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6659A - 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46659A
CN106646659A CN201710038359.1A CN201710038359A CN106646659A CN 106646659 A CN106646659 A CN 106646659A CN 201710038359 A CN201710038359 A CN 201710038359A CN 106646659 A CN106646659 A CN 106646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carbon
row
unit
amount
thres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383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46659B (zh
Inventor
刘华
蒋有录
张丰荣
赵萌
景琛
冯月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to CN2017100383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466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46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6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46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6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9/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属于地层超压分析技术领域,能够适用于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且误差较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计算研究区排烃门限以下地层的欠压实增压量;根据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生烃增压量;根据排烃降压计算模型,计算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排烃降压量;将计算得到的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的欠压实增压量、生烃增压量和排烃降压量代入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模型,计算得到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地层超压量。

Description

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层超压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地层超压是驱动油气运移、制约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地层超压进行量化表征有利于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工作。地层超压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欠压实作用导致的压力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排烃作用导致的压力变化。
目前,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通常是基于欠压实增压和生烃增压这两种机理,通过分别建立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和生烃增压计算模型,对地层超压进行量化表征。其中,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通常可采用等效深度法或根据实测压力数据通过线性拟合法建立;而生烃增压计算模型通常基于生烃前后的岩石孔隙体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体积守恒定律建立。例如:郭小文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体积守恒定律,建立了一种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该模型进一步结合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可用于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然而,这种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仅考虑了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导致的压力增加,而未考虑排烃作用导致的压力衰减,用于量化表征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时,其误差较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误差小、且适用于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现有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用于量化表征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时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能够适用于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且误差较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计算研究区排烃门限以下地层的欠压实增压量;
(2)根据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生烃增压量;
(3)根据排烃降压计算模型,计算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排烃降压量;所述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为:
其中,ΔP为排烃降压量,单位为MPa;k为排烃率;Vo1为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单位为m3;Vk1为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单位为m3;Vw1为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单位为m3;Co为原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Ck为干酪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Cw为水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
(4)将步骤(1)-(3)中计算得到的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的欠压实增压量、生烃增压量和排烃降压量代入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模型,计算得到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地层超压量;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模型为:
△P=△P+△P-△P
其中,ΔP为地层超压量,单位为MPa;ΔP为欠压实增压量,单位为MPa;ΔP为生烃增压量,单位为MPa;ΔP为排烃降压量,单位为MPa。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利用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之间不同深度地层的实际压力数据,采用线性拟合法建立。
作为优选,步骤(1)中,采用线性拟合法建立所述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的具体步骤为:选取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之间多个不同深度地层作为样本地层,测量所述样本地层的实际压力数据,计算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实际地层超压;根据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生烃增压量;将计算得到的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实际地层超压减去生烃增压量,得到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欠压实增压量;利用多个所述样本地层的深度数据和对应的欠压实增压量数据,采用线性拟合法建立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
作为优选,在所述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中,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Vo1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Vo1为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单位为m3;ρo为地表原油密度,单位为kg/m3;F为干酪根的生烃转化率;HI为氢指数,单位为mg/g;Mt为岩石质量,单位为kg;TOC为实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Ph为静水压力,单位为MPa;ΔP为生烃增压量,通过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获得,单位为MPa;Co为原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
作为优选,在所述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中,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Vk1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Vk1为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单位为m3;ρk1为干酪根密度,单位为kg/m3;F为干酪根的生烃转化率;HI为氢指数,单位为mg/g;Mt为岩石质量,单位为kg;TOC为实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ΔP为生烃增压量,通过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获得,单位为MPa;Ck为干酪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
作为优选,在所述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中,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Vw1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Vw1为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单位为m3;ρt为岩石骨架密度,单位为kg/m3;Mt为岩石质量,单位为kg;为地表孔隙度;C为压缩因子,单位为m-1;H为地层的深度,单位为m;ΔP为生烃增压量,通过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获得,单位为MPa;Cw为水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引入排烃降压计算模型计算排烃降压量,采用的量化模型中包含欠压实增压量、生烃增压量和排烃降压量,充分考虑了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和排烃作用对地层压力的影响,适用于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且误差较小。
2、本发明提供的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简单易行,可精确预测排烃门限以下地层的超压,有利于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地层超压特指地层实际压力高于正常地层静水压力的剩余流体压力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计算研究区排烃门限以下地层的欠压实增压量。
在本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排烃门限是指烃源岩中生成的烃类开始以游离相大量向外排运时的临界地层深度,该深度以下的地层中普遍存在排烃作用,所述排烃门限可根据研究区的地质资料确定。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可采用等效深度法或根据实测压力数据通过线性拟合法建立,也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现有的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
(2)根据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生烃增压量。
在本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生烃增压计算模型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的生烃增压计算模型。例如,郭小文等(生油增压定量模型及影响因素,石油学报,第32卷第4期,2011年7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体积守恒定律,建立的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ΔP为生烃增压量,单位为MPa;F为干酪根的生烃转化率,通过盆地模拟实验获得;HI为氢指数,根据地质资料获得,单位为mg/g;ρo为地表原油密度,单位为kg/m3;ρk1为干酪根密度,单位为kg/m3;ρw为地层水密度,单位为kg/m3;ρt为岩石骨架密度,单位为kg/m3;Co为原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Ck为干酪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Cw为水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H为地层的深度,单位为m;为地表孔隙度;C为压缩因子,单位为m-1;TOC为实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3)根据排烃降压计算模型,计算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排烃降压量;所述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为:
式(2)中,ΔP为排烃降压量,单位为MPa;k为排烃率;Vo1为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单位为m3;Vk1为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单位为m3;Vw1为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单位为m3;Co为原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Ck为干酪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Cw为水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
在本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排烃降压计算模型是发明人首次提出的,是发明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基于排烃机制下岩石孔隙体积的组成变化而建立的,其建立过程如下:
排烃前岩石孔隙总体积V1由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Vk1、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Vo1以及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Vw1三部分组成(即V1=Vk1+Vo1+Vw1),排烃后岩石孔隙总体积由排烃后干酪根的体积Vk2、排烃后液态烃的体积Vo2以及排烃后孔隙水的体积Vw2三部分组成(即V2=Vk2+Vo2+Vw2)。
排烃后,由于部分液态烃的排出,导致岩石孔隙中的流体压力降低,干酪根、残余液态烃和孔隙水等流体的体积均产生相应膨胀,因而,排烃后干酪根的体积Vk2为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Vk1与干酪根的膨胀体积ΔVk2二者之和(即Vk2=Vk1+ΔVk2);排烃后液态烃的体积Vo2为残余液态烃的体积与残余液态烃的膨胀体积ΔVo2二者之和(即Vo2=(1-k)Vo1+ΔVo2,k为排烃率);排烃后孔隙水的体积Vw2为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Vw1与孔隙水的膨胀体积ΔVw2二者之和(即Vw2=Vw1+ΔVw2)。
假设排烃作用前后岩石孔隙总体积不变(即V1=V2),则排出液态烃的体积等于干酪根的膨胀体积ΔVk2、残余液态烃的膨胀体积ΔVo2和孔隙水的膨胀体积ΔVw2三者之和,即:
kVo1=△Vk2+△Vo2+△Vw2 (3)
式(3)中,k为排烃率;Vo1为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单位为m3;ΔVk2为干酪根的膨胀体积,单位为m3;ΔVo2为残余液态烃的膨胀体积,单位为m3;ΔVw2为孔隙水的膨胀体积,单位为m3
根据瞬时排烃机理,即排烃的瞬时导致压力减小,干酪根、残余液态烃和孔隙水等流体的体积产生相应膨胀,进一步结合压缩系数的定义,得到干酪根、残余液态烃和孔隙水等流体的膨胀体积的表达式如下:
△Vk2=Vk1·Ck·△P (4)
△Vo2=(1-k)·Vo1·Co·△P (5)
△Vw2=Vw1·Cw·△P (6)
式(4)-(6)中,ΔVk2为干酪根的膨胀体积,单位为m3;Vk1为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单位为m3;Ck为干酪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ΔP为排烃降压量,单位为MPa;ΔVo2为残余液态烃的膨胀体积,单位为m3;k为排烃率;Vo1为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单位为m3;Co为原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ΔVw2为孔隙水的膨胀体积,单位为m3;Vw1为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单位为m3;Cw为水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
将式(4)-(6)代入式(3)中并整理,即可得到公式(2)。
(4)将步骤(1)-(3)中计算得到的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的欠压实增压量、生烃增压量和排烃降压量代入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模型,计算得到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地层超压量;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模型为:
△P=△P+△P-△P (7)
式(7)中,ΔP为地层超压量,单位为MPa;ΔP为欠压实增压量,单位为MPa;ΔP为生烃增压量,单位为MPa;ΔP为排烃降压量,单位为MPa。
在本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排烃门限以下地层中存在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和排烃作用,因此,排烃门限以下地层的超压量由这三种作用共同决定。本步骤中采用的量化模型包含欠压实增压量、生烃增压量和排烃降压量,充分考虑了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和排烃作用对地层压力的影响,因此,用于量化表征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时,误差较小。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利用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之间不同深度地层的实际压力数据,采用线性拟合法建立。为了进一步降低量化表征的误差,本实施例中限定了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这种采用线性拟合法建立的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由于是基于实际压力数据建立的,相比于等效深度法获得的预测模型,其准确度更高。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欠压实作用普遍存在于全部地层中,且欠压实增压量与地层深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采用线性拟合法建立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还需要说明的是,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之间不同深度地层的实际压力数据可通过钻杆测试(DST)获得。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步骤(1)中,采用线性拟合法建立所述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的具体步骤为:选取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之间多个不同深度地层作为样本地层,测量所述样本地层的实际压力数据,计算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实际地层超压;根据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生烃增压量;将计算得到的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实际地层超压减去生烃增压量,得到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欠压实增压量;利用多个所述样本地层的深度数据和对应的欠压实增压量数据,采用线性拟合法建立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生烃门限是指烃源岩中开始生成大量液体烃时的临界地层深度,该深度以下的地层中普遍存在生烃作用,所述生烃门限可根据研究区的地质资料确定。还需要说明的是,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之间的地层中主要存在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其地层超压量为欠压实增压量与生烃增压量二者之和,因此,通过将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实际地层超压与生烃增压量作差,即可得到欠压实增压量。
此外,地层超压是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实际压力高于正常地层静水压力的剩余流体压力,因此,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实际地层超压可通过将测量得到的实际压力数据与静水压力作差得到。所述静水压力的计算公式为:Ph=ρwgH(8),式(8)中,Ph为静水压力,单位为MPa;ρw为地层水密度,单位为kg/m3;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H为地层的深度,单位为m。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中,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Vo1的计算公式为:
式(9)中,Vo1为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单位为m3;ρo为地表原油密度,单位为kg/m3;F为干酪根的生烃转化率,通过盆地模拟实验获得;HI为氢指数,根据地质资料获得,单位为mg/g;Mt为岩石质量,单位为kg;TOC为实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Ph为静水压力,单位为MPa;ΔP为生烃增压量,通过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获得,单位为MPa;Co为原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为了便于计算排烃降压量,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中排烃前液态烃体积的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涉及的各参数的数据便于获得,且计算得到的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更为准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中,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Vk1的计算公式为:
式(10)中,Vk1为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单位为m3;ρk1为干酪根密度,单位为kg/m3;F为干酪根的生烃转化率,通过盆地模拟实验获得;HI为氢指数,根据地质资料获得,单位为mg/g;Mt为岩石质量,单位为kg;TOC为实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ΔP为生烃增压量,通过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获得,单位为MPa;Ck为干酪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为了便于计算排烃降压量,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中排烃前干酪根体积的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涉及的各参数的数据便于获得,且计算得到的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更为准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中,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Vw1的计算公式为:
式(11)中,Vw1为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单位为m3;ρt为岩石骨架密度,单位为kg/m3;Mt为岩石质量,单位为kg;为地表孔隙度;C为压缩因子,单位为m-1;H为地层的深度,单位为m;ΔP为生烃增压量,通过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获得,单位为MPa;Cw为水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为了便于计算排烃降压量,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中排烃前孔隙水体积的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涉及的各参数的数据便于获得,且计算得到的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更为准确。
为了更清楚详细地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选取饶阳凹陷河间洼槽沙一段为研究区,河间洼槽沙一段为古近系生烃层系,其地层中存在欠压实作用和生排烃作用,其生烃门限为2900m、排烃门限为3750m。对研究区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进行量化表征,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研究区内的宁古3井、宁古4井和宁古5井为研究井,以这三口研究井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之间(即深度在2900m-3750m之间)的多个不同深度地层作为样本地层,通过钻杆测试(DST)测量所述样本地层的实际压力数据,通过将测量得到的实际压力数据与静水压力作差,计算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实际地层超压,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宁古3井、宁古4井和宁古5井的样本地层对应的数据
表1(续)宁古3井、宁古4井和宁古5井的样本地层对应的数据
根据公式(1),计算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生烃增压量,具体数据见表1。计算时,通过盆地模拟实验获得干酪根的生烃转化率F,取氢指数HI为350,取地表原油密度ρo为900kg/m3,取干酪根密度ρk1为1200kg/m3,取地层水密度ρw为1000kg/m3,取岩石骨架密度ρt为1700kg/m3,取原油的压缩系数Co为2.2×10-3MPa-1,取干酪根的压缩系数Ck为1.4×10- 3MPa-1,取水的压缩系数Cw为0.44×10-3MPa-1,取重力加速度g为9.8m/s2,地层的深度H根据地质资料获得,取地表孔隙度为60%,取压缩因子C为2.4×10-3m-1,取实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TOC为1.5%。
将计算得到的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实际地层超压减去生烃增压量,得到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欠压实增压量,具体数据见表1;利用多个所述样本地层的深度数据和对应的欠压实增压量数据,采用线性拟合法建立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得到的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如下:
△P=0.003×H-5.6807 (12)
式(12)中,ΔP为欠压实增压量,单位为MPa;H为地层的深度,单位为m。
根据公式(12),计算宁古3井、宁古4井和宁古5井在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即深度在3750m及以下的地层)的欠压实增压量,具体数据见表2。
表2宁古3井、宁古4井和宁古5井在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数据
表2(续)宁古3井、宁古4井和宁古5井在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数据
(2)根据公式(1),计算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生烃增压量,具体数据见表2。计算时,公式(1)中涉及的各参数的取值或获得方法与步骤(1)中计算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生烃增压量时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3)根据公式(2),计算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排烃降压量,其中,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Vo1、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Vk1和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Vw1分别采用公式(9)、公式(10)和公式(11)计算,具体数据见表2。计算时,排烃率k根据研究区地质资料获得,公式(2)、公式(9)、公式(10)和公式(11)中涉及的其余参数的取值或获得方法与步骤(1)中计算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生烃增压量时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4)将步骤(1)-(3)中计算得到的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的欠压实增压量、生烃增压量和排烃降压量代入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模型公式(7)中,计算得到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地层超压量,具体数据见表2。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包括步骤(3),且步骤(4)中地层超压量化模型采用现有的不考虑排烃作用的量化模型,即:△P=△P+△P(13),其中,ΔP为地层超压量,单位为MPa;ΔP为欠压实增压量,单位为MPa;ΔP为生烃增压量,单位为MPa。除上述区别外,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计算得到的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地层超压数据,分别与实际地层超压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的误差率数据如表3所示。
表3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误差率数据
根据上表的误差率数据可见,采用现有的不考虑排烃作用的量化模型(对比例1)计算的误差率均值在50%左右,而采用包含排烃降压量的量化模型(实施例1)计算的误差率均值在6%左右。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计算得到的数据,与实际地层超压数据更为吻合,其误差更小。

Claims (6)

1.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计算研究区排烃门限以下地层的欠压实增压量;
(2)根据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生烃增压量;
(3)根据排烃降压计算模型,计算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排烃降压量;所述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为:
其中,ΔP为排烃降压量,单位为MPa;k为排烃率;Vo1为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单位为m3;Vk1为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单位为m3;Vw1为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单位为m3;Co为原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Ck为干酪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Cw为水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
(4)将步骤(1)-(3)中计算得到的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的欠压实增压量、生烃增压量和排烃降压量代入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模型,计算得到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对应的地层超压量;所述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模型为:
△P=△P+△P-△P
其中,ΔP为地层超压量,单位为MPa;ΔP为欠压实增压量,单位为MPa;ΔP为生烃增压量,单位为MPa;ΔP为排烃降压量,单位为M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利用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之间不同深度地层的实际压力数据,采用线性拟合法建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用线性拟合法建立所述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选取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之间多个不同深度地层作为样本地层,测量所述样本地层的实际压力数据,计算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实际地层超压;根据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生烃增压量;将计算得到的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实际地层超压减去生烃增压量,得到所述样本地层对应的欠压实增压量;利用多个所述样本地层的深度数据和对应的欠压实增压量数据,采用线性拟合法建立欠压实增压计算模型。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中,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Vo1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Vo1为排烃前液态烃的体积,单位为m3;ρo为地表原油密度,单位为kg/m3;F为干酪根的生烃转化率;HI为氢指数,单位为mg/g;Mt为岩石质量,单位为kg;TOC为实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Ph为静水压力,单位为MPa;ΔP为生烃增压量,通过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获得,单位为MPa;Co为原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中,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Vk1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Vk1为排烃前干酪根的体积,单位为m3;ρk1为干酪根密度,单位为kg/m3;F为干酪根的生烃转化率;HI为氢指数,单位为mg/g;Mt为岩石质量,单位为kg;TOC为实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ΔP为生烃增压量,通过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获得,单位为MPa;Ck为干酪根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烃降压计算模型中,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Vw1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Vw1为排烃前孔隙水的体积,单位为m3;ρt为岩石骨架密度,单位为kg/m3;Mt为岩石质量,单位为kg;为地表孔隙度;C为压缩因子,单位为m-1;H为地层的深度,单位为m;ΔP为生烃增压量,通过生烃增压计算模型计算获得,单位为MPa;Cw为水的压缩系数,单位为MPa-1
CN201710038359.1A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 Active CN1066466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8359.1A CN106646659B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8359.1A CN106646659B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6659A true CN106646659A (zh) 2017-05-10
CN106646659B CN106646659B (zh) 2018-09-07

Family

ID=58840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8359.1A Active CN106646659B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4665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0155A (zh) * 2018-03-01 2018-10-2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层欠压实与生烃增压的评价方法
CN108984816A (zh) * 2018-04-24 2018-12-1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生油增压方程计算烃源岩超压的方法
CN109188558A (zh) * 2018-09-29 2019-01-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生烃增压模型计算致密油充注距离的方法
CN109188557A (zh) * 2018-09-29 2019-01-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生烃增压模型计算排烃效率的方法
CN112034521A (zh) * 2020-09-07 2020-12-04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欠压实与生烃混合成因地层超压的预测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8861A (zh) * 2013-05-15 2014-03-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
WO2014047375A1 (en) * 2012-09-20 2014-03-27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Method to predict overpressure uncertainty from normal compaction trendline uncertainty
CN103777245A (zh) * 2012-10-17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震资料的油气成藏条件定量评价方法
CN103926389A (zh) * 2013-01-10 2014-07-1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烃源岩游离烃排出临界条件的方法
CN105068144A (zh) * 2015-09-22 2015-11-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油气输导体系定量评价方法
CN105182423A (zh) * 2015-10-22 2015-12-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超压裂缝的综合识别方法
CN105259591A (zh) * 2015-10-28 2016-01-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油源断层输导能力的量化表征方法
CN107727832A (zh) * 2017-10-27 2018-02-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烃源岩排烃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47375A1 (en) * 2012-09-20 2014-03-27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Method to predict overpressure uncertainty from normal compaction trendline uncertainty
CN103777245A (zh) * 2012-10-17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震资料的油气成藏条件定量评价方法
CN103926389A (zh) * 2013-01-10 2014-07-1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烃源岩游离烃排出临界条件的方法
CN103678861A (zh) * 2013-05-15 2014-03-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
CN105068144A (zh) * 2015-09-22 2015-11-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油气输导体系定量评价方法
CN105182423A (zh) * 2015-10-22 2015-12-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超压裂缝的综合识别方法
CN105259591A (zh) * 2015-10-28 2016-01-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油源断层输导能力的量化表征方法
CN107727832A (zh) * 2017-10-27 2018-02-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烃源岩排烃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蒋有录 等: ""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压力场特征与油气富集关系"", 《石油学报》 *
郭小文 等: ""生烃增压定量模型及影响因素"", 《石油学报》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0155A (zh) * 2018-03-01 2018-10-2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层欠压实与生烃增压的评价方法
CN108984816A (zh) * 2018-04-24 2018-12-1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生油增压方程计算烃源岩超压的方法
CN108984816B (zh) * 2018-04-24 2023-03-3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生油增压方程计算烃源岩超压的方法
CN109188558A (zh) * 2018-09-29 2019-01-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生烃增压模型计算致密油充注距离的方法
CN109188557A (zh) * 2018-09-29 2019-01-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生烃增压模型计算排烃效率的方法
CN109188557B (zh) * 2018-09-29 2020-07-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生烃增压模型计算排烃效率的方法
CN112034521A (zh) * 2020-09-07 2020-12-04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欠压实与生烃混合成因地层超压的预测方法
CN112034521B (zh) * 2020-09-07 2022-05-10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欠压实与生烃混合成因地层超压的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6659B (zh)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6659B (zh) 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
CN110334868A (zh) 一种耦合流体流动与地质应力预测最优焖井时间的方法
CN109002574A (zh) 一种多层油藏脉冲周期注水开发指标预测方法
CN100999992B (zh) 稠油蒸汽吞吐后期转蒸汽驱方法
CN105626036A (zh) 一种确定油藏合理产液量油藏工程计算方法
CN103899285A (zh) 多层砂岩油藏近极限含水期轮替水驱方法
CN105842753B (zh) 对烃源岩内残余有机碳含量进行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94740B (zh) 一种适用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量计算的方法
CN106437674A (zh) 仿水平井注水开发井网适配方法
CN106056459A (zh) 一种基于排烃效率的致密油源岩分级评价标准划分方法
CN102830442B (zh) 一种预测预报煤层气产能的潜力系数分区方法
CN106869911A (zh) 一种描述页岩储层可压性的评价方法
CN113250749B (zh) 一种凝析气藏型储气库的模拟方法及其系统
Kaijun et al. 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 modeling of waterflooding in metamorphic fractured reservoirs
CN108301813A (zh) 零散砂体发育的多层砂岩油藏开发调整方法
CN112593901A (zh) 页岩气井全生产周期生产制度与排采工艺智能优化方法
CN107130952B (zh) 一种三级复合石油增产方法
CN107237626A (zh) 一种井钻遇溶洞体积的确定方法
CN110608023B (zh) 稠油分层注汽的适应性界限分析评价方法
CN110390154A (zh) 一种提高复杂断块油气田油藏数值模拟效率的方法
CN112160734B (zh) 注采井相关性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4675372B (zh) 一种用于聚合物驱注入采出量分配的方法
Merritt et al. A case history of the Hanford San Andres Miscible CO2 project
Zhang et al. A novel dynamic reserve evaluation method by division between oil and water in isolated fractured-caved carbonate reservoirs
CN110067555A (zh) 碳酸盐岩油井的最小动态储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