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14448A - 太阳能诱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诱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14448A
CN106614448A CN201610850909.5A CN201610850909A CN106614448A CN 106614448 A CN106614448 A CN 106614448A CN 201610850909 A CN201610850909 A CN 201610850909A CN 106614448 A CN106614448 A CN 106614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pply container
water supply
solar
solar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09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14448B (zh
Inventor
黄安武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afe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afe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afe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afe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509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144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14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4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14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44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4Attracting insects by using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诱捕装置,包括发光灯、太阳能装置、供水容器、回水容器、布水组件、压力传感器及增压装置;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能板、角度调节架及用于存储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电能的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安装于角度调节架上;所述蓄电池与发光灯连接;所述供水容器位于回水容器的下方;所述供水容器与回水容器之间通过导管导通;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供水容器内,并与增压装置连接;所述增压装置全部或部分安装于供水容器内。本发明的太阳能诱捕装置可通过角度调节架对太阳能板的角度进行调整,因此可使得太阳能板能根据太阳直射的角度进行调整,提高其转换电能的效率,保证蓄电池能最大可能地存储电能,使得发光灯发光的时间更长。

Description

太阳能诱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的昆虫杀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水将昆虫杀灭的太阳能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诱捕装置是不需要采用任何化学灭蚊物质的灭蚊设备,例如灭蚊灯。其实利用蚊子趋光、随气流而动、对温度敏感、喜群聚,特别是追逐二氧化碳气息和觅性信息素而至的习性研制出的一种环保无污染的高效捕杀工具,也叫灯灭蚊。灭蚊灯具有结构简单、售价低廉、美观大方、体积小、耗电省等特点。
现有的电子灭蚊灯通常采用市电进行供电,当然也出现了通过太阳能装置进行供电的灭蚊灯。太阳能装置通常是包括外壳及太阳能板,将太阳能板固定于外壳上,然后安装的时候通过将外壳固定其他载体即可,但是由于不同地理位置及不同季节太阳能装置能够吸收太阳光线的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而现有的太阳能装置一旦安装固定之后,则很难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从而导致太阳能装置转换电量降低,甚至会出现到了后半夜因为能量不足而导致灭蚊灯熄灭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且工作时间长的太阳能诱捕装置:
一种太阳能诱捕装置,包括发光灯、太阳能装置、供水容器、回水容器、布水组件、压力传感器及增压装置;
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能板、角度调节架及用于存储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电能的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安装于角度调节架上;所述蓄电池与发光灯连接;
所述供水容器位于回水容器的下方;所述供水容器与回水容器之间通过导管导通;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供水容器内,并与增压装置连接;所述增压装置全部或部分安装于供水容器内。
优选地,所述角度调节架包括安装框、安装杆及定位件;所述安装框安装于安装杆;所述定位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杆上;所述安装框设置有安装面;所述太阳能板安装于安装面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安装框包括框体及与框体固接的调节管;所述调节管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定位件穿插在定位孔及调节孔内。
优选地,所述调节管内部中空及两端开口;该调节管套上于安装杆上;所述调节孔与调节管的内部中空部分连通。
优选地,所述增压装置为微型增压器,该增压器设置于供水容器内,或者增压装置为供水器,该供水器的出水部接通于供水容器内部。
优选地,所述供水容器设置有容水腔;所述微型增压器设置于容水腔内;所述供水容器的出水口设置于容水腔内;所述进水口穿插于容水腔内。
优选地,所述布水组件包括若干水管,所述水管包括进水端与出水端,各所述进水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各所述出水端分别开设有出水口;各所述进水口分别穿插于供水容器内;所述出水口以发光灯为中心轴分布于发光灯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的内径为进水口内径的0.5-1倍;所述出水口与发光灯之间的间距为0.2-2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太阳能诱捕装置可通过角度调节架对太阳能板的角度进行调整,因此可使得太阳能板能根据太阳直射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太阳能板能尽可能多的吸收太阳能光线,提高其转换电能的效率,保证蓄电池能最大可能地存储电能,进而使得发光灯发光的时间更长。另外通过布水组件将供水容器内的水分布至发光灯的外周,将昆虫杀死并冲走,利用水与光结合达到杀死昆虫的效果,使得在杀死的昆虫不会粘在发光灯上,无需额外清洗发光灯,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太阳能诱捕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所示一种太阳能诱捕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布水组件中水管及导流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第二过滤网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角度调节架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太阳能诱捕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与图8分别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安装杆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2与图6,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太阳能诱捕装置,包括壳体1、供水容器2、回水容器3、布水组件4及发光灯5。所述发光灯5安装于壳体1内。所述回水容器3位于发光灯5和/或布水组件4的下方。所述供水容器2与回水容器3之间通过导管(图中未示出)导通。所述布水组件4用于将供水容器2内的水分布至发光灯5的外周,如此可实现当有昆虫飞向发光灯5时可被水击落而淹死。当然如果将该太阳能诱捕装置放置于室内时可以避免安装壳体1。
所述壳体1包括防水盖11。所述防水盖11用于防止外界的水接触发光灯5的接电部分,导致漏电等情况。该防水盖11包括顶端111与底端112。所述顶端111的外径小于底端的外径112。所述防水盖11开设有防水空间110,该防水空间110贯穿所述底端112。所述防水盖11的外周壁113倾斜设置,方便水沿着防水盖11的外周壁113由顶端111朝着底端112的方向流动。所述发光灯5的接电源端部穿插在防水空间110内。所述防水盖11的顶端111开设有第一通孔111a。所述第一通孔111a贯穿该顶端11且与安装空间110连通。该第一通孔111a方便发光灯5连接电源。
参照图6,作为另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壳体1还可以包括底座12。可在底座12上设置防护栅栏13。所述防护栅栏用于保护供水容器2、回水容器3、布水组件4及发光灯5等部件,且该栅栏13可允许光透过并且昆虫可穿过栅栏13飞向发光灯5。所述防水盖1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栅栏13连接;和/或者所述底座12与防护栅栏13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此处的可拆卸连接可为直接接触连接或者采用卡接或者扣接或者拼接等方式连接。所述底座12用于方便将本实施例的太阳能诱捕装置搬移。
为了更好地防止发光灯5的接电源部分接触水,在所述第一通孔111a内设置有防水垫圈111b。该防水垫圈111b可为硅橡胶垫片、氯丁橡胶垫片或者三元乙丙橡胶垫片等材料制成。所述防水垫圈111b上设有开口111c,在无外力情况下,由于垫圈材质具有一定弹性的原因会将开口111c封闭。当在通过外力硬质的棍棒从开口111c穿过时,可将开口111c打开,此时开口111c周边的防水垫圈111b可紧紧贴合在棍棒上,如此可以实现在硬质的物料穿过第一通孔111a且防水的效果。
参照图2,所述供水容器2可以位于回水容器3的下方。所述供水容器2开设有供水口20及第一容水腔21。所述供水口20可用于安装所述布水组件4,通过布水组件4将第一容水腔21内的水引流至发光灯5。为了及时向供水容器2的第一容水腔21补充水,还可在供水容器21开设第一进水口22。为了方便水的循环利用,可通过导管的出水部安装于该第一进水口22,然后将导管的进水部安装于回水容器3,利用虹吸原理可通过该导管将回水容器3的水引流至该供水容器2内。当然也可以通过水泵或者其他装置将回水容器3的水抽至供水容器2内,此时则可将供水容器2与回水容器3并列设置或者供水容器2位于回水容器3的上方。另外也可以在回水容器3设置微型增压器,方便在回水容器3水更方便流入供水容器2内。
为了第一容水腔21的压强足够大可在第一容水腔21内设置微型增压器(图中未示出)或者通过外接供水器7(如:微型抽水机)。例如可通过外接供水器7将外界的水由第三进水口23抽入第一容水腔21内,增大第一容水腔21的压强;或者通过微型增压器对第一容水腔21进行增压,使得水能顺利从布水组件4传输,从而实现第一容水腔21的水可进入布水组件,通过布水组件引流至发光灯。
所述回水容器3开设有第二容水腔31、回水孔32及第一出水口33。所述回水孔32及第一出水口33均与第二容水腔31连通。安装于第一进水口22的导管的进水部可穿过所述第一出水口33。为了防止该导管被堵塞,可在第一出水口33上覆盖第一过滤网(图未示)。所述第一出水口33可设置于回水容器3的底端和/或侧壁。
参照图3,所述布水组件4包括第二进水口41及第二出水口42。所述第二进水口42穿插于供水容器2内。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口42接近第一容水腔21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水口42朝向发光灯5。所述布水组件4可包括若干水管43。各水管43分别包括进水端43a与出水端43b,各所述进水端43a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二进水口41。各所述出水端43b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二出水口42。所述第二出水口42以发光灯5为中心轴分布于发光灯5的外周。所述第二出水口42的内径为第二进水口41内径的0.50-1倍。当所述第二出水口42的内径小于第二进水口41时,可使得水具有一定的喷射距离,从而使得水能达到发光灯5的灯壁或者其附近,使得飞向发光灯5的蚊子、飞蛾等昆虫被冲走,达到被水淹死或者击打而死的效果,并且还能达到清洗灯壁的效果,无需单独对发光灯5进行清洗。
为了使得水更充分、更均匀地到达灯壁或者其周边环境,所述布水组件4还包括导流板44,各所述第二出水口42分别安装有导流板44。所述导流板44包括底板441及侧板442,该底板441与侧板442一体成型固接。所述底板441呈弧形,方便布水。所述导流板11的入口端安装于第二出水口42,导流板44的出口端指向发光灯5;所述底板441的水平位置由入口端朝向出口端依次降低。所述侧板442与底板441的连接处为圆弧形,如此可以使得导流板44的水更均匀的由底板导流至灯壁上或者其周围环境中。
所述导流板44与水管43的材质相同,可将导流板44与水管43一体成型固接。所述水管43可由树脂、玻璃纤维及其他添加剂按照重量比为7:1:0.3聚合后利用模具成型制成。所述树脂可为聚丙烯树脂和/或者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所述其他添加剂可为润滑剂(乙二醇单硬脂酸)、分散剂(聚苯乙烯酸钠、硬脂酸单甘油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脱模剂(硅油)、抗氧化剂(2,4-二叔丁基苯亚磷酸酯或二叔丁基对甲酚)、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丁三脂或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玻璃纤维可为偶联剂改性无碱玻纤,其直径为7—12微米,其长度小于或等120毫米。在树脂中增加一定量的玻璃纤维可以有效的提高水管43及导流板44的耐磨性,例如根据ASTMD256 Method A来进行测试,条件为带切口、厚度为3.2毫米,所述水管43及导流板44的抗冲击强度为350~500J/m。所述润滑剂、分散剂、脱模剂、抗氧化剂及增塑剂的重量分别占总量的0.1~0.28。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布水组件4的水管43数量为6-20根。相邻水管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所述第二出水口42与发光灯5灯壁之间的间距为0.2-20mm。所述第二出水口42与发光灯5灯壁之间设有间距可使得水可以在发光灯5周围的跟大范围内将昆虫杀死,即蚊虫可以不用贴合在发光灯5灯壁上,仅需在发光灯5附近就可以被水杀死,提高灭蚊的效果。所述水管43及导流板44均可由玻璃、陶瓷或者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制成,其表面均为光滑表面。
为了防止水从发光灯5外周流过的水所包含的杂质(例如蚊子、飞蛾等昆虫)进入回水容器3内,本实施例中的捕虫器还包括第二过滤网6。所述第二过滤网6覆盖于回水容器3的回水孔32。
为了方便清洗及拆装第二过滤网6。所述第二过滤网6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过滤件61,各过滤件61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回水容器3上。该两个过滤件61可通过卡接或者磁铁吸附的方式连接。
参照图4,例如可在其中一个过滤件61上设置有插接块61a,在另一个过滤件61设置插接孔61b。拼接的时候可将插接块61a穿插于插接孔61b内,实现拼接。当然也可以在插接块61a和/或插接孔61b设置磁铁(图中未示出)。当然也可省略插接块61a和插接孔61b,在两个过滤件61的拼接侧壁直接设置磁铁。另外所述磁铁可以省略,直接将两个过滤件61拼合即可。
为了进一步的达到防水的效果,所述壳体1还可包括透光筒14。所述透光筒14的表面涂覆有光触媒,该光触媒可为纳米级二氧化钛。所述透光筒14内部中空且至少一端开口,可将发光灯5穿插于透光筒14内。发光灯5发出的光线可穿过透光筒14发射出去。当昆虫朝发光灯飞时也会被透光筒14挡住。此时布水组件4排出的水到达透光筒14的外壁,而实现将昆虫杀死。所述透光筒14可以螺接或者卡接的方式与所述防水盖11可拆卸连接。该透光筒14的上方(例如与防水盖11连接的端部)开口。为了防止昆虫飞入透光筒14内部,所述透光筒14的下方(例如未与防水盖连接的端部)封闭或者设置防虫网或者穿插在回水容器3内并通过水对透光筒14下方封闭。
安装有该透光筒14时,所述第二出水口42与透光筒14之间的间距为0.2-30mm。所述第二出水口42与透光筒14之间设有间距可使得水可以在透光筒14周围的跟大范围内将昆虫杀死,即蚊虫可以不用贴合在透光筒14上,仅需在透光筒14附近就可以被水杀死,提高灭蚊的效果。
为了保证让发光灯5具有多种选择性,所述透光筒14可为紫色透光的玻璃筒或者塑料筒,如此可以避免使用特定的发光灯5而产生的麻烦,例如因无合适的发光灯5而降低灭蚊效果等情况的发生。
为了提高透光筒14的发光效果及使用寿命,该透光筒14可为透明,制作该透光筒14的材质可包括:芳香环聚合物、环氧环聚合物、聚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透明性聚酯的组合物及其他添加剂。所述芳香环聚合物、环氧环聚合、聚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1300~1655。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芳香环聚合物30~65%、聚苯乙烯树脂25~65%、聚碳酸酯树脂25~65%,其余为其他添加剂。所述芳香环聚合物由苯环、萘环、吡啶环、亚苯基环按照重量比例为1.3:1:0.3:0.8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所述聚酯碳酸酯由双酚(例如双酚A、双酚S等)与碳酸二酯按照重量比为1:1.2~1:1.8缩合而成。所述聚苯乙烯树脂由聚苯乙烯、聚乙烯甲基苯与AB树脂按照重量比为1:1:8共聚而成的聚合物。所述其他添加剂包括表面活性剂(碳为15或17的脂肪族烷醇的硫酸盐脂)、助溶剂(环氧基团改性的乙烯聚合物)、成核剂(二苯亚甲基梨糖醇)、润滑剂(乙二醇单硬脂酸)、分散剂(聚苯乙烯酸钠)、脱模剂(硅油)、抗氧化剂(2,4-二叔丁基苯亚玲酸酯)、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丁三脂)及阻燃剂(十溴二苯基醚)。
根据ASTMD256 Method A来进行测试,条件为带切口、厚度为3.2毫米,所述透光筒14的抗冲击强度为450~700J/m。全光线透过率为85%~92%,其透过效果好,从而达到即可保护发光灯5又不会妨碍发光灯5光线的传播。全光线透过率测试的条件为利用昙度计根据JIS K7105(1981年)来测试,测试样片为40毫米乘以40毫米乘以5毫米。为了提高透光筒14的抗冲击强度还可添加以上所述的玻璃纤维,该玻璃纤维占重量比0.1-0.8,可提高抗冲击强度的20-60%左右。
由于水依次从供水容器2经过布水组件4、回收容器3之后在返回供水容器2时,水会存在一定的损失,为了补偿这一部分损失,还可设置供水器7。该供水器7可为抽水器。所述供水器可用于将外界水源的水供入供水容器2的第一容水腔22内。供水容器2还开设有第三进水口23。所述供水器7提供的水可通过第三进水口23进入第一容水腔22内。
为防止供水容器2内的压强过大,本实施中所述的捕虫器还可以包括控制组件8。所述控制组件8与供水容器2及供水器7连接,该控制组件8用于根据供水容器2的第一容水腔22内水的压强控制供水器7的打开、关闭及供水速度。所述控制组件8包括压力传感器81及单片机82,所述压力传感器81安装于供水容器2的第一容水腔22内。所述单片机82与压力传感器81连接,该单片机82用于根据压力传感器81传输过来的压力值控制所述供水器7的打开、关闭及供水速度。例如当压力传感器81检测到第一容水腔22内的压强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例如1.3×10^5Pa时,生成停机信号发送至单片机82,单片机82根据停机信号生成停机指令,并将停机指令发送至供水器7,控制供水器7停止向第一容水腔22供水。当压力传感器81检测到第一容水腔22内的压强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时,例如1.0×10^5Pa时,生成开机信号发送至单片机82,单片机82根据开机信号生成开机指令,并将开机指令发送至供水器7,控制供水器7开始向第一容水腔22内供水。
为了提高环保效果,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太阳能诱捕装置,该太阳能诱捕装置还可以包括太阳能装置9太阳能诱捕装置。该太阳能装置9可用于为太阳能诱捕装置太阳能诱捕装置的发光灯等元件供电。所述太阳能装置9包括太阳能板91及用于存储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电能的蓄电池92。所述太阳能板91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得出的,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太阳能板91。所述蓄电池92与发光灯5电性连接,该蓄电池92存储的能量可以用于为发光灯5的发光提供能量和/或者为供水器7的工作提供能量。所述蓄电池92即可通过太阳能板91进行充电,也可通过市电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装置9可安装于壳体1。当然可以通过其他支撑件(例如柱子或者三脚架等物件)进行安装。所述太阳能板91安装于防水盖11的顶端。所述蓄电池92包括电池本体92a及第一电极92b。所述电池本体92用于存储太阳能板91的产生的电量。所述第一电极92b可穿过防水盖11的第一通孔111a与发光灯5的接电源端部连接,从而使得电池本体92a可通过第一电极92b为发光灯5供电。所述第一电极92b可为金属柱子。所述太阳能板91的电量输出端与蓄电池92连接。
所述发光灯5的接电源端部包括有第二电极51,该第二电极51与发光灯5的发光体52连接。该第二电极51可为金属弹片。所述第一电极92b在与第二电极51接触之后实现蓄电池92与发光灯5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51可由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金属弹片组合而成。各金属弹片分别间隔设置,当第一电极92b在与第二电极51接触时,所述金属柱子可穿插在金属弹片之间的间隙内,从而使得金属柱子可被金属弹片夹住。所述发光灯5可为紫外线灯。
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92b与第二电极51的位置可以互换。
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极51可为金属涂层。具体地可在发光灯5的接电源端部开设与第一电极92b匹配的连接孔。在该连接孔的孔壁和/或连接孔的周边涂覆金属涂层形成第二电极51。当第一电极92b穿插至该连接孔时,所述金属涂层可与第一电极92b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
如此通过将第一电极92b与第二电极51以金属弹片的方式连接或者以在连接孔涂覆金属涂层的方式连接,安装时仅需将第一电极92b与第二电极51对齐,通过外界的推力将第一电极92b穿插至第二电极51内即可实现电性连接,而无需借助其他外界的工具安装,因此其安装于拆卸时都非常方便。
所述太阳能装置9还可以包括角度调节架93。所述太阳能板91安装于角度调节架93上。如此可以实现调节太阳能板91与太阳光线之间的角度,从而使得太阳能板91更好的接收太阳光线,增大太阳能装置9转换电能的效率。所述角度调节架93至少包括一个安装面93a。所述角度调节架93至少包括一个安装面93a。所述角度调节架93可为防水盖11的一部分,如此可以使得调节架上的安装面93a可为防水盖11的顶端111。本实施例中,以安装面93a为两个为例对该角度调节架93进行说明。
参照图5,所述角度调节架93包括安装框931、安装杆932及定位件933。所述安装框931包括框体9311及与框体9311固接的调节管9312。所述调节管9312内部中空及两端开口。该调节管9312可套上于安装杆932上,并且可相对安装杆932相对转动。所述调节管9312上开设有调节孔9313,所述调节孔9313与调节管9312的内部连通。所述调节孔931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调节孔9313进行分组,例如可将2-6个调节孔9313作为一组。每一组调节孔9313的中心位于同一圆的圆周线上。所述框体9311上设置有所述安装面931a,其用于安装太阳能板91和/或蓄电池92。
所述安装杆932上开设有定位孔9321。所述定位孔9321可为贯穿安装杆932的孔,也可不贯穿。当然可也可将定位孔9321设置成螺纹孔。所述定位孔9321的数量可以与调节孔9313的组数相等。所述定位件933可为螺钉。当然,角度调节架93还可以包括螺母,用于与螺钉状的定位件933配合。
可将安装框931安装于安装杆932时,然后转动框体9311使得调节管9312相对安装杆932转动,当将框体9311角度调节好之后,使得对应的调节孔9313与定位孔9321对齐,然后将定位件933穿过调节孔9313及定位孔9321实现将安装框931定位于安装杆932。当需要调整框体9311及太阳能板91的角度时,可将定位件933取出,然后转到框体9311至预定位置,再将定位件933穿插至调节孔9313及定位孔9321即可实现调节太阳能板的角度调节。
参照图7,当然所述角度调节架93的安装框931数量也可为两个及以上。当为两个时,两个安装框931还可以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安装杆932可为伸缩杆。安装杆932的两端分布与安装框931固接,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长度来调节安装框931的角度。例如安装杆932包括两个外径不同的杆体932a,且至少外径大的杆体932a内部中空。所述外径小的杆体932a穿插于外径大的杆体932a内,并且两个杆体932a可相对滑动,然后可通过定位件933对两个杆体932a进行定位,来控制伸缩杆的长度。例如所述定位件933可为一段大一段小的螺纹套,并在两个杆体932a的外壁部分设置有螺纹。调节好安装杆932的长度之后,旋动定位件933,使得定位件933朝着大内径的杆体932a移动,使得螺纹套与两个杆体932a螺接固定,实现对两个杆体932a进行定位。
参照图8,作为另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安装杆932可包括至少一组杆体。每组杆体分别包括两个杆体,两个杆体可为交叉设置,并在两个杆体932a交叉的位置分别开设调节孔;然后通过定位件穿过两个调节孔;两个所述杆体分别与两个安装框连接;两个杆体可分别相对定位件转动,因此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原理可通过调节两个杆体之间的夹角实现调节框体的角度。
以下对本发明的太阳能诱捕装置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将壳体1、供水容器2、回水容器3、布水组件4及发光灯5等部件组合好之后形成太阳能诱捕装置。为发光灯5供电使得发光灯5发光,利用昆虫的趋光特性将昆虫吸引至发光灯5灯壁上和/或其附近。在供水容器2内补充水,当供水容器2内的压强达到预定值之后,可通过布水组件4将水喷射或者引流至发光灯5灯壁上和/或其附近,实现通过水将昆虫杀死。另外可通过回水容器3将杀过昆虫的水进行回收,并将回水的水导入供水容器2实现循环利用。
另外,为了环保可通过太阳能装置9为发光灯5进行供电。为了太阳能装置9更多的吸收到太阳光,还可通过角度调节架93对太阳能板91的角度进行调整。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太阳能诱捕装置,包括发光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装置、供水容器、回水容器、布水组件、压力传感器及增压装置;
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能板、角度调节架及用于存储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电能的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安装于角度调节架上;所述蓄电池与发光灯连接;
所述供水容器位于回水容器的下方;所述供水容器与回水容器之间通过导管导通;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供水容器内,并与增压装置连接;所述增压装置全部或部分安装于供水容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架包括安装框、安装杆及定位件;所述安装框安装于安装杆;所述定位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杆上;所述安装框设置有安装面;所述太阳能板安装于安装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安装框包括框体及与框体固接的调节管;所述调节管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定位件穿插在定位孔及调节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管内部中空及两端开口;该调节管套上于安装杆上;所述调节孔与调节管的内部中空部分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为微型增压器,该增压器设置于供水容器内,或者增压装置为供水器,该供水器的出水部接通于供水容器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容器设置有容水腔;所述微型增压器设置于容水腔内;所述供水容器的出水口设置于容水腔内;所述进水口穿插于容水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组件包括若干水管,所述水管包括进水端与出水端,各所述进水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各所述出水端分别开设有出水口;各所述进水口分别穿插于供水容器内;所述出水口以发光灯为中心轴分布于发光灯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内径为进水口内径的0.5-1倍;所述出水口与发光灯之间的间距为0.2-20mm。
CN201610850909.5A 2016-09-24 2016-09-24 太阳能诱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144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0909.5A CN106614448B (zh) 2016-09-24 2016-09-24 太阳能诱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0909.5A CN106614448B (zh) 2016-09-24 2016-09-24 太阳能诱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4448A true CN106614448A (zh) 2017-05-10
CN106614448B CN106614448B (zh) 2018-01-12

Family

ID=58853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09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14448B (zh) 2016-09-24 2016-09-24 太阳能诱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1444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3817A1 (zh) * 2016-09-24 2018-03-29 崔翠翠 太阳能诱捕装置
WO2018054345A1 (zh) * 2016-09-24 2018-03-29 黄方元 物理式灭蚊灯
CN110326595A (zh) * 2018-04-20 2019-10-15 冯丽 一种虫害病害防治的箱式诱捕装置
CN112566496A (zh) * 2018-07-06 2021-03-26 伍德斯特姆公司 用于电子啮齿动物诱捕器的冲洗传感器以及使用冲洗传感器防止误触发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09789A (en) * 2003-09-10 2005-03-16 Li An Dung Method of sterilization, disinfection, and insect trapping with an integration of nano photo-catalyst and ultraviolet rays from a light attractant insect trap
CN201766967U (zh) * 2010-05-27 2011-03-23 黄山学院 多功能自动杀虫器
CN202364698U (zh) * 2011-12-31 2012-08-08 徐昌春 一种灭虫灯太阳板的调节装置
CN202857660U (zh) * 2012-10-31 2013-04-10 无锡同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阳能电池作为供电源的池塘驱蚊器
CN105830865A (zh) * 2016-05-16 2016-08-10 山东润竹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喷水龙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09789A (en) * 2003-09-10 2005-03-16 Li An Dung Method of sterilization, disinfection, and insect trapping with an integration of nano photo-catalyst and ultraviolet rays from a light attractant insect trap
CN201766967U (zh) * 2010-05-27 2011-03-23 黄山学院 多功能自动杀虫器
CN202364698U (zh) * 2011-12-31 2012-08-08 徐昌春 一种灭虫灯太阳板的调节装置
CN202857660U (zh) * 2012-10-31 2013-04-10 无锡同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阳能电池作为供电源的池塘驱蚊器
CN105830865A (zh) * 2016-05-16 2016-08-10 山东润竹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喷水龙头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3817A1 (zh) * 2016-09-24 2018-03-29 崔翠翠 太阳能诱捕装置
WO2018054345A1 (zh) * 2016-09-24 2018-03-29 黄方元 物理式灭蚊灯
CN110326595A (zh) * 2018-04-20 2019-10-15 冯丽 一种虫害病害防治的箱式诱捕装置
CN110326595B (zh) * 2018-04-20 2021-06-25 冯丽 一种虫害病害防治的箱式诱捕装置
CN112566496A (zh) * 2018-07-06 2021-03-26 伍德斯特姆公司 用于电子啮齿动物诱捕器的冲洗传感器以及使用冲洗传感器防止误触发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4448B (zh) 2018-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4448B (zh) 太阳能诱捕装置
CN106472458B (zh) 水帘式捕虫器
CN106489871A (zh) 水帘式诱捕器
CN104304213A (zh) 太阳能超声波荧光糖醋味害虫诱捕方法与装置
CN106472456A (zh) 紫光诱捕装置
CN106489873A (zh) 昆虫诱捕装置
CN106489872A (zh) 物理诱捕器
CN106489870A (zh) 蚊虫捕杀器
CN206612061U (zh) 一种捕虫装置
CN106614450A (zh) 昆虫捕杀器
CN107094750A (zh) Led驱蚊灯灯珠及led驱蚊灯
CN106614449A (zh) 灭蚊灯
CN106259252A (zh) 室外蚊虫诱捕器
CN106472455A (zh) 室外杀虫装置
CN106489874A (zh) 多面聚能灭蚊灯
CN103283702B (zh) 一种太阳能诱虫灯
CN106472457A (zh) 室外灭蚊灯
CN106489875A (zh) 太阳能灭蚊灯
CN106500046A (zh) 灭蚊灯的安装结构
CN107668004A (zh) 一种便携式捕虫装置
CN205962454U (zh) 一种林业害虫诱捕防治装置
CN213420884U (zh) 一种市政用可驱赶蚊虫的绿地照明设备
CN113812384B (zh) 一种基于光线诱捕的生态茶园用病虫害消灭治理装置
WO2018054343A1 (zh) 紫光灭蚊灯
CN209106010U (zh) 一种梨子种植用驱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