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4557B -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64557B CN106664557B CN201480080349.9A CN201480080349A CN106664557B CN 106664557 B CN106664557 B CN 106664557B CN 201480080349 A CN201480080349 A CN 201480080349A CN 106664557 B CN106664557 B CN 1066645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network
- time period
- current time
- data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09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JYFKVYYMZPMAB-UHFFFAOYSA-N ethoprophos Chemical compound CCCSP(=O)(OCC)SCCC VJYFKVYYMZPMA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when the policy decisions are valid for a limited amount of ti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04W12/082—Access security using revocation of authori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04W12/126—Anti-theft arrangements, e.g. protection against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cl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8—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different RA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该控制方法包括:在当前时间段接收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所述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是由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的;根据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获取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判断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包括当前时间段之前,移动终端接收的网络消息的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通过实时接收的网络消息和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可自适应的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各种移动终端也日益普及,如常见的智能手机已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除了获取通信服务以外,还会期望移动终端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提供不同的、便于用户使用的服务。举例来说,当移动终端的使用场景为会议场景时,用户需要移动终端保持静音,但由于用户的疏忽,在进入会议场景后忘了将移动终端由响铃模式更改为静音模式,当移动终端接收到消息时仍然会发出声音进行提醒,从而给用户带来不便,此时用户会希望进入会议场景后移动终端自适应的由响铃模式更改为静音模式;进一步的,用户通常会将一些私人信息存储在移动终端内,当移动终端被盗时,移动终端内的私人信息泄露也会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与安全问题,若移动终端可智能地获知移动终端被盗后,自动进行防盗操作,则可有效地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
移动终端自适应操作的前提是:准确获知自适应操作对应的使用场景,为了让移动终端获知当前的使用场景,通常移动终端的用户会开启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捕捉当前使用场景的画面,随后移动终端根据捕捉的画面获知当前的使用场景,并进行自适应操作,但采用现有技术使移动终端获知使用场景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的用户需要主动开启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移动终端不能自动、及时的确定使用场景,且开启摄像头还会额外增加移动终端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用于根据实时接收的网络消息和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可自适应的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在当前时间段接收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所述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是由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的;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获取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
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当前时间段之前,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的网络消息的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移动通信基站,所述网络标识包括小区标识Cell ID。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网络设备包括Wi-Fi接入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服务集标识SSID。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蓝牙配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蓝牙设备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所述移动终端查询网络服务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挂失状态;
若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挂失状态,则所述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所述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的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所述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在移动终端接收当前网络信息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具有接收网络信息的能力;
若否,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所述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第六实施方式或第七实施方式,在第八实施方式中,所述身份验证至少包括下述任意一种:
密码验证、图案解锁、生物特征识别。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至第八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九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盗操作包括至少一种以下操作:显示设定信息、锁定所述移动终端、将存储的用户数据删除或加密、进行定位操作和响铃。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九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十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库还存储有与其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对应的预设操作,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若判断结果为符合,所述移动终端执行预设操作;所述预设操作与数据库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关联。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十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库以时间序列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数据库以网络标识分类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当前时间段接收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所述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是由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的;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获取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当前时间段之前,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的网络消息的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移动通信基站,所述网络标识包括小区标识Cell ID。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Wi-Fi接入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服务集标识SSID。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蓝牙配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蓝牙设备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查询网络服务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挂失状态;
若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挂失状态,则执行防盗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执行防盗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
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的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执行防盗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七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具有接收网络信息的能力;
若否,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执行防盗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第六实施方式或第七实施方式,在第八实施方式中,所述身份验证至少包括下述任意一种:
密码验证、图案解锁、生物特征识别。
结合第二方面第四实施方式至第八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九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盗操作包括至少一种以下操作:显示设定信息、锁定所述移动终端、将存储的用户数据删除或加密、进行定位操作和响铃。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九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十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库还存储有与其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对应的预设操作,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
若判断结果为符合,执行预设操作;所述预设操作与数据库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关联。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十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库以时间序列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数据库以网络标识分类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接收器,用于在当前时间段接收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所述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是由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的;
处理器,用于根据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获取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
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当前时间段之前,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的网络消息的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移动通信基站,所述网络标识包括小区标识Cell ID。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Wi-Fi接入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服务集标识SSID。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蓝牙配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蓝牙设备标识。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查询网络服务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挂失状态;
若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挂失状态,则执行防盗操作。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执行防盗操作。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的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执行防盗操作。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七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具有接收网络信息的能力;
若否,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执行防盗操作。
结合第三方面第六实施方式或第七实施方式,在第八实施方式中,所述身份验证至少包括下述任意一种:
密码验证、图案解锁、生物特征识别。
结合第三方面第四实施方式至第八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九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盗操作包括至少一种以下操作:显示设定信息、锁定所述移动终端、将存储的用户数据删除或加密、进行定位操作和响铃。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九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十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库还存储有与其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对应的预设操作,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判断结果为符合,执行预设操作;所述预设操作与数据库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关联。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十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库以时间序列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数据库以网络标识分类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通过实时接收的网络消息和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可自适应的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数据库的第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数据库的第二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移动终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移动终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常见的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iPad等,具体的,本实施例包括:
S101、移动终端在当前时间段接收至少一个网络消息。
上述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是由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的,其中至少一个网络设备至少包括下述设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移动通信基站(下述简称为基站)、Wi-Fi接入设备、蓝牙配对设备;
上述当前时间段可以为一定时长的时间段,例如9点至10点的时间段,在当前时间段内,移动终端由位置A移动至位置B,且移动终端随着移动接收到覆盖位置A的移动通信基站(一个或多个)发送的网络消息、覆盖位置B的移动通信基站(一个或多个)发送的网络消息,而且当位置A和位置B的附近存在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接入设备、或可与移动终端配对的蓝牙配对设备时,移动终端还会接收到Wi-Fi接入设备、蓝牙配对设备发送的网络消息;
可选的,上述当前时间段也可以细分为时刻点,例如移动终端在10点10分这一时刻,接收到覆盖小区B的移动通信基站(一个或多个)发送的网络消息;可能的,还同时接收到设置在小区B内的Wi-Fi接入设备、蓝牙配对设备等发送的网络消息。
S102、移动终端根据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获取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
网络消息会携带网络标识,则移动终端接收到网络消息后,可获取到该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具体的,发送网络消息的网络设备为移动通信基站,则所述网络标识包括CellID(小区标识);若发送网络消息的网络设备为Wi-Fi接入点设备,则所述网络标识包括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若发送网络消息的网络设备为蓝牙配对设备,则所述网络标识包括蓝牙设备标识。
S103、移动终端判断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
上述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包括上述当前时间段之前,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的网络消息的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当前时间段和当前时间段之前的时间段不为客观时间,例如今天9点和昨天的9点在客观时间上来说是不同的,但数据库存储网络标识和时间段的对应关系时,是存储网络标识和9点所在的时间段的对应关系;举例来说,当前时间段为今天的10点~10点10分,则上述当前时间段之前即为今天10点之前的任意一个时间段,以昨天的9点和10点为例,移动终端在昨天的9点和10点依次处于基站3和基站4的覆盖区域内,则移动终端分别在昨天的9点和10点依次接收到基站3和基站4发送的网络消息,其中基站3发送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为Cell-ID-3,而基站4发送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为Cell-ID-4,从而在数据库中建立的对应关系包括Cell-ID-3和9点的对应关系、Cell-ID-4和10点的对应关系;且上述对应关系可反映出移动终端的用户的行为模式;通常而言,人类的行为习惯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在一定时间内接收的网络信息的时间段和网络标识,便可提炼出反映移动终端的用户的行为模式,如上述对应关系反映的行为模式为用户每天在9点携带移动终端处于基站3的覆盖区域内,而在每天的10点处于基站4的覆盖区域内;因此在今天的10点接收到网络标识为Cell-ID-4的网络标识时,由于数据库已存储了Cell-ID-4和10点的对应关系,则移动终端可确定Cell-ID-4和今天的10点符合数据库已存储的Cell-ID-4和10点的对应关系;或者在今天的10点接收到网络标识为Cell-ID-5的网络消息时,由于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是Cell-ID-4对应10点,因此今天的10点和Cell-ID-5不符合数据库中的对应关系。
另外,上述当前是简单中的“当前”为相对概念,即客观时间为今天的10点时,则今天的10点即为当前时间段,但随着客观时间的推移,变为今天的11点时,则今天的11点即为新的当前时间段。
S104、移动终端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当移动终端通过执行S103判断当前时间段和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则说明移动终端处于正常场景,也可以说在当前时间段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行为符合前述数据库中对应关系所反映用户的行为模式,此时上述相应的控制操作具体可以为保持待机,也可以是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例如在当前时刻之前,用户每次在9点进入基站3的覆盖区域后,便会将移动终端设置为震动模式,则设置为震动模式的操作被移动终端当作为相应于Cell-ID-3和9点的对应关系的控制操作,从而在当前时间段具体为9点时,且接收到基站3发送的网络消息后,确定该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Cell-ID-3和当前的9点符合数据库已存储的Cell-ID-3和9点的对应关系,便可执行上述设置为震动模式的操作;
或者当移动终端通过执行S103判断当前时间段和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不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则说明移动终端处于异常场景,即在当前时刻的手机的持有者的行为不符合前述数据库中对应关系所反映用户的行为模式,则可能的,移动终端发生了被盗,则此时移动终端的持有人为非法持有人,则需要自适应执行的控制操作为防盗操作,便于用户找回丢失的移动终端或防止移动终端内的私人数据被盗取,给用户的生活带来安全与方便。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实时接收的网络消息和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可自适应的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例如在办公环境中用户不需要移动终端响铃,则移动终端只要在当前时间段接收到办公环境中的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消息后,便可自适应的设置为震动模式,不需借助摄像头等额外的辅助工具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办公环境,可节省开启额外辅助工具的功耗。
图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基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做出的进一步描述,具体的,本实施例包括:
S201、移动终端在当前时间段接收至少一个网络消息。
S202、移动终端根据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获取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
S203、移动终端判断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若否,执行S204;若是,执行S208。
可参照前述S103,根据在当前时间段之前,移动终端接收的网络消息的时间段和网络标识,可提炼出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反映移动终端的用户的行为模式,且上述对应关系可以为至少一个;具体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数据库的第一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当前时间段之前,移动终端接收到多个网络消息,其中网络消息中的网络标识具体为cell-ID,接收各个网络消息的时间段具体为各个时间点,当移动终端对接收的多个网络消息采用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方法分析各个网络消息的接收时间段和网络标识,例如每天的t时间段收到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为cell-ID-x,在t+1时间段收到的网络信息的网络标识为cell-ID-y,t+2时间段收到的网络信息的网络标识为cell-ID-z,t+3时间段收到的网络信息的网络标识为cell-ID-k,以此类推,可以确定各个时间段对应的cell-ID,即获得多个对应关系,并且移动终端的数据库以时间序列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例如t时间段位于t+1时间段之前,因此依照时间序列,t时间段和cell-ID-x的对应关系排列在t+1时间段和cell-ID-y的对应关系之前;;
或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数据库的第二示意图。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对在当前时间段之前接收的多个网络消息采用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方法分析各个网络消息的接收时间点和网络标识,例如在t1~(t1+15)中的任意一个时间段上均接收到网络标识为cell-ID-x的网络消息,而在t2~(t2+5)中的任意一个时间段上均收到网络标识为cell-ID-y的网络消息,则cell-ID-x与t1~(t1+15)中的每一个时间段有对应关系,cell-ID-y与t2~(t2+5)中的每一个时间段有对应关系;并且在数据库存储这些对应关系时,以网络标识分类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即将cell-ID-x作为一个类目,则在cell-ID-x类目下,包括的信息为t1~(t1+15),而在cell-ID-y类目下,包括的信息为t2~(t2+5)。
进一步的,在执行S203时,上述当前时间段可以采用一个时刻,如10点10分,且在10点10分接收到网络标识为cell-ID-x的网络消息,则上述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即为10点10分和cell-ID-x的对应关系,若在图3所示的数据库中,存在cell-ID-x且cell-ID-x对应的t时间段具体为10点10分所在的时间段,或者在图4所示对数据库中,存在cell-ID-x类目,且cell-ID-x类目下全部的时间段中,存在10点10分所在的时间段,则说明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但若数据库中不存在cell-ID-x或者cell-ID-x对应的时间段中没有10点10分,则说明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不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
另外,上述时间段可以具体为一段特定的时长,如t表示10点至10点10分这一时间段,或者时间段具体也可为一个时间点,即t也表示为10点10分。
可选的,在执行S203时,当前时间段可以为具有一定时长的一段时间,如10点10分至10点20分;且在该当前时间段中接收了至少一个网络消息,则执行S203时,具体是将当前时间段细分为多个细分时间段,并判断在各个细分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与各个细分时间段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多条对应关系;例如10点10分至10点20分这一时间段中,在10点10分接收了网络标识为cell-ID-x的网络消息,并且在10点15分接收了网络标识为cell-ID-y的网络消息,在10点20分接收了网络标识为cell-ID-z的网络消息,因此在执行S203时,需要判断网络标识为cell-ID-x、cell-ID-y、cell-ID-z的网络消息与各个细分时间段(具体为包括10点10分所在的细分时间段、10点15所在的细分时间段、10点20所在的细分时间段)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均符合数据库中cell-ID-x与t时间段的对应关系、cell-ID-y与t+1时间段的对应关系、cell-ID-z与t+2时间段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的,用户的行为模式并不是完全的一成不变,移动终端的用户可能会携带移动终端临时外出,如本该在10点15分进入基站y的覆盖区域,从而接收基站y发送的网络标识为cell-ID-y的网络消息,但在某一天,用户在10点15分临时进入基站s的覆盖范围中,则接收到网络标识为cell-ID-s的网络消息,则灵活的,移动终端在执行S203判断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时,是允许一定的容错率,例如在10点10分接收了网络标识为cell-ID-x的网络消息,并且在10点15分接收了网络标识为cell-ID-s的网络消息,在10点20分接收了网络标识为cell-ID-z的网络消息,而数据库存储的对应关系中,cell-ID-x对应的t时间段具体为10点10所在的时间段,而t+1时间段为10点15分所在的时间段且对应于cell-ID-y,则此时当前时间段中10点15分所在的细分时间段与cell-ID-s的对应关系并不符合数据库中10点15分所在的时间段与cell-ID-y的对应关系;但由于当前时间段中,cell-ID-x与10点10分所在的细分时间段的对应关系、cell-ID-z与10点20分所在的细分时间段的对应关系均满足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仅有10点15分所在的细分时间段与cell-ID-s的对应关系不满足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基于一定的容错率,可以认为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
S204、移动终端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可以访问网络服务器;若是执行S205;若否,执行S206。
需要说明的是,在S203中,当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不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时则说明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行为不符合移动终端的用户的行为模式,可能发生被盗,即可直接执行S207,即只要S203中的判断结果为不符合,移动终端立即执行防盗操作;但为了提高对被盗的判断的准确性,避免误判移动终端发生被盗而触发防盗操作,因此移动终端在初步判定移动终端的可能发生被盗之后,需要进行最终确认,即还需执行S204~S206;
进行最终确认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联网查询网络服务器进行最终确认,一类是移动终端本地最终确认,因此在进行最终确认之前需要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可以访问网络服务器,也就是说通过S204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可以接入网络(具体为蜂窝网、wifi网络等)。
S205、移动终端查询网络服务器,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挂失状态;若是,执行S207,若否,执行S208。
具体的,用户在移动终端的品牌商提供的网络服务器对移动终端进行了注册,或者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上的应用,在该应用的网络服务器上对移动终端进行了注册,或者在运营商的服务器上对移动终端进行了注册,则当移动终端被盗时,用户通过其他终端设备可以访问这些网络服务器,对移动终端进行挂失,以期联网找回丢失的移动终端;在用户进行挂失后,网络服务器中记录移动终端处于挂失状态,而在用户找寻丢失的移动终端的同时,移动终端自身通过执行S201~S205,确定是否处于挂失状态。
S206、移动终端对移动终端的持有人进行身份验证,并判断身份验证的结果是否为失败;若是,执行S207,若否,执行S208。
其中身份验证操作至少包括下述任意一种操作:密码验证、图案解锁、生物识别等,其中生物识别具体可以为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
S207、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操作。
其中防盗操作至少包括下述任意一种操作:
所述移动终端显示设定信息、锁定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将存储的用户数据删除或加密、所述移动终端响铃以进行警报、所述移动终端启动摄像头拍摄照片,并将照片发送至网络服务器、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操作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网络服务器;
具体的,上述设定信息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例如“捡到手机者请联系135xxxxxxxx”;而锁定所述移动终端后,移动终端不能正常使用;为了防止用户因移动终端的丢失而导致私人信息被泄露,因此移动终端可自行将移动终端内存储的用户数据进行删除,也可以将存储的用户数据加密;更优的,为了帮助用户尽快找回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还可以进行定位操作,并将通过定位操作获得的定位信息发往网络服务器;同时移动终端还可启动摄像头对移动终端的非法持有人进行拍照。
S208、移动终端执行预设操作。
所述预设操作与数据库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关联;
具体的,在确定当前时间段和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符合数据库存储的对应关系,说明移动终端处于正常场景,也可以说在当前时间段移动终端的持有者的行为符合前述数据库中对应关系所反映用户的行为模式,此时上述相应的控制操作具体可以为保持待机,也可以是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例如在当前时间段之前,用户每次在9点进入基站3的覆盖区域后,接收到网络标识为Cell-ID-3的网络消息,且会将移动终端设置为震动模式,则移动终端会将设置为震动模式的操作作为预设操作进行记录,并与Cell-ID-3和9点的对应关系相关联,从而在当前时间段,即今天的9点时,接收到基站3发送的网络消息后,确定该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Cell-ID-3和当前的9点符合数据库已存储的Cell-ID-3和9点的对应关系,便可执行上述设置为震动模式的操作;
可选的,上述预设操作也可以是移动终端与Wi-Fi接入点进行连接,或对用户进行到站提醒等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若是执行S203的判断为否,则直接执行S208;若是执行S205确定移动终端未处于挂失状态或执行S206确定移动终端的持有人通过验证,则可以不执行S208,具体来说,用户携带移动终端出差,则在t+3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标识不为cell-ID-k,而为cell-ID-p,此时尽管通过S204或S205确定移动终端未被盗,但数据库中并没有cell-ID-p和t+3的对应关系,从而也没有预设操作,或者也可以说此时预设操作为保持待机状态。
可选的,为了使数据库中的对应关系及时更新,以保证移动终端判断的准确性,则在执行S208之后,或者通过S204或S205确定移动终端未被盗后,还可执行S209。
S209、移动终端将当前时间段和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存储至数据库。
若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为移动终端首次接收的网络消息则将当前时间段和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存储至数据库,相当于建立了数据库;被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当在新的当前时间段接收到网络消息时,且确定移动终端没有发生被盗时,则根据新的当前时间段接收到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和新的当前时间段,更新数据库,从而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越来愈多,使移动终端对移动终端被盗的判断越来越准确,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
但根据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和当前时间段的对应关系不符合数据库已存储的对应关系时,且经过查询网络服务器或对移动终端的持有人进行身份验证后确定移动终端为被盗时,则丢弃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即不会根据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和当前时间段,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不断更新数据库的同时,还需清除过时的信息;例如某一条对应关系是根据当前时间段之前的第一时刻(客观时刻,如30天前的9点)接收的网络消息和第一时刻确定的,第一时刻和当前时间段对应的客观时刻(即今天的9点)之间的差值大于α(预设数值),如α为30天,则判断该对应关心为过时信息,则所述移动终端将过时信息进行删除。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实时接收的网络消息和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可自适应的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例如在办公环境中用户不需要移动终端响铃,则移动终端只要在当前时间段接收到办公环境中的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消息后,便可自适应的设置为震动模式,不需借助摄像头等额外的辅助工具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办公环境,可节省开启额外辅助工具的功耗;另外在移动终端在最终确定移动终端被盗之前,还通过查询网络服务器或利用移动终端自身的身份验证操作,确认移动终端是否被盗,提高了移动终端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的准确性。
图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结合图1或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将进行防盗操作作为移动终端的一种服务功能,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具体的,本实施例包括:
S301、移动终端开启防盗功能。
移动终端开启反盗功能后,便可实时的执行下述S302~S311,可及时发现移动终端被盗后立即执行防盗操作;为防止不法人员通过恢复出厂设置等方式使移动终端关闭防盗功能,因此实现防盗功能的代码被写入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或被烧入移动终端的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内存)中。
S302、移动终端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具有接收网络信息的能力;若是,执行S303,若否,执行S309。
以常见的智能手机为例,通过判断手机是否处于飞行模式可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具有接收网络信息的能力;其中,在判断手机是否为飞行模式时,手机可以从系统数据中获取判断结果,如在Android操作系统中,可利用以下函数(采用JAVA语言):boolean isEnabled=Settings.System.getInt(getContentResolver(),Settings.System.AIRPLANE_MODE_ON,0)==1判断手机是否处于飞行模式;
当上述函数的结果为True时,表明手机处于飞行模式,则手机等待接收网络信息,即执行S309;结果为False则表示手机未处于飞行模式,则等待执行S303。
S303、移动终端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网络消息。
S304、移动终端根据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获取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
S305、移动终端判断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若否,执行S306;若是,返回S302(或不执行S302,等待执行S303)。
上述网络消息以基站发送的基站信息为例,则接收到基站信息时,在Android操作系统中,可利用函数(采用JAVA语言)NetworkInfo getNetworkInfo(int networkType)获取基站信息中的网络标识和:其中输入networkType=TYPE_MOBILE。
S306、移动终端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可以访问网络服务器;若是执行S307;若否,执行S309。
S307、移动终端查询网络服务器,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挂失状态;若是,执行S308;若否,返回S302(或者不执行S302,等待执行S303)。
S308、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操作。
S309、移动终端对移动终端的持有人的进行身份验证,并判断身份验证的结果是否为失败;若是,执行S308;若否,执行S310。
S310、移动终端关闭防盗功能。
当执行S309确定移动终端的持有人仍然是移动终端的合法用户后,可以想到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移动终端仍然被合法用户拥有,则为了避免频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而干扰用户,则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以关闭反盗功能。
S311、移动终端获取到开启防盗功能的触发条件,则返回S301。
在移动终端关闭反盗功能后,移动终端进行监测,当移动终端获取到开启防盗功能的触发条件,立即返回S301,对移动终端进行防盗保护;其中开启反盗功能的触发条件可以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预设的,例如触发条件为预设时长,即移动终端执行S310后,移动终端开启计时器,当移动终端确定计时器的计时达到预设时长时,即移动终端获取到开启防盗功能的触发条件。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执行S305后返回S302(或等待执行S303)这一过程中,相当于移动终端认为移动终端未被盗,则移动终端还可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S208和/或S209;类似的,执行S307之后返回S302(或等待执行S303)的过程中,移动终端还可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S209;而且在执行S308~S310的同时,移动终端还可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S209。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实时接收的网络信息和已获取的历史网络信息,确定移动终端在当前时刻的使用场景,且在移动终端最终确定使用场景为异常场景之前,还通过查询网络服务器或利用移动终端自身的身份验证操作,确认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异常场景,使得使用场景的判断更加准确,有效的保障了用户的移动终端的使用安全。
图6为本发明移动终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
接收模块11,用于在当前时间段接收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所述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是由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的;
获取模块12,用于根据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获取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
判断模块13,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当前时间段之前,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的网络消息的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执行模块14,用于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移动通信基站,所述网络标识包括小区标识Cell ID。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包括Wi-Fi接入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服务集标识SSID。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蓝牙配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蓝牙设备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模块14具体用于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查询网络服务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挂失状态;
若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挂失状态,则执行防盗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模块14具体用于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执行防盗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模块14具体用于
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的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执行防盗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模块13还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具有接收网络信息的能力;
若否,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执行防盗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身份验证至少包括下述任意一种:
密码验证、图案解锁、生物特征识别。
进一步的,所述防盗操作包括至少一种以下操作:显示设定信息、锁定所述移动终端、将存储的用户数据删除或加密、进行定位操作和响铃。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还存储有与其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对应的预设操作,所述执行模块14具体用于
若判断结果为符合,执行预设操作;所述预设操作与数据库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关联。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以时间序列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数据库以网络标识分类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实时接收的网络消息和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可自适应的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例如在办公环境中用户不需要移动终端响铃,则移动终端只要在当前时间段接收到办公环境中的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消息后,便可自适应的设置为震动模式,不需借助摄像头等额外的辅助工具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办公环境,可节省开启额外辅助工具的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对应执行前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具体的执行过程及技术效果,可参考前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图7为本发明移动终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
接收器21,用于在当前时间段接收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所述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是由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的;
处理器22,用于根据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获取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
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当前时间段之前,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的网络消息的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移动通信基站,所述网络标识包括小区标识Cell ID。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包括Wi-Fi接入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服务集标识SSID。
可选的,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蓝牙配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蓝牙设备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22具体用于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查询网络服务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挂失状态;
若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挂失状态,则执行防盗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22具体用于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执行防盗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的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执行防盗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22还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具有接收网络信息的能力;
若否,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执行防盗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身份验证至少包括下述任意一种:
密码验证、图案解锁、生物特征识别。
进一步的,所述防盗操作包括至少一种以下操作:显示设定信息、锁定所述移动终端、将存储的用户数据删除或加密、进行定位操作和响铃。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还存储有与其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对应的预设操作,所述处理器22具体用于
若判断结果为符合,执行预设操作;所述预设操作与数据库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关联。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以时间序列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数据库以网络标识分类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实时接收的网络消息和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可自适应的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例如在办公环境中用户不需要移动终端响铃,则移动终端只要在当前时间段接收到办公环境中的网络设备发送的网络消息后,便可自适应的设置为震动模式,不需借助摄像头等额外的辅助工具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办公环境,可节省开启额外辅助工具的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接收器、处理器对应执行前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具体的执行过程及技术效果,可参考前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3)
1.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在当前时间段接收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所述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是由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的;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获取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
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当前时间段之前,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的网络消息的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数据库以时间序列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数据库以网络标识分类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判断结果,自适应的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用户无需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移动通信基站,所述网络标识包括小区标识Cell I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Wi-Fi接入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服务集标识SSI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蓝牙配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蓝牙设备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所述移动终端查询网络服务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挂失状态;
若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挂失状态,则所述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所述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所述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动终端接收当前网络信息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具有接收网络信息的能力;
若否,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所述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验证至少包括下述任意一种:
密码验证、图案解锁、生物特征识别。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操作包括至少一种以下操作:显示设定信息、锁定所述移动终端、将存储的用户数据删除或加密、进行定位操作和响铃。
11.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还存储有与其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对应的预设操作,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若判断结果为符合,所述移动终端执行预设操作;所述预设操作与数据库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关联。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当前时间段接收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所述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是由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的;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获取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当前时间段之前,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的网络消息的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数据库以时间序列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数据库以网络标识分类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判断结果,自适应的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用户无需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移动通信基站,所述网络标识包括小区标识Cell ID。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Wi-Fi接入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服务集标识SSID。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蓝牙配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蓝牙设备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查询网络服务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挂失状态;
若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挂失状态,则执行防盗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执行防盗操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
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执行防盗操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具有接收网络信息的能力;
若否,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执行防盗操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验证至少包括下述任意一种:
密码验证、图案解锁、生物特征识别。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操作包括至少一种以下操作:显示设定信息、锁定所述移动终端、将存储的用户数据删除或加密、进行定位操作和响铃。
22.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还存储有与其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对应的预设操作,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
若判断结果为符合,执行预设操作;所述预设操作与数据库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关联。
2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在当前时间段接收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所述至少一个网络消息是由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的;
处理器,用于根据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获取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
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段和在当前时间段接收的网络消息的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当前时间段之前,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的网络消息的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数据库以时间序列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数据库以网络标识分类的方式存储时间段和网络标识的对应关系;
根据判断结果,自适应的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用户无需操作。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移动通信基站,所述网络标识包括小区标识Cell ID。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Wi-Fi接入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服务集标识SSID。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蓝牙配对设备,所述网络标识包括蓝牙设备标识。
27.根据权利要求23-26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查询网络服务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挂失状态;
若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挂失状态,则执行防盗操作。
28.根据权利要求23-26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执行防盗操作。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判断结果为不符合,则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执行防盗操作。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具有接收网络信息的能力;
若否,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人进行身份验证;
若未通过验证,则执行防盗操作。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验证至少包括下述任意一种:
密码验证、图案解锁、生物特征识别。
32.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操作包括至少一种以下操作:显示设定信息、锁定所述移动终端、将存储的用户数据删除或加密、进行定位操作和响铃。
33.根据权利要求23-26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还存储有与其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对应的预设操作,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若判断结果为符合,执行预设操作;所述预设操作与数据库存储的对应关系相关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86734 WO2016041160A1 (zh) | 2014-09-17 | 2014-09-17 |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64557A CN106664557A (zh) | 2017-05-10 |
CN106664557B true CN106664557B (zh) | 2021-05-18 |
Family
ID=55532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80349.9A Active CN106664557B (zh) | 2014-09-17 | 2014-09-17 |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280364A1 (zh) |
EP (1) | EP3185600B1 (zh) |
CN (1) | CN106664557B (zh) |
WO (1) | WO201604116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38185B2 (en) * | 2017-03-07 | 2022-02-01 | Sennco Solutions, Inc. | Integrated, persistent security monitoring of electronic merchandise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74013A1 (en) * | 2006-06-26 | 2008-01-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standby screen according to analysis result of user's behaviour |
CN101150821A (zh) * | 2007-10-29 | 2008-03-26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移动通信终端情景模式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
CN103024744A (zh) * | 2012-12-24 | 2013-04-03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身份验证的方法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210364B1 (ko) * | 2006-06-23 | 2012-12-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사용자의 행동 분석 결과에 따라 동작하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및 그 방법 |
AU2010207832B2 (en) * | 2009-02-02 | 2015-03-05 | Absolute Software Corporation | Location dependent monitoring for stolen devices |
US8863307B2 (en) * | 2012-06-05 | 2014-10-14 | Broadcom Corporation | Authenticating users based upon an identity footprint |
WO2014027242A1 (en) * | 2012-08-13 | 2014-02-20 | Yougetitback Limi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the unauthorized use of a device |
US9392463B2 (en) * | 2012-12-20 | 2016-07-12 | Tarun Anan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omaly in a handheld device |
CN104023309B (zh) * | 2014-05-16 | 2017-11-07 |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 防盗提醒方法及装置 |
-
2014
- 2014-09-17 WO PCT/CN2014/086734 patent/WO201604116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9-17 US US15/512,135 patent/US2017028036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9-17 CN CN201480080349.9A patent/CN106664557B/zh active Active
- 2014-09-17 EP EP14902119.8A patent/EP3185600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74013A1 (en) * | 2006-06-26 | 2008-01-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standby screen according to analysis result of user's behaviour |
CN101150821A (zh) * | 2007-10-29 | 2008-03-26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移动通信终端情景模式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
CN103024744A (zh) * | 2012-12-24 | 2013-04-03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身份验证的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280364A1 (en) | 2017-09-28 |
WO2016041160A1 (zh) | 2016-03-24 |
EP3185600A1 (en) | 2017-06-28 |
CN106664557A (zh) | 2017-05-10 |
EP3185600A4 (en) | 2017-09-20 |
EP3185600B1 (en) | 2019-05-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39868B (zh) | 移动终端的丢失处理方法及系统 | |
US20140329500A1 (en) | Anti-Theft Pro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ellular Phone | |
KR100800722B1 (ko) | 분실 휴대단말기의 위치 확인 방법 및 시스템 | |
US9007174B2 (en) | Service identification authentication | |
US820448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missed calls and unread messages | |
CN102780813A (zh) | 基于移动终端的报警方法和系统 | |
CN101155212A (zh) | 一种限制移动终端使用的方法 | |
US9977924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 indicating loss of terminal | |
CN101163290A (zh) | 一种通过机卡相互认证限制移动终端使用的方法 | |
JP2019033510A (ja) | マルチナンバーサービス提供方法 | |
CN104601818A (zh) | 一种在通讯过程中切换操作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231740A (zh) | 防盗平台及客户端、终端及实现移动终端防盗的处理方法 | |
US10419876B2 (en) | Secure mobile device recovery | |
EP2820832B1 (en) | Initiating a communication using a wireless security key device | |
CN105282326A (zh) | 一种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电子装置 | |
CN102946482A (zh) | 一种检测用户终端的方法及用户终端 | |
US20090111439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monitored mobile phone | |
CN106664557B (zh) |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05376720B (zh) | 呼叫处理的方法、服务器、终端与系统 | |
CN105142169A (zh) | 异常操作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1163289A (zh) | 一种限制移动终端使用区域的方法 | |
US9002323B2 (en) | SIM card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CN110913055B (zh) | 终端设备的查找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
CN109246718B (zh) | 一种终端用户行为监控方法及装置 | |
CN105100120A (zh) | 客户识别模块的监测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