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8861A -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8861A
CN103678861A CN201310178502.9A CN201310178502A CN103678861A CN 103678861 A CN103678861 A CN 103678861A CN 201310178502 A CN201310178502 A CN 201310178502A CN 103678861 A CN103678861 A CN 103678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pth
hydrocarbon
reservoir
damage
tight s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85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福杰
庞雄奇
白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3101785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88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8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8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的方法和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根据岩石颗粒半径、束缚水膜的厚度、校正系数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而后根据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并最终根据确定的天然气充注深度Z0、饱和深度Zs和终止深度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本发明解决了预测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的定量化难题,为预测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指导当前致密砂岩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属于致密砂岩气藏形成与分布预测领域。
背景技术
致密砂岩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气藏,潜在着巨大的资源前景。在我国,致密砂岩气多以“先成型”致密砂岩气藏的形式存在,其资源量已超过100万亿立方米,展现了良好的资源前景,这一领域业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关德师1995年在《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12页中,把致密砂岩气藏定义为孔隙度低(小于12%)、渗透率比较低(1×10-3μm2)、含气饱和度低(小于60%)、含水饱和度高(大于40%)、天然气在其中流动速度较为缓慢的砂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藏。
王金琪在《天然气工业》2000年第20卷第1期第10页中总结了我国4大致密砂岩含气区,即川西超致密砂岩含气区、鄂尔多斯深盆含气区、松辽断陷致密砂岩含气区和准南深埋致密砂岩含气区。姜振学在《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第15卷第3期291页中总结已发现的深盆气藏在盆地中分布时,指出致密深盆气藏主要有3中分布成藏模式,即凹陷中心对称分布成藏模式、前陆侧缘斜坡分布成藏模式和构造斜坡分布成藏模式。张金亮在《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16卷第1期2页中指出致密砂岩气藏中的深盆气藏多分布于向斜轴部或构造下倾部位,埋藏深度变化较大。庞雄奇在《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年第14卷第3期第207页中提出可以通过力学平衡确定深盆气藏最小埋藏深度,通过物质平衡确定深盆气藏的圈闭范围。姜福杰在《地质评论》2007年第53卷第6期第844页中提出应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致密砂岩气藏中气水分布关系。蔡希源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第31卷第6期第708页中提出深层致密砂岩气分布受烃源岩发育区控制。
申请号为:CN201010209884.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分布的预测方法,包括:获取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分布的单元网格体预测参数;根据所述单元网格体预测参数来获得当前时期所述单元网格体中从烃源层注入储层的游离相天然气压力和气柱高度;根据当前时期的游离相天然气压力进行横向压力场校正;根据当前时期的气柱高度来预测当前时期所述单元网格体的天然气聚集量以及天然气丰度。
然而,以上现有技术都是定性的对致密砂岩气藏分布的研究,但是其定性研究的局限性直接制约着勘探方向和有利区带预测,实用性不足。并且致密砂岩气藏埋藏深度变化范围大,不同地区分布范围不同,以往的研究并不能从定量的角度对致密砂岩气分布的范围进行预测,导致研究的结果准确度低,并且操作性较差,勘探风险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的方法,包括:根据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优选地,所述Zt的计算方法为:
Z t = ln Φ s - ln a b
其中,Φ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a,b为待定系数。
进一步,所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的计算方法为:
Φ s = k · πh 2 r
其中,r为岩石颗粒半径,h为束缚水膜的厚度,k为校正系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包括:
步骤100:针对一特定的致密砂岩气藏区域搜集至少一个烃源岩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储层实测孔隙度Φ、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及岩石校正参数k数据;
步骤2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至少一个(S1+S2)/TOC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天然气开始充注深度Z0和排烃率qe
步骤300: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Eq
步骤4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实测孔隙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孔隙度Φ随深度Z演化模型;
步骤500:根据步骤300中确定的排烃强度Eq,和步骤400中所获得的孔隙度演化模型计算致密砂岩气藏达到饱时的深度Zs
步骤6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储层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数据及岩石校正参数k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所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的计算方法为:
Φ s = k · πh 2 r
其中,r为岩石颗粒半径,h为束缚水膜的厚度,k为校正系数;
步骤700: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所述Zt的计算方法为:
Z t = ln Φ s - ln a b
其中,Φ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a,b为待定系数;
步骤800:根据步骤200确定的排烃门限Z0、步骤500确定的成藏饱和深度Zs和步骤700确定的成藏终止深度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
优选地,所述步骤200进一步包括:步骤210:根据烃源岩的热解分析数据,建立步骤100中搜集的至少一个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随深度变化的散点图,绘制散点包络线,建立烃源岩排烃模式图;步骤220:根据包络线纵向变化特征,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深度确定为排烃门限Z0;步骤230: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S1+S2)/TOC记为最大生烃潜力HCPo;拐点以下包络线上任一点对应的(S1+S2)/TOC记为HCPi,将HCPo与HCPi的差值记确定为排烃率qe
更进一步,步骤300进一步包括:步骤310:针对不同埋藏深度对应的排烃率qe,根据烃源岩的厚度H、有机质丰度TOC、密度ρ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所述排烃强度Eq计算公式为:Eq=qe(z)·TOC·ρ(z)·H,其中,Eq为排烃强度,qe(z)为排烃率,Z为埋深,ρ(z)为埋藏深度为z的烃源岩密度,TOC为有机碳质量分数,H为烃源岩厚度。
非限制性地,步骤400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根据孔隙度Φ数据随深度Z变化进行指数拟合,获得演化模型,公式为:
Φ=aeb·z
其中,a,b为待定系数;z为储层埋深,更优地,Φ=44.6e-0.0006·z
此外,步骤500可进一步包括步骤510:根据不同深度时孔隙度Φ与储层厚度Hr的乘积计算储层相对储集空间值Eq’;步骤520:确定Eq与E′q值相等时储层的埋藏深度Zs
本发明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的定量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含油气盆地中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定量预测的难题,建立了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定量化计算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盆地中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提高了致密砂岩气勘探效率,降低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风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计算的地质模型;
图2是本发明实施的致密气藏分布范围预测的地质模型;
图3是本发明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藏预测分布范围与实测剖面检测对比图;
图4是本发明的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模式图;
图5是本发明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孔隙度随深度变化关系拟合曲线;
图6是本发明的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的油气藏分布最有利范围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优选地,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的计算方法为:
Z t = ln Φ s - ln a b
其中,Φ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a,b为待定系数。
更为优选地,在上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的步骤,所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计算公式为:
Φ s = k · πh 2 r
其中,r为岩石颗粒半径,h为束缚水膜的厚度,k为校正系数。
进一步参见图1,图1是束缚水体积百分比计算的概念模型,图1中示意性的描述了束缚水的赋存方式。
示意性地,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岩石颗粒多为中-细砂,含有少量的粉砂,岩石颗粒直径平均在0.25mm,束缚水膜的一般厚度为0.1μm。另外,储层岩石内含有大量的杂基和胶接物,计算过程中需要对束缚水的体积进行校正。一般情况下,粘土杂基颗粒直径小于0.005mm,而且具有吸水膨胀的特性,校正系数可设定在0~50之间。根据储层杂基和胶接物的特征,选定20作为校正系数,对应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计算结果为:
Φ s = k · πh R = 0.01256 k = 2.5 %
可以根据Zt计算公式计算当孔隙度为2.5%是储层的深度为4800m,此时参数a为44.6,b为-0.0006,当储层达到这一深度以后,储层孔隙被束缚水饱和,无流动流体,确定这一深度为天然气成藏终止深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的步骤对于本发明而言不是必须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他方式计算,或者选择已经计算好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作为上述步骤一的先决条件。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该实施方式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一,除了步骤一之外,还包括步骤二:根据排烃门限Z0、成藏饱和深度Zs和成藏终止深度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所述成藏范围为Zs与Zt之间的深度范围。进一步参见图2,图2是确定致密气分布范围的概念模型,图中示意性的描述了依据Z0、Zs、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
示意性地,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综合以上计算得到,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为2350m~4800m深度范围内,在埋藏深度达到2850m时,储层饱和天然气。这一预测结果与实际气藏剖面进行了对应检验(参见附图3),发现气藏剖面反映的情况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另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针对一特定的致密砂岩气藏区域搜集至少一个烃源岩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储层实测孔隙度(Φ)、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及岩石校正参数(k)数据。
示意性地,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来对上述步骤做进一步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主体部分面积为25×104km2,发育上元古界至新生界沉积地层。致密砂岩气藏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沉积地层内,以泥炭沼泽体系中形成的石炭系至下二叠统的炭质泥岩和煤层为主力气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储集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和三角洲,储集砂体致密且呈席状大面积分布,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丰富,通过收集目前已有地化及物性数据,结合烃源岩采样进行热解分析测试数据和储层岩石薄片分析数据,共获得烃源岩(S1+S2)/TOC数据2506个,储层实测孔隙度数据100个,岩石颗粒半径数据100个,束缚水膜厚度数据1个,岩石校正参数1个。更优选但非必要的,步骤100还包括对搜集的(S1+S2)/TOC、Φ、r、q、k进行分析,确定可用数据的过程,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例如,在某次采集过程中共获得烃源岩(S1+S2)/TOC数据2506个,通过对数据分析,确定可用数据960个。其中,S1和S2分别为本领域公知的可溶烃含量和热解烃含量,TOC为有机碳质量分数,即有机质丰度。
步骤2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至少一个(S1+S2)/TOC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天然气开始充注深度Z0和排烃率qe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200进一步包括:
步骤210:根据烃源岩的热解分析数据,建立步骤100中搜集的至少一个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随深度变化的散点图,绘制散点包络线,建立烃源岩排烃模式图。参见附图4,根据(S1+S2)/TOC数据随深度变化关系,建立烃源岩排烃模式图(参见附图4)。
步骤220:根据包络线纵向变化特征,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深度确定为排烃门限Z0
步骤230: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S1+S2)/TOC记为最大生烃潜力HCPo;拐点以下包络线上任一点对应的(S1+S2)/TOC记为HCPi,将HCPo与HCPi的差值记确定为排烃率qe
示意性地,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根据对所得的(S1+S2)/TOC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所建立的排烃模式图(参见附图4),可以确定,天然气开始向储层充注深度为2350m,排烃率随深度增大而增加,具体数值如表1:
表1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率数据表
Figure BSA00000894990400081
步骤300: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Eq
在本发明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300中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针对不同埋藏深度对应的排烃率qe,根据烃源岩的厚度H、有机质丰度TOC、密度ρ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
更为优选地,所述排烃强度Eq计算公式为:
Eq=qe(z)·TOC·ρ(z)·H
其中,Eq为排烃强度,单位:t/km2;qe(z)为每克有机碳的排烃数量,称为排烃率,单位:mg/g;Z为埋深,单位:m;ρ(z)为埋藏深度为z的烃源岩密度,单位:g/cm3;TOC为有机碳质量分数(即有机质丰度),单位:%;H为烃源岩厚度,单位:m。
示意性地,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根据所收集的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密度和烃源岩厚度数据,结合前述排烃率(qe)计算结果,根据排烃强度计算公式,计算并获得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强度(表2):
表2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强度数据表
Figure BSA00000894990400082
步骤4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实测孔隙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孔隙度(Φ)随深度(Z)演化模型。
步骤400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根据孔隙度(Φ)数据随深度(Z)变化进行指数拟合,获得演化模型,公式为:
Φ=aeb·z
其中,a,b为待定系数,常数;z为储层埋深,单位:m。
示意性地,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根据所收集的孔隙度和深度变化资料进行指数拟合(参见附图5),确定待定系数a为44.6,b为-0.0006得到的公式为:
Φ=44.6e-0.0006·z
上述待定系数a为44.6,b为-0.0006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宗旨所涵盖的其他实施方式中,a,b可采用其他取值以获得不同的拟合结果,a,b的其他取值包括但不限于表3中所列的数值。
表3待定系数a,b的取值
Figure BSA00000894990400091
步骤500:根据步骤300中确定的排烃强度Eq,和步骤400中所获得的孔隙度演化模型计算致密砂岩气藏达到饱时的深度Zs
步骤500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0:根据不同深度时孔隙度(Φ)与储层厚度(Hr)的乘积计算储层相对储集空间值Eq’;
步骤520:确定Eq与Eq’值相等时储层的埋藏深度Zs
示意性地,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根据获得的鄂尔多斯盆地实测的孔隙度演化模型,根据储层厚度(Hr)和孔隙度(Φ)乘积计算储层相对储集空间数值Eq’,如表3。再根据已经计算得到的排气强度计算数值,对比储层相对储集空间值与排气强度数值相对关系(表4),得到当烃源岩埋藏深度达到2900m的时候,Eq值已经超过了Eq’值,由此判定,天然气的饱和门限应该在2850m的深度左右。
表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储集空间计算数据表
Figure BSA00000894990400101
表4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饱和门限计算数据表
Figure BSA00000894990400102
步骤6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储层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数据及岩石校正参数(k)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
优选地,步骤600中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种所使用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的计算方式。
步骤700:根据步骤600中确定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和步骤400中确定的孔隙度(Φ)随深度(Z)演化模型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优选地,可以选用第一实施方式中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的方法来计算步骤700中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
步骤800:根据步骤200确定的排烃门限Z0、步骤500确定的成藏饱和深度Zs和步骤700确定的成藏终止深度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所述成藏范围为Zs与Zt之间的深度范围。进一步参见图2,图2是确定致密气分布范围的概念模型,图中示意性的描述了依据Z0、Zs、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
示意性地,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综合以上计算得到,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为2350m~4800m深度范围内,在埋藏深度达到2850m时,储层饱和天然气。这一预测结果与实际气藏剖面进行了对应检验(参加附图3),发现气藏剖面反映的情况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的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烃源岩热解数据,建立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与埋藏深度的关系,确定天然气开始充注时深度(Z0)并计算排烃率;
(2)根据烃源岩的厚度(H)、有机质丰度(TOC)、密度(ρ)、排烃率(qe)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
(3)根据储层孔隙度(Φ)随深度(Z)变化关系,确定孔隙度随深度演化模型;
(4)根据储层孔隙度计算相对储集空间,并对比与排烃强度相对关系,确定储层天然气充注达到饱和时的深度(Zs);
(5)根据储层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数据及岩石校正参数(k)计算束缚水膜百分比(Φs);
(6)根据得到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和计算得到的相对储集空间计算天然气充注终止深度(Zt);
(7)最后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
本发明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的定量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含油气盆地中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定量预测的难题,建立了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定量化计算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盆地中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提高了致密砂岩气勘探效率,降低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风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预测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指导当前致密砂岩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本发明所述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实施例,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创新及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的方法,包括:
根据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Zt的计算方法为:
Z t = ln Φ s - ln a b
其中,Φ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a,b为待定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的计算方法为:
Φ s = k · πh 2 r
其中,r为岩石颗粒半径,h为束缚水膜的厚度,k为校正系数。
4.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包括:
步骤100:针对一特定的致密砂岩气藏区域搜集至少一个烃源岩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储层实测孔隙度Φ、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及岩石校正参数k数据;
步骤2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至少一个(S1+S2)/TOC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天然气开始充注深度Z0和排烃率qe
步骤300: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Eq
步骤4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实测孔隙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孔隙度Φ随深度Z演化模型;
步骤500:根据步骤300中确定的排烃强度Eq,和步骤400中所获得的孔隙度演化模型计算致密砂岩气藏达到饱时的深度Zs
步骤6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储层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数据及岩石校正参数k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所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的计算方法为:
Φ s = k · πh 2 r
其中,r为岩石颗粒半径,h为束缚水膜的厚度,k为校正系数;
步骤700: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所述Zt的计算方法为:
Z t = ln Φ s - ln a b
其中,Φ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a,b为待定系数;
步骤800:根据步骤200确定的排烃门限Z0、步骤500确定的成藏饱和深度Zs和步骤700确定的成藏终止深度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0进一步包括:
步骤210:根据烃源岩的热解分析数据,建立步骤100中搜集的至少一个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随深度变化的散点图,绘制散点包络线,建立烃源岩排烃模式图;
步骤220:根据包络线纵向变化特征,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深度确定为排烃门限Z0
步骤230: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S1+S2)/TOC记为最大生烃潜力HCPo;拐点以下包络线上任一点对应的(S1+S2)/TOC记为HCPi,将HCPo与HCPi的差值记确定为排烃率qe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0进一步包括:
步骤310:针对不同埋藏深度对应的排烃率qe,根据烃源岩的厚度H、有机质丰度TOC、密度ρ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所述排烃强度Eq计算公式为:
Eq=qe(z)·TOC·ρ(z)·H
其中,Eq为排烃强度,qe(z)为排烃率,Z为埋深,ρ(z)为埋藏深度为z的烃源岩密度,TOC为有机碳质量分数,H为烃源岩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00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根据孔隙度Φ数据随深度Z变化进行指数拟合,获得演化模型,公式为:
Φ=aeb·z
其中,a,b为待定系数;z为储层埋深。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00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0:根据不同深度时孔隙度Φ与储层厚度Hr的乘积计算储层相对储集空间值Eq’;
步骤520:确定Eq与Eq’值相等时储层的埋藏深度Zs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10中根据孔隙度Φ数据随深度Z变化进行指数拟合获得演化模型的公式为Φ=44.6e-0.0006·z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10中a,b的取值分别为40.5、-0.0005,或者50.3、-0.0007。
CN201310178502.9A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 Pending CN1036788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8502.9A CN103678861A (zh)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8502.9A CN103678861A (zh)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8861A true CN103678861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16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8502.9A Pending CN103678861A (zh)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8861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3040A (zh) * 2014-07-31 2014-11-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预测常规型致密砂岩气藏有利分布发育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51002A (zh) * 2015-04-10 2015-07-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判别有效砂岩储层的方法
CN106372317A (zh) * 2016-08-30 2017-02-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储层含油厚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646659A (zh) * 2017-01-19 2017-05-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
CN107818236A (zh) * 2016-09-12 2018-03-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砂岩气藏的动态选区评价方法
CN109087015A (zh) * 2018-08-14 2018-12-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古生界深层油气勘探有利区带综合评价方法
CN112539057A (zh) * 2021-01-21 2021-03-23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识别致密砂岩储层流体性质的模板及方法
CN113153284A (zh) * 2021-04-30 2021-07-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束缚水饱和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杰 等: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 《石油实验地质》 *
姜福杰 等: "东营凹陷沙三段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姜福杰 等: "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中的地质门限及其控气机理", 《石油学报》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3040B (zh) * 2014-07-31 2016-05-0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预测常规型致密砂岩气藏有利分布发育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33040A (zh) * 2014-07-31 2014-11-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预测常规型致密砂岩气藏有利分布发育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51002A (zh) * 2015-04-10 2015-07-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判别有效砂岩储层的方法
CN106372317B (zh) * 2016-08-30 2019-08-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储层含油厚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372317A (zh) * 2016-08-30 2017-02-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储层含油厚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818236B (zh) * 2016-09-12 2021-09-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砂岩气藏的动态选区评价方法
CN107818236A (zh) * 2016-09-12 2018-03-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砂岩气藏的动态选区评价方法
CN106646659B (zh) * 2017-01-19 2018-09-0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
CN106646659A (zh) * 2017-01-19 2017-05-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排烃门限以下地层超压的量化表征方法
CN109087015A (zh) * 2018-08-14 2018-12-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古生界深层油气勘探有利区带综合评价方法
CN109087015B (zh) * 2018-08-14 2021-10-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古生界深层油气勘探有利区带综合评价方法
CN112539057A (zh) * 2021-01-21 2021-03-23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识别致密砂岩储层流体性质的模板及方法
CN112539057B (zh) * 2021-01-21 2023-11-28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识别致密砂岩储层流体性质的模板及方法
CN113153284A (zh) * 2021-04-30 2021-07-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束缚水饱和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53284B (zh) * 2021-04-30 2023-06-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束缚水饱和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8861A (zh)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
Cai et al. Geological controls on predi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of No. 3 coal seam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North China
Xu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 and genetic origins of natural gas in deep formations, Gudian Depression,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Lu et al. Elucidating controls of the variability of deep soil bulk density
Wang et al. An improve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method for quantifying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characteristics with application example of Pal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Nanpu Sag, Bohai Bay Basin
Zha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land subsidence induced by groundwater withdrawals in the plain of Beijing city, China
Yao et al.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coalbed methane production potential and its geological controls in the Weibei Coalfield,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China
Ketcheson et al. The hydrological functioning of a constructed fen wetland watershed
CN104237965B (zh) 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和装置
Wu et al. Simulation of soil loss processes based on rainfall runoff and the time factor of governance in the Jialing River Watershed, China
US10724348B2 (en) Method of exploiting a sedimentary basin comprising hydrocarbons, by model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CN103883322B (zh) 页岩气储层勘探方法及装置
Zheng et al.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rocks in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and its effect on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 potential in the Sichuan Basin
CN101864950B (zh) 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分布的预测方法
Hughes et al. Increased sediment transport via bioturbation at the last glacial-interglacial transition
Li et al.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er Cambrian Qiongzhusi shale in the Sichuan Basin, Central China: Implications for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resource potential
Zhu et al. Estimation of groundwater residence time and recession rate in watershed of the Loess Plateau
CN112326764A (zh) 一种采煤沉陷积水来源调查方法
Payton et al. Pore-scale assessment of subsurface carbon storag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the UK Geoenergy Observatories project
Yu et al. Using seismic surveys to investigate sediment distribution and to estimate burial fluxes of OC, N, and P in a canyon reservoir
Qi et al. Redistribution effect of irrigation on shallow groundwater recharge source contributions in an arid agricultural region
Li et al. Discrimination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s and evaluation of the hydrocarbon resource potential in Marsel, Kazakhstan
Chu 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urface microtopography on tracer transport in a coupled overland and unsaturated flow system
Song et al. Dynam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ccumulation, and evolution history in ultra-deeply-buried strata
Liu et al. Biodegradation behavior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with liquid aspects: experiment and verif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