号/从它们接收信号的终端3。
在这种情况下,终端3可在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相同的频带的全双工(FD)模式下利用帧来向宏基站10和小基站100发送信号/从其接收信号。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即,小基站100)可向与其连接的终端3通知它正在使用的帧(即,帧A、反转帧B或s-反转帧C)。
例如,小基站100可周期性地或者在发生事件时向与其连接的终端3提供包含FDD帧中用作反转帧B的子帧的位置和/或数量的控制信息以及包含FDD帧中用作s-反转帧C的子帧的位置和/或数量的控制信息。
这样,终端3可基于从小基站100提供的控制信息来控制FD帧的使用。
以下,将参照图5详细描述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连接并通信的终端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对应于图3所示的终端3。在以下描述中,为了例示方便,将利用新标号400详细描述终端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400包括:信号发送/接收单元410,其被配置为使用具有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相同的频带的结构的FD帧来向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发送信号/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接收信号,所述第一基站使用具有分离地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频带的结构的帧,所述第二基站使用具有按照与所述帧相反的方式分配频带的结构的反转帧;检查单元420,其被配置为检查第二基站使用具有在反转帧的上行链路频带中不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结构的静默-反转帧的s-反转帧使用时间;以及控制单元430,其被配置为控制信号发送/接收单元410以使得它在s-反转帧使用时间期间仅经由FD帧的频带从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以下,假设第一基站是宏基站10,第二基站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例如,图1所示的小基站100)。
信号发送/接收单元410可在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相同的频带的全双工(FD)模式下利用帧来向第一基站(即,宏基站10)和第二基站(即,小基站100)发送信号/从其接收信号。
此时,宏基站10如上所述使用图3所示的帧A。
另一方面,小基站100如上所述正常地使用帧A,当有必要去除干扰时(即,在上述第二时间间隔)使用反转帧B,并且当有必要测量信道环境时(即,在上述第一时间间隔)使用s-反转帧C。
如图6所示,当宏基站10使用帧A而小基站100使用反转帧B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400可连接至宏基站10和小基站100并且可在使用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相同频带的FDD帧D的FD模式下操作,如图6所示。
因此,假设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400在FD模式下操作。
因此,当宏基站10使用帧A而小基站100使用反转帧B时,信号发送/接收单元410使用FDD帧D来同时执行分别在宏基站10为下行链路传输分配的频带中以及在小基站100为上行链路传输分配的频带中从宏基站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操作以及向小基站100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操作。
另外,当宏基站10使用帧A而小基站100使用反转帧B时,信号发送/接收单元410使用FDD帧D来同时执行分别在宏基站10为上行链路传输分配以及小基站100为下行链路传输分配的频带中向宏基站10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操作以及从小基站10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操作。
另外,检查单元420检查当第二基站(即,小基站100)使用具有终端不在反转帧B的上行链路频带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结构的静默反转帧时的s-反转帧使用时间。
如上所述,当有必要测量信道环境时(即,在上述的第一时间间隔期间),小基站100使用s-反转帧C。
因此,检查单元420检查当小基站100使用s-反转帧C时的时间,即,s-反转帧使用时间(为第一时间间隔)。
检查单元420所检查的s-反转帧使用时间基于根据从第二基站(即,小基站100)提供的控制信息获得的FDD帧中用作s-反转帧C的子帧的位置和/或数量。
换言之,检查单元420可如上所述根据从小基站100提供的控制信息检查用作s-反转帧C的子帧的位置和数量,并且可基于用作s-反转帧C的子帧的位置和数量来确定小基站100使用s-反转帧C时的s-反转帧使用时间。
控制单元430控制信号发送/接收单元410以使得它在s-反转帧使用时间仅执行经由FD帧的频带从第一基站(即,宏基站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操作。
即,控制单元430控制信号发送/接收单元310以使得终端400如图6所示使用具有宏基站10分配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小基站100分配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频带仅被分配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结构的FD帧D’,使得它在小基站100所使用的s-反转帧C期间仅经由FD帧D’的频带从宏基站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而不向小基站100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这样,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终端400可在FD模式下基于来自第二基站(即,小基站100)的控制信息控制FD帧的使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采用FDD的多个基站共存的网络环境中,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使用具有用于FDD的新型结构的帧(即,反转帧和s-反转帧),使得可按照适合于FDD的方式有效地去除基站之间的信号干扰。
以下,将参照图7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操作方法。
为了例示方便,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是小基站100。在描述的一些部分中,基站装置100可以可互换地称作小基站100,相邻基站10可以可互换地称作宏基站10。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为了例示方便,假设用于测量信道环境的时间(即,第一时间间隔)之后跟随着用于去除干扰的时间(即,第二时间间隔或反转帧使用时间)。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0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仅从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正在将上行链路频带用于下行链路频带的相邻基站(即,宏基站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更具体地讲,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到达第一时间间隔时,使用上述s-反转帧C(步骤S100)。
换言之,当到达第一时间间隔时(例如,当为测量信道环境设定的预定事件发生时或者当用于测量信道环境的预定间隔过去时),可使用s-反转帧C。
当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使用s-反转帧C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在s-反转帧C中经由上行链路频带S-UL仅从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正在将上行链路频带用于下行链路频带的宏基站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步骤S110)。
另外,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到达第一时间间隔时,利用通过回程或BU的连接来检查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步骤S120)。
然后,所述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从宏基站10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检查的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来测量与宏基站10的信道环境h(步骤S130)。
另外,所述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时间间隔以外的第二时间间隔期间(即,在上述反转帧使用时间期间)使用与宏基站10所使用的帧A不同的反转帧B(步骤S140)。
换言之,在反转帧使用时间(例如,在满足为去除干扰设定的预定条件的时间周期或者按照预定循环的特定时间周期期间)宏基站10可使用不同于帧A的反转帧B(步骤S140)。
通过在反转帧使用时间使用反转帧B,所述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除了来自终端1的上行链路信号之外,在反转帧B中经由上行链路频带从在反转帧使用时间正在将上行链路频带用于下行链路频带的宏基站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步骤S150)。
另外,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反转帧使用时间利用通过回程或BU的连接来检查在反转帧使用时间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步骤S160)。
然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与宏基站10的信道环境h以及在反转帧使用时间检查的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来计算在反转帧使用时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从宏基站10接收的信号分量(步骤S170)。
例如,所述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将先前测量的与宏基站10的信道环境h乘以从宏基站10发送的信号x来计算宏基站10的信号分量(h*x),其中x表示在反转帧使用时间检查的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步骤S170)。
随后,所述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从在反转帧使用时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z减去所计算的信号分量(h*x),从而去除来自宏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步骤S180)。
在反转帧使用时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z可等于来自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g*y)与来自宏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h*x)之和,即,(g*y)+(h*x),其中h表示宏基站10与小基站100之间的信道环境,x表示从宏基站10发送的传输信号,g表示连接至小基站100的终端(例如,终端1)与小基站100之间的信道环境,y表示从终端(例如,终端1)发送的传输信号。
因此,如上所述,通过从在反转帧使用时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z=(g*y)+(h*x)减去所计算的信号分量(h*x),获得去除了宏基站10的干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g*y)。结果,上行链路服务的质量可改进。
随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基站的操作是否被关闭(步骤S190)。如果没有(步骤S190中为否),则进行至确定是否到达用于测量信道环境的第一时间间隔(步骤S200)。如果是,则返回到步骤S100,否则进行至确定是否为反转帧使用时间(步骤S210)。如果是,则进行至步骤S140,否则进行至使用与宏基站10相同的帧A(步骤S220)。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采用FDD的多个基站共存的网络环境中,可按照适合于FDD的方式有效地去除基站之间的信号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操作方法可被实现为可由各种类型的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指令并且可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程序指令、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单独或其组合)。存储在介质上的程序指令可以是专门为本公开配置的程序指令或者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并可用的任何程序指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可包括:磁介质,例如硬盘、软盘和磁带;光学介质,例如CD-ROM和DVD;磁光介质,例如软光盘;以及专门被配置为存储和执行程序指令的硬件装置,例如ROM、RAM、闪存等。程序指令的示例可包括诸如通过编译器形成的机器语言代码以及能够由计算机利用解释器等执行的高级语言代码。硬件装置可被配置为作为一个或更多个软件模块来操作以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反之亦然。
尽管出于例示性目的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代。这些修改、添加和替代也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在采用FDD的多个基站共存的网络环境中的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单元,该信号接收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从相邻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其中,所述相邻基站正在将所述上行链路频带用于下行链路频带;
测量单元,该测量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来自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来测量与所述相邻基站的信道环境;以及
干扰去除单元,该干扰去除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与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信道环境来从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中去除来自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其中,所述相邻基站和所述基站装置使用具有分配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频带与分配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频带分离的结构的帧来分别经由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发送/接收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基站装置使用至少一个反转帧以及至少一个静默反转帧,所述至少一个反转帧具有按照与所述相邻基站相反的方式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频带的结构,所述至少一个静默反转帧具有终端在所述反转帧的上行链路频带中不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所述基站装置使用所述静默反转帧时的时间周期,并且
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所述基站装置使用所述反转帧时的时间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测量单元基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所述相邻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检查的所述相邻基站的传输信号来测量与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信道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干扰去除单元基于与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信道环境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期间检查的所述相邻基站的传输信号来计算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所述相邻基站的信号分量,并且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期间经由所述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所述信号中减去所计算出的信号分量以去除来自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传输信号是通过所述基站装置与所述相邻基站之间连接的回程或者通过将所述基站装置和所述相邻基站作为远程无线电单元RU管理的基带单元BU从所述相邻基站检查的信号。
6.一种在采用FDD的多个基站共存的网络环境中操作基站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从相邻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其中,所述相邻基站正在将所述上行链路频带用于下行链路频带;
基于来自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来测量与所述相邻基站的信道环境;以及
基于与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信道环境来从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信号中去除来自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其中,所述相邻基站和所述基站装置使用具有分配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频带与分配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频带分离的结构的帧来分别经由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发送/接收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基站装置使用至少一个反转帧以及至少一个静默反转帧,所述至少一个反转帧具有按照与所述相邻基站相反的方式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频带的结构,所述至少一个静默反转帧具有终端在所述反转帧的上行链路频带中不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所述基站装置使用所述静默反转帧时的时间周期,并且
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所述基站装置使用所述反转帧时的时间周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测量所述信道环境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检查从所述相邻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以及
基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所述相邻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期间检查的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传输信号来测量与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信道环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去除来自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期间检查从所述相邻基站发送的传输信号;
基于与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信道环境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期间检查的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传输信号来计算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期间经由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所述相邻基站的信号分量;以及
从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期间经由所述上行链路频带接收的所述信号中减去所计算出的信号分量以去除来自所述相邻基站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
10.一种在采用FDD的多个基站共存的网络环境中的终端装置,该终端装置包括:
信号发送/接收单元,该信号发送/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使用具有分配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频带与分配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频带分离的结构的帧来分别经由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向所述终端装置所连接至的基站发送信号/从所述基站接收信号;
检查单元,该检查单元被配置为检查所述基站使用反转帧的反转帧使用时间,所述反转帧具有按照与所述帧相反的方式分配频带的结构;以及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信号发送/接收单元以使得在所述反转帧使用时间期间使用所述反转帧来向所述基站发送信号/从所述基站接收信号,
其中,所述检查单元检查所述基站使用静默反转帧时的静默反转帧使用时间,所述静默反转帧具有终端在所述反转帧的上行链路频带中不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结构,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信号发送/接收单元以使得在所述静默反转帧使用时间期间使用所述静默反转帧来向所述基站发送信号/从所述基站接收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帧、所述反转帧和所述静默反转帧是频分双工FDD帧的子帧,
其中,所述反转帧使用时间是基于根据从所述基站提供的控制信息检查的、所述FDD帧中用作所述反转帧的子帧的位置和数量中的至少一个的,并且
其中,所述静默反转帧使用时间是基于根据从所述基站提供的控制信息检查的、所述FDD帧中用作所述静默反转帧的子帧的位置和数量中的至少一个的。
12.一种在采用FDD的多个基站共存的网络环境中的终端装置,该终端装置包括:
信号发送/接收单元,该信号发送/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使用全双工FD帧来向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发送信号/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接收信号,所述FD帧具有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相同的频带的结构,所述第一基站使用具有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分离地分配频带的结构的帧,所述第二基站使用具有按照与所述帧相反的方式分配频带的结构的反转帧;
检查单元,该检查单元被配置为检查所述第二基站使用静默反转帧的静默反转帧使用时间,所述静默反转帧具有在所述反转帧的上行链路频带中不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结构;以及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信号发送/接收单元以使得在所述静默反转帧使用时间期间仅执行经由所述FD帧的频带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帧、所述反转帧和所述静默反转帧是频分双工FDD帧的子帧,并且
其中,所述静默反转帧使用时间是基于根据从所述第二基站提供的控制信息检查的、所述FDD帧中用作所述静默反转帧的子帧的位置和数量中的至少一个的。
CN201580037232.7A 2014-07-15 2015-06-29 基站装置、其操作方法和终端装置 Active CN1066645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89220 2014-07-15
KR20140089220 2014-07-15
KR10-2015-0091393 2015-06-26
KR1020150091393A KR102268512B1 (ko) 2014-07-15 2015-06-26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동작 방법, 단말장치
PCT/KR2015/006624 WO2016010282A1 (ko) 2014-07-15 2015-06-29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동작 방법, 단말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4577A CN106664577A (zh) 2017-05-10
CN106664577B true CN106664577B (zh) 2020-04-14

Family

ID=55306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7232.7A Active CN106664577B (zh) 2014-07-15 2015-06-29 基站装置、其操作方法和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0379B2 (zh)
KR (1) KR102268512B1 (zh)
CN (1) CN1066645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95901B1 (ko) 2017-10-24 2023-0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백홀 통신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452A (zh) * 2007-12-13 2009-06-17 Sk电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法和装置
KR101016345B1 (ko) * 2008-11-14 2011-02-22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주파수 재사용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거 시스템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83619B2 (en) * 2002-12-16 2009-09-0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20070048424A (ko) * 2005-11-04 2007-05-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다중화 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인접 셀 간섭신호제거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92708A (ko) 2010-02-10 2011-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계층적 셀 구조의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신호 간섭을 제거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2011182007A (ja) * 2010-02-26 2011-09-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中継送受信装置
US20110249642A1 (en) * 2010-04-13 2011-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resource negotiation between base stations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JP5653129B2 (ja) * 2010-08-23 2015-01-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装置、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071432B2 (en) * 2010-12-08 2015-06-30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volving an ABS subfram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20080493A (ko) * 2011-01-07 2012-07-17 주식회사 팬택 협력형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 패턴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526342B2 (en) * 2011-04-22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resource multiplexing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US9143984B2 (en) * 2012-04-13 2015-09-22 Intel Corporation Mapping of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14023125A (ja) 2012-07-23 2014-02-03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及び基地局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452A (zh) * 2007-12-13 2009-06-17 Sk电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法和装置
KR101016345B1 (ko) * 2008-11-14 2011-02-22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주파수 재사용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거 시스템 및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66984A1 (en) 2017-12-21
KR20160008960A (ko) 2016-01-25
US10750379B2 (en) 2020-08-18
CN106664577A (zh) 2017-05-10
KR102268512B1 (ko) 2021-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74458B1 (ko) 중계 이용자를 선택하고 다운링크 리소스를 할당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디바이스
KR101160593B1 (ko) 간섭 신호 소거 방법 및 간섭 신호를 소거하는 네트워크 시스템
JP5693744B2 (ja) 中継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ダウンリンクチャネル測定指示方法および装置とダウンリンクチャネル測定実行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956756B1 (ko) 다중 홉 릴레이 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단말 간 간섭 회피를 위한 주파수 재사용 장치 및 방법
KR102487052B1 (ko) 전이중전송을 제어하기 위한 기지국장치
KR20060132422A (ko) 다중 홉 릴레이 셀룰라 네트워크에서 라우팅 장치 및 방법
EP2930982A1 (en) Mitigating DL-UL interference
US201002150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ulti hop relay network
EP365616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ue-to-ue interference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0390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CN107408995B (zh) 终端设备及操作终端设备的方法
JP5831458B2 (ja) 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N106664577B (zh) 基站装置、其操作方法和终端装置
CN107409399B (zh) 跨接入点的卸载控制
KR102191085B1 (ko) 셀제어장치 및 전이중전송 제어 방법
CN104253627A (zh) 跳频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852441B (zh) 一种交叉时隙干扰处理方法、基站、装置及介质
KR101825417B1 (ko) 간섭제거 중계기
KR20190039196A (ko)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단말 디바이스
KR101016345B1 (ko) 주파수 재사용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거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60037767A (ko) 면허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면허 대역의 간섭 예측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038260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dio link monitoring
CN108028720B (zh) 一种上报信道状态信息时刻的更新方法、通信设备及系统
KR101896584B1 (ko) 간섭 제어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간섭 제어 방법
JP2018506201A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全二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