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3906A - 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3906A
CN106603906A CN201610972618.3A CN201610972618A CN106603906A CN 106603906 A CN106603906 A CN 106603906A CN 201610972618 A CN201610972618 A CN 201610972618A CN 106603906 A CN106603906 A CN 106603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quisition parameters
wearable
instruction
value
adju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26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翔
张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726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039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03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3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穿戴式设备,穿戴式设备与相机终端配对连接后,由穿戴式设备接收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然后根据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生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并发送给相机终端,使相机终端根据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对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由于选择目标拍摄参数,以及确定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值的过程中,用户仅需要在穿戴式设备上下发指令,不需要对相机终端的实体按键或者是触控屏进行任何操作,因此,不会触碰到固定在三脚架上的相机终端,不会对相机终端的稳定性造成任何影响。在根据拍摄需求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拍摄质量的同时,维持了设备稳定性,保证了拍摄效果。

Description

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摄影者在进行星轨、流水、夜景、微距等场景的拍摄时,可能需要使摄像设备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例如,在拍摄夜景或者带涌动轨迹的图片的时候,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这就需要保证相机终端不抖动。而单靠人的身体来保证摄像设备长时间处于固定不动的状态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在这类型的拍摄场景下,一般会用到三脚架。三脚架是一种重要的摄影辅助设备,其作用主要是稳定摄像设备,从而帮助摄影者得到某种摄影效果。
将相机终端固定在三脚架上以后,就应当尽量不要再触碰三脚架或者是相机终端,这是摄影领域的常识。因为后续的触碰可能会致使三脚架以及相机终端的稳定性变差,不能起到应有的防抖动效果,最终导致拍摄照片的效果令人失望。因此,通常用户都是预先将相机终端的各项拍摄参数都设置完成,最后才将相机终端固定到三脚架上。但是在拍摄过程中,拍摄环境、拍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用户可能希望根据实际拍摄环境对其中的一些参数进行适应性调整,而这种调整又不得不以牺牲拍摄稳定性作为代价。因此,现有技术中对摄像设备稳定性的要求和用户对拍摄参数的调整需求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得用户总是需要对这两者中的一者做出牺牲,导致用户总是不能获得最好的拍摄效果。
综上,现在亟待提出一种摄像设备拍摄参数的调整放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相机终端已经被固定在拍摄辅助设备上以后,对其参数进行调整会影响到设备稳定性,从而导致拍摄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三脚架等拍摄辅助设备上的相机终端的稳定性与参数调整之间存在矛盾,对已经被固定在拍摄辅助设备上的相机终端进行参数调整会影响到设备稳定性,从而导致拍摄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该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包括:
穿戴式设备与相机终端配对连接;
所述穿戴式设备在相机控制模式下接收用于选择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的选择指令,以及接收用于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的调整指令;
所述穿戴式设备根据所述选择指令和所述调整指令生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下发给所述相机终端,以供所述相机终端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穿戴式设备在相机控制模式下接收用于选择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的选择指令包括:
所述穿戴式设备感应触控屏不同区域的用户感应信号,所述触控屏被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不同的区域与不同的目标拍摄参数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穿戴式设备接收用于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的调整指令包括:
所述穿戴式设备检测用户的划动手势或所述用户在触控屏上的滑动触摸轨迹,所述不同的划动手势或不同滑动触摸轨迹与目标拍摄参数不同的值或不同的调整值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不同滑动触摸轨迹与目标拍摄参数不同的调整值一一对应包括:
所述滑动触摸轨迹的长度对应所述调整值的大小,所述滑动触摸轨迹的方向表征所述调整值的正负:
从左至右的滑动触摸轨迹表征所述调整值为正,从右至左的滑动触摸轨迹表征所述调整值为负;
或,
从下至上的滑动触摸轨迹表征所述调整值为正,从上至下的滑动触摸轨迹表征所述调整值为负。
进一步地,还包括:所述穿戴式设备接收用户下发的退出指令,根据所述退出指令退出相机控制模式,退出相机控制模式后,所述穿戴式设备屏蔽选择指令或调整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穿戴式设备根据所述选择指令和所述调整指令生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下发给所述相机终端包括:
所述穿戴式设备将接收到的所述选择指令和所述调整指令包含在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中下发给所述相机终端,以供所述相机终端根据所述选择指令确定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根据所述调整指令确定出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
或,
所述穿戴式设备根据所述选择指令确定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根据所述调整指令确定出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并将所述目标拍摄参数以及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包含在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中下发给所述相机终端。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包括:
相机终端与穿戴式设备配对连接;
所述相机终端接收所述穿戴式设备发送的拍摄参数控制指令,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根据所述选择指令和所述调整指令生成,所述选择指令用于选择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所述调整指令用于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
所述相机终端根据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相机终端根据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包括:
所述相机终端根据所述选择指令确定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根据所述调整指令确定出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并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
或,
所述相机终端根据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中包含的目标拍摄参数以及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在相机控制模式下接收用于选择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的选择指令,以及接收用于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的调整指令;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选择指令和所述调整指令生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与相机终端配对连接,并将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下发给所述相机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穿戴式设备为腕戴设备或智能指环。
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穿戴式设备,通过将穿戴式设备与相机终端配对连接后,由穿戴式设备接收用户下发的分别用于选择待调整目标拍摄参数的选择指令和对该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的调整指令,然后根据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生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并发送给相机终端,使相机终端根据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对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由于在对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进行选择,以及对选择出的目标拍摄参数进行调整的过程中,用户仅需要在穿戴式设备上下发指令,不需要对相机终端的实体按键或者是触控屏进行任何操作,因此,不会触碰到固定在三脚架或其他拍摄辅助设备上的相机终端,也就不会对相机终端的稳定性造成任何影响。在根据拍摄需求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拍摄效果的同时不会让相机终端产生抖动不会影响到拍摄画面的效果,因此,上述方案提升了拍摄质量,保证了用户的拍摄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拍摄参数调整方法穿戴式设备侧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各实施例中腕戴设备的一种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触控屏的一种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拍摄参数调整方法相机终端侧的一种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拍摄参数调整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触控屏的另一种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穿戴式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相机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当相机终端被固定在三脚架等拍摄辅助设备上后,用户可能需要对拍摄参数进行一些调整,以便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但是如果直接通过相机终端实体按键或者是触控屏对相机终端的拍摄参数进行调整,则有可能会极大的破坏相机终端的稳定性。为了让用户实现对拍摄参数的调整而又不致影响到三脚架等拍摄辅助设备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参数调整方法,通过穿戴式设备对相机终端的拍摄参数进行设置。其主要是由用户在穿戴式设备上下发针对待设置参数的用户指令,然后通过穿戴式设备根据用户指令生成参数调整信息,并将参数调整信息传输给相机终端,使相机终端在与用户不接触的情况下完成对待设置参数的设置。具体的,请参见图1:
S102、穿戴式设备与相机终端配对连接。
穿戴式设备的种类繁多,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腕戴设备,以及智能指环等。本实施例中主要利用了穿戴式设备能够与相机终端进行通信的特点,使穿戴式设备作为相机终端额外的输入设备,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从而避免了用户直接在相机终端上进行输入时必须触碰相机终端的缺陷。
对于相机终端的类型,本实施例并不进行特别的限定,但其应当具有拍摄功能,而且应当是可移动的,以实现从三脚架等拍摄辅助设备上拆卸与固定。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设备包括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的是,穿戴式设备与相机终端配对的过程实际是上就是二者建立通信链路的过程,在建立通信链路之后,配对好的设备就可以基于已建立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信息交互。下面对穿戴式设备与相机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进行介绍:
第一种,相机终端与穿戴式设备之间采用红外通信方式,红外通信是利用950nm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体,穿戴式设备作为发送端向相机终端发送信息,则它需要将待发送的信息调制为一系列的脉冲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当相机终端接收后,它可以将接收到的光脉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进行解调,还原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得到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原始控制信息。
第二种,当相机终端和穿戴式设备处于WiFi覆盖范围内时,相机终端与穿戴式设备之间可以采用WiFi通信的方式,WiFi的通信频段在2412MHz到2484MHz之间,其具有覆盖面广、传输距离远的特点。WiFi通信相对于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流量进行通信而言,可以减轻用户负担,更加经济实惠。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的是,这里所说的WiFi通信并不一定需要其他设备作为热点,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可以由相机终端自建WiFi热点,然后穿戴式设备搜索相机终端建立的WiFi热点并接入,从而实现二者的连接。
第三种,由于用户在进行拍摄的时候基本都是处于相机终端附近,而穿戴式设备又总是与用户处于相同的位置,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相机终端与穿戴式设备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远,二者可以采用近距离通信的方式进行交互。近距离通信包括蓝牙通信、ZigBee(无线个域网)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通信等。其中比较常见的通信方式是蓝牙通信,因为蓝牙主要使用的是2.402GHz到 2.480GHz的微波无线电频谱,相较于其他通信方式有着更低的功耗。因此,当相机终端与穿戴式设备之间采用蓝牙方式交互时,可以降低通信所耗费的功耗。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目前,蓝牙通信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能够支持,因此采用蓝牙方式传输控制信息实现起来非常容易。
最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相机终端和穿戴式设备之间还可以基于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流量进行通信。除此以外,相机终端与穿戴式设备之间还能采用超声通信等方式传输控制信息。
S104、穿戴式设备在相机控制模式下接收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
相机终端的拍摄参数有多种,如曝光量、光圈大小、快门数值、对焦情况等。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包括美化照片效果的一些参数。例如当前不少具有效果美化的相机APP中,会有“磨皮指数”“美白指数”“瘦脸指数”等,而这些参数是可以才拍摄之前就设置完成,以使得根据设置后的参数拍摄出来的照片自然就具有相应的美化效果,所以,本实施例中的拍摄参数也包括以上所说的效果美化参数。
用户对设备的参数进行调整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这样两个阶段:首先,用户向设备指出是要对哪一个参数进行调整;然后用户确定对该参数的值。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在对相机终端的拍摄参数进行调整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选择指令从多个拍摄参数中选择出一个作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还需要通过调整指令向相机终端只是对该目标拍摄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值或者是调整后的值。
穿戴式设备接收用户的选择指令的方式可以由这样几种:
如果穿戴式设备具有显示屏和实体按键,则可以在穿戴式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拍摄参数,然后由用户通过实体按键选择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例如,在图2中示出的腕戴设备20上有三个按键,分别是上跳按键21、下跳按键22和选定按键23,用户按下上跳按键21可从当前条目跳转至该条目的上一个条目;用户按下下跳按键22则可以从当前条目跳转至该条目的下一个条目;当用户选定了某一个条目之后,可以按下选定按键23,以进入对该选定条目的参数调节界面。
如果穿戴式设备具有触控屏,则可将穿戴式设备的触控屏分为至少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不同的拍摄参数,当穿戴式设备感应到某个区域的用户感应信号后,则可以认为该区域对应的拍摄参数是用户选择的目标拍摄参数,如图3所示,在智能手表的触控屏被划分为了第一区域31、第二区域32、第三区域33和第四区域34,这四个区域分别代表“白平衡”、“快门”、“电子光圈”、“景深”。当用户点击了第四区域34的时候,表示用户想要对“景深”进行调整。用户感应信号可以是用户在触控屏上的触控信号,也可以是近距离感应信号,例如在触控屏上部署了距离感应器(P-Sensor)或红外传感器的情况中,用户可以不用触碰到触控屏,穿戴式设备就能够感应到对应的用户感应信号。
最后,如果穿戴式设备既没有显示屏也没有触控屏,但是其部署了重力传感器、方向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的情况下,可以以相机终端的显示屏来显示拍摄参数。用户可以从相机终端的显示屏上观看当前选择的拍摄参数和当前拍摄参数的上一拍摄参数,以及下一拍摄参数,然后做出划动手势以实现当前选择拍摄参数的跳动,最终选择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
和接收用户的选择指令相似,穿戴式设备接收调整指令的方式包括这样几种:
当穿戴式设备具有显示屏和实体按键的时候,可以通过实体按键实现目标拍摄参数值增大以及减小的调整。
当穿戴式设备具有触控屏的时候,可以检测用户在备触控屏上的触动触摸轨迹,不同的滑动轨迹对应不同的拍摄参数值,具体的,不同的轨迹长度对应的不同大小的值,不同的滑动触摸方向代表了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趋势,例如向右或向上的滑动触摸轨迹为增大目标拍摄参数值,而向左或向下的滑动触摸轨迹表征减少目标拍摄参数,增大或减少的具体数值,即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可以通过滑动触摸轨迹的长度来体现。
如果穿戴式设备中部署了重力传感器、方向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的情况下,穿戴式设备可以检测用户的划动手势,例如向右或向上划表征拍摄参数值增大,向左或向下划表征拍摄参数值减小,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的大小可以通过划动手势的幅度来体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的是,上述示例当中虽然滑动触摸轨迹和划动手势的幅度都是表征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即目标拍摄参数应当增大或者减少多少,但事实上,滑动触摸轨迹和划动手势的幅度还可以表征目标拍摄参数调整后的值。
另外,穿戴式设备接收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只能是处于相机控制模式下的时候,此时相机终端的拍摄参数需要进行调整;当相机终端已经开始拍摄时,参数就不应该随便改变,但此时穿戴式设备可能会因为用户的误操作而向相机终端传输错误的信息,从而导致相机终端的参数发生用户意愿以外的改变。例如当穿戴式设备为智能腕表的时候,用户佩戴者智能腕表时,可能会不小心做出一些触控或者是无意识的做出一些手势动作,这些触控与手势动作的本意本不是要调整拍摄参数,因此为了避免相机终端此时错误的调整了拍摄参数,因此,本实施例中只有当穿戴式设备处于相机控制模式的时候才会将用户的触控或划动手势作为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或调整指令。
S106、穿戴式设备根据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生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下发给相机终端。
穿戴式设备接收到用户的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之后,可以根据选择指令确定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并且根据调整指令确定出对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方案当中,如果选择指令是对触控屏某个区域的触控信号,则在穿戴式设备中应当存储不同区域与拍摄参数的对应关系;当穿戴式设备感应到用户感应信号之后,可以根据感应到用户感应信号的位置坐标匹配出对应的目标拍摄参数。同样的,如果调整指令是滑动触摸轨迹或者是划动手势,则穿戴式设备中应当存储不同滑动触摸轨迹或划动手势与目标拍摄参数调整值或调整后值的映射关系。当穿戴式设备检测到滑动触摸轨迹或者是划动手势之后,可以根据该映射关系匹配出对应的调整值或者调整后值的大小。
对于相机终端侧在实施拍摄参数调整方法时执行的流程,下面结合图4进行说明:
S402、相机终端与穿戴式设备配对连接。
对于相机终端与穿戴式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过程,前面已经做了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S404、相机终端接收穿戴式设备发送的拍摄参数控制指令。
相机终端接收穿戴式设备发送的拍摄参数控制指令,该拍摄参数控制指令是根据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生成的,选择指令是用户向穿戴式设备下发的,用于指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的,而调整指令则是用户向穿戴式设备下发用于指示目标拍摄参数值调整值或调整值大小的。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向相机终端发送拍摄参数控制指令的时候,已经根据选择指令确定除了目标拍摄参数,也根据调整指令确定除了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因此,在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当中,已经直接包含目标拍摄参数与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者目标拍摄参数调整后的值。
可以理解的是,穿戴式设备在向相机终端在下发拍摄参数控制指令的时候,可以一次性下发调整拍摄参数所需的全部信息,也可以将这些信息分为几次下发。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拍摄参数和该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是一起发送给相机终端的。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当中,穿戴式设备可以先根据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生成一个指令发送给相机终端,然后在接收到调整指令之后再下发另一个指令。穿戴式设备向相机终端发送的这两个指令共同构成了拍摄参数控制指令。
S406、相机终端根据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对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
由于本实施例中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中已经指出了目标拍摄参数以及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者调整后的值,因此,当相机终端接收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后,可以直接对拍摄参数控制指令进行解析,然后根据解析结果直接对对应的拍摄参数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当用户从穿戴式设备侧发送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使相机终端的拍摄参数调整完成以后,用户还可以向穿戴式设备下发退出指令。穿戴式设备在接收到退出指令之后,退出相机控制模式。退出相机控制模式后,穿戴式设备屏蔽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
本实施例提供的拍摄参数调整方法,用户在穿戴式设备侧下发选择指令与调整指令,指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并指示对该目标拍摄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值或者调整后的值,然后由穿戴式设备根据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生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下发到相机终端上,让相机终端根据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对相应的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在整个调整过程中,穿戴式设备充当了相机终端的外设输入设备,使得用户可以从穿戴式设备上输入自己的选择指令与控制指令,不用触碰到相机终端就能实现对拍摄参数的调整,不仅可以根据拍摄需求调整拍摄参数的值,还能保证设备的稳定性,提升了拍摄效果和用户体验。
第二实施例: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拍摄参数调整方法的优点和细节更加清楚,本实施例将结合具体示例做进一步的阐述和介绍,请参考图5:
S502、穿戴式设备与相机终端配对连接。
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详细介绍过穿戴式设备与相机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下面对二者之间比较典型的通信方式中进行配对连接的过程进行说明:
当相机终端与穿戴式设备需要通过蓝牙方式进行通信时,在进行通信以前,为了建立通信链路,相机终端和穿戴式设备都应当开启蓝牙功能,然后由相机终端搜索周围存在的可连接设备,当找到对应的穿戴式设备之后,发送连接请求并与之建立连接。或者由穿戴式设备来搜索相机终端,搜索到之后向相机终端发送连接请求,在得到相机终端同意的情况下与其建立连接。
当相机终端与穿戴式设备之间希望通过自建WiFi热点的方式进行通信的时候,可以由相机终端和穿戴式设备中的一个创建WiFi热点,例如由穿戴式设备建立WiFi热点,然后将另外一个设备,即相机终端搜索附近的WiFi热点,在找到穿戴式设备创建的WiFi热点时,发送连接请求,并在得到穿戴式设备的同意之后接入。
S504、穿戴式设备在相机控制模式下接收用于选择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的选择指令,以及接收用于对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的调整指令。
针对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穿戴式设备可能是感应到触控屏上某一个区域内的用户感应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穿戴式设备应当具有触控屏,这里所说的触控屏包括非接触式的触控屏,例如部署了P-Sensor的触控屏。穿戴式设备的触控屏可能会被划分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拍摄参数。区域划分的原则可以有多种,这里以智能腕表的触控屏为例给对其中几种比较常用的区域划分方式进行介绍:
第一种,如图3所示出的圆形触控屏,被以等分的形式划分为多个区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的是,每个区域的面积也可以不相等。在各区域面积不等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环形划分方式,在图6示出的触控屏上,包括第五区域61、第六区域62、第七区域63、第八区域64,各个区域分别代表“白平衡”、“快门”、“电子光圈”、“景深”。另外,区域的形状面积还可以是动态变化的,例如,在一次调整过程中,各个区域的面积均相等,如图3。但在下一次的调整过程中,划分出的区域可能就变成了图6中示出的状态。
对于用户下发的调整指令,穿戴式设备检测到的可能是用户的划动手势,也可能使在触控屏上的滑动触摸轨迹。
由于穿戴式设备可能是腕戴设备或智能指环之类的,因此,当用户的上肢处于运动状态时,这些设备几乎时时刻刻都能检测到用户的划动手势。而智能腕表在跟织物等发生摩擦时,也有可能错误地检测到触控信号,如滑动触摸轨迹或点触信号等。但这些手势动作或者是触控信号并不是用户用于调整拍摄参数的。因此,为了避免穿戴式设备将错误的手势动作或者触控信号当作选择指令或者调整指令,本实施例中,只有当穿戴式设备处于相机控制模式下的时候,其才会感应用户感应信号,以及检测用户的划动手势或者滑动触摸轨迹。在相机控制模式下,是相机终端的参数需要调整的时候,所以,当用户需要对相机终端的拍摄参数进行调整的时候,可以控制开启穿戴式设备的相机控制模式。当相机终端的拍摄参数设置或调整完成之后,再使穿戴式设备退出相机控制模式。例如用户还可以向穿戴式设备下发退出指令,穿戴式设备在接收到退出指令之后,退出相机控制模式。退出相机控制模式后,穿戴式设备屏蔽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
S506、穿戴式设备根据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生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下发给相机终端。
在第一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会根据用户的而选择指令确定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并根据调整指令确定出针对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者是调整后的值,但在本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仅会将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与调整指令包含在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当中发送给相机终端。
S508、相机终端接收穿戴式设备发送的拍摄参数控制指令。
相机终端通过其与穿戴式设备之间建立的通信链路接收穿戴式设备侧发送的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以便确定用户在穿戴式设备侧指出的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的要求。
S510、相机终端根据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对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
由于本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发送的拍摄参数控制指令是直接包含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与调整指令,穿戴式设备尚未确定出目标拍摄参数以及对该目标拍摄参数进行调整时的调整策略,因此,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选择指令确定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以及根据调整指令确定该目标拍摄参数调整值的大小或者调整后目标拍摄参数值的大小的工作需要由相机终端来完成。
可以理解的而是,在这种方案当中,如果选择指令是对触控屏某个区域的触控信号,则在相机终端中应当存储不同区域与拍摄参数的对应关系;当相机终端接收到选择指令,并根据选择指令获得了用户感应信号的位置坐标,就可以根据位置坐标与存储的不同区域与拍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匹配出目标拍摄参数。同样的,如果调整指令是滑动触摸轨迹或者是划动手势,则相机终端中应当存储不同滑动触摸轨迹或划动手势与目标拍摄参数调整值或调整后值的映射关系。当相机终端接收到调整指令,并获得调整指令中包含的滑动触摸轨迹或者是划动手势之后,可以根据该映射关系匹配出对应的调整值或者调整后值的大小。
本实施例提供给的拍摄参数控制方法,穿戴式设备接收到用户的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之后,直接将选择指令与调整指令包含在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中发送给相机终端,由相机终端自己确定用户希望对哪一个拍摄参数进行何种调整,然后根据确定出来的目标拍摄参数和针对该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者调整后的值,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调整。该方案中用户不仅可以不需要触碰相机终端的情况下实现对拍摄参数的调整,提升拍摄效果,而且因为确定目标拍摄参数以及对目标拍摄参数调整策略的工作是由相机终端来完成的,而相机终端的处理能力一般强于穿戴式设备,因此,由相机终端确定目标拍摄参数和调整策略的做法可以减轻穿戴式设备的负担,同时还能让相机终端更快的对用户用于参数调整的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进行响应,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先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请参见图7,穿戴式设备70包括指令接收模块702、指令生成模块704和第一通信模块706。指令接收模块702用于在相机控制模式下接收用于选择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的选择指令,以及接收用于对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的调整指令;指令生成模块704用于根据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生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第一通信模块706用于与相机终端配对连接,并将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下发给相机终端。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机终端,请参考图8,相机终端80包括第二通信模块802和参数调整模块804,其中,第二通信模块802用于与穿戴式设备70配对连接,并接收穿戴式设备70发送的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参数调整模块804用于根据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对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
当相机终端80被固定在三脚架等拍摄辅助设备上后,用户可能需要对拍摄参数进行一些调整,以便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但是如果直接通过相机终端80实体按键或者是触控屏对相机终端80的拍摄参数进行调整,则有可能会极大的破坏相机终端80的稳定性。为了让用户实现对拍摄参数的调整而又不致影响到三脚架等拍摄辅助设备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参数调整方案,通过穿戴式设备70对相机终端80的拍摄参数进行设置。其主要是由用户在穿戴式设备70上下发针对待设置参数的用户指令,当指令接收模块702接收到用户下发的指令之后,指令生成模块704根据用户指令生成参数调整信息,并将参数调整信息传输给相机终端80的第二通信模块802,使参数调整模块804在与用户不接触的情况下完成对待设置参数的设置。
穿戴式设备70的种类繁多,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腕戴设备,以及智能指环等。本实施例中主要利用了穿戴式设备70能够与相机终端80进行通信的特点,使穿戴式设备70作为相机终端80额外的输入设备,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从而避免了用户直接在相机终端80上进行输入时必须触碰相机终端80的缺陷。
对于相机终端80的类型,本实施例并不进行特别的限定,但其应当具有拍摄功能,而且应当是可移动的,以实现从三脚架等拍摄辅助设备上拆卸与固定。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设备包括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的是,穿戴式设备70与相机终端80配对的过程实际是上就是第一通信模块706与第二通信模块802二者建立通信链路的过程,在建立通信链路之后,配对好的设备就可以基于已建立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信息交互。下面对第一通信模块706与第二通信模块802之间的通信方式进行介绍:
第一种,第一通信模块706与第二通信模块802之间采用红外通信方式,红外通信是利用950nm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体,穿戴式设备70作为发送端向相机终端80发送信息,则第一通信模块706需要将待发送的信息调制为一系列的脉冲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当第二通信模块802接收后,它可以将接收到的光脉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进行解调,还原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得到第一通信模块706发送的原始控制信息。
第二种,当相机终端80和穿戴式设备70处于WiFi覆盖范围内时,第一通信模块706与第二通信模块802之间可以采用WiFi通信的方式,WiFi的通信频段在2412MHz到2484MHz之间,其具有覆盖面广、传输距离远的特点。WiFi通信相对于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流量进行通信而言,可以减轻用户负担,更加经济实惠。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的是,这里所说的WiFi通信并不一定需要其他设备作为热点,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可以由相机终端80自建WiFi热点,然后穿戴式设备70搜索相机终端80建立的WiFi热点并接入,从而实现二者的连接。
第三种,由于用户在进行拍摄的时候基本都是处于相机终端80附近,而穿戴式设备70又总是与用户处于相同的位置,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相机终端80与穿戴式设备70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远,二者可以采用近距离通信的方式进行交互。近距离通信包括蓝牙通信、ZigBee通信、NFC通信等。其中比较常见的通信方式是蓝牙通信,因为蓝牙主要使用的是2.402GHz到 2.480GHz的微波无线电频谱,相较于其他通信方式有着更低的功耗。因此,当第一通信模块706与第二通信模块802之间采用蓝牙方式交互时,可以降低通信所耗费的功耗。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目前,蓝牙通信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能够支持,因此采用蓝牙方式传输控制信息实现起来非常容易。
最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706与第二通信模块802之间还可以基于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流量进行通信。除此以外,第一通信模块706与第二通信模块802之间还能采用超声通信等方式传输控制信息。
相机终端80的拍摄参数有多种,如曝光量、光圈大小、快门数值、对焦情况等。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包括美化照片效果的一些参数。例如当前不少具有效果美化的相机APP中,会有“磨皮指数”“美白指数”“瘦脸指数”等,而这些参数是可以才拍摄之前就设置完成,以使得根据设置后的参数拍摄出来的照片自然就具有相应的美化效果,所以,本实施例中的拍摄参数也包括以上所说的效果美化参数。
用户对设备的参数进行调整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这样两个阶段:首先,用户向设备指出是要对哪一个参数进行调整;然后用户确定对该参数的值。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在对相机终端80的拍摄参数进行调整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选择指令从多个拍摄参数中选择出一个作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还需要通过调整指令向相机终端80只是对该目标拍摄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值或者是调整后的值。
指令接收模块702接收用户的选择指令的方式可以由这样几种:
如果穿戴式设备70具有显示屏和实体按键,则可以在穿戴式设备70的显示屏上显示拍摄参数,然后由用户通过实体按键选择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指令接收模块702获取用户按键输入的信息。例如,在图2中示出的腕戴设备上有三个按键,分别是上跳按键21、下跳按键22和选定按键23,用户按下上跳按键21可从当前条目跳转至该条目的上一个条目;用户按下下跳按键22则可以从当前条目跳转至该条目的下一个条目;当用户选定了某一个条目之后,可以按下选定按键23,以进入对该选定条目的参数调节界面。
如果穿戴式设备70具有触控屏,则可将穿戴式设备70的触控屏分为至少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不同的拍摄参数,当指令接收模块702感应到某个区域的用户感应信号后,则可以认为该区域对应的拍摄参数是用户选择的目标拍摄参数,如图3所示,在智能手表的触控屏被划分为了第一区域31、第二区域32、第三区域33和第四区域34,这四个区域分别代表“白平衡”、“快门”、“电子光圈”、“景深”。当用户点击了第四区域34的时候,表示用户想要对“景深”进行调整。用户感应信号可以是用户在触控屏上的触控信号,也可以是近距离感应信号,例如在触控屏上部署了P-Sensor或红外传感器的情况中,用户可以不用触碰到触控屏,指令接收模块702就能够感应到对应的用户感应信号。
最后,如果穿戴式设备70既没有显示屏也没有触控屏,但是其部署了重力传感器、方向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的情况下,可以以相机终端80的显示屏来显示拍摄参数。用户可以从相机终端80的显示屏上观看当前选择的拍摄参数和当前拍摄参数的上一拍摄参数,以及下一拍摄参数,然后做出划动手势以实现当前选择拍摄参数的跳动,最终选择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
和接收用户的选择指令相似,指令接收模块702接收调整指令的方式包括这样几种:
当穿戴式设备70具有显示屏和实体按键的时候,指令接收模块702可以根据实体按键的输入信息确定用户希望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值增大以及减小的调整。
当穿戴式设备70具有触控屏的时候,指令接收模块702可以检测用户在备触控屏上的触动触摸轨迹,不同的滑动轨迹对应不同的拍摄参数值,具体的,不同的轨迹长度对应的不同大小的值,不同的滑动触摸方向代表了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趋势,例如向右或向上的滑动触摸轨迹为增大目标拍摄参数值,而向左或向下的滑动触摸轨迹表征减少目标拍摄参数,增大或减少的具体数值,即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可以通过滑动触摸轨迹的长度来体现。
如果穿戴式设备70中部署了重力传感器、方向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的情况下,指令接收模块702可以检测用户的划动手势,例如向右或向上划表征拍摄参数值增大,向左或向下划表征拍摄参数值减小,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的大小可以通过划动手势的幅度来体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的是,上述示例当中虽然滑动触摸轨迹和划动手势的幅度都是表征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即目标拍摄参数应当增大或者减少多少,但事实上,滑动触摸轨迹和划动手势的幅度还可以表征目标拍摄参数调整后的值。
另外,指令接收模块702接收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只能是处于相机控制模式下的时候,此时相机终端80的拍摄参数需要进行调整。当相机终端80已经开始拍摄时,参数就不应该随便改变,但此时指令接收模块702可能会因为用户的误操作而向相机终端80传输错误的信息,从而导致相机终端80的参数发生用户意愿以外的改变。例如当穿戴式设备70为智能腕表的时候,用户佩戴者智能腕表时,可能会不小心做出一些触控或者是无意识的做出一些手势动作,这些触控与手势动作的本意本不是要调整拍摄参数,因此为了避免相机终端80此时错误的调整了拍摄参数,因此,本实施例中只有当穿戴式设备70处于相机控制模式的时候,指令接收模块702才会将用户的触控或划动手势作为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或调整指令。
指令接收模块702接收到用户的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之后,指令生成模块704可以根据选择指令确定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并且根据调整指令确定出对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方案当中,如果选择指令是对触控屏某个区域的触控信号,则在穿戴式设备70中应当存储不同区域与拍摄参数的对应关系;当指令接收模块702感应到用户感应信号之后,指令生成模块704可以根据感应到用户感应信号的位置坐标匹配出对应的目标拍摄参数。同样的,如果调整指令是滑动触摸轨迹或者是划动手势,则穿戴式设备70中应当存储不同滑动触摸轨迹或划动手势与目标拍摄参数调整值或调整后值的映射关系。当指令接收模块702检测到滑动触摸轨迹或者是划动手势之后,指令生成模块704可以根据该映射关系匹配出对应的调整值或者调整后值的大小。
当指令接收模块702接收到用户的选择指令与调整指令,且指令生成模块704根据选择指令与调整指令生成了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之后,第一通信模块706可以通过预先建立的通信链路将该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传输给相机终端80的第二通信模块802。
相机终端80的第二通信模块802接收穿戴式设备70的第一通信模块706发送的拍摄参数控制指令,该拍摄参数控制指令是根据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生成的,选择指令是用户向穿戴式设备70下发的,用于指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的,而调整指令则是用户向穿戴式设备70下发用于指示目标拍摄参数值调整值或调整值大小的。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信模块706向第二通信模块802在下发拍摄参数控制指令的时候,可以一次性下发调整拍摄参数所需的全部信息,也可以将这些信息分为几次下发。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拍摄参数和该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是一起发送给第二通信模块802的。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当中,第一通信模块706可以先根据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生成一个指令发送给第二通信模块802,然后在接收到调整指令之后再下发另一个指令。第一通信模块706向第二通信模块802发送的这两个指令共同构成了拍摄参数控制指令。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706向第二通信模块802发送拍摄参数控制指令的时候,指令生成模块704已经根据选择指令确定除了目标拍摄参数,也根据调整指令确定除了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因此,在第一通信模块706传输的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当中,已经直接包含目标拍摄参数与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者目标拍摄参数调整后的值。
由于本实施例中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中已经指出了目标拍摄参数以及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者调整后的值,因此,当第二通信模块802接收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后,参数调整模块804可以直接对拍摄参数控制指令进行解析,然后根据解析结果直接对对应的拍摄参数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当用户从穿戴式设备70侧发送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使相机终端80的拍摄参数调整完成以后,用户还可以向穿戴式设备70下发退出指令。穿戴式设备70在接收到退出指令之后,退出相机控制模式。退出相机控制模式后,穿戴式设备70屏蔽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
本实施例中,用户在穿戴式设备侧下发选择指令与调整指令,指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并指示对该目标拍摄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值或者调整后的值,然后由穿戴式设备根据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生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下发到相机终端上,让相机终端根据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对相应的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在整个调整过程中,穿戴式设备充当了相机终端的外设输入设备,使得用户可以从穿戴式设备上输入自己的选择指令与控制指令,不用触碰到相机终端就能实现对拍摄参数的调整,不仅可以根据拍摄需求调整拍摄参数的值,还能保证设备的稳定性,提升了拍摄效果和用户体验。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将继续结合图7和图8对第三实施例中提出的穿戴式设备70和相机终端进行介绍:
在第三实施例中已经详细介绍过穿戴式设备70的第一通信模块706与相机终端80的第二通信模块802之间的通信方式,下面对二者之间比较典型的通信方式中进行配对连接的过程进行说明:
当第二通信模块802与第一通信模块706需要通过蓝牙方式进行通信时,在进行通信以前,为了建立通信链路,相机终端80和穿戴式设备70都应当开启蓝牙功能,然后由相机终端80搜索周围存在的可连接设备,当找到对应的穿戴式设备70之后,第二通信模块802向第一通信模块706发送连接请求并与之建立连接。或者由穿戴式设备70来搜索相机终端80,搜索到之后第一通信模块706向第二通信模块802发送连接请求,在得到第二通信模块802同意的情况下与其建立连接。
当相机终端80与穿戴式设备70之间希望通过自建WiFi热点的方式进行通信的时候,可以由第二通信模块802和第一通信模块706中的一个创建WiFi热点,例如由第一通信模块706建立WiFi热点,然后将另外一个设备,即相机终端80的第二通信模块802搜索附近的WiFi热点,在找到第一通信模块706创建的WiFi热点时,发送连接请求,并在得到第一通信模块706的同意之后接入。
针对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指令接收模块702可能是感应到触控屏上某一个区域内的用户感应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穿戴式设备70应当具有触控屏,这里所说的触控屏包括非接触式的触控屏,例如部署了P-Sensor的触控屏。穿戴式设备70的触控屏可能会被划分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拍摄参数。区域划分的原则可以有多种,这里以智能腕表的触控屏为例给对其中几种比较常用的区域划分方式进行介绍:
第一种,如图3所示出的圆形触控屏,被以等分的形式划分为多个区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的是,每个区域的面积也可以不相等。在各区域面积不等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环形划分方式,在图6示出的触控屏上,包括第五区域61、第六区域62、第七区域63、第八区域64,各个区域分别代表“白平衡”、“快门”、“电子光圈”、“景深”。另外,区域的形状面积还可以是动态变化的,例如,在一次调整过程中,各个区域的面积均相等,如图3。但在下一次的调整过程中,划分出的区域可能就变成了图6中示出的状态。
对于用户下发的调整指令,指令接收模块702检测到的可能是用户的划动手势,也可能使在触控屏上的滑动触摸轨迹。
由于穿戴式设备70可能是腕戴设备或智能指环之类的,因此,当用户的上肢处于运动状态时,这些设备几乎时时刻刻都能检测到用户的划动手势。而智能腕表在跟织物等发生摩擦时,也有可能错误地检测到触控信号,如滑动触摸轨迹或点触信号等。但这些手势动作或者是触控信号并不是用户用于调整拍摄参数的。因此,为了避免指令接收模块702将错误的手势动作或者触控信号当作选择指令或者调整指令,本实施例中,只有当穿戴式设备70处于相机控制模式下的时候,其才会感应用户感应信号,以及检测用户的划动手势或者滑动触摸轨迹。在相机控制模式下,是相机终端80的参数需要调整的时候,所以,当用户需要对相机终端80的拍摄参数进行调整的时候,可以控制开启穿戴式设备70的相机控制模式。当相机终端80的拍摄参数设置或调整完成之后,再使穿戴式设备70退出相机控制模式。例如用户还可以向穿戴式设备70下发退出指令。穿戴式设备70在接收到退出指令之后,退出相机控制模式。退出相机控制模式后,穿戴式设备70屏蔽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
在第三实施例中,指令生成模块704会根据用户的而选择指令确定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并根据调整指令确定出针对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者是调整后的值,但在本实施例中,指令生成模块704仅会将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与调整指令包含在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当中发送给相机终端80。
相机终端80的第二通信模块802通过其与第一通信模块706之间建立的通信链路接收第一通信模块706发送的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以便确定用户在穿戴式设备70侧指出的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的要求。
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706发送的拍摄参数控制指令是直接包含用户下发的选择指令与调整指令,指令生成模块704尚未确定出目标拍摄参数以及对该目标拍摄参数进行调整时的调整策略,因此,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选择指令确定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以及根据调整指令确定该目标拍摄参数调整值的大小或者调整后目标拍摄参数值的大小的工作需要由参数调整模块804来完成。
可以理解的而是,在这种方案当中,如果选择指令是对触控屏某个区域的触控信号,则在相机终端80中应当存储不同区域与拍摄参数的对应关系;当第二通信模块802接收到选择指令后,参数调整模块804根据选择指令获得了用户感应信号的位置坐标,就可以根据位置坐标与存储的不同区域与拍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匹配出目标拍摄参数。同样的,如果调整指令是滑动触摸轨迹或者是划动手势,则相机终端80中应当存储不同滑动触摸轨迹或划动手势与目标拍摄参数调整值或调整后值的映射关系。当第二通信模块802接收到调整指令后,参数调整模块804获得调整指令中包含的滑动触摸轨迹或者是划动手势之后,可以根据该映射关系匹配出对应的调整值或者调整后值的大小。
下面对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穿戴式设备以及相机终端的硬件结构进行介绍,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如图9,该穿戴式设备900包括传感器910、第一存储器920、处理器930和第一通信单元940,穿戴式设备900可以是腕戴设备或者智能指环。其中指令接收模块的功能可以通过设置在腕表本体或者是表带上的各种类型的传感器910来实现,传感器910可以为重力传感器、方向传感器、陀螺仪、红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P-sennor等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而指令生成模块的功能则可以通过穿戴式设备900中的处理器930来实现,由于智能腕表或者是智能指环都是体积较小的电子设备,因此指令生成模块的功能也可以由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芯片的微控制器来实现。如果指令生成模块要根据选择指令与调整指令确定出目标拍摄参数以及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者是调整以后的值,则穿戴式设备900中第一存储器920中还应当预先存储触控区域与拍摄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划动手势或滑动触摸轨迹与目标拍摄参数调整值的大小或调整后值的大小的映射关系。第一存储器920可以是片上存储器或者是片外存储器。最后第一通信模块的传输功能也同样可以采用SoC芯片中的第一通信单元940来实现。
当穿戴式设备900中的传感器910检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之后,可以将检测数据传输给处理器930,由处理器930根据穿戴式设备900与相机终端之间的通信协议对检测数据进行封装形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然后利用SoC中的第一通信单元940将控制信息传输给相机终端。
或者在传感器910检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之后,处理器930根据第一存储器120中存储的触控区域与拍摄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划动手势或滑动触摸轨迹与目标拍摄参数调整值的大小或调整后值的大小的映射关系和检测数据确定出对应的目标拍摄参数和目标拍摄参数的值之后,将目标拍摄参数与该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包含在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中,并控制第一通信单元940将该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传输给相机终端。
下面结合图10对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相机终端的硬件结构进行介绍:
相机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相机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相机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0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A/V输入单元120、输出单元130、和第二存储器140、控制器150等等。图10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元件。
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其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可以包括短程通信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互联网模块113中的至少一个。
短程通信模块111是用于支持短程通信的模块。短程通信技术的一些示例包括蓝牙TM、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紫蜂TM等等。
移动通信模块112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例如,接入点、节点B等等)、外部终端以及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从其接收无线电信号。这样的无线电信号可以包括语音通话信号、视频通话信号、或者根据文本和/或多媒体消息发送和/或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支持移动终端的无线互联网接入。该模块可以内部或外部地耦接到终端。该模块所涉及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可以包括WLAN(无线LAN)(Wi-Fi)、Wibro(无线宽带)、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等等。
A/V输入单元12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相机121,相机12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模块131上。经相机12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40(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0进行发送,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构造提供两个或更多相机121。
输出单元130被构造为以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例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警报信号、振动信号等等)。输出单元130可以包括显示模块131等等。
显示模块13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模块13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模块13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模块13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模块13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模块13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TOLED(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模块(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外部显示模块(未示出)和内部显示模块(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第二存储器14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15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己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第二存储器14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第二存储器14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第二存储器14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控制器15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5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5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40中并且由控制器150执行。
至此,己经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移动终端。下面,为了简要起见,将描述诸如折叠型、直板型、摆动型、滑动型移动终端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中的滑动型移动终端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移动终端。
在移动终端100中包括相机121,可以用于拍照、录像等,显示模块131可以显示拍摄的画面,或者是拍摄预览的画面。当需要对相机121的拍摄参数进行调整时,可以采用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在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相机终端中,第二通信模块的功能可以通过上述移动终端100中的无线通信模块110来实现,当相机终端与穿戴式设备通过蓝牙的方式通信时,第二通信模块的功能可以采用短程通信模块111来实现,当二者通过WiFi通信时,第二通信模块的功能可以采用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来实现,当相机终端与穿戴式设备通过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流量进行通信时,第二通信模块的作用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12来实现。
参数调整模块的功能至少需要控制器150来实现,如果穿戴式设备发送的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中已经包括目标拍摄参数以及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者调整后的值,则控制器150仅需要将根据指令对相机121的拍摄参数极性设置即可;如果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中仅包括选择指令与调整指令,则在第二存储器140中应当存储触控区域与拍摄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划动手势或滑动触摸轨迹与目标拍摄参数调整值的大小或调整后值的大小的映射关系
本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接收到用户的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之后,直接将选择指令与调整指令包含在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中发送给相机终端,由相机终端自己确定用户希望对哪一个拍摄参数进行何种调整,然后根据确定出来的目标拍摄参数和针对该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者调整后的值,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调整。该方案中用户不仅可以不需要触碰相机终端的情况下实现对拍摄参数的调整,提升拍摄效果,而且因为确定目标拍摄参数以及对目标拍摄参数调整策略的工作是由相机终端来完成的,而相机终端的处理能力一般强于穿戴式设备,因此,由相机终端确定目标拍摄参数和调整策略的做法可以减轻穿戴式设备的负担,同时还能让相机终端更快的对用户用于参数调整的选择指令和调整指令进行响应,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包括:
穿戴式设备与相机终端配对连接;
所述穿戴式设备在相机控制模式下接收用于选择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的选择指令,以及接收用于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的调整指令;
所述穿戴式设备根据所述选择指令和所述调整指令生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下发给所述相机终端,以供所述相机终端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在相机控制模式下接收用于选择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的选择指令包括:
所述穿戴式设备感应触控屏不同区域的用户感应信号,所述触控屏被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不同的区域与不同的目标拍摄参数一一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接收用于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的调整指令包括:
所述穿戴式设备检测用户的划动手势或所述用户在触控屏上的滑动触摸轨迹,所述不同的划动手势或不同滑动触摸轨迹与目标拍摄参数不同的值或不同的调整值一一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滑动触摸轨迹与目标拍摄参数不同的调整值一一对应包括:
所述滑动触摸轨迹的长度对应所述调整值的大小,所述滑动触摸轨迹的方向表征所述调整值的正负:
从左至右的滑动触摸轨迹表征所述调整值为正,从右至左的滑动触摸轨迹表征所述调整值为负;
或,
从下至上的滑动触摸轨迹表征所述调整值为正,从上至下的滑动触摸轨迹表征所述调整值为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穿戴式设备接收用户下发的退出指令,根据所述退出指令退出相机控制模式,退出相机控制模式后,所述穿戴式设备屏蔽选择指令或调整指令。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根据所述选择指令和所述调整指令生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下发给所述相机终端包括:
所述穿戴式设备将接收到的所述选择指令和所述调整指令包含在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中下发给所述相机终端,以供所述相机终端根据所述选择指令确定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根据所述调整指令确定出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
或,
所述穿戴式设备根据所述选择指令确定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根据所述调整指令确定出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并将所述目标拍摄参数以及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包含在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中下发给所述相机终端。
7.一种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包括:
相机终端与穿戴式设备配对连接;
所述相机终端接收所述穿戴式设备发送的拍摄参数控制指令,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根据所述选择指令和所述调整指令生成,所述选择指令用于选择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所述调整指令用于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
所述相机终端根据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终端根据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包括:
所述相机终端根据所述选择指令确定出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根据所述调整指令确定出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并根据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
或,
所述相机终端根据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中包含的目标拍摄参数以及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调整值或调整后的值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
9.一种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在相机控制模式下接收用于选择待调整的目标拍摄参数的选择指令,以及接收用于对所述目标拍摄参数的值进行调整的调整指令;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选择指令和所述调整指令生成拍摄参数控制指令;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与相机终端配对连接,并将所述拍摄参数控制指令下发给所述相机终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为腕戴设备或智能指环。
CN201610972618.3A 2016-10-28 2016-10-28 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Pending CN1066039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2618.3A CN106603906A (zh) 2016-10-28 2016-10-28 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2618.3A CN106603906A (zh) 2016-10-28 2016-10-28 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3906A true CN106603906A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90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2618.3A Pending CN106603906A (zh) 2016-10-28 2016-10-28 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03906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5266A (zh) * 2017-08-16 2017-10-24 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相机参数的手持稳定器及其运行步骤
CN107493430A (zh) * 2017-08-16 2017-12-19 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稳定器的相机参数调节方法
CN108600618A (zh) * 2018-04-10 2018-09-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61864A (zh) * 2018-11-20 2019-02-1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参数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062167A (zh) * 2019-04-28 2019-07-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拍摄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13529A (zh) * 2019-04-29 2019-08-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参数调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91286A (zh) * 2019-06-27 2019-08-30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
WO2020024195A1 (zh) * 2018-08-01 2020-02-0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参数的设定方法、拍摄装置及系统
CN110806832A (zh) * 2019-10-24 2020-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554278A (zh) * 2020-05-07 2020-08-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视频录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162684A (zh) * 2020-09-25 2021-01-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参数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61298A (zh) * 2020-10-22 2021-01-22 四川湖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主机上使用按键设置摄像头预置位的方法及系统
CN113055548A (zh) * 2020-09-23 2021-06-29 视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预演赛事活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05518A (zh) * 2020-10-30 2022-03-18 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任务监测系统、检测装置和监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29610A1 (en) * 2009-09-28 2012-09-13 Rieko Fukushima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20130314433A1 (en) * 2012-05-28 2013-11-28 Acer Incorporated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and transparency adjustment method thereof
CN104683697A (zh) * 2015-03-17 2015-06-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094817A (zh) * 2015-07-14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635591A (zh) * 2016-03-11 2016-06-01 深圳还是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拍照控制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29610A1 (en) * 2009-09-28 2012-09-13 Rieko Fukushima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20130314433A1 (en) * 2012-05-28 2013-11-28 Acer Incorporated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and transparency adjustment method thereof
CN104683697A (zh) * 2015-03-17 2015-06-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094817A (zh) * 2015-07-14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635591A (zh) * 2016-03-11 2016-06-01 深圳还是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拍照控制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3430A (zh) * 2017-08-16 2017-12-19 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稳定器的相机参数调节方法
CN107295266A (zh) * 2017-08-16 2017-10-24 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相机参数的手持稳定器及其运行步骤
CN108600618A (zh) * 2018-04-10 2018-09-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00618B (zh) * 2018-04-10 2021-07-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24195A1 (zh) * 2018-08-01 2020-02-0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参数的设定方法、拍摄装置及系统
CN110771146A (zh) * 2018-08-01 2020-02-0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参数的设定方法、拍摄装置及系统
CN109361864B (zh) * 2018-11-20 2020-07-1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参数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361864A (zh) * 2018-11-20 2019-02-1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参数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062167A (zh) * 2019-04-28 2019-07-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拍摄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13529A (zh) * 2019-04-29 2019-08-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参数调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13529B (zh) * 2019-04-29 2022-03-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参数调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91286B (zh) * 2019-06-27 2021-11-05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10191286A (zh) * 2019-06-27 2019-08-30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10806832A (zh) * 2019-10-24 2020-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554278A (zh) * 2020-05-07 2020-08-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视频录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055548A (zh) * 2020-09-23 2021-06-29 视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预演赛事活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62684A (zh) * 2020-09-25 2021-01-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参数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063166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参数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61298A (zh) * 2020-10-22 2021-01-22 四川湖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主机上使用按键设置摄像头预置位的方法及系统
CN114205518A (zh) * 2020-10-30 2022-03-18 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任务监测系统、检测装置和监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3906A (zh) 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108600605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211532A1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2458344B1 (ko) 카메라의 초점을 변경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672239A1 (en) Interface displaying method and device
KR102056193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6170033A (zh) 手表型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06688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20160128120A (ko) 와치 타입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US11500533B2 (en) Mobile terminal for displaying a preview image to be captured by a camera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2445448A (zh) 一种柔性屏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KR20180094340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70027052A (ko) 모바일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6155494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20180139323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09688461A (zh) 视频播放方法及装置
KR20160127606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999867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KR20160000330A (ko) 이동 단말기
US20160286072A1 (en) Generation of a digest video
KR20180020734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4390643A1 (en) Preview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CN110992268A (zh) 背景设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KR101817863B1 (ko) 스마트 우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950072B2 (ja)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及び撮像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