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97531A - 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97531A
CN106597531A CN201510674490.8A CN201510674490A CN106597531A CN 106597531 A CN106597531 A CN 106597531A CN 201510674490 A CN201510674490 A CN 201510674490A CN 106597531 A CN106597531 A CN 106597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under
matrix
orthogonal
forward mode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44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97531B (zh
Inventor
许凯
肖鹏飞
梁志强
罗亨
胡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6744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975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97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7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97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75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属于勘探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准确揭示页岩中含高角度裂缝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技术问题。该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包括:建立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基于所构建的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构建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基于所构建的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获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基于所述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获得所述波场传播特征。

Description

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勘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气是当今勘探的热点,而清楚的认识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及振幅变化规律对于勘探页岩气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页岩具有层理特征,在数值模拟中,通常将页岩抽象为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实际情况页岩中也常发育有高角度天然裂缝,而裂缝发育是指示页岩“甜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将该类介质抽象为数学上的正交各向异性。
常规的裂缝等效介质正演模拟为基于本构坐标系下的数值模拟。而由于高角度裂缝在振幅、时差上具有“方位各向异性”响应特征,仅基于本构坐标系进行正演模拟,无法准确揭示页岩中含高角度裂缝的波场传播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准确揭示页岩中含高角度裂缝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包括:
建立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
基于所构建的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构建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
基于所构建的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获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
基于所述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获得所述波场传播特征。
可选的,建立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包括:
利用背景各向同性介质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以及VTI弱各向异性参数,获得背景横向各向同性弹性矩阵;
利用裂缝密度、背景各向同性介质纵波速度、横波速度,获得法向柔度和切向柔度;
利用背景横向各向同性弹性矩阵、法向柔度、切向柔度,构建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
可选的,所述切向柔度包括第一切向柔度和第二切向柔度,当裂缝沿对称轴旋转不变时,所述第一切向柔度等于所述第二切向柔度。
可选的,基于所构建的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构建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包括:
利用所述垂直裂缝发育方向的极化角和方位角,获取邦德变换矩阵。
基于所构建的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和所述邦德变换矩阵,构建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
可选的,基于所构建的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获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包括:
基于所构建的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结合应力-应变方程、应变-位移方程和运动微分方程,获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
可选的,基于所述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获得所述波场传播特征包括:
采用高阶有限差分法对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波动方程进行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结合完美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获得地震波在正交介质中的传播特征。
本发明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针对垂直裂缝的页岩表征,首先引入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数学模型,针对高角度裂缝在振幅和时差上产生的“方位各向异性”响应特征,进一步引入方位观测系统,相对于原有的基于页岩的正演模拟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演模拟方法更加准确的模拟了地震波在含垂直裂缝的页岩中的波场传播特征。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演模拟方法的效果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正演模拟方法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在该正演模拟方法中,首先构建观测坐标系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并推导得到二阶波动方程,进一步利用高阶有限差分法进行波场数值模拟。
如图1所示,该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建立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
步骤S102、基于所构建的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构建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
步骤S103、基于所构建的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获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
步骤S104、基于所述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获得所述波场传播特征。
以下,将对上述正演模拟方法进行具体解释说明:
其中,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构建包括以下过程:
首先,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为正交晶系,其弹性矩阵如下:
根据Schoenberg线性滑动理论,利用背景VTI弹性矩阵和法向柔度、切向柔度可表示为:
其中,C11b、C13b、C33b、C44b、C66b为背景VTI弹性矩阵的元素,ΔN、ΔV、ΔH分别为法向柔度、垂直切向柔度和水平切向柔度。当裂缝面沿着垂直于的轴旋转,裂缝响应特征不变时,ΔV=ΔH。
为了获得背景VTI弹性矩阵,首先需要对其中各元素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如下:
C11b=C33b(1+2ε) (3)
C66b=C44b(1+2γ)
其中,vp0、vs0、ρ分别为背景各项同性介质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而ε、δ、γ均为VTI弱各向异性参数。
接下来计算ΔN和ΔV,通过ΔN和ΔV则可植入裂缝发育情况。
具体的,当裂缝为干燥或含气时:
而当裂缝含有流体时:
ΔN=0 (6)
其中,e为裂缝密度,
因此,结合(3)-(7)式,则可构建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Cort
继而,根据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Cort,构建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如下:
根据邦德坐标变换原理有:
Cort_azi=M·Cort·MT (8)
其中,有:
前文中,M为Bond变换矩阵,MT为其转置,θ为极化角,为方位角。
综上,则可得到观测坐标系下的正交介质弹性矩阵如下所示:
上述弹性矩阵由背景介质弹性参数、VTI各向异性参数、裂缝密度、裂缝含流体情况以及方位角等参数计算得到。
进一步地,结合应力-应变方程,应变-位移方程,运动微分方程则可推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为:
针对上述波动方程,采用高阶有限差分法对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波动方程进行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边界条件采用完美匹配层(Perfectly Matched Layer,简称PML)吸收边界条件,最终得到地震波在正交介质中的传播特征。
综上,相对于已有的技术,本发明针对垂直裂缝的页岩表征,首先引入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数学模型,针对高角度裂缝在振幅和时差上产生的“方位各向异性”响应特征,进一步引入方位观测系统,相对于原有的基于页岩的正演模拟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演模拟方法更加准确的模拟了地震波在含垂直裂缝的页岩中的波场传播特征。
具体的,为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正演模拟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可设计模型网格大小为:300×300,每个网格大小为10m,时间采样率为0.5ms,采用30Hz的Ricker子波中心激发,差分格式采用2阶时间,10阶空间高阶差分格式,PML边界网格为60,衰减吸收系数为0.000001。并设计其中的模型参数为如下表1:
模型 vp0 vs0 ρ e ε δ γ 含流体
一层 4500 2900 2650 0.1 0.12 0.15 0.18 干燥
表1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交介质的波场正演模拟,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交介质在不同方位下的波场快照。而基于现有技术提供的正演模拟方法中,VTI介质为正交介质的特例,将垂直裂缝的参数设为0,则可得到如图3所示的VTI介质的波场快照。从中可以到看到正交介质的P波波场快照在振幅和时差上具有明显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而VTI介质则不具有“方位各向异性”特征,因此通过本专利的实施,更好的模拟了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
虽然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
基于所构建的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构建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
基于所构建的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获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
基于所述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获得所述波场传播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包括:
利用背景各向同性介质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以及VTI弱各向异性参数,获得背景横向各向同性弹性矩阵;
利用裂缝密度、背景各向同性介质纵波速度、横波速度,获得法向柔度和切向柔度;
利用背景横向各向同性弹性矩阵、法向柔度、切向柔度,构建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向柔度包括垂直切向柔度和水平切向柔度,当裂缝沿对称轴旋转不变时,所述垂直切向柔度等于所述水平切向柔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构建的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构建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包括:
利用所述垂直裂缝发育方向的极化角和方位角,获取邦德变换矩阵。
基于所构建的本构坐标系下的正交各项异性介质弹性矩阵和所述邦德变换矩阵,构建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构建的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获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包括:
基于所构建的观测系统下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矩阵,结合应力-应变方程、应变-位移方程和运动微分方程,获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演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二阶波动方程,获得所述波场传播特征包括:
采用高阶有限差分法对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波动方程进行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结合完美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获得地震波在正交介质中的传播特征。
CN201510674490.8A 2015-10-16 2015-10-16 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 Active CN1065975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4490.8A CN106597531B (zh) 2015-10-16 2015-10-16 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4490.8A CN106597531B (zh) 2015-10-16 2015-10-16 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7531A true CN106597531A (zh) 2017-04-26
CN106597531B CN106597531B (zh) 2019-10-29

Family

ID=58553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4490.8A Active CN106597531B (zh) 2015-10-16 2015-10-16 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9753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9498A (zh) * 2018-09-14 2019-03-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含倾斜裂缝横向各向同性岩石的声波速度计算方法
CN109459497A (zh) * 2018-09-14 2019-03-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含平行裂缝横向各向同性岩石的声波速度计算方法
CN110988988A (zh) * 2019-11-25 2020-04-1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基于垂直裂缝介质的地震波波场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11273341A (zh) * 2018-12-05 2020-06-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裂缝空间分布的含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
CN111460601A (zh) * 2019-12-06 2020-07-28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岩石物理建模的正交各向异性地层地应力预测方法
CN112394417A (zh) * 2020-11-03 2021-02-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多尺度裂缝三维地质模型vsp观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0014A (zh) * 2008-07-16 2010-01-2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利用垂直地震剖面数据对各向异性介质成像的方法
CN102105900A (zh) * 2008-07-30 2011-06-22 雪佛龙美国公司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伪声准p波的方法
CN102183790A (zh) * 2011-02-12 2011-09-1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时空双变网格的弹性波正演模拟技术
CN102253415A (zh) * 2011-04-19 2011-11-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裂缝等效介质模型的地震响应模式建立方法
CN104122585A (zh) * 2014-08-08 2014-10-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弹性波场矢量分解与低秩分解的地震正演模拟方法
CN104749617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尺度裂缝储层正演模型建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0014A (zh) * 2008-07-16 2010-01-2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利用垂直地震剖面数据对各向异性介质成像的方法
CN102105900A (zh) * 2008-07-30 2011-06-22 雪佛龙美国公司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伪声准p波的方法
CN102183790A (zh) * 2011-02-12 2011-09-1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时空双变网格的弹性波正演模拟技术
CN102253415A (zh) * 2011-04-19 2011-11-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裂缝等效介质模型的地震响应模式建立方法
CN104749617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尺度裂缝储层正演模型建立方法
CN104122585A (zh) * 2014-08-08 2014-10-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弹性波场矢量分解与低秩分解的地震正演模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CHOENBERG M.等: ""Orthorhombic media:Modeling elastic wave behavior in a vertically fractured earth"", 《GEOPHYSICS》 *
傅旦丹 等: ""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地震弹性波的伪谱法正演模拟"", 《石油物探》 *
李雨生 等: ""一种三维正交方位各向异性介质岩石物理建模及弹性波正演模拟方法"", 《地震学报》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9498A (zh) * 2018-09-14 2019-03-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含倾斜裂缝横向各向同性岩石的声波速度计算方法
CN109459497A (zh) * 2018-09-14 2019-03-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含平行裂缝横向各向同性岩石的声波速度计算方法
CN109459497B (zh) * 2018-09-14 2019-08-1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含平行裂缝横向各向同性岩石的声波速度计算方法
CN109459498B (zh) * 2018-09-14 2019-10-0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含倾斜裂缝横向各向同性岩石的声波速度计算方法
CN111273341A (zh) * 2018-12-05 2020-06-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裂缝空间分布的含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
CN111273341B (zh) * 2018-12-05 2022-05-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裂缝空间分布的含裂缝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
CN110988988A (zh) * 2019-11-25 2020-04-1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基于垂直裂缝介质的地震波波场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11460601A (zh) * 2019-12-06 2020-07-28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岩石物理建模的正交各向异性地层地应力预测方法
CN111460601B (zh) * 2019-12-06 2020-11-17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岩石物理建模的正交各向异性地层地应力预测方法
US11106843B2 (en) 2019-12-06 2021-08-31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in-situ stresses based on orthotropic rock physics model
CN112394417A (zh) * 2020-11-03 2021-02-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多尺度裂缝三维地质模型vsp观测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7531B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7531A (zh) 含垂直裂缝的页岩的波场传播特征的正演模拟方法
Keller et al.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wards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soil deformation during compaction
CN104122585B (zh) 基于弹性波场矢量分解与低秩分解的地震正演模拟方法
Manolis et al. Elastic waves in continuous and discontinuous geological media by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s: A review
CN103149585B (zh) 一种弹性偏移地震波场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2636809B (zh) 一种传播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生成方法
CN107255831A (zh) 一种叠前频散属性的提取方法
CN106547020B (zh) 一种地震数据的保幅处理方法
CN104808243A (zh) 一种叠前地震贝叶斯反演方法和装置
Sidler et al. A pseudo-spectral method for the simulation of poro-elastic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in 2D polar coordinates using domain decomposition
CN111045077A (zh) 一种陆地地震数据的全波形反演方法
CN104597488A (zh) 非等边长网格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模板优化设计方法
Gao et al. An Efficient Multiscale Finite‐Element Method for Frequency‐Domain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CN102928871B (zh) 一种基于旋转菱形的属性提取与断层描述方法
CN104937440A (zh) 一种三维地震各向异性介质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4898162A (zh) 地质勘探中的裂缝检测方法
CN111257930A (zh) 一种黏弹各向异性双相介质区域变网格求解算子
CN104346488A (zh) 电大复杂外形金属目标混合建模及电磁散射快速仿真方法
CN104280768A (zh) 一种适用于逆时偏移的吸收边界条件方法
CN105607123A (zh) 一种计算随机孔隙介质模型地震波特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32093A (zh) 一种基于弥散黏滞性波动方程的fct-fdm正演模拟方法
CN103425881A (zh) 一种裂缝介质地震波响应的确定性数值模拟方法
Zhan Adaptive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s applied to multiscale & multiphysics problems towards large-scale modeling & joint imaging
Mistry et al. Detection of small‐scale folds at a solar wind reconnection exhaust
CN105319594A (zh) 一种基于最小二乘参数反演的傅里叶域地震数据重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