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6294A - 网络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76294A CN106576294A CN201480081536.9A CN201480081536A CN106576294A CN 106576294 A CN106576294 A CN 106576294A CN 201480081536 A CN201480081536 A CN 201480081536A CN 106576294 A CN106576294 A CN 1065762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ling device
- fused controlling
- communication standard
- fused
- business dat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172132 Mus musculus Eif3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74 system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measured or perceived resources with higher communication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包括: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后,获取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匹配;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所述匹配后的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网络通信装置,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避免用户终端的业务流暂时中断,同时保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通信系统整体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和装置。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用户终端的普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多种通信制式的通信系统,例如无线蜂窝网络、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蓝牙和红外线等其他通信制式,用户终端可以根据一定的策略来选择通信制式进行数据通信。具体的制式选择策略有很多,比较常见的包括:流量费用最少、下载速度最快、电池能耗最小、默认优先使用WiFi等等。
为适应用户终端的多种通信制式或者多种连接的差异化需求,无线网络的演进趋势正在加速向无线蜂窝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异构融合发展。现有的通信网络融合架构由核心网(Core Network,CN)和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两部分构成。核心网具体由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分组数据网关(Packet Gateway,PGW)、GPRS服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等网元组成控制面和用户面,以及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验证、授权和记账服务器(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 Server,AAA Server)、接入网络发现和选择功能单元(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ANDSF)等辅助网元组成用户信息数据库。接入网既包括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等组成的无线蜂窝网络,也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接入点(Access Point,AP)组成的WLAN网络。另外还有一种无线蜂窝网络与WLAN网络融合的方案是在RAN新增一个无线保真控制器(Wireless Fidelity Controller,WIC)。WIC利用一套自定义的接口与第二代无线蜂窝网络的BSC、第三代无线蜂窝网络的RNC和第四代无线蜂窝网络的移
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进行通信。
现有技术中无线蜂窝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的融合方案都是工作在网络层及其以上的网络融合方式,网络融合节点是GGSN/PGW或WIC。将用户终端和Internet业务服务器视作用户业务流的两端,当业务流在GGSN/PGW或者WIC进行无线蜂窝网络与WLAN网络之间的切换时,该业务流将会使用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和路由路径,这样会造成业务流的中断。而且,由于无线蜂窝网络在授权频谱采用资源预留策略,拥有较好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障;而WLAN网络在非授权频谱采用共享竞争策略,无法提供良好的QoS保障。这种由于不同通信制式对频谱的分配策略导致的QoS差异会导致切换通信制式后用户体验难以保持一致性。综上,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问题:通信制式切换过程造成业务流暂时中断并且在切换之后无法保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和装置,可解决现有技术中通信制式切换造成的业务流暂时中断无法保证服务一致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后,获取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匹配;
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所述匹配后的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后,获取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测量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测量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包括:
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向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以使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响应消息;
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接收时刻和所述发送时刻计算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匹配包括:
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速率匹配、包长匹配、服务质量匹配或安全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
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
若为是,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以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预设比例的所述业务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属于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则需要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的资源管理器申请传输资源;其中,所述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包括:无线蜂窝网络和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包括:
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吞吐量、缓存队列的长度或入网认证用户个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
来传输业务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通信制式的吞吐量或缓存队列长度或入网认证用户个数与对应的预设阈值比较;
若所述吞吐量或所述缓存队列长度或所述入网认证用户个数大于所述对应的预设阈值,则确定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测量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测量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包括:
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向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以使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响应消息;
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接收时刻和所述发送时刻计算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判断出待传输的数据包已被第二通信制式传输,丢弃所述待传输的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接收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确认反馈消息ACK或者非确认反馈消息NACK,所述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所述非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未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融合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后,获取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
据进行参数匹配;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所述匹配后的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测量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以使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响应消息;
第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时刻和所述发送时刻计算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速率匹配、包长匹配、服务质量匹配或安全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融合控制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
指示模块,用于若为是,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以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预设比例的所述业务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资源申请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属于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则需要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的资源管理器申请传输资源;其中,所述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包括:无线蜂窝网络和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监测模块具体用于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吞吐量、缓存队列的长度或入
网认证用户个数。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通信制式的吞吐量或缓存队列长度或入网认证用户个数与对应的预设阈值比较;
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吞吐量或所述缓存队列长度或所述入网认证用户个数大于所述对应的预设阈值,则确定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时延调整模块,用于测量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时延调整模块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以使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响应消息;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时刻和所述发送时刻计算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丢弃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判断出待传输的数据包已被第二通信制式传输,丢弃所述待传输的数据包。
结合第四方面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反馈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确认反馈消息ACK或者非确认反馈消息NACK,所述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所述非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未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融合控制装置位于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中,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其他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获取其他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融合控制装置将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匹配成符合自身通信制式的业务数据,并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匹配后的业务数据。融合控制装置中的控制功能位于数据链路层,而不是IP层。这样,可以对链路状态的动态响应更加灵敏,因而针对不同制式之间的切换决策可以更快。同时,采用分布式融合控制装置的工作方式,在每个数据链路层均设置一个融合控制装置,避免在系统规模很大时,融合控制装置成为性能瓶颈,而且可以支持判决算法的多样化,易扩展性好。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协议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协议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融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融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调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融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融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融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判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时延调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融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此外,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CD(Compact Disk,压缩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盘)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
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多种通信制式,包括但不限于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或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中的,也可以是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还可以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或者未来5G网络制式,或者是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蓝牙和红外线等其他通信制式。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节点的示意图,用于说明其工作原理。
其中,图1中的无线接入节点支持多种通信制式,多种通信制式包括但不限于:无线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蓝牙以及红外线。
图1所示的无线接入节点支持三种通信制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分别为第一通信制式、第二通信制式和第三通信制式,三种通信制式均包括相互独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三种通信制式共用一个网络层,网络层可以是运行在CPU的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协议,物理层可以是芯片或者单板等硬件模块,每种通信制式还设有一块用于可被图1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同时读写数据的共享存储区。在每种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中设有与其他数据链路层通信用的接口、与公用的网络层进行通信用的网络层接口和与自身的物理层进行通信用的物理层接口,同时,数据链路层中还设有内存读写控制器,用于控制数据链路层向共享存储区的数据的读写操作,数据链路层设有一个融合控制装置,用于负责与其他数据链路层之间的协调和交互工作。
参考图2,为无线接入节点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以无线蜂窝网络通信制式和WiFi通信制式为例,蜂窝通信制式和WiFi通信制式共用一个网络层,无线蜂窝网络通信制式和WiFi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在是相互独立的,两种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分别可以与图3中的共用的网络层通信,其中
无线蜂窝网络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中包括: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下行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上行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WiFi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中包括: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无线蜂窝网络制式的物理层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acket Data Channel,PDSCH)以及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无线蜂窝通信制式和WiFi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中均设有一个融合控制装置和一个独享存储区,无线接入节点还设有一个共享存储区,用于网络层和两种通信制式的数据链路层读写数据。
参见图3,为无线接入节点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与图3的无线接入节点的区别为无线蜂窝网络通信制式和WiFi通信制式彼此独立,无线接入节点之内的两个通信制式的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通信制式的独享存储区之间通过L2隧道进行连接。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101、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后,获取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具体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第一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融合控制装置获取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其中,指示消息中可携带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通信制式需要承担的业务数据的预设比例,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该预设比例获取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指示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通信制式需要承担50%的业务数据,第二融合控制装置获取50%的业务数据。
S102、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匹配。
具体的,由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通信制式和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通信制式不相同,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所支持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匹配,使数据符合当前的通信制式的要求。参数匹配包长匹配、服务质量匹配(包括速率匹配)、或安全匹配。
S103、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匹配后的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具体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对应的数据链路层对数据进行拆组包、速率自适应以及分配传输信道后将数据传输到物理层或网络层,然后通过物理层或网络层将数据传输出去。
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看到,融合控制装置中的控制功能位于数据链路层,而不是IP层。这样,可以对链路状态的动态响应更加灵敏,因而针对不同制式之间的切换决策可以更快。
另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到,对于数据交换过程,在数据链路层包括数据存储区,而不需要在IP层进行处理,因而不需要IP会话重新建立、IP重路由、IP转向发送以及IP头重新解析等等过程。所以,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后,业务数据的性能抖动时间更短,换言之,在不同制式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切换的过程可以更快。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分布式融合控制装置的工作方式,在每个数据链路层均设置一个融合控制装置,避免在系统规模很大时,融合控制装置成为性能瓶颈,而且可以支持判决算法的多样化,易扩展性好。
参见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通信的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201、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测量与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与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具体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和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可通过有线链路连接,彼此之间交互信息时会存在一定的时延,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需要测量与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以调整超时定时器的时长,具体的测量方法可以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向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探测消息后,向第二融合控制装置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响应消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响应消息,计算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的差值得到
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计算得到的时延调整自身与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超时定时器的定时时长。
示例性的,无线接入节点支持不同通信制式,分别为第一通信制式、第二通信制式和第三通信制式,第一通信制式对应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下面就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测量与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的过程进行说明:
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探测消息的发送时刻和第一融合控制装置返回的响应消息的接收时刻计算得到的时延为1ms,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与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超时定时器的初始时长初始为△t ms,则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后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为(△t+1)ms,这样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与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交互过程中准确估计超时定时器的时长,避免不必要的超时重发。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可以根据预设的时间周期调整与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确保超时定时器的时长的准确。
示例性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与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周期性的交互探测帧,探测帧用于探测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的存在及与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如图3的使用场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L2隧道与第一融合控制装置连接,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L2隧道上测量得到的时延来调整本制式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探测帧的格式如表1所示下:
表1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探测帧的内容包括: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帧类型、帧长、帧序列、载荷、校验位。
帧类型:如果置为00,则表示嗅探帧,嗅探帧用来测量L2隧道时延;如
果为01,则表示控制信令;如果置为10,则表示载荷里存放的是业务数据;如果置为11,则表示载荷里存放的是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
帧长:表示载荷的比特数量。
帧序列:表示该帧在L2隧道传输的帧序列号。
校验位:用于对整个帧的数据进行传输差错保护。
S202、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后,获取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具体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第一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融合控制装置获取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其中,指示消息中可携带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通信制式需要承担的业务数据的预设比例,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该预设比例获取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指示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通信制式需要承担50%的业务数据,第二融合控制装置获取50%的业务数据。
S203、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匹配。
具体的,由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通信制式和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通信制式不相同,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所支持的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匹配,使获取到的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符合当前的通信制式的要求。参数匹配包长匹配、服务质量匹配(包括速率匹配)、或安全匹配。
其中,包长匹配是指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将来自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拆分或者组合为与所支持的第二通信制式的匹配的,具有新长度和格式的数据包。
示例性的,包长匹配在具体实现时分为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两种情况:
发送数据的情况,包长匹配包括: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从网络层获取待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在数据链路层,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支持的第二通信制式的第二系统参数将第一数据包组装或拆分成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物理层所需的包长度,得到若干个第二数据包;通过数据链路层,将第二数据包发送至
第二通信制式的物理层,由物理层中的发送机完成第二数据包的发送。
接收数据的情况,包长匹配包括: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从物理层的无线信道收到第三数据包;在数据链路层,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第二通信制式的第二系统参数将第三数据包组装或拆分成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网络层所需的包长度,得到若干的第四数据包;通过数据链路层,将第四数据包发送至网络层。
服务质量QoS匹配是指:第二融合控制装置获取发送指示消息的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的第一通信制式的服务质量要求参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按照第一通信制式的服务质量要求参数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其中,服务质量要求参数包括但不局限于:速率、时延或者抖动。
示例性的,已知不同的通信制式分别定义了不同的QoS等级。例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LTE通信制式定义的8级QoS等级,从Level 0到Level 7优先级逐步递减;WLAN通信制式定义的4级QoS等级,从Voice(AC0)-->Video(AC1)-->Best Effort(AC2)-->Background(AC3)优先级逐步递减。
QoS匹配包括:网络拥有者或网络运营商实现定义不同的通信制式之间不同的QoS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3GPP Level 0和Level 1约等于WLAN的Voice(AC0)。
更为具体的,上述QoS匹配中的速率匹配是指第二融合控制装置获取发送指示消息的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的支持的第一通信制式的数据需求速率和实际速率,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所支持的第二通信制式的承载能力为用户提供接近第一通信制式所要求的数据需求速率的速率。
安全匹配是指第二融合控制装置获取发送指示消息的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所支持的第一通信制式的安全等级,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为用户提供第一通信制式的安全等级服务,并且反馈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如果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为用户提供服务时的安全等级不能达到第一通信制式所要求的安全等级则不使用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为用户提供服务。
S204、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匹配后的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具体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对应的数据链路层对数据进行拆组包、速率
自适应以及分配传输信道后将数据传输到物理层或网络层,然后通过物理层或网络层将数据传输出去。
进一步,可选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将传输上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的结果返回至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例如,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向第一融合控制装置返回传输成功消息或传输失败消息,以通知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传输数据的结果。
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看到,融合控制装置中的控制功能位于数据链路层,而不是IP层。这样,可以对链路状态的动态响应更加灵敏,因而针对不同制式之间的切换决策可以更快。
另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到,对于数据交换过程,在数据链路层包括数据存储区,而不需要在IP层进行处理,因而不需要IP会话重新建立、IP重路由、IP转向发送以及IP头重新解析等等过程。所以,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后,业务数据的性能抖动时间更短,换言之,在不同制式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切换的过程可以更快。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分布式融合控制装置的工作方式,在每个数据链路层均设置一个融合控制装置,避免在系统规模很大时,融合控制装置成为性能瓶颈,而且可以支持判决算法的多样化,易扩展性好。
参见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通信的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301、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
具体的,第一融合控制装置设置在数据链路层中,数据链路层支持一个通信制式,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监测所在的数据链路层支持的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
S302、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根据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
具体的,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根据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判断其传输负荷是否超出预设值,若为是,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选择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以减轻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传输负荷,以避免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无法及时业务数据导致超时或丢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制式包括除第一通信制式之外
的至少一种其他的通信制式,例如,第一通信制式为无线蜂窝网络通信制式,那么选择的第二通信制式为WiFi通信制式和/或WiMAX通信制式。
S303、若为是,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向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以使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具体的,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向选择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预设比例饿的业务数据,即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第二通信制式承载了一部分的业务数据,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传输剩余部分的业务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传输的业务数据的比例可以是0,即全部的业务数据都由第二通信制式来承担。
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通过监测当前的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其他的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若为是,指示其他的通信制式承载部分或全部的业务数据,这样能够使用不同的通信制式给用户提供业务服务,可以避免用户终端的业务流暂时中断,同时保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通信系统整体效率更高。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网络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401、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测量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具体的,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和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可通过有线链路连接,彼此之间交互信息时会存在一定的时延,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测量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以调整自身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具体的测量方法可以是: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向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探测消息后获取接收时刻,并向第一融合控制装置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响应消息,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接收时刻和发送时刻计算得到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计算得到的时延调整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泛指除第一融合控制
装置外的至少一个融合控制装置,每种融合控制装置支持一种通信制式。
示例性的,无线接入节点支持不同通信制式,分别为第一通信制式、第二通信制式,第一通信制式对应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下面就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测量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的过程进行说明:
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探测消息的发送时刻和第二融合控制装置返回的响应消息的接收时刻计算得到的时延为0.5ms,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超时定时器的初始时长初始为△t ms,则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后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为(△t+0.5)ms,这样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在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交互过程中准确估计超时定时器的时长,避免不必要的超时重发。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可以根据预设的时间周期调整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确保超时定时器的时长的准确。
S402、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
具体的,第一融合控制装置设于数据链路层中,该数据链路层支持的第一通信制式包括无线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蓝牙和红外线中的任意一种通信制式。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监测所在的数据链路层所支持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
示例性的,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所在的数据链路层所支持的第一通信制式为LTE通信制式,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监测LTE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链路性能参数可以包括:吞吐量、缓存队列长度以及入网认证用户个数之一或者组合。
S403、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根据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
具体的,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将所在的数据链路层所支持的第一通信制式的吞吐量或缓存队列长度或入网认证用户个数与对应的预设阈值比较,若吞吐量或所述缓存队列长度或所述入网认证用户个数大于对应的预设阈值,则确定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制式包括除第一通信制式之外的至少一个通信制式,每种通信制式对应一个融合控制装置,这些融合控制装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统称为第二融合控制装置。
示例性的,第一通信制式为LTE通信制式,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将当前的LTE通信制式的吞吐量或缓存队列长度或入网认证用户个数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部分业务数据或全部业务数据。例如,若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监测到当前的LTE通信制式的缓存队列长度为110,大于预设阈值100,则可以确定LTE通信制式的承载超出负荷,业务数据将不能及时传输给用户终端或网络层设备,因此,需要选择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
S404、若为是,且第二通信制式属于采用频率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则需要向第二通信制式的资源管理器申请传输资源。
具体的,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的特点是其所有的传输资源(上行和下行)都有网络侧的资源管理器统一管理和分配,只有申请到传输资源后才能利用该通信制式进行传输。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包括:无线蜂窝网络通信制式和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通信制式。
示例性的,假设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确定选择的第二通信制式包括LTE通信制式,由于LTE通信制式属于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则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向LTE通信制式的资源管理器申请传输资,在申请到传输资源后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才能利用申请到传输资源传输业务数据。
S405、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向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以使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对应的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具体的,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向选择的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以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指示消息后根据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对应的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所在的数据链路层支持的第一通信制式为LTE通信制式,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选择的第二通信制式为WiFi通信制式,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向WiFi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指示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传输50%的业务数据;或者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选择的第二通信制式为WiFi通信制式和WiMAX通信制式,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分别向WiFi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和向WiMAX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分别指示WiFi通信制式传输50%的
业务数据和指示WiMAX通信制式传输30%的业务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其他的通信制式承担的业务数据的总比例的范围为0-10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通过数据链路层传输业务数据具体是指通信制式下的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共同协作来传输业务数据。
S406、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接收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确认反馈消息ACK和非确认反馈消息NACK。
具体的,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非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未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
示例性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所在的网络侧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用户终端在正确接收到数据后会发送确认反馈消息ACK给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便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确认数据发送成功,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会将确认反馈消息返回至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用户终端在未正确接收到数据时会向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非确认反馈消息NACK以便于第二融合控制装置确认数据未发送成功需要指示数据链路层以及物理层重新发送数据给用户终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会将非确认反馈消息返回至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如果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在预设的时间内既没有收到ACK也未收到NACK,则认为超时(Timeout),需要指示目标融合控制单元的数据链路层以及物理层重新发送数据给用户终端。
可选的,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判断待传输的数据包是否已被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传输,若为是,丢弃待传输的数据包。判断的方法可以是:通过待传输的数据包的包序号判断是否被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传输。
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通过监测当前的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其他的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若为是,指示其他的通信制式承载部分或全部的业务数据,这样能够使用不同的通信制式给用户提供业务服务,可以避免用户终端的业务流暂时中断,同时保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通信系统整体效率更高。另外,在每个数据链路层均设置一个融合控制装置,避免在系统规模很大时,融合控制装置成为性能瓶颈,而且可以支持判决算法的多样化,易扩展性好。
参加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融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融合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匹配模块11和传输
模块12。
获取模块10,用于接收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后,获取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匹配模块11,用于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匹配。
传输模块12,用于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所述匹配后的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一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请参照方法实施例一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加图9和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融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融合控制装置除包括获取模块10、匹配模块11和传输模块12之外,还包括调整模块13。
调整模块13,用于测量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可选的,调整模块13包括第一单元131和第二单元132。
第一单元131,用于向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以使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响应消息;
第二单元13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时刻和所述发送时刻计算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
可选的,匹配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速率匹配、包长匹配、服务质量匹配或安全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二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请参照方法实施例二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融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融合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61、存储器62和通信接口63,通信接口63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融合控制装置中的处理器6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1以一个处理器为例。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1、存储器62和通信接口63可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1中以总线连接为例。
其中,存储器62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61用于调用存储器6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后,获取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匹配;
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所述匹配后的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1执行所述接收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后,获取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之前,还用于执行:
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测量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1执行所述测量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包括:
向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以使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响应消息;
根据所述接收时刻和所述发送时刻计算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1执行所述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匹配包括:
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速率匹配、包长匹配、服务质量匹配或安全匹配。
参见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融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融合控制装置包括监测模块20、判断模块21和指示模块22。
监测模块20,用于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
判断模块21,用于根据所述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
指示模块22,用于若为是,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以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预设比
例的所述业务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三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请参照方法实施例三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3-图1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融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融合控制装置除包括监测模块20、判断模块21和指示模块22之外,还包括:资源申请模块23、时延调整模块24、丢弃模块25和反馈接收模块26。
资源申请模块23,用于若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属于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则需要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的资源管理器申请传输资源;其中,所述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包括:无线蜂窝网络和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
时延调整模块24,用于测量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丢弃模块25,用于若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判断出待传输的数据包已被第二通信制式传输,丢弃所述待传输的数据包。
反馈接收模块26,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确认反馈消息ACK或者非确认反馈消息NACK,所述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所述非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未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
可选的,监测模块20具体用于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吞吐量、缓存队列的长度或入网认证用户个数。
可选的,判断模块21包括比较单元211和确定单元212。
比较单元211,用于将所述第一通信制式的吞吐量或缓存队列长度或入网认证用户个数与对应的预设阈值比较;
确定单元212,用于若所述吞吐量或所述缓存队列长度或所述入网认证用户个数大于所述对应的预设阈值,则确定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可选的,时延调整模块23包括发送单元231和计算单元232。
发送单元231,用于向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以使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
响应消息;
计算单元23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时刻和所述发送时刻计算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四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请参照方法实施例四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融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融合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71、存储器72和通信接口73,通信接口73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融合控制装置中的处理器7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6以一个处理器为例。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1、存储器72和通信接口73可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6中以总线连接为例。
其中,存储器72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71用于调用存储器7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
若为是,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以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预设比例的所述业务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1执行所述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之前,还用于执行:
若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属于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则需要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的资源管理器申请传输资源;其中,所述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包括:无线蜂窝网络和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1执行所述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包括:
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吞吐量、缓存队列的长度或入网认证用户个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1执行所述根据所述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通信制式的吞吐量或缓存队列长度或入网认证用户个数与对应的预设阈值比较;
若所述吞吐量或所述缓存队列长度或所述入网认证用户个数大于所述对
应的预设阈值,则确定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1还用于执行:
测量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1执行所述测量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包括:
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向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以使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响应消息;
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接收时刻和所述发送时刻计算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1还用于执行:
若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判断出待传输的数据包已被第二通信制式传输,丢弃所述待传输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1还用于执行:
接收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确认反馈消息ACK或者非确认反馈消息NACK,所述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所述非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未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
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通过监测当前的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其他的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若为是,指示其他的通信制式承载部分或全部的业务数据,这样能够使用不同的通信制式给用户提供业务服务,可以避免用户终端的业务流暂时中断,同时保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通信系统整体效率更高。
最后,以上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只是以无线蜂窝网络制式与WLAN制式为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支持无线蜂窝网络制式、WLAN制式、WiMAX制式、蓝牙以及红外线等通信制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实现上述各种通信制式的网络的切换。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
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4)
-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后,获取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匹配;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所述匹配后的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后,获取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测量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测量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包括: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向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以使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响应消息;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接收时刻和所述发送时刻计算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
- 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匹配包括: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速率匹配、包长匹配、服务质量匹配或安全匹配。
-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若为是,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以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预设比例的所述业务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若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属于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则需要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的资源管理器申请传输资源;其中,所述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包括:无线蜂窝网络和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
-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包括:第一融合控制装置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吞吐量、缓存队列的长度或入网认证用户个数。
-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包括:将所述第一通信制式的吞吐量或缓存队列长度或入网认证用户个数与对应的预设阈值比较;若所述吞吐量或所述缓存队列长度或所述入网认证用户个数大于所述对应的预设阈值,则确定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 如权利要求5-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测量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测量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包括: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向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以使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响应消息;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接收时刻和所述发送时刻计算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
- 如权利要求5-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判断出待传输的数据包已被第二通信制式传输,丢弃所述待传输的数据包。
- 如权利要求5-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接收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确认反馈消息ACK或者非确认反馈消息NACK,所述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所述非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未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
- 一种融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指示消息后,获取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中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参数匹配;传输模块,用于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所述匹配后的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
-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模块,用于测量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 到的时延调整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第一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以使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响应消息;第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时刻和所述发送时刻计算与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
- 如权利要求13-15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的通信制式的系统参数对所述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进行速率匹配、包长匹配、服务质量匹配或安全匹配。
- 一种融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性能参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业务数据;指示模块,用于若为是,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对应的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指示消息,以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通过对应的数据链路层传输预设比例的所述业务数据。
-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资源申请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通信制式属于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则需要向所述第二通信制式的资源管理器申请传输资源;其中,所述采用频谱资源预留策略的通信制式包括:无线蜂窝网络和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
- 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具体用于监测当前的第一通信制式的吞吐量、缓存队列的长度或入网认证用户个数。
-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通信制式的吞吐量或缓存队列长度或入网认证用户个数与对应的预设阈值比较;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吞吐量或所述缓存队列长度或所述入网认证用户个数大于所述对应的预设阈值,则确定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制式来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 如权利要求17-20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时延调整模块,用于测量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时延调整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对应的超时定时器的时长。
-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调整模块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携带发送时刻的探测消息,以使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返回携带接收时刻的响应消息;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时刻和所述发送时刻计算与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之间的时延。
- 如权利要求17-22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丢弃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融合控制装置判断出待传输的数据包已被第二通信制式传输,丢弃所述待传输的数据包。
- 如权利要求17-2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反馈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发送的确认反馈消息ACK或者非确认反馈消息NACK,所述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所述非确认反馈消息是第二融合控制装置在确认未正确传输预设比例的业务数据以后发送的消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85214 WO2016029362A1 (zh) | 2014-08-26 | 2014-08-26 | 网络通信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76294A true CN106576294A (zh) | 2017-04-19 |
CN106576294B CN106576294B (zh) | 2020-06-26 |
Family
ID=55398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81536.9A Active CN106576294B (zh) | 2014-08-26 | 2014-08-26 | 网络通信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99261B2 (zh) |
EP (1) | EP3179780B1 (zh) |
CN (1) | CN106576294B (zh) |
ES (1) | ES2766373T3 (zh) |
WO (1) | WO201602936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03154A (zh) * | 2019-02-12 | 2020-11-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62569B (zh) * | 2014-03-18 | 2020-06-16 | 索尼公司 | 基站或用于基站的模块及终端设备或用于终端设备的模块 |
KR102042704B1 (ko) * | 2015-11-27 | 2019-11-08 |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 논리적 엔드-포인트들의 유연한 맵핑 |
US10785255B1 (en) | 2016-03-25 | 2020-09-22 | Fireeye, Inc. | Cluster configuration within a scalable malware detection system |
US10671721B1 (en) * | 2016-03-25 | 2020-06-02 | Fireeye, Inc. | Timeout management services |
US10476906B1 (en) | 2016-03-25 | 2019-11-12 | Fireey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form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a cluster within a malware detection system |
US10601863B1 (en) | 2016-03-25 | 2020-03-24 | Fireey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ensor enrollment |
CN109152094B (zh) * | 2018-11-07 | 2021-10-22 | 上海尚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终端的无线网络连接方法 |
CN112470527B (zh) * | 2019-03-21 | 2022-04-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094374A1 (en) * | 2005-10-03 | 2007-04-26 | Snehal Karia | Enterprise-manag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1248690A (zh) * | 2005-08-05 | 2008-08-20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 |
CN101772941A (zh) * | 2007-07-16 | 2010-07-0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以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来支持多个多样化数据应用程序的方法 |
US20110310851A1 (en) * | 2010-06-21 | 2011-12-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os context transfer during inte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20014273A1 (en) * | 2008-10-21 | 2012-01-19 | Nokia Corporation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oice Call Continuit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708526A1 (en) * | 2005-03-29 | 2006-10-04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Network selection |
CN102497660B (zh) * | 2011-12-09 | 2014-08-13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异构无线网络的多业务并发接入方法 |
CN103152789B (zh) * | 2013-03-26 | 2015-12-23 | 重庆邮电大学 | ISA100.11a和WIA-PA融合路由器及路由方法 |
CN103986560B (zh) * | 2014-06-03 | 2018-02-09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2014
- 2014-08-26 EP EP14900649.6A patent/EP3179780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8-26 WO PCT/CN2014/085214 patent/WO201602936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8-26 ES ES14900649T patent/ES2766373T3/es active Active
- 2014-08-26 CN CN201480081536.9A patent/CN106576294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2-24 US US15/442,294 patent/US1049926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8690A (zh) * | 2005-08-05 | 2008-08-20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 |
US20070094374A1 (en) * | 2005-10-03 | 2007-04-26 | Snehal Karia | Enterprise-manag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1772941A (zh) * | 2007-07-16 | 2010-07-0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以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来支持多个多样化数据应用程序的方法 |
US20120014273A1 (en) * | 2008-10-21 | 2012-01-19 | Nokia Corporation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oice Call Continuity |
US20110310851A1 (en) * | 2010-06-21 | 2011-12-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os context transfer during inte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杨光等: "异构无线接入网络中的通用链路层技术", 《无线电工程》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03154A (zh) * | 2019-02-12 | 2020-11-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903154B (zh) * | 2019-02-12 | 2022-03-1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179780B1 (en) | 2019-11-13 |
US10499261B2 (en) | 2019-12-03 |
WO2016029362A1 (zh) | 2016-03-03 |
EP3179780A1 (en) | 2017-06-14 |
CN106576294B (zh) | 2020-06-26 |
US20170164218A1 (en) | 2017-06-08 |
ES2766373T3 (es) | 2020-06-12 |
EP3179780A4 (en) | 2017-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76294A (zh) | 网络通信方法和装置 | |
US10299159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4514773B (zh) | 多接入点(ap)网络中基于简档的客户端引导 | |
WO2020029196A1 (en) |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bearer management | |
RU2683483C2 (ru) |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беспроводными ресурсами, беспроводная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трансляци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беспроводными ресурсами и программа | |
CN102104908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设备 | |
EP3425939B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node apparatus | |
US9867198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networks of multiple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 |
US20220345932A1 (en) | Reporting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106416418A (zh) | 网络通信方法和装置 | |
US20220159503A1 (en) | Controlling performance of a wireless device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 |
US11601230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differentiated retransmissions | |
US10433201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cket in transport network | |
CN106332129B (zh) | 无线网络功能的配置方法、无线网络节点及核心网设备 | |
KR102398433B1 (ko) | 전송 지연의 측정 | |
KR101426578B1 (ko) | 이종망 접속을 지원하는 듀얼 모드 단말,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 |
US2016027008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cover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872304B1 (en) | Packet fragmentation for VoLTE communication sessions | |
US20190141560A1 (en) |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multimedia delivery in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networks | |
JP5324038B2 (ja) |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US11601842B2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5324039B2 (ja) |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KR20180106122A (ko) | 트랜스포트 네트워크에서 패킷의 송수신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