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4343A -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4343A
CN106664343A CN201580034974.4A CN201580034974A CN106664343A CN 106664343 A CN106664343 A CN 106664343A CN 201580034974 A CN201580034974 A CN 201580034974A CN 106664343 A CN106664343 A CN 106664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terminal install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49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4343B (zh
Inventor
上森启志郎
园部博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com Inc
Original Assignee
Ico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om Inc filed Critical Ico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664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4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4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4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04W76/45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for Push-to-Talk [PTT] or Push-to-Talk over cellular [PoC]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利用经由通信网络来将中继装置与终端装置连接的声音通信系统,使自由度高的组通信成为可能。声音通信系统具有经由网络收发声音信号的终端装置以及中继装置。中继装置具有分组表。终端装置向中继装置发送指定自己所属的组的信息。中继装置如果从终端装置接收到指定组的信息,则将指示将终端装置归入到所指定的组的信息登记在分组表中。终端装置将发送给自己所属组的声音信号发送给所述中继装置。中继装置当从终端装置接收到发送给所属组的声音信号时,向属于所指定的组的其他的终端装置转发声音信号。

Description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网络的声音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作为建筑物内的联络系统的利用网络的对讲系统。在该对讲系统中,能够使多个终端装置(子机)同属一组,从而在组内实现同时相互通话。也就是说,和与主控制装置连接的接入点(母机)连接的多个终端装置被分组成多个组,各组内的各终端装置同时相互进行通话。
并且,在该对讲系统中,属于某一组的终端装置能够在其所属的组内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7-1510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系统中,终端装置能够选择的组是事先在主控制装置中登记的两个组中的任意一个,各终端装置的用户不能够自由地集中在一起形成任意成员的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经由通信网络将中继装置与终端装置连接的声音通信系统,能够实现自由度高的组通信。
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中继装置具有:经由网络而和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网络通信部;控制与终端装置的通信的控制部;和设定了分组表的存储部。控制部如果从终端装置接收到指定组的信息,则将指示将终端装置归入到所指定的组的信息登记在分组表中。当控制部从终端装置接收到发送给所属组的声音信号时,将声音信号转发给属于所指定的组的其他的终端装置。
本发明的声音通信系统具有经由网络来收发声音信号的终端装置以及中继装置。中继装置具有分组表。终端装置向中继装置发送指定自己所属的组的信息。如果中继装置从终端装置接收到指定组的信息,则将指示将终端装置归入到所指定的组的信息登记在分组表中。终端装置将发送给自己所属组的声音信号发送给所述中继装置。中继装置当从终端装置接收到发送给所属组的声音信号时,向属于所指定的组的其他的终端装置转发声音信号。
在本发明的声音通信方法中,经由网络来连接的多个终端装置经由中继装置来收发声音信号。终端装置向中继装置发送指定自己所属的组的信息。如果中继装置从终端装置接收到指定组的信息,则存储指示将终端装置归入到所指定的组的信息。终端装置将发送给自己所属的组的声音信号发送到中继装置。中继装置当从终端装置接收到发送给所属组的声音信号时,向属于所指定的组的其他的终端装置转发声音信号。
本发明的程序使经由网络来与终端装置通信的中继装置的控制部作为以下两种单元而发挥功能:将使终端装置归入到所指定的组的信息登记在所述分组表中的单元;和当从终端装置接收到发送给所属组的声音信号时,向属于所指定的组的其他的终端装置转发声音信号的单元。
在所述发明中,分组表预先存储一个或多个用户组栏,控制部也可以对终端装置发送用户组的信息来作为能够指定的组。
在所述发明中,也可以进行以下操作,即分组表预先设定一个或多个终端装置所属的通常的组,控制部当把属于通常的组的终端装置归入到用户组后,从通常的组将该终端装置暂时删除。
在所述发明中,指定组的信息可以被附加声音信号后从终端装置发送到中继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基于从终端装置发送的信息,设定用户组的成员,能够进行自由度高的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声音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终端装置的框图。
图3是表示设定在终端装置的存储部中的存储区域的图。
图4是表示声音包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是服务器装置的框图。
图6是表示设定在服务器装置中的终端表的图。
图7A是表示设定在服务器装置中的分组表的图。
图7B是表示设定在服务器装置中的分组表的图。
图8是表示设定在服务器装置中的混合表的图。
图9是表示进行用户组通信的情况下的顺序的图。
图10是表示终端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服务器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服务器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声音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声音通信系统的结构图。在该声音通信系统中,使用Wi-Fi等无线LAN(本地局域网)16,多个终端装置14(14-1~14-8)相互进行通信。终端装置14为与无线通信用的手持式收发器相似的形状,如图2所示,具备PTT(按键通话)开关220。从功能的方面来讲,终端装置14是一种经由无线接入点(AP)13收发声音包的无线网络设备。作为中继装置的服务器装置11对经由多个终端装置14的有线网络15以及无线LAN16的相互通信进行中继。另外,以下将有线网络15以及无线LAN16统称为网络17。
作为有线网络15,能够使用Ethernet(注册商标)的LAN或互联网等。在有线网络15包括互联网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用VPN(虚拟私人网络)而进行安全的通信。此外,作为无线LAN16,能够使用Wi-Fi等以IEEE802.11为基准的通信方式等。终端装置14与无线接入点13以该无线LAN16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在图1中,虽然设置了三台无线接入点13,但是在该声音通信系统中,无线接入点13的数量没有限制。
有线网络15与服务器装置11以及管理装置12连接。服务器装置11对终端装置14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其详细内容后面进行叙述。管理装置12由安装了管理程序的个人计算机等构成。管理装置12按照管理者的操作来访问服务器装置11,在服务器装置11中设定图6、图7A、图7B以及图8所示的表等。此外,管理装置12也发挥固定的终端装置的功能,能够与便携式的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
终端装置14一旦启动就经由通信范围的无线接入点13与网络17连接。当终端装置14与网络17连接时,服务器装置11对该终端装置14进行预设。预设是一种将终端装置14登记在服务器装置11中,对终端装置14提供必要的设定数据或程序的处理。由此,该终端装置14被设定成能够通信的状态。服务器装置11所发送的设定数据是例如图3所示的终端表211、分组表212等。终端表211、分组表212的详细内容后面进行叙述。此外,在之后适当的定时,终端装置14会要求服务器装置11更新登记。所谓之后适当的定时,是指例如每隔规定的时间连接的无线接入点13切换时。
在该声音通信系统中,服务器装置11接收从终端装置14没有通知地发送过来的声音包(RTP包),基于写入到该声音包的通信控制信息,将该包的声音信号发送到通信对象的终端装置14,由此,即使是经由网络17的声音通信,也不需要SIP顺序那样的通信建立顺序。也就是说,在该声音通信系统中,即使用户不进行拨号这样的呼叫操作,只要接通终端装置14的PTT开关220对扩音器讲话,该声音信号就会被中继到通信对象的终端装置14。由此,用户能够以和现有的无线通信的收发器相同的使用感来进行经由网络的声音通信。
在该声音通信系统中,终端装置14能够执行的通信形式为:个别通信、组通信以及全体通信。个别通信是一台终端装置14(呼叫终端装置)进行呼叫另一台终端装置的一对一的通信形式。组通信是呼叫终端装置14呼叫组,在属于该组的终端装置之间相互通信的形式。组通信的呼叫除了属于该组的终端装置14能够进行之外,不属于该组的终端装置14也能够进行。在不属于该组的终端装置14进行组通信的呼叫的情况下,只在由该呼叫产生的一系列通信(通信期间)期间内,进行呼叫的终端装置14也能够参加该组通信。以下,将该通信形式称为扩张组通信。此外,全体通信是以所有终端装置14为对象的组通信,是呼叫终端装置14呼叫全体,在所有终端装置之间相互通信的形式。
在成为组通信的对象的组中,通常存在组和用户组,各自按组编号识别。各组由管理装置12在服务器装置11中设定,当预设时,从服务器装置11设定在各终端装置14中。通常组是事先固定地决定了所属的终端装置14的组。用户组是只设定了组,所属的终端装置14没有决定的(在初始状态下无终端装置的)组。终端装置14根据用户的操作归入到由用户选择的用户组。用户的操作被从终端装置14发送给服务器装置11,服务器装置11当接收到这一信息时指示将该终端装置14归入到所选择的用户组中。在该终端装置14不属于通常组的情况下,服务器装置11暂时从该组中将该终端装置14除去。多个终端装置14根据用户的操作被归入到相同的用户组中,由此,能够在由用户(暂时地)组成的组的成员之间进行通信。另外,用户能够利用与用户组的选择操作大致相同的操作使终端装置14从用户组中脱离。
图2是终端装置14的框图。如上所述,从功能方面来讲,终端装置14是经由无线LAN的无线接入点(AP)13收发声音包的无线网络设备。控制部20由微处理器构成,控制终端装置14的操作。控制部20具有存储图3所示的数据的存储部21。与控制部20连接的有:操作部22、显示部23、音频电路24以及无线LAN通信部25。操作部22包括PTT开关220等按键开关,收到用户的操作后将该操作信号输入到控制部20。显示部23包括液晶显示器。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由用户的操作选择的通信方的识别编号或接收到的通信方的识别编号等。
音频电路24具有扩音器240以及扬声器241。控制部20将从接收到的声音包获取的声音信号解码并输入到音频电路24中。音频电路将该被解码的声音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从扬声器241输出。此外,音频电路24将从扩音器240输入的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输入到控制部20。控制部20将该数字声音信号声音包化并输入到无线LAN通信部25中。无线LAN通信部25具有以IEEE802.11为基准的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无线LAN通信部25将从控制部20输入的包发送给无线接入点13。根据以上的功能,如果用户按住PTT开关220并向扩音器240发送声音,则该声音信号被编辑到声音包并发送给服务器装置11。此外,无线LAN通信部25将经由无线接入点13从服务器装置11接收到的包输入到控制部20。
终端装置14具有PTT开关220与VOX电路242。所谓VOX电路242,是指如下电路:基于扩音器240的输入电平与其持续时间判断是否输入了用户的通话声音(声音信号),在判断输入了通话声音的情况下,将装置切换成与接通PTT开关220的情况下相同的通信状态。终端装置14通过模式设定,基于PTT开关220的开启以及VOX电路242中的一方或两方进行发送开启/断开的切换。
一般的无线通信收发器是当发送状态时不能够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的单一方式,相比之下,终端装置14能够进行声音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同时进行的全双工方式的通信。该功能是因为终端装置14是经由网络17高速地收发声音包的网络通信终端而实现的。不过,终端装置14即使在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也不会继续发送无声的声音包,而是利用PTT开关220或VOX电路242的功能,只将输入了通话声音时的声音包进行编辑以及发送。
如果服务器装置11对终端装置14进行了预设,则图3所示的内容被写入到存储部21。终端编号210是该终端装置14的识别信息,用1到多位数的数值表示。终端表211是记载了其他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的表。分组表212是记载了在声音通信系统中设定的组的组编号的表。该终端装置14能够与记载在终端表211以及分组表212中的终端装置14以及组进行通信。在分组表212中也记载了该终端装置14能够所属的用户组的编号。此外,用户组编号213是该终端装置14暂时所属的用户组的编号。用户组编号213成为在初始状态下表示不属于用户组的情况的“0”。然后,当根据该终端装置14的用户的操作而选择了记载在分组表212中的一个用户组时,该编号被写入到该用户组编号213的项目中,该终端装置14属于该用户组。
声音包具有图4所示的结构。声音包由报头以及数据主体(有效载荷)形成。报头中包括目标IP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以及发送端地址(sender address)。在从终端装置14向服务器装置11发送的声音包的情况下,目标IP地址是服务器装置11的IP地址,发送端地址是终端装置14的IP地址。另一方面,在从服务器装置11向终端装置14发送的声音包的情况下,目标IP地址是终端装置14的IP地址,发送端地址是服务器装置11的IP地址。在数据主体中包括被数字化了的声音信号以及通信控制信息。通信控制信息包括呼叫类别、呼叫ID、发送ID以及用户组编号。呼叫类别是识别该声音包是哪种通信类别(个别通信、组通信、全体通信)的信息。呼叫ID是识别通信对象(target device)的信息,在个别通信的情况下,使用该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在组通信的情况下,使用该组的组编号。
发送ID是表示声音信号的发送来源的信息。在从终端装置14向服务器装置11发送的声音包的情况下,在发送ID中写入该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从终端装置14被声音包化并发送的声音信号被在服务器装置11中替换成其他的声音包,并被转发给通信对象的终端装置14。在通信对象的终端装置14中,为了了解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的发送来源,在被从服务器装置11转发到终端装置14的声音包的发送来源ID中,写入将该声音信号发送过来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ID。在组通信的情况下,有时会将混合了从多个终端装置14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的信号包化并转发给终端装置14,但也可以除去该声音包的发送ID,无需写入组编号。
在组通信的情况下,将从参加组通信的多个终端装置14接收到的声音信号混合,并转发给参加组通信的各终端装置14,为了不使由终端装置14发送的声音信号返回到发送了声音信号的该装置,混合是按照各终端装置14分别进行的。即、针对没有发送声音信号的终端装置14转发将接收到的所有的声音信号都混合了的信号;针对发送了声音信号的终端装置14,将该终端装置14发送的声音信号除去,转发混合了除此之外的声音信号的信号。由此,在终端装置14中不会发生该装置发送的声音信号回声。
在进行组通信的情况下,属于组的终端装置14的结构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此时的各终端装置14的通信状况灵活地增减。详细内容参照图6的图表进行说明。
图5是服务器装置11的框图。服务器装置11具有:控制部30、存储部31以及网络通信部32。存储部31由例如硬盘或RAM等构成,存储图6~图8所示的各种图表或各终端装置14的设定数据等。控制部30进行终端装置14的设置或声音信号的混合等。网络通信部32控制与有线网络15的通信。
图6、图7A、图7B以及图8是表示设置在服务器装置11的存储部31中的表的图。
图6是表示终端表301的图。终端表301是用于服务器装置11管理终端装置14的表。各终端装置14通过被分别特殊地分配的识别编号识别。终端表301中按照每一终端编号存储了主动标志以及设定数据的存储地址。主动标志表示的是:终端装置14与网络17连接,访问服务器装置11并完成了服务器装置11进行的预设从而能够通信。设定数据是例如程序的更新数据(固件)、自己所属的组、记录了允许通信的其他组的电话薄等。
当终端装置14与网络17连接时,服务器装置11与终端装置14通信,对该终端装置14执行预设处理,该操作完成后,设置终端表301的主动标志,将能够通信的这一情况进行登记。而且,服务器装置11在之后适当的定时与终端装置14通信,更新该终端装置14的登记。之后适当的定时是指例如所连接的无线接入点13每隔规定时间切换时。
图7A、图7B是表示分组表302的图。分组表302是用于服务器装置11管理组的表。图7A表示初始状态的分组表302,图7B表示利用用户组的状态的分组表302。各组通过被分别特殊地分配的ID(组编号)识别。在分组表302中按照每一组存储该组编号、组类别以及属于该组的终端装置14(所属终端装置)的终端编号。组类别是通常组或用户组。通常组是所属终端事先决定的组。用户组是根据从终端装置14接收到的用户组信息登记所属终端的组。在该实施方式中,用户组被设定为1000以及1001这两个。在图7A中,没有登记在用户组中的终端装置14。在图7B中,在用户组1000中登记了三号的终端装置14-3与六号的终端装置14-6。作为该登记的替代,将通常组0010、0011中的终端装置14-3、14-6的登记暂时删除。由此,转移到用户组1000的终端装置14-3、14-6的用户能够在不受到其他通信的干扰的情况下,只利用终端装置14-3、14-6进行通信。另外,登记在用户组中的终端装置14的台数不仅限于两台。另外,也可以不将登记在用户组中的终端装置14从通常组中暂时删除。
当预设时,服务器装置11向终端装置14发送记载在终端表301中的终端编号的全部编号或一部分以及记载在分组表302中的组编号的全部编号或一部分。向各终端装置14发送哪些终端编号以及哪些组编号都记载在用于各终端装置14的设定数据(参照终端表301、分组表302)中。
图8是表示混合表(会话表)303的图。混合表303是用于服务器装置11管理通信会话的表。通信会话是指将服务器装置11作为中继装置的多个终端装置14之间的通信状态。混合表303具有多行,每行存储一个通信会话的信息。服务器装置11当从终端装置14接收到声音信号(声音包)时,参照混合表303判断该声音信号是哪个通信会话。
当服务器装置11从终端装置14接收到作为最初的声音包的呼叫声音包时,基于该声音包的通信会话被登记在混合表303中。
关于各通信会话,在混合表303中设有会话编号、呼叫发出终端编号、参加终端编号、追加终端编号、除外终端编号以及剩余保持时间(T1)的项目。会话编号是识别该通信会话的编号。呼叫发出编号是发送该通信会话的最初的声音包(呼叫声音包)的终端装置14(呼叫发出终端装置)的终端编号。会话编号可以是每一通信会话的特殊的值,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写入到所述呼叫声音包中的通信对象识别编号。作为会话编号登记了终端编号的通信会话(例如“19”)是个别通信的通信会话。个别通信是一对一的个别的终端装置14之间的通信。作为会话编号登记了组编号的通信会话(例如“0012”)是组通信的通信会话。组通信是多个终端装置14(一般为三台以上)相互交换声音信号的通信。
参加终端编号是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的一览。在从将终端编号登记在参加终端编号中的某一终端装置14发送来声音包的情况下,控制部30将该声音包转发给在参加终端编号中登记了终端编号的其他终端装置14,实现参加终端装置之间的相互通信。
在组通信会话的情况下,参加终端编号成为呼叫发出终端装置的终端编号以及属于被指定为通信对象的组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不过,即使属于该组也不是主动的终端装置14或进行其他的个别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不能够参加该组通信会话,因此,这些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从参加终端编号中删除(登记在删除终端编号一览中)。另外,由于转移到了用户组中,从组中被暂时删除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不被作为组的所属终端,不记载在组通信会话的删除终端编号的项目中。
在呼叫发出终端装置是不属于该组的终端装置14的情况下,即、在终端装置14将本台所属的组以外的组呼出的情况(扩展组通信)下,该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也被作为参加终端编号登记。同时,作为被临时成员登记的追加终端装置,该终端编号也被登记在追加终端编号的一览中。即、在该组通信会话中,呼叫发出终端装置即使不属于组,也和属于该组的终端装置14同样地被作为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参加终端装置)对待。另外,在混合表303的项目中,追加终端编号、删除终端编号的栏不是必须的。仅仅在参加终端编号的栏中追加、删除终端编号就能够进行表的管理。
在个别通信会话的情况下,作为参加终端编号,登记呼叫发出终端装置的终端编号与通信对象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由于是一对一通信,因此,不登记追加终端编号以及删除终端编号。
此外,保持时间是在从参加终端装置没有发送来声音包的状态下,不解除该通信会话而进行保持的时间。服务器装置11中的各通信会话的保持时间被设定为例如30秒。混合表303的保持时间定时器(TS)是当没有发送来声音包时计算保持时间的经过的定时器。保持时间定时器TS利用控制部30的处理(参照图12),当没有发送来声音包时进行倒计时,并且,如果发送来声音包,则重设为30秒。在由于30秒的期间内从参加终端装置没有发送来声音包的缘故定时器到时间了的情况下,该通信会话被解除,该通信会话的信息被从混合表303中删除。
在以上的示例中,在组通信会话中,除了所属终端装置之外,在混合表303的参加终端装置的项目中追加登记呼叫发出终端装置,即使是所属终端装置也为非主动的终端装置14以及进行其他的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被删除。但是,在参加终端装置的项目中追加登记的终端装置14以及被删除的终端装置14不仅限于这些。
某一参加终端装置一旦在组通信会话的期间内开始其他通信会话(个别通信会话),则在该时刻被从该组通信会话的参加终端装置删除。即、该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从参加终端编号的栏中移动到删除终端编号的栏中。
此外,为了继续通信会话,在各终端装置14中也需要对保持时间进行计时。终端装置14的保持时间(T1)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定为5秒,变得比服务器装置11的保持时间(TS=30秒)还短。用户在关掉PTT开关220之后,经过5秒后,即使在服务器装置11维持该通信会话,也能够通过规定操作开始其他的通信会话。终端装置14的保持时间(T1)也能够设定在30秒以上。
此外,混合表303可以分成由执行中混合表与退避表构成的两个表。执行中混合表是登记了当前进行混合的会话的表,形成在高速存储器上。通信(声音信号的收发)停止了的会话在200微秒左右的短时间内被转录到退避表中,在退避表中只保持保持时间(T1)。如果在保持时间内再次发生通信(声音信号的收发),则该会话再次被转录到执行中混合表中,用于执行混合。由此,提早将各终端装置14从混合表303中开放。
参照图9对该声音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组的通信会话的形成顺序进行说明。首先,系统的管理负责人操作管理装置12,针对服务器装置11设定终端表301以及分组表302(S101)。此时,在分组表302中也设定用户表。然后,一旦用户接通终端装置14的电源(S102),终端装置14访问服务器装置11,服务器装置11对该终端装置14进行预设处理(S103)。通过该处理,终端装置14获取包括用户组的组编号,成为能够通信的状态。用户操作在上述处理中启动的终端装置14来变更组(S104)。也就是说,用户选择用户组变更的菜单,通过拨号选择所希望的用户组的编号。由此,终端装置14所属的用户组被变更。也就是说,存储在终端装置14的存储部21中的用户组编号213被变更。终端装置14所属的用户组在初始状态下为“0(无所属)”。另外,在S104的操作之前,用户(终端装置14)可以利用通常组的组通信或个别通信进行通信。用户将被变更了用户组的终端装置14的PTT开关220接通开始通信(S105)。通过接通PTT开关220,终端装置14将图4所示的声音包编辑并发送给服务器装置11。服务器装置11基于从终端装置14接收到的声音包的用户组编号更新分组表302(S106)。在终端装置14的用户组编号被变更的情况下,通过该处理,如图7(B)所示,在用户组中登记所属终端。之后,服务器装置11处理登记了所属终端的用户组的通信会话,对声音信号进行中继(S107)。
用户当变更终端装置14的用户组时,能够通过很短地按下PTT开关220而很短地将声音包发送,能够在不进行实际通信的情况下只将用户组的变更登记在服务器装置11中。此外,即使在用户组变更后不进行任何操作,也会由于终端装置14在上述规定的定时与服务器装置11之间进行登记的更新处理的缘故,而在此时将用户组的变更登记在服务器装置11中。
图10是表示由终端装置14的控制部20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每隔20微妙反复地执行。在该处理中,根据PTT开关220的接通/断开或声音包(RTP包)的接收,计算出现在的通信状态(status)。在此,在该流程图中所使用的标志、定时器种类如下所示。
PTT:是按键通话开关(PTT开关)220的缩写,但不仅限于PTT开关220的接通/断开,也包括由VOX电路执行的发送信号的接通/断开。
NC0:是根据用户的操作所选择的通信对象的识别编号(终端编号/组编号),被写入到建立通信会话的最初的声音包(呼叫声音包)中,成为会话编号(NC1)。
NC1:是会话编号(呼叫ID)、识别执行中的通信会话的编号。
FC:是通信会话标志(是表示该终端装置14参加通信会话的情况的标志)。
FT:是通信过程中标志(是表示声音包的发送过程中或接收过程中的标志)
T1:保持时间定时器(对通信会话的保持时间(5秒)进行计时的定时器)。
S10~S21是声音包的发送管理处理。控制部20判断PTT开关220的状态(S10)。控制部20在PTT开关220接通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到S11。在PTT开关220没有接通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到S21。
在S11中,控制部20判断是否设置了通信会话标志FC。在没有设置通信会话标志FC的情况下(在S11中是否),通过本次的PTT开关220的接通制成的声音包是呼叫声音包。控制部20设置表示正在收发通信会话标志FC以及声音包的通信过程中标志FT(S12)。控制部20将用户所选择的通信对象编号NC0转录到通信会话编号NC1中(S13),制成写入了存储在该通信会话编号NC1以及用户组编号213的项目中的用户组编号的声音包(S14),并将该声音包发送到服务器装置11(S15)。根据该呼叫声音包的发送,由服务器装置11开始通信会话。控制部20将保持时间定时器T1重新设定为5秒(S16),然后,使处理进入到S30以下的声音包的接收管理处理。
在S11中,在已经设置了通信会话标志FC的情况下(在S11中为是),控制部20判断是否设置了通信过程中标志FT,即、判断是否当前正在进行声音包的收发(S17)。在没有设置通信过程中标志FT的情况下(在S17中为否),控制部20设置通信过程中标志FT(S18)。处理以S11→S17→S18的方式进行是在处于维持已经开始了的通信会话的状态下,开始新的声音包(用户的通话声音)的发送的情况。在S19中,继续已经开始的通信会话,判断针对该通信会话是回复本次的声音包(在S19中为否),还是从之前的通信会话脱离,针对新的通信对象发送本次的声音包、即是否建立新的其他的通信会话(在S19中为是)。该判断根据例如是否在本次的PTT开关220接通之前就进行了用户的操作、例如通信对象的选择操作等进行即可。在用户进行了选择新的通信对象的操作的情况下,通过S20的处理进行建立针对该所选择的通信对象的新的通信会话的处理即可。
在更新通信会话的情况下(在S19中为是),控制部20将此时所选择的通信对象编号NC0转录到通信会话编号NC1中(S20),使处理进入到S14。在继续已经开始的通信会话的情况下(在S19中为否),控制部20就直接使处理从S19进入到S14。
在S10中,在PTT开关220没有被接通的情况下(在S10中为否),控制部20重新设置通信过程中标志FT(S21)。另外,在已经重新设置了通信过程中标志FT的情况下,可以保持该状态。然后,控制部20使处理进入到S30以下的声音包的接收管理处理。
控制部20在S30中判断是否经由网络17接收了声音包。控制部20在接收了声音包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S31。在没有接收到声音包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S40。
在S31中,控制部20判断是否设置了通信会话标志FC。在没有设置通信会话标志FC的情况下(在S31中为否),本次建立新的通信会话,判断已经发送来该最初的声音包,并设置通信会话标志FC以及通信过程中标志FT(S33)。FT标志是表示当前正在收发声音包的标志。控制部20将包括在该声音包中的通信对象编号转录到通信会话编号NC1中(S34)。控制部20向音频电路24输出声音包(S35),将保持时间定时器T1重新设定为5秒(S36)。
在S31中,在已经设置了通信会话标志FC的情况下(在S31中为是),根据本次的声音包的接收设置通信过程中标志FT(S32)。另外,在已经设置了通信过程中标志FT的情况下,保持该状态即可。然后,控制部20使处理进入S35。
在S30中,在没有接收到声音包的情况下(在S30中为否),控制部20判断是否设置了通信会话标志FC(S40)。在设置了通信会话标志FC的情况下(在S40中为是),控制部20执行S41以下的处理。在没有设置通信会话标志FC的情况下(在S40中为否),控制部20就这样结束处理。
在S41中,控制部20判断是否设置了通信过程中标志FT。在设置了通信过程中标志FT的情况下(在S41中为是),控制部20就这样结束处理。在没有设置通信过程中标志FT的情况下(在S41中为否),即、在虽然重新设定了通信过程中标志FT,但是为设置了通信会话标志FC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20对保持时间定时器T1进行减一(20微秒)的减法计算(S42)。然后,判断通过该减法计算保持时间定时器T1是否成为0(S43)。在保持时间定时器T1成为0的情况下(在S43中为是),控制部20为了解除通信会话,而重新设定通信会话标志FC(S44)。在S43中,在保持时间定时器T1还比0大的情况下(在S43中为否),控制部20就这样结束处理。
图11以及图12是表示服务器装置11的操作的流程图。图11表示声音包接收时的处理。图12表示混合表管理处理。
在图11中,控制部30当从终端装置14接收到声音包时(S50),从该声音包读出设定在该终端装置14中的用户组编号(S51)。在读出的用户组编号不是“0”的情况下(在S52中为否),在分组表302读出的用户组编号的项目中登记该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将该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暂时从该终端装置14所属的通常组中删除(S53)。相反,在读出的用户组编号是“0”的情况下(在S52中为是),将该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从分组表302的用户组的项目中删除,解除从通常组中暂时删除,使其回归到通常组(S54)。另外,S53、S54的处理只在写入到声音包的用户组编号出现变更的情况下进行即可。
判断用发送来源终端编号以及通信对象编号识别的通信会话是否已经登记在混合表303中(S60)。在通信会话已经登记在混合表303中的情况下(在S60中为是),控制部30基于混合表303的参加终端编号,将包含在所接收到的声音包中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参加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S66)。并且,将混合表303的该通信会话的保持时间定时器TS重新设定为30秒(S67)。
在所接收到的声音包的通信会话没有登记在混合表303中的情况下(在S60中为否)、即、在该声音包为呼叫声音包的情况下,将基于该呼叫声音包的新的通信会话登记在混合表303中(S61)。此时,通信对象编号被作为会话编号登记,该声音包的发送来源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作为呼叫发出终端编号登记。作为参加终端编号,在个别通信会话的情况下,登记通信对象编号以及呼叫发出终端编号;在组通信会话的情况下,登记属于呼叫发出终端编号以及通信对象编号的组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另外,在呼叫发出终端装置不属于组的情况下,呼叫发出终端编号也登记在追加终端编号中。而且,在属于组的终端装置14中,当存在非主动的、由于正在参加其他的通信会话等原因而不能够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时,该终端编号被从参加终端编号的项目中删除,转录在删除终端编号的项目中。
控制部30将接收到的声音包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S62)。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从登记在混合表303中的该通信会话的参加终端编号中决定。
控制部30通过参加在S61建立的通信会话而判断是否存在被从已经登记的通信会话的参加终端装置删除的终端装置14(S63)。在存在该终端装置14的情况下(在S63中为是),从该之前建立的通信会话的参加终端编号删除该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S64)。被删除的终端编号被转录到删除终端编号中。通过这样做将各通信会话的参加终端装置优化。
图12的混合表管理处理是定期(例如每隔20微妙)反复执行的。控制部30首先指定混合表303的第一行的通信会话(S70)。控制部30对所指定的通信会话的保持时间定时器TS进行减一(20微秒)的减法计算(S71),通过该减法计算判断保持时间定时器TS是否成为0(S72)。在保持时间定时器TS成为0的情况下(在S72中为是),控制部30结束该通信会话,并将该行的通信会话删除(S73)。
控制部30通过到混合表303的最后一行为止按顺序进行以上处理(S74,S75)而进行混合表303的管理。
在终端装置14于通常组的通信会话的过程中移动到用户组的情况下,可以将该终端装置14从通常组的通信会话中删除。另外,当在通常组的通信会话的过程中,移动到用户组的终端装置返回到该通常组时,也可以在中途参加该通常组通信的会话。同样,在终端装置14在用户组的通信会话的过程中移动到其他组(通常组、其他的用户组)的情况下,可以将该终端装置14从该用户组的通信会话中删除。此外,在用户组的通信会话的过程中,在其他的终端装置重新属于该用户组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中途参加该用户组通信的会话。
符号说明
11 服务器装置(中继装置)
12 管理装置
13 无线接入点
14 终端装置
20 (终端装置的)控制部
30 (服务器装置的)控制部
32 网络通信部
220 PTT(按键通话)开关
242 VOX电路
301 终端表
302 分组表
303 混合表(会话表)

Claims (7)

1.一种中继装置,具备:
网络通信部,其经由网络而和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控制部,其控制与所述终端装置的通信;和
存储部,其设定了分组表,
所述控制部如果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指定组的信息,则将指示将所述终端装置归入到所指定的所述组的信息登记在所述分组表中,
所述控制部当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发送给所属组的声音信号时,将声音信号转发给属于所指定的所述组的其他的终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分组表事先存储一个或多个用户组栏,
所述控制部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作为能够指定的组的所述用户组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分组表事先设定一个或多个终端装置所属的通常的组,所述控制部当基于所述信息把属于所述通常的组的终端装置归入到所述用户组后,从所述通常的组将该终端装置暂时删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指定所述组的信息被附加所述声音信号后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
5.一种声音通信系统,其具有经由网络来收发声音信号的终端装置以及中继装置,
所述中继装置具有分组表,
所述终端装置向所述中继装置发送指定自己所属的组的信息,
所述中继装置如果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指定组的信息,则将指示将所述终端装置归入到所指定的所述组的信息登记在所述分组表中,
所述终端装置将发送给自己所属组的声音信号发送给所述中继装置,
所述中继装置当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发送给所属组的声音信号时,向属于所指定的所述组的其他的终端装置转发声音信号。
6.一种声音通信方法,经由网络而被连接的多个终端装置经由中继装置来收发声音信号,
所述终端装置向所述中继装置发送指定自己所属组的信息,
所述中继装置如果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指定组的信息,则存储指示将所述终端装置归入到所指定的所述组的信息,
所述终端装置将发送给自己所属的组的声音信号发送到所述中继装置,
所述中继装置当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发送给所属组的声音信号时,向属于所指定的所述组的其他的终端装置转发声音信号。
7.一种程序,使经由网络来与终端装置通信的中继装置的控制部作为以下两种单元而发挥功能:
如果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指定组的信息,则使将所述终端装置归入到所指定的所述组的信息登记在所述分组表中的单元;和
当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针对所属组的声音信号时,向属于所指定的所述组的其他的终端装置转发声音信号的单元。
CN201580034974.4A 2014-11-28 2015-09-11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通信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06664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1905 2014-11-28
JP2014-241905 2014-11-28
PCT/JP2015/075907 WO2016084459A1 (ja) 2014-11-28 2015-09-11 中継装置、音声通信システム、音声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4343A true CN106664343A (zh) 2017-05-10
CN106664343B CN106664343B (zh) 2019-12-13

Family

ID=56074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4974.4A Active CN106664343B (zh) 2014-11-28 2015-09-11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通信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9737B2 (zh)
EP (1) EP3226526B1 (zh)
JP (1) JP6680988B2 (zh)
CN (1) CN106664343B (zh)
WO (1) WO20160844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7700B2 (ja) * 2014-07-04 2019-03-06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通信中継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音声通信システム
JP6118007B1 (ja) * 2017-01-30 2017-04-19 アルイン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770235B2 (ja) 2017-02-08 2020-10-14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音声通信システム、音声信号の転送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428737B (zh) * 2017-08-24 2021-05-04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变更群组类型的方法、群组创建方法及装置
JP7201897B2 (ja) * 2018-09-27 2023-01-11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音声通信のモニタ方法
JP7153841B2 (ja) * 2019-02-14 2022-10-17 株式会社ナカヨ インターカムシステム、インターカム端末、およびインターカム通話方法
US10986038B1 (en) * 2019-11-12 2021-04-20 Slack Technologies, Inc. Authorizations associated with externally shared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4508A (ja) * 1999-02-18 2000-09-0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閉域ユーザグループ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US20050164727A1 (en) * 2004-01-28 2005-07-28 Nec Corporation Control stati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888911A (zh) * 2006-02-17 2014-06-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多个同时群组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5848A (en) * 1997-10-27 1999-12-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talkgroup call in a wireless CDMA system
ES2269017T1 (es) * 2004-02-27 2007-04-0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odo, sistema y dispositivo para descubrir un identificador de un grupo de conversacion proporcionado.
JP4773688B2 (ja) 2004-03-31 2011-09-14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通信方法、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US8406797B2 (en) 2004-08-24 2013-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playing alert tones in a push-to-talk system
JP4780397B2 (ja) 2005-10-24 2011-09-28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カムシステム
US8364191B2 (en) 2007-12-28 2013-01-29 Apple Inc. Group call management
JP2011135503A (ja) * 2009-12-25 2011-07-07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無線通信装置
KR101466262B1 (ko) * 2013-08-19 2014-11-2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중계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4508A (ja) * 1999-02-18 2000-09-0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閉域ユーザグループ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US20050164727A1 (en) * 2004-01-28 2005-07-28 Nec Corporation Control stati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888911A (zh) * 2006-02-17 2014-06-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多个同时群组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84459A1 (ja) 2017-09-07
US20170332211A1 (en) 2017-11-16
US10009737B2 (en) 2018-06-26
JP6680988B2 (ja) 2020-04-15
EP3226526B1 (en) 2022-09-07
EP3226526A1 (en) 2017-10-04
CN106664343B (zh) 2019-12-13
WO2016084459A1 (ja) 2016-06-02
EP3226526A4 (en) 2018-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4343A (zh)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CN105706433B (zh)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记录介质以及中继方法
CN106063236B (zh)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05684405B (zh)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记录介质以及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
JP6817519B2 (ja) 中継装置、通信パケットの中継方法および音声通信システム
CN105684404B (zh)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存储介质以及中继方法
CN106688223A (zh) 终端装置、终端设定系统、终端设定程序以及终端设定方法
CN105706430B (zh)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06031201B (zh)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以及声音通信方法
EP3576391B1 (en) Relay device,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voice signal transfer method, and program
JP6485281B2 (ja) 音声通信システムの設定方法
JP2021082953A (ja) 音声通信システム、音声通信方法、および、音声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06416322A (zh) 中继装置、通信中继方法、程序以及声音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30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