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6382B - 一种终端、基站、系统及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基站、系统及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6382B
CN106576382B CN201480081396.5A CN201480081396A CN106576382B CN 106576382 B CN106576382 B CN 106576382B CN 201480081396 A CN201480081396 A CN 201480081396A CN 106576382 B CN106576382 B CN 106576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request
application data
dedicated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13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6382A (zh
Inventor
陈学梁
刘亚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76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6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6Transport layer protocols, e.g. TCP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over wirel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提供了一种终端、基站、系统及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该终端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所述基站。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新增的通道以及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子流单独传输应用数据,避免引起信令通道的拥塞。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基站、系统及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基站、系统及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信令风暴是指网络收到的终端信令请求超过了网络各项信令资源的处理能力而导致网络拥塞甚至引起雪崩效应。随着终端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终端应用业务的多样性,使得终端的耗电量增加。现有技术中,为了令终端省电,在定时器的预设时间内,若终端没有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终端会强制将其状态进入空闲状态。一方面终端会释放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基站所属的核心网为了节省网络资源也会释放核心网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导致终端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链路断开。但是,目前大多数终端为了保证持续在线的状态,会通过信令通道向基站不断发送心跳消息,以通过基站告知核心网不要释放连接。此时基站和核心网根据接收到的心跳消息,将定时器重新进行计时,这样就能保持终端、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信令通道用于承载终端与运营商的基站之间以及运营商的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如果多个终端同时发送心跳消息,则会累加更多应用数据。终端频繁接入基站所制造的大量应用数据会占用信令通道,从而浪费信令通道资源。此外,大量应用数据的引发容易超出网络的处理能力,引起信令通道拥塞,使其他终端无法进行通信,最终导致网络瘫痪。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基站、系统及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可通过新增的通道以及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子流单独传输应用数据,避免引起信令通道的拥塞。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所述基站。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请求;
则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专用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基站已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所述TCP子流与所述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所述信息用于使所述基站确定传输所述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当所述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所述终端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利用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利用所述输出装置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所述基站。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利用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执行如下步骤:
利用所述输出装置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通过所述专用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基站已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所述TCP子流与所述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所述信息用于使所述基站确定传输所述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的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
则所述基站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基站已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所述TCP子流与所述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所述信息用于使所述基站确定传输所述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返回模块,用于返回指示信息给所述终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的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执行如下步骤:
利用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步骤:
利用所述输出装置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基站已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所述TCP子流与所述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所述信息用于使所述基站确定传输所述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返回指示信息给所述终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包括终端以及基站,其中:
所述终端,用于当所述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所述终端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所述基站;
所述基站,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的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包括:
当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所述终端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所述终端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所述基站。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请求;
则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基站已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所述TCP子流与所述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所述信息用于使所述基站确定传输所述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执行时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的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的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八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
则所述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基站已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所述TCP子流与所述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所述信息用于使所述基站确定传输所述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八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所述基站返回所述指示信息给所述终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执行时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的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在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终端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Multi-Path TCP)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子流时,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在TCP子流建立之后,终端通过TCP子流发送应用数据至基站,能利用TCP子流将应用数据与其他数据分离,通过新增的通道以及建立TCP子流单独传输应用数据,让信令通道继续承载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握手等信息,避免引起信令通道的拥塞,提高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第一下行通道传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第一上行通道传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第二下行通道传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第二上行通道传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下行通道映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上行通道映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3的一种交互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3的另一种交互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基站、系统及一种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可通过新增的通道以及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子流单独传输应用数据,避免引起信令通道的拥塞。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MPTCP是一种利用多条路径并发传输的传输层协议,可以提高端到端的吞吐率,增加网络利用率。MPTCP可使用多个TCP作为子流传输。在MPTCP的支持下,终端可同时利用多个网络设备优化网络连接速度以及网络的稳定性,即使其中一个网络发生中断也不会影响全局,从而增强了终端的可移动性和连接可靠性。MPTCP通过管理多条TCP子流并发传输数据,可提高传输性能。若终端支持MPTCP,则终端可自行决定将数据分配至各个子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将应用数据分配至其中一个TCP子流,而其他数据则分配至其他TCP子流,使终端能将应用数据与其他数据分离,并将应用数据单独通过该TCP子流发送至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应用数据为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数据,且包括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信令和/或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分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应用数据还可包括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小数据包。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包括第一发送模块11以及第二发送模块12。
第一发送模块11,用于当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具体实现中,由于当终端检测到终端与基站之间在预设时间内没有进行数据交换时,为了省电,终端会进入空闲状态,终端会释放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连接,其中包括释放终端与基站间连接的多个TCP子流,甚至可能包括终端与基站之间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因此当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时,终端可判断基站的专用通道是否存在MPTCP下的TCP子流,即专用通道上的TCP子流是否被基站释放。其中,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专用通道为基站在原来的数据通道上新增的通道。需要注意的是,专用通道是预先已经存在的通道,不论终端处于何种状态(如空闲状态或者连接状态),基站均存在专用通道。应用数据通过专用通道传输能避免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
具体实现中,当终端确定专用通道上不存在TCP子流时,则请求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基站根据接收的请求建立TCP子流。基站在建立TCP子流之后,向终端返回提示信息,以提示完成建立TCP子流。
第二发送模块12,用于当TCP子流建立后,通过TCP子流发送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基站。
具体实现中,终端接收基站返回的提示信息,并将如心跳信息等应用数据通过TCP子流发送至基站。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发送模块11具体用于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
具体实现中,不论终端处于何种状态(如空闲状态或者连接状态),基站、均存在专用通道,因此,为了避免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终端可直接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请求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2所示,终端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3。
第一接收模块13,用于通过专用通道接收基站返回的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基站已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
具体实现中,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后,将第一请求转发给应用服务器,使应用服务器与基站共同建立TCP子流。当TCP子流建立之后,基站通过专用通道返回提示信息给终端,表明基站已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则终端可通过TCP子流将应用数据发送给基站。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TCP子流与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信息用于使基站确定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具体实现中,基站接收到第一请求携带的TCP子流与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后,将TCP子流与专用通道进行映射,判断接收的数据是通过哪个TCP子流传输的。具体的,当基站接收到某个TCP子流传输的数据之后,根据该映射关系,如果接收的数据是通过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传输的,则基站将应用数据通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专用通道发送给核心网。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2所示,终端还包括第三发送模块14以及第二接收模块15。
第三发送模块14,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具体实现中,终端在请求与基站建立TCP子流之前,需要向基站获得使用专用通道的权利。当终端获得专用通道的使用权之后,方能利用专用通道传输应用数据。
第二接收模块15,用于接收基站返回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三发送模块14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的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在终端接入基站后,第三发送模块14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或,在终端接入基站时,第三发送模块14在发送给基站的接入信息中携带第二请求。即,终端可使用专用通道或者原来的数据通道来发送第二请求。
可选的,当第三发送模块14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的方式为第一种时,终端需要通过原来的数据通道先与基站建立无线资源控制信令(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连接,在建立RRC连接之后,终端重新配置资源,更新终端的RRC连接配置,此时终端正式接入基站。由于专用通道在终端接入基站之前一直存在,因此在终端接入基站后,终端可先使用专用通道,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当基站同意后,终端再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请求建立TCP子流。
可选的,当第三发送模块14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的方式为第二种时,在终端接入基站时,通过原来的数据通道发送第二请求。与第一种方式不同的是,终端在与基站建立RRC连接之后,在通过原来的数据通道发送给基站的接入信息(如用于建立RRC连接的交互信息)中携带第二请求。则基站在通过原来的数据通道发送重新配置资源的命令给终端时携带第二请求的应答信息,此时终端再重新配置资源,更新终端的RRC连接配置,最后接入基站。当终端接入基站后,终端再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请求建立TCP子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用于当终端的状态为连接状态时,将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通过数据通道发送至基站。
具体实现中,当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说明基站已与终端在多个数据通道上建立TCP子流,因此终端可直接通过数据通道将应用数据发送至基站。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图1至图2,可在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终端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在TCP子流建立之后,终端通过TCP子流发送应用数据至基站,能利用TCP子流将应用数据与其他数据分离,通过新增的通道以及建立TCP子流单独传输应用数据,让信令通道继续承载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握手等信息,避免引起信令通道的拥塞,提高传输性能。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的终端包括输入装置30、输出装置31、存储器32和处理器33(终端中的处理器3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3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入装置30、输出装置31、存储器32和处理器33可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其中,图3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33可以通过输入装置30接收基站或其他设备发送指示或应用数据。同样,处理器33也可以通过输出装置31向基站或其他设备发送指示或应用数据。应用数据为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并且包括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信令和/或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分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应用数据还可包括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小数据包。
其中,存储器32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33用于调用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当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终端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利用输出装置31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当TCP子流建立后,利用输出装置31通过TCP子流发送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基站。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处理器33通过输出装置31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执行如下步骤:
利用输出装置31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
处理器33还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输入装置30通过专用通道接收基站返回的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基站已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TCP子流与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信息用于使基站确定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处理器33还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输出装置31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通过输入装置30接收基站返回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图3,可在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终端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在TCP子流建立之后,终端通过TCP子流发送应用数据至基站,能利用TCP子流将应用数据与其他数据分离,通过新增的通道以及建立TCP子流单独传输应用数据,让信令通道继续承载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握手等信息,避免引起信令通道的拥塞,提高传输性能。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对基站建立专用通道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专用通道为基站在原来的数据通道上新增的通道。应用数据通过专用通道传输能避免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在本实施例中,专用通道为逻辑通道,用于传输应用数据,而专用通道连接的传输通道和物理通道可为以下两种中的任意一种:第一种,传输通道和物理通道均为原来的数据通道,既可以传输应用数据也可传输其他数据;另一种传输通道和物理通道均为新增的通道,并用于传输应用数据。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专用通道,还是新增的传输通道和新增的物理通道都是预先存在的通道。不论终端处于何种状态(如空闲状态或者连接状态),基站均存在这些新增的通道。
此外,应用数据为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并且包括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信令和/或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分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应用数据还可包括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小数据包。下面本实施例则将具体说明。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包括第一接收模块41以及第二接收模块42。
第一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具体实现中,基站接收第一请求的实施过程可参见实施例图1中终端发送第一请求的实施过程,本实施例则不再描述。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专用通道是基站在终端接入前在逻辑通道上新增的通道,专用通道用于单独传输应用数据,以避免应用数据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而导致信令通道拥塞。
可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的通道传输示意图,除了专用通道为新增的通道之外,与专用通道连接的其他通道均为原来的数据通道。如图5所示的第一下行通道传输示意图中,专用通道为新增的通道,在图5至图8中用OTTCH表示。如图5所示的第一下行通道传输示意图中,与专用通道连接的下行传输通道中的下行共享通道(DL-SCH,Downlink SharedChannel),以及DL-SCH连接的下行物理通道中的物理下行共享通道(PD-S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均为原来的数据通道。如图6所示的第一上行通道传输示意图中,专用通道为新增的通道。与专用通道连接的上行传输通道中的上行共享通道(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以及与UL-SCH连接的上行物理通道中的物理上行共享通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也均为原来的数据通道。基站在通过专用通道接收到应用数据后,通过原来的数据通道(UL-SCH以及PU-SCH)将应用数据转发给应用服务器。
可选的,如图7和图8所示的通道传输示意图,专用通道与专用通道连接的其他通道均新增的数据通道,并用于传输应用数据。如图7所示的第二下行通道传输示意图中,专用通道与下行传输通道中的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下行专用通道(在图7中表示为DL-OTTCH)连接,并且,DL-OTTCH与下行物理通道中的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物理下行专用通道(在图7中表示为PD-OTTCH)连接。如图8所示的第二上行通道传输示意图中,专用通道与上行传输通道中的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上行专用通道(在图8中表示为UL-OTTCH)连接,并且,UL-OTTCH与上行物理通道中的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物理上行专用通道(在图7中表示为PU-OTTCH)连接。基站在通过专用通道接收到应用数据后,通过UL-OTTCH以及PU-OTTCH将应用数据转发给应用服务器,而其他数据则仍然通过原来的数据通道(UL-SCH以及PUSCH)进行传输。
第二接收模块42,用于当TCP子流建立后,接收终端通过TCP子流发送的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具体实现中,基站接收应用数据的实施过程可参见实施例图1中终端发送应用数据的实施过程,本实施例则不再描述。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4所示,第一接收模块41具体用于接收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发送的第一请求。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基站还包括发送模块43。
发送模块43,用于通过专用通道向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基站已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
具体实现中,基站接收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发送的第一请求,将第一请求转发给应用服务器,使应用服务器与基站共同建立TCP子流。当TCP子流建立完成之后,基站提示终端已建立TCP子流,由此终端才能通过TCP子流发送应用数据给基站。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TCP子流与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信息用于使基站确定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如图9所示为下行通道映射示意图,终端在发送的第一请求中携带TCP子流与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以提示基站将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与专用通道进行映射。其中,映射关系的设定适用于图9和图10的实施例,在图9和图10的实施例中,专用通道、传输通道和物理通道都是预先存在的新增的数据通道。由于MPTCP支持同时建立多条TCP子流,因此基站很可能同时建立多条建立TCP子流。此时终端通过提示基站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与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确定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并将应用数据的相关应答信息通过这一条TCP子流传输给终端。
如图9所示,基站在接收到第一请求中携带的TCP子流与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之后,根据该映射关系,将专用通道与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进行映射,将应用数据的相关应答信息通过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发送给终端。而在图10的上行通道映射示意图中,基站根据该映射关系,判断接收的数据是通过哪个TCP子流传输的。具体的,当基站接收到某个TCP子流传输的数据之后,根据该映射关系,如果接收的数据是通过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传输的,则基站将应用数据通过如图7和图8所示的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DL-OTTCH通道和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PD-OTTCH通道传输给核心网,这样就能避免造成原来的信令通道拥塞。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4所示,基站还包括第三接收模块44以及返回模块45。
第三接收模块44,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返回模块45,用于返回指示信息给终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具体实现中,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以及返回指示信息给终端可参见实施例图2的具体实施过程,本实施例则不再描述。
可选的,第三接收模块44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的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在终端接入基站后,第三接收模块44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或,在终端接入基站时,在第三接收模块44接收的接入信息中携带第二请求。
具体实现中,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的方式可参见实施例图2的具体实施过程,本实施例则不再描述。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图4至图10,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当TCP子流建立后,基站接收终端通过TCP子流发送的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能利用TCP子流将应用数据与其他数据分离,通过新增的通道以及建立TCP子流单独传输应用数据,让信令通道继续承载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握手等信息,避免引起信令通道的拥塞,提高传输性能。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的基站包括输入装置110、输出装置111、存储器112和处理器113(终端中的处理器1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入装置110、输出装置111、存储器112和处理器113可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其中,图11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13可以通过输入装置110接收终端或其他设备发送指示或应用数据。同样,处理器113也可以通过输出装置111向终端或其他设备发送指示或应用数据。应用数据为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并且包括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信令和/或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分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应用数据还可包括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小数据包。
其中,存储器112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113用于调用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输入装置110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当TCP子流建立后,通过输入装置110接收终端通过TCP子流发送的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处理器113通过输入装置110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执行如下步骤:
利用输入装置110通过专用通道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处理器113还执行如下步骤:
利用输出装置111通过专用通道向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基站已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TCP子流与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信息用于使基站确定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处理器113还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输入装置110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通过输出装置111返回指示信息给终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包括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信令和/或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分组。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图11,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当TCP子流建立后,基站接收终端通过TCP子流发送的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能利用TCP子流将应用数据与其他数据分离,通过新增的通道以及建立TCP子流单独传输应用数据,让信令通道继续承载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握手等信息,避免引起信令通道的拥塞,提高传输性能。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的系统包括如图1至图3的终端120和图4至图11的基站121。
终端120,用于当终端120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终端120确定基站121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向基站121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120与基站121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当TCP子流建立后,终端120通过TCP子流发送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基站121。
基站121,用于接收终端120发送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120与基站121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当TCP子流建立后,基站121接收终端120通过TCP子流发送的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图12,可在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终端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在TCP子流建立之后,终端通过TCP子流发送应用数据至基站,能利用TCP子流将应用数据与其他数据分离,通过新增的通道以及建立TCP子流单独传输应用数据,让信令通道继续承载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握手等信息,避免引起信令通道的拥塞,提高传输性能。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应用数据为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并且包括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信令和/或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分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应用数据还可包括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小数据包。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当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终端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S102,当TCP子流建立后,终端通过TCP子流发送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基站。
具体实现中,由于当基站检测到终端与基站之间在预设时间内没有进行数据交换时,为了省电,终端会进入空闲状态,终端会释放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连接,其中包括释放终端与基站间连接的多个TCP子流,甚至可能包括终端与基站之间用于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因此当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时,终端判断基站的专用通道是否存在MPTCP下的TCP子流,即专用通道上的TCP子流是否被基站释放。其中,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专用通道为基站在原来的数据通道上新增的通道。需要注意的是,专用通道是预先已经存在的通道,不论终端处于何种状态(如空闲状态或者连接状态),基站均存在专用通道。应用数据通过专用通道传输能避免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
具体实现中,当终端判断出专用通道上不存在TCP子流时,则请求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基站根据接收的请求建立TCP子流。基站在建立TCP子流之后,向终端返回提示信息,以提示终端完成建立TCP子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基站可将该请求转发给应用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共同建立TCP子流。
具体实现中,终端接收基站返回的提示信息,并将如心跳信息等应用数据通过TCP子流发送至基站。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上述步骤S101具体可以为:
S103,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在上述步骤S101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S104,终端通过专用通道接收基站返回的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基站已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TCP子流与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信息用于使基站确定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上述步骤S1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S105,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S106,终端接收基站返回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的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在终端接入基站后,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或,在终端接入基站时,在发送给基站的接入信息中携带第二请求。
可选的,下面通过图14和图15针对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的两种不同方式,结合步骤S103至步骤S106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为在终端接入基站后,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的交互流程图。在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之前,终端首先仍然需要先与基站建立RRC连接(如实施例图1至图2的描述),在建立RRC连接之后,终端重新配置资源,更新终端的RRC连接配置,此时终端才能接入基站。终端接入基站以后,再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终端接入基站并发送应用数据的相关步骤如下。
S107,终端向基站请求建立RRC连接。
S108,基站向终端开始建立RRC连接。
S109,终端向基站发送完成建立RRC连接的提示信息。
S110,基站通知移动性管理实体完成与终端建立RRC连接。
S111,移动性管理实体向服务网关和分组数据网关请求为终端创建承载。
S112,移动性管理实体接收服务网关和分组数据网关发送的建立通信请求。
S113,移动性管理实体给基站发送创建上下文的信息,该信息还携带承载信息和安全信息。
S114,基站在原来的数据通道上发送提示终端重新配置资源的命令。
S115,终端在原来的数据通道上向基站发送完成配置资源的信息。
S116,基站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终端已初始建立上下文的提示信息。
S117,终端在原来的数据通道上向基站发送上传数据的请求。
S118,基站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上传非接入层协议的数据的信息。
S105,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S106,终端接收基站通过专用通道返回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S103,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
S119,基站将第一请求转发至应用服务器,以使应用服务器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共同建立TCP子流。
S104,终端通过专用通道接收基站返回的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基站已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
S102,当TCP子流建立后,终端通过TCP子流发送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基站。
由此可见,终端在接入基站之后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即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请求获得专用通道的使用权。终端接入基站的执行过程为现有技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的,如图15所示,终端还可在接入基站时通过原来的数据通道向基站请求获取专用通道的使用权。在图15中,将步骤S105与步骤S109合并,将步骤S106与步骤S114合并,则合并后的步骤S109与步骤S114可以包括:
S109,终端向基站发送完成建立RRC连接的提示信息,提示信息携带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S114,基站在原来的数据通道上发送提示终端重新配置资源的命令,命令携带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相应的,在图15中可删除骤S105和步骤S106,其他步骤的执行顺序以及执行过程与图14相同,在图15的实施例中则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S120(未图示),当终端的状态为连接状态时,终端将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通过数据通道发送至基站。
具体实现中,当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说明基站已与终端在多个数据通道上建立TCP子流,因此终端可直接通过数据通道将应用数据发送至基站。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图13至图15,可在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终端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在TCP子流建立之后,终端通过TCP子流发送应用数据至基站,能利用TCP子流将应用数据与其他数据分离,通过新增的通道以及建立TCP子流单独传输应用数据,让信令通道继续承载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握手等信息,避免引起信令通道的拥塞,提高传输性能。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应用数据为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并且包括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信令和/或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分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应用数据还可包括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小数据包。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S202,当TCP子流建立后,基站接收终端通过TCP子流发送的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具体实现中,专用通道是基站在终端接入前在逻辑通道上新增的新通道,专用通道用于单独传输应用数据,以避免应用数据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而导致信令通道拥塞。需要注意的是,专用通道是预先已经存在的通道,不论终端处于何种状态(如空闲状态或者连接状态),基站均存在专用通道。专用通道的建立方式详见实施例图4,本发明则不再赘述。
具体实现中,基站接收第一请求的实施过程可参见实施例图1中终端发送第一请求的实施过程。
具体实现中,基站接收应用数据的实施过程可参见实施例图1中终端发送应用数据的实施过程,本实施例则不再描述。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上述步骤S201具体包括:
S2010(未图示),基站接收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发送的第一请求。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上述步骤S201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S2011(未图示),基站通过专用通道向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基站已在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TCP子流与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信息用于使基站确定传输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上述步骤S2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S2012(未图示),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S2013(未图示),基站返回指示信息给终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终端通过专用通道,向基站传输应用数据。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图16,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终端与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当TCP子流建立后,基站接收终端通过TCP子流发送的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能利用TCP子流将应用数据与其他数据分离,通过新增的通道以及建立TCP子流单独传输应用数据,让信令通道继续承载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握手等信息,避免引起信令通道的拥塞,提高传输性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终端、基站、系统及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7)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所述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请求;
则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专用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基站已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所述TCP子流与所述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所述信息用于使所述基站确定传输所述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当所述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所述终端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利用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利用所述输出装置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所述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利用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执行如下步骤:
利用所述输出装置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通过所述专用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基站已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所述TCP子流与所述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所述信息用于使所述基站确定传输所述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的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
则所述基站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基站已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所述TCP子流与所述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所述信息用于使所述基站确定传输所述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返回模块,用于返回指示信息给所述终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的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执行如下步骤:
利用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步骤:
利用所述输出装置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基站已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所述TCP子流与所述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所述信息用于使所述基站确定传输所述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输入装置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通过所述输出装置返回指示信息给所述终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17.一种传输应用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以及基站,其中:
所述终端,用于当所述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所述终端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所述基站;
所述基站,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的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18.一种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终端的状态为空闲状态,且所述终端确定基站的专用通道不存在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时,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所述终端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至所述基站。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请求;
则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基站已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所述TCP子流与所述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所述信息用于使所述基站确定传输所述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2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执行时包括权利要求18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在专用通道上建立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下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子流,所述专用通道用于传输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当所述TCP子流建立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TCP子流发送的所述非连续传输且长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应用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
则所述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基站已在所述专用通道上建立所述TCP子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还用于携带所述TCP子流与所述专用通道的映射关系的信息,所述信息用于使所述基站确定传输所述应用数据的TCP子流。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所述基站返回指示信息给所述终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通过所述专用通道,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应用数据。
2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执行时包括权利要求23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480081396.5A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终端、基站、系统及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 Active CN1065763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8045 WO2016049919A1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终端、基站、系统及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6382A CN106576382A (zh) 2017-04-19
CN106576382B true CN106576382B (zh) 2019-12-06

Family

ID=55629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1396.5A Active CN106576382B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终端、基站、系统及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76382B (zh)
WO (1) WO20160499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3690B (zh) * 2020-11-13 2022-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及网络接入点设备
CN112954190B (zh) * 2021-01-26 2022-12-13 上海启迪睿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检测设备参数的在线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44A (zh) * 1995-12-29 1997-07-02 陈卫斌 个人通信系统
CN1276136A (zh) * 1997-10-28 2000-12-0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在蜂窝式移动无线电系统中重构一个网孔的方法
CN101002495A (zh) * 2004-06-21 2007-07-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快速定位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移动装置的方法
CN101523850A (zh) * 2006-08-03 2009-09-02 思杰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多模式传输层压缩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02385A (zh) * 2010-07-05 2010-12-01 深圳市阿尔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互联网中实现信令可信传输的方法和互联网通信架构
CN102457537A (zh) * 2010-10-19 2012-05-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控制协议的通信方法及服务器
WO2013176588A1 (en) * 2012-05-21 2013-1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obil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and methods therei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2434C (zh) * 2004-09-08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频专用信道配置方法
CN101257431B (zh) * 2008-03-11 2010-09-08 网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逆向安全通道远程设备管理模式
CN102118527A (zh) * 2009-12-31 2011-07-06 北京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透私网的VoIP设备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44A (zh) * 1995-12-29 1997-07-02 陈卫斌 个人通信系统
CN1276136A (zh) * 1997-10-28 2000-12-0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在蜂窝式移动无线电系统中重构一个网孔的方法
CN101002495A (zh) * 2004-06-21 2007-07-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快速定位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移动装置的方法
CN101523850A (zh) * 2006-08-03 2009-09-02 思杰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多模式传输层压缩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02385A (zh) * 2010-07-05 2010-12-01 深圳市阿尔斯电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互联网中实现信令可信传输的方法和互联网通信架构
CN102457537A (zh) * 2010-10-19 2012-05-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控制协议的通信方法及服务器
WO2013176588A1 (en) * 2012-05-21 2013-1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obil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and methods therei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49919A1 (zh) 2016-04-07
CN106576382A (zh)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63234B2 (ja) 通信のための方法、装置、システム、端末、および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EP3732846B1 (e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trol in 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
US11606839B2 (en)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a session corresponding to multiple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network elements
CN101978758B (zh) 网络驱动l3控制信令优先化
CN111901847A (zh) 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7396768B2 (ja) グラントフリー伝送のための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102200982B1 (ko) Ue의 상태 전환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045877A1 (zh) 网络切片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938845B (zh) 上下文管理方法及装置
EP3567934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access network element
CN11083107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831094B (zh) 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290561B (zh) 一种本地业务的发送方法及网络设备
JP6346288B2 (ja) Lteネットワーク上でショートデータバーストサービスを最適化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9819485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975195B1 (ko) 기지국 및 기지국의 단말 연결 방법
JP7157813B2 (ja) Rrc状態遷移方法、端末、cu、du、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US10779234B2 (en) Transmission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150808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586624B (zh) 一种终端能力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6011849A1 (zh) 一种控制空口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8233510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84538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JP7111812B2 (ja) 通信装置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CN106576382B (zh) 一种终端、基站、系统及传输应用数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