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7939A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47939A
CN106647939A CN201611083730.8A CN201611083730A CN106647939A CN 106647939 A CN106647939 A CN 106647939A CN 201611083730 A CN201611083730 A CN 201611083730A CN 106647939 A CN106647939 A CN 106647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low frequency
ink layer
shell
col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837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837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479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47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79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8Carrying enclosures containing additional elements, e.g. case for a laptop and a prin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04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 G09F13/08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using both translucent and non-translucent layers
    • G09F13/10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using both translucent and non-translucent layers using transpar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柔性电路板FPC、导电泡棉、至少一个低频冷光片、以及外壳;所述FPC以及所述低频冷光片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所述低频冷光片的电极通过所述导电泡棉与所述FPC的电极连通;所述外壳的材质为透明材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重叠丝印有至少一层白色油墨层;距离所述内表面最远的一层白色油墨层上的局部区域丝印有黑色油墨层;其中,无丝印黑色油墨层的区域形成标志。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使用低频冷光片增强了亮度的均匀度以及使用寿命,增强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Logo(LOGOtype,商标)代表一个公司的品牌,设计心理学、美学、色彩学等领域,好的外观表现具有个性鲜明,视觉冲击强、便于识别、记忆促进消费、产生美好联想的作用,有利于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
目前,很多电子设备都是金属后盖单独装配Logo零件来实现效果,或者在外壳上丝印Logo来实现效果。现有技术中,单独装配Logo零件的实现具有以下不足:第一、Logo零件的装配结构复杂;第二、装配Logo时常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或导光膜模组作为发光源,由于LED的亮度不均匀,直接导致所Logo的显示亮度不均匀,显示效果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的单独装配Logo零件的方案中存在的装配结构复杂、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柔性电路板FPC、导电泡棉、至少一个低频冷光片、以及外壳;所述FPC以及所述低频冷光片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所述低频冷光片的电极通过所述导电泡棉与所述FPC的电极连通;所述外壳的材质为透明材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重叠丝印有至少一层白色油墨层;距离所述内表面最远的一层白色油墨层上的局部区域丝印有黑色油墨层;其中,无丝印黑色油墨层的区域形成标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使用低频冷光作为发光源,相比现有技术使用传统的LED灯和导光膜模组作为发光源而言,既节约了耗电成本和生产成本,还降低了装配难度。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透明外壳上直接设置标志,实现外壳与标志的一体化设置,因此,能够增加外观美观度。此外,由于低频冷光片发出的光线和亮度均匀,因此,亮度均匀的光线透过白色油墨层所呈现出的标志形状或图案的均匀度强。总之,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使用低频冷光片增强了亮度的均匀度以及使用寿命,增强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移动终端外壳的表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图。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包括: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201、导电泡棉202、至少一个低频冷光片203以及外壳205,外壳上设置有标志204。
进一步地,FPC201以及低频冷光片203均固定连接于外壳205的内表面上,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粘黏连接、螺钉连接、锡焊连接,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粘黏连接。具体实现过程中,FPC201以及低频冷光片203可以使用双面胶粘接在外壳205的内表面上,也可以采用其他粘结剂进行粘接。
其中,上述FPC201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
上述低频冷光片203是一种均匀性极高的面发光机体,其均匀性、色温效果、亮度效果远远超过传统的LED光源,同时其轻薄、富有弹性,可任意弯曲变形或被裁剪成任意复杂外形。其中,上述低频冷光片203可以为低频EL(Electro Luminescent电激发光)冷光片,其通过在两端电极的施加交流电压产生电场,激发萤光物质发光。该低频EL冷光片使用低压低频(驱动电压:3V,频率低于100HZ)驱动,电流需求很小,可以省去配置变压变频器(即电感生涯变频模组)和使用高压高频的电流,一方面节约耗电成本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电流对ITO层(即铟锡氧化物半导体导电层)的冲击。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低频EL冷光片还可以用直流电(电压为3V,频率为60HZ)驱动,发出的光线均匀度和亮度就可以通过本发明外壳上设置的白色油墨层呈现出标志图案。
上述低频冷光片203的电极通过导电泡棉202与FPC201的电极连通。具体地,每个低频冷光片203上设置有两个电极,FPC201也设置有两个电极,在连接时每个低频冷光片203的两个电极分别通过导电泡棉与FPC201的两个电极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标志204设置在外壳205上;优选地,低频冷光片与该标志即外壳上无丝印黑色油墨层的区域正对设置。
外壳205的材质为透明材质,例如:玻璃、塑料等;外壳的表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外壳的内表面重叠丝印有至少一层白色油墨层,距离内表面最远的一层白色油墨层上的局部区域丝印有黑色油墨层,未丝印黑色油墨层的区域形成标志,例如图1所示的“vivo”字样。其中,图1中所示的101所指示的区域则为仅丝印有白色油墨层的区域,102所指示的区域则为在白色油墨层上丝印有黑色油墨层的区域即所设置的标志。需要说明的是,标志并不局限于图1、2中所示的这一种字样,其可以为字母、数字、图形,还可以为上述三者中任意二者的结合,或三者的结合。
上述低频冷光片203发出的光线从未丝印黑色油墨层的区域透过即可显示出标志,由于在黑色油墨层与外壳的内表面之间丝印有白色油墨层,当低频冷光片303未发出光线时,整个外壳的外表面呈现白色,人眼无法分辨出有标志的存在。需要说明的是,外壳内表面重叠丝印的白色油墨层的具体层数、以及每层的具体厚度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优选地,白色油墨层的总厚度在20~25μm。此外,丝印的黑色油墨层的具体层数、具体厚度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黑色油墨层的总厚度在7~8μm。
上述外壳的材质为玻璃或者塑料。本发明是实施例优选在玻璃外壳上设置标志,大大提高移动终端的外表美观度和触感。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外壳205的外形设计进行选择,例如外壳205可以为:3D玻璃、2D玻璃或者2.5D玻璃,3D塑料、2D塑料或者2.5D塑料,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使用低频冷光片作为发光源,相比现有技术使用传统的LED灯和导光膜模组作为发光源而言,既节约了耗电成本和生产成本,还大大降低了装配难度。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透明外壳上直接设置标志,实现外壳与标志的一体化设置,因此,能够增加外观美观度。此外,由于低频冷光片发出的光线和亮度均匀,因此,亮度均匀的光线透过白色油墨层所呈现出的标志形状或图案的均匀度强。总之,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使用低频冷光片增强了亮度的均匀度以及使用寿命,增强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实施例二
参照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移动终端包括一个低频冷光片,且低频冷光片被划分成多个区域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包括:FPC301、导电泡棉302、一个低频冷光片303以及外壳305,其中,外壳305的材质为透明材质,外壳305上设置有标志304。
进一步地,FPC301以及低频冷光片303均固定连接于外壳305的内表面上;低频冷光片303的两个电极通过导电泡棉302与FPC301的两个电极连通;外壳305的内表面重叠丝印有至少一层白色油墨层,距离内表面最远的一层白色油墨层上的局部区域丝印黑色油墨层,其中,无丝印黑色油墨层的区域形成标志;低频冷光片303与外壳305上的标志正对设置。FPC上的与外壳固定连接的相对一端扣合在移动终端的主板上,FPC301通过主板电源为低频冷光片303供电,低频冷光片303接收到主板电源输出的电流后即可正常发光。
优选地,在外壳305的内表面重叠丝印三层白色油墨层,在距离内表面最远的一层白色油墨层上的局部区域丝印有一层黑色油墨层,白色油墨层与黑色油墨层的厚度均为7~8μm。该种优选的丝印方式,能够保证白色油墨层的总厚度在21~24μm之间,黑色油墨层的厚度在7~8μm之间,这样的厚度能够保证由未丝印黑色油墨层的区域形成的标志的透过率范围在0.3%~0.7%。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标志的透过率可以通过调整黑色油墨层的厚度进行调整,黑色油墨层的厚度越薄,则透过率越高,相应地,黑色油墨层厚度越厚,则透过率越低。标志的透过率范围应该控制在0.3%~0.7%,若透过率低于0.3%则透过标志的光线强度太低,若透过率高于0.7%则透过标志的光线强度太高,无论光线强度太高、太低均会影响标志显示时的光线效果。
优选地,FPC301以及低频冷光片303均通过第三预设厚度的双面胶粘接于外壳305的内表面上,进一步地,该第三预设厚度为0.03~0.07mm,优选为0.05mm。低频冷光片303与外壳上的标志正对设置,且低频冷光片的单边比标志围成的区域的边缘大0.5mm。
当然,并不限于此,FPC301、低频冷光片303还可以通过其他厚度的双面胶粘接于外壳的内表面上,也可以通过除双面胶外的任意其他粘接剂进行粘接。并且,低频冷光片的单边并不局限于比标志围成的区域的边缘大0.5mm,也可以大1mm、0.8mm等尺寸。
低频冷光片303与FPC301通过导电泡棉进行电极连通,由于导电泡棉容忍性强、且长度可以灵活选取,因此,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灵活设置低频冷光片303与FPC301上电极的位置,二者的电极可位于低频冷光片同一侧,也可以位于低频冷光片的不同侧,只要能保证低频冷光片303的正极、负极分别与FPC301上的正极、负极连通即可。优选地,将低频冷光片303的两个电极与FPC301的电极位于低频冷光片303的同一侧,便于连接且能够节省导电泡棉的用量。
进一步地,低频冷光片303的电极尺寸与FPC301的电极尺寸为第四预设值,优选地第四预设值为3.5mm×3.0mm。当然二者的电极尺寸并不局限于3.5mm×3.0mm。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移动终端设计空间对二者的电极尺寸进行灵活的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低频冷光片可以采用工作频率低于100HZ的任意类型的冷光片,优选地,采用低频EL冷光片。对于低频冷光片的工作原理、通过低频冷光片发出的光线使外壳上设置的标志呈现的原理、以及低频冷光片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参见实施例一中的相关说明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低频冷光片303厚度小于第一预设值,优选地,第一预设值为0.15mm。低频冷光片303上的与外壳连接的相对表面设置有导电膜,且导电膜的厚度小于第二预设值,优选地,第二预设值为0.10mm。本发明实施例低频冷光片303不再采用传统量产的油墨印刷辅助导电层,而是采用导电膜,不存在衰减现象,因此使用寿命相较于油墨印刷导电层的冷光片而言使用寿命长。需要说明的是,低频冷光片303上设置的导电膜可以采用任意物理镀膜方式、以及化学镀膜方式制备生成,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导电膜的具体制备方式不作具体限制。
更近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使外壳上设置的标志的展现效果更佳,本发明实施例的低频冷光片303被划分为多个区域,不同的区域设置有不同颜色的油墨层。由于油墨层颜色不同,不同的区域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不同颜色的光线透过通孔,可以使标志不同部分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具体地,在对低频冷光片进行区域划分时,可以将低频冷光片303划分成2个、3个、4个或更多个区域,图3中以将其划分成4个发光区域为例进行的展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仅是以移动终端中包括一个低频冷光片为例进行的说明。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移动终端中还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低频冷光片,例如:2个、3个、4个或者更多个。
各低频冷光片的两极分别通过导电泡棉与FPC的两极连通,每个低频冷光片的颜色效果和开闭时间均可单独控制,可以将标志以跑马灯的效果进行展示。
对于多个低频冷光片的两极与FPC的两极连通时,FPC的正极与第一导电泡棉连接、正负极与第二导电泡棉连接;各低频冷光片的正极分别与第一导电泡棉连接、负极分别与第二导电泡棉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使用低频冷光作为发光源,相比现有技术使用传统的LED灯和导光膜模组作为发光源而言,既节约了耗电成本和生产成本,还大大降低了装配难度。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透明外壳上直接设置标志,实现外壳与标志的一体化设置,因此,能够增加外观美观度。此外,由于低频冷光片发出的光线和亮度均匀,因此,亮度均匀的光线透过白色油墨层所呈现出的标志形状或图案的均匀度强。总之,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使用低频冷光片增强了亮度的均匀度以及使用寿命,增强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柔性电路板FPC、导电泡棉、至少一个低频冷光片、以及外壳;
所述FPC以及所述低频冷光片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所述低频冷光片的电极通过所述导电泡棉与所述FPC的电极连通;
所述外壳的材质为透明材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重叠丝印有至少一层白色油墨层;
距离所述内表面最远的一层白色油墨层上的局部区域丝印有黑色油墨层;其中,无丝印黑色油墨层的区域形成标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频冷光片与所述外壳上无丝印黑色油墨层的区域正对设置,所述低频冷光片厚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重叠丝印三层白色油墨层;距离所述内表面最远的一层白色油墨层上的局部区域丝印有一层黑色油墨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白色油墨层、以及每层所述黑色油墨层的厚度均为7~8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的透过率范围为0.3%~0.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冷光片个数为一个;
所述低频冷光片被划分为两个以上的区域,不同的区域设置有不同颜色的油墨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频冷光片上的与外壳连接的相对表面设置有导电膜,且所述导电膜的厚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为0.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FPC上的与外壳固定连接的相对一端扣合在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冷光片个数为两个以上:
所述两个以上的低频冷光片的两极分别通过所述导电泡棉与所述FPC的两极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材质为玻璃或者塑料。
CN201611083730.8A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66479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3730.8A CN106647939A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3730.8A CN106647939A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7939A true CN106647939A (zh) 2017-05-10

Family

ID=58814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83730.8A Pending CN106647939A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479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0199A (zh) * 2019-07-15 2019-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5375A1 (en) * 2000-12-29 2002-07-04 Ritek Corporation Vibration-activated light emitting indication apparatus
EP1839944A1 (fr) * 2006-03-27 2007-10-03 HITPOOL Systems Dispositif d'éclairage escamotable automatique pour plaque de police de véhicule
CN202918356U (zh) * 2012-11-12 2013-05-01 广东金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标识层的手机屏幕钢化玻璃保护片
CN204117534U (zh) * 2014-07-15 2015-01-21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logo显示装置
CN205620719U (zh) * 2016-05-12 2016-10-05 汪智军 一种智能家居主控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5375A1 (en) * 2000-12-29 2002-07-04 Ritek Corporation Vibration-activated light emitting indication apparatus
EP1839944A1 (fr) * 2006-03-27 2007-10-03 HITPOOL Systems Dispositif d'éclairage escamotable automatique pour plaque de police de véhicule
CN202918356U (zh) * 2012-11-12 2013-05-01 广东金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标识层的手机屏幕钢化玻璃保护片
CN204117534U (zh) * 2014-07-15 2015-01-21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logo显示装置
CN205620719U (zh) * 2016-05-12 2016-10-05 汪智军 一种智能家居主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0199A (zh) * 2019-07-15 2019-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82578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pparatus for an inflatable device and method
CN106535526B (zh) 一种移动终端
KR102646656B1 (ko) 투명 발광다이오드 필름
US10290786B2 (en) Transparent light emitting diode film
CN106659017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492588A (zh) 透明发光二极管膜
CN101765345B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的制造方法
CN106647939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6793610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6708184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4936647U (zh) 一种可在画布上触发控制发光的装置
CN201355886Y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
CN110418460B (zh) 一种基于双面柔性电路板的发光玻璃
KR102646662B1 (ko) 투명 발광다이오드 필름
JP2002215068A (ja) 表示媒体
CN106649051A (zh) 一种呼吸灯模组及移动终端
JP4819971B1 (ja) ソーラー一体型表示パネルシステム、ソーラー一体型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035743A (ko) Oled 조명 모듈
CN214959645U (zh) 一种图文发光手机后盖
CN213905210U (zh) 一种发光键盘背光组件及发光键盘
TWM278984U (en) Electro luminescent plate with image
CN214756991U (zh) 一种冷光片结构
CN207818126U (zh) 一种点餐价目板
CN214279492U (zh) 广告标识
CN110360532B (zh) 一种基于雕刻电路的发光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