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0440A - 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0440A
CN106600440A CN201611093799.9A CN201611093799A CN106600440A CN 106600440 A CN106600440 A CN 106600440A CN 201611093799 A CN201611093799 A CN 201611093799A CN 106600440 A CN106600440 A CN 106600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score
profile control
oil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937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0440B (zh
Inventor
刘同敬
秦冕
第五鹏祥
刘金菊
周建
王佳
成杰
祝海燕
封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6110937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004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00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0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0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0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对油井进行测量,建立其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分别计算评价指标中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对水井进行测量,建立其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分别计算评价指标中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对井组进行测量,建立其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分别计算评价指标中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分别计算油井、水井、井组的总得分及单井组的综合得分,根据单井组的综合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得到最终的结果。该方法解决了特低渗透油藏或超低渗透油藏堵水作业采用常规选井方法时,适用性差、与实际动态不符等问题,使得特低渗透油藏或超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科学选井得以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特低渗透油藏或超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属于石油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特(超)低渗透油藏在开发中后期,注入水已驱至采油井附近,开发效果变差,常规的措施挖潜难以凑效。该阶段关键是提高注水波及体积,动用低渗层段或非优势方向剩余油,以增加驱油效率。因此,及时明确调剖堵水井组措施后的动态特征,采取针对性的调剖堵水选井方法,对特(超)低渗透油藏高效、经济开发尤为重要。
PI(Pressure Index,压力指数)选井决策方法由于技术简单、应用方便,在注水区块调剖堵水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PI选井决策方法技术条件过于单一,没有考虑实际油藏,尤其是特(超)低渗透油藏层间非均质条件的复杂性,及其与中、高渗透油藏地层条件的巨大差异;导致PI选井决策方法适用性差,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有效指导油田进行调剖堵水作业。
因此提供一种适用于特(超)低渗透油藏的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低渗透油藏,尤其是特低或超低渗透油藏,其能够有效指导油田调剖堵水调剖作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对油井进行测量以获取油井的水淹类型数据、调剖轮次数据、投产初期稳定含水数据、调剖前平均产油数据、调剖前平均含水数据、累产油数据、调剖前平均产液数据和累产液数据;基于获得的数据,建立油井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所述评价指标包含八项因素,分别为水淹类型、调剖轮次、投产初期稳定含水、调剖前平均产油、调剖前平均含水、累产油、调剖前平均产液和累产液;分别对所述八项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获得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结果;
步骤S12,对水井进行测量以获取水井的调剖前累积注水数据和调剖前油压数据;基于获得的数据,建立水井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所述评价指标包含两项因素,分别为调剖前累积注水和调剖前油压;分别对所述两项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获得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结果;
步骤S13,对井组进行测量以获取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数据、调剖前日注水数据和调剖前油压数据;基于获得的数据,建立井组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所述评价指标包含三项因素,分别为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调剖前日注水和调剖前油压;分别对所述三项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获得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结果;
步骤S14,分别计算油井、水井、井组的总得分及单井组的综合得分,根据单井组的综合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得到最终的结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步骤S11中,所述水淹类型、调剖轮次、投产初期稳定含水、调剖前平均产油、调剖前平均含水、累产油、调剖前平均产液和累产液这八项因素的得分计算过程相同,它们分别按照以下过程进行:
过程1,基于因素的实际数据,将该因素划分出一系列连续的区间,对处于同一区间的油井,按照调剖堵水后的见效类型进行分类;
过程2,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统计;
过程3,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得分计算;
过程4,计算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
过程5,按照过程2-4的操作,分别计算同一区间段内各个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将同一区间内各个见效类型对应的几何平均值进行叠加,得到该区间的单组总分;按照上述操作,分别得到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
过程6,对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
过程7,将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分别乘以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各个区间的最终得分;
更优选地,在过程2中,该方法还包括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进行统计;相应的,在过程3中,该方法还包括对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进行得分计算;
进一步优选地,在过程7中,所述因素的最终权重是按照式7所示的公式计算得到的:
其中,油井动态选井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为油井动态选井评价指标中各个因素的变异系数之和。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油井的总权重为0.5。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见效类型包含6类,分别为A、B、C、D、E、F;其中,A表示见效特征为液油量增加,含水增加且稳定的类型;B表示见效特征为液油量增加,含水下降的类型;C表示见效特征为液稳定,油量增加且含水下降的类型;D表示见效特征为油量稳定,含水下降的类型;E表示见效特征为液量上升的类型;F表示见效特征为动液面上升的类型。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淹类型这一因素的得分计算过程包括:
过程1,所述水淹类型包括暴性水淹、缓慢水淹、开井时中高含水、快速水淹、全程高含水和未水淹,基于水淹类型的种类,将该因素划分出一系列不同的区间(如表1中的水淹类型所示),对处于同一区间内的油井,按照见效类型进行分类;
过程2,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统计;
过程3,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得分计算;
过程4,计算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
过程5,按照过程2-4的操作,分别计算同一区间段内各个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将同一区间内各个见效类型对应的几何平均值进行叠加,得到该区间的单组总分;按照上述操作,分别得到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
过程6,对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
过程7,将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分别乘以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各个区间的最终得分(该最终得分即为水淹类型这一因素下,各个区间的最终得分)。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归一化处理的计算过程包括:将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分别除以最大值;其中,所述最大值为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中数值最大的。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12中,所述调剖前累积注水和调剖前油压这两项因素的得分计算,分别按照以下过程进行:
过程1,基于因素的实际数据,将该因素划分出一系列不同的区间,对处于同一区间的油井,按照调剖堵水后的见效类型进行分类;
过程2,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统计;
过程3,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得分计算;
过程4,计算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
过程5,按照过程2-4的操作,分别计算同一区间内各个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将同一区间内各个见效类型对应的几何平均值进行叠加,得到该区间的单组总分;按照上述操作,分别得到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
过程6,对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
过程7,将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分别乘以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各个区间的最终得分;
更优选地,在过程2中,该方法还包括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进行统计;相应的在过程3中,该方法还包括对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进行得分计算;
进一步优选地,在过程7中,所述因素的最终权重是按照式8所示的公式计算得到的:
其中,水井动态选井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为水井动态选井评价指标中各个因素的变异系数之和。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水井的总权重为0.2。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的得分计算过程包括:
过程1,基于调剖前累积注水的实际数据,将该因素划分出一系列不同的区间,对处于同一区间的油井,按照调剖堵水后的见效类型进行分类;
过程2,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统计;
过程3,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得分计算;
过程4,计算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
过程5,按照过程2-4的操作,分别计算同一区间内各个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将同一区间内各个见效类型对应的几何平均值进行叠加,得到该区间的单组总分;按照上述操作,分别得到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
过程6,对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
过程7,将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分别乘以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各个区间的最终得分(该最终得分即为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下,各个区间的最终得分);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式7和式8中,单个因素的变异系数是按式13所示的公式计算得到的:
其中,σ为单个因素的变异系数;Ai'为第i个区间内的折算总分;i=1,2,……,n;n为划分的区间的个数;为所有区间内的折算总分的平均值。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见效率的得分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其中,γ为见效率,f。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降水幅度的得分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其中,Δfw为降水幅度,Δfw=0-100。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增油量的得分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其中,Δqo为增油量,t。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11和步骤S12的过程4中,所述几何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无见效率数值时,按照式4-1所示的公式进行计算
有见效率数值时,按照式4-2所示的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aij为第i个区间内第j类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i=1,2,……,n;n为划分的区间的个数;j为调剖堵水后的见效类型,j=A,B,C,D,E,F。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过程5中,所述单组总分的计算公式如式5所示
其中,Ai为第i个区间的单组总分;aij为第i个区间内第j类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i=1,2,……,n;n为划分的区间的个数;j为调剖堵水后的见效类型,j=A,B,C,D,E,F。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过程5中,所述折算总分的计算公式如式6所示:
其中,Ai'为第i个区间的折算总分;Ai为第i个区间的单组总分;i=1,2,……,n;n为划分的区间的个数。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13中,所述调剖前累积注水、调剖前日注水和调剖前油压这三项因素的得分计算过程相同,它们的得分计算分别包括以下过程:
过程1,获取各个井组的增油量数据;
过程2,基于各个井组的增油量数据,对因素进行得分计算,以获得因素的初步得分;
过程3,将因素的初步得分乘以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因素的最终得分;
更优选地,所述因素的最终权重是按照式9所示的公式计算得到的:
单个因素的最终权重=井组的总权重×单个因素的组内权重 式9。
在上述过程1中,各个井组的增油量数据,可以在相同区块已实施调剖井组的实际增油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常规的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得到。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井组的总权重为0.3。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过程2中,基于各个井组的增油量数据,对因素进行得分计算,以获得因素的初步得分包括:
对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计算公式如式10所示
其中,ΔQo为井组增油量;
对调剖前日注水这一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计算公式如式11所示
其中,ΔQo为井组增油量;
对调剖前油压这一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计算公式如式12所示
其中,ΔQo为井组增油量。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3中,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的得分计算包括以下过程:
过程1,获取各个井组的增油量数据;
过程2,基于各个井组的增油量数据,分别对各个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进行得分计算,以获得各个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的初步得分;
过程3,将各个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的初步得分分别乘以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各个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的最终得分。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14中,分别计算油井、水井、井组的总得分及单井组的综合得分包括以下过程:
过程1,将油井八项因素各自对应的最终得分结果进行叠加,得到油井的总得分;
过程2,将水井两项因素各自对应的最终得分结果进行叠加,得到水井的总得分;
过程3,将井组三项因素各自对应的最终得分结果进行叠加,得到井组的总得分;
过程4,将油井、水井、井组的总得分进行叠加,得到单井组的综合得分。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14中,根据单井组的综合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得到最终的结果包括根据单井组的综合得分,确定各井组实施调剖堵水措施的优先等级,等级划分的具体标准为:
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8,确定等级为优;
0.8>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6,确定等级为良;
0.6>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5,确定等级为一般;
0.5>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3,确定等级为较差;
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3,确定等级为很差。
根据上述优先等级,选择等级为一般以上的井组实施调剖堵水措施。等级在一般以上的,表明调剖堵水措施实施后的预期效果较好,能够见效,因此可以实施调剖堵水作业;评价等级为较差或很差的,表明调剖堵水实施后的预期效果较差,见效不明显或没有见效,因此调剖堵水作业风险大,不建议实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针对特(超)低渗透油田调剖堵水生产实践,通过对调剖堵水井组的见效方式进行重新细分,建立了全面、综合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油井动态选井指标、水井动态选井指标、井组动态选井指标,以及各项指标中各因素的得分计算方法,再进一步计算单井组的综合得分,从而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特低渗透油藏或超低渗透油藏堵水作业采用常规选井方法时,适用性差、与实际动态不符等问题,使得特低渗透油藏或超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科学选井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以下实施例是以国内某低渗透油藏为对象进行研究的。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其流程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对油井进行测量以获取油井的水淹类型数据、调剖轮次数据、投产初期稳定含水数据、调剖前平均产油数据、调剖前平均含水数据、累产油数据、调剖前平均产液数据和累产液数据;
基于获得的数据,建立油井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所述评价指标包含八项因素,分别为水淹类型、调剖轮次、投产初期稳定含水、调剖前平均产油、调剖前平均含水、累产油、调剖前平均产液和累产液;
分别对所述八项因素进行得分计算,以获得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结果,计算过程如下所述:
分别计算水淹类型、调剖轮次、投产初期稳定含水、调剖前平均产油、调剖前平均含水、累产油、调剖前平均产液和累产液这八项因素的得分;其中,水淹类型得分的计算包括以下过程:
过程1,基于水淹类型的种类,将该因素划分出一系列不同的区间(如表1中的水淹类型所示),对处于同一区间内的油井,按照见效类型进行分类;
过程2,统计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降水幅度和增油量;
过程3,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得分计算(如表1所示);其中,见效率的得分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降水幅度的得分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增油量的得分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过程4,计算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其中,几何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如式4-1或公式4-2所示;
过程5,按照过程2-4的操作,分别计算同一区间内各个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将同一区间内各个见效类型对应的几何平均值进行叠加,按照式5所示的计算公式,得到该区间的单组总分(如表1所示);按照上述操作,获得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
过程6,按式6所示的计算公式,将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分别除以最大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如表1所示);其中,最大值为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中数值最大的;
表1
表2
过程7,将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分别乘以水淹类型这一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各个区间的最终得分(该最终得分即为水淹类型这一因素下,各个区间的最终得分);其中,水淹类型这一因素的最终权重是按公式7计算得到的。
油井、水井、井组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中各项因素的最终权重如表2所示。
油井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中其他七项因素的计算过程与水淹类型的得分计算过程相同;其中,调剖轮次的得分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投产初期稳定含水的得分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调剖前平均产油的得分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调剖前平均含水的得分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累产油的得分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调剖前平均产液的得分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累产液的得分计算结果如表9所示。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步骤S12,对水井进行测量以获取水井的调剖前累积注水数据和调剖前油压数据;
基于获得的数据,建立水井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所述评价指标包含两项因素,分别为调剖前累积注水和调剖前油压;
分别对所述两项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获得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结果,计算过程如下所述:
分别计算调剖前累积注水和调剖前油压这两项因素的得分,这两项因素的得分计算过程相同;其中,以调剖前累积注水为例,其得分计算包括以下过程:
过程1,基于调剖前累积注水的实际数据,将该因素划分出一系列连续的区间,对处于同一区间的油井,按照调剖堵水后的见效类型进行分类;
过程2,分别统计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降水幅度和增油量;
过程3,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得分计算;
过程4,计算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如表10所示),其中,几何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如式4-1和式4-2所示;
过程5,按照过程2-4的操作,分别计算同一区间内各个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将同一区间内各个见效类型对应的几何平均值进行叠加,得到该区间的单组总分(如表10所示);按照上述操作,分别得到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
过程6,将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分别除以最大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如表10所示);其中,最大值为各区间的单组总分中数值最大的;
表10
表11
过程6,将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分别除以最大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如表10所示);其中,最大值为各区间的单组总分中数值最大的;
过程7,将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分别乘以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各个区间的最终得分(该最终得分即为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下,各个区间的最终得分);
调剖前油压得分的计算过程与调剖前累积注水得分的计算过程相同,计算结果如表11所示。
步骤S13,对井组进行测量以获取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数据、调剖前日注水数据和调剖前油压数据;
基于获得的数据,建立井组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所述评价指标包含三项因素,分别为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调剖前日注水和调剖前油压;
分别对所述三项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获得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结果,计算过程如下所述:
分别计算调剖前累积注水、调剖前日注水和调剖前油压这三项因素的得分,这三项因素的得分计算过程相同;其中,以调剖前累积注水为例,其得分计算包括以下过程:
过程1,获取各个井组的增油量数据(如表12所示);
过程2,基于各个井组的增油量数据,分别对各个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进行得分计算,以获得各个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的初步得分;
表12
过程3,将各个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的初步得分分别乘以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各个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的最终得分(如表12所示)。
调剖前日注水和调剖前油压得分的计算过程与调剖前累积注水得分的计算过程相同,结果分别如表13、14所示。
表13
表14
表15
步骤S14,分别计算油井、水井、井组的总得分及单井组的综合得分,根据单井组的综合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得到最终的结果;其中,油井、水井、井组的总得分及单井组综合得分的计算包括以下过程:
过程1,将油井八项因素各自对应的最终得分结果进行叠加,得到油井的总得分;
过程2,将水井两项因素各自对应的最终得分结果进行叠加,得到水井的总得分;
过程3,将井组三项因素各自对应的最终得分结果进行叠加,得到井组的总得分;
过程4,将油井、水井、井组的总得分进行叠加,得到单井组的综合得分(如表15所示);得分越高的井组调剖堵水效果越好,反之越差;
过程5,根据单井组的综合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得到最终的结果包括根据单井组的综合得分,确定各井组实施调剖堵水措施的优先等级,等级划分的具体标准为:
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8,确定等级为优;
0.8>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6,确定等级为良;
0.6>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5,确定等级为一般;
0.5>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3,确定等级为较差;
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3,确定等级为很差。等级在一般以上的,表明调剖堵水措施实施后的预期效果较好,能够见效,因此可以实施调剖堵水作业;评价等级为较差或很差的,表明调剖堵水实施后的预期效果较差,见效不明显或没有见效,因此调剖堵水作业风险大,不建议实施。
最终根据得到的优先等级,选择等级在一般以上的井实施调剖堵水措施。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已经在国内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上进行了相应的应用,通过大量应用实践已经证明,通过该选井方法优选出来的预期可实施调剖堵水措施的井组,在实际实施调剖堵水措施后表现出了明显的见效特征;且措施后井组见效评价等级与措施前选井排序优先等级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得到的选井结果是可信、合理的,对调剖堵水科学选井和低渗、特低渗油藏经济调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laims (10)

1.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对油井进行测量以获取油井的水淹类型数据、调剖轮次数据、投产初期稳定含水数据、调剖前平均产油数据、调剖前平均含水数据、累产油数据、调剖前平均产液数据和累产液数据;基于获得的数据,建立油井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所述评价指标包含八项因素,分别为水淹类型、调剖轮次、投产初期稳定含水、调剖前平均产油、调剖前平均含水、累产油、调剖前平均产液和累产液;分别对所述八项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获得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结果;
步骤S12,对水井进行测量以获取水井的调剖前累积注水数据和调剖前油压数据;基于获得的数据,建立水井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所述评价指标包含两项因素,分别为调剖前累积注水和调剖前油压;分别对所述两项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获得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结果;
步骤S13,对井组进行测量以获取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数据、调剖前日注水数据和调剖前油压数据;基于获得的数据,建立井组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所述评价指标包含三项因素,分别为井组的调剖前累积注水、调剖前日注水和调剖前油压;分别对所述三项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获得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结果;
步骤S14,分别计算油井、水井、井组的总得分及单井组的综合得分,根据单井组的综合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得到最终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11中,所述水淹类型、调剖轮次、投产初期稳定含水、调剖前平均产油、调剖前平均含水、累产油、调剖前平均产液和累产液这八项因素的得分计算,分别按照以下过程进行:
过程1,基于因素的实际数据,将该因素划分出一系列不同的区间,对处于同一区间的油井,按照调剖堵水后的见效类型进行分类;
过程2,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统计;
过程3,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得分计算;
过程4,计算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
过程5,按照过程2-4的操作,分别计算同一区间段内各个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将同一区间内各个见效类型对应的几何平均值进行叠加,得到该区间的单组总分;按照上述操作,分别得到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
过程6,对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
过程7,将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分别乘以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各个区间的最终得分;
优选地,在过程2中,该方法还包括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进行统计;
在过程3中,该方法还包括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进行得分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12中,所述调剖前累积注水和调剖前油压这两项因素的得分计算,分别按照以下过程进行:
过程1,基于因素的实际数据,将该因素划分出一系列不同的区间,对处于同一区间的油井,按照调剖堵水后的见效类型进行分类;
过程2,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统计;
过程3,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降水幅度和增油量分别进行得分计算;
过程4,计算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
过程5,按照过程2-4的操作,分别计算同一区间内各个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将同一区间内各个见效类型对应的几何平均值进行叠加,得到该区间的单组总分;按照上述操作,分别得到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
过程6,对各个区间的单组总分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
过程7,将各个区间的折算总分分别乘以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各个区间的最终得分;
优选地,在过程2中,该方法还包括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进行统计;
在过程3中,该方法还包括对同一区间内同一见效类型的见效率进行得分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见效率的得分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其中,γ为见效率;
优选地,降水幅度的得分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其中,Δfw为降水幅度,Δfw=0-100;
优选地,增油量的得分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其中,Δqo为增油量。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过程4中,所述几何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无见效率数值时,按照式4-1所示的公式进行计算
有见效率数值时,按照式4-2所示的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aij为第i个区间内第j类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i=1,2,……,n;n为划分的区间的个数;j为调剖堵水后的见效类型,j=A,B,C,D,E,F;
优选地,在过程5中,所述单组总分的计算公式如式5所示
其中,Ai为第i个区间的单组总分;aij为第i个区间内第j类见效类型的几何平均值;i=1,2,……,n;n为划分的区间的个数;j为调剖堵水后的见效类型,j=A,B,C,D,E,F;
优选地,在过程5中,所述折算总分的计算公式如式6所示:
其中,Ai'为第i个区间的折算总分;Ai为第i个区间的单组总分;i=1,2,……,n;n为划分的区间的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过程7中,所述因素的最终权重是按照式7所示的公式计算得到的:
其中,油井动态选井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为油井动态选井评价指标中各个因素的变异系数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过程7中,所述因素的最终权重是按照式8所示的公式计算得到的:
其中,水井动态选井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为水井动态选井评价指标中各个因素的变异系数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13中,所述调剖前累积注水、调剖前日注水和调剖前油压这三项因素的得分计算分别包括以下过程:
过程1,获取各个井组的增油量数据;
过程2,基于各个井组的增油量数据,对因素进行得分计算,以获得因素的初步得分;
过程3,将因素的初步得分乘以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因素的最终得分;
优选地,所述因素的最终权重是按照式9所示的公式计算得到的:
单个因素的最终权重=井组的总权重×单个因素的井组内权重 式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过程2中,基于各个井组的增油量数据,对因素进行得分计算,以获得因素的初步得分包括:
对调剖前累积注水这一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计算公式如式10所示
其中,ΔQo为井组增油量;
对调剖前日注水这一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计算公式如式11所示
其中,ΔQo为井组增油量;
对调剖前油压这一因素进行得分计算,计算公式如式12所示
其中,ΔQo为井组增油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14中,分别计算油井、水井、井组的总得分及单井组的综合得分包括以下过程:
过程1,将油井八项因素各自对应的最终得分结果进行叠加,得到油井的总得分;
过程2,将水井两项因素各自对应的最终得分结果进行叠加,得到水井的总得分;
过程3,将井组三项因素各自对应的最终得分结果进行叠加,得到井组的总得分;
过程4,将同一井组内油井、水井、井组的总得分进行叠加,得到单井组的综合得分;
优选地,在步骤S14中,所述根据单井组的综合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得到最终的结果包括根据单井组的综合得分,确定各井组实施调剖堵水措施的优先等级,等级划分的标准为:
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8,确定等级为优;
0.8>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6,确定等级为良;
0.6>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5,确定等级为一般;
0.5>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3,确定等级为较差;
单井组的综合得分<0.3,确定等级为很差;
选择等级在一般以上的井组实施调剖堵水措施。
CN201611093799.9A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 Active CN106600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93799.9A CN106600440B (zh)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93799.9A CN106600440B (zh)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0440A true CN106600440A (zh) 2017-04-26
CN106600440B CN106600440B (zh) 2020-09-15

Family

ID=58595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93799.9A Active CN106600440B (zh)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0044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5348A (zh) * 2017-05-08 2017-08-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及装置
CN107229820A (zh) * 2017-05-08 2017-10-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剖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7256313A (zh) * 2017-06-14 2017-10-17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等长区段划分的道路平面线形连续均衡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7449883A (zh) * 2017-08-02 2017-12-08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湖泊、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估技术方法
CN111915171A (zh) * 2020-07-21 2020-11-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深度堵调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CN114664387A (zh) * 2022-03-23 2022-06-24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累积效应的油井化学堵水性能室内评价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13743A1 (en) * 2010-06-16 2011-12-22 Foroil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of a Mature Gas or Oil Field
CN103244087A (zh) * 2013-05-21 2013-08-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选井决策方法
CN104484556A (zh) * 2014-11-28 2015-04-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开发评价方法
CN105525909A (zh) * 2015-11-19 2016-04-27 薛云飞 分析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质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13743A1 (en) * 2010-06-16 2011-12-22 Foroil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of a Mature Gas or Oil Field
CN103244087A (zh) * 2013-05-21 2013-08-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选井决策方法
CN104484556A (zh) * 2014-11-28 2015-04-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开发评价方法
CN105525909A (zh) * 2015-11-19 2016-04-27 薛云飞 分析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质的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5348A (zh) * 2017-05-08 2017-08-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及装置
CN107229820A (zh) * 2017-05-08 2017-10-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剖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7035348B (zh) * 2017-05-08 2019-05-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及装置
CN107229820B (zh) * 2017-05-08 2019-09-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剖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7256313A (zh) * 2017-06-14 2017-10-17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等长区段划分的道路平面线形连续均衡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7256313B (zh) * 2017-06-14 2020-07-24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平面线形连续均衡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7449883A (zh) * 2017-08-02 2017-12-08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湖泊、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估技术方法
CN111915171A (zh) * 2020-07-21 2020-11-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深度堵调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CN111915171B (zh) * 2020-07-21 2024-02-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深度堵调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CN114664387A (zh) * 2022-03-23 2022-06-24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累积效应的油井化学堵水性能室内评价方法
CN114664387B (zh) * 2022-03-23 2024-03-19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累积效应的油井化学堵水性能室内评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0440B (zh)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0440A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
CN104484556B (zh) 一种油田开发评价方法
CN108240208B (zh) 一种油田水驱分类井组开发效果对标方法
CN102913233B (zh) 一种基于无因次对比图版的优势流动通道识别方法
CN103742130B (zh) 基于时变的高渗条带表征方法
CN106639995B (zh) 一种水驱油藏原油采收率预测方法
CN106897826A (zh) 一种交通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5525909A (zh) 分析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质的方法
CN104712328B (zh) 快速评价复杂油藏中单个流动单元动用状况的方法
CN105781539A (zh) 一种致密油气储层饱和度测井计算方法
CN104794361A (zh) 一种水驱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CN105888633A (zh) 分层注水层段配注量确定方法
CN103106535B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解决协同过滤推荐数据稀疏性的方法
CN105587297B (zh) 复杂断块油藏仿强边水驱技术适应性定量评价方法
CN107288626A (zh) 一种页岩气地质甜度与工程甜度计算方法
CN105512366B (zh) 含天然裂缝的致密储层体积压裂树状随机缝网描述方法
CN107387051A (zh)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重复压裂选井的方法
CN107798177B (zh) 基于养护前后路面性能模型的路面最佳养护时机确定方法
CN104989357A (zh) 一种选择致密油气藏重复压裂目标井的方法
CN106055871A (zh) 一种气井泡沫排水采气效果评价方法
CN106547934A (zh) 用于砾岩油藏的调剖选井方法及装置
CN108319738A (zh) 一种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方法
CN107038516A (zh) 一种中渗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定量评价方法
CN107291667A (zh) 一种井间连通程度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7451924A (zh) 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