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6829A -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46829A
CN106646829A CN201710004228.1A CN201710004228A CN106646829A CN 106646829 A CN106646829 A CN 106646829A CN 201710004228 A CN201710004228 A CN 201710004228A CN 106646829 A CN106646829 A CN 106646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focal length
effective focal
telephoto
m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42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46829B (zh
Inventor
张凯元
闻人建科
黄林
戴付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042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468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46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6829A/zh
Priority to US15/766,515 priority patent/US11175482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7/084659 priority patent/WO201812658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46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6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远镜头,该摄远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并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0,以及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f/f1|+|f/f4|≤2.7。

Description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远镜头以及装配有这种摄远镜头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耦合器件)及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及尺寸减小,对应的摄远镜头也需满足高成像品质及小型化的要求。
此外,随着人们对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成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将变得更薄、体积更小。为了满足小型化,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成像镜头的镜片数量,但是由此造成的设计自由度的缺乏会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成像性能的需求。目前主流摄远镜头为了获得宽视角的图像,采用广角光学系统,但是这不利于拍摄较远物体,无法获得清晰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高分辨率且小型化的摄远镜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远镜头。该摄远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该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TTL/f≤1.0,例如TTL/f≤0.99,以及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该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f/f1|+|f/f4|≤2.7,例如1.16≤|f/f1|+|f/f4|≤2.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45<f1/f≤1.0,例如0.46≤f1/f≤1.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且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5<f2/f<-0.7,例如-1.48≤f2/f≤-0.7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f/f3|+|f/f4|<1.5,例如|f/f3|+|f/f4|≤1.44。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可满足:|(R7+R8)/(R7-R8)|≤2,例如|(R7+R8)/(R7-R8)|≤1.9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可满足:T34/T23<2.5,例如T34/T23≤2.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可满足:|(R3+R4)/(R3-R4)|≤2,例如|(R3+R4)/(R3-R4)|≤1.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可满足:|(R5-R6)/(R5+R6)|≤1,例如|(R5-R6)/(R5+R6)|≤0.9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可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可满足:|SAG51/CT5|<4.0,例如|SAG51/CT5|≤3.5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5<f5/f<-0.5,例如-1.26≤f5/f≤-0.5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可满足:0.5<(CT2+CT3+CT5)/(CT1+CT4)<1.0,例如0.56≤(CT2+CT3+CT5)/(CT1+CT4)≤0.9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远镜头。该摄远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可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多个后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该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TTL/f≤1.0,例如,TTL/f≤0.99;以及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可满足:|(R5-R6)/(R5+R6)|≤1,例如,|(R5-R6)/(R5+R6)|≤0.9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0.45<f1/f≤1.0,例如0.46≤f1/f≤1.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并且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5<f2/f<-0.7,例如,-1.48≤f2/f≤-0.7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可满足:|(R3+R4)/(R3-R4)|≤2,例如|(R3+R4)/(R3-R4)|≤1.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可满足:T34/T23<2.5,例如T34/T23≤2.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多个后续透镜可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f/f3|+|f/f4|<1.5,|f/f3|+|f/f4|≤1.44。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可满足:|(R7+R8)/(R7-R8)|≤2,例如|(R7+R8)/(R7-R8)|≤1.9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f/f1|+|f/f4|≤2.7,1.16≤|f/f1|+|f/f4|≤2.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多个后续透镜还可包括第五透镜,该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且其物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其中心厚度CT5之间可满足:|SAG51/CT5|<4.0,例如|SAG51/CT5|≤3.5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5<f5/f<-0.5,例如-1.26≤f5/f≤-0.5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1、CT2、CT3、CT4、CT5之间可满足:0.5<(CT2+CT3+CT5)/(CT1+CT4)<1.0,例如0.56≤(CT2+CT3+CT5)/(CT1+CT4)≤0.9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配备有上述摄远镜头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以上及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旨在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5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8的摄远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7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9的摄远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8A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8B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8C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8D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9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0的摄远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0A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0B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0C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20D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21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1的摄远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2A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2B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2C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22D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23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2的摄远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4A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4B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4C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24D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但应理解各部件的尺寸不由附图限制,而是可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此外,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第一透镜是最靠近物体的透镜而第六透镜是最靠近感光元件的透镜。在本文中,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以/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远镜头。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远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可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至少一个后续透镜以及感光元件,并且该摄远镜头可具有总有效焦距f。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TTL/f≤1.0,更具体地,满足TTL/f≤0.99。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f/f1|+|f/f4|≤2.7,更具体地,满足1.16≤|f/f1|+|f/f4|≤2.7。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远镜头的成像面之间的距离,可使得镜头尽可能地薄。此外,通过合理地选择各透镜的焦距并适当地调整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能够使摄远镜头获得较好的平场条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设置成其有效焦距f1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45<f1/f≤1.0,更具体地,满足0.46≤f1/f≤1.0,以保证第一透镜承担适当的正光焦度,从而便于后续透镜的设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设置为凹面。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5<f2/f<-0.7,更具体地,满足-1.48≤f2/f≤-0.77。通过合理设置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来确保第二透镜能够产生一定的正球差,以平衡正光焦度透镜的负球差;如果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的比值小于下限值,则矫正能力不足,若大于上限值,则产生过多的正球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f/f3|+|f/f4|<1.5,更具体地,满足|f/f3|+|f/f4|≤1.44。通过合理配置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和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的关系可确保系统获得适当的相对亮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可满足:|(R7+R8)/(R7-R8)|≤2,例如,满足|(R7+R8)/(R7-R8)|≤1.92。通过使第四透镜的曲率半径差异尽可能大,从而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平衡像差的能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可满足:T34/T23<2.5,例如T34/T23≤2.3。通过合理地选择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向位置,能够很好的矫正匹兹伐场曲。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可满足:|(R3+R4)/(R3-R4)|≤2,例如|(R3+R4)/(R3-R4)|≤1.8。通过合理地分配第二透镜的曲率,可使得第二透镜具有合适的赛德像差系数,从而能够较好地平衡初级像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可满足:|(R5-R6)/(R5+R6)|≤1,更具体地,例如满足|(R5-R6)/(R5+R6)|≤0.97。通过合理地设置第三透镜的曲率,可有效地矫正球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远镜头中的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可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其中心厚度CT5之间可满足:|SAG51/CT5|<4.0,更具体地,可满足|SAG51/CT5|≤3.56。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5<f5/f<-0.5,更具体地,满足-1.26≤f5/f≤-0.52,以使第五透镜承担适当的负光焦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1、CT2、CT3、CT4和CT5之间可满足:0.5<(CT2+CT3+CT5)/(CT1+CT4)<1.0,更具体地,可满足:0.56≤(CT2+CT3+CT5)/(CT1+CT4)≤0.95。通过合理地选择各透镜的厚度,能够合理地矫正五阶球差和色球差。如果(CT2+CT3+CT5)/(CT1+CT4)小于下限值,则五阶球差显著增加,而如果(CT2+CT3+CT5)/(CT1+CT4)大于上限值,则色球差显著增加。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摄远镜头。该摄远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可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多个后续透镜。在该摄远镜头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TTL/f≤1.0,例如,TTL/f≤0.99,并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可满足:|(R5-R6)/(R5+R6)|≤1,例如|(R5-R6)/(R5+R6)|≤0.97。这样设计的摄远镜头在确保镜头尽可能地薄的情况下可有效地矫正球差。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设置成其有效焦距f1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45<f1/f≤1.0,更具体地,满足0.46≤f1/f≤1.0,以保证第一透镜承担适当的正光焦度,从而便于后续透镜的设计。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设置为凹面。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5<f2/f<-0.7,更具体地,满足-1.48≤f2/f≤-0.77。通过合理设置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来确保第二透镜能够产生一定的正球差,以平衡正光焦度透镜的负球差;如果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的比值小于下限值,则矫正能力不足,若大于上限值,则产生过多的正球差。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可满足:|(R3+R4)/(R3-R4)|≤2,例如|(R3+R4)/(R3-R4)|≤1.8。通过合理地分配第二透镜的曲率,可使得第二透镜具有合适的赛德像差系数,从而能够较好地平衡初级像差。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可满足:T34/T23<2.5,例如T34/T23≤2.3。通过合理地选择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向位置,能够很好的矫正匹兹伐场曲。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远镜头中的多个后续透镜还可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该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f/f3|+|f/f4|<1.5,更具体地,可满足|f/f3|+|f/f4|≤1.44。通过合理配置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和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的关系可确保系统获得适当的相对亮度。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可满足:|(R7+R8)/(R7-R8)|≤2,例如,满足|(R7+R8)/(R7-R8)|≤1.92。通过使第四透镜的曲率半径差异尽可能大,从而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平衡像差的能力。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f/f1|+|f/f4|≤2.7,更具体地,满足1.16≤|f/f1|+|f/f4|≤2.7。通过合理地选择各透镜的焦距并适当地调整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能够使摄远镜头获得较好的平场条件。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远镜头中的多个后续透镜还可包括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且其物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其中心厚度CT5之间可满足:|SAG51/CT5|<4.0,更具体地,可满足|SAG51/CT5|≤3.56。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5<f5/f<-0.5,更具体地,满足-1.26≤f5/f≤-0.52,以使第五透镜承担适当的负光焦度。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1、CT2、CT3、CT4和CT5之间可满足:0.5<(CT2+CT3+CT5)/(CT1+CT4)<1.0,更具体地,可满足:0.56≤(CT2+CT3+CT5)/(CT1+CT4)≤0.95。通过合理地选择各透镜的厚度,能够合理地矫正五阶球差和色球差。如果(CT2+CT3+CT5)/(CT1+CT4)小于下限值,则五阶球差显著增加,而如果(CT2+CT3+CT5)/(CT1+CT4)大于上限值,则色球差显著增加。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可包括如上所述的摄远镜头。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摄远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在本申请中采用5片,但应理解这只是示例而非限制。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中心厚度、面型、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提供一种具有高分辨率且小型化的摄远镜头。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一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能够使得视野变得更大而真实。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镜头的构成数量,来获得下面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描述中采用由五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摄远镜头不限于包括五个透镜。如果需要,该摄远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图1至图24D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摄远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的摄远镜头的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摄远镜头的实施例1包括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的第一透镜E1、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的第二透镜E2、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的第三透镜E3、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的第四透镜E4以及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的第五透镜E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且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且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该摄远镜头还可包括光阑(未示出)以及用于滤除红外光的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E6。在本实施例的摄远镜头中,还可设置有光圈STO以调解进光量。来自物体的光依次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表面S13上。
下表1中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远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
f1(mm) 3.32 f(mm) 6.41
f2(mm) -9.47 TTL(mm) 5.90
f3(mm) -9.68 HFOV(deg) 25.5
f4(mm) 8.27
f5(mm) -4.59
表1
参照表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92。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f=0.52。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1.48。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f/f4|=2.7。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1.4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5/f=-0.72。
表2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858
S1 非球面 1.8104 0.6977 1.53,55.8 0.7841
S2 非球面 -77.1829 0.1488 -99.0000
S3 非球面 -9.4854 0.2300 1.64,23.5 66.3362
S4 非球面 16.9293 1.3781 -99.0000
S5 非球面 -4.6533 0.2300 1.64,23.5 14.3804
S6 非球面 -19.0757 0.5366 6.2204
S7 非球面 -23.7893 0 6513 1.66,20.4 99.0000
S8 非球面 -4.4938 0.5905 1.5747
S9 非球面 -1.9857 0.3000 1.53,55.8 -1.5709
S10 非球面 -10.8799 0.2666 -0.8600
S11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2 球面 无穷 0.6604
S13 球面 无穷
表2
表3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和A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S1 -1.9341E-02 2.420E-03 -2.4298E-02 3.3539E-02 -2.5486E-0 7.8660E-03
S2 -3.7680E-02 4.2305E-02 -5.9015E-03 -2.2809E-0 2.7934E-02 -9.7003E-03
S3 -7.3914E-02 1.2778E-01 -1.0026E-01 4.5244E-02 -7.4047E-03 -2.2859E-03
S4 -4.9649E-02 9.1512E-02 -9.7260E-02 6.1266E-02 -2.5624E-02 3.9480E-03
S5 -7.5395E-02 -1.6644E-01 5.2182E-01 -5.4835E-01 2.7217E-01 -6.0317E-02
S6 -7.7281E-02 -1.0366E-01 3.1184E-01 -2.3485E-01 7.4673E-02 -8.8626E-03
S7 -9.6674E-03 -1.0126E-01 7.1105E-02 -2.2090E-02 3.8613E-03 -3.2075E-04
S8 2.9258E-02 -7.1590E-02 3.4812E-02 -8.9265E-03 8.5341E-04 5.4549E-05
S9 -6.5675E-02 7.8139E-02 -3.7326E-02 9.0424E-03 -1.0574E-03 4.7852E-05
S10 -1.1273E-01 8.2612E-02 -3.0676E-02 6.2815E-03 -7.0086E-04 3.3228E-05
表3
参照表2和表3,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CT2+CT3+CT5)/(CT1+CT4)=0.56。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3+R4)/(R3-R4)|=0.28。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T23=0.39。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0.61。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7+R8)/(R7-R8)|=1.47。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SAG51/CT5|=2.7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远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2A至图2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1的摄远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远镜头的实施例2。除了摄远镜头的各镜片的参数之外,例如除了各镜片的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圆锥系数、有效焦距、轴上间距、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等之外,在本实施例2及以下各实施例中描述的摄远镜头与实施例1中描述的摄远镜头的布置结构相同。为了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
下表4中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远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
f1(mm) 3.06 f(mm) 6.51
f2(mm) -7.31 TTL(mm) 5.85
f3(mm) -11.41 HFOV(deg) 22.6
f4(mm) 11.77
f5(mm) -5.33
表4
参照表4,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90。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f=0.47。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1.12。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f/f4|=2.68。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1.12。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5/f=-0.82。
表5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4254
S1 非球面 1.7226 0.7466 1.54,56.1 -0.6443
S2 非球面 -42.7739 0.0500 99.0000
S3 非球面 20.4577 0.2500 1.66,20.4 98.3361
S4 非球面 3.8901 1.0166 7.0669
S5 非球面 -5.4086 0.3140 1.54,56.1 -99.0000
S6 非球面 -42.8279 1.0307 99.0000
S7 非球面 -17.1098 0.4557 1.66,20.4 99.0000
S8 非球面 -5.4042 0.2784 4.7305
S9 非球面 -5.3007 0.3500 1.53,55.8 3.8949
S10 非球面 6.3052 0.5412 -40.5088
S11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2 球面 无穷 0.6077
S13 球面 无穷
表5
表6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和A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5123E-02 1.0671E-02 -6.0862E-02 2.2823E-01 -4.8494E-01 6.0456E-01 -4.4196E-01 1.7560E-01 -2.9546E-02
S2 -8.0524E-02 3.9748E-01 -1.1716E+00 2.2787E+00 -2.9338E+00 2.5035E+00 -1.3877E+00 4.5688E-01 -6.8254E-02
S3 -1.0074E-01 4.7025E-01 -1.3118E+00 2.4867E+00 -3.0011E+00 2.2657E+00 -1.0359E+00 2.6145E-01 -2.8122E-02
S4 -4.2868E-02 2.0845E-01 -5.4534E-01 9.3043E-01 -6.1725E-01 -4.9881E-01 1.1979E+00 -8.1073E-01 1.9494E-01
S5 -6.1119E-02 1.2634E-01 -1.1985E-01 2.6612E-01 -7.1432E-01 1.1770E+00 -1.1398E+00 5.9265E-01 -1.2886E-01
S6 3.3176E-02 6.0064E-02 -4.0818E-02 1.2912E-01 -2.6861E-01 3.3945E-01 -2.6519E-01 1.1228E-01 -1.9437E-02
S7 1.4892E-02 -1.5488E-01 2.0966E-01 -1.7271E-01 7.9839E-02 -1.8356E-02 1.6472E-03 0 0
S8 1.2805E-01 -3.3749E-01 3.5972E-01 -2.1460E-01 7.6222E-02 -2.0248E-02 5.4937E-03 -1.1392E-03 1.0061E-04
S9 5.4904E-02 -2.3597E-01 8.2637E-02 2.0621E-01 -2.5331E-01 1.2825E-01 -3.4033E-02 4.6664E-03 -2.6198E-04
S10 -7.4713E-02 -2.4089E-02 1.5224E-02 2.4849E-02 -2.7818E-02 1.2235E-02 -2.8441E-03 3.4761E-04 -1.7659E-05
表6
参照表5和表6,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CT2+CT3+CT5)/(CT1+CT4)=0.76。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3+R4)/(R3-R4)|=1.47。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T23=1.01。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0.78。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7+R8)/(R7-R8)|=1.92。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SAG51/CT5|=1.55。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远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4A至图4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2的摄远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远镜头的实施例3。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
下表7中示出了实施例3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远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
f1(mm) 2.81 f(mm) 5.62
f2(mm) -4.48 TTL(mm) 5.30
f3(mm) -38.15 HFOV(deg) 29.7
f4(mm) 11.74
f5(mm) -4.58
表7
参照表7,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94。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f=0.50。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0.80。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f/f4|=2.48。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0.63。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5/f=-0.81。
表8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4208
S1 非球面 1.5347 0.6054 1.53,55.8 -0.1486
S2 非球面 -58.8128 0.0501 -99.0000
S3 非球面 8.8948 0.2800 1.66,20.4 63.4437
S4 非球面 2.1916 0.3508 3.8358
S5 非球面 9.7341 0.3252 1.54,56.1 94.2370
S6 非球面 6.5484 0.4047 -3.6394
S7 非球面 -266.5953 0.3582 1.66,20.4 99.0000
S8 非球面 -7.5405 1.7256 -92.9905
S9 非球面 -2.5225 0.3000 1.53,55.8 0.1466
S10 非球面 84.0806 0.5141 -18.8463
S11 球面 无穷 0.3000 1.52,64.2
S12 球面 无穷 0.0863
S13 球面 无穷
表8
表9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和A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3190E-02 -7.5412E-03 5.2225E-02 -1.2456E-01 1.6414E-01 -7.6157E-02 -5.2646E-02 7.8467E-02 -2.7072E-02
S2 1.5298E-01 -3.8214E-01 1.0359E+00 -2.4484E+00 4.7340E+00 -6.5522E+00 5.8052E+00 -2.9326E+00 6.4036E-01
S3 9.4519E-02 -3.7053E-01 1.3756E+00 -4.1009E+00 9.5271E+00 -1.5297E+01 1.5361E+01 -8.6796E+00 2.1061E+00
S4 -5.2094E-02 -1.3741E-03 3.1124E-01 -6.8458E-01 1.5214E+00 -3.1208E+00 4.5441E+00 -4.1044E+00 1.6105E+00
S5 -5.7395E-02 5.0858E-02 4.9204E-01 -1.7837E+00 4.4706E+00 -6.9401E+00 6.0721E+00 -2.6556E+00 4.0423E-01
S6 -3.2038E-02 1.7541E-01 -4.8132E-01 2.0696E+00 -5.2704E+00 8.4209E+00 -8.3530E+00 4.6673E+00 -1.1105E+00
S7 -1.3561E-03 2.7833E-02 -6.7171E-03 8.5930E-03 3.4375E-02 -8.9256E-02 7.7599E-02 -3.1316E-02 5.0071E-03
S8 -1.2117E-02 4.6604E-02 -5.2008E-02 7.7468E-02 -6.8457E-02 3.8769E-02 -1.5891E-02 3.9570E-03 -4.0079E-04
S9 -1.6890E-01 2.1789E-01 -2.2365E-01 1.5975E-01 -7.5220E-02 2.2578E-02 -4.0565E-03 3.9076E-04 -1.5290E-05
S10 -1.9268E-01 2.1627E-01 -1.9276E-01 1.1669E-01 -4.7090E-02 1.2416E-02 -2.0513E-03 1.9248E-04 -7.8077E-06
表9
参照表8和表9,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CT2+CT3+CT5)/(CT1+CT4)=0.94。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3+R4)/(R3-R4)|=1.65。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T23=1.1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0.20。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7+R8)/(R7-R8)|=1.06。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SAG51/CT5|=3.5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远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6A至图6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3的摄远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远镜头的实施例4。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根据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
下表10中示出了实施例4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远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
f1(mm) 2.78 f(mm) 5.59
f2(mm) -4.31 TTL(mm) 5.30
f3(mm) -36.36 HFOV(deg) 29.8
f4(mm) 11.79
f5(mm) -4.75
表10
参照表10,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95。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f=0.50。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0.77。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f/f4|=2.49。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0.63。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5/f=-0.85。
表11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4334
S1 非球面 1.4981 0.6881 1.53,55.8 -0.1915
S2 非球面 -139.0004 0.0500 99.0000
S3 非球面 9.7066 0.2800 1.66,20.4 68.9205
S4 非球面 2.1780 0.3225 3.9489
S5 非球面 10.2771 0.3484 1.54,56.1 52.0915
S6 非球面 6.6826 0.4053 -17.5999
S7 非球面 -49.1664 0.3693 1.66,20.4 84.7464
S8 非球面 -6.7436 1.5950 -53.3530
S9 非球面 -3.0846 0.3400 1.53,55.8 -0.0010
S10 非球面 14.8079 0.0909 1.8651
S11 球面 无穷 0.3000 1.52,64.2
S12 球面 无穷 0.5105
S13 球面 无穷
表11
表12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和A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4635E-02 -1.1744E-02 8.1307E-02 -2.4197E-01 4.5543E-01 -5.2270E-01 3.5406E-01 -1.2500E-01 1.5782E-02
S2 1.7911E-01 -5.6535E-01 1.5973E+00 -3.5918E+00 6.2751E+00 -7.9008E+00 6.5136E+00 -3.1270E+00 6.6149E-01
S3 1.3431E-01 -5.8751E-01 1.9775E+00 -5.0882E+00 1.0285E+01 -1.5025E+01 1.4288E+01 -7.8523E+00 1.8897E+00
S4 -2.6998E-02 -1.4992E-01 8.7793E-01 -2.5003E+00 5.8216E+00 -9.9119E+00 1.1212E+01 -7.6646E+00 2.3979E+00
S5 -4.7594E-02 -1.1130E-02 4.2543E-01 -9.4501E-01 1.1615E+00 7.8297E-01 -4.6625E+00 5.5690E+00 -2.2455E+00
S6 -1.2192E-02 1.1403E-01 -4.7586E-01 2.2650E+00 -5.9632E+00 9.7534E+00 -9.9029E+00 5.6649E+00 -1.3820E+00
S7 5.4108E-03 3.6344E-02 -1.0320E-01 2.3202E-01 -2.4955E-01 1.4184E-01 -4.2512E-02 0.005036752 0.000139297
S8 -8.6705E-03 5.4391E-02 -1.1121E-01 1.8213E-01 -1.7434E-01 1.0917E-01 -4.5440E-02 1.0974E-02 -1.1215E-03
S9 -1.8849E-01 2.4203E-01 -2.1890E-01 1.2776E-01 -4.9424E-02 1.2839E-02 -2.1227E-03 1.9842E-04 -7.9275E-06
S10 -2.1231E-01 2.3891E-01 -1.9781E-01 1.1025E-01 -4.1703E-02 1.0504E-02 -1.6789E-03 1.5355E-04 -6.0977E-06
表12
参照表11和表12,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CT2+CT3+CT5)/(CT1+CT4)=0.9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3+R4)/(R3-R4)|=1.58。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T23=1.26。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0.21。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7+R8)/(R7-R8)|=1.32。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SAG51/CT5|=2.84。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远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8A至图8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4的摄远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远镜头的实施例5。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根据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
下表13中示出了实施例5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远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
f1(mm) 3.44 f(mm) 6.41
f2(mm) -8.55 TTL(mm) 5.98
f3(mm) -25.19 HFOV(deg) 24.3
f4(mm) 8.19
f5(mm) -3.35
表13
参照表13,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93。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f=0.54。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1.33。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f/f4|=2.65。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1.0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5/f=-0.52。
表14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000
S1 非球面 2.0756 0.6493 1.54,56.1 0.6639
S2 非球面 -16.9769 0.0717 -21.7573
S3 非球面 -11.8571 0.2500 1.66,20.4 -99.0000
S4 非球面 10.8882 1.9530 52.8537
S5 非球面 -7.2168 0.3140 1.54,56.1 6.8744
S6 非球面 -15.4796 0.4319 48.5372
S7 非球面 7.6022 0.4247 1.66,20.4 -56.5712
S8 非球面 -18.3672 0.5255 21.5743
S9 非球面 -1.6129 0.3500 1.53,55.8 -3.7088
S10 非球面 -17.2863 0.2204 39.3089
S11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2 球面 无穷 0.5797
S13 球面 无穷
表14
表15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和A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4287E-02 -1.3240E-02 2.9704E-02 -7.4354E-02 1.0265E-01 -9.8879E-02 6.3251E-02 -2.4878E-02 4.3250E-03
S2 -3.4586E-02 1.6787E-01 -4.6279E-01 6.8592E-01 -4.8152E-01 -8.7247E-02 4.1491E-01 -2.7926E-01 6.4072E-02
S3 -1.7781E-02 2.2527E-01 -7.4222E-01 1.4730E+00 -1.8359E+00 1.3655E+00 -5.1156E-01 3.5431E-02 2.2076E-02
S4 5.9568E-03 1.4562E-01 -6.4369E-01 1.7005E+00 -2.9212E+00 3.2668E+00 -2.2911E+00 9.1410E-01 -1.5810E-01
S5 -5.8915E-02 -4.8745E-02 3.2151E-01 -7.7081E-01 1.1167E+00 -1.0140E+00 5.5503E-01 -1.6758E-01 2.1425E-02
S6 -9.1014E-02 9.0709E-02 -1.0639E-01 1.5344E-01 -1.2191E-01 4.8413E-02 -8.1184E-03 -9.6358E-05 1.3558E-04
S7 4.4840E-02 -1.3823E-01 8.4290E-02 -7.0204E-03 -1.3676E-02 7.2489E-03 -1.7195E-03 2.0811E-04 -1.0486E-05
S8 1.4195E-01 -2.5732E-01 1.9844E-01 -9.2144E-02 2.8489E-02 -5.8697E-03 7.6623E-04 -5.6119E-05 1.6685E-06
S9 -6.2628E-03 -4.3319E-02 7.9200E-02 -5.1488E-02 1.6731E-02 -2.6345E-03 1.0563E-04 2.0193E-05 -1.9401E-06
S10 -1.0301E-01 7.6913E-02 -1.4736E-02 -6.2377E-03 4.2601E-03 -1.1055E-03 1.5453E-04 -1.1480E-05 3.5637E-07
表15
参照表14和表15,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CT2+CT3+CT5)/(CT1+CT4)=0.85。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3+R4)/(R3-R4)|=0.04。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T23=0.22。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0.36。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7+R8)/(R7-R8)|=0.41。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SAG51/CT5|=1.41。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远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0A至图10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5的摄远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远镜头的实施例6。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根据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
下表16中示出了实施例6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远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
f1(mm) 2.99 f(mm) 6.25
f2(mm) -4.80 TTL(mm) 5.85
f3(mm) -13.34 HFOV(deg) 22.5
f4(mm) 10.60
f5(mm) -5.74
表16
参照表16,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94。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f=0.48。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0.77。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f/f4|=2.68。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1.06。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5/f=-0.92。
表17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631
S1 非球面 1.7931 0.6556 1.54,56.1 -1.1740
S2 非球面 -15.1351 0.3980 1.2071
S3 非球面 -5.3479 0.2500 1.66,20.4 -25.1690
S4 非球面 7.9543 1.3682 49.7591
S5 非球面 -2.8995 0.2500 1.54,56.1 1.9793
S6 非球面 -4.9749 0.2320 -36.3203
S7 非球面 8.9721 0.4947 1.66,20.4 12.9660
S8 非球面 -31.2288 1.1317 50.0000
S9 非球面 -2.6142 0.4466 1.53,55.8 -1.9610
S10 非球面 -18.6384 0.3332 -90.0000
S11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2 球面 无穷 0.0800
S13 球面 无穷
表17
表18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和A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2.3514E-02 5.7627E-03 -1.4059E-02 3.5504E-02 -4.8318E-02 3.2164E-02 -6.5424E-03 -3.2528E-03 1.1676E-03
S2 -3.8251E-04 -1.6315E-04 1.3214E-02 -3.1442E-02 2.8708E-02 -1.0479E-02 -8.4858E-04 -2.7094E-04 6.8433E-04
S3 -1.3121E-02 4.3221E-02 -1.4804E-02 -9.8421E-02 2.6227E-01 -3.4333E-01 2.6658E-01 -1.1923E-01 2.4728E-02
S4 6.8308E-03 2.9450E-02 -1.7466E-02 2.9591E-02 -2.1063E-01 5.2487E-01 -6.1595E-01 3.5303E-01 -7.9543E-02
S5 1.5005E-02 -1.7186E-02 -8.0271E-02 4.2765E-01 -7.2747E-01 5.6970E-01 -1.9548E-01 5.5837E-03 8.8153E-03
S6 1.8405E-02 4.7555E-03 -1.1668E-01 4.4268E-01 -6.6418E-01 5.2683E-01 -2.3633E-01 5.6913E-02 -5.7277E-03
S7 1.3558E-02 -3.1230E-02 2.8365E-02 -1.1653E-02 5.5458E-05 1.8702E-03 -7.2643E-04 1.1553E-04 -6.8005E-06
S8 4.6322E-03 -1.2526E-02 1.9559E-02 -2.3800E-02 1.8476E-02 -8.6660E-03 2.3963E-03 -3.5825E-04 2.2225E-05
S9 -4.6784E-03 -1.0080E-02 2.4290E-02 -2.0934E-02 1.0388E-02 -3.1280E-03 5.5993E-04 -5.4497E-05 2.2124E-06
S10 -3.4661E-02 -5.7516E-03 1.5810E-02 -1.2372E-02 5.2294E-03 -1.2761E-03 1.7687E-04 -1.2708E-05 3.5899E-07
表18
参照表17和表18,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CT2+CT3+CT5)/(CT1+CT4)=0.8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3+R4)/(R3-R4)|=0.20。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T23=0.17。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0.26。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7+R8)/(R7-R8)|=0.55。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SAG51/CT5|=1.40。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2D出了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远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2A至图12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6的摄远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远镜头的实施例7。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根据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
下表19中示出了实施例7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远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
f1(mm) 2.94 f(mm) 5.47
f2(mm) -5.80 TTL(mm) 5.30
f3(mm) -21.58 HFOV(deg) 30.4
f4(mm) 14.04
f5(mm) -5.26
表19
参照表19,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97。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f=0.54。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1.06。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f/f4|=2.25。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0.6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5/f=-0.96。
表20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4081
S1 非球面 1.4419 0.6938 1.54,56.1 -0.7910
S2 非球面 12.2102 0.0919 -56.3891
S3 非球面 -118.9937 0.4671 1.66,20.4 99.0000
S4 非球面 3.9645 0.3832 14.6316
S5 非球面 -5.3778 0.3000 1.54,56.1 30.4184
S6 非球面 -10.1188 0.8832 -98.1830
S7 非球面 8.1052 0.4247 1.66,20.4 -99.0000
S8 非球面 62.9589 0.7621 99.0000
S9 非球面 -4.1598 0.3400 1.53,55.8 1.1238
S10 非球面 8.9023 0.0946 -87.3681
S11 球面 无穷 0.3000 1.52,64.2
S12 球面 无穷 0.5594
S13 球面 无穷
表20
表21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和A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5667E-02 -7.1267E-03 1.0421E-01 -3.4511E-01 7.2338E-01 -9.2824E-01 6.9193E-01 -2.6488E-01 3.4269E-02
S2 -3.9772E-02 6.6538E-02 -1.7119E-01 6.6295E-01 -1.8564E+00 3.1400E+00 -3.1869E+00 1.7610E+00 -4.0828E-01
S3 -3.5430E-02 3.6815E-02 2.9831E-01 -1.2797E+00 2.9474E+00 -4.2993E+00 3.9065E+00 -2.0440E+00 4.7515E-01
S4 -3.5487E-02 1.9389E-01 -8.2921E-01 3.2275E+00 -7.7418E+00 1.1194E+01 -9.2278E+00 3.9217E+00 -6.6290E-01
S5 -1.7290E-01 4.8059E-02 1.3466E-01 -3.9242E-01 9.8162E-01 -1.3361E+00 8.8481E-01 -2.7730E-01 3.3340E-02
S6 -1.4636E-01 3.2602E-02 2.5838E-01 -7.8846E-01 1.5223E+00 -1.7421E+00 1.1529E+00 -4.1262E-01 6.1697E-02
S7 3.6147E-02 -1.0645E-01 3.6121E-02 2.7554E-02 -4.3868E-02 2.6375E-02 -8.1048E-03 1.2426E-03 -7.5190E-05
S8 7.9114E-02 -1.1132E-01 2.1290E-02 2.9184E-02 -2.6901E-02 1.0468E-02 -2.0533E-03 1.8743E-04 -5.5609E-06
S9 3.8777E-02 1.4323E-02 -7.1684E-02 4.9947E-02 -1.7242E-02 3.4976E-03 -4.2236E-04 2.7954E-05 -7.7690E-07
S10 -3.1262E-02 3.6458E-02 -4.5704E-02 2.2408E-02 -5.7277E-03 8.3467E-04 -6.9743E-05 3.1176E-06 -5.7920E-08
表21
参照表20和表21,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CT2+CT3+CT5)/(CT1+CT4)=0.99。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3+R4)/(R3-R4)|=0.94。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T23=2.30。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0.31。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7+R8)/(R7-R8)|=1.30。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SAG51/CT5|=2.36。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4D出了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远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4A至图14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7的摄远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8
以下参照图15至图16D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远镜头的实施例8。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根据实施例8的摄远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
下表22中示出了实施例8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远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
f1(mm) 2.87 f(mm) 5.58
f2(mm) -4.89 TTL(mm) 5.30
f3(mm) -15.23 HFOV(deg) 30.0
f4(mm) 9.56
f5(mm) -5.20
表22
参照表22,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95。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f=0.51。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0.88。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f/f4|=2.53。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0.95。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5/f=-0.93。
表23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4412
S1 非球面 1.4414 0.7093 1.53,55.8 -0.0920
S2 非球面 19.5128 0.0500 99.0000
S3 非球面 7.9558 0.2800 1.66,20.4 57.4815
S4 非球面 2.2670 0.2859 2.4224
S5 非球面 -8.1432 0.3001 1.54,56.1 95.2175
S6 非球面 -474.0306 0.2157 99.0000
S7 非球面 -57.4786 0.3588 1.66,20.4 -92.1367
S8 非球面 -5.7043 1.6601 -42.0904
S9 非球面 -19.1640 0.3508 1.53,55.8 -97.6296
S10 非球面 3.2708 0.2090 -80.4796
S11 球面 无穷 0.3000 1.52,64.2
S12 球面 无穷 0.5803
S13 球面 无穷
表23
表24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和A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0003E-02 -5.0704E-02 2.7629E-01 -8.6660E-01 1.7124E+00 -2.1460E+00 1.6504E+00 -7.0994E-01 1.3017E-01
S2 -2.9055E-03 1.5504E-05 4.5049E-08 -7.5311E-10 2.3565E-12 1.3325E-12 -1.3360E-12 7.3521E-13 -1.7156E-13
S3 -4.1279E-16 1.1369E-14 -1.3292E-13 8.3192E-13 -3.0014E-12 6.4184E-12 -8.0252E-12 5.4168E-12 -1.5235E-12
S4 3.2203E-02 2.2079E-02 1.4962E-01 -9.6688E-01 4.9536E+00 -1.5847E+01 3.0896E+01 -3.3089E+01 1.5066E+01
S5 -3.0244E-02 -3.5057E-01 4.2681E+00 -2.5321E+01 9.4802E+01 -2.2691E+02 3.3724E+02 -2.8368E+02 1.0360E+02
S6 -9.1115E-02 9.6391E-02 5.6193E-02 -1.9102E-01 1.5654E-01 -6.4123E-02 1.4466E-02 -1.7202E-03 8.4511E-05
S7 -2.6323E-02 6.6878E-02 3.6467E-02 -5.9248E-02 1.8145E-02 3.4955E-03 -3.1447E-03 6.5242E-04 -4.5609E-05
S8 -1.7696E-02 5.2228E-02 -1.4807E-03 -2.8043E-03 9.2868E-03 -1.1022E-02 4.0795E-03 -5.3139E-04 1.2636E-05
S9 -2.4835E-01 2.5881E-01 -2.4785E-01 1.6061E-01 -6.6086E-02 1.6999E-02 -2.6135E-03 2.1701E-04 -7.4342E-06
S10 -8.5172E-02 4.1801E-02 -2.5205E-02 1.0347E-02 -2.5809E-03 3.7540E-04 -3.0270E-05 1.2469E-06 -2.0240E-08
表24
参照表23和表24,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CT2+CT3+CT5)/(CT1+CT4)=0.87。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3+R4)/(R3-R4)|=1.80。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T23=0.7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0.9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7+R8)/(R7-R8)|=1.22。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SAG51/CT5|=2.18。
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6D出了实施例8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远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6A至图16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8的摄远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9
以下参照图17至图18D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远镜头的实施例9。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根据实施例9的摄远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
下表25中示出了实施例9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远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
f1(mm) 3.02 f(mm) 5.48
f2(mm) -6.00 TTL(mm) 5.30
f3(mm) -20.04 HFOV(deg) 30.3
f4(mm) 9.26
f5(mm) -4.70
表25
参照表25,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97。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f=0.55。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1.09。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f/f4|=2.40。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0.87。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5/f=-0.86。
表26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4066
S1 非球面 1.4425 0.6856 1.54,56.1 -0.8383
S2 非球面 9.7319 0.1478 -91.1481
S3 非球面 74.3832 0.3923 1.66,20.4 -99.0000
S4 非球面 3.7537 0.3808 14.4813
S5 非球面 31.6813 0.3000 1.54,56.1 99.0000
S6 非球面 8.0855 0.7581 22.1609
S7 非球面 -66.5794 0.5092 1.66,20.4 -83.7435
S8 非球面 -5.6190 0.7505 2.9479
S9 非球面 -2.9707 0.3913 1.53,55.8 -1.7406
S10 非球面 16.8960 0.6113 -98.8658
S11 球面 无穷 0.3000 1.52,64.2
S12 球面 无穷 0.0732
S13 球面 无穷
表26
表27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和A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7314E-02 -1.8203E-02 1.5212E-01 -4.7778E-01 9.5806E-01 -1.2037E+00 9.0959E-01 -3.7244E-01 5.9904E-02
S2 -4.8623E-02 1.2615E-01 -4.8862E-01 1.8898E+00 -4.8763E+00 7.8694E+00 -7.7513E+00 4.2428E+00 -9.8957E-01
S3 -8.3231E-02 1.8491E-01 -1.3983E-01 1.0563E-01 -1.6399E-01 1.5638E-01 -7.4585E-02 1.7455E-02 -1.6176E-03
S4 -8.8211E-02 3.0073E-01 -8.6038E-01 3.2209E+00 -8.2647E+00 1.3002E+01 -1.1922E+01 5.7392E+00 -1.1098E+00
S5 -2.3516E-01 1.0942E-01 1.7400E-01 -4.8054E-01 7.2018E-01 -3.0515E-01 -7.6645E-01 9.6365E-01 -3.1033E-01
S6 -1.7056E-01 7.6214E-03 4.9682E-01 -1.3551E+00 2.2644E+00 -2.3261E+00 1.3855E+00 -4.3753E-01 5.6712E-02
S7 4.4512E-02 -2.4763E-01 3.4808E-01 -3.4832E-01 2.1551E-01 -7.5485E-02 1.3483E-02 -8.8092E-04 -1.6593E-05
S8 1.2254E-01 -2.2984E-01 2.0950E-01 -1.3498E-01 5.6683E-02 -1.4625E-02 2.2257E-03 -1.8315E-04 6.2788E-06
S9 1.7592E-01 -2.4216E-01 1.5954E-01 -6.5938E-02 1.8207E-02 -3.3948E-03 4.2040E-04 -3.1876E-05 1.1266E-06
S10 6.4177E-02 -1.0640E-01 5.9649E-02 -2.1391E-02 5.4456E-03 -9.7364E-04 1.1294E-04 -7.4432E-06 2.0866E-07
表27
参照表26和表27,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CT2+CT3+CT5)/(CT1+CT4)=0.91。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3+R4)/(R3-R4)|=1.11。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T23=1.99。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0.59。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7+R8)/(R7-R8)|=1.18。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SAG51/CT5|=1.95。
图18A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8B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8C示出了实施例9的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8D出了实施例9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远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8A至图18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9的摄远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10
以下参照图19至图20D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远镜头的实施例10。图1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根据实施例10的摄远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
下表28中示出了实施例10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远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
f1(mm) 3.10 f(mm) 5.48
f2(mm) -6.46 TTL(mm) 5.30
f3(mm) -28.05 HFOV(deg) 30.5
f4(mm) 11.30
f5(mm) -4.78
表28
参照表28,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97。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f=0.57。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1.18。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f/f4|=2.25。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0.68。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5/f=-0.87。
表29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820
S1 非球面 1.5178 0.6638 1.54,56.1 -0.9216
S2 非球面 12.8198 0.0979 -73.8492
S3 非球面 18.8496 0.3366 1.66,20.4 79.8950
S4 非球面 3.4550 0.5789 6.5871
S5 非球面 13.1472 0.3000 1.54,56.1 99.0000
S6 非球面 7.0067 0.8516 -5.8177
S7 非球面 12.8821 0.4882 1.66,20.4 -31.2384
S8 非球面 -17.5021 0.6774 71.5418
S9 非球面 -2.5435 0.3655 1.53,55.8 -0.4616
S10 非球面 -524.8782 0.2196 99.0000
S11 球面 无穷 0.3000 1.52,64.2
S12 球面 无穷 0.4204
S13 球面 无穷
表29
表30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和A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4234E-02 -7.5675E-03 7.0352E-02 -1.8378E-01 2.8078E-01 -2.2909E-01 5.8475E-02 3.9270E-02 -2.4833E-02
S2 -6.2595E-02 1.4568E-01 -3.0635E-01 9.0612E-01 -2.1126E+00 3.1754E+00 -2.9842E+00 1.5643E+00 -3.4978E-01
S3 -8.8106E-02 1.5201E-01 3.3518E-01 -2.2085E+00 6.5782E+00 -1.2103E+01 1.3555E+01 -8.4823E+00 2.2696E+00
S4 -6.4876E-02 3.0923E-01 -1.5039E+00 8.0845E+00 -2.8421E+01 6.3165E+01 -8.5845E+01 6.5136E+01 -2.1149E+01
S5 -1.9985E-01 5.8095E-02 3.0557E-01 -1.3161E+00 3.4704E+00 -5.6475E+00 5.5799E+00 -3.0810E+00 7.1791E-01
S6 -1.6933E-01 1.2908E-01 -1.4209E-01 3.1293E-01 -3.5151E-01 1.6908E-01 4.7863E-02 -9.0517E-02 2.7647E-02
S7 2.9143E-02 -2.4044E-01 3.9894E-01 -5.0268E-01 4.2623E-01 -2.4656E-01 9.4970E-02 -2.1491E-02 2.1083E-03
S8 1.0728E-01 -2.6257E-01 3.3966E-01 -3.3784E-01 2.3188E-01 -1.0601E-01 3.0600E-02 -4.9711E-03 3.4254E-04
S9 1.2589E-01 -1.9171E-01 1.4337E-01 -5.9315E-02 1.1250E-02 3.4272E-04 -5.3090E-04 8.4338E-05 -4.4078E-06
S10 1.6588E-02 -7.6615E-02 5.4990E-02 -2.4025E-02 7.2481E-03 -1.4823E-03 1.8875E-04 -1.3074E-05 3.6655E-07
表30
参照表29和表30,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CT2+CT3+CT5)/(CT1+CT4)=0.87。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3+R4)/(R3-R4)|=1.45。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T23=1.47。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0.30。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7+R8)/(R7-R8)|=0.15。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SAG51/CT5|=2.29。
图20A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0B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0C示出了实施例10的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0D出了实施例10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远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20A至图20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10的摄远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11
以下参照图21至图22D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远镜头的实施例11。图2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根据实施例11的摄远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
下表31中示出了实施例11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远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
f1(mm) 2.55 f(mm) 5.48
f2(mm) -4.32 TTL(mm) 5.30
f3(mm) -12.24 HFOV(deg) 30.5
f4(mm) 9.78
f5(mm) -6.89
表31
参照表3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97。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f=0.46。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0.79。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f/f4|=2.70。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1.01。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5/f=-1.26。
表32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1 非球面 1.3845 0.8213 1.54,56.1 -2.7500
S2 非球面 1036.3160 0.0500 -55.0000
S3 非球面 44.0713 0.3000 1.64,23.5 53.9702
S4 非球面 2.5950 0.2525 -1.1453
STO 球面 无穷 0.4549
S5 非球面 -14.8845 0.3588 1.54,56.1 -30.1256
S6 非球面 12.1581 0.5789 -3.2981
S7 非球面 11.8401 0.5509 1.66,20.4 -50.1928
S8 非球面 -13.9559 0.2897 44.2384
S9 非球面 -2.1574 0.6430 1.53,55.8 -1.5289
S10 非球面 -5.7488 0.2638 -45.9764
S11 球面 无穷 0.3000 1.52,64.2
S12 球面 无穷 0.4362
S13 球面 无穷
表32
表33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和A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2911E-01 -5.9438E-02 1.6660E-01 -4.1760E-01 7.1328E-01 -7.8836E-01 5.3547E-01 -2.0529E-01 3.3166E-02
S2 -5.1185E-02 1.9358E-01 -4.4416E-01 9.9648E-01 -1.9684E+00 2.6896E+00 -2.2755E+00 1.0628E+00 -2.0909E-01
S3 -3.0560E-02 2.4078E-01 -4.2070E-01 8.1999E-01 -1.6381E+00 2.4819E+00 -2.2428E+00 1.0271E+00 -1.6712E-01
S4 5.0441E-02 4.2170E-01 -3.6559E+00 2.6731E+01 -1.2182E+02 3.4812E+02 -6.0449E+02 5.8389E+02 -2.4034E+02
S5 -1.6551E-01 -1.0512E-01 8.9081E-01 -3.1042E+00 6.4687E+00 -8.3787E+00 6.4704E+00 -2.6131E+00 3.8786E-01
S6 -1.7268E-01 1.4538E-01 -3.3707E-01 8.2573E-01 -1.3023E+00 1.3146E+00 -8.2091E-01 2.8891E-01 -4.3804E-02
S7 -6.8557E-02 -3.7392E-02 -5.7873E-02 2.2563E-01 -3.5860E-01 3.1297E-01 -1.5125E-01 3.7982E-02 -3.8674E-03
S8 4.1119E-02 -1.4345E-01 1.0173E-01 -3.1967E-02 -1.3923E-02 1.8192E-02 -7.2042E-03 1.2989E-03 -9.0479E-05
S9 1.0157E-01 -1.6071E-01 1.4222E-01 -8.6329E-02 3.6105E-02 -9.7374E-03 1.5949E-03 -1.4400E-04 5.4986E-06
S10 -2.7264E-02 -1.4647E-02 1.4419E-02 -5.5324E-03 1.3371E-03 -2.9248E-04 5.4663E-05 -5.9764E-06 2.5970E-07
表33
参照表32和表33,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CT2+CT3+CT5)/(CT1+CT4)=0.95。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3+R4)/(R3-R4)|=1.13。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T23=0.82。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0.96。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7+R8)/(R7-R8)|=0.01。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SAG51/CT5|=2.61。
图22A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2B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2C示出了实施例11的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2D出了实施例11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远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22A至图22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11的摄远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12
以下参照图23至图24D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远镜头的实施例12。图2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2的摄远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根据实施例12的摄远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
下表34中示出了实施例12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以及摄远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
f1(mm) 5.49 f(mm) 5.50
f2(mm) -25.72 TTL(mm) 5.41
f3(mm) 14.07 HFOV(deg) 30.6
f4(mm) 33.94
f5(mm) -5.53
表34
参照表34,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99。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f=1.00。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1|+|f/f4|=1.16。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0.55。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5/f=-1.01。
表35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386
S1 非球面 1.5478 0.5802 1.54,56.1 -1.1955
S2 非球面 2.7882 0.0705 -43.3493
S3 非球面 3.0274 0.2525 1.66,20.4 -12.3414
S4 非球面 2.4843 0.5753 6.9474
S5 非球面 7.5026 0.3553 1.54,56.1 53.2491
S6 非球面 366.0440 1.2611 -99.0000
S7 非球面 44.0734 0.5868 1.66,20.4 99.0000
S8 非球面 -45.4094 0.6357 55.0000
S9 非球面 -2.4952 0.3650 1.53,55.8 -0.1278
S10 非球面 -16.7384 0.1147 -55.0000
S11 球面 无穷 0.3000 1.52,64.2
S12 球面 无穷 0.3156
S13 球面 无穷
表35
表36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各非球面透镜的各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和A1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7271E-02 -4.0603E-02 2.5385E-01 -8.5112E-01 1.7080E+00 -2.1552E+00 1.6583E+00 -7.1863E-01 1.3207E-01
S2 -1.6676E-02 -3.3338E-01 1.4465E+00 -2.8976E+00 4.0016E+00 -4.1972E+00 2.7354E+00 -8.5092E-01 7.0874E-02
S3 -2.3466E-01 3.2674E-01 2.5865E-01 -2.4376E-01 -1.6970E+00 4.5855E+00 -5.7182E+00 3.6602E+00 -9.4364E-01
S4 -1.3709E-01 1.9443E-01 1.2664E-01 6.3669E-01 -7.3491E+00 2.3771E+01 -4.0440E+01 3.6358E+01 -1.3973E+01
S5 -7.4348E-02 -1.8941E-02 3.1843E-01 -1.1645E+00 2.7933E+00 -4.2603E+00 3.9352E+00 -2.0060E+00 4.2471E-01
S6 -4.5474E-02 -1.7859E-02 2.5219E-01 -8.9476E-01 2.0607E+00 -2.9705E+00 2.6088E+00 -1.2790E+00 2.6881E-01
S7 -1.5765E-02 -1.2026E-01 2.4780E-01 -3.5357E-01 3.3231E-01 -2.0049E-01 7.4317E-02 -1.5314E-02 1.3348E-03
S8 2.9389E-02 -1.4468E-01 1.8006E-01 -1.5822E-01 9.7114E-02 -3.9658E-02 1.0148E-02 -1.4628E-03 9.0259E-05
S9 1.7048E-01 -2.6574E-01 1.4029E-01 -1.8838E-03 -3.2712E-02 1.7283E-02 -4.3416E-03 5.5993E-04 -2.9646E-05
S10 1.3546E-01 -2.0114E-01 1.2716E-01 -4.6557E-02 1.0716E-02 -1.5824E-03 1.4610E-04 -7.7577E-06 1.8488E-07
表36
参照表35和表36,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CT2+CT3+CT5)/(CT1+CT4)=0.83。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T23=2.19。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7+R8)/(R7-R8)|=0.01。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SAG51/CT5|=0.97。
图24A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远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4B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远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4C示出了实施例12的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4D出了实施例12的摄远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远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24A至图24D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12的摄远镜头在保证小型化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摄像装置,其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摄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摄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摄像模块。该摄像装置装配有如上各实施例所述的摄远镜头。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所举的示例,而不是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教导和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9)

1.摄远镜头,所述摄远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并且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所述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0,以及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f/f1|+|f/f4|≤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45<f1/f≤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5<f2/f<-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
7.摄远镜头,所述摄远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多个后续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所述摄远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0,以及
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R5-R6)/(R5+R6)|≤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45<f1/f≤1.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5<f2/f<-0.7。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所述多个后续透镜包括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3|+|f/f4|<1.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f/f1|+|f/f4|≤2.7。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所述多个后续透镜还包括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R3+R4)/(R3-R4)|≤2。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7+R8)/(R7-R8)|≤2。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23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空气间隔T34之间满足:T34/T23<2.5。
16.根据权利要求6或12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矢高SAG5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SAG51/CT5|<4.0。
17.根据权利要求6或12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5<f5/f<-0.5。
18.根据权利要求6或12所述的摄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以及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
0.5<(CT2+CT3+CT5)/(CT1+CT4)<1.0。
19.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摄远镜头。
CN201710004228.1A 2017-01-04 2017-01-04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1066468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4228.1A CN106646829B (zh) 2017-01-04 2017-01-04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US15/766,515 US11175482B2 (en) 2017-01-04 2017-05-17 Telephoto lens assembly and camera device
PCT/CN2017/084659 WO2018126587A1 (zh) 2017-01-04 2017-05-17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4228.1A CN106646829B (zh) 2017-01-04 2017-01-04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6829A true CN106646829A (zh) 2017-05-10
CN106646829B CN106646829B (zh) 2018-08-14

Family

ID=58844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4228.1A Active CN106646829B (zh) 2017-01-04 2017-01-04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5482B2 (zh)
CN (1) CN106646829B (zh)
WO (1) WO2018126587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1630A (zh) * 2017-12-15 2018-03-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WO2018126587A1 (zh) * 2017-01-04 2018-07-1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WO2018218856A1 (zh) * 2017-05-27 2018-12-0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镜片组
WO2018227971A1 (zh) * 2017-06-13 2018-12-2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US10578838B2 (en) 2017-08-30 2020-03-03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221098A (zh) * 2018-11-23 2020-06-02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长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1221111A (zh) * 2020-03-19 2020-06-02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镜头
US10732391B2 (en) 2017-08-15 2020-08-04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 system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890738B2 (en) 2018-05-11 2021-01-12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30380A (zh) * 2020-10-30 2021-01-15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031285A1 (zh) * 2019-08-19 2021-02-25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US11029494B2 (en) 2017-07-25 2021-06-08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CN114911037A (zh) * 2017-05-12 2022-08-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8053B (zh) * 2017-08-30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系统、图像拍摄装置和设备
TWI674449B (zh) 2018-09-26 2019-10-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50615B (zh) 2020-01-16 2021-1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7492176A (zh) * 2021-12-13 2024-02-0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
CN114637096B (zh) * 2022-03-11 2024-06-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透镜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4515A (zh) * 2016-03-18 2016-11-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
CN205910403U (zh) * 2016-07-27 2017-01-25 今国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微小型望远镜头
CN106569322A (zh) * 2015-10-13 2017-04-1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52572B2 (en) 2007-06-25 2010-12-14 Ricoh Co., Ltd. Compact super wide-angle imaging system
KR101964297B1 (ko) 2012-02-16 2019-04-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CN108388005A (zh) * 2013-07-04 2018-08-10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小型长焦透镜套件
TWI537631B (zh) 2014-10-20 2016-06-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I548893B (zh) * 2014-11-12 2016-09-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22646B (zh) * 2015-04-29 2016-0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5807137B1 (ja) 2015-07-24 2015-11-10 エーエーシー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テクノロジーズ(シンセ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Shenzhen)Co.,Ltd 撮像レンズ
KR101762014B1 (ko) * 2015-10-13 2017-07-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JP6239040B1 (ja) * 2016-06-01 2017-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10802251B2 (en) * 2016-08-23 2020-10-13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80076742A (ko) * 2016-12-28 2018-07-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1901701B1 (ko) * 2016-12-28 2018-09-27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6646829B (zh) * 2017-01-04 2018-08-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JP6534162B2 (ja) * 2017-04-14 2019-06-26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9322A (zh) * 2015-10-13 2017-04-1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154515A (zh) * 2016-03-18 2016-11-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
CN205910403U (zh) * 2016-07-27 2017-01-25 今国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微小型望远镜头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6587A1 (zh) * 2017-01-04 2018-07-1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14911037B (zh) * 2017-05-12 2024-01-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N114911037A (zh) * 2017-05-12 2022-08-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US11372208B2 (en) 2017-05-27 2022-06-28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WO2018218856A1 (zh) * 2017-05-27 2018-12-0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镜片组
WO2018227971A1 (zh) * 2017-06-13 2018-12-2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US11493734B2 (en) 2017-06-13 2022-11-08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Camera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five lenses of +−++− or +−−+− refractive powers
US11029494B2 (en) 2017-07-25 2021-06-08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US10732391B2 (en) 2017-08-15 2020-08-04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 system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578838B2 (en) 2017-08-30 2020-03-03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831630B (zh) * 2017-12-15 2023-12-2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CN107831630A (zh) * 2017-12-15 2018-03-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US10890738B2 (en) 2018-05-11 2021-01-12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221098A (zh) * 2018-11-23 2020-06-02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长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WO2021031285A1 (zh) * 2019-08-19 2021-02-25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221111B (zh) * 2020-03-19 2022-03-22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镜头
CN111221111A (zh) * 2020-03-19 2020-06-02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镜头
CN112230380B (zh) * 2020-10-30 2021-10-01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30380A (zh) * 2020-10-30 2021-01-15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26587A1 (zh) 2018-07-12
US20200241247A1 (en) 2020-07-30
US11175482B2 (en) 2021-11-16
CN106646829B (zh) 2018-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6829B (zh)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736782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842512B (zh) 摄像镜头
CN109343203A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0795761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085693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873272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950681A (zh) 摄像镜头
CN207123646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491047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343204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34691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526801A (zh) 摄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209215716U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06990511A (zh) 成像镜头
CN209102995U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206710689U (zh) 摄像镜头
CN109541785A (zh) 光学透镜组
CN109239891A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09254385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7663138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842511A (zh) 摄像镜头
CN106990508A (zh) 成像镜头
CN109613683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298513A (zh) 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