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4127A - 在无线网络中的具有集成的天线波束训练的切换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网络中的具有集成的天线波束训练的切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4127A
CN106664127A CN201580035354.2A CN201580035354A CN106664127A CN 106664127 A CN106664127 A CN 106664127A CN 201580035354 A CN201580035354 A CN 201580035354A CN 106664127 A CN106664127 A CN 106664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base station
wave beam
data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53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4127B (zh
Inventor
K·G·汉佩尔
厉隽怿
V·D·帕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664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4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4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4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用于维持与无线网络的链路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装置进行以下操作:经由与第一基站的第一链路来与所述无线网络传输数据;获取用于与第二基站执行波束训练序列的资源,其中,所获取的资源允许在经由所述第一链路传输所述数据的同时执行与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波束训练序列;使用该资源执行所述波束训练序列并与所述第二基站交换信令信息以建立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链路;基于所述波束训练序列来评估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以及基于所述评估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

Description

在无线网络中的具有集成的天线波束训练的切换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6月30日提交的题目为“HANDOVER WITH INTEGRATEDANTENNA BEAM TRAI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的美国专利申请No.14/320,322的权益,通过引用方式将其整体明确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公开内容涉及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为使用窄的、链路特定的天线波束对的接入技术启用快速切换。
背景技术
为了提供诸如话音、视频、数据、消息传递和广播等各种电信服务,广泛地部署了无线通信系统。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采用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发送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技术。这种多址技术的例子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和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
在各种电信标准中已经采用了这些多址技术以提供使得不同的无线设备能在城市、国家、地区乃至全球层面进行通信的公共协议。新兴电信标准的例子是长期演进(LTE)。LTE是对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颁布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移动标准的增强集。LTE被设计用于通过以下行为来更好地支持移动宽带互联网接入:提高频谱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利用新的频谱,以及通过在下行链路(DL)上使用OFDMA、在上行链路(UL)上使用SC-FDMA以及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来与其它开放标准更好地整合。然而,随着对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持续增加,存在对LTE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需求。优选地,这些改进应当适用于其它多址技术和采用这些技术的电信标准。
毫米波(mmW)范围内的无线接入技术需要在端点之间传输窄的、路径特定天线波束(例如,笔形波束),以克服高的传播损耗和减少的多径分集。由于毫米波中的短波长和有限的链路余量,无线信道对于阴影效应变得敏感。可以经由宏分集来减轻这种阴影效应。例如,当到服务基站的链路变得受损时,当前由服务基站服务的移动终端可以切换到可替代的目标基站。当前的移动性协议(例如由3GPP或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定义的协议)通常太慢而不能跟随快速阴影效应。此外,根据当前的移动性协议,移动终端参与的每个切换操作需要在移动终端和目标基站之间执行训练序列,以创建匹配的笔形波束对,这增加了整体切换延迟。因此,需要能够为使用窄的、链路特定的天线波束对的接入技术启用快速切换的方案。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维持与无线网络的链路的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装置。该装置可以具体实现在进行以下操作的UE中:经由与第一基站的第一链路来与所述无线网络传输数据;获取用于与第二基站执行波束训练序列的资源,其中,所获取的资源允许在经由所述第一链路传输所述数据的同时执行与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波束训练序列;使用该资源执行所述波束训练序列并与所述第二基站交换信令信息以建立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链路;基于所述波束训练序列来评估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以及基于所述评估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网络架构的例子的示图。
图2是示出了接入网络的例子的示图。
图3是示出了接入网络中的演进型节点B和用户设备的例子的示图。
图4A至图4C是示出了结合LTE系统使用的mmW系统的示例性部署的示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在连接点和UE之间对波束成形的信号的传输的例子的示图。
图6是示出了具有路径特定的波束成形的mmW接入网络的架构的示图。
图7是示出了远离资源(away-resource)结构的示图。
图8是示出了基站波束扫描和移动站波束扫描的示图。
图9是示出了跨越不同时隙的波束训练序列的示图。
图10是用于维持与无线网络的链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示例性装置中不同模块/单元/组件之间的数据流的数据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针对采用处理系统的装置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对各种配置的描述,而不旨在表示本文中所描述的概念可以以其实践的唯一配置。出于提供给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的目的,详细描述包括特定的细节。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具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这些概念。在一些实例中,为了避免模糊这些概念,以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的结构和组件。
现将参照各种装置和方法来呈现电信系统的若干方面。这些装置和方法将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进行描述,并且在附图中通过各种框、模块、组件、电路、步骤、过程、算法等等(其统称为“要素”)来示出。可以使用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这些要素。至于这些要素是实现成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
通过举例的方式,要素或者要素的任何部分或者要素的任意组合,可以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处理系统”来实现。处理器的例子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状态机、门控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电路和被配置为执行贯穿本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其它适当硬件。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执行软件。无论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它术语,软件应当被广意地解释为意味着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的线程、过程、函数等等。
因此,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或编码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通过举例的方式而不是限制的方式,这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压缩盘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是示出了LTE网络架构100的示图。LTE网络架构100可以被称为演进的分组系统(EPS)100。EPS 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102、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104、演进的分组核心(EPC)110、以及运营商的互联网协议(IP)服务122。EPS可以与其它接入网络互连,但为了简单起见,没有示出这些实体/接口。如图所示,EPS提供分组交换服务,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贯穿本公开内容呈现的各种概念可以扩展到提供电路交换服务的网络。
E-UTRAN包括演进型节点B(eNB)106和其它eNB 108,并且可以包括多播协调实体(MCE)128。eNB 106提供朝向UE 102的用户和控制平面协议终止。eNB 106可以经由回程(例如,X2接口)连接到其它eNB 108。MCE 128为演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eMBMS)分配时间/频率无线资源,并且确定eMBMS的无线配置(例如,调制和编码方案(MCS))。MCE 128可以是单独的实体或eNB 106的一部分。eNB 106还可以被称为基站、节点B、接入点、基站收发台、无线基站、无线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单元、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或一些其它的适当术语。eNB 106为UE 102提供到EPC 110的接入点。UE 102的例子包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膝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卫星无线设备、全球定位系统、多媒体设备、视频设备、数字音频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照相机、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或任何其它类似功能的设备。UE 102还可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移动站、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设备、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者一些其它的适当术语。
eNB 106连接到EPC 110。EPC 110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12、归属订户服务器(HSS)120、其它MME 114、服务网关116、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网关124、广播多播服务中心(BM-SC)126、和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118。MME 112是处理UE 102和EPC 110之间的信号传送的控制节点。通常,MME 112提供承载和连接管理。所有的用户IP分组都是通过服务网关116进行传送的,服务网关116本身连接到PDN网关118。PDN网关118提供UE IP地址分配以及其它功能。PDN网关118和BM-SC 126连接到IP服务122。IP服务122可以包括互联网、内联网、IP多媒体子系统(IMS)、PS流服务(PSS)和/或其他IP服务。BM-SC 126可以提供用于MBMS用户服务供应和传递的功能。BM-SC 126可以用作内容提供商MBMS传输的入口点,可以用于授权和发起PLMN内的MBMS承载服务,并且可以用于调度和传送MBMS传输。MBMS网关124可以用于向属于广播特定服务的多播广播单频网(MBSFN)区域的eNB(例如,106、108)分发MBMS业务,并且可以负责会话管理(开始/停止)并负责收集eMBMS相关的计费信息。
在一方面,UE 102能够经由LTE网络和毫米波(mmW)系统来传输信号。因此,UE 102可以通过LTE链路与eNB 106和/或其他eNB 108通信。另外,UE 102可以通过mmW链路与连接点(CP)或基站(BS)130(能够进行mmW系统通信)通信。
在进一步的方面,其他eNB 108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经由LTE网络和mmW系统来传输信号。因此,eNB 108可以被称为LTE+mmW eNB。在另一方面,CP/BS 130可能能够经由LTE网络和mmW系统来传输信号。因此,CP/BS 130可以被称为LTE+mmW CP/BS。UE 102可以通过LTE链路以及通过mmW链路与其他eNB 108通信。
在又一方面,其他eNB 108可能能够经由LTE网络和mmW系统来传输信号,而CP/BS130能够仅经由mmW系统来传输信号。因此,不能经由LTE网络向其他eNB 108传输信号的CP/BS 130可以通过mmW回程链路与其他eNB 108通信。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讨论用于维持定向无线网络(例如EPS 100)中的UE 102和CP 130之间的链路的技术。
图2是示出了LTE网络架构中的接入网络200的例子的示图。在这个例子中,将接入网络200划分成数个蜂窝区域(小区)202。一个或多个较低功率级的eNB 208可以具有与小区202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相重叠的蜂窝区域210。所述较低功率级的eNB 208可以是毫微微小区(例如家庭eNB(HeNB))、微微小区、微小区或远程无线头端(RRH)。每个宏eNB 204被分配给相应的小区202并且经配置为小区202中的所有UE 206提供到EPC 110的接入点。在接入网络200的这个例子中没有集中式控制器,但是可以在可替代的配置中使用集中式控制器。eNB 204负责所有无线相关的功能,包括无线承载控制、准入控制、移动性控制、调度、安全性、以及到服务网关116的连接性。eNB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例如,3个)小区(也被称为扇区)。术语“小区”可以指的是eNB的最小覆盖区域和/或服务特定覆盖区域的eNB子系统。此外,术语“eNB”、“基站”和“小区”在本文中可以互换使用。
在一个方面,UE 206可以经由LTE网络和毫米波(mmW)系统来传输信号。因此,UE206可以通过LTE链路与eNB 204通信,并且通过mmW链路与连接点(CP)或基站(BS)212(能够进行mmW系统通信)进行通信。在进一步的方面,eNB 204和CP/BS 212可以经由LTE网络和mmW系统来传输信号。因此,UE 206可以通过LTE链路和mmW链路(当eNB204能够进行mmW系统通信时)与eNB 204进行通信,或者通过mmW链路和LTE链路(例如,当CP/BS 212能够进行LTE网络通信时)与CP/BS212进行通信。在又一方面,eNB 204经由LTE网络和mmW系统传输信号,而CP/BS 212仅经由mmW系统传输信号。因此,不能经由LTE网络向eNB204传输信号的CP/BS212可以通过mmW回程链路与eNB 204通信。
由接入网络200采用的调制和多址方案可以取决于所部署的具体电信标准而变化。在LTE应用中,在DL上使用OFDM并且在UL上使用SC-FDMA,以支持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二者。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接下来的详细描述将容易理解的,本文中给出的各种概念良好地适用于LTE应用。然而,这些概念可以容易地扩展到采用其它调制和多址技术的其它电信标准。通过举例的方式,这些概念可以扩展到演进数据优化(EV-DO)或超移动宽带(UMB)。EV-DO和UMB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公布的、作为CDMA2000标准族一部分的空中接口标准并且采用CDMA以提供到移动站的宽带互联网接入。这些概念还可以扩展到:采用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型(例如TD-SCDMA)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采用TDMA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和采用OFDMA的演进的UTRA(E-UTRA)、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 802.20和闪速OFDM(Flash-OFDM)。在来自3GPP组织的文献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和GSM。在来自3GPP2组织的文献中描述了CDMA2000和UMB。实际所采用的无线通信标准和多址技术将取决于特定应用和对系统施加的整体设计约束。
eNB 204可以具有支持MIMO技术的多个天线。MIMO技术的使用使得eNB 204能够利用空间域来支持空间复用、波束成形和发射分集。空间复用可以用于在同一个频率上同时发送不同的数据流。可以将数据流发送给单个UE 206以提高数据速率或发送给多个UE 206以提高整体系统容量。这可以通过对每个数据流进行空间预编码(即,施加对振幅和相位的缩放)并且随后通过DL上的多个发送天线来发送每个空间预编码的流来实现。到达UE(206)处的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具有不同的空间签名,这使得每个UE 206能够恢复去往UE 206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在UL上,每个UE 206发送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这使得eNB 204能够识别每个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的源。
当信道状况良好时,通常使用空间复用。当信道状况较差时,可以使用波束成形来将传输能量集中到一个或多个方向上。这可以由对通过多个天线进行发送的数据进行空间预编码来实现。为了在小区的边缘处获得良好的覆盖,可以结合发射分集来使用单个流波束成形传输。
在接下来的详细描述中,将参照在DL上支持OFDM的MIMO系统来描述接入网络的各个方面。OFDM是在OFDM符号内的数个子载波上调制数据的扩频技术。子载波以精确的频率间隔开。所述间隔提供了使得接收机能够从子载波恢复数据的“正交性”。在时域中,可以向每个OFDM符号添加保护间隔(例如循环前缀)以对抗OFDM符号间干扰。UL可以使用DFT扩展OFDM信号的形式的SC-FDMA以补偿高的峰均功率比(PAPR)。
图3是在接入网络中与UE 350通信的eNB 310的框图。在DL中,向控制器/处理器375提供来自核心网的上层分组。在DL中,控制器/处理器375提供报头压缩、加密、分组分段和重新排序、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以及基于各种优先级度量的到UE 350的无线资源分配。控制器/处理器375还负责HARQ操作、对丢失分组的重发、以及到UE 350的信号发送。
发送(TX)处理器316实现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信号处理功能包括:编码和交织以促进UE 350处的前向纠错(FEC),和基于各种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相移键控(M-PSK)、M正交幅度调制(M-QAM))向信号星座进行映射。随后将经编码和经调制的符号分离成并行流。随后将每个流映射到OFDM子载波、在时域和/或频域上与参考信号(例如导频)进行复用、并且随后使用反向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组合在一起以产生携带时域OFDM符号流的物理信道。对OFDM流进行空间预编码以产生多个空间流。可以使用来自信道估计器374的信道估计来确定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使用其用于空间处理。信道估计可以从参考信号和/或由UE 350发送的信道状况反馈推导出。随后经由分别的发射机318TX将每个空间流提供给不同的天线320。每个发射机318TX可以将RF载波调制有相应的空间流以用于传输。
在UE 350处,每个接收机354RX通过其相应的天线352接收信号。每个接收机354RX恢复调制到RF载波上的信息并且向接收(RX)处理器356提供所述信息。RX处理器356实现各种信号处理功能。RX处理器356可以执行对信息的空间处理以恢复去往UE 350的任何空间流。如果多个空间流要去往UE 350,则RX处理器356可以将它们组合成单个OFDM符号流。随后RX处理器356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OFDM符号流从时域转换到频域。频域信号包括针对OFDM信号的每个子载波的分别的OFDM符号流。通过确定由eNB 310发送的最可能的信号星座点,来恢复和解调每个子载波上的符号和参考信号。这些软决定可以基于由信道估计器358所计算的信道估计。随后对软决定进行解码和解交织以恢复最初由eNB 310在物理信道上发送的数据和控制信号。随后将数据和控制信号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359。
控制器/处理器359可以与存储有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360相关联。存储器360可以被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在UL中,控制器/处理器359提供了传输信道和逻辑信道之间的解复用、分组重组、解密、报头解压缩、控制信号处理,以恢复来自核心网的上层分组。随后向数据宿362提供上层分组。还可以向数据宿362提供各种控制信号以进行处理。控制器/处理器359还负责使用确认(ACK)和/或否定确认(NACK)协议进行检错以支持HARQ操作。
在UL中,使用数据源367来向控制器/处理器359提供上层分组。类似于结合由eNB310进行的DL传输来描述的功能,控制器/处理器359基于eNB 310进行的无线资源分配,提供报头压缩、加密、分组分段和重新排序、以及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控制器/处理器359还负责HARQ操作、丢失分组的重发、和到eNB 310的信令。
TX处理器368可以使用由信道估计器358从参考信号或由eNB 310发送的反馈推导出的信道估计来选择合适的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促进空间处理。可以经由分别的发射机354TX向不同的天线352提供由TX处理器368产生的空间流。每个发射机354TX可以将RF载波调制有相应的空间流以用于传输。
以类似于结合UE 350处的接收机功能所描述的方式在eNB 310处对UL传输进行处理。每个接收机318RX通过其相应的天线320接收信号。每个接收机318RX恢复调制到RF载波上的信息并且向RX处理器370提供所述信息。RX处理器370可以实现L1层。
控制器/处理器375可以与存储有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376相关联。存储器376可以被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在UL中,控制器/处理器375提供传输信道和逻辑信道之间的解复用、分组重组、解密、报头解压缩、控制信号处理以恢复来自UE 350的上层分组。可以向核心网提供来自控制器/处理器375的上层分组。控制器/处理器375还负责使用ACK和/或NACK协议来检错,以支持HARQ操作。
极高频(EHF)是电磁波谱中的RF的一部分。EHF具有30GHz至300GHz的范围和在1毫米与10毫米之间的波长。该频带中的无线电波可以被称为毫米波(mmW)。近mmW可以向下延伸到具有100毫米的波长的3GHz频率(在3GHz和30GHz之间延伸的超高频(SHF)频带,也被称为厘米波)。虽然本文的公开内容涉及mmW,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内容也适用于近mmW。此外,尽管本文的公开内容涉及mmW基站,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内容也适用于近mmW基站。毫米波长RF信道具有极高的路径损耗和短距离。为了在毫米波长谱中构建有用的通信网络,可以使用波束成形技术来补偿极高的路径损耗。波束成形技术将RF能量聚焦到窄方向上,以允许RF波束在该方向上传播地更远。使用波束成形技术,毫米波长谱中的非视线(NLOS)RF通信可以依赖于波束的反射和/或衍射来到达UE。如果由于UE移动或环境中的变化(例如,障碍物、湿度、雨水等)而导致方向变得阻塞,则波束可能不能够到达UE。因此,为了确保UE具有连续的、无缝的覆盖,在尽可能多的不同方向上的多个波束可以是可用的。
在下文中提供了用于在连续改变的无线环境中维持移动UE和基站之间的链路的波束成形技术和方法。
LTE的动机是针对移动数据需求来增加蜂窝网络带宽。随着移动数据需求的增加,可以利用各种其他技术来维持需求。例如,可以使用毫米波(mmW)信道来传送高速移动数据。
mmW链路可以被定义为从能够进行mmW波束成形的发射机到能够进行mmW波束成形的接收机的、基带符号的传送。mmW资源单元可以包括波束宽度、波束方向和时隙的特定组合。该时隙可以是LTE子帧的一部分并且与LTE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帧定时对准。为了在不增加发射机处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增加接收mmW信号强度,可以应用波束成形。可以通过减小发射机和接收机之一或两者的mmW波束宽度来增加接收机增益。例如,可以通过向天线阵列应用相移来改变波束宽度。
mmW通信系统可以以甚高频带(例如,10GHz至300GHz)来操作。这种高载波频率允许使用大带宽。例如,60GHz mmW无线网络在大约60GHz频带处提供大带宽,并且具有支持甚高的数据速率(例如,高达6.7Gbps)的能力。甚高频带可以用于例如回程通信或用于网络接入(例如,UE接入网络)。由mmW系统支持的应用可以包括例如未压缩视频流、同步文件传输、视频游戏和到无线显示器的投影。
mmW系统可以在多个天线和波束成形的帮助下操作以克服具有低增益的信道。例如,在高载波频带处的严重衰减可以将所发送信号的范围限制为几米(例如,1到3米)。另外,障碍物(例如,墙壁、家具、人类等)的存在可能阻挡高频毫米波的传播。因此,在高载波频率处的传播特性使得需要波束成形来克服该损耗。波束成形可以经由天线阵列(例如,相控阵列)来实现,所述天线阵列协作以在朝向接收装置的特定方向上将高频信号波束成形,并且因此扩展信号的范围。尽管mmW系统可以以独立方式来操作,但是mmW系统也可以连同更多已建立的但较低频率(和较低带宽)的系统(例如LTE)来实现。
在一方面,本公开内容提供了在LTE系统和mmW系统之间的协作技术。例如,本公开内容可以利用更鲁棒的系统的存在来帮助基站的波束成形、同步或发现。mmW系统和较低频率系统(例如,LTE)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以下各项来促进:1)支持mmW信道上的发现、同步或关联的信令类型可以通过不同的较低频率鲁棒载波来发送;2)在mmW信道和较低频率载波(例如,LTE)之间发送发现和同步信令的顺序;3)利用现有连接;4)要由基站(BS)/用户设备(UE)在发送的消息中包括的信息;和5)要包括在LTE信令中的信息。
在一个方面,具有mmW能力的连接点(CP)或基站(BS)(用于具有mmW能力的设备的网络接入点)可以安装在灯杆、建筑物侧面和/或与城域小区位于一起。可以通过沿着视线(LOS)的波束成形或围绕障碍物的主要反射路径或衍射路径来形成mmW链路。对具有mmW能力的设备的挑战是为波束成形找到适当的LOS或反射路径。
图4A至4C是示出了连同LTE系统使用的mmW系统的示例性部署的示图。在图4A中,图400示出了LTE系统独立于mmW系统并且与mmW系统并行操作的部署。如图4A所示,UE 402能够经由LTE系统和mmW系统来传输信号。因此,UE 402可以通过LTE链路410与eNB 404通信。与LTE链路410并行地,UE 402还可以通过第一mmW链路412与第一BS 406进行通信,并且可以通过第二mmW链接414与第二BS 408进行通信。
在图4B中,示图430示出了LTE系统和mmW系统并置的部署。如图4B所示,UE 432能够经由LTE系统和mmW系统来传输信号。在一方面,BS 434可以是能够经由LTE系统和mmW系统来传输信号的LTE eNB。因此,BS 434可以被称为LTE+mmW eNB。在另一方面,BS 434可以是能够经由LTE系统和mmW系统传输信号的mmW CP。因此,BS 434可以被称为LTE+mmW BS。UE432可以通过LTE链路436与BS 434进行通信。同时,UE 432还可以通过mmW链路438与BS 434进行通信。
在图4C中,示图470示出了能够经由LTE系统和mmW系统(LTE+mmW基站)来传输信号的BS与仅能够经由mmW系统来传输信号的BS在一起的部署。如图4C所示,UE 472可以通过LTE链路480与LTE+mmW BS 474通信。LTE+mmW BS 474可以是LTE+mmW eNB。与LTE链路480并行地,UE 472还可以通过第一mmW链路482与第二BS 476进行通信,并且通过第二mmW链路484与第三BS 478进行通信。第二BS 476还可以通过第一mmW回程链路484与LTE+mmW BS474进行通信。第三BS 478还可以通过第二mmW回程链路486与LTE+mmW BS 474进行通信。
图5A和5B是示出了在CP和UE之间对波束成形的信号的传输的例子的示图。CP可以被实现为mmW系统(mmW BS)中的BS。参考图5A,示图500示出了在不同的发送方向(例如,方向A、B、C、和D)上发送波束成形的信号506(例如,同步信号或发现信号)的、mmW系统的CP504。在一个例子中,CP 504可以根据序列A-B-C-D扫描发送方向。在另一例子中,CP 504可以根据序列B-D-A-C扫描发送方向。尽管关于图5A仅描述了四个发送方向和两个发送序列,但设想的是任何数量的不同的发送方向和发送序列。
在发送信号之后,CP 504可以切换到接收模式。在接收模式中,CP 504可以以与CP504先前在不同的发送方向上发送同步/发现信号的序列或模式相对应(映射)的序列或模式来扫描不同的接收方向。例如,如果CP 504先前根据序列A-B-C-D在发送方向上发送同步/发现信号,则CP 504可以根据序列A-B-C-D扫描接收方向以尝试接收来自UE 502的关联信号。在另一例子中,如果CP 504先前根据序列B-D-A-C在发送方向上发送同步/发现信号,则CP 504可以根据序列B-D-A-C扫描接收方向,以尝试接收来自UE 502的关联信号。
每个波束成形的信号上的传播延迟允许UE 502执行接收(RX)扫描。处于接收模式的UE 502可以扫描不同的接收方向,以尝试检测同步/发现信号506(参见图5B)。同步/发现信号506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由UE 502检测。当检测到强的同步/发现信号506时,UE 502可以确定与该强同步/发现信号相对应的、CP 504的最佳发送方向以及UE的最佳接收方向502。例如,UE 502可以确定强同步/发现信号506的初步天线权重/方向,并且可以进一步确定期望CP 504最佳地接收波束成形的信号的资源(例如,如下文关于图7所讨论的)。此后,UE 502可以尝试经由波束成形的信号与CP 504相关联。
参照图5B的示图520,UE 502可以在不同的接收方向(例如,方向E、F、G和H)上监听波束成形的发现信号。在一个例子中,UE 502可以根据序列E-F-G-H来扫描接收方向。在另一例子中,UE 502可以根据序列F-H-E-J来扫描接收方向。尽管关于图5B仅描述了四个接收方向和两个接收序列,但设想的是任何数量的不同的接收方向和接收序列。
UE 502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发送方向(例如,方向E、F、G、和H)上发送波束成形的信号526(例如,关联信号)来尝试关联。在一个方面,UE 502可以通过沿着UE 502的最佳接收方向在期望CP 504最佳地接收关联信号的时间/资源来发送该关联信号526。处于接收模式的CP 504可以扫描不同的接收方向,并在与接收方向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时隙期间检测来自UE 502的关联信号526。当检测到强关联信号526时,CP 504可以确定与该强关联信号相对应的、UE 502的最优发送方向和CP 504的最优接收方向。例如,CP 504可以确定强关联信号526的初步天线权重/方向,并且还可以确定期望UE 502最佳地接收波束成形的信号的时间和/或资源。可以随着时间推移来细化(refine)或重复上文关于图5A和5B讨论的任意过程,使得UE 502和CP 504最终学习用于相互建立链路的最优发送和接收方向。这种细化和重复可以被称为波束训练。
在一个方面,CP 504可以根据多个波束成形方向来选择用于发送同步/发现信号的序列或模式。随后,CP 504可以在足够长的时间量期间发送信号,以使UE 502扫描多个波束成形方向,以尝试检测同步/发现信号。例如,CP波束成形方向可以由n表示,其中n是从0到N的整数,N是发送方向的最大数量。另外,UE波束成形方向可以由k表示,其中k是从0到K的整数,K是接收方向的最大数量。当UE 502检测到来自CP 504的同步/发现信号时,UE 502可能发现当UE 502波束成形方向为k=2且CP 504波束成形方向为n=3时接收到最强同步/发现信号。因此,UE 502可以在相应的响应时隙中使用相同的天线权重/方向来对CP 504进行响应(发送波束成形的信号)。也就是说,UE 502可以在期望CP 504在CP 504波束成形方向n=3处执行接收扫描的时隙期间使用UE 502波束成形方向k=2向CP 504发送信号。
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先接后断(make-before-break)移动性与链路特定的波束训练进行集成的方法和装置。在一个方面,UE可以独立地与服务基站以及与每个潜在的目标基站进行波束训练序列和/或波束细化序列。该序列可以针对每个UE到基站链路建立单独的波束对。可以向UE分配空中接口资源(例如,远离资源)以用于波束训练成果(efforts)以及与潜在目标基站的数据交换。链路强度度量可以从波束训练/波束细化序列导出并且用于确定UE是否应当存储/缓存代表相应的目标基站的状态信息(信令信息)。UE可以存储/缓存与目标基站和相关联的波束相关的信息,以便与目标基站进行通信。在一个方面,UE可以与两个基站交换数据,其中,可以使用远离资源与第一基站交换一些数据,并且可以使用其他时间/频率资源与第二基站交换其他数据。
图6是示出了具有路径特定的波束成形的mmW接入网络的架构的示图600。参考图6,四个基站(BS1 604、BS2 606、BS3 608、和BS4 610)连接到网络650。移动设备(例如,UE)602可以维持与BS4 610的活动链路。移动设备602和BS4 610可以进行波束训练/波束细化序列,以创建与链路的路径(路径666)对准的适当的波束对。当在活动链路上交换业务数据时,移动设备602可以与BS1 604进行波束训练/波束细化序列,以创建与路径660和/或路径662对准的适当的波束对。在图6中,第一障碍物652可能能够反射波束。因此,沿着路径660在移动设备602和BS1 604之间行进的波束可以反射离开第一障碍物652,以便到达其预期目的地。移动设备602还可以与BS2 606进行波束训练/波束细化序列,以创建与路径664对准的适当的波束对。移动设备602可以相对于每个BS来存储/缓存与所创建的波束对相关的信息。第二障碍物654可能阻挡移动设备602和BS3 608之间的视线。因此,移动设备602可能不能够与BS3 608进行波束训练/波束细化序列。
在一方面,本公开内容适用于包括多个基站的无线接入网络。移动设备可以使用无线空中接口来接入网络并经由一个或多个基站来交换业务数据。空中接口在以下频率范围中操作:其中,移动设备和基站之间的链路可以要求每个端点创建沿着互连传播路径指向的专用天线波束。这可以应用于高于5至6GHz的频率范围(即,高于用于本蜂窝系统的频带)。这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大于或等于10mm(毫米波范围)的波长的频率范围,在该频率范围中,需要创建非常窄的天线波束以克服传播损耗。
可以在移动设备和基站之间执行波束训练序列以针对移动设备-基站链路来建立波束对。为了在存在信道动态性和用户移动性的情况下维持链路,移动设备和基站可以执行周期性的波束细化序列和/或最终执行新的波束训练序列。波束训练和波束细化序列可以涉及两个端点(移动设备和基站)之间的信息交换。信息交换导致两个端点中的一个端点从两个端点中的另一个获取状态信息(信令信息)。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关于链路的远程端点的信息和用于在链路上通信的波束的类型。与波束训练和波束细化序列相关联的信令的例子可以在IEEE 802.11ad标准规范中找到。
虽然移动设备和基站可以使用波束训练和/或波束细化序列来创建和维持链路,但是移动性和信道动态可以迫使移动设备切换到另一个基站。虽然基站之间的切换通常从蜂窝技术是已知的,但是对波束训练和/或波束细化的需要增加了独特的障碍。具体地,在使用移动设备的无线单元与服务基站交换业务数据的同时,如何找到作为切换候选的其他基站对于该移动设备来说可能是不清楚的。此外,处于高频带的无线链路可能易受到阴影效应的影响并且可能迅速失效。为了快速响应快速无线链路故障,切换准备(即,识别移动设备的可替代基站)必须及早发生,并且切换必须迅速执行。否则,切换对使用无线链路的应用程序造成明显的中断。然而,对快速切换的需求与对波束训练和/或波束细化序列的需要冲突,这可能需要相当大量的时间用于在每个链路上的信令交换。
虽然加速切换可能是期望的,但是快速切换可能导致在小区边缘处的两个基站之间的频繁切换(例如,乒乓切换)。这可能导致高信令开销并且损害更高层的性能。因此,希望以先传后断(make-before-break)方式进行切换,例如,允许业务在完成到基站中的一个的切换之前在一定量的时间内经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基站被路由。这可能需要与至少两个基站同时进行波束训练和/或波束细化。
在一个方面,移动设备(例如,UE)可以维持与服务基站的链路,并使用该链路与网络交换业务数据,以及与服务基站进行周期性的波束细化和/或波束训练。可以从与服务基站执行的波束训练和/或波束细化序列来导出链路强度度量。
周期性地,可以将空中接口资源(以下称为“远离资源”)分配给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可以使用该远离资源来暂停与服务基站的业务交换并且执行基站候选管理。该远离资源可以例如是时隙。基站候选管理可以包括:搜索可能是用于切换的候选的其他基站,重新声明现有的基站候选,和/或发起到基站候选的切换。当移动设备拥有与基站有关的状态信息(信令信息)和与用于与基站通信的至少一个波束相关的信息时,基站可以被称为基站候选。与基站候选相关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基站标识符(ID)或小区ID以及诸如定时信息等其他基站信息。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链路特定信息,例如,举例来说,会话密钥。远离资源还可以由移动设备用于与候选基站交换业务数据。以这种方式,移动设备可以使用相同的无线单元用于与服务基站的数据和信令交换、基站候选管理、以及与基站候选的数据和信令交换。
搜索新的基站候选包括在移动设备和当前不是候选或服务基站的任何其他基站之间进行至少一个波束训练序列。移动设备使用所分配的远离资源来进行相关联的信令交换。可以从信令交换导出链路强度度量,该链路强度度量的值确定基站是否变为候选。在这种情况下,移动设备可以交换与候选相关联的所有状态信息(信令信息)。例如,移动设备可以向BS发送其自己的状态信息。移动设备还可以从BS接收BS状态信息。还可以使用远离资源来进行交换状态信息所需的额外信令。链路强度度量可以由移动设备或基站独立地导出,或者可以经由在移动设备和基站两者处进行的测量而一致地导出。是否将基站指定为候选的决定可以由移动设备做出、由网络做出、或由两者做出。出于决定是否将基站指定为候选的目的而交换的任何信息可以被认为是波束训练序列的一部分。
基站候选资格的重新声明涉及在移动设备和候选基站之间进行至少一个波束细化序列或波束训练序列。移动设备使用远离资源来进行相关联的信令交换。可以从信令交换导出链路强度度量,该链路强度度量的值确定基站是否保持候选。如果确定基站不再是候选,则移动设备可以移除与基站相关的所有状态信息(信令信息)。否则,移动设备可以更新与基站相关的状态信息,其可以包括例如用于到基站的链路的、更准确的波束。
周期性地,使用针对基站候选和/或服务基站获得的链路强度值来评估切换条件。决策过程可以基于将各种链路强度值互相比较,或者以模拟方式与门限进行比较。继续该切换的决定可以由移动设备或网络做出。可以在移动设备和服务基站之间交换进行切换所需的所有信令。还可以使用远离资源在移动设备和被选择用于切换的基站候选之间交换信令。
参考图6,在例子中,当进行从服务基站BS4 610到基站候选BS2 606的切换时,基站候选BS2 606成为新的服务基站。到新的服务基站BS2 606的链路变为移动设备602用于交换业务数据的新的活动链路。新的活动链路还可以由移动设备602用于与基站BS2 606的周期性波束训练和/或波束细化序列。可以将新的远离资源分配给移动设备602以用于与其它基站(例如,BS1 604)执行候选管理。
远离资源还可以由移动设备用于与基站候选交换数据。这使得能够进行先传后断切换,其中在与服务基站的链路上传送进行中的(in-flight)数据,而经由基站候选转发新到达的数据。还启用了多径复用,其中,移动设备和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可以在到服务基站的链路和到基站候选的链路之间分割。对于这些情况,当与不使用远离资源的服务基站交换数据时,移动设备可以创建为服务基站存储/缓存的波束。当使用远离资源与基站候选交换数据时,移动设备还可以创建为基站候选存储/缓存的波束。移动设备可以将在两个不同链路上接收的数据组合到一个数据流上。以相同的方式,移动设备可以维护调度器以在两个不同的链路之间拆分输出数据流。
图7是示出了远离资源结构的示图700。远离资源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隙,例如时隙-1 702、时隙-2 704、时隙-3 706和时隙-4 708。每个时隙可以包括多个子时隙。例如,时隙-1702可以包括N个子时隙(例如,子时隙-1 702(1)、子时隙-2 702(2)、...、子时隙-i702(i)、...、以及子时隙-N 702(N))。在另一示例中,时隙-2 704可以包括M个子时隙(例如,子时隙-1704(1)、子时隙-2 704(2)、子时隙-1 704...、子时隙-j 704(j)、...以及子时隙-M 702(M))。可以在由例如LTE支持的帧、子帧或超帧结构内分配时隙。远离资源还可以被定义为OFDMA系统中的单独的频带或者子载波或音调的子集。在一个方面,可以将特定的码扩展序列指派为远离资源。远离资源可以被配置为网络范围、小区范围或每个移动设备/每基站等级。可以对远离资源进行细分,例如分成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部分。或者,可以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独立的远离资源。远离资源可以用于移动设备和除了服务基站之外的基站之间的信令和数据交换。可以以预配置、调度或基于竞争的方式在多个基站或多个移动设备之间共享远离资源。
图8是示出了基站波束扫描810和移动站波束扫描850的示图800。参考基站波束扫描810,基站的角度范围由参考812表示。基站可以发送对应于所述角度范围内的多个扇区的多个波束。例如,基站可以沿着第一扇区814(1)、第二扇区814(2)、...、第(i-1)扇区814(i-1)、第i扇区814(i)、第(i+1)扇区814(i+1)、...、第(N-1)扇区814(N-1)和第N扇区814(N)发送波束。参考移动站波束扫描850,移动站可以发送对应于移动站的角度范围内的多个扇区的多个波束。例如,移动站可以沿着第一扇区854(1)、第二扇区854(2)、第j扇区854(j)、第(j+1)扇区854(j+1)、第(M-1)扇区854(M-1)和第M扇区854(M)发送波束。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j可能等于3而M可能等于6。
图9是示出了跨越不同时隙的波束训练序列的示图900。在一方面,网络中的所有基站可以是时间同步的并且在时域中维持网络范围的帧结构。因此,时间资源的固定部分,例如帧的一部分,可以被分配为网络范围的远离资源。该资源可以被细分为时隙,其中第一时隙可以支持基站波束扫描,第二时隙可以支持移动站波束扫描,第三时隙可以支持移动站对基站的接入请求,以及第四时隙可以支持基站对移动站的请求进行响应。
可以相对于图7到图9来描述移动站(MS)(例如,UE)与基站(BS)之间的波束训练序列。在一个方面,例如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BS和MS充分地时间同步,并且它们之间的信道是互逆的。时间同步使得MS和BS具有时间对齐的帧和时隙。此外,可以以某种方式在BS和MS之间预定义或共享帧结构内的时隙1至4的出现。
参考图9,BS可以将水平角度覆盖范围细分为N个扇区(图8)并将第一时隙920(时隙1)细分为相同数量的子时隙(图7)。对于BS发送信标扫描922,BS可以在每个扇区中在窄波束上发送信标的预定序列来单步调试(step through)该扇区。每个信标可以包含诸如BS标识符(BS ID)等信令信息。在BS的发送信标扫描922期间,MS激活具有开放波束924的接收机,使得MS可以从所有可能的方向接收BS信标。在接收到BS信标信号时,MS解码并存储/缓存BS ID以及在其中接收到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信标信号的子时隙(例如,图7中的第i个子时隙和图8中的第i个扇区)。
仍然参照图9,在第二时隙940(时隙2)中,BS可以使用开放天线波束962来发送信标,而MS使用M个子时隙在M个扇区上对其接收机执行接收波束扫描964。这允许MS确定与BS通信的最佳MS波束(例如,图7中的第j个子时隙和图8中的第j个扇区)。N(BS扇区的数量)可以不同于M(MS扇区的数量)。
在第三时隙960(时隙3)中,BS可以利用其接收机使用与第一时隙920(时隙1)中相同的扇区和相同的序列来执行接收波束扫描962。先前确定了到达BS的最佳子时隙的MS可以在具有针对BS的最佳MS发送波束964(例如,图8中的第j个波束)的子时隙中发送接入信号。MS可以在接入信号中插入和MS标识符(MS ID)。接收该接入信号的BS可以导出MS ID以及对应的BS波束以与MS通信。
在第四时隙980(时隙4)中,在发送了接入信号之后,MS将期待来自BS的响应,并且因此形成用于接收BS响应的对应的MS接收波束984。BS可以使用适当的BS发送波束982(例如,图8中的第i个波束)来发送对接入信号的响应。经由接入和响应信号的交换(握手),MS和BS已经相互发现了彼此通信的最佳波束对。可以分配另外的时隙来交换额外的信息。
在一方面,MS可以从服务BS请求远离资源。服务BS可以经由回程与相邻BS协调以分配远离资源并将结果转发给MS。
在另一方面,MS可以经由先听后说(Listen-Before-Talk)过程(LBT)来自分配(self-allocate)该远离资源。此处,MS可以监听并等待,直到信道清除,并且随后向相邻BS广播信标信号波束扫描。由于服务BS还可以进行LBT过程,所以当观察到MS处于广播模式时,服务BS将不向MS转发数据。在服务BS开始进一步的数据传输之前,服务BS还可以向相邻BS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响应MS扫描(例如,经由相邻BS自己的扫描)。类似地,服务BS可以在空闲信道评估之后发起发送波束扫描。由这样的BS服务的MS可以保持数据传输直到BS的发送扫描完成之后,从而相邻小区MS可以进行其自己的扫描或对BS的随机接入尝试。上面讨论的过程符合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类型的空中接口协议。
波束训练序列基于每个MS和BS可以在多个天线波束之间切换的假设。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幅度和相位矢量经由多个天线元件来创建每个波束。或者,可以通过在单独的天线之间切换或使用连接到多个天线的切换矩阵(例如Butler矩阵)来切换波束。波束细化序列可以在例如可用波束的子集之间切换,或者以更精细的步长来切换波束。由波束训练或波束细化序列产生的最佳波束可以以简明的形式表示,例如经由波束标识符(ID)或表示天线阵列的幅度和相位设置的矢量来标识。
在一方面,波束训练和波束细化序列可以根据IEEE 802.11ad技术规范中描述的协议来实现。在另一方面,链路强度度量可以基于信号强度测量、信噪比(SNR)测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测量、数据速率估计等等。在另一方面,针对基站候选的状态信息(信令信息)可以包括小区ID、定时偏移、会话密钥、小区配置设置、用于接入的专用前导码或与用于接入基站候选的远离资源有关的信息。
在一个方面,波束训练序列可以产生多个波束对,其中每个波束对与MS和BS之间的传播路径对准。MS可以缓存与波束对相关联的所有状态信息或其子集。MS可以缓存与链路相对应的波束对的状态信息,所述链路是:MS与服务BS所维持的链路以及MS与任何候选BS所维持的链路。可以例如在用于波束训练序列的信令时段期间执行每链路波束管理。每链路波束管理可以允许端节点(MS和BS)选择路径中的一个、在路径之间切换、或者应用机制以利用多个路径进行数据多路复用。
在一个方面,尽管许多上述过程是关于移动设备/MS描述的,但是该过程可以等效地应用于BS。因此,可以向BS分配远离资源,BS使用该远离资源与由相邻BS服务的潜在MS候选进行通信。波束训练和波束细化序列可以由BS以与MS相同的方式应用。此外,类似于MS创建针对BS候选的状态信息的方式,BS可以创建针对MS候选的状态信息。由BS所应用的用于决定是否将MS指定为候选、中断MS的候选资格和/或发起切换的、基于链路度量的决定可以类似于由MS所应用的基于链路度量的决定。在一个方面,在MS候选和BS候选之间可以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作为MS的候选的BS也应将该MS指定为候选(反之亦然)。
图10是用于维持与无线网络的链路的方法的流程图1000。该方法可以由UE(例如,图6中的移动设备或图8和图9中的移动站)执行。在框1002,UE经由与第一基站的第一链路与无线网络传输数据。
在框1004,UE获取用于与第二基站执行波束训练序列的资源。获取的资源允许在经由第一链路传输数据的同时执行与第二基站的波束训练序列。在一方面,所述资源是时隙或频带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资源可以经由来自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中的至少一个的资源分配来获取。或者,所述资源可以由UE独立地获取。
在框1006,UE使用该资源执行波束训练序列并与第二基站交换信令信息,以建立到第二基站的第二链路。信令信息可以包括例如基站ID、小区ID、定时信息、链路特定信息(例如,会话密钥)和/或用于在第二链路上通信的波束的类型。在一方面,该数据是经由第一链路与第一基站传输的,而第二数据是经由第二链路与第二基站传输的。经由第一链路接收的数据和经由第二链路接收的第二数据可以被组合成单个数据流。另外地或替代地,经由第一链路发送的数据和经由第二链路发送的第二数据可以是从单个数据流生成的。
在框1008,UE基于波束训练序列来评估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在框1010,当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高于门限时,UE可以存储/缓存与第二基站交换的信令信息。
在框1012,UE基于该评估来确定是否将数据通信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在一个方面,UE可以通过首先执行波束细化序列并且使用另一资源与第一基站交换信令信息来确定是否切换。波束训练序列和波束细化序列可以经由单个无线单元来执行。随后,UE基于波束细化序列来评估第一链路的链路强度,并将第一链路的链路强度或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中的至少一个与门限进行比较。当第一链路的链路强度小于门限或者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大于门限时,数据通信可以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
在另一方面,UE可以通过首先经由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向无线网络报告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是否切换:第一链路的链路强度、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链路强度、或与门限的比较。此后,UE可以响应于该报告,经由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从无线网络接收切换消息。因此,UE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切换消息将数据通信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
在框1014,当数据通信切换到第二链路时,UE可以使用所存储的信令信息来与第二基站通信。
图11是示出了示例性装置1102中的不同模块/单元/组件之间的数据流的数据流图1100。该装置可以是用于维持与无线网络1180的链路的UE(例如,图6中的移动设备或图8和图9中的移动站)。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104、数据通信模块1106、资源获取模块1108、波束训练/细化模块1110、链路强度评估模块1112、存储器1114和发送模块1116。
数据通信模块1106经由与第一基站1150的第一链路与无线网络1180传输数据。资源获取模块1108获取用于与第二基站1160执行波束训练序列的资源。所获取的资源允许在经由第一链路传送数据的同时执行与第二基站1160的波束训练序列。在一方面,所述资源是时隙或频带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资源可以是经由来自第一基站1150或第二基站1160中的至少一个的资源分配而获取的。或者,所述资源可以由资源获取模块1108独立地获取。
波束训练/细化模块1110使用该资源执行波束训练序列并与第二基站1160(经由接收模块1104和发送模块1116)交换信令信息,以建立到第二基站的第二链路。信令信息可以包括例如基站ID、小区ID、定时信息、链路特定信息(例如,会话密钥)和/或用于在第二链路上通信的波束类型。在一方面,所述数据是经由第一链路与第一基站1150传输的,而第二数据是经由第二链路与第二基站1160传输的。经由第一链路接收的数据和经由第二链路接收的第二数据可以被组合成单个数据流。另外地或替代地,经由第一链路发送的数据和经由第二链路发送的第二数据可以是从单个数据流生成的。
链路强度评估模块1112基于波束训练序列来评估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当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高于门限时,存储器可存储/缓存与第二基站1160交换的信令信息。
数据通信模块1106基于该评估来确定是否将数据通信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在一个方面,数据通信模块1106可以通过促进波束训练/细化模块1110首先执行波束细化序列并且使用另一资源与第一基站1150交换信令信息(经由接收模块1104和发送模块1116)来确定是否切换。波束训练序列和波束细化序列可以经由单个无线单元来执行。随后,链路强度评估模块1112基于波束细化序列来评估第一链路的链路强度,并将第一链路的链路强度或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中的至少一个与门限进行比较。当第一链路的链路强度小于门限,或者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大于门限时,数据通信模块1106可以将数据通信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
在另一方面,数据通信模块1106可以通过首先经由第一基站1150或第二基站1160向无线网络1180报告(使用发送模块1116)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是否切换:第一链路的链路强度、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或者与门限的比较。此后,数据通信模块1106可以响应于该报告,经由第一基站1150或第二基站1160从无线网络1180接收(经由接收模块1104)切换消息。因此,数据通信模块1106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切换消息将数据通信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当数据通信切换到第二链路时,数据通信模块1106可以使用存储在存储器1114中的信令信息来与第二基站1160通信。
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图10的前述流程图中的算法的每个框的额外模块。因此,图10的前述流程图中的每个框可以由模块执行,并且该装置可以包括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是:被特别配置为执行所陈述的过程/算法的一个或多个硬件组件、由被配置为执行所陈述的过程/算法的处理器实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内以便由处理器实现、或其某种组合。
图12是示出了针对采用处理系统1214的装置1102'的硬件实现的例子的示图1200。处理系统1214可以用总线架构(由总线1224总体表示)来实现。取决于处理系统1214的具体应用和总体设计约束来,总线1224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互连总线和桥接器。总线1224将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硬件模块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硬件模块由处理器1204、模块1104、1106、1108、1110、1112、1114、1116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1206表示。总线1224还可以链接诸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电压调节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各种其他电路,其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并且因此将不再进一步描述。
处理系统1214可以耦合到收发机1210。收发机1210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天线1220。收发机1210提供用于通过传输介质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收发机1210从一个或多个天线1220接收信号,从接收的信号中提取信息,并且将提取的信息提供给处理系统1214(具体而言,接收模块1104)。另外,收发机1210从处理系统(具体而言,发送模块1116)接收信息1214,并且基于所接收的信息,生成要应用于一个或多个天线1220的信号。处理系统1214包括耦合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1206的处理器1204。1204负责一般处理,包括对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1206上的软件的执行。当软件由处理器1204执行时,使处理系统1214执行上文针对任何特定装置所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1206还可以用于存储当执行软件时由处理器1204操纵的数据。处理系统还包括模块1104、1106、1108、1110、1112、1114和1116中的至少一个。模块可以是在处理器1204中运行的软件模块、驻留/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1206中、耦合到处理器1204的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其某种组合。处理系统1214可以是UE 350的组件,并且可以包括存储器360和/或TX处理器368、RX处理器356和控制器/处理器359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1102/1102'包括:用于经由与第一基站的第一链路与无线网络传送数据的单元,用于获取用于与第二基站执行波束训练序列的资源的单元,其中,所获取的资源允许在经由第一链路传送数据的同时执行与第二基站的波束训练序列;用于使用该资源执行波束训练序列并与第二基站交换信令信息的装置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链路,用于基于所述波束训练序列来评估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的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评估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的单元;当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高于阈值时,存储与第二基站交换的信令信息;以及用于当数据通信切换到第二链路时,使用所存储的信令信息与第二基站通信的单元。
前述单元可以是装置1102的前述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装置1102'的被配置为执行由前述单元叙述的功能的处理系统1214。如上所述,处理系统1114可以包括TX处理器368、RX处理器356和控制器/处理器359。因此,在一种配置中,前述单元可以是被配置为执行由前述单元叙述的功能的TX处理器368、RX处理器356和控制器/处理器359。
将要理解的是,所公开的过程/流程图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是对示例性方法的说明。基于设计偏好,应当理解的是,所述过程/流程图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可以重新排列。此外,可以组合或者省略一些步骤。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以样本顺序呈现了各个步骤的要素,并且不意味着要受限于所呈现的特定顺序或层次。
提供了先前的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文所描述的各个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原则可以应用于其它方面。因此,权利要求不旨在受限于本文所示出的各方面,而是要符合与权利要求的语言相一致的完整范围,其中,除非明确地声明,否则以单数形式提及的要素不旨在表示“一个且仅一个”,而是表示“一个或多个”。词语“示例性”在本文中用于表示“用作例子、实例或说明”。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不必被解释为比其它方面更优选或更有优势。除非另外明确声明,否则术语“一些”是指一个或多个。诸如“A、B或C中的至少一个”、“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和“A、B、C或其任何组合”等组合包括A、B和/或C的任意组合,并且可以包括多个A、多个B或多个C。具体地,诸如“A、B或C中的至少一个”、“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以及“A、B、C或其任何组合”等组合可以仅为A、仅为B、仅为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任意这种组合可以包含A、B或C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员。贯穿本公开内容来描述的各个方面的要素的所有结构等同物和功能等同物(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或稍后要知道的)通过引用明确地并入本文,并且旨在由权利要求所包含。另外,本文中公开的所有内容均不是要贡献给公众的,不论这种公开内容是否在权利要求中明确地陈述。权利要求的任何要素都不应当被解释为功能单元,除非所述要素明确地使用短语“用于……的单元”来陈述。

Claims (30)

1.一种用户设备(UE)用于维持与无线网络的链路的方法,包括:
经由与第一基站的第一链路来与所述无线网络传输数据;
获取用于与第二基站执行波束训练序列的资源,其中,所获取的资源允许在经由所述第一链路传输所述数据的同时执行与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波束训练序列;
使用所述资源执行所述波束训练序列并与所述第二基站交换信令信息以建立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链路;
基于所述波束训练序列来评估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以及
基于所述评估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高于门限时,存储与所述第二基站交换的所述信令信息;以及
当所述数据通信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时,使用所存储的信令信息来与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包括:
使用另一资源执行波束细化序列并与所述第一基站交换信令信息;
基于所述波束细化序列来评估所述第一链路的链路强度;以及
将所述第一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中的至少一个与门限进行比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以下情况时,所述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
所述第一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小于所述门限;或者
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大于所述门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还包括:
经由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无线网络报告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或与所述门限的所述比较;以及
响应于所述报告,经由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从所述无线网络接收切换消息,
其中,基于所接收的切换消息,将所述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波束训练序列和所述波束细化序列是经由单个无线单元执行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是经由所述第一链路与所述第一基站传输的,而第二数据是经由所述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二基站传输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经由所述第一链路接收的所述数据和经由所述第二链路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被组合成单个数据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经由所述第一链路发送的所述数据和经由所述第二链路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是从单个数据流生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是:
时隙或频带中的至少一个;并且
是经由来自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中的至少一个的资源分配而获取的,或者是由所述UE独立获取的。
11.一种用于维持与无线网络的链路的用户设备(UE),包括:
用于经由与第一基站的第一链路来与所述无线网络传输数据的单元;
用于获取用于与第二基站执行波束训练序列的资源的单元,其中,所获取的资源允许在经由所述第一链路传输所述数据的同时执行与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波束训练序列;
用于使用所述资源执行所述波束训练序列并与所述第二基站交换信令信息以建立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链路的单元;
用于基于所述波束训练序列来评估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的单元;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评估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的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UE,还包括:
用于当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高于门限时,存储与所述第二基站交换的所述信令信息的单元;以及
用于当所述数据通信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时,使用所存储的信令信息来与所述第二基站通信的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用于确定的单元被配置为:
使用另一资源执行波束细化序列并与所述第一基站交换信令信息;
基于所述波束细化序列来评估所述第一链路的链路强度;以及
将所述第一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中的至少一个与门限进行比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UE,其中,当以下情况时,所述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
所述第一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小于所述门限;或者
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大于所述门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用于确定的单元还被配置为:
经由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无线网络报告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或与所述门限的所述比较;以及
响应于所述报告,经由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从所述无线网络接收切换消息,
其中,基于所接收的切换消息,将所述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UE,其中,所述波束训练序列和所述波束细化序列是经由单个无线单元执行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UE,其中,所述数据是经由所述第一链路与所述第一基站传输的,而第二数据是经由所述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二基站传输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UE,其中,经由所述第一链路接收的所述数据和经由所述第二链路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被组合成单个数据流。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UE,其中,经由所述第一链路发送的所述数据和经由所述第二链路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是从单个数据流生成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UE,其中,所述资源是:
时隙或频带中的至少一个;并且
是经由来自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中的至少一个的资源分配而获取的,或者是由所述UE独立获取的。
21.一种用于维持与无线网络的链路的用户设备(UE),包括:
存储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耦合到所述存储器并且被配置为:
经由与第一基站的第一链路来与所述无线网络传输数据;
获取用于与第二基站执行波束训练序列的资源,其中,所获取的资源允许在经由所述第一链路传输所述数据的同时执行与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波束训练序列;
使用所述资源执行所述波束训练序列并与所述第二基站交换信令信息以建立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链路;
基于所述波束训练序列来评估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以及
基于所述评估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UE,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当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高于门限时,存储与所述第二基站交换的所述信令信息;以及
当所述数据通信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时,使用所存储的信令信息来与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UE,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以下各项操作来进行确定:
使用另一资源执行波束细化序列并与所述第一基站交换信令信息;
基于所述波束细化序列来评估所述第一链路的链路强度;以及
将所述第一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或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中的至少一个与门限进行比较。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UE,其中,当以下情况时,所述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
所述第一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小于所述门限;或者
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大于所述门限。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UE,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通过以下各项操作来进行确定:
经由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无线网络报告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链路强度、或与所述门限的所述比较;以及
响应于所述报告,经由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从所述无线网络接收切换消息,
其中,基于所接收的切换消息,将所述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UE,其中,所述波束训练序列和所述波束细化序列是经由单个无线单元执行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UE,其中,所述数据是经由所述第一链路与所述第一基站传输的,而第二数据是经由所述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二基站传输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UE,其中,经由所述第一链路接收的所述数据和经由所述第二链路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被组合成单个数据流;或者
经由所述第一链路发送的所述数据和经由所述第二链路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是从单个数据流生成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UE,其中,所述资源是:
时隙或频带中的至少一个;并且
是经由来自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中的至少一个的资源分配而获取的,或者是由所述UE独立获取的。
30.一种用户设备(UE)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代码,当所述代码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被执行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
经由与第一基站的第一链路来与无线网络传输数据;
获取用于与第二基站执行波束训练序列的资源,其中,所获取的资源允许在经由所述第一链路传输所述数据的同时执行与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波束训练序列;
使用所述资源执行所述波束训练序列并与所述第二基站交换信令信息以建立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链路;
基于所述波束训练序列来评估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强度;以及
基于所述评估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数据通信从所述第一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链路。
CN201580035354.2A 2014-06-30 2015-06-11 无线网络中进行无线通信的ue、无线通信方法及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066641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320,322 2014-06-30
US14/320,322 US9414285B2 (en) 2014-06-30 2014-06-30 Handover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beam trai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PCT/US2015/035388 WO2016003624A1 (en) 2014-06-30 2015-06-11 Handover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beam trai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4127A true CN106664127A (zh) 2017-05-10
CN106664127B CN106664127B (zh) 2019-04-23

Family

ID=53499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5354.2A Active CN106664127B (zh) 2014-06-30 2015-06-11 无线网络中进行无线通信的ue、无线通信方法及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414285B2 (zh)
EP (1) EP3162117B1 (zh)
JP (1) JP6246955B2 (zh)
KR (1) KR101775307B1 (zh)
CN (1) CN106664127B (zh)
BR (1) BR112016030388B1 (zh)
CA (1) CA2950916C (zh)
ES (1) ES2793949T3 (zh)
HU (1) HUE049436T2 (zh)
WO (1) WO2016003624A1 (zh)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3825A (zh) * 2017-07-26 2017-1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控制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50452A (zh) * 2017-06-16 2019-01-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指示导频预编码方式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09151842A (zh) * 2017-06-16 2019-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166084A (zh) * 2018-02-13 2019-08-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lbt的方法以及装置、介质、基站
CN110663200A (zh) * 2017-05-26 2020-01-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毫米波v2x通信系统中定向发现的技术
CN110692276A (zh) * 2017-05-28 2020-01-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执行装置到装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66347A (zh) * 2017-08-16 2020-04-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无线电频谱共享(nr-ss)发现信号传输情况下的先听后说(lbt)
CN111095817A (zh) * 2017-09-18 2020-05-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控制信道信令对波束切换命令的传输
CN111108767A (zh) * 2017-09-29 2020-05-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波束管理的技术
CN111165059A (zh) * 2017-09-27 2020-05-1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波束形成的无线网络的切换程序
CN111279623A (zh) * 2017-12-15 2020-06-12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经由策略资源利用的波束形成增强
CN111316732A (zh) * 2017-09-06 2020-06-19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使用双波束以支持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连接的用户设备
CN111357211A (zh) * 2017-11-17 2020-06-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对链路指示之后的波束确定的方法
CN111479241A (zh) * 2019-01-23 2020-07-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基于波束对准反馈修改毫米波无线电部件
CN111526545A (zh) * 2019-02-02 2020-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44040A (zh) * 2018-08-09 2021-03-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经波束成形无线通信中的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CN112640327A (zh) * 2018-09-10 2021-04-09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快速波束跟踪
CN112703682A (zh) * 2018-09-13 2021-04-23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使用机器学习来设计波束网格的装置和方法
CN112806081A (zh) * 2018-10-02 2021-05-14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配置用户设备交换侧链分组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2862245A (zh) * 2020-12-30 2021-05-28 北京知因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交换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383500A (zh) * 2019-01-29 2021-09-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毫米波系统中的协调波束成形的技术
US11251847B2 (en) 2018-03-28 2022-02-15 Google Llc User device beamforming
US11317417B2 (en) 2017-10-20 2022-04-26 Google Llc Switchi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within a spectrum based on network load
US11412569B2 (en) 2017-12-14 2022-08-09 Google Llc Opportunistic beamform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25483B1 (en) 2013-07-25 2022-09-21 Convida Wireless, LLC End-to-end m2m service layer sessions
US9876549B2 (en) * 2014-05-23 2018-01-23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efficient beam training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network control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US10056958B2 (en) * 2014-10-27 2018-08-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beamforming in mmWave wireless LAN systems
KR101897527B1 (ko) 2014-12-15 2018-09-12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고주파 통신을 실현하기 위한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기기
EP3100488B1 (en) * 2015-02-13 2021-10-2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Handling of intermittent disconnection in a millimeter wave (mmw) system
US9980270B2 (en) 2015-03-13 2018-05-2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16210302A1 (en) * 2015-06-25 2016-12-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cell search and selection using beamforming
US20170006593A1 (en) * 2015-07-02 2017-01-0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Beam Detection, Beam Tracking and Random Access in MM-Wave Small Cell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10887861B2 (en) * 2015-07-20 2021-01-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harmoniz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rvice delivery
US11140683B2 (en) 2016-03-01 2021-10-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eriodic uplink signals with hybrid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s
WO2017151876A1 (en) * 2016-03-03 2017-09-08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eam control in beamformed systems
US10812238B2 (en) 2016-04-20 2020-10-20 Convida Wireless, Llc Configurable reference signals
US10412767B2 (en) * 2016-04-20 2019-09-1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l attach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tilizing beam-formed signals
CN108476422B (zh) * 2016-04-21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追踪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7194014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随机接入方法、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US10396881B2 (en) * 2016-06-10 2019-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CH design for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s
KR20190020047A (ko) 2016-06-15 2019-02-27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뉴 라디오에 대한 그랜트리스 업링크 전송
CN107592147A (zh) * 2016-07-08 2018-01-16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跟踪的方法及装置
US11503314B2 (en) 2016-07-08 2022-11-15 Interdigital Madison Patent Holdings, Sa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gion-of-interest tone remapping
KR20190039223A (ko) * 2016-08-11 2019-04-10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뉴 라디오를 위한 유연한 프레임 구조에서의 빔포밍 스위핑 및 트레이닝
US10574565B2 (en) * 2016-08-22 2020-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vent trigger for independent links
WO2018044693A1 (en) * 2016-08-31 2018-03-08 Intel Corporation MAINTAINING A SOURCE eNB CONNECTION DURING HANDOVER
CN107800467A (zh) 2016-09-05 2018-03-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波束选择方法及装置
US10932276B2 (en) 2016-11-03 2021-02-23 Convida Wireless, Llc Frame structure in NR
US10945151B2 (en) * 2016-11-24 2021-03-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08270475B (zh) 2016-12-30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通信设备
EP4333501A2 (en) * 2017-01-05 2024-03-06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computer programm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beam for handover
US10448303B2 (en) * 2017-01-12 2019-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forming triggering for wireless devices
EP3562054A4 (en) * 2017-01-24 2020-0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WITCHING ANALOG RAYS
US11032718B2 (en) * 2017-02-06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mizing millimeter wave beam searching
CN108419295B (zh) 2017-02-10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与终端之间通信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US11765406B2 (en) 2017-02-17 2023-09-19 Interdigital Madison Patent Holdings, Sa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 object-of-interest zooming in streaming video
KR102026137B1 (ko) 2017-03-15 2019-09-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밀리미터파 기반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노드의 동작 방법
WO2018183991A1 (en) * 2017-03-31 2018-10-04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m management procedure triggering and signaling delivery in fall-back mode
US11032822B2 (en) 2017-04-03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r based UE side beam sweeping for quick link blockage recovery
EP3616438B1 (en) * 2017-04-28 2023-11-29 Apple Inc. Cell selection techniques for 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s
US10743319B2 (en) * 2017-05-01 2020-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base station beam refinement
CN109004958B (zh) * 2017-06-06 2021-05-2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户设备及其操作方法,网络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US10045197B1 (en) * 2017-06-29 2018-08-07 Sony Corporation Discovery of neighbor nodes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with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s
ES2928188T3 (es) 2017-07-25 2022-11-16 Huawei Tech Co Ltd Dispositivo y método de asignación de recursos del canal
US10567064B2 (en) 2017-09-08 2020-02-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Beam recovery for partial control channel failure
US11191001B2 (en) 2017-11-21 2021-11-30 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ver schemes for millimeter wave (MMW)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638482B2 (en) * 2017-12-15 2020-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ynamic beam pair determination
JP2019140465A (ja) * 2018-02-07 2019-08-22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移動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US11539575B2 (en) 2018-03-12 2022-12-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494464B (zh) * 2018-03-13 2021-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480041B1 (ko) 2018-04-20 2022-12-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링크 재설정 방법, 이를 이용하는 무선통신 디바이스
US10979874B2 (en) * 2018-08-10 2021-04-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ulti-connectivity based vehicle-to-everything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871451B2 (en) 2018-09-27 2024-01-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ub-band operat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s of new radio
US11310674B2 (en) 2018-12-11 2022-04-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20119893A1 (en) * 2018-12-11 2020-06-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beamforming oper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526543A (zh) * 2019-02-02 2020-08-11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1234176B2 (en) * 2019-09-09 2022-0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based beam determination for make-before-break (MBB) handover
US10771143B1 (en) 2019-12-27 2020-09-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witching method for multiple antenna array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ying the same
US11729684B1 (en) * 2020-06-05 2023-08-15 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 Low latency schedule-driven handovers
WO2022032457A1 (zh) * 2020-08-10 2022-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US11664857B2 (en) 2020-10-28 2023-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blockage sensor assisted beam management
US11678209B2 (en) * 2021-03-03 2023-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blockage prediction for vehicle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40827A1 (en) * 2005-04-21 2006-10-26 Kyocera Wireless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ff with a mobile station having a smart antenna
CN102792607A (zh) * 2010-03-10 2012-11-21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减少通信系统中的干扰的方法
US20130155847A1 (en) * 2011-12-16 2013-06-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enhance reliability in millimeter wave wideband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76410B1 (ko) 1994-06-23 2003-06-19 텔레폰아크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 안테나어레이를갖는인트라-셀핸드오버방법
US6169522B1 (en) 1999-09-03 2001-01-02 Motorola, Inc. Combined mechanical scanning and digital beamforming antenna
US7379750B2 (en) * 2005-03-29 2008-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s handoff using an adaptive antenna
US8422961B2 (en) 2009-02-23 2013-04-16 Nokia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 for functionally-limited apparatuses
WO2011103722A1 (zh) 2010-02-26 2011-09-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跨小区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KR101828836B1 (ko) * 2011-08-23 2018-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 포밍 기반의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빔 스캐닝을 통한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JP5662913B2 (ja) * 2011-09-16 2015-02-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KR101828837B1 (ko) * 2011-09-29 2018-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 포밍을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짧은 핸드오버 지연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089000A1 (en) 2011-10-11 2013-04-11 Broadcom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training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a directional antenna
CN103988546A (zh) * 2011-12-08 2014-08-1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高速双波段蜂窝通信
US9160430B2 (en) 2012-04-13 2015-10-13 Intel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transceiver with coarse and fine beamforming with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and method
WO2014036150A1 (en) * 2012-08-28 2014-03-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for handover of a communication link using a primary beam
KR101791806B1 (ko) * 2013-12-12 2017-10-30 인텔 코포레이션 밀리미터파 가능 소형 셀과의 셀 연관 및 빔포밍 트레이닝을 위한 사용자 장비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40827A1 (en) * 2005-04-21 2006-10-26 Kyocera Wireless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ff with a mobile station having a smart antenna
CN102792607A (zh) * 2010-03-10 2012-11-21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减少通信系统中的干扰的方法
US20130155847A1 (en) * 2011-12-16 2013-06-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enhance reliability in millimeter wave wideband communications

Cited B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3200A (zh) * 2017-05-26 2020-01-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毫米波v2x通信系统中定向发现的技术
CN110663200B (zh) * 2017-05-26 2023-08-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毫米波v2x通信系统中定向发现的技术
CN110692276A (zh) * 2017-05-28 2020-01-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执行装置到装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9151842B (zh) * 2017-06-16 2020-07-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150452A (zh) * 2017-06-16 2019-01-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指示导频预编码方式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09151842A (zh) * 2017-06-16 2019-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063650B2 (en) 2017-06-16 2021-07-13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terminal for indicating pilot precoding mode
CN107453825A (zh) * 2017-07-26 2017-1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控制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53825B (zh) * 2017-07-26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控制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66347B (zh) * 2017-08-16 2022-03-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新无线电频谱共享发现信号的先听后说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66347A (zh) * 2017-08-16 2020-04-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无线电频谱共享(nr-ss)发现信号传输情况下的先听后说(lbt)
CN111316732B (zh) * 2017-09-06 2023-10-20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使用双波束以支持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连接的用户设备
CN111316732A (zh) * 2017-09-06 2020-06-19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使用双波束以支持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连接的用户设备
CN111095817A (zh) * 2017-09-18 2020-05-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控制信道信令对波束切换命令的传输
CN111095817B (zh) * 2017-09-18 2024-03-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控制信道信令对波束切换命令的传输
CN111165059A (zh) * 2017-09-27 2020-05-1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波束形成的无线网络的切换程序
CN111108767A (zh) * 2017-09-29 2020-05-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波束管理的技术
US11317417B2 (en) 2017-10-20 2022-04-26 Google Llc Switchi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within a spectrum based on network load
CN111357211A (zh) * 2017-11-17 2020-06-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对链路指示之后的波束确定的方法
US11412569B2 (en) 2017-12-14 2022-08-09 Google Llc Opportunistic beamforming
CN111279623B (zh) * 2017-12-15 2022-06-24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经由策略资源利用的波束形成增强
US11246143B2 (en) 2017-12-15 2022-02-08 Google Llc Beamforming enhancement via strategic resource utilization
CN111279623A (zh) * 2017-12-15 2020-06-12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经由策略资源利用的波束形成增强
CN110166084B (zh) * 2018-02-13 2021-06-2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lbt的方法以及装置、介质、基站
CN110166084A (zh) * 2018-02-13 2019-08-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lbt的方法以及装置、介质、基站
US11251847B2 (en) 2018-03-28 2022-02-15 Google Llc User device beamforming
CN112544040B (zh) * 2018-08-09 2023-09-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经波束成形无线通信中的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CN112544040A (zh) * 2018-08-09 2021-03-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经波束成形无线通信中的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CN112640327A (zh) * 2018-09-10 2021-04-09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快速波束跟踪
CN112640327B (zh) * 2018-09-10 2024-04-09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实现快速波束跟踪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11233548B2 (en) 2018-09-10 2022-01-25 Google Llc Fast beam tracking
CN112703682A (zh) * 2018-09-13 2021-04-23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使用机器学习来设计波束网格的装置和方法
CN112806081B (zh) * 2018-10-02 2023-08-18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配置用户设备交换侧链路分组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2806081A (zh) * 2018-10-02 2021-05-14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配置用户设备交换侧链分组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1479241B (zh) * 2019-01-23 2023-08-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基于波束对准反馈修改毫米波无线电部件
CN111479241A (zh) * 2019-01-23 2020-07-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基于波束对准反馈修改毫米波无线电部件
CN113383500A (zh) * 2019-01-29 2021-09-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毫米波系统中的协调波束成形的技术
CN113383500B (zh) * 2019-01-29 2024-05-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毫米波系统中的协调波束成形的技术
CN111526545B (zh) * 2019-02-02 2023-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26545A (zh) * 2019-02-02 2020-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12862245A (zh) * 2020-12-30 2021-05-28 北京知因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交换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862245B (zh) * 2020-12-30 2024-04-23 北京知因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交换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82268A1 (en) 2015-12-31
CA2950916A1 (en) 2016-01-07
US9414285B2 (en) 2016-08-09
CN106664127B (zh) 2019-04-23
ES2793949T3 (es) 2020-11-17
JP2017527166A (ja) 2017-09-14
WO2016003624A1 (en) 2016-01-07
KR20170003731A (ko) 2017-01-09
JP6246955B2 (ja) 2017-12-13
CA2950916C (en) 2018-05-01
EP3162117A1 (en) 2017-05-03
BR112016030388B1 (pt) 2023-10-17
BR112016030388A2 (zh) 2017-08-22
KR101775307B1 (ko) 2017-09-05
HUE049436T2 (hu) 2020-09-28
EP3162117B1 (en) 2020-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4127B (zh) 无线网络中进行无线通信的ue、无线通信方法及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58272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ghtweight messaging during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discovery, and association in directional wireless systems
CN106664574B (zh) 用于定向无线网络中的连接点发现和关联的方法和装置
JP6676612B2 (ja) mm波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ビーム探索および追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6464336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连接点
CN106465148B (zh) 用于调整执行波束扫描的周期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15419B (zh) 在毫米波宽带通信中增强可靠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55662A (zh) 向基站通知关于用户设备对波束改变指令的接收
CN106575987A (zh) 利用非对称的能力用于毫米波接入系统中的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方法
EP3138212B1 (en) Partition scheduling based on beamtrack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