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97567A - 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97567A
CN106597567A CN201611039557.1A CN201611039557A CN106597567A CN 106597567 A CN106597567 A CN 106597567A CN 201611039557 A CN201611039557 A CN 201611039557A CN 106597567 A CN106597567 A CN 106597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monitoring
article
authentication
monito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395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97567B (zh
Inventor
蒋剑
郑强
夏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lu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lu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lu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lu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395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97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97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7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97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7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此系统包括检测终端(1)、所述检测终端包括中央控制设备(10)、与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电信号连接的扰流取样设备(12)、监测设备(13)、鉴别设备(15);所述监测设备(13)包括核辐射监测设备(131)。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13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131)嵌入式固定于物品通道的入口处,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131)固定于所述物品通道的位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物品通道的入口处的左侧框内、右侧框内、上端框内、下端框内。本发明检测范围广,智能性高,系统功能完善,24小时检测经过的物品。

Description

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品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恐怖袭击手段的多样化,通过各种手段运送含核生化爆各类危险品实施恐怖袭击的方式为越来越多的恐怖分子所利用。如何对流转在公共交通和邮政系统中或即将进入重要目标的邮包、行李、货物进行快速检测、筛选,阻断危险物的流通和破坏,成为各国反恐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议题。现有的监测设备多数为人工手持设备,需大量耗费人力并且检测目标单一,因此创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和监测方法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出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包括检测终端;
所述检测终端包括中央控制设备、与所述中央控制设备电信号连接的扰流取样设备、监测设备;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核辐射监测设备;或者,所述检测终端包括中央控制设备、与所述中央控制设备电信号连接的扰流取样设备、监测设备、鉴别设备;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核辐射监测设备。
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嵌入式固定于物品通道的入口处,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固定于所述物品通道的位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物品通道的入口处的左侧框内、右侧框内、上端框内、下端框内。
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用于控制扰流取样设备进行扰流和取样以及控制扰流参数和取样参数,根据所述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控制所述鉴别设备的开启和关闭;还用于接收所述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还用于接收鉴别设备的鉴别数据。
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系统包括无线传输设备和云服务器;
所述无线传输设备,用于将所述中央控制设备接收到的物品的监测数据和/或鉴别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无线传输设备上传的数据并保存。
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系统包括物品自动传输设备,所述物品自动传输设备包括监测传输通道、鉴别传输通道、物品提取设备;所述监测设备设置于所述监测传输通道的外侧,所述鉴别设备设置于所述鉴别传输通道的外侧;
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生物毒剂监测设备、化学毒剂监测设备;
所述鉴别设备包括:核辐射物质鉴别设备、生物毒剂鉴别设备、化学毒剂鉴别设备;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还用于从核辐射监测设备接收到指示检测核物质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核辐射物质鉴别设备开启;
还用于根据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接收到指示检测生物毒剂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生物毒剂鉴别设备开启;
还用于根据从化学毒剂监测设备接收到指示检测化学毒剂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化学毒剂鉴别设备开启。
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包括:物品自动传输设备、扫描设备和图像识别设备;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还用于从所述扫描设备接收物品标识信息和/或从图像识别设备获取图像信息并识别出物品标识信息,对所述物品进行计数;根据所述物品自动传输设备的传输速度计算所述物品在物品自动传输设备上的位置,从而从所述监测设备接收到的监测数据中匹配与所述物品对应的监测数据并记录和上传,以及从所述鉴别设备接收到的鉴别数据中匹配与所述物品对应的鉴别数据并记录和上传;
所述扫描设备包括扫码装置和扫码数据接口,所述扫码装置为条形码扫码装置或二维码扫码装置;
所述图像识别设备包括摄像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用于接收摄像装置采集的图像,并对所述图像进行处理获取所述图像的轮廓信息。
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央控制设备相连接的紧急生化吸附设备;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还用于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接收到指示检测生物毒剂的信号后,或者,从化学毒剂监测设备接收到指示检测化学毒剂的信号后,开启所述紧急生化吸附设备。
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扰动装置包括电动喷射阀、喷射器和压缩空气容器;所述取样装置包括气泵,或者,所述取样装置包括气泵、富集腔;
所述扰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动喷射阀连接的喷射管道,或者,所述扰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动喷射阀连接的喷嘴,所述喷嘴包括入气通道和出气通道;
所述取样装置包括与气泵相连的管道,或者,所述取样装置包括取样腔体,所述取样腔体为门状结构,所述取样腔体的外部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多个吸气孔,所述气泵与所述多个吸气孔连通,所述吸气孔的直径相同或者沿所述取样腔体从下到上的方向依次降低。
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中央控制设备具有显示器,中央控制设备还用于从核辐射监测设备接收到指示检测核物质的信号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受检物辐射剂量水平与放射性强度;还用于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接收到指示检测生物毒剂的信号后,通过显示器显示生物气溶胶粒子数值与趋势水平;还用于从化学毒剂监测设备接收到指示检测化学毒剂的信号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化学毒剂种类与浓度。
使用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的自动监测方法,包括:
将核辐射监测设备嵌入式固定于物品通道的入口处,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固定于所述物品通道的位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物品通道的入口处的左侧框内、右侧框内、上端框内、下端框内;
中央控制设备进行以下控制的至少一种:控制扰流取样设备进行扰流和取样,修改控制扰流参数和取样参数,根据所述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控制所述鉴别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接收所述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接收鉴别设备的鉴别数据;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还用于执行以下控制中的至少一种:
从核辐射监测设备接收到检测到核物质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核辐射物质鉴别设备开启;根据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接收到检测到生物毒剂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生物毒剂鉴别设备开启;根据从化学毒剂监测设备接收到检测到化学毒剂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化学毒剂鉴别设备开启;
从所述扫描设备接收物品标识信息和/或从抓拍识别设备获取图像信息并识别出物品标识信息,对所述物品进行计数;根据物品自动传输设备的传输速度计算所述物品在物品自动传输设备上的位置,从而从所述监测设备接收到的监测数据中匹配与所述物品对应的监测数据并记录和上传,以及从所述鉴别设备接收到的鉴别数据中匹配与所述物品对应的鉴别数据并记录和上传;
从所述监测设备接收到检测到核物质的信号后,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向云服务器发送监测报警信号以及相应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以及相应的监测数据;还用于从所述鉴别设备接收到鉴别数据后,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向云服务器发送鉴别报警信号以及相应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以及相应的鉴别数据。
本发明结合核辐射检测、生物有害因子检测、化学战剂/工业毒剂及爆炸物检测技术,从而形成了高度自动化、可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全方位安全保障检测设备。本发明可自动侦测核辐射并计量其辐射量。对受检物品泄露的微量生物气溶胶、化学战剂或工业毒剂,通过高效空气扰流采样系统采集微量样本颗粒并快速检测,将监测数据送交软件平台执行智能分析并针对可疑物报警。
本发明的系统可以检测邮包、行李、货物检测中的核、生、化危害物质,可以避免相关人员受到损伤、阻止有害物进一步流通。该系统通过在线检测放射性物质、生物有害因子、化学有毒有害物等有害因子,不仅能检测出是否存在核生化威胁,而且能快速鉴别出是何种核素,并且对蓖麻毒素、炭疽、沙林、芥子气等生化战剂进行快速识别,具有检测速度快、效率高、核生化检测功能齐全、准确度高、自动筛选等特点。可应用于多种重要场合的现场自动检查,以便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核生化威胁并有效阻断。
该系统具备软件分析平台,可实现对数据的分级汇总与有效存储,实时处理与反馈预警信息,对可疑物做出风险等级分析。对未知核生化物品实施风险预判,实现风险预知、预先布控、及时处置的高效智能安检管理。
本发明无需大量工作人员操作检测设备,可自动检测物品,在检测到危险物品后自动报警并再次进行细化鉴别,将检测结果及检测数据自动上传云服务器,构建数据库。本发明检测范围广,智能性高,系统功能完善,可与市场上成熟的生物化学检测设备高度集成,24小时检测经过的物品。本发明完美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特定、需要人工操作设备及无法与已有检测设备无缝整合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中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的检测终端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中核素识别设备的位置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中扰动取样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中喷嘴的结构图;
图6是实施例中取样腔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核生化自动监测系统包括检测终端,如图1所示,检测终端包括中央控制设备10、与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电信号连接的扰流取样设备12、监测设备13;所述监测设备13包括核辐射监测设备131。或者,检测终端包括中央控制设备10、与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电信号连接的扰流取样设备12、监测设备13、鉴别设备15;所述监测设备13包括核辐射监测设备131。
如图2所示为核素识别设备14的位置设置方式的示意图。例如:核素识别设备14的数量为1个,固定于箱体的入口处的左侧框内、或者右侧框内、或者上端框内、或者下端框内。核素识别设备14的数量为4个时,分别固定于箱体的入口处的左侧框内、右侧框内、上端框内、下端框内。
核辐射监测设备13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131嵌入式固定于物品通道的入口处,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131固定于所述物品通道的位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物品通道的入口处的左侧框内、右侧框内、上端框内、下端框内。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用于控制扰流取样设备12进行扰流和取样以及控制扰流参数和取样参数,根据所述监测设备13的监测结果控制所述鉴别设备15的开启和关闭;还用于接收所述监测设备13的监测数据,还用于接收鉴别设备15的鉴别数据
图3是实施例中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图;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包括无线传输设备2、云服务器3。典型的,检测终端1和无线传输设备2个数相同,均为N个,N为大于零的整数。
无线传输设备2用于将中央控制设备11获取的物品的监测数据和/或鉴别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3用于接收无线传输设备2上传的数据并保存。
其中,系统还包括物品自动传输设备,此物品自动传输设备包括监测传输通道、鉴别传输通道、物品提取设备;监测设备13设置于监测传输通道的外侧,鉴别设备15设置于鉴别传输通道的外侧。
监测设备13包括:核辐射监测设备131、生物毒剂监测设备132、化学毒剂监测设备133。
核辐射监测设备131用于识别是否具有核辐射物质,具体通过测量放射性物质中的γ射线和中子,实现对物品中可能存在的核材料的监测与报警。核辐射探测器采用大体积塑料闪烁体和He-3探测器,再配合高性能光电倍增管,技术成熟、性能可靠,可实现对邮件的快速检测、准确报警。核辐射监测设备131包括:γ探测器、中子探测器、数据采集单元、主板、声光报警装置等,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工作稳定等优点。
生物毒剂监测设备132用于识别是否具有生物毒剂,能够对生物气溶胶威胁提供早期预警,大大加快了生物威胁的鉴定进程,为及时采取隔离、处置和治疗措施赢得宝贵时间。生物毒剂监测设备132采用了多频谱生物有害因子监测技术,够对浓缩的生物气溶胶样品进行高灵敏检测,同时对烟雾和其他非生物气溶胶干扰物有显著的识别功能。
化学毒剂监测设备133用于识别是否具有化学毒剂,用于现场复杂样品的分析,能提供全天不间断的连续监测保护。化学毒剂监测设备133采用了开放式离子迁移技术与半导体传感器阵列技术。开放式离子迁移技术可为系统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能力,而且无需反冲清洗,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半导体阵列技术使系统具备了针对于工业有毒有害物质的复杂成分分析能力。独特的多模式进样功能设计,使它能够适用于化学战剂、工业毒剂等精确分析。利用该模块进行连续监测,不仅可以现场快速得到确认性的分析结果,而且对于迅速采取关键性的应急行动至关重要。
自动传输设备采用传送带式传送系统,包括四壁实体的箱体,通道尺寸:1000(宽)×1000(高)mm,传送带速度:0.22m/s到0.4m/s可调。传送带额定负荷:200kg。
鉴别设备15包括:核辐射物质鉴别设备151、生物毒剂鉴别设备152、化学毒剂鉴别设备153。
核辐射物质鉴别设备151用于识别出是核辐射物质的种类及放射性活度,对物品中的可疑放射性物质进行快速确认与识别。采用了新颖独特的碲锌镉化合物半导体探测器,其检测灵敏度和识别能力超越了闪烁体辐射检测器。在已知的小型探测器中,碲锌镉化合物半导体探测器具有更好的分辨率,而且室温下使用无需致冷。此外,与典型的闪烁探测器相比,碲锌镉材料更加坚固耐用。
生物毒剂鉴别设备152用于识别生物毒剂的种类及所含浓度,生物毒剂包括:炭疽芽孢、土拉热菌、布鲁氏菌、类鼻疽菌、蓖麻毒素、相思子毒素、大肠杆菌O157、霍乱弧菌等,对物品中的可疑生物有害因子进行快速确认与识别。生物毒剂鉴别设备152利用光学定量疫层析法,以颗粒发光为技术基础,采用其独特的发光现象,使得任何以其作为标记物的生物检测技术均不存在焠灭、荧光背景干扰,因而具有良好的检测稳定性与样品兼容性,是国际上先进的生物应急危害因子检测技术,其高效的8靶标联测技术可在15分钟内同时检测炭疽芽孢、土拉热菌、布鲁氏菌、类鼻疽菌、蓖麻毒素、相思子毒素、大肠杆菌O157、霍乱弧菌等8种烈性生物有害因子,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化学毒剂鉴别设备153用于识别化学毒剂的种类及所含浓度,化学毒剂包括沙林、梭曼、塔崩、维埃克斯、芥子气、路易士剂、氢氰酸、毕兹、苯氯乙酮等,用于对物品中的可疑化学有害因子进行快速确认与识别。化学毒剂鉴别设备153采用拉曼指纹图谱技术,可以在非接触的情况下直接识别有害的物质,这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露于潜在危险化学品中的风险。在测量过程中,通过采集一个光谱,去和专用的应用数据库相比较,以确定可疑样本中的主要成分,先进的算法用于精确的化合物分析,为用户提供被检测物质的化学分子式、物质性状、用途、毒性毒理、存储处置方法等信息。根据不同的情况,用户可以选择特定的数据库,以便加快响应时间或将受检样品与整个数据库进行比对,该单元可在数十秒内对化学毒剂、易制毒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爆炸物、毒品等进行快速鉴别。
中央控制设备11,还用于从核辐射监测设备131接收到指示检测核物质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核辐射物质鉴别设备151开启;还用于根据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132接收到指示检测生物毒剂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生物毒剂鉴别设备152开启;还用于根据从化学毒剂监测设备133接收到指示检测化学毒剂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化学毒剂鉴别设备153开启。
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物品自动传输设备16的前端的扫描设备和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设备包括扫码装置和扫码数据接口,所述扫码装置为条形码扫码装置或二维码扫码装置。图像识别设备包括摄像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用于接收摄像装置采集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获取所述图像的轮廓信息。中央控制设备11还用于从扫描设备接收物品标识信息和/或从图像识别设备获取图像信息并识别出物品标识信息,对物品进行计数,根据物品自动传输设备16的传输速度计算物品在物品自动传输设备16上的位置,从而从监测设备13接收到的监测数据中匹配与物品对应的监测数据并记录和上传,以及从鉴别设备15接收到的鉴别数据中匹配与物品对应的鉴别数据并记录和上传。
中央控制设备11还用于从监测设备13接收到指示检测核物质的信号后,通过无线通信设备2向云服务器发送报警信号以及相应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以及相应的监测数据;还用于从鉴别设备15接收到鉴别数据后,通过无线通信设备2向云服务器发送报警信号以及相应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以及相应的鉴别数据。
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包括:与中央控制设备11相连接的紧急生化吸附设备。中央控制设备11还用于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132接收到指示检测生物毒剂的信号后,或者,从化学毒剂监测设备133接收到指示检测化学毒剂的信号后,开启紧急生化吸附设备。
中央控制设备11具有显示器,中央控制设备11还用于从核辐射监测设备131接收到指示检测核物质的信号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受检物辐射剂量水平与放射性强度;还用于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132接收到指示检测生物毒剂的信号后,通过显示器显示生物气溶胶粒子数值与趋势水平;还用于从化学毒剂监测设备133接收到指示检测化学毒剂的信号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化学毒剂种类与浓度。
扰动取样装置12包括扰动装置和取样装置。扰动装置包括电动喷射阀、喷射器和压缩空气容器;所述取样装置包括气泵,或者,所述取样装置包括气泵、富集腔。扰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动喷射阀连接的喷射管道,或者,所述扰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动喷射阀连接的喷嘴,所述喷嘴包括入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取样装置包括与气泵相连的管道,或者,所述取样装置包括取样腔体,所述取样腔体为门状结构,所述取样腔体的外部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多个吸气孔,所述气泵与所述多个吸气孔连通,所述吸气孔的直径相同或者沿所述取样腔体从下到上的方向依次降低。
例如:扰动取样装置12包括设置于物品自动传输设备的箱体入口处的至少一个喷嘴、与喷嘴连接的电动喷射阀、与喷射阀连接的喷射器、以及喷射器连接的压缩空气容器。扰动取样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箱体出口处的取样腔体、与取样腔体相连接的隔膜式真空气泵、与隔膜式真空气泵相连接的富集腔;取样腔体的外侧具有多个吸气孔。富集腔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132和化学毒剂监测设备133的采集口相连接。扰动取样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目标物体移动速度的速度检测装置。中央控制设备11用于进行以下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控制所述电动喷射阀的喷射频率、控制所述喷射器的喷射压力、控制所述气泵的工作功率、控制喷射器开启或关闭、控制气泵开启或关闭。
图4是扰动取样设备12的结构图,此扰动取样设备包括:设置于箱体入口处的至少一个喷嘴122、与喷嘴连接的电动喷射阀123、与喷射阀连接的喷射器124、以及喷射器124连接的压缩空气容器。
扰动取样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箱体出口处的取样腔体125、与取样腔体相连接的隔膜式真空气泵126、与隔膜式真空气泵相连接的富集腔127、与富集腔密闭连接的分析装置;取样腔体的外侧具有多个吸气孔。
扰动取样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目标物体移动速度的速度检测装置。中央控制设备11用于从速度检测装置获取的目标物体移动速度进行以下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控制电动喷射阀的喷射频率、控制喷射器的喷射压力、控制隔膜式真空气泵的工作功率。
此扰动取样装置中喷射器124、压缩空气容器设置于箱体的内部的侧壁。
其中,
图5是实施例中喷嘴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喷嘴包括入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出气通道与入气通道的夹角为40~50度之间的值。
控制器用于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喷射器的喷射压力:
式中,p为喷射压力,d为喷嘴的入气通道的直径,q为喷射流量,n为喷嘴个数,η为喷嘴效率系数,η为1.05~1.10之间的值。
使用本发明中的喷嘴经内部气路调整气流方向和压力,从而实现对1米内物体的斜向喷射式吹扫,将表面附着的微量粒子扰动到空气中,为下一步收集样本提供帮助。
图6是实施例中取样腔体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取样腔体为门状结构,取样腔体的外部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多个吸气孔,吸气孔的直径沿取样腔体从下到上的方向依次降低。取样装置为一体化设计,力求减少吸气通路中的流量损失。取样腔体采用对样本低吸附度的材料,保证样品充分随气流充分输送。取样腔体圆形吸气取样孔,孔的开口直径保证进气流量在离气泵较近处和较远处均等因此采用孔径在远端逐渐增大的设计。
使用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的自动监测方法,包括:
将核辐射监测设备131嵌入式固定于物品通道的入口处,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131固定于所述物品通道的位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物品通道的入口处的左侧框内、右侧框内、上端框内、下端框内;
中央控制设备11进行以下控制的至少一种:控制扰流取样设备12进行扰流和取样,修改控制扰流参数和取样参数,根据所述监测设备13的监测结果控制所述鉴别设备15的开启和关闭,接收所述监测设备13的监测数据,接收鉴别设备15的鉴别数据;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还用于执行以下控制中的至少一种:
从核辐射监测设备131接收到检测到核物质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核辐射物质鉴别设备151开启;根据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132接收到检测到生物毒剂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生物毒剂鉴别设备152开启;根据从化学毒剂监测设备133接收到检测到化学毒剂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化学毒剂鉴别设备153开启;
从所述扫描设备接收物品标识信息和/或从抓拍识别设备获取图像信息并识别出物品标识信息,对所述物品进行计数;根据物品自动传输设备的传输速度计算所述物品在物品自动传输设备上的位置,从而从所述监测设备13接收到的监测数据中匹配与所述物品对应的监测数据并记录和上传,以及从所述鉴别设备15接收到的鉴别数据中匹配与所述物品对应的鉴别数据并记录和上传;
从所述监测设备13接收到检测到核物质的信号后,通过无线通信设备2向云服务器发送监测报警信号以及相应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以及相应的监测数据;还用于从所述鉴别设备15接收到鉴别数据后,通过无线通信设备2向云服务器发送鉴别报警信号以及相应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以及相应的鉴别数据。
上述方法还包括:中央控制设备11从速度检测装置获取的目标物体移动速度进行以下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控制所述电动喷射阀的喷射频率、控制所述喷射器的喷射压力、控制所述隔膜式真空气泵的工作功率;或者,所述核生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目标物体移动速度的速度检测装置,中央控制设备11从所述速度检测装置获取的目标物体移动速度进行以下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控制所述电动喷射阀的喷射频率、控制所述喷射器的喷射压力、控制所述隔膜式真空气泵的工作功率。
本发明无需人员操作检测设备,在货物通过检测装置的同时主动对经过的邮包进行喷射式吹扫,并由一体化集气装置收集含有有害因子的空气样本送交检测设备取样分析,完成生化危险物监测,从而减少了危险物品对值守工作人员的伤害。本发明可与市场上成熟的生物化学检测设备高度集成,24小时检测经过的物品。本发明完美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特定、需要人工操作设备及无法与已有检测设备无缝整合的问题。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
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终端(1);
所述检测终端包括中央控制设备(10)、与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电信号连接的扰流取样设备(12)、监测设备(13);所述监测设备(13)包括核辐射监测设备(131);
或者,所述检测终端包括中央控制设备(10)、与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电信号连接的扰流取样设备(12)、监测设备(13)、鉴别设备(15);所述监测设备(13)包括核辐射监测设备(1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13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131)嵌入式固定于物品通道的入口处,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131)固定于所述物品通道的位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物品通道的入口处的左侧框内、右侧框内、上端框内、下端框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用于控制扰流取样设备(12)进行扰流和取样以及控制扰流参数和取样参数,根据所述监测设备(13)的监测结果控制所述鉴别设备(15)的开启和关闭;还用于接收所述监测设备(13)的监测数据,还用于接收鉴别设备(15)的鉴别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包括无线传输设备(2)和云服务器(3);
所述无线传输设备,用于将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接收到的物品的监测数据和/或鉴别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无线传输设备(2)上传的数据并保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包括物品自动传输设备,所述物品自动传输设备包括监测传输通道、鉴别传输通道、物品提取设备;所述监测设备(13)设置于所述监测传输通道的外侧,所述鉴别设备(15)设置于所述鉴别传输通道的外侧;
所述监测设备(13)还包括:生物毒剂监测设备(132)、化学毒剂监测设备(133);
所述鉴别设备(15)包括:核辐射物质鉴别设备(151)、生物毒剂鉴别设备(152)、化学毒剂鉴别设备(153);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还用于从核辐射监测设备(131)接收到指示检测核物质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核辐射物质鉴别设备(151)开启;
还用于根据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132)接收到指示检测生物毒剂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生物毒剂鉴别设备(152)开启;
还用于根据从化学毒剂监测设备(133)接收到指示检测化学毒剂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化学毒剂鉴别设备(153)开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包括:物品自动传输设备、扫描设备和图像识别设备;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还用于从所述扫描设备接收物品标识信息和/或从图像识别设备获取图像信息并识别出物品标识信息,对所述物品进行计数;根据所述物品自动传输设备的传输速度计算所述物品在物品自动传输设备上的位置,从而从所述监测设备(13)接收到的监测数据中匹配与所述物品对应的监测数据并记录和上传,以及从所述鉴别设备(15)接收到的鉴别数据中匹配与所述物品对应的鉴别数据并记录和上传;
所述扫描设备包括扫码装置和扫码数据接口,所述扫码装置为条形码扫码装置或二维码扫码装置;
所述图像识别设备包括摄像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用于接收摄像装置采集的图像,并对所述图像进行处理获取所述图像的轮廓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相连接的紧急生化吸附设备;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还用于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132)接收到指示检测生物毒剂的信号后,或者,从化学毒剂监测设备(133)接收到指示检测化学毒剂的信号后,开启所述紧急生化吸附设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动装置包括电动喷射阀、喷射器和压缩空气容器;所述取样装置包括气泵,或者,所述取样装置包括气泵、富集腔;
所述扰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动喷射阀连接的喷射管道,或者,所述扰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动喷射阀连接的喷嘴,所述喷嘴包括入气通道和出气通道;
所述取样装置包括与气泵相连的管道,或者,所述取样装置包括取样腔体,所述取样腔体为门状结构,所述取样腔体的外部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多个吸气孔,所述气泵与所述多个吸气孔连通,所述吸气孔的直径相同或者沿所述取样腔体从下到上的方向依次降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中央控制设备(11)具有显示器,中央控制设备(11)还用于从核辐射监测设备(131)接收到指示检测核物质的信号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受检物辐射剂量水平与放射性强度;还用于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132)接收到指示检测生物毒剂的信号后,通过显示器显示生物气溶胶粒子数值与趋势水平;还用于从化学毒剂监测设备(133)接收到指示检测化学毒剂的信号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化学毒剂种类与浓度。
10.使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的自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核辐射监测设备(131)嵌入式固定于物品通道的入口处,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131)固定于所述物品通道的位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物品通道的入口处的左侧框内、右侧框内、上端框内、下端框内;
中央控制设备(11)进行以下控制的至少一种:控制扰流取样设备(12)进行扰流和取样,修改控制扰流参数和取样参数,根据所述监测设备(13)的监测结果控制所述鉴别设备(15)的开启和关闭,接收所述监测设备(13)的监测数据,接收鉴别设备(15)的鉴别数据;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还用于执行以下控制中的至少一种:
从核辐射监测设备(131)接收到检测到核物质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核辐射物质鉴别设备(151)开启;根据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132)接收到检测到生物毒剂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生物毒剂鉴别设备(152)开启;根据从化学毒剂监测设备(133)接收到检测到化学毒剂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化学毒剂鉴别设备(153)开启;
从所述扫描设备接收物品标识信息和/或从抓拍识别设备获取图像信息并识别出物品标识信息,对所述物品进行计数;根据物品自动传输设备的传输速度计算所述物品在物品自动传输设备上的位置,从而从所述监测设备(13)接收到的监测数据中匹配与所述物品对应的监测数据并记录和上传,以及从所述鉴别设备(15)接收到的鉴别数据中匹配与所述物品对应的鉴别数据并记录和上传;
从所述监测设备(13)接收到检测到核物质的信号后,通过无线通信设备(2)向云服务器发送监测报警信号以及相应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以及相应的监测数据;还用于从所述鉴别设备(15)接收到鉴别数据后,通过无线通信设备(2)向云服务器发送鉴别报警信号以及相应物品的物品标识信息以及相应的鉴别数据。
CN201611039557.1A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Active CN106597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9557.1A CN106597567B (zh)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9557.1A CN106597567B (zh)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7567A true CN106597567A (zh) 2017-04-26
CN106597567B CN106597567B (zh) 2018-11-13

Family

ID=58592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39557.1A Active CN106597567B (zh)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975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5094A (zh) * 2021-02-07 2021-06-15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辐照剂量检测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97762A1 (en) * 2005-02-10 2006-08-17 Wbr Investment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recording and reporting of hazardous materials and illegal activity
CN203490371U (zh) * 2013-09-22 2014-03-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放射性物质远程监测装置
CN203941303U (zh) * 2014-02-28 2014-11-12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安检系统
CN104792935A (zh) * 2015-03-20 2015-07-22 北京华泰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核生化威胁云分析系统
CN105334276A (zh) * 2015-12-08 2016-02-17 北京至感传感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针对爆炸物的反恐安检方法和检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97762A1 (en) * 2005-02-10 2006-08-17 Wbr Investment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recording and reporting of hazardous materials and illegal activity
CN203490371U (zh) * 2013-09-22 2014-03-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放射性物质远程监测装置
CN203941303U (zh) * 2014-02-28 2014-11-12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安检系统
CN104792935A (zh) * 2015-03-20 2015-07-22 北京华泰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核生化威胁云分析系统
CN105334276A (zh) * 2015-12-08 2016-02-17 北京至感传感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针对爆炸物的反恐安检方法和检测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5094A (zh) * 2021-02-07 2021-06-15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辐照剂量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7567B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6986B (zh) 一种核生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3221812B (zh) 分析装置及分析方法
US20060081073A1 (en) Multi-zonal detection of explosives, narcotics, and other chemical substances
US8502168B1 (en) Substance detection, insp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using enhanced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
US9028758B2 (en) Substance detector with cyclone
US7005982B1 (en) Carrier security system
Hairston et al. Design of an instrument for real-time detection of bioaerosols using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particle aerodynamic size and intrinsic fluorescence
US8284051B2 (en) Security system, security center apparatus,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method
EP2041535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lecular species detection, insp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using ultraviolet to near infrared enhanced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
US20040043443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airborne biological agents
CN1846151A (zh) 安全检查站
US20040028561A1 (en)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s in the mail stream
US7781224B2 (en) Safe biodegradable fluorescent particles
CN106597567B (zh) 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RU111939U1 (ru) Система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аэропорта
US20180329108A1 (en) Mobile multi-modality passive sensing platform for passive detection of radiological and chemical/biological materials
US20110184649A1 (en) Method of Assessing Risk in an Area
WO2018050961A1 (en) A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screening of small to mid size luggage for traces of illicit substances
CA2794650C (en) Non-invasiv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illicit substances
CN206074623U (zh) 危化品检测系统
CN217156192U (zh) 一种检测易爆颗粒物及毒品颗粒物的高通量检测仪
US2023031429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an Air Sample from a Sealed Package
US200901559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race amounts of substances
KR101198342B1 (ko) 보안을 위한 이동형 시료 관리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시료 통합 관리 시스템
CN106353515A (zh) 危化品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